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安全保障體系的構建
網路安全保障體系如圖1所示。其保障功能主要體現在對整個網路系統的風險及隱患進行及時的評估、識別、控制和應急處理等,便於有效地預防、保護、響應和恢復,確保系統安全運行。
圖4 網路安全保障體系框架
網路安全管理的本質是對網路信息安全風險進行動態及有效管理和控制。網路安全風險管理是網路運營管理的核心,其中的風險分為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包括網路信息安全風險。實際上,在網路信息安全保障體系框架中,充分體現了風險管理的理念。網路安全保障體系架構包括五個部分:
1) 網路安全策略。屬於整個體系架構的頂層設計,起到總體宏觀上的戰略性和方向性指導作用。以風險管理為核心理念,從長遠發展規劃和戰略角度整體策劃網路安全建設。
2) 網路安全政策和標准。是對網路安全策略的逐層細化和落實,包括管理、運作和技術三個層面,各層面都有相應的安全政策和標准,通過落實標准政策規范管理、運作和技術,保證其統一性和規范性。當三者發生變化時,相應的安全政策和標准也需要調整並相互適應,反之,安全政策和標准也會影響管理、運作和技術。
3) 網路安全運作。基於日常運作模式及其概念性流程(風險評估、安全控制規劃和實施、安全監控及響應恢復)。是網路安全保障體系的核心,貫穿網路安全始終;也是網路安全管理機制和技術機制在日常運作中的實現,涉及運作流程和運作管理。
4) 網路安全管理。對網路安全運作至關重要,從人員、意識、職責等方面保證網路安全運作的順利進行。網路安全通過運作體系實現,而網路安全管理體系是從人員組織的角度保證正常運作,網路安全技術體系是從技術角度保證運作。
5) 網路安全技術。網路安全運作需要的網路安全基礎服務和基礎設施的及時支持。先進完善的網路安全技術可極大提高網路安全運作的有效性,從而達到網路安全保障體系的目標,實現整個生命周期(預防、保護、檢測、響應與恢復)的風險防範和控制。
摘自-拓展:網路安全技術及應用(第3版)賈鐵軍主編,機械工業出版社,2017
『貳』 網路安全和黑客攻防有什麼區別
網路安全覆蓋的范圍更廣,可以說黑客攻擊是網路安全的一類,一般電腦裝個360安全衛士足夠防護的了
『叄』 如何推進我國網路安全工作
由國家計算機網路應急技術處理協調中心發布的《2017年中國互聯網網路安全報告》中提到,從檢測數據看,近年來,國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所收錄的安全漏洞數量持續走高,自2013年以來,安全漏洞數量年平均增長率為21.6%,但2017年較2016年增長47.4%,達到15955個。
李湘寧表示,推進網路安全工作,應加強數據安全和各類信息保護,加快推動數據安全管理辦法、個人信息和重要數據出境安全評估辦法出台;要強化關鍵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加強關鍵基礎設施頂層設計和總體的協調,避免多頭分散、各自為政;積極應對新技術、新應用安全風險,加大新興技術研究力度,及早謀劃、預先布局,做到防患於未然。
『肆』 網路安全是什麼
網路安全是一個關系國家安全和主權、社會的穩定、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揚的重要問題。其重要性,正隨著全球信息化步伐的加快而變到越來越重要。「家門就是國門」,安全問題刻不容緩。
網路安全是一門涉及計算機科學、網路技術、通信技術、密碼技術、信息安全技術、應用數學、數論、資訊理論等多種學科的綜合性學科。
網路安全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受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
網路安全從其本質上來講就是網路上的信息安全。從廣義來說,凡是涉及到網路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實性和可控性的相關技術和理論都是網路安全的研究領域。
網路安全的具體含義會隨著「角度」的變化而變化。比如:從用戶(個人、企業等)的角度來說,他們希望涉及個人隱私或商業利益的信息在網路上傳輸時受到機密性、完整性和真實性的保護,避免其他人或對手利用竊聽、冒充、篡改、抵賴等手段侵犯用戶的利益和隱,? 問和破壞。
從網路運行和管理者角度說,他們希望對本地網路信息的訪問、讀寫等操作受到保護和控制,避免出現「陷門」、病毒、非法存取、拒絕服務和網路資源非法佔用和非法控制等威脅,制止和防禦網路黑客的攻擊。
對安全保密部門來說,他們希望對非法的、有害的或涉及國家機密的信息進行過濾和防堵,避免機要信息泄露,避免對社會產生危害,對國家造成巨大損失。
從社會教育和意識形態角度來講,網路上不健康的內容,會對社會的穩定和人類的發展造成阻礙,必須對其進行控制。
2、增強網路安全意識刻不容緩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網路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保證。信息網路涉及到國家的政府、軍事、文教等諸多領域。其中存貯、傳輸和處理的信息有許多是重要的政府宏觀調控決策、商業經濟信息、銀行資金轉帳、股票證券、能源資源數據、科研數據等重要信息。有很多是敏感信息,甚至是國家機密。所以難免會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各種人為攻擊(例如信息泄漏、信息竊取、數據篡改、數據刪添、計算機病毒等)。同時,網路實體還要經受諸如水災、火災、地震、電磁輻射等方面的考驗。
近年來,計算機犯罪案件也急劇上升,計算機犯罪已經成為普遍的國際性問題。據美國聯邦調查局的報告,計算機犯罪是商業犯罪中最大的犯罪類型之一,每筆犯罪的平均金額為45000美元,每年計算機犯罪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50億美元。
計算機犯罪大都具有瞬時性、廣域性、專業性、時空分離性等特點。通常計算機罪犯很難留下犯罪證據,這大大刺激了計算機高技術犯罪案件的發生。
計算機犯罪案率的迅速增加,使各國的計算機系統特別是網路系統面臨著很大的威脅,並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
3、網路安全案例
96年初,據美國舊金山的計算機安全協會與聯邦調查局的一次聯合調查統計,有53%的企業受到過計算機病毒的侵害,42%的企業的計算機系統在過去的12個月被非法使用過。而五角大樓的一個研究小組稱美國一年中遭受的攻擊就達25萬次之多。
94年末,俄羅斯黑客弗拉基米爾?利文與其夥伴從聖彼得堡的一家小軟體公司的聯網計算機上,向美國CITYBANK銀行發動了一連串攻擊,通過電子轉帳方式,從CITYBANK銀行在紐約的計算機主機里竊取1100萬美元。
96年8月17日,美國司法部的網路伺服器遭到黑客入侵,並將「 美國司法部」 的主頁改為「 美國不公正部」 ,將司法部部長的照片換成了阿道夫?希特勒,將司法部徽章換成了納粹黨徽,並加上一幅色情女郎的圖片作為所謂司法部部長的助手。此外還留下了很多攻擊美國司法政策的文字。
96年9月18日,黑客又光顧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網路伺服器,將其主頁由「中央情報局」 改為「 中央愚蠢局」 。
96年12月29日,黑客侵入美國空軍的全球網網址並將其主頁肆意改動,其中有關空軍介紹、新聞發布等內容被替換成一段簡短的黃色錄象,且聲稱美國政府所說的一切都是謊言。迫使美國國防部一度關閉了其他80多個軍方網址。
4、我國計算機互連網出現的安全問題案例
96年2月,剛開通不久的Chinanet受到攻擊,且攻擊得逞。
97年初,北京某ISP被黑客成功侵入,並在清華大學「 水木清華」 BBS站的「 黑客與解密」 討論區張貼有關如何免費通過該ISP進入Internet的文章。
97年4月23日,美國德克薩斯州內查德遜地區西南貝爾互聯網路公司的某個PPP用戶侵入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的伺服器,破譯該系統的shutdown帳戶,把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主頁換成了一個笑嘻嘻的骷髏頭。
96年初CHINANET受到某高校的一個研究生的攻擊;96年秋,北京某ISP和它的用戶發生了一些矛盾,此用戶便攻擊該ISP的伺服器,致使服務中斷了數小時。
5、不同環境和應用中的網路安全
運行系統安全,即保證信息處理和傳輸系統的安全。它側重於保證系統正常運行,避免因為系統的崩潰和損壞而對系統存貯、處理和傳輸的信息造成破壞和損失,避免由於電磁泄漏,產生信息泄露,干擾他人,受他人干擾。
網路上系統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戶口令鑒別,用戶存取許可權控制,數據存取許可權、方式控制,安全審計,安全問題跟蹤,計算機病毒防治,數據加密。
網路上信息傳播安全,即信息傳播後果的安全。包括信息過濾等。它側重於防止和控制非法、有害的信息進行傳播後的後果。避免公用網路上大量自由傳輸的信息失控。
網路上信息內容的安全。它側重於保護信息的保密性、真實性和完整性。避免攻擊者利用系統的安全漏洞進行竊聽、冒充、詐騙等有損於合法用戶的行為。本質上是保護用戶的利益和隱私。
6、網路安全的特徵
網路安全應具有以下四個方面的特徵:
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給非授權用戶、實體或過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完整性:數據未經授權不能進行改變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儲或傳輸過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壞和丟失的特性。
可用性:可被授權實體訪問並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當需要時能否存取所需的信息。例如網路環境下拒絕服務、破壞網路和有關系統的正常運行等都屬於對可用性的攻擊;
可控性:對信息的傳播及內容具有控制能力。
7、主要的網路安全威脅
自然災害、意外事故;
計算機犯罪;
人為行為,比如使用不當,安全意識差等;
「黑客」 行為:由於黑客的入侵或侵擾,比如非法訪問、拒絕服務計算機病毒、非法連接等;
內部泄密;
外部泄密;
信息丟失;
電子諜報,比如信息流量分析、信息竊取等;
信息戰;
網路協議中的缺陷,例如TCP/IP協議的安全問題等等。
8、網路安全的結構層次
8.1 物理安全
自然災害(如雷電、地震、火災等),物理損壞(如硬碟損壞、設備使用壽命到期等),設備故障(如停電、電磁干擾等),意外事故。解決方案是:防護措施,安全制度,數據備份等。
電磁泄漏,信息泄漏,干擾他人,受他人干擾,乘機而入(如進入安全進程後半途離開),痕跡泄露(如口令密鑰等保管不善)。解決方案是:輻射防護,屏幕口令,隱藏銷毀等。
操作失誤(如刪除文件,格式化硬碟,線路拆除等),意外疏漏。解決方案是:狀態檢測,報警確認,應急恢復等。
計算機系統機房環境的安全。特點是:可控性強,損失也大。解決方案:加強機房管理,運行管理,安全組織和人事管理。
8.2 安全控制
微機操作系統的安全控制。如用戶開機鍵入的口令(某些微機主板有「 萬能口令」 ),對文件的讀寫存取的控制(如Unix系統的文件屬性控制機制)。主要用於保護存貯在硬碟上的信息和數據。
網路介面模塊的安全控制。在網路環境下對來自其他機器的網路通信進程進行安全控制。主要包括:身份認證,客戶許可權設置與判別,審計日誌等。
網路互聯設備的安全控制。對整個子網內的所有主機的傳輸信息和運行狀態進行安全監測和控制。主要通過網管軟體或路由器配置實現。
8.3 安全服務
對等實體認證服務
訪問控制服務
數據保密服務
數據完整性服務
數據源點認證服務
禁止否認服務
8.4 安全機制
加密機制
數字簽名機制
訪問控制機制
數據完整性機制
認證機制
信息流填充機制
路由控制機制
公證機制
9、網路加密方式
鏈路加密方式
節點對節點加密方式
端對端加密方式
10、TCP/IP協議的安全問題
TCP/IP協議數據流採用明文傳輸。
源地址欺騙(Source address spoofing)或IP欺騙(IP spoofing)。
源路由選擇欺騙(Source Routing spoofing)。
路由選擇信息協議攻擊(RIP Attacks)。
鑒別攻擊(Authentication Attacks)。
TCP序列號欺騙(TCP Sequence number spoofing)。
TCP序列號轟炸攻擊(TCP SYN Flooding Attack),簡稱SYN攻擊。
易欺騙性(Ease of spoofing)。
11、一種常用的網路安全工具:掃描器
掃描器:是自動檢測遠程或本地主機安全性弱點的 程序,一個好的掃描器相當於一千個口令的價值。
如何工作:TCP埠掃描器,選擇TCP/IP埠和服務(比如FTP),並記錄目標的回答,可收集關於目標主機的有用信息(是否可匿名登錄,是否提供某種服務)。掃描器告訴我們什麼:能發現目標主機的內在弱點,這些弱點可能是破壞目標主機的關鍵因素。系統管理員使用掃描器,將有助於加強系統的安全性。黑客使用它,對網路的安全將不利。
掃描器的屬性:1、尋找一台機器或一個網路。2、一旦發現一台機器,可以找出機器上正在運行的服務。3、測試哪些服務具有漏洞。
目前流行的掃描器:1、NSS網路安全掃描器,2、stroke超級優化TCP埠檢測程序,可記錄指定機器的所有開放埠。3、SATAN安全管理員的網路分析工具。4、JAKAL。5、XSCAN。
12、黑客常用的信息收集工具
信息收集是突破網路系統的第一步。黑客可以使用下面幾種工具來收集所需信息:
SNMP協議,用來查閱非安全路由器的路由表,從而了解目標機構網路拓撲的內部細節。
TraceRoute程序,得出到達目標主機所經過的網路數和路由器數。
Whois協議,它是一種信息服務,能夠提供有關所有DNS域和負責各個域的系統管理員數據。(不過這些數據常常是過時的)。
DNS伺服器,可以訪問主機的IP地址表和它們對應的主機名。
Finger協議,能夠提供特定主機上用戶們的詳細信息(注冊名、電話號碼、最後一次注冊的時間等)。
Ping實用程序,可以用來確定一個指定的主機的位置並確定其是否可達。把這個簡單的工具用在掃描程序中,可以Ping網路上每個可能的主機地址,從而可以構造出實際駐留在網路上的主機清單。
13、 Internet 防 火 牆
Internet防火牆是這樣的系統(或一組系統),它能增強機構內部網路的安全性。
防火牆系統決定了哪些內部服務可以被外界訪問;外界的哪些人可以訪問內部的哪些服務,以
及哪些外部服務可以被內部人員訪問。要使一個防火牆有效,所有來自和去往Internet的信
息都必須經過防火牆,接受防火牆的檢查。防火牆只允許授權的數據通過,並且防火牆本身也
必須能夠免於滲透。
13.1 Internet防火牆與安全策略的關系
防火牆不僅僅是路由器、堡壘主機、或任何提供網路安全的設備的組合,防火牆是安全策略的一個部分。
安全策略建立全方位的防禦體系,甚至包括:告訴用戶應有的責任,公司規定的網路訪問、服務訪問、本地和遠地的用戶認證、撥入和撥出、磁碟和數據加密、病毒防護措施,以及雇員培訓等。所有可能受到攻擊的地方都必須以
同樣安全級別加以保護。
僅設立防火牆系統,而沒有全面的安全策略,那麼防火牆就形同虛設。
13.2 防 火 牆 的 好 處
Internet防火牆負責管理Internet和機構內部網路之間的訪問。在沒有防火牆時,內部網路上的每個節點都暴露給Internet上的其它主機,極易受到攻擊。這就意味著內部網路的安全性要由每一個主機的堅固程度來決定,並且安全性等同於其中最弱的系統。
13.3 Internet防火牆的作用
Internet防火牆允許網路管理員定義一個中心「 扼制點」 來防止非法用戶,比如防止黑客、網路破壞者等進入內部網路。禁止存在安全脆弱性的服務進出網路,並抗擊來自各種路線的攻擊。Internet防火牆能夠簡化安全管理,網路的安全性是在防火牆系統上得到加固,而不是分布在內部網路的所有主機上。
在防火牆上可以很方便的監視網路的安全性,並產生報警。(注意:對一個與Internet相聯的內部網路來說,重要的問題並不是網路是否會受到攻擊,而是何時受到攻擊?誰在攻擊?)網路管理員必須審計並記錄所有通過防火牆的重要信息。如果網路管理員不能及時響應報警並審查常規記錄,防火牆就形同虛設。在這種情況下,網路管理員永遠不會知道防火牆是否受到攻擊。
Internet防火牆可以作為部署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網路地址變換)的邏輯地址。因此防火牆可以用來緩解地址空間短缺的問題,並消除機構在變換ISP時帶來的重新編址的麻煩。
Internet防火牆是審計和記錄Internet使用量的一個最佳地方。網路管理員可以在此向管理部門提供Internet連接的費用情況,查出潛在的帶寬瓶頸的位置,並根據機構的核算模式提供部門級計費。
『伍』 對當前網路安全的認識和對策
最近幾年裡,網路攻擊技術和攻擊工具有了新的發展趨勢,使藉助Internet運行業務的機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風險,本文將對網路攻擊的新動向進行分析,使讀者能夠認識、評估,並減小這些風險。
趨勢一:自動化程度和攻擊速度提高
攻擊工具的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自動攻擊一般涉及四個階段,在每個階段都出現了新變化。
掃描可能的受害者。自1997年起,廣泛的掃描變得司空見慣。目前,掃描工具利用更先進的掃描模式來改善掃描效果和提高掃描速度。
損害脆弱的系統。以前,安全漏洞只在廣泛的掃描完成後才被加以利用。而現在攻擊工具利用這些安全漏洞作為掃描活動的一部分,從而加快了攻擊的傳播速度。
傳播攻擊。在2000年之前,攻擊工具需要人來發動新一輪攻擊。目前,攻擊工具可以自己發動新一輪攻擊。像紅色代碼和尼姆達這類工具能夠自我傳播,在不到18個小時內就達到全球飽和點。
攻擊工具的協調管理。隨著分布式攻擊工具的出現,攻擊者可以管理和協調分布在許多Internet系統上的大量已部署的攻擊工具。目前,分布式攻擊工具能夠更有效地發動拒絕服務攻擊,掃描潛在的受害者,危害存在安全隱患的系統。
趨勢二:攻擊工具越來越復雜
攻擊工具開發者正在利用更先進的技術武裝攻擊工具。與以前相比,攻擊工具的特徵更難發現,更難利用特徵進行檢測。攻擊工具具有三個特點:反偵破,攻擊者採用隱蔽攻擊工具特性的技術,這使安全專家分析新攻擊工具和了解新攻擊行為所耗費的時間增多;動態行為,早期的攻擊工具是以單一確定的順序執行攻擊步驟,今天的自動攻擊工具可以根據隨機選擇、預先定義的決策路徑或通過入侵者直接管理,來變化它們的模式和行為;攻擊工具的成熟性,與早期的攻擊工具不同,目前攻擊工具可以通過升級或更換工具的一部分迅速變化,發動迅速變化的攻擊,且在每一次攻擊中會出現多種不同形態的攻擊工具。此外,攻擊工具越來越普遍地被開發為可在多種操作系統平台上執行。許多常見攻擊工具使用IRC或HTTP(超文本傳輸協議)等協議,從入侵者那裡向受攻擊的計算機發送數據或命令,使得人們將攻擊特性與正常、合法的網路傳輸流區別開變得越來越困難。
趨勢三:發現安全漏洞越來越快
新發現的安全漏洞每年都要增加一倍,管理人員不斷用最新的補丁修補這些漏洞,而且每年都會發現安全漏洞的新類型。入侵者經常能夠在廠商修補這些漏洞前發現攻擊目標。
趨勢四:越來越高的防火牆滲透率
防火牆是人們用來防範入侵者的主要保護措施。但是越來越多的攻擊技術可以繞過防火牆,例如,IPP(Internet列印協議)和WebDAV(基於Web的分布式創作與翻譯)都可以被攻擊者利用來繞過防火牆。
趨勢五:越來越不對稱的威脅
Internet上的安全是相互依賴的。每個Internet系統遭受攻擊的可能性取決於連接到全球Internet上其他系統的安全狀態。由於攻擊技術的進步,一個攻擊者可以比較容易地利用分布式系統,對一個受害者發動破壞性的攻擊。隨著部署自動化程度和攻擊工具管理技巧的提高,威脅的不對稱性將繼續增加。
趨勢六:對基礎設施將形成越來越大的威脅
基礎設施攻擊是大面積影響Internet關鍵組成部分的攻擊。由於用戶越來越多地依賴Internet完成日常業務,基礎設施攻擊引起人們越來越大的擔心。基礎設施面臨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蠕蟲病毒、對Internet域名系統(DNS)的攻擊和對路由器攻擊或利用路由器的攻擊。
拒絕服務攻擊利用多個系統攻擊一個或多個受害系統,使受攻擊系統拒絕向其合法用戶提供服務。攻擊工具的自動化程度使得一個攻擊者可以安裝他們的工具並控制幾萬個受損害的系統發動攻擊。入侵者經常搜索已知包含大量具有高速連接的易受攻擊系統的地址塊,電纜數據機、DSL和大學地址塊越來越成為計劃安裝攻擊工具的入侵者的目標。由於Internet是由有限而可消耗的資源組成,並且Internet的安全性是高度相互依賴的,因此拒絕服務攻擊十分有效。
蠕蟲病毒是一種自我繁殖的惡意代碼。與需要用戶做某種事才能繼續繁殖的病毒不同,蠕蟲病毒可以自我繁殖。再加上它們可以利用大量安全漏洞,會使大量的系統在幾個小時內受到攻擊。一些蠕蟲病毒包括內置的拒絕服務攻擊載荷或Web站點損毀載荷,另一些蠕蟲病毒則具有動態配置功能。但是,這些蠕蟲病毒的最大影響力是,由於它們傳播時生成海量的掃描傳輸流,它們的傳播實際上在Internet上生成了拒絕攻擊,造成大量間接的破壞(這樣的例子包括:DSL路由器癱瘓;並非掃描本身造成的而是掃描引發的基礎網路管理(ARP)傳輸流激增造成的電纜調制解制器ISP網路全面超載)。
DNS是一種將名字翻譯為數字IP地址的分布式分級全球目錄。這種目錄結構最上面的兩層對於Internet運行至關重要。在頂層中有13個「根」名伺服器。下一層為頂級域名(TLD)伺服器,這些伺服器負責管理「.com」、「.net」等域名以及國家代碼頂級域名。DNS面臨的威脅包括:緩存區中毒,如果使DNS緩存偽造信息的話,攻擊者可以改變發向合法站點的傳輸流方向,使它傳送到攻擊者控制的站點上;破壞數據,攻擊者攻擊脆弱的DNS伺服器,獲得修改提供給用戶的數據的能力;拒絕服務,對某些TLD域名伺服器的大規模拒絕服務攻擊會造成Internet速度普遍下降或停止運行;域劫持,通過利用客戶升級自己的域注冊信息所使用的不安全機制,攻擊者可以接管域注冊過程來控制合法的域。
路由器是一種指揮Internet上傳輸流方向的專用計算機。路由器面臨的威脅有:將路由器作為攻擊平台,入侵者利用不安全的路由器作為生成對其他站點的掃描或偵察的平台;拒絕服務,盡管路由器在設計上可以傳送大量的傳輸流,但是它常常不能處理傳送給它的同樣數量的傳輸流,入侵者利用這種特性攻擊連接到網路上的路由器,而不是直接攻擊網路上的系統;利用路由器之間的信賴關系,路由器若要完成任務,就必須知道向哪裡發送接收到的傳輸流,路由器通過共享它們之間的路由信息來做到這點,而這要求路由器信賴其收到的來自其他路由器的信息,因此攻擊者可以比較容易地修改、刪除全球Internet路由表或將路由輸入到全球Internet路由表中,將發送到一個網路的傳輸流改向傳送到另一個網路,從而造成對兩個網路的拒絕服務攻擊。盡管路由器保護技術早已可供廣泛使用,但是許多用戶沒有利用路由器提供的加密和認證特性來保護自己的安全。
『陸』 網路信息安全需要科技創新
交通安全順口溜:
(1)交通安全很重要,交通規則要牢記,從小養成好習慣,不在路上玩游戲。
(2)行走應走人行道,沒有行道往右靠,天橋地道橫行道,橫穿馬路離不了。
(3)一慢二看三通過,莫與車輛去搶道。騎車更要守規則,不能心急闖紅燈(4)乘車安全要注意,遵守秩序要排隊;手頭不能伸窗外,扶緊把手莫忘記。
交通安全宣傳警句:
行萬里平安路做百年長樂人
但願人長久千里路暢通
人生美好步步小心
路無規不暢國無法不寧
狹路相逢「讓」者勝
處罰違章不留情 看似無情最深情
愛妻愛子愛家庭 無視交規等於零
亂穿馬路 失道無助
超載超速 危機四伏
酒後駕車 拿命賭博
一秒鍾車禍 一輩子痛苦
遵守交規 儲蓄安全
禮讓禮讓 人車無恙
高速公路 行駛適速
心無交規 路有坎坷
遵守交通法規 關愛生命旅程
實線虛線斑馬線 都是生命安全線
路為國脈 法系民魂
出了車禍速報警 救死扶傷見真情
心頭常亮紅綠燈 安全行駛伴人生
生命只有一次 平安伴君一生
禮讓三先 路暢民安
寧繞百步遠 不搶一步險
千里之行 慎於足下
謹慎駕駛千趟少 大意行車一回多
一人出車全家念 一人平安全家福
人病不上車 車病不上路
同為行車人 相見禮為先
雖為坦途 超速者戒 縱有捷徑 亂穿者止
居安思危危自小 有備無患患可除
違章超載 得不償失
減速慢行勿爭先 關照生命到永遠
國法如山 逃逸必捉
三雙筷子三隻碗 愛妻嬌兒盼團圓
違章觀念強 安全系數大
十次肇事九次快 摩托車族當自愛
醉(罪)在酒中 毀(悔)在杯中
酒後駕車 生命打折
有酒即無舵 早晚要闖禍
大路朝天 請走右邊
道路連著你和他安全系著千萬家
禍起瞬間 防患未然
守交規迎春夏秋冬福保安全納東西南北財
交規學記用 安全你我他
護欄保安全 翻越最危險
安全在你腳下生命在你手中
亂竄馬路 游戲人生
逞一時之勇 得一世之悔
安全與生命一線索幸福和安全兩相連
綳緊安全琴弦奏響生命旋律
走過春夏秋冬安全永駐心中
禮讓三先 天長地寬
步步小心 平安是金
遵守交規 善待生命
交通安全進萬家出入平安你我他
母念妻等嬌兒盼願君平安把家還
頭腦綳緊安全弦行車繫上安全帶
警惕安全在 麻痹事故來
珍惜生命 遵章出行
一絲不苟保安全半分疏忽生禍端
違章鑄成終身悔守規伴你一世安
車輛超載一噸危險增加十分
支線讓干線 搶行起禍端
停讓躲慢要果斷猶豫不決出禍端
大哥大方向盤同時使用最危險
雨雪霧 限車速
快車樂一時 禍起痛一生
夜間會車要謹慎遠光近光有分寸
心靜車行 心亂車停
大意與事故掛鉤小心與平安交友
飛速行車樂一時一朝落馬毀終生
關愛孩子 從起步開始
居安思危 莫忘交規
大意招禍 小心得安
車行高速路 注意限車速
維護交通安全關愛生命久遠
十字路口易闖禍一慢二看三通過
開違章車 流事故淚
找點空閑找點時間交通法規經常看看
賭,敗家的源頭酒,肇事的禍首
遵章路上走 安全伴你行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交通安全從我做起
駕車遵章行 愛拼不會贏
安全最佳效應平安共同心聲
生命無返程 切莫逆向行
莫道行車易 違章難平安
心中交規嚴 眼前路自寬
拒酒千里外 安全萬里行
交規腦後 事故眼前
肇事莫逃逸 逃逸違天理
讓道於人 安全於己
醉人駕車 易成罪人
車行萬里路 走好每一步
禮讓平安行 沖撞禍根生
遵守交通法規平安與你同在
相會有緣 相讓有禮
車禍猛如虎 安全勝萬金
紅燈短暫 生命無限
金玉有值 生命無價遵守交規平安一生
安全行車十五想:
出車之前想一想,檢查車況要周詳;
馬達一響想一想,集中精力別亂想;
起步之前想一想,觀察清楚再前往;
自行車前想一想,中速行駛莫著忙;
要過道口想一想,莫闖紅燈勤瞭望;
遇到障礙想一想,提前處理別驚慌;
轉彎之前想一想,需防左右有車輛;
會車之前想一想,先慢後停多禮讓;
超車之前想一想,沒有把握別勉強;
倒車之前想一想,注意行人和路障;
夜間行車想一想,儀表車燈亮不亮;
通過城鎮想一想,減速鳴號切莫望;
雨霧天氣想一想,防滑要把車速降;
長途行車想一想,勞逸結合放心上;
停車之前想一想,選擇地點要適當。
『柒』 什麼是網路安全,為何要注重網路安全
沒有網路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經濟社會穩定運行,廣大人民群眾利益也難以得到保障。要樹立正確的網路安全觀,加強信息基礎設施網路安全防護,加強網路安全信息統籌機制、手段、平台建設,加強網路安全事件應急指揮能力建設,積極發展網路安全產業,做到關口前移,防患於未然。
01 網路安全是什麼?
網路安全,是指通過採取必要措施,防範對網路的攻擊、侵入、干擾、破壞和非法使用以及意外事故,使網路處於穩定可靠運行的狀態,以及保障網路數據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的能力。
2020年4月《 第45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網民規模突破9億
新華社發 勾建山 作
02 網路安全為何重要?
當今時代,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對一個國家很多領域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網路安全已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網路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經濟社會穩定運行,廣大人民群眾利益也難以得到保障。從世界范圍看,網路安全威脅和風險日益突出,並向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國防等領域傳導滲透。網路安全已經成為我國面臨的最復雜、最現實、最嚴峻的非傳統安全問題之一。
03 當前我國網路安全總體形勢如何?
隨著網路信息技術與應用的不斷演進,互聯網已成為整個經濟社會發展升級的重要驅動,同時帶來的風險挑戰也不斷增大,網路空間威脅日益增多。通過依法開展網路空間治理,我國網路空間日漸清朗,網路安全頂層設計不斷完善,網路安全綜合治理能力水平不斷提升。當前,我國各類網路違法犯罪時有發生,數據安全和侵犯個人隱私問題、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防護問題日益凸顯,高強度網路攻擊愈加明顯。
《2019年我國互聯網網路安全態勢綜述》顯示,2019年我國網路安全比較突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高發頻發且攻擊組織性與目的性更加凸顯;高級持續性威脅攻擊逐步向各重要行業領域滲透;信息系統面臨的漏洞威脅形勢更加嚴峻;數據安全防護意識依然薄弱;「灰色」應用程序針對重要行業安全威脅更加明顯;網路黑產活動專業化、自動化程度不斷提升;新技術的應用給工業控制系統帶來安全新隱患。
5G 「新基建」 新華社 漫畫
04 如何認識安全與發展的關系?
安全與發展有機統一。發展利益與安全利益是國家核心利益的重要內容。一方面,發展是安全的保障,不可能離開發展談安全;另一方面,安全是發展的前提,不能為了發展罔顧安全,安全和發展要同步推進。古往今來,很多技術都是「雙刃劍」,既可以造福社會、造福人民,也可以被一些人用來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民眾利益,因而要正確處理安全和發展的關系。網路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輔相成的,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必須統一謀劃、統一部署、統一推進、統一實施。
05 如何樹立正確的網路安全觀?
正確樹立網路安全觀,認識當今的網路安全有幾個主要特點:
一是網路安全是整體的而不是割裂的。在信息時代,網路安全對國家安全牽一發而動全身,同許多其他方面的安全都有著密切關系。
二是網路安全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態的。網路變得高度關聯、相互依賴,網路安全的威脅來源和攻擊手段不斷變化,需要樹立動態、綜合的防護理念。
三是網路安全是開放的而不是封閉的。只有立足開放環境,加強對外交流、合作、互動、博弈,吸收先進技術,網路安全水平才會不斷提高。
四是網路安全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沒有絕對安全,要立足基本國情保安全,避免不計成本追求絕對安全。
五是網路安全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網路安全為人民,網路安全靠人民,維護網路安全是全社會共同責任,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廣大網民共同參與,共築網路安全防線。
『捌』 網路安全和web安全是一回事么他們有什麼區別與聯系
1、來自伺服器本身及網路環境的安全,這包括伺服器系統漏洞,系統許可權,網路環境(如ARP等)專、網屬絡埠管理等,這個是基礎。
2、來自WEB伺服器應用的安全,IIS或者Apache等,本身的配置、許可權等,這個直接影響訪問網站的效率和結果。
3、網站程序的安全,這可能程序漏洞,程序的許可權審核,以及執行的效率,這個是WEB安全中佔比例非常高的一部分。
4、WEB Server周邊應用的安全,一台WEB伺服器通常不是獨立存在的,可能其它的應用伺服器會影響到WEB伺服器的安全,如資料庫服務、FTP服務等。
『玖』 互聯網的治理,分為哪些層面管理
互聯網治理可概括為五類問題:
(1)基礎設施和標准化;
(2)法律上的問題;
(3)經濟上的問題;
(4)發展方面的問題;
(5)社會文化方面的問題。
我們可將這五類問題分解為11個熱點:
1.基礎設施與標准化
這包括互聯網賴以存在,運行和保證其功能的,基本的資源管理及其有關技術問題。資源就是網路,網路加上域名、地址、根伺服器、標准、協議。基礎設施又可分為互聯網生存必須的設施,包括傳輸設施,電信可以帶著互聯網到處走,互聯網自己有了光纜,包括我們的220交流電都可以帶著互聯網到處走,還有衛星、廣電,什麼東西都可以帶著互聯網,它的傳輸設施已經廣義化了,在很多東西上可以傳輸。技術標准和協議,互聯網要生存和存在,必須要有這些東西。另外,為了保護互聯網的安全和穩定運行必須解決的問題,比如網路安全、加密、反對垃圾郵件等等。互聯網基礎設施分為三層,底下一層是傳輸的基礎設施,電信當然是最大份額的,衛星、有線電視、動力電纜、互聯網光纜、無線都可以傳輸,底層是傳輸的基礎設施。上面一層是技術標准和協議,TCP/IP,DNG,再往上就是內容和應用標准,像BBS等。
這樣看來,電信還是傳輸互聯網的一個最重頭的基礎設施,關於傳統電信的管理,都對互聯網治理有影響,有關的組織有很多,ITU它的功能也有很多,它首先制定電信標准,協調國際電信有關規則,分配無線電頻率資源,管理衛星通信,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幫助等。WT0現在越來越進入電子商務的領域,它制定基礎電信服務市場准入政策,反壟斷政策總體的市場框架,到底適不適用於互聯網,還有爭議,比如它要求開放電信市場,現在在爭論要想開放ISP市場還得做協議。跨國的企業因為開放可以向世界擴展業務,從而影響互聯網的發展。
2.互聯網地址域名資源的管理
這是互聯網獨特的,電信沒有的。域名和地址是網上的重要資源,原則上網上的每一台計算機都有一個純數字組成的IP地址,為了容易記憶查找,也為了當用戶改變伺服器而有了不同的IP地址時能被別人找到,因為我們一般都不用固定的IP地址,都是伺服器動態地給你的IP地址,這個時候你必須有一個穩定的、跟著你走的域名地址,這個域名用一串ASCII字元組成域名。從域名查找IP地址的過程稱為域名解析;域名系統按層次結構保存域名數據,最頂層的稱為「根」,根伺服器保存著所有國家、地區頂級域名和全球公用頂級域名伺服器的數據,根上面只有每個國家的總頭和每一個GTLD的總頭;根的鏡像伺服器有80多個,分布在世界各地。管理這些資源的組織機構,形成了一個相當復雜的體系。
域名的解析。比如一個人從這台機器發出請求,要找www.google.com,它就發出一個請求問根伺服器,說需要找下列域名對應的地址,這個根伺服器告訴它說我不知道google的地址,但是我知道google的域名是在.com,就可以找到google的地址,而.com頂級域名的地址是124.21.31.51就告訴請求者,這個計算機根據它給的數據就去找到了.com頂級域名伺服器了,這台機器的資料庫里就存著你所需要的google,把這個請求發到.com頂級域名伺服器里去,這台計算機存有google的地址,因為google是屬於.com裡面,它就告訴你要的地址是66.102.9.104,我這台計算機打電話撥號就找到google的伺服器,google這個計算機就把它的主頁展開了,這個過程就是這樣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就叫做「域名的解析」。
互聯網地址域名的管理。ICANN是域名,根伺服器和IP地址分配機構的總體協調者。ICANN在資源管理上的權力來自美國政府的商務部。商務部於1998年組建ICANN,一個根據南加州法律注冊的非盈利私營企業,並與其簽訂備忘錄,授權ICANN管理互聯網資源。全球互聯網域名系統的頂層根伺服器在其內容需要修改時,ICANN依法必須報告美國商務部,獲得批准後,才能改變根伺服器,並廣播到位於全球各地的數十個鏡像伺服器。作為與各國的國家安全和經濟運行以及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互聯網的基本資源,域名、地址和根伺服器系統的管理應該從美國一個國家授權改變為全世界互聯網上的國家聯合授權,因此需要聯合國的介入,使主權國家的政府得以在資源管理過程中佔有平等的地位,從而提高各國政府對互聯網政治上的信任和安全感,使得互聯網的深入廣泛的應用具有更為堅實的政治基礎。這也是我們一直在互聯網工作組里和這些開放咨詢會議上一再表明的我們的態度,我們並不要求更多的,我們只是要求平等的權利。這是許多國家的政府,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政府代表在WGIG舉行的開放咨詢會議上發表的意見。這個問題屬於互聯網治理現行機制中最高層次上存在的重大原則缺陷,應該得到公正的解決。說它是一個重大的原則缺陷,並不是我們要想責備任何人,因為美國政府是不可以責備的,美國政府沒有做錯事,因為互聯網是從美國生長起來的,在美國誕生的,它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它當然不能放任不管,所以它開始的時候是政府管理,在早期的時候是美國的國防部,後來轉移到美國的自然科學基金會,然後又轉移到美國的商務部,但是始終是美國政府。
3.伺服器主記錄的管理許可權
經過美國商務部批准,頂級根伺服器更新內容首先進入由VerySign管理運行的主記錄,並自動鏡像(復制)到世界各地所有的根伺服器。因此,理論上說(事實上從未發生過)美國政府擁有單邊修改整個域名系統的許可權。這就是許多國家政府憂慮的原因。所以,在WGIG過程中提出建立某種「根伺服器協定」的問題,目的是使政策監管的許可權歸於國際社會,最主要的是管住根伺服器的主記錄,但是大家又分析美國可能不會接受這種意見,可能希望:對根伺服器的控制權從美國政府交到ICANN手中,改革ICANN,使其咨詢機構GAC成為國際化的象徵和體現。
4.IP地址是否夠用的問題
40億個IPv4地址,已有1億7千萬並正快速增加的網民數目,考慮到行動電話,家用電器,游戲機,PDA等設計,確實已經沒有太大的發展空間。互聯網的技術團隊採取的對策是:現有地址的合理利用,通過NAT(網路地址翻譯器)使一個企業或大學內部網上的所有計算機共用一個地址,因為早期網上沒有那麼多人,沒有全世界的人,只有美國人,所以早期美國的一些大學確實拿了很多地址,一大塊,都用不著,浪費了,現在他們把這些地址交回去,從早期拿了大塊地址的學校都已經交回了很多地址,交回ICANN,重新參加分配。所以有一種傳說說整個中國的IP地址還沒有美國一所大學多,這個說法曾經是對的,但是到了現在已經不是事實了。IPv6協議的逐步實現,將提供巨大的地址空間:430,000,000,000,000,000,000;值得注意的是在ISP層面上可能發生認為的地址短缺,聽說在中國要得到一個IP地址要花很多錢,比得到一個域名花的錢多。我們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一方面在政府的概念里總是認為互聯網世界裡分配不公,所以跟外國人談判WGIG活動,可是事實上我們的ISP都不願意去拿IP地址,從來沒有發生過說我們中國的ISP去申請要IP地址,而國際的分配機構不給他。為什麼我們的ISP不願意多要IP地址,今天來了很多企業老總,他們說IP地址太貴,所以我們ISP不願意多申請IP地址。
5.域名和商標的糾紛仲裁
沒有法律仲裁的情況下,麥當勞就願意出錢去買。所以激發了網上圈地的現象,有許多人做這個買賣了,把域名登記了,你要這個域名嗎?我賣給你。注冊著名商標域名,造成侵權,冒名等損害用戶和公眾利益的事件層出不窮。我們國家就發現了假的銀行,就是在網上,你把自己的卡的號碼告訴人家的時候,實際上那是假的銀行,不是真的銀行,結果你把卡號告訴人家了,人家把你的錢拿走了。為什麼能假冒?因為它的域名和銀行的域名非常接近,所以這就造成了糾紛。UDRP(統一糾紛處理政策),是一個仲裁法,這個法權按照注冊域名的合同合理生效。
6.域名管理中的其他問題
增加新的GTLD,造成企業保護自己的域名不被重復注冊變得十分復雜,因此對此問題的決策屬於公共政策的問題,需要政府和社團更多的介入。另外,CCTLD的分配是按照IS03166國際標准,包括主權國家和獨立經濟體,比如我們台灣代碼是W,它是獨立經濟體。CCTLD通常由非政府組織管理,一些CCTLD管理者不願意進入ICANN,他不願意成為ICANN領導下的一個團體,所以這些CCTLD們都是各個國家管理自己國家的。他們開始建立自己的地區組織,如CENTR(歐盟國家頂級域名注冊理事會)。多語種域名的實現主要根據IETF採取的方案,在客戶端直接把你敲進去的中文轉換到ASCII碼。為了全球推行多語種的域名,就需要得到主要的瀏覽器生產商的支持,把這個軟體加入到它的瀏覽器裡面,這樣可以大面積地推廣多語種域名。問題是要制定全球計劃和政策,吸引主要瀏覽器生產商的支持。
7.ISP對於內容的責任
20世紀90年代中,ISP在許多國家中對於內容一般不負任何責任,國家也不追究它的責任,他自己也認為沒有責任。後來隨著互聯網商務應用和對安全問題憂慮的增加,一些國家開始將法權用於監管ISP,因為你的用戶我一下子找不著,我要找你的用戶很困難,我必須先抓住ISP。各國家法律系統的共同點是,只要這個ISP不知情,就不能為侵犯知識產權內容負責。美國和歐盟採取「通知——去除」原則,我給你通知了,說你網上有壞東西,我通知了,你把它去除了,你就沒有責任,這個原則現在已經成為各個國家的共識。
ISP們的壓力日益增大,在我們中國,ISP被要求負責檢查內容,你自己得查出來你有什麼內容是違法的,這個壓力就很大,這就增加了企業的成本,並且這些成本是最終轉嫁給互聯網用戶,當然會影響互聯網的發展。ISP們對壓力日益增加的反映主要是「不斬信使」,但還是無可奈何地被捲入了對內容的問責,他們能做的也只是及時響應政府規范內容的要求,而不能自動去除認為有問題的內容,否則企業將取代公共服務的責任。
8.互聯網技術融合
IP協議的廣泛應用引發了電信,多媒體和互聯網3個系統的技術融合,過去是電話網都可以作為IP的載體,把互聯網帶到各地。現在是所有的電話都用IP協議,事實上就變成了三網的技術融合。對傳統電信而言,主要是VOIP使話音和數據機集於一體。技術總是先變的,法律和經濟體系的演變還需要一段時間。
融合的經濟後果是什麼?技術融合使原來經營不同市場的企業進入直接的競爭,原來基本上有一些分工,現在進入了直接的競爭。在新出現的共同市場上,誰領風騷?全世界都是同樣的趨勢,傳統的電信企業,像MCI,還有ICT企業,如IBM。在多媒體市場上也是一樣,有些企業同時發展娛樂業和ICT,或者實行資產合並、業務合並,例如AOL(美國在線)與時代華納,形成了互聯網服務,電視、音樂、軟體集於一體的企業。在我們國家,是存在著不可消除的壟斷,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有一個禁區,在世界上人家已經進入了賽場,在比賽。廣電可以做電信的業務,電腦電信不能做電視,這樣一種政策體制將要使技術融合所帶來的自然的發展演變的過程受到體制的約束,勢必使中國落後於世界,延長我們轉變的過程。
需要新的法律框架。在技術和經濟的融合過程中,法律體系是轉變最慢的。原來三者各有自己的規則體系;融合引出一系列治理中的問題:例如,國際和國內層面上原有的電話、廣播等體制將如何變化?這種新的體制是否主要聚焦於互聯網?新體制的形成主要靠政府,還是主要通過自律方式,或者是某種自下而上的過程?這都是國際上探討和研究的問題。
一些國家已經起步。比如馬來西亞,瑞士和歐盟,他們已經開始對這些問題進行探索。馬來西亞1998年就通過了電信與媒體法案,主要是為規范融合建立一個總體的框架,讓他們能夠發展,一個聰明的政府,在生產力往前發展的時候,你的生產關系應該主動地去迎合生產力的發展,為生產力的發展進步開路,而不是堵住它。
9.互聯網的安全問題
互聯網是一個雙刃劍,它廣泛深入於社會生活的主要負面作用是增加了現代社會的脆弱性。所有要害的社會系統,如電力、醫療、交通等全球網路都可成為網上打擊的目標,從而引起嚴重的經濟後果和政治損失。互聯網的基本結構是不安全的,根本的安全措施要涉及到基本協議的變革。現在IETF是否將改變電子郵件標准,以提高安全度,減少電子郵件濫用的可能?企業界是否能更快地發展出一個新的應用層「SmartInternet」?究竟是什麼樣的發展趨勢,現在還看不清楚。
10.網路安全和個人隱私的平衡
過於侵犯個人隱私也不行,但是在「9·11」以後,對於網路安全的考慮是更重了,對於個人隱私就不像過去那樣,最高的利益是個人隱私。許多問題都需要把握平衡,知識產權的保護與過分保護,保護過度的時候就影響發展。例如在網上購買電子版的國外文獻,發達國家實際上壟斷了,比如「科學」,只有美國人出「科學」雜志,結果它的電子版就非常非常的貴,原來是10萬美元,要漲價漲到30萬。按照它的規則,在網上購買電子版,我們得花上百萬美元,後來我們就不訂了,就看紙版。我就要「科學」雜志哪一年的哪一期,圖書館就給提供服務,給予影印,然後掃描,這樣大家買一本書就可以了。有了方便的網不能用,還得用這種辦法來做。當然我們這樣做不能被認為是侵犯知識產權,至少你不能這樣認為,因為圖書館能夠提供復印的服務,這些都是說不清的問題,都是新問題。所有知識產權的保護與過分保護,就會阻礙信息的傳播與應用。
11.垃圾郵件,也有很多政策的問題
首先是垃圾郵件是全球的問題,不是哪一個國家自己通過一個法律就可以制止得住的,比如中國的很多垃圾郵件,是從美國帶來的,是美國的代理伺服器上帶來大量散發的。在美國散發垃圾郵件可以坐牢,法律是禁止的,但是我們國家沒有法律禁止,頂多是封了,不能把他抓起來。所以垃圾郵件的問題是一個國際的問題,國際的問題就要有國際的協調。為什麼需要互聯網治理呢?需要各個主權國家協調,治理一致,現在垃圾郵件的治理就不一致,美國的治理是,凡是未經本人許可,就把商業的信息發到你的郵箱里的這種行為就屬於垃圾郵件,必須是和商業有關,是盈利的。在美國比如色情,色情的東西送到成人的信箱里不算犯法,商業的東西就是犯法的。中國還沒有一個垃圾郵件的定義,一些歐洲的國家定義是,凡是未經本人請求就把郵件發到你的信箱里就是垃圾郵件。美國的定義和別的國家不一樣,美國只是治理跟商業有關的廣告,它不治理別的,別的國家又要治色情,又要治別的,所以治理工作非常復雜。
互聯網治理是一個長期的課題。需要大家的關注,需要更多的學習,需要創造。而且需要有想像力。要開放,多邊參與,需要多種類型的組織和個人的參與。既要與國際接軌,又要適合國情。要走出去適當提高我國在國際互聯網治理中的聲音,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做出我國應作的貢獻。
以上資源來自:www.chinairn.com/doc/70300/40036.html
互聯網的現狀、問題和公共政策研究 可以參考:wenku..com/view/a6760ff3ba0d4a7302763a98.html
『拾』 《車聯網網路安全標准體系建設指南》 明確標准體系建設
易車訊近日,為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等法律法規要求,加強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網路安全標准化工作頂層設計,工信部組織編制了《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網路安全標准體系建設指南》(徵求意見稿)。
指導思想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車聯網產業發展的部署要求,推動製造強國和網路強國建設,著力構建車聯網(智聯網聯汽車)網路安全標准體系,指導標准統籌規劃,系統推進網路安全標准研製,注重與智能網聯汽車、信息通信、電子產品和服務等相關標准體系的協調和銜接,促進強化標准落地實施,為保障車聯網產業安全可持續發展提供標准支撐。
建設目標是,計劃到2023年底,初步構建起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網路安全標准體系,重點研究基礎共性、終端與設施安全、網聯通信安全、數據安全、應用服務安全、安全保障與支撐等重點行業標准和國家標准,完成50項以上重點急需安全標準的制修訂工作。
到2025年,形成較為完備的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網路安全標准體系,完成100項以上重點標准,提升標准對細分領域的覆蓋程度,加強標准服務能力,提高標准應用水平,支撐車聯網產業安全發展。
建設思路是,在《國家車聯網產業標准體系建設指南》整體框架基礎上,結合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網路安全工作實際需求,統籌規劃、突出重點、急用先行、循序漸進,進一步明確安全標准建設的對象和重點內容,建立統一協調的標准體系框架,指導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網路安全標准化建設。
建設內容是,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網路安全標准體系框架包括總體與基礎共性、終端與設施安全、網聯通信安全、數據安全、應用服務安全、安全保障與支撐等六個部分。
總體與基礎共性標准包括術語和定義、總體架構、密碼應用等三類;終端與設施安全標准包括車載設備安全、車端安全、路側通信設備安全和測試場設施安全等四類;網聯通信安全包括通信安全、身份認證等兩類;數據安全包括通用要求、分類分級、出境安全、個人信息保護、應用數據安全等五類;應用服務安全包括平台安全、應用程序安全、服務安全等三類;安全保障與支撐類標准包括風險評估、安全監測與應急管理、安全能力評估等三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