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的現代,網路安全產業成為保障「新基建」安全的重要基石,我國網路安全行業市場規模一直呈現高速增長態勢。未來,隨著5G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型網路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深入開展,其將為網路安全企業的發展提供新的機遇。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網路安全的概念和內涵不斷演進。其發展歷程可分為起源期、萌芽期、成長期和加速期四個時期,分別對應通信加密時代、計算機安全時代、信息安全時代以及網路空間安全時代。
目前網路安全正處於網路空間安全時代的加速期:2014年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後,網路安全法、等保2.0等政策不斷出台,網路安全上升為國家戰略。
與信息安全時代的區別在於網路邊界逐漸模糊或消失,僅憑傳統的邊界安全已不能做到有效防護,防護理念和技術發生深刻改變,主動安全逐漸興起。安全解決方案和安全服務也越來越被重視。
—— 以上數據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網路安全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貳』 網路攻擊的發展是怎麼樣的現在是什麼階段
網路攻擊的發展是一個不斷演進和復雜化的過程,其發展歷程可以大致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初始階段:病毒感染(20世紀80年代後期)
特點:此階段的網路攻擊主要通過軟盤等物理媒介傳播病毒,感染獨立PC。
應對措施:隨著病毒的出現,反病毒產品也應運而生,用於檢測和清除病毒。
二、互聯網流行階段:防火牆的興起(20世紀90年代中期)
特點:互聯網開始普及,企業紛紛連接互聯網,為攻擊者提供了更多機會。攻擊者可以通過互聯網進入企業網路並造成損害。
應對措施:為了應對這一威脅,防火牆技術被廣泛應用,成為企業和互聯網之間的屏障,阻止未經授權的訪問。
三、有組織犯罪階段:入侵防禦產品的發展(21世紀初)
特點:網路犯罪開始變得有組織,攻擊目標轉向郵件伺服器、網路伺服器和應用程序等,以竊取個人和公司信息。
應對措施:由於防火牆不足以阻止此類攻擊,入侵防禦產品開始發展,用於檢測和阻止針對特定應用的攻擊。
四、高級攻擊階段:安全防護沙盒和反機器人技術的引入(2007年後)
特點:攻擊者得到更多資金的支持,使用先進的工具和技術進行攻擊,可以輕松進入任何易受攻擊的機器並從中竊取數據。
應對措施:安全防護沙盒和反機器人等技術被引入,用於提高系統的安全防護能力。
五、大規模網路攻擊階段:第五代網路攻擊(2017年後)
特點:
這些攻擊通常是由國家贊助的,並使用由國家組織開發的技術。
攻擊覆蓋多個維度,包括網路、移動設備和雲端。
惡意軟體會迅速改變其形式以避免檢測,表現出多態性。
應對措施:企業和組織需要採用更先進的安全技術和策略來應對這些復雜的攻擊,包括加強網路安全意識、定期更新系統和軟體、實施有效的安全策略和監控機制等。
六、當前階段:復雜化和多樣化(2024年及以後)
特點:
網路威脅行為體越來越復雜,尤其是隨著人工智慧的引入,企業和組織正面臨著快速變化的網路威脅。
勒索軟體、供應鏈攻擊、多矢量攻擊等新型攻擊方式不斷涌現。
雲計算的興起為組織提供了更大的基礎設施可擴展性,但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安全挑戰。
發展趨勢:
人工智慧將在網路安全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既可能被攻擊者用於簡化和改進網路攻擊,也可能被防禦者用於提高安全防護能力。
混合數據中心和雲原生應用程序保護平台(CNAPP)等新技術將逐漸普及,以提高組織的安全防護水平。
威脅暴露管理(TEM)等以風險為中心的戰略安全規劃方法將被更多企業採用,以有效管理網路安全風險並防範日益增長的網路威脅。
綜上所述,網路攻擊的發展是一個不斷演進和復雜化的過程。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攻擊手段的不斷創新,企業和組織需要時刻保持警惕,採用先進的安全技術和策略來應對這些威脅。
希望能幫助你還請及時採納謝謝
『叄』 2015 年有哪些重大的網路安全事件
國外:
事件一:【時間:2015.1】 俄羅斯約會網站泄露2000萬用戶數據
事件二:【時間:2015.2】 5萬名優步司機信息遭泄露 Uber公司最大數據事故
事件三:【時間:2015.2】Anthem八千萬個人信息被竊 或成美國最大醫療相關機構泄露事件
事件四:【時間:2015.3】美醫療保險公司CareFirst被黑,110萬用戶信息泄露
事件五:【時間:2015.4】美國Metropolitan State大學16萬學生信息泄漏
事件六:【時間:2015.5】美國國稅局超過10萬名納稅人的財務信息泄露
事件七:【時間:2015.8】英國240萬網路用戶遭黑客侵襲:加密信用卡數據外泄
事件八:【時間:2015.9】英國史上最慘數據泄露:400萬人信息泄漏
事件九:【時間:2015.10】音樂眾籌網站Patreon被黑,超過16GB資料流落網路
事件十:【時間:2015.10】美股券商Scottrade數據泄露 或影響460萬用戶
事件十一:【時間:2015.11】喜達屋54家酒店遭POS惡意軟體植入 房客銀行數據泄露
國內:
2015年以來,各種安全漏洞被曝光,這其中就包括酒店客戶信息、政府相關敏感機構數據等,信息泄露無一倖免。
1、數千萬社保用戶信息泄露
2015年4月22日,從補天漏洞響應平台獲得的數據顯示,圍繞社保系統、戶籍查詢系統、疾控中心、醫院等大量爆出高危漏洞的省市就已經超過
30個,僅社保參保信息、財務、薪酬、房屋等敏感信息。這些信息一旦泄露,造成的危害不僅的個人隱私全無,還會被犯罪分子利用,例如復制身份證、盜用信用
卡、盜刷信用卡等一系列刑事犯罪和經濟犯罪。
2、7大酒店被曝泄露數千萬條開房信息
2015年2月漏洞盒子平台的安全報告指出,知名連鎖酒店桔子、錦江之星、速八、布丁;高端酒店萬豪酒店集團、喜達屋集團、洲際酒店集團存在嚴
重安全漏洞,房客的訂單一覽無余,包括住戶的姓名、家庭地址、電話、郵箱乃至信用卡後四位等敏感信息,同時還可對酒店訂單進行修改和取消。
3、國家旅遊局漏洞致6套系統淪陷涉及全國6000萬客戶
該漏洞於國慶長假前夕被補天漏洞響應平台披露,涉及全國6000萬客戶、6W+旅行社賬號密碼、百萬導游信息;並且攻擊者可利用該漏洞進行審核、拒簽等操作。通過該漏洞,安全工作者獲取了一則長長的名單,能夠直接觀看到每位用戶的詳細行程及個人信息。
『肆』 網路安全發展歷史的兩個原因
網路安全發展歷史的兩個主要原因為: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網路威脅的不斷演變。
首先,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是推動網路安全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自20世紀60年代計算機網路雛形誕生以來,互聯網逐漸從局域化、小規模的網路發展成為全球性、大規模的互聯互通網路。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人們開始依賴網路進行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網路應用也變得越來越復雜多樣。這種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同時也為網路安全帶來了新的挑戰。例如,早期網路主要面臨的是病毒和蠕蟲等惡意代碼的威脅,這些威脅通常通過破壞計算機系統來達成目的。然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網路釣魚、勒索軟體等更加隱蔽和復雜的攻擊手段開始出現,這些攻擊往往針對用戶的個人信息和財產進行竊取或勒索,對網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網路威脅的不斷演變也是推動網路安全發展的重要原因。隨著網路技術的不斷進步,黑客和網路犯罪分子的攻擊手段也日益狡猾和多樣化。他們利用漏洞、惡意軟體和社會工程學等手段,對網路系統進行攻擊和滲透,以獲取敏感信息、破壞系統或實施其他惡意行為。這些威脅的演變不僅表現在攻擊手段的多樣化上,還表現在攻擊目標的擴大化上。從最初的個人計算機到後來的企業網路、政府機構乃至國家基礎設施,網路攻擊的目標越來越廣泛,影響也越來越深遠。為了應對這些不斷演變的威脅,網路安全技術也在不斷發展創新,如防火牆、入侵檢測系統、公鑰基礎設施等技術的出現和應用,為網路安全提供了更強大的保障。
綜上所述,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網路威脅的不斷演變共同推動了網路安全的發展歷史。在這個過程中,網路安全技術不斷創新和完善,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網路環境和威脅形勢。同時,人們也逐漸認識到網路安全的重要性,並將其視為保障個人、組織和國家安全的關鍵因素之一。
『伍』 有哪些影響互聯網界的重大安全事件
震驚網路的熊貓燒香病毒。
十四年前,中國駭客whboy(李俊)發布熊貓燒香病毒,因中毒電腦桌面上出現「熊貓燒香」圖案名噪一時,這也成為了當時一度讓人談網色變的病毒。
熊貓燒香病毒可通過感染系統的*.exe、*.com、*.pif、*.src、*.html、*.asp文件,導致打開網頁文件時IE自動跳轉到指定病毒網址中下載病毒,同時出現藍屏、頻繁重啟以及系統硬碟中數據文件被破壞等現象。
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熊貓燒香感染門戶網站、擊潰數據系統、導致網路癱瘓,在全國范圍內帶來了無法估量的損失,「熊貓燒香」已經永遠停留在十幾年前。
總結如下:
如今看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變革,熊貓燒香跟今天的勒索病毒、木馬、黑客攻擊等帶來的危害完全不能相比,但該病毒卻是國內民眾第一次對計算機病毒的危害有了真實的感受,因此成為病毒史上的經典案例,對國內未來的網路安全發展起到了推動和警示作用。
『陸』 常見的網路安全威脅有哪些
1. 網路安全的概念的發展過程
網路發展的早期,人們更多地強調網路的方便性和可用性,而忽略了網路的安全性.當網路僅僅用來傳送一般性信息的時候,當網路的覆蓋面積僅僅限於一幢大樓、一個校園的時候,安全問題並沒有突出地表現出來.但是,當在網路上運行關鍵性的如銀行業務等,當企業的主要業務運行在網路上,當政府部門的活動正日益網路化的時候,計算機網路安全就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隨著技術的發展,網路克服了地理上的限制,把分布在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甚至全球的分支機構聯系起來.它們使用公共的傳輸信道傳遞敏感的業務信息,通過一定的方式可以直接或間接地使用某個機構的私有網路.組織和部門的私有網路也因業務需要不可避免地與外部公眾網直接或間接地聯系起來,以上因素使得網路運行環境更加復雜、分布地域更加廣泛、用途更加多樣化,從而造成網路的可控制性急劇降低,安全性變差.
隨著組織和部門對網路依賴性的增強,一個相對較小的網路也突出地表現出一定的安全問題,尤其是當組織的部門的網路就要面對來自外部網路的各種安全威脅,即使是網路自身利益沒有明確的安全要求,也可能由於被攻擊者利用而帶來不必要的法律糾紛.網路黑客的攻擊、網路病毒的泛濫和各種網路業務的安全要求已經構成了對網路安全的迫切需求.
2. 解決網路安全的首要任務
但是,上面的現狀僅僅是問題的一個方面,當人們把過多的注意力投向黑客攻擊和網路病毒所帶來的安全問題的時候,卻不知道內部是引發安全問題的根源,正所謂"禍起蕭牆".國內外多家安全權威機構統計表明,大約有七八成的安全事件完全或部分地由內部引發.在一定程度上,外部的安全問題可以通過購置一定的安全產品來解決,但是,大多數的外部安全問題是由內部管理不善、配置不當和不必要的信息泄露引起的.因此,建立組織的部門的網路安全體系是解決網路安全的首要任務.
網路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
任何一種單一的技術或產品者無法滿足無法滿足網路對安全的要求,只有將技術和管理有機結合起來,從控制整個網路安全建設、運行和維護的全過程角度入手,才能提高網路的整體安全水平.
無論是內部安全問題還是外部安全問題,歸結起來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面:
1. 網路建設單位、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缺乏安全防範意識,從而就不可能採取主動的安全 措施加以防範,完全處於被動挨打的位置.
2. 組織和部門的有關人員對網路的安全現狀不明確,不知道或不清楚網路存在的安全隱 患,從而失去了防禦攻擊的先機.
3. 組織和部門的計算機網路安全防範沒有形成完整的、組織化的體系結構,其缺陷給攻擊 者以可乘之機.
4. 組織和部門的計算機網路沒有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從而導致安全體系和安全控制措施 不能充分有效地發揮效能.業務活動中存在安全疏漏,造成不必要的信息泄露,給攻擊者以收集敏感信息的機會.
5. 網路安全管理人員和技術有員缺乏必要的專業安全知識,不能安全地配置和管理網路, 不能及時發現已經存在的和隨時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對突發的安全事件不能作出積極、有序和有效的反應.
網路安全管理體系的建立
實現網路安全的過程是復雜的.這個復雜的過程需要嚴格有效的管理才能保證整個過程的有效性,才能保證安全控制措施有效地發揮其效能,從而確保實現預期的安全目標.因此,建立組織的安全管理體系是網路安全的核心.我們要從系統工程的角度構建網路的安全體系結構,把組織和部門的所有安全措施和過程通過管理的手段融合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安全體系結構由許多靜態的安全控制措施和動態的安全分析過程組成.
1. 安全需求分析 "知已知彼,百戰不殆".只有明了自己的安全需求才能有針對性地構建適合於自己的安全體系結構,從而有效地保證網路系統的安全.
2. 安全風險管理 安全風險管理是對安全需求分析結果中存在的安全威脅和業務安全需求進行風險評估,以組織和部門可以接受的投資,實現最大限度的安全.風險評估為制定組織和部門的安全策略和構架安全體系結構提供直接的依據.
3. 制定安全策略 根據組織和部門的安全需求和風險評估的結論,制定組織和部門的計算機網路安全策略.
4. 定期安全審核 安全審核的首要任務是審核組織的安全策略是否被有效地和正確地執行.其次,由於網路安全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組織和部門的計算機網路的配置可能經常變化,因此組織和部門對安全的需求也會發生變化,組織的安全策略需要進行相應地調整.為了在發生變化時,安全策略和控制措施能夠及時反映這種變化,必須進行定期安全審核. 5. 外部支持 計算機網路安全同必要的外部支持是分不開的.通過專業的安全服務機構的支持,將使網路安全體系更加完善,並可以得到更新的安全資訊,為計算機網路安全提供安全預警.
6. 計算機網路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計算機網路安全的重要環節,也是計算機網路安全體系結構的基礎性組成部分.通過恰當的管理活動,規范組織的各項業務活動,使網路有序地進行,是獲取安全的重要條件.
『柒』 信息安全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該發展經歷了通信保密階段、計算機安全階段、信息安全階段、信息保障階段、網路空間安全階段、可信計算階段。
1、通信保密階段:主要關注點在於通信安全,確保信息在傳輸過程中不被竊聽或篡改。這一階段始於通信技術的早期,特別是在軍事和外交通信領域,標志性事件包括二戰時期的密碼學應用和香農提出的保密通信理論。
2、計算機安全階段: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信息安全的關注點轉向了計算機系統的安全,包括操作系統安全、資料庫安全、網路傳輸安全等。這一階段從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伴隨著計算機病毒的出現、防火牆技術的發展以及密碼演算法的進步。
3、信息安全階段:信息安全的概念逐漸完善,涵蓋了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不可否認性和可控性等多個方面。這一階段不僅關注物理安全,也開始重視邏輯安全、軟體安全、網路安全等問題,出台了ISO27001等信息安全管理體系標准。
4、信息保障階段:進一步提出了信息保障的概念,強調從防護、檢測、響應、恢復等全方位保障信息系統的安全。這一階段更加重視安全管理、災難恢復、應急響應等實戰操作層面,以及法律法規、組織架構、人員培訓等方面的安全建設。
5、網路空間安全階段:隨著互聯網普及和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網路空間安全成為了新的焦點。這一階段不僅要應對傳統信息安全威脅,還必須面對APT攻擊、DDoS攻擊、物聯網安全、雲計算安全、大數據安全等新興挑戰,同時也推動了國家層面的網路安全戰略和法規的出台。
6、可信計算階段:關注基於硬體和信任鏈構建可信計算環境,從硬體、固件、操作系統到應用層建立起全生命周期的信任鏈,確保整個信息系統從底層硬體到上層應用的安全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