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教育部要求如何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路
4月20日,為切實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路教育引導工作,有效維護中小學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教育部辦公廳印發《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路教育引導工作的緊急通知》強調,預防中小學生網路沉迷需要各方面盡心盡責、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各地要充分認識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路的極端重要性和現實緊迫性。
《致全國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全文:
互聯網路既興,移動終端正盛;信息交互通達宇內,圖文視聽精彩紛呈;有助溝通便捷,能廣世人見聞,可增少兒學識,更促社會繁榮。然成癮游戲、邪惡動漫、低俗小說、網路賭博,附生蔓延,危害孩子健康,亟須大力防範。是以倡導全體家長,恪盡父母責任,力行「五要」,與學校共築防範之堤。
一要善引導,重監督。家長須強化監護職責,養良善之德,樹自衛之識,戒網路之癮,辨不良之訊。
二要重表率,立榜樣。家長須重視網癮危害,懂預防之策,遠網游之害,讀有益之書,表示範之率。
三要常陪伴,增親情。家長須營造和美家庭,增親子之情,理假日之樂,廣健康之趣,育博雅之操。
四要導心理,促健康。家長須關注子女情緒,調其心理,堅其意志,勇於面對挫折,正確利用網路。
五要多配合,常溝通。家長須主動配合學校,常通報情況,多交換信息,早發現苗頭,防患於未然。
防孩子沉迷網路,須各方盡心盡責。為易記憶、廣傳播,特附「防迷網」三字文:
互聯網,信息廣,助學習,促成長。
迷網路,害健康,五個要,記心上。
要指引,履職責,教有方,辨不良。
要身教,行文明,做表率,涵素養。
要陪伴,融親情,廣愛好,重日常。
要疏導,察心理,舒情緒,育心康。
要協同,聯家校,勤溝通,強預防。
② 請寫出《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的內容
一、原文
《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
要善於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
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
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
要維護網路安全,不破壞網路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
二、內容解讀
1、要善於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
意思是:將網路作為課外學習的一種新工具和了解大千世界的新途徑,不接觸不瀏覽有關色情、憤恨、暴力、邪教或者慫恿進行非法活動等一適當的內容,如果已接觸了這些不良信息,要及時告訴父母和老師以取得幫助。
2、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
意思是:在通過網路進行交流時,仍要禮貌待人,不使用臟話;要態度誠懇,不欺詐他人;要遵守禮節,不隨心所欲。總之,要尊重他人,自己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3、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
意思是:不要透露有關家庭的任何資料,包括姓名、地址、電話等;不要輕易相信別人;在沒有得到父母的同意前,不要約會網上的朋友;不要與日俱增惡意挑釁;不參與不良的網上游戲等。遇到令自己不適的信息時,不要回復並馬上告訴父母和老師。
4、要維護網路安全,不破壞網路秩序。
意思是:要敢於擔當「網路安全小使者」的責任,在保證自己不參與違背道德、法律活動的前提下,對於周圍的小夥伴有不良行為者,要加以勸阻說服或告訴家長和老師。
5、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
意思是:要培養自我約束的能力。制定一些上網規則,把它貼在計算機附近,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每次連續上網時間不超過1小時,要堅持做眼保健操;要制定學習計劃,不盲目上網;要堅持戶外運行,保證健康體魄。
(2)國家教育部關於小學生網路安全擴展閱讀
豐富多採的網路世界,為廣大青少年益智廣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條件。不過面對良莠不齊,泥沙俱下的網上咨訊,年輕一代的辨別和自律能力就顯得尤其重要了。為增強青少年自覺抵禦網上不良信息的意識,團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國務院新聞辦、全國青聯、全國學聯、全國少工委、中國青少年網路協會向全社會發布了《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
2001年11月22日上午,共青團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全國青聯、全國學聯、全國少工委、中國青少年網路協會在人民大學聯合召開網上發布大會,向社會正式發布《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10時整,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宣告《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正式發布。這標志著我國青少年有了較為完備的網路行為道德規范。
③ 教育部關於小學生玩手機游戲有什麼規定
教育部不會特別針對小學生玩手機游戲有什麼規定。教育部通知要求各地充分認識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路的極端重要性和現實緊迫性,迅速開展全面排查、集中組織專題教育、嚴格規范學校日常管理,同時推動家長履行監護職責。發現學生有沉迷網路等問題的,要及時給予教育和引導,恢復正常的學習生活。同時,要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專題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科學對待、合理使用網路,了解預防沉迷網路知識和方式,提高對網路黃賭毒信息、不良網路游戲等危害性的認識,自覺抵制網路不良信息和不法行為。要研究制定預防學生沉迷網路工作制度,並指導學校加強對校園網內容管理,建設校園綠色網路。各校要明確學校各崗位教職工的育人責任,加強午間、課後等時段管理,規范學生使用手機。
④ 教育部為何要排查中小學生上網情況
現在是21世紀網路的時代,很多的小孩,包括小學生都已經有了自己的手機,而且手機游戲又這么,火爆,沒有幾個小孩可以抵制的誘惑,我覺得,所有的游戲都應該均已實名制,然後小學生玩的時間要限制兩小時以內。
⑤ 中國青少年網路安全公約內容
要善於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
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
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
要維護網路安全,不破壞網路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
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為貫徹江澤民總書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促進"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方略的實施,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關於"要引導網路機構和廣大網民增強網路道德意識。
(5)國家教育部關於小學生網路安全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2001年11月22日上午,共青團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全國青聯、全國學聯、全國少工委、中國青少年網路協會在人民大學聯合召開網上發布大會,向社會正式發布《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
10時整,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鄭重按動鍵盤,正式揭開了中國青少年計算機信息服務網上的《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主頁面,宣告《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正式發布。
這標志著我國青少年有了較為完備的網路行為道德規范。這是我國青少年網路生活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必將在今後的網路使用中產生深遠的影響。
⑥ 我國對於兒童網路侵害的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義務教育法》等。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1991年制定,2006年修訂)從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及相關主體的法律責任方面規定了保護兒童權利的義務主體及相應法律責任,該法是我國兒童權益保護的綜合性法律,對兒童權利保護做出了最為全面的規定。我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999年制定)從六個方面對未成年犯罪作出預防。一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二是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預防,三是對未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的矯治,四是未成年人對犯罪的自我防範,五是對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預防,六是相關主體的法律責任,該法的核心目的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我國《義務教育法》(1986年制定,2006修訂)對學生、學校、教師的權利義務做出了相關規定,從教育教學、經費保障、法律責任方面規定了保障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基本權利。
⑦ 教育信息化和網路安全工作要點
法律分析:一是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對教育領域網路安全和信息化的戰略部署。二是深入實施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三是教育網路安全支撐體系不斷完善,網路安全人才培養能力和質量全面提升,教育系統網路安全防護水平不斷提高。深化基礎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持續推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資源建設。
法律依據: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和網路安全工作要點》第二條 一是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對教育領域網路安全和信息化的戰略部署。做好《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收官工作。研製教育信息化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和「十四五」規劃,出台推進「互聯網+教育」發展、加強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指導意見,舉辦國際人工智慧與教育會議、世界慕課大會。二是深入實施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科學規劃推動教育專網建設,完善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啟動國家中小學生網路學習平台建設,網路學習空間應用不斷普及深入,師生信息素養持續提升。推廣「三個課堂」模式應用,以「三區三州」為重點開展網路扶智工程。教育信息化試點示範效益彰顯,不斷探索「互聯網+」條件下教育發展新模式。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三是教育網路安全支撐體系不斷完善,網路安全人才培養能力和質量全面提升,教育系統網路安全防護水平不斷提高。出台教育部直屬機關數據安全管理辦法和教育系統數據安全的指導意見,組織開展教育系統關鍵信息基礎設施認定和檢查。舉辦國家網路安全宣傳周「校園日」活動。
⑧ 小學生網路安全教育心得體會
寫作思路:把觀看網路安全教育視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寫下來。
網路安全法,體現我黨在樹立網路安全監督管理期間充分依靠人民、相信人民,是黨的群眾路線在互聯網安全中的具體體現。
互聯網雖然是虛擬的,但使用互聯網的人都在現實中。鑒於網路安全的形式日益嚴峻,對付網路安全要有非常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讓社會上的每一個分子都成為參與者, 都能積極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現在社會已經進入了互聯網的時代,人人都離不開互聯網,互聯網已經成為生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互聯網安全更是網路發展的基礎和基石,是發展互聯網產業的前提,兩者之間相輔相成。
誠然,互聯網發展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同時也帶來了互聯網相關產業發展。但也存不少問題,例如網路系統、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保護不到位,"hacker" 惡意破壞、更改、泄露,給人民生活帶來不必要麻煩等問題。嚴重泄露國家機密給國家和人民造成不必要損。
因此,國家及政府相關部應積極對新形勢的網路安全,加強網路監管、執法的力量,實時監控、及時圍剿破壞網路安全的違法分子,樹立網路安全「重於泰山」的安全思想意識,對威脅網路安全者,給予嚴懲不貸,「網路安全為人民,網路安全靠人民」,維護網路安全是全社會共同責任,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廣大網民共同參與,共築網路安全防線。
維護網路安全,人人有責。我們在使用互聯網的時候,不僅要守法,還要護法,要向周圍的人群宣傳網路安全法。和平年代網路信息安全關乎國家與人民的利益,如何為網路築起一道「安全門」。需要人民群眾上下一心主動投身到網路安全事業中去,全心全意為國家網路安全拉起一道「防火牆」。
⑨ 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有哪幾條
《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具體如下:
要善於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
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
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
要維護網路安全不破壞網路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
為貫徹江澤民總書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促進"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方略的實施,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關於"要引導網路機構和廣大網民增強網路道德意識,共同建設網路文明"的精神,增強青少年自覺抵禦網上不良信息的意識。
團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國務院新聞辦、全國青聯、全國學聯、全國少工委、中國青少年網路協會2001年11月向社會發布《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
(9)國家教育部關於小學生網路安全擴展閱讀:
青少年既是網路的主要使用群體和受益群體,又是推動網路發展的巨大力量。互聯網的應用和發展為青少年的成長帶來了無限廣闊的空間,網路已成為青少年學習知識、交流思想、休閑娛樂的重要平台。
互聯網的健康發展一方面要加強管理,另一方面要靠網民自律。青少年作為網路主要使用群體,強化青少年上網的道德意識勢在必行。一句話針對一個問題。公約內容明白曉暢,簡潔凝練,非常適合青少年記憶。我們希望通過一系列宣傳教育活動,倡導青少年知曉公約,信守公約,全社會也來用公約約束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