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增加知識儲備,擴大課堂容量。
語文學科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幾乎涵蓋了所有的學科。正因為語文學科教學內容具有多樣性、多元性,教學方法具有獨特性、靈活性,所以,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教育的整合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藉助現代信息技術的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手段,創設優美情境,激發審美情趣,優化教學過程;可以藉助豐富的網上資源,把課本知識延伸到課外,增加語文知識的儲備,拓寬語文教學的空間,擴大語文課堂的容量。
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特定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蘇聯教育家羅廖夫說:「有趣味、有吸引力的東西使識記的可能性幾乎增加一倍半。」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徵,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產生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探索。學生對所學內容深感興趣,就會樂於接受。此所謂「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藉助現代信息技術中的聲、光、影、畫、特技等手段,創設逼真的教學環境、動靜結合的教學圖像、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不僅能為學生提供情景交融、形聲並茂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學習中的疑難之處再現情境,啟發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使學生在一個新的平台中寬松、愉悅地學習,使其思維向深層發展,給課堂注入新的活力,給學習平添諸多趣味,可以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突破重點難點,訓練學生思維。
學習本身是一件艱苦的事情,僅靠興趣是不能長久的。學生要獲取豐富的知識,除了願學和善學外,還要樂學,而學習的樂趣來自學習過程中對於成功的體驗。學生能否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很大程度上則取決於教師對教材重點難點的把握和突破。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就像是一個圓的中心,一切教學活動都應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教師只有認真研究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選取最能體現該目標的教學媒體,實現媒體與目標的統一性、協調性、突出性,才能達到解決重點難點的目的;只有藉助信息技術,將抽象的文字直觀形象地作用於學生的感官,縮短學生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距離,才能達到「啟其所感,導其所難」的目的;只有利用信息技術,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才能達到開發學生智能、培養學生能力、訓練學生思維、提高單位時間教學效率的目的。
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審美情趣,改善認知行為。
審美感知是人對於能夠引起愉悅的事物的完整形象的反映,感受美是審美過程的起點。學生對於艷麗的色彩、和諧的聲音有一種天然喜愛的傾向。根據這一點,教師把語文課文中美的形象、美的事物通過錄像、投影、計算機、多媒體互動式白板等展現出來,創設一定的意境,觸動學生審美感知,激發學生審美情趣,陶冶學生美好情操,直至使學生擁有鑒賞美的大腦和創造美的雙手。藉助信息技術,通過審美感知,語文教材中的許多篇目均可以引起學生心態的系列變化:或愛,或憎,或喜,或怒,或歡快,或沉悶……這些情感色彩的印記,在激發學生審美情趣和改善學生認知行為上具有微妙的功能。
五、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想像訓練,培養創造能力。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科學的發展,是知識進步的源泉。想像是思維的體操,是拓展思維空間的內軀力,是人們對頭腦記憶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結合教材內容,恰當運用電教媒體,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翱翔於想像的王國,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有著重大的意義。教師如果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合理運用信息技術,經常進行想像訓練,就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遠性、深刻性和創造性。
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使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發生了根本的變革,體現了現代教學的強大優勢。教師要清楚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和不足以及學科教學的需求,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貳』 如何利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巧設情景,激發興趣
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性,能突破視覺的限制,多角度地觀察對象,並能夠突出要點,有助於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當學生對學習的對象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好奇,認識到學習任務的意義時,他會積極主動地進入學習活動。多媒體還能將教材中蘊含的意境美、音樂美、藝術美、充分表現出來,同時刺激學生的生理感觀,激發學生的各種積極心理因素,調動審美主體的心理功能活動,從而產生強烈的美感效應,因而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使學生愛學、樂學。 例如,在執教《莫高窟》一課時,由於跟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他們沒有一個具體的概念。我藉助多媒體把它形象地描述出來,既有資料的介紹,又有圖片的展示。看到大漠的壯麗,莫高窟的雄偉,壁畫的栩栩如生,同學們一聲聲歡呼驚嘆。課堂教學氣氛和效果非常好。這一切為孩子們增添了虛擬而真實的生活體驗,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突破思維,激發創新
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師決定。從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教學步驟甚至學生做的練習都是教師事先安排好的,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這個過程,從而在學習上產生惰性,易於養成依賴他人的思想。在使用了多媒體教學輔助工具之後,學生有更多的參與,學習更為主動,並通過創造反思的環境,有利於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選擇適合自己學習的內容,安排學習進程,獨立地解決各種問題,從而培養自己思維的獨創性。如識記生字、理解或背誦課文、表演對話等都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多媒體網路的優勢進行人與機、生與生、師與生等方式的交互。我經常利用多媒體設計一些很有趣味性的小練習,大大增加學生探究,主動解決問題的興趣。
三、明確主體,融洽師生關系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客體的觀念根深蒂固。新課程的改革要求老師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幫助者、引導者、促進者,成為課程的研究者、開發者、決策者。教師更多的處於協助者和合作者的地位,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幫助學生行使主人的權力,與學生一起去面對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學生「學」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確認。在實際的教學中,電腦能取代老師的許多工作。比如在識記生字時,課文中的字體和生字卡片顯得生硬而不起眼。欣賞風景時,沒有圖片就只能靠老師口述,效果還不理想。這些都可以依靠多媒體教學工具來解決。圖文聲像並茂,多角度調動學生的情緒、注意力和興趣。且具有動態性,有利於反映概念及過程,能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因為它的大信息量、大容量性特點,節約了空間和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
另外,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來引發學生興趣、活躍氣氛、組織課堂,幫助營造一個寬松愉快的課堂氛圍。當學生處於輕松愉快的狀態時,視覺、味覺、嗅覺、聽覺、觸覺就更靈敏,記憶力會大大增強,聯想也會更加豐富,學習效率會大大提高,學習潛力可以得到更大發揮。
四、為鞏固練習,增加訓練密度
課堂教學離不開練,熟才能生巧。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習題,增加訓練密度,減少無效時間。
而且在評改作業時,用多媒體網路就可以把作業或練習中具有代表性的問題,通過課件或實物投影儀展示出來。這種評改方法節省時間,效率高,能將好的解題思路投影出來,啟發絕大多數學生的思維,有效地開發學生的智力。
五、改變模式,因材施教
多媒體教學具有針對性,使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成為可能。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將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比如可以讓學生在各自的電腦上進行一題多解,獨立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同一課的作業設計不同難度的題目讓學生自由選擇等。利用計算機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難度和不同量的訓練,而且可以讓學生自我控制練習進度,做到每類同學都達到各自的教學目標。利用計算機因材施教,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上得到發揮,讓各類學生都能「吃的飽」、「吃的好」。
總之,多媒體教育技術飛速發展,教學過程中的運用越來越普遍。教師要充分、正確地利用多媒體,真正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充分利用多媒體優化課堂教學,使學生得到最充分的教育。
我們教師要積極投身於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教育騰飛的實踐中去,積極學習,並在課堂教學中創造性地運用新的信息技術尤其是多媒體網路技術輔助教學;通過多媒體技術與學科教學的完美整合,最大限度地發揮多媒體的輔助作用,全面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促進傳統型學校課堂教學的現代化,實現基礎教育的現代化。
『叄』 如何利用網路資源提高教學效率
信息網路教研猶如清風活水,給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讓我們教師看到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契機,為我們教師的成長提供了一條新路徑。
一、網路研修使教育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網路研修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對教育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隨著教改的深入和網路教研的蓬勃開展,網路教研項目已成為推動教改,推進素質教育的強大動力,成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
網路研修是藉助於積累了巨量課程資源的網路平台,與不特定的教師就彼此感興趣的教育教學問題進行分析與探討的過程。如果我們把沒有參與教研的教師比喻成「徒步者」,把使用傳統教研的教師比喻成「騎馬者」,那完全可以將使用網路教研的教師比喻成「駕乘者」。「希望能有更多的機會參加一些高質量的教研活動,學習更多的知識\",是眾多一線教師的心裡話。他們已開始意識到自己專業發展的重要性,專業發展的自主意識正在形成。
二、網路研修使教學和研究充盈著成功的喜悅
網路研修跨時空交流的特性,突破了專家、教研員與教師,教師與教師之間小范圍、短時間互動的局限性,使普通教師與異地的同行、專家們一路同行。專家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使一線教師的理論與一線教師的實踐相互促進;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使一線教師之間的經驗和優勢能得到互補。
(一)發揮網路教研資源優勢,幫助教師教學
網路教研實現了教育資源的整合,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其優質資源,發揮現有設備的最大潛力,實現高質量和高效率的教學。首先,教師可以藉助網路教研資源備課,可以提高備課質量和效率,教師可以從中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其次,教師可以利用網路教研資源進行授課,例如利用光碟中教師的講課實錄,有目的、有計劃、創造性地講課等,來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最後,提高了教師和學生的信息素養,利用網路教研資源,不僅僅是指先進的講課實錄、科學的教學設計和美觀的教學課件。
(二)發揮網路教研交互優勢,通過網路構建學習共同體
網路研修模式中的學習,一改傳統的、呆板的傳授模式,科學遵循動靜結合的原則。一方面為教師提供高質量的靜態資源,另一方面堅持以教師為主體,利用電子郵件、在線答疑、討論板、教學敘事等多種交互媒體提供動態助學,通過案例學習、問題探索、交流研討、自我評價等方式幫助教師構建自主學習的環境,促進自主學習的文化,最終形成學習共同體。
培養學生學會收集信息,包括圖片中的信息,同樣學會收集文字信息。低年級的孩子對文字不敏感,可是在高年級段你會發現學生對圖片中的信息不敏感,只關注文字信息比較多。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經常滲透兩種收集信息的方法。
網路研修為教師打開一個敞開、明亮的世界,讓教師暢談教育的心得體會,議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思考讓教學更有效的對策。
『肆』 怎樣利用網路資源提高學習效率
1、提高學習效率,要學會梳理自身學習情況,以課本為基礎,結合自己做的筆記、試卷、掌握的薄弱環節、存在的問題等,合理的分配時間,有針對性、具體的去一點一點的去攻克、落實。哪塊內容掌握的不好就多花點時間,復習的時候要系統化,不要東一下西一下,最後啥都沒復習好。
2、可以學習掌握速讀記憶的能力,提高學習復習效率。速讀記憶是一種眼腦直映式的高效閱讀學習復習方法。速讀記憶的練習見《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把閱讀速度提高5、6倍,記憶力、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學習、復習效率,取得好成績。如果你的閱讀、學習效率低的話,可以好好的去練習一下。
3、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4、做題的時候要學會反思、歸類、整理出對應的解題思路。遇到錯的題(粗心做錯也好、不會做也罷),最好能把這些錯題收集起來,每個科目都建立一個獨立的錯題集(錯題集要歸類),當我們進行考前復習的時候,它們是重點復習對象,保證不再同樣的問題上再出錯、再丟分。
『伍』 如何合理運用多媒體提高教學效率
一、巧設情景,激發興趣
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性,能突破視覺的限制,多角度地觀察對象,並能夠突出要點,有助於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當學生對學習的對象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好奇,認識到學習任務的意義時,他會積極主動地進入學習活動。多媒體還能將教材中蘊含的意境美、音樂美、藝術美、充分表現出來,同時刺激學生的生理感觀,激發學生的各種積極心理因素,調動審美主體的心理功能活動,從而產生強烈的美感效應,因而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使學生愛學、樂學。 例如,在執教《莫高窟》一課時,由於跟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他們沒有一個具體的概念。我藉助多媒體把它形象地描述出來,既有資料的介紹,又有圖片的展示。看到大漠的壯麗,莫高窟的雄偉,壁畫的栩栩如生,同學們一聲聲歡呼驚嘆。課堂教學氣氛和效果非常好。這一切為孩子們增添了虛擬而真實的生活體驗,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突破思維,激發創新
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師決定。從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教學步驟甚至學生做的練習都是教師事先安排好的,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這個過程,從而在學習上產生惰性,易於養成依賴他人的思想。在使用了多媒體教學輔助工具之後,學生有更多的參與,學習更為主動,並通過創造反思的環境,有利於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選擇適合自己學習的內容,安排學習進程,獨立地解決各種問題,從而培養自己思維的獨創性。如識記生字、理解或背誦課文、表演對話等都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多媒體網路的優勢進行人與機、生與生、師與生等方式的交互。我經常利用多媒體設計一些很有趣味性的小練習,大大增加學生探究,主動解決問題的興趣。
三、明確主體,融洽師生關系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客體的觀念根深蒂固。新課程的改革要求老師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幫助者、引導者、促進者,成為課程的研究者、開發者、決策者。教師更多的處於協助者和合作者的地位,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幫助學生行使主人的權力,與學生一起去面對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學生「學」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確認。在實際的教學中,電腦能取代老師的許多工作。比如在識記生字時,課文中的字體和生字卡片顯得生硬而不起眼。欣賞風景時,沒有圖片就只能靠老師口述,效果還不理想。這些都可以依靠多媒體教學工具來解決。圖文聲像並茂,多角度調動學生的情緒、注意力和興趣。且具有動態性,有利於反映概念及過程,能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因為它的大信息量、大容量性特點,節約了空間和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
另外,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來引發學生興趣、活躍氣氛、組織課堂,幫助營造一個寬松愉快的課堂氛圍。當學生處於輕松愉快的狀態時,視覺、味覺、嗅覺、聽覺、觸覺就更靈敏,記憶力會大大增強,聯想也會更加豐富,學習效率會大大提高,學習潛力可以得到更大發揮。
四、為鞏固練習,增加訓練密度
課堂教學離不開練,熟才能生巧。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習題,增加訓練密度,減少無效時間。
而且在評改作業時,用多媒體網路就可以把作業或練習中具有代表性的問題,通過課件或實物投影儀展示出來。這種評改方法節省時間,效率高,能將好的解題思路投影出來,啟發絕大多數學生的思維,有效地開發學生的智力。
五、改變模式,因材施教
多媒體教學具有針對性,使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成為可能。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將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比如可以讓學生在各自的電腦上進行一題多解,獨立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同一課的作業設計不同難度的題目讓學生自由選擇等。利用計算機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難度和不同量的訓練,而且可以讓學生自我控制練習進度,做到每類同學都達到各自的教學目標。利用計算機因材施教,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上得到發揮,讓各類學生都能「吃的飽」、「吃的好」。
總之,多媒體教育技術飛速發展,教學過程中的運用越來越普遍。教師要充分、正確地利用多媒體,真正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充分利用多媒體優化課堂教學,使學生得到最充分的教育。
我們教師要積極投身於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教育騰飛的實踐中去,積極學習,並在課堂教學中創造性地運用新的信息技術尤其是多媒體網路技術輔助教學;通過多媒體技術與學科教學的完美整合,最大限度地發揮多媒體的輔助作用,全面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促進傳統型學校課堂教學的現代化,實現基礎教育的現代化。
『陸』 疫情期間如何提高教學效率
疫情期間如何提高教學效率?聚焦職教整理了幾點方法,希望有所幫助:
1.要對線上教學的內容要有選擇和調整,針對學生特點和網路環境設計網路課程內容;
2.要變「主播」為「主導」,引導學生掌握網路學習方法,成為學習活動的設計者、促進者;
3.要有基於學生立場進行教學改變:
(1)教師需要更明顯的情感投入把學生吸引到線.上學習中來;
(2) 適當變換,有教師講解、學生討論,學生展示的教學方式的變,也可以有聲音、圖片、影像的呈現材料形式的變;
(3) 要收集學生意見進而改進,使線上學習更有實效;
(4) 安排活動,適當放慢教學節奏。
4.要把握好教學的多與少、進與退的度。
『柒』 現在是網路新時代,教師給如何提高自身素養,與學生共同進步
隨著我們社會的不斷發展網路時代的到來,很多教師他們對於網路由於接觸的不是很多所以顯得有一些落後,現在交流的過程當中他們無法理解孩子們的思想所以在教學這方面有了一定的差異性,並不能夠在第一時間內了解到學生的想法不能夠實施到最確切的教育方式。所以在這個飛速發展時代,老師們也應該接觸網路生活在網路生活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自身素養,使他們自己能夠與學生共同進步,能夠在第一時間了解到學生們內心的狀態,給孩子們提供最符合他們的教育方式。因為只有老師在不斷的進步才能夠和學生們擁有一個良好的師生關系,對於學生和老師來說都是非常有利的,可以方便老師的教學任務也可以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在網路時代老師應該如何提升自身修養,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法就可以嘗試。
一、多接觸網路在當時在學校當中老師如果想和學生共同進步的話,那麼首先要了解到學生們的思想,現在社會發展是比較快的,並且電子產品圍繞在了學生們的身邊,所以他們的思想和老師可能有一點脫節,老師應該多接觸網路了解網路當中現在流行的一些詞語文化等等,能夠方便和學生交流方便解決雙方之間的代溝問題。
『捌』 如何運用頭腦風暴法提高網路教學質量和教學方案
線上教學有以下三大優點:
一是反饋及時。線上教學的最大優點是反饋及時。通過QQ學習群或者人人通布置作業,當天可以收繳作業,可以完成批改,可以及時反饋給學生,通常情況下還可以收到學生的「謝謝」。未完成名單也顯示得清清楚楚!無須統計!這是傳統課堂教學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傳統教學通常是上課布置課後作業,第二天早晨上交,上課前才能分發到學生手中,遲滯的時間通常超過12小時!二是談話親切。線上教學的最大魅力是談話親切。藉助耳麥和通話功能,教師可以實現一對多授課,還可以同步播放課件,藉助Wps畫筆功能,還可以演示重點和思維過程,藉助QQ群課堂,甚至還可以播放視頻。這些都是傳統課堂教學可以做到的。線上教學的獨特之處在於師生談話是典型的一對一,答問的學生從眾多的學生中間被分離出來,和教師隔空交談,其他學生被完全分割出去只成為旁聽者,這種晤談讓人痴迷傾心。比如採用Wps會議功能實施線上教學,教學李商隱的《錦瑟》會出現以下對話(課堂實錄):
師:本詩的詩眼是什麼?據此分析詩歌的思想情感。(課件同步呈現上述問題)李遠歌同學,請你回答。
生:我在,老師聽得見嗎?
師:你說吧!
生:本詩的詩眼是「惘然」,「惘然」的意思是失意、傷感,我同意你的講法。教材的注釋是「迷惘,茫然」,有點隔靴搔癢。
師:「隔靴搔癢」用得好,於我心有戚戚焉。請你展開分析。
生:第一句說到「五十弦」「思華年」……
師:是第一句還是第一聯?
生:第一聯。
師:表述要准確!律詩由四聯八句構成。
生:首聯說到「五十弦」「思華年」,詩人追憶青春年華,表明青春已逝。這是第一層傷感。頷聯用到兩個典故,莊周夢蝶和望帝啼鵑。前一個典故表現人生如夢的虛幻,物我難辨的迷茫,這是第二層傷感。後一個典故表現傷春的情感,對美好事物的懷念,重點是對異性的愛慕,包括對亡故妻子的悲悼,這是第三層傷感。頸聯……我說不好。
師:你為什麼說不好呢?是因為鮫人泣珠的典故還有一種說法,叫滄海遺珠,一顆珍珠遺落在大海中,再難覓見,它的美質便不能發揮作用。出句的滄海遺珠和對句的玉蘊藍田是否有相似之處?
生:我好像有些明白了。
師:請接著講!
生:頸聯運用兩個典故,表現才華卓越卻難以施展的郁悶。這是第四層傷感。
師:剛才李遠歌同學的發言十分精彩,下面我們歸納一下(課件同步呈現):
這種對話在課堂教學中也可以呈現,但虛擬課堂的奇妙在於它創設了虛擬的私密空間,使對話更加親切有味,令人神往!
三是節省精力。線上教學的最大益處是節省精力。在課堂上,我們經常可以見到面懸耳麥、腰挎擴音器的教師,因為教師需要將音量調到足夠的分貝才能保證教室的每個同學都能聽清,這會損壞嗓子,老師只能求助設備!網上教學顯然可以解放嗓子,因為輕言細語就可以讓每個學生聽清!長此以往,擴音器會滯銷,金嗓子再難賺到金子,胖大海也會成為聖眷不再的怨婦!哪裡胖得起來?線上教學改變的不止是教學生態,還有市場樣態!
線上教學的三大不足,一是監管弱化,學生不認真聽講、翹課、拖欠作業等現象會比較普遍;二是小組討論展開困難,生際互動頻次減少;三是考試有難度。
總之,在疫情沒有解除警報之前,線上教學不失為一種差強人意的替代方案。
『玖』 如何在高中網路教學中提高教學效率
如何在高中網路教學中提高教學效率?
答:一、精心安排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二、教師大膽放手,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三、運用科學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四、培養信息意識和能力,提高學生學習動力。
五、採取多種手段,及時鞏固課堂知識。
『拾』 教師如何利用好網路環境進行教學
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在學校教育中的廣泛應用,基於網路的教學方式在各學科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來普及。學生有了一種新的學習環境,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自由選擇自己想學的內容,實現多元化、多層次的自我發展。網路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更以其便捷性、交互性和超時空性等優勢開辟了一個新型、開放的學習環境。探索網路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模式,對提高教學效率,實施創新教育有著重要意義。因此,構建研究性學習的網路教學環境,制訂靈活的教學實施方案,進行恰當的學習評價,是教師開展基於網路環境下研究性學習的有效方法。這里僅以教學實踐為例,與大家共同探討如何在網路環境下開展研究性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