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4. 如何看待網路暴力 大學生在網路生活中應堅持什麼樣的道德規范
網路暴力是指個人或群體在網路上以言語、圖片、視頻等形式對他人進行侮辱、誹謗、威脅、侵犯隱私等行為,嚴重情況下可以構成違法犯罪。
大學生作為網路使用的主要群體之一,應該堅持以下道德規范來規范自己的網路行為:
1. 尊重他人:不進行人身攻擊、侮辱、誹謗等行為,尊重他人的權利和隱私。
2. 誠實守信:不進行欺騙、詐騙等行為,維護網路交往的誠信和信譽。
3. 健康向上:不傳播謠言、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維護網路空間的健康和積極向上的氛圍。
4. 遵守法律:不違反國家法律和道德准則,不傳播違法信息和言論。
5. 安全防範:注意個人隱私和信息安全,不輕易泄露個人信息,防範網路詐騙和侵犯隱私等行為。
此外,大學生還應該理性看待網路問題,不盲目跟風、隨大流,盡量客觀思考和評價事件和行為,避免過度評論和攻擊他人。遇到不良網路行為時,應該及時向相關部門舉報,維護網路空間的清朗和安全。
Ⅱ 聯系實際談談大學生應該怎樣遵守網路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
在網路生活中,大學生應如何遵守道德與法律
網路空間是現代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作為網路使用的主要群體,應自覺維護網路道德與法律。
1. 大學生應樹立正確的網路觀念,在網路交流與傳播中遵守法律法規,規范自身行為,抵制網路不文明現象,積極傳播文明健康的網路文化和行為。
2. 積極傳播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先進網路文化的傳播,營造積極向上、和諧文明的網路文化環境。在網路中堅持道德規范,成為網路道德的模範,推動形成「榮辱觀、誠信、新風、促和諧」的文明風尚。
3. 大學生應發揮自身在傳播網路文明中的積極作用,倡導理性思考和文明創作,不發布有害信息,不參與網路暴力,不傳播不實信息,不盲目追隨網路潮流。
4. 增強網路安全意識,合理使用網路資源,積極防範網路安全風險,維護網路秩序,促進網路健康有序發展。
5. 對於校園網路貸款等新興事物,大學生應提高警惕,學習相關金融和網路安全知識,增強自我保護能力,培養良好的消費習慣和勤儉節約的品質。
6. 大學生應堅持「七條底線」,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共同營造健康向上的網路環境。這「七條底線」包括:法律法規、社會主義制度、國家利益、公民合法權益、社會公共秩序、道德風尚和信息真實性。
Ⅲ 大學生面對的安全問題有哪些多選題
大學生面臨的安全問題包括:
1. 人身安全:這是最重要的方面。無論在任何情況下,生命都是無價的。在校園內,主要的人身安全問題可能包括意外,如火災。在校外,則可能面臨更嚴重的威脅,如斗毆事件。
2. 財產安全:大學生通常依賴父母的經濟支持,並可能擁有價值較高的個人物品,如電腦和iPad。因此,妥善保管這些貴重物品和現金至關重要。一旦丟失,找回可能相當困難。
3. 網路安全:在當今的數字化時代,網路安全問題尤為突出。大學生作為網路的主要用戶群體,可能會遇到網路詐騙和網路犯罪等風險。盡管已成為成年人,但許多大學生對網路風險的識別和判斷能力仍需提高。
4. 交通安全:在校園內外,交通安全也不容忽視。例如,情侶共騎共享單車時不佩戴頭盔,這種行為可能會導致嚴重的交通事故。
總之,提高安全意識,保護自己不受傷害,不讓家人擔心,對大學生來說至關重要。
Ⅳ 網路安全適合什麼人群學習呢
一 如果是出於興趣來說的話,其實不管你年齡是多大現在學習,網路安全都沒有關系
很多朋友是沒有計算機基礎的,完全是處於對網路安全或者對於這方面非常感興趣,甚至有一些朋友計算機基礎,也就是能夠打開電腦熟練聊天,這種水平其實這種水平就足夠了。
技術雖然有一些是比較有難度的,但是對於大多數,只要你對這個行業是有興趣的,你對這個技術是充滿了非常濃厚的興趣,那麼只不過是你一個學習快慢速度的問題,從零基礎開始學習網路是怎麼樣搭建的,黑客是怎麼樣入侵的,網路安全常見的一些攻擊方法,防禦方法,這些通過大量的實驗,實際上你很快就能掌握的
二 對於想從事網路安全工作的朋友,那麼你要確定自己是否真心想從事這個行業
有一些大學生朋友,或者還有一些本身是從事其他行業的,想轉行過來做網路技術或者想做網路工程師,或者想做跟網路安全相關的工作,這個時候其實只要你的年齡是在20歲到30歲其實都是可以的,並沒有太嚴格的要求
但是如果你是想從事專業的網路工程師,這個時候你對基礎的掌握是要認認真真進行學習的對於想工作的朋友,一定要把比如像華為認證網路工程師這種職業認證的技術內容學習,因為你未來的工作中對於技術的基本功是你從事這個行業最重要的,你絕對不能像那些愛好者一樣去學一些皮毛性的東西,這樣的話,在這個社會上本身這樣的皮毛性的工作並不多,絕大多數的網路安全對於你網路技術的基礎理論要求是比較多的
Ⅳ 大學生信息安全現狀及應對措施
大學生信息安全現狀: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當今的生活越來越便利,但與此同時,我們在個人信息安全方面的隱患也越來越多。當今時期,個人信息已經不再局限於姓名、年齡、家庭地址等,而是變得更加廣泛,如各社交賬號、密碼、網購記錄、通訊記錄等。泄露個人信息,輕則造成自身經濟利益的損失,重則威脅生命安全。互聯網的主要使用群體包括大學生,但是由於一直處於家庭和學校的保護下,剛剛踏入大學校園這個「小社會」,心智思想還不夠成熟,無法准確識別信息安全隱患,在日常生活中就可能有意無意泄露個人甚至國家的信息,以至於給社會帶來嚴重危害,因此大學生是我國網路信息安全案例的主要受害群體,提高大學生的信息安全意識,使他們遠離傷害刻不容緩。
(三)政府:宣傳相關法律知識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信息安全相關的法律也越來越完善,但是很多學生在遭受傷害後並不知道如何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政府等部門可以推進法制教育進校園活動,讓網路民警走進校園開展各種講座,為大學生講解真實的信息安全的案件,加強大學生對網路信息安全法律方面的了解,使得學生們在遇到網路詐騙和網路信息侵害時能夠第一時間採取有效措施保護自己。
(四)社會:共同營造良好的網路環境
目前社會各界從事與信息安全工作有關的人員大多都是通過自學或者短期培訓,這使得我國在這方面人才短缺。比如防火牆,打擊黑客勢力是整個社會的公共課題,需要不斷努力。例如微博微信等社交軟體要培養自己的技術人員,不斷更新自己的技術,因為這些社交平台已經成為傳播信息的主要渠道,所以維護干凈的網路環境,對於技術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都有著貢獻。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在給我們生活質量帶來提升的同時,也給我們每個人的信息安全帶來了極大挑戰,保護信息安全已然成為全人類亟待解決的事情。作為祖國未來的棟梁,大學生的信息安全問題絕不能忽視,目前互聯網中的信息泄露事件越發猖狂,因此加強大學生信息安全教育,提升他們的信息安全意識刻不容緩。
Ⅵ 大學生安全教育論文2000字以上(2)
大學生安全教育論文篇三
《試論大學生網路安全教育問題》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作為新的傳播媒介,已成為人們溝通交流、獲取信息的重要 渠道 。但網路是一把雙刃劍,在給大學生提供海量信息的同時,給大學生帶來了許多安全隱患。加強網路安全教育,增強大學生網路安全意識,提高大學生自我保護能力,意義重大。
關鍵詞:大學生;網路安全;網路安全教育
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49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7.9%,手機網民規模達5.57億,較2013年底增加5672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佔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互聯網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工作、生活和 思維方式 ,特別是對走在信息時代前沿的大學生。大學生作為受網路影響很深的龐大群體,上網已經成為他們學習和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他們獲取知識、了解時事、查詢信息、交流感情和休閑娛樂的重要途徑。但是網路是一把雙刃劍,它在帶來豐富信息資源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尤其是對自身網路安全意識不強、自我保護能力較差的大學生帶來了許多安全隱患,已經引起教育者的廣泛關注。加強網路安全教育,增強網路安全意識,對加強高校的網路陣地建設和提高大學生自我保護能力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大學生網路安全教育現狀
據調查,77.64%的高校都開展了網路安全教育,積極進行正面宣傳,拓寬教育視野,擴大受眾面,增強宣傳力度,起到一定的引導教育作用。但在具體實踐上也存在諸多問題,效果並不十分樂觀。調查中,有57%的學生表示通過自學獲得 網路知識 ,26%的學生表示通過同學獲得網路知識,而僅有17%的學生是從學校獲得網路知識。對“網路安全教育”感到“滿意”的只佔16.7%,近50%的認為“不滿意,一般”。在回答“你認為如何提高高校對學生的網路安全教育”這一問題,32.54%的同學認為應“培養高校網路道德教育隊伍”,20.44%的同學表示應“創新網路安全教育方法”,33.64%的同學認為應“重視高校網路安全心理教育”,13.38%的同學認為應“加強師生溝通交流,實時了解學生動態。”
二、大學生網路安全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高校目前的網路安全教育效果不盡如人意,主要表現在:網路安全教育內容僵化、方法陳舊、教育隊伍匱乏、教育流於形式。
1.網路安全教育內容僵化。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路垃圾不斷增加,國外許多高校充分認識到網路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並開設了相關課程。目前,國內各高校雖然也已開設網路課程,但是授課內容主要還是信息化技術層面的相關知識,更側重於技術理論知識,而對於網路安全和有關法規的內容涉足不多,並未開設有針對性的網路安全教育課程。學校網路安全教育的不足,使校園網路安全隱患不斷增加,因此各高校應將網路安全問題融入到教育系統中,將課程教學與日常宣傳有效結合在一起,為網路安全構築一道堅實的屏障。
2.網路安全教育方法陳舊。
我國高校的大學生網路安全教育基本上還是以傳統方法為主:採用“兩課”、講座、談話等形式,表現形式單一,不僅師生之間缺乏雙向討論與交流,還缺乏生動性和吸引力,導致教學效果不佳。根據調查,大學生在選修網路安全課程、聽網路安全相關講座、參加網路安全學生活動、閱讀網路安全書籍等方面的參與程度基本在“偶爾”和“從來沒有”之間。大學生的實際參與情況低於參與意願,收效甚微。因此,我們要創新網路安全教育方法,實現網路安全教育形式與手段的多樣化與趣味化。
3.網路安全教育隊伍匱乏。
在傳統安全教育中,教育者具有一定的教育優勢。但是網路安全教育中教育者的地位並非如此。網路的飛速發展對教育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他們熟悉網路、更新知識、提高業務素質。對於網路安全教育者來說不利的是,相當多的教育者對於網路知識的掌握水平及其運用網路技術的經驗遠遠遜於教育的對象――大學生,這種網路使用能力的嚴重不對稱情況進一步加大了網路安全教育的難度,明顯限制了網路安全教育效果的發揮。因而,新形勢下,大學生網路安全教育隊伍有待進一步提高。具體來說,他們應該不僅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敬業精神,還具備網路技術、網路溝通能力和溝通技巧,只有這樣,才能提升網路安全教育的實效性。
4.網路安全教育流於形式。
現有的網路安全教育更重視 網路安全知識 的傳授與掌握,對於網路安全意識的培養與實踐環節重視不夠,只注重形式而忽視實效性,只是形式上的說教,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而且現有的網路安全教育內容與社會熱點問題關聯不大,不貼近大學生實際生活需要,難以引起大學生們情感共鳴,教育內容並未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並未深入學生生活解決生活當中的實際問題,最終不會得到大學生的認可,起不到應有的教育作用。
三、加強大學生網路安全教育的對策
加強網路安全教育,增強大學生網路安全意識,提高大學生自我保護能力,是高校教育者的重要責任。
1.充實網路安全教育內容。
網路發展非常迅速,為了迎合大學生在觀念、行為等方面發展的新要求,網路安全教育也應與時俱進,不斷擴展、完善內容,不斷豐富大學生的網路安全常識。網路安全教育內容應該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自我防範教育。普及網路安全技術防衛知識,加入防火牆的原理、 系統安全 的檢查和修補、硬碟的工作原理和保護方法。“在課程中應加入計算機系統的安裝、防護和設置等實踐操作技能,增強學生對計算機系統、軟體和硬體等方面了解,有效運用硬體和軟體資源提升防護能力”。
第二,自我約束教育,通過規范和約束大學生自身的網路行為,形成網路道德自律意識。比如教育大學生不在網路上隨意攻擊謾罵他人、不以非法手段窺探隱私、不抄襲他人學術成果、不隨意下載沒有付費的網路資源等,合理合法地利用網路。
第三,網路法律法規教育,強化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大學生不僅要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更要運用法律武器自覺維護網路空間的秩序,對危及網路安全的行為要勇於抵制,比如遇到網路詐騙要及時舉報、避免他人受害等。
2.豐富網路安全教育方法。
在新網路時代,大學生的思想呈現個性化、多元化、復雜化等特徵,網路安全教育表現形式也應多種多樣:
第一,改灌輸式教學方式為啟發引導式教學,可採用“討論型”、“案例型”等方式,通過正反兩方面教育,提高大學生網路安全和法制意識;還可以張貼海報、辦宣傳專欄及舉辦講座等方式及時普及網路安全的新防範方法。
第二,積極謀劃建立高質量、高層次、有特色、有吸引力、有影響力的高校網路活動平台,進一步強化網路安全教育的溝通互動功能、咨詢選擇功能、預測預防功能和覆蓋滲透功能,建立網上網下互動機制,及時幫助學生解答疑問,解決實際問題,最大限度地發揮網路安全教育的有效性。
第三,要充分利用網路媒介,營造良好校園文化、輿論氛圍,大力開展各種校園網路文化活動,讓大學生在多姿多彩、積極健康的校園網路文化中陶冶性情、啟迪智慧、愉悅身心、滿足精神需要。
3.建設網路安全教育隊伍。
為了順應網路時代的新挑戰、新要求,更好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網路價值觀,各高校還應該積極探索隊伍建設的新方稱新途徑,建立一支政治覺悟高、理論水平好、工作能力強、自身修養優、工作效果佳的高水平網路安全教育隊伍。
第一,提高教師的信息處理能力。可以通過網路技術的培訓,使得不斷掌握網路技術,了解網路文化,學習網上教育方法,提高鑒別、獲取信息的能力,發現學生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而採取有效措施,才能針對性地做好工作。
第二,強化網路安全教育隊伍的網路監管能力。監管並不是為了限制信息交流及學生的行為監控,而是為網路信息的傳入起到“過濾”的作用。及時收集、分析、監控網路信息,進行網上網下互動,可以提高網路安全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吸引力和感召力。
第三,培養網路安全教育隊伍的危機處理能力。對可能產生的網路輿情做出應急處理,及時、有效、迅速的做出反應。
4.增加網路安全教育實踐。
為了增加大學生的道德鑒別力、選擇力和自控能力,網路安全教育除了教授理論,應當更加註重實踐結合的環節,鼓勵大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網路社會里。開展網路安全意識和網路安全技能相結合的網路安全教育課程,能使大學生知行合一,將安全意識用於網路技能實踐中,也能在網路技能的使用中提高安全意識,強化網路安全教育實踐。
第一,在課程設置上加入有針對性的提升網路安全技能的相關內容,如怎樣區分盜版軟體,在社交網站上如何避免暴露個人信息等,在針對性極強的實際操作中將技能與意識相結合,提高大學生網路操作的安全性。
第二,使大學生掌握自我保護和處理安全問題的有效辦法。比如教育大學生保護好個人隱私資料,不輕易透露自己的真實信息,不隨意接受來源不明的郵件;傳授識別虛假網站的方法以及賬號被盜後緊急處置的方法等,提高他們對網路風險的認知及防範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校應當充分認識到大學生網路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通過充實網路安全教育內容、豐富網路安全教育方法、建設網路安全教育隊伍、增加網路安全教育實踐,不斷提升大學生的網路安全意識,增強其安全防護能力,規范其網路行為,提高其網路素養。
參考文獻:
[1]唐敦.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安全教育的探討[J].科技信息,2010,(3).
[2]吳軍.芻議大學生網路安全教育[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10).
[3]肖亞龍,劉新春.大學生網路安全教育探析[J].改革與開放,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