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學生有網癮,如何解決
青少年對網路依賴成癮,已經成為現在社會一個重大問題的隱患,他們成謎於網路游戲和聊天之中,很多的青少年陷入網路游戲而不能自拔,他們甚至把自己想像成游戲中的任務而產生暴力傾向和自殺動機。要積極採取對策,加強網路道德素養教育的力度,引導學生正確地面對網路,讓學生從網路上吸收到有益的知識,開闊視野。
1、 加強學生心理教育
網上世界的精彩豐富和網路文化的簡單快捷,對學業重負下的學生具有極大吸引力,因而也極易使之沉迷上「癮」。我們不能因噎廢食,不能因為上網會對人的心理產生障礙而禁止學生上網。
首先是防患於未然,應在學生上網前就向他們傳播上網可能導致心理障礙的有關信息,以及防止心理障礙產生的方法,使學生盡量避免上癮。
其次是i對已患上上網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矯治。如適當控制上網時間,要求學生在上網的同時不要忽視與同學、家長及教師的人際交往,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系,引導家長正確指導孩子上網等等。
2、網路法規的普及教育
教師可以成立網管隊伍,專門給學生印發一些網路法規或規定,供大家學生並遵循。一方面學生中選拔出網路管理員,為他們普及法律知識和有關規定;另一方面則需要用道德這種無形的約束力去引導規定學生的網上行為,使他們養成道德自律的習慣,自覺地遵守網路法規及有關規定,文明上網,依法上網,做一個合格的網路人。
3、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首先,要多讓學生參與各種道德實踐活動,讓學生在面對家庭、學校和社會時,面對各種道德問題是,能作出正確的判斷,使學生的道德行為在實踐中不斷提高。
其次,要加強對學生的寫字、運算等基本功的操練。特別是在對正在大基礎的學生,更不能以電腦和網路來代替寫字和運算。
再次是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學生在電腦面前,只要點擊滑鼠就能馳騁在網上。長此以往,由於手腳活動減少,不利於他們協調性的培養和大腦的全面發育,而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則彌補學生在發展過程中的這一缺陷。
『貳』 如何治療青少年網路成癮
一、科學理解網路成癮有助於網癮治療。
1、家長和老師的認同有助於改善青少年網癮。
2、現代社會,不能斷絕網路,只能學會合理的利用網路。
如果從小玩網,玩出名堂了,就成了網路天才,或者是網路人才,不管是游戲還是編程,也不管是收集資料還是查各種信息。只要是因網受益,就是良性用網,關健是價值,有沒有創造價值、錢或者是社會什麼好的意義。如果沒有這些,該上學的不上學,該上班的不上班,該帶孩子的不帶孩子,該作飯的不作飯等該作的不作,都去上網,那就是網癮,就是惡性的。對么?當今是一個信息化社會,不可能與網路完全隔絕,關鍵是怎麼樣運用網路。
3、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引導教育,用一顆慈愛的心去關懷支持,順水推舟。網癮厭學,用不著什麼苦訓練打啊罵啊,也用不著勸啊說啊,更用不著那偏了十萬八千里的精神病葯和電擊。用一顆慈愛的心去關懷支持,順水推舟,引導教育,並切實有效解決孩子在學習生活中面臨的困擾(師生矛盾、親子矛盾、人際關系、環境適應、青春期性心理、學習自信心、人生規劃等等),只要這些做到位,就足夠了。
4、增強人際交往能力。
對於由於自我封閉、交往恐懼等因素逃避現實人際交往,沉溺於網路中進行交往的網癮患者.可以在使用認知行為療法的過程中採用團體心理咨詢技術和現實人際交往訓練。
5、建立健康的性知識性意識。
對於因性意識和性沖動困擾而沉溺黃色網路信息的網癮患者,可以使用個別心理輔導和代替療法來達到認知行為療法目的。通過個別輔導讓患者夠獲得健康的、科學的性知識,並學會掌健康、正確的性知識的獲得方法:通過代療法鍛煉患者的意志力、自控能力,讓他選健康的體育運動,如游泳、打球、登山、旅遊等,代替上網獲得充實的精神生活和娛樂。
6、增強自信心。
對於在「信息佔有」心理作用下的上網強迫症網癮患者,可以通過團體心理咨詢技術和網路正確使用技巧培訓雙管齊下的方式使此類患者充分認知自己的心理障礙。
7、增強社會現實價值感。
對於網路行為單一、娛樂性目的強的網路游戲沉溺者.可以在進行認知行為療法的過程中運用個別心理輔導.增強現實價值感。幫助他們區分與認知網路游戲的功能,網路游戲只是娛樂工具,網路游戲中所獲得的價值感是虛擬的、短期的,協助他們認知網路游戲為自己生活提供的滿足功能具體是什麼,比如人際關系的滿足、組織策劃能力的實現,等等,幫助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尋找能夠提供與網路游戲相同功能的替代,最終回歸到正常的生活學習中來。
二、不科學的治療方法要避免。
網癮治療-叫停電擊治網癮
衛生部在其網站上發布《關於停止電刺激(或電休克)治療「網癮」技術臨床應用的通知》,對近期各地出現的「網癮電擊療法」做出暫不宜應用於臨床的研究結論,要求各地立即停止該項治療。專家一致認為,電刺激(或電休克)治療網癮技術的安全性、有效性尚不確切,國內外並無相關臨床研究和循證醫學依據,暫不宜應用於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