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哪些事件比較容易成為網路輿論熱點事件
1、涉「官」與涉「腐」。「逢官必炒」、「逢腐必究」,是近兩年來互聯網輿論炒作的重要話題之一,由於在社會轉型期多種因素及人們復雜心態的作用下,一些相關情緒的言論在網上很有市場。一般的社會事件,只要涉及政府官員,往往會引起網民密切關注。
2、涉「富」或貧富差距的話題。社會轉型階段,當前中國正處於黃金發展期與矛盾凸顯期,各種潛在的社會矛盾不斷積聚並激化。在貧富問題上,網民對一些依靠不正當手段和渠道而暴富的群體深惡痛絕,心理極不平衡,以至於在網上只要是涉及富者的事件,網民就會提出很多質疑。
3、涉及社會「公平」和「正義」的事件。在社會矛盾復雜的今天,人們對社會公平與正義的要求極為強烈,一些特權現象、司法不公問題成為批判的焦點,網民對弱者遇到的不公正待遇異常敏感,藉助網路的介質,不少網民以「網路大俠」、「意見領袖」的身份出現,在互聯網上「維護公平與正義」。
4、涉及民族主義以及宗教信仰、中外關系的話題。近兩年來,國際關系復雜多變,熱點較多,中國地處局勢較為復雜的東北亞地區,一些中日、中美關系等的話題,非常容易撥動國內網民的神經。
比如中日關系,歷史上的慰安婦事件、釣魚島事件、參拜靖國神社事件、歷史教科書事件都曾傷害過中國人民的感情,因此任何網上出現的中日之間的風吹草動,都會產生暴風驟雨般的反應。
5、涉及倫理道德的事件。當前由於中國傳統文化出現斷層,不少專家稱社會「信仰缺失」、「倫理缺失」,網民對於社會倫理、公共道德的缺失深感痛心,網上常見「禮崩樂壞」、「物慾橫流」這類字眼,一些有悖社會基本道德和倫理的事件往往在網上引起「聲討」。
6、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話題。近幾年,車價、房價、油價、股價等價格動態,以及教育改革、醫療改革、國企改革、金融改革等改革動態,都牽動廣大網民的心。
7、涉及公共安全、重大事故、自然災害、環境污染等事件和話題。近幾年來,多起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發生,由於事件涉及公眾安全,每次發生時,除了在現實社會中引起社會各界群眾關注外,在互聯網上也成為網民極感興趣的話題。
比如2005年冬天的由於吉林石化公司雙苯廠爆炸帶來的松花江污染事件、廣東非典事件,以及礦難、地震等,都是網民關注的熱點話題。
8、涉及明星「星聞」、「緋聞」及知名企業、敏感地域的新聞。在現實社會中的公眾人物、公眾企業、敏感地域,處於社會的廣泛關注,其一舉一動,在網上也往往會成為炒作的「猛料」。
❷ 陌生人要連接熱點,有危險嗎
1. 當陌生人請求連接你的熱點時,你應該警惕可能存在的風險。
2. 數據泄露是一個主要擔憂:如果通過未知來源的熱點上網,你的敏感信息和隱私可能被盜取,包括但不限於瀏覽歷史、登錄密碼和信用卡信息。
3. 另一個風險是病毒或惡意軟體的感染。不法分子可能會設置偽裝的熱點來傳播惡意軟體,這可能導致設備損壞、信息被盜或被黑客控制。
4. 釣魚攻擊也是一項威脅,黑客會冒充合法Wi-Fi網路,誘使你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輸入個人信息,如用戶名和密碼,從而使他們能夠竊取這些信息。
5. 因此,在公共場合應避免隨意連接不明Wi-Fi熱點。若不可避免,確保熱點安全,包括驗證熱點來源、使用強密碼和保持設備安全防護,並在活動結束後立即斷開連接。
❸ 「一機兩用」公安網路安全宣貫
在公安信息化的背景下,"一機兩用"是指公安信息網路中的計算機設備同時連接公安網與互聯網(非公安信息網)或在公安網與互聯網間切換的行為,包括將存儲公安涉密信息的電腦單獨接入互聯網的情況。這種行為,如圖所示,潛藏著嚴重的安全隱患。
一旦發生"一機兩用",不僅可能導致公安涉密信息的泄露,還可能成為黑客攻擊的重要入口。對交警部門和企業而言,後果不堪設想。例如,交警支隊因這種行為遭遇網路安全隱患,其行為嚴重違反了網路安全管理規定,直接導致計算機被公安部監控系統鎖定,相關人員因此受到通報批評乃至辭退的嚴厲處罰,相關單位也面臨高額罰款和通報批評的負面影響。
為了有效預防此類安全事故,我們必須採取積極措施:
更重要的是,每個人都需要深刻理解並強化網路安全意識,堅決不觸碰"一機兩用"的紅線。每一次的疏忽或大意,都可能給公司帶來直接的經濟損失,甚至無法估量的聲譽損害。公司對此類違規行為將嚴格執行懲處制度,絕不姑息。
網路安全是每一個員工的責任,讓我們共同警醒,時刻守護,以確保我們的信息安全,防止任何"一機兩用"事件的發生。
讓我們攜手,築起堅實的網路安全防線,確保業務的平穩運行和公司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