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你厭惡的那些網路流行語是哪句
這句話確實很土,沒有任何文化內涵,說出來特別掉檔次,而且倒人胃口。現在很多網路流行語,都缺乏深度,經不起仔細推敲。讓人覺得不堪入耳,難以認同。
其實這些東西是經不起時間的考驗的,而且網路流行語的新陳代謝速度很快,它們是一堆沒有任何生命力的東西。
作為一個有修養的年輕人,千萬不要去追求這樣庸俗不堪的流行語,要尊重我們的語言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國家的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
B. 有哪些讓你「難以理解」的網路流行語
你好,現在網路上的語言,很多越來越不理解,稍有不慎,就OUT了!以前自認為我們80後、90後挺能趕時髦的,說句網路流行語,能把單位同事們說得一臉懵逼,現在到網上再看00後聊天說的話,我覺得我們80後也是一臉懵逼……。我來舉幾個例子。
1、吃藕
解釋:吃藕=chi ou=丑
例句:你找不到媳婦就是因為你吃藕。
2、吃土。
解釋:吃土最早出自於漫畫,後來,逐漸被Cosplay界的大神用於自比:Cosplay燒錢,窮得只能吃土。隨後,逐漸流傳開來,意思是面對各種動漫周邊新品誘惑,不得不花樣剁手買買買,以至於窮得揭不開鍋,苦笑自嘲裝枝消樂觀只能吃土。
例句:雙十一,吃土也要買買買。
3、吃瓜。
解釋:圍觀、旁觀
例句:我只是個低調的吃瓜群眾,我什麼都不知道。
4、前緩糊
解釋:形容網紅過氣或者事情失敗
例句:她剛出道很火,現在已經糊到十八線了
。
5、李濤
解釋:李濤=理討=理性討論
例句: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來李濤一下
。
6、酷愛
解釋:酷愛=快
例句:酷愛起床猛悔知,要遲到了。
7、擴列
釋:表示交個朋友
例句:來擴列嗎?你主動我們就有故事
。
8、燒餅
解釋:形容一個人很傻
例句:你是不是個大燒餅
9、愛豆
解釋:idol的中文音譯,偶像的意思
例句:對愛豆的愛,始於顏值,忠於靈魂
10、學酥
解釋:外表學霸,內心學渣,但又比學渣強
例句:我們學酥的口號是:寧願在自習室里哭,也不在寢室里笑
11、我宣你。
解釋:我喜歡你
例句:XXX,我宣你,我宣你宣你宣你
其實現在的網路用語嚴格來說都是不符合漢語言標準的,如果說討厭的話,其實是沒有特別討厭的。因為都是這個社會,高速發展的產物。
而網路用語的一個特點就是比較容易過氣,你還記得2016年和2017年都流行什麼嗎?是寶寶很委屈?還是藍瘦香菇,事實上只要她過了一段時間,我們就會很快的把他忘掉,所以他出現在我們的生活里也沒有什麼么特別的地方,只不過是給我們枯燥和乏味的學習生活添加了一點樂趣而已。
C. 有哪些網路流行語最讓人無語
一、栓Q
「我真的會謝」來自某微博用戶,創造伊始就用來表達吐槽而不是感謝。「栓Q」火起來之後,也被塞進了「我真的……」句式。一句「我真的栓Q」,無語程度直線上升
二、PUA
「PUA」是「Pick-up Artist」(搭訕藝術家)的簡稱,源於美國,原指男性為了增強異性交往中的魅力而學習提高情商、增加互動的技巧,如今在網路語境中泛指人際關系中一方通過洗腦、打壓的方式,對另一方進行情感、思想控制的行為,存在於戀愛、職場、家庭、亮納校園等多種場景中。
三、冤種(大冤種)
「冤種」一詞來自東北地區方言,原指因為蒙受委屈而悶悶不樂的人,如今網路中常用此詞來泛指做了傻事的人,即冤大頭、倒霉鬼等。常見的搭配有「大冤種」「純純大冤種」「職場大冤種」等。最初是一些東北的博主用此口頭語進行自嘲,帶起了流行;後來網友們用「冤種」來形容自己或者身敬碧沒邊親友,包含一種親切憨厚的感覺,來化解生活中「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的不快經歷,還可表達又好笑又心疼的復雜情感。
四、團長
「團長」原指軍隊中一個團級單位的最高指揮官,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被賦予了新的內涵。疫情防控期間,線下商超關閉,線上購物平台難以下單,有這么一群人,他們不畏風險,各顯神通,無償組織團購和分發生活物資,被居民們親切地稱為「團長」。「團長」是「平民英雄」,該群體背後是千千萬萬來自各行各業熱心的平凡人。
五、一種很新的xx
「一種很新的××」出自短視頻平台的音樂評論區,最初用來表達對作品中慧弊融合過多音樂元素的無法理解,現廣泛用於調侃某些不可思議的事物、超出常規的行為。「一種很新的××」可以表達一種不理解、不欣賞的態度,含有一種委婉的批評意味;但有時也僅僅強調事物、情況的新變化、新發展,作為各種領域的新聞講解開頭語,吸引大家的注意。
D. 對網路語言的看法.怎麼寫
1、隨著網路的快速發展,它在推動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方面展現了巨大的作用。盡管我上網時間不短,但或許是因為年齡稍大,或許是因為思想較為保守,許多網路語言讓我感到困惑,如同墜入雲霧之中。尤其在QQ聊天和論壇交流中,我深感障礙重重,難以適應。近期,在夢幻、芸芸等論壇以及QQ群聊天中,交流的對象大部分是三十多歲的青年人。他們思想活躍,思維敏捷,往往在某一領域有特長,可說是網路時代的產物。但他們用於交流的語言讓我不敢恭維,有時簡直是天方夜譚,讓人摸不著頭腦。例如,「偶」即「我」,「94」即「是」,「8是」即「不是」,「為湊是」即「因為是」,「的說成滴」即「說得對」,「你說成米」即「你說什麼」,「愛為奈」即「愛是什麼」,「帥哥」叫「衰鍋」,「人」叫「銀」等,不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和聯想,根本無法准確理解其意義。然而,他們卻以此為新潮、有趣、追求的目標。
我認為,語言是用於交流的工具,如果語言新奇到讓人無法理解其含義,那麼這種新奇就是過分、不能被接受的。自從倉頡造字,漢語言文化歷經幾千年的演變、傳承與創新,在擁有十三億人口的泱泱大國,各地的地方方言繁多,一字多音、一字多義的情況很多,也很復雜。盡管文字改革進行了多次,但效果並不明顯。加之近年來盜版書籍的泛濫、網路語言的流行、外來語言的湧入等,給廣大青少年規范地學習漢語造成了諸多障礙,錯別字已經泛濫成災。因此,漢語的規范問題已經刻不容緩。
2、這個世界只要存在生命,就會有生命本身的語言。語言,是溝通的一種方式。一種語言的出現,即說明了一種文化現象的存在。比如股市,股市就有很多的專業術語,如牛市、熊市、大盤走勢等。對於沒有接觸過股票的人來說,他們很難理解其中的含義。隨著網路的迅猛發展,網路語言也應運而生,並且已經滲透到了現實生活中來。由於工作關系,我幾乎天天泡在網上,自然而然的能夠接觸到不少的網路語言。網路語言日新月異,如同互聯網這個陽光產業一樣。剛剛搞清楚「沙發」是什麼意思,就被「米國」整蒙了,剛剛知道自己是在「造磚」,就被「樓上樓下」折騰傻了。我知道,我的這種落伍並不等於我很落後,只能怪網路語言太擅長別出心裁了。一直有人對網路語言指手畫腳,這樣的指手畫腳多數時候當然屬於善意。比如說,不少中小學生寫作文使用網路語言,讓老師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也許這是學生無意受網路影響造成的,或者是學生故意這樣寫來考考老師,但無論怎樣,網路語言與現實中的語言的沖突正日益明顯,網路語言到底何去何從?網路語言是否真的是罪惡源泉呢?
筆者曾有幸在大學里學過漢語言文學。古代漢語課所講的內容雖然異常豐富,但文章讀起來卻非常困難。許多詞語都是它認識我,我不認識它。但那畢竟是老祖宗留下的東西。況且對於中文系的學生來說,學好古代漢語是最基礎的。看見媒體上有關網路語言的報道,筆者萌生了這樣的想法,倘若網路語言和文言文讓你選擇一種,你會選哪個呢?唯物論中講,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網路語言今天能有它的市場,盡管它的存在是合理的,網路語言有多發展,網路就有多發達。我相信,網路語言是與時俱進的。刻意的強調網路語言在現實世界中的位置,其實是對網路語言的不公。對年輕人而言,網路語言與文言文,你說說他會選哪一個?我想,多數的人會選網路語言。如果有這樣的考試,網路語言對陣文言文,你想哪個更能吸引人,我想還是網路語言。事實上,當我們指責網路語言的時候,更應該反省人們為何會選擇網路語言。如果追求時尚的話,我看文言文的空間更大。假如在網路上使用文言文,一定要比網路語言更具有吸引力。不能只將責備的目光對准網路語言,事實上,在接受時尚沖擊的時候,更多的情況意味著傳統文化的喪失。網路語言的普及從某種程度上講,正是傳統語言(即文言文或古漢語)的光芒暗淡。有批判網路語言的時間,不如普及真正的國文——古代漢語。應該讓艱澀無好鎮味的漢語言充滿大智慧,而不是使網路語言耍小聰明。
3、網路語言的迅速走紅在2010年,隨著計算機網路的快速普及,很多以前沒有見過的詞彙開始頻頻出現,不僅如此,還深入到生活中的各個角落裡,「浮雲」、「神馬」等詞語開始擴散開來,影響了一大批人。這些網路語的廣泛影響力,和極快的傳播速度都讓人感到吃驚,彷彿在一夜之間這些詞語就涌現了出來,有點讓人措手不及,卻又新奇、形象。近幾年來,網路上不斷出現類似的語句,像:「你媽喊你……」、「……最討厭了」、「你妹」等等,啼笑皆非之間,又十分的貼切,更加的融入了生活。其實網路流行語,就是在網路上流行的語言,是網民們約定俗成的表達方式。它有兩大特徵:一是年輕化,二是有文化。不過,從語法、詞彙來說,這些詞句中有很多都違了人正常的語言習慣。但是,網路的廣闊覆蓋面,讓這些簡單又特殊的詞語迅速在人群中「走紅」。這些詞語通常很新奇,而且很形象的將一件事物表示出來。隨著外語的不斷湧入,吸收外語發音,引入外來詞彙也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就目前的形勢來看,我國正處在高速發展階段,對外開放程度更大,互聯網當然也就成了交流中,必須的一種方式,而且它更加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信息交流在瞬間就可以完成。有了網路的幫助,再加上電視媒體的不斷渲染,這些詞語能夠紅遍網路,也就無可厚非了。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些網路語能迅速風靡全國,也與我們特殊的文化底蘊有關。五千多年的文化沉澱,造就了特出的文化背景,漢字元號繁多,以語素定型,孤立性強,這就能讓我們完成無數種不同的組合,來表達我們的想法和意念,這也是這些詞語誕生的一種方式,不光如此,各地的口語、方言也為這些詞語的傳播提供了基礎。廣東話中的「蝦米」就曾經紅極一時,跟現在的「神馬」意思基本一致。這也就體現出了網路用語中詞語意思的不確定性。不同的說法讓語言更加吸引力。我們在生活中接觸的這些語句就更多了,因為生活中很多東西就口語化了,將口語化的字、詞原封不動的寫出來,就又成了一種語言,這也是網路語言產生的一種方式。不過,網路詞語的泛濫,也讓我們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身邊莫名其妙的多了很多「哥」、「姐」和各種的「……帝」級人物。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把這些帶到了我們的生活中去了,「我上的不是學,是寂寞」,連一個小朋友也脫口而出。在電視,晚會中更是屢見不鮮,甚至還評出了網路流行語的排行。這不僅體現了這些本來難以接受的詞彙已經融入了生活,而且已經被人們完全接納。相對來說,年輕一代更樂於、善於使用這些語言。有人說,它是社會生活的鮮活體現,也是多彩學生生活和學生心理、社會心理的一種折射。對於年輕人來說,網路流行語最大的好處就是讓朋友之間的調侃多了點言語,給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而且在我們的校園中,同學們都是網路使用的大客體。網路是學生了解現實、了解生活的重要方式,而網路上常有一些非主流意識得以表達,這些意識往往給人極新鮮的感覺。而同時一些新聞事件,例如 「欺實馬」、「躲貓貓」之類,開始出現時沒有予以澄清,大家因為好奇就更加關注它,由此類似詞語就流行開來。總體來看,這些詞語很多還是來自我們的生活中,只是被人們重新拾起,加以重視。國產動畫片「喜洋洋和灰太狼」讓灰太狼這個模範丈夫的形象受到眾人追捧,於是網路上開始有了「嫁人要嫁灰太狼」的說法。不僅是對對方的要求,也是對美好生活的期望。許多小品,相聲中的經典段子,也都幾乎在一夜之間,紅遍大江南北。不僅因為它們通俗易懂,而且它們能將生活中很多的東西生動的表現出來,讓人耳目一新。一句「我爸是李剛」反映了社會的種種法與德之外的惡劣現象。從字里間,讓人學會了很多的社會現象,人生百態,笑一笑,卻也讓人感觸良多。無論是網路流行語還是教科書語言,都是人內心世界的一種體現,是人們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網路流行語的生成和發展,反映了現代化發展過程中的社會文化特點。很多的流行語都是從反面諷刺對權力、名人、金錢低俗的祟拜,闡述對生活,對社會現象的一種不滿,是對內心想法的宣洩。不過,這些網路語也有很多不好的方面,錯別字和曲解的意思層出不窮,而且這些網路語的侵入,勢必會對原本規范的漢語產生一定的沖擊。這讓我們不得不擔心,漢語的純潔性會不會被破壞,從小生活在網路世界中的下一代,會不會不再知道標准漢語的概念!這些問題真的值得我們好好的深思。不過,年輕人依然是網路世界的主力軍,在現在的網路世界上,獲取信息的數量很龐大,從這批年輕人做起,規范網路信息也是必要的,從現在的年輕一代入手,凈化網路環境,逐漸將這些網路語言引入征途,但要注意的是,這方面不能做的太極端,如果一味追求網路用
E. 不知道為什麼我比較反感一些網路流行語、像給力 、傷不起之類的 、感覺很惡心、
那可能是因為你年紀大了、或是思想保守了吧,應為我也有點反感那個,真的是勞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