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漢語言文學考研應該怎樣做
考研不同於高考選專業,一定要選擇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專業才好。你可以比較下這兩個專業你更喜歡哪個,個人認為在全國范圍來看古代漢語方面考的人更多,比現代漢語的語法更熱,更難考好的學校。比較下興趣和自己的情況,特別是自己的實際情況才能做決定,所以我只能給你介紹下,報什麼專業還是要自己看。
貴州大學的漢語言文學在C區還可以,不過要是有實力,建議你多想A、B區發展,因為師資方面,專家方面,學科地位方面,C區還是比不上A、B區的。
復習最好從大三開始。現在只是多看專業課。培養興趣和意識。大三開始,前期英語,大三下半學期加入要考學校的專業課學習,進入大四後開始政治英語專業課統學。大概就是這樣就可以。近幾年國家研究生擴招,應該不會很難考 ,祝你成功。
Ⅱ 漢語言文學要語文特別好的不
呵呵 一看樓上幾位就應該不是學這個的,
漢語言文學學習的科目主要有:古代漢語,現代漢語,古代文學,近現代文學,外國文學,古代文學史,近現代文學史,訓詁學,語言學。等等 並不是什麼開口文言文之類的。是專業知識和專業素養。
所以和高中語文並沒有太大的關聯,因為作為基礎學科,就是你高中語文成績不怎麼好,也很容易補上來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最最重要的是,你喜歡這個專業,能過靜下心來,認認真真的去看一部部作品,一部部學術論著。
還有大家一直都說這個專業難找工作,其實感覺還是個人問題,只要你能靜心學習去。肯定工作沒問題。
關鍵還是自己的興趣所在,只要喜歡就可以,要是不喜歡,那就算了吧,畢竟這個專業學的人好多,要是不喜歡,沒有辦法學下去,。那就業還真不怎麼樣。
Ⅲ 漢語言文學的就業前景
漢語言文學想要有一個好的就業前景,就必須滿足,名校畢業或者有一個高學歷,你能力特別突出也可以。
漢語言文學專業,專業度不強,就業范圍廣。俗稱「萬金油」,這也導致競爭力不強,說白了,貌似什麼都能幹,又好像啥都幹不了。一般文科專業比較重視學校出身,985,211肯定是首選了,可以通過選調來考取公務員,保研率也比較高。一本師范大學的漢語言可以從事教師工作,本科生以流向二線城市小學、縣城初高中為主,研究生可選擇的范圍要廣些。非師范的畢業生主要從事文秘、編輯等工作,前提是你的思路要別出心裁,文字功底過硬。
同時文科類專業,去考公務員,還是有一定優勢。在備考公務員的過程中,學習起來會比別人快一點。我身邊就有偏文的同學,感覺他們考公務員,相對於其他人來說,還是要輕松一點。其實現在各行各業都挺「內卷」,都競爭非常激烈,說到底還是要有過硬的本領,才能面對激烈競爭。
Ⅳ 漢語言文學是學什麼
漢語言文學 網路內容來自於:
漢語言文學是研究中國語言的詞語、句法,賞析古今詩歌、散文、小說等眾多的文學作品,熟悉有關編輯出版的基本知識。通過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可以具備扎實的中國語言功底和較強的寫作能力,直到如何去評價一個文學作品,進行編輯出版工作也會得心應手。而且,你還將擁有一筆財富,那就是寬廣的知識面和優秀的人文素質。
歷史發展
新時期漢語言文學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經歷了從復興、繁榮、理性和回歸四個階段。從二十多年的文學創作與文學發展的軌跡看,當代文學的發展過程,事實上是一個文學創作與文學風格逐漸回歸本源的過程,這有兩個標志,一是內容上向現實主義回歸,一是風格上向寫實傳統回歸。當代文學的這種嬗變的過程今天看來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改革開放初期,當時全中國思想剛剛解放,作家積壓在心中的十年郁悶希望一吐為快,這以盧新華的短篇小說《傷痕》為代表。傷痕文學雖然感情上比較飽滿,切中人心,直抒胸臆,但從藝術上來說未免粗糙,這就為緊接著出現的尋根文學、先鋒派等文學流派的出現做了鋪墊。事實上,其後出現的意識流、尋根文學、先鋒派和新寫實主義等,從廣義上說,都可以稱之為先鋒文學。先鋒文學的集中出現,有其深厚的社會背景和土壤。八十年代中後期探索性的作品大量涌現,是中國當代作家尤其是年輕作家對以往文革遺風的一種反撥和革命,是對「老三篇」式的高、大、全文學的一次反動。在時代精神上也契合了改革開放學習西方文明和先進思想的社會思潮,這種進步思潮反映到文學中來,便是八十年代中期以後的文學革命,這種革命首先表現為形式上的革命。中國當代作家們尤其年輕的一代,他們不滿以往的傳統模式和八股傳統,希望學習西方文學借鑒西方作家的技巧,並與本國的文學創作相結合,探索出一種適合中國新時期文學的表現形式。這種努力表現為一大批新老作家在形式上不斷探索,主要採用新瓶裝舊酒的方式。比如王蒙的早期小說,以及以池莉《煩惱人生》為代表的新寫實主義等等,總體上這個時間的小說,在內容上創新的同時,更多的是在形式上,借鑒西方早已出現的先鋒小說和新潮小說的形式,多數以形式的創新給讀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覺。這種革新既體現在語言上、敘述風格上,也體現在故事結構、文體等方面,這個階段可以說是中國當代作家和當代文學集中向外國同行學習的時期,作家們力圖在形式上尋求一種突破,一改以往傳統單一的敘述方式和刻板的表現形式,改變以往文以載道以及高大全的文學觀念,各種形式不斷涌現,流派紛呈。意識流、先鋒派、新寫實主義、魔幻現實主義等等一並包收並容,並在中國當代文壇進行某種形式的復制和實驗,文壇和讀者對這種探索表現出相當的寬容、支持與歡迎,這使八十年代的文學實驗和文學創作形成了文革後的第一個高峰,文學創作從內容到形式取得了從來沒有的自由,真正可以稱得上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個時期的文學革命是與當時的全社會思想解放運動相吻合的。但回過頭來看,這種對西方文學技巧文學形式的學習,基本上還是囫圇吞棗式的生吞活剝,是魯迅先生所說的「拿來主義」,並沒有經過實踐的檢驗。就其本質來說,還是一種形式上的革新和風格上的變化。但它對當代文學和當代作家思維的沖擊卻是巨大的,其影響也是深遠的,中國作家第一次開始學會以開放的眼光來認識世界文學,意識到自己與世界的差距,同時也開始以世界的眼光審視當代文壇和當代文學創作,文學開始有了創新的意識,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可以稱得上一次文學上的革命。雖然還帶有幼稚學步的成分。
深刻改革
漢代漢語
當代漢語言文學的改革是與中國社會特定的變革聯系在一起的,隨著中國社會的不斷發展變化,必然會發生相應的變化。時代在文學身上打上了鮮明的烙印。這種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創作局面,在九十年代興起的全民經商的大潮中,很快土崩瓦解。經濟基礎再一次顯出了強大的生命力,文學也逐漸從過度的繁榮興盛逐漸走向式微。這表現為文學形式上的探索越來越少,而且也越來越與現實脫節,以往那些繁復的丈學形式已經越來越受到讀者的摒棄,甚至在評論界也鮮有喝彩,許多雜志開始轉向,讀者的熱情日漸低迷。真正在文壇堅守的作家已經越來越少,一些人下海經商,讀者的閱讀興趣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閱讀取向也更趨理性,更加現實。人們生活節奏加快,社會與讀者在生活中也發生了變化,文學也開始讓位於經濟,文學回歸到它本來的位置。具體表現為早期的實驗性的各種風格流派的文學創作漸漸淡出文壇,有的很快銷聲匿跡,一些曾經紅極一時的作家也曇花一現。當代丈壇的這種嬗變有著深刻的社會因素。其一,九十年代後期,中國社會已經開始逐漸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經濟建設成了壓倒一切的中心,當代文學完成前一階段的歷史使命後,開始回歸本源,成為真正茶餘飯後消閑,文學功能也不再盲目誇大。其二,隨著中國對外立體開放,外國文學翻譯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歷史時期,以往那種資源短缺的現象早已成為過去,各種風格流派的外國古典和當代作品充斥大小書店,曾經給人耳目一新的當代文學各種探索之作各種風格的作品在這里都能找到源頭,似曾相識。隨著對外開放,大量以往很難看到的外國文學作品,甚至一些禁止出版的小說也大量出現在中國讀者面前。所以那種早期拿來的東西已經沒有新鮮感。其三,經過多年的改革,讀者的閱讀興趣也因為現實的改變而發生了變化,他們要求更加務實更加貼近生活的作品,能滿足他們休閑娛樂的需要,而不是要在文學中接受教育,或者迷失在形式的迷宮中。這種客觀的現實,給當代文學的創作帶來了深刻的影響,這些都客觀上給當代文學帶來了潛在的影響,引起作家的思索。中國讀者經過一段狂熱以後,也趨向理性,他們希望讀到的是反映他們生活,能為他們接受的真正有內容的作品,而不是形式上的花花蘋草。這些反映到創作中,就是風格的轉變。總之,從九十年代開始,這一轉變已經十分明顯。這呈現兩種變化,一個是內容上,開始以現實生活為主,更加貼近現實,反映中國人尤其當下讀者關心的話題,在形式上,或者說在風格上,開始以現實主義或者說寫實主義為主,那種過渡的形式主義已經被基本摒棄,早期那些熱中於形式的作家也變得門庭冷落,最終不得不放棄初衷,向讀者靠攏。這主要體現在一大批早期實驗探索形式的青年作家,紛紛改弦易轍,重新回歸傳統。格非的《慾望的旗幟》、余華的《許三觀賣血記》、蘇童的《米》等都基本回歸了現實,與早期的風格相去甚遠。就連王蒙、莫言、劉恆、韓少功、林白、方方等人的小說也都體現了這種變化。這可以以莫言的紅高梁系列和劉恆、劉振雲、張煒等人的後期小說為代表,雖然作家和評論家們都不屑於重拾現實主義這個標簽,事實上,在骨子裡,當代作家們已經整體上回歸了現實主義,或者說現實主義傳統。他們開始意識到,文學無論怎樣創新,還是不能離開生活,還是不能離開故事的內核,還是要講故事,要讓讀者喜歡。當然這種回歸並不是簡單的在歷史原有基礎上的踏步,不是對歷史的簡單的回歸,而是體現一種螺旋式的上升。這種回歸打上了新的烙印。這種轉變形成的原因也有幾方面的因素,一方面,讀者對以往那種形式上的奢華而內容空虛的作品已經失去興趣,評論家對此模仿也從當初的喝彩轉向批評,人們需要一種在吸收西方先進創作技巧創作成果基礎上,更加民族化更加中國傳統並能與世界傳統相融合的真正創新之作,而不是簡單的照抄照搬。另一方面,全社會進入一個市場經濟時代,這種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對全社會的影響是巨大的,可以說是建國以來最為深刻的影響,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一切不符合市場與價值規律的東西都受到了挑戰,雖然文學屬於一種精神產品,但其外在形式也在日漸商品化,受到經濟的制約。首先是文學雜志因為訂數下降而大量停刊轉行,出版社更是把圖書作為一種商品,努力追求效益的最大化,那種流於形式內容空洞而沒有讀者的小說即使是知名作家的作品也難以出版,作家的經濟地位與社會地位開始走下神壇,那種早期一篇作品定終身,拿文學作為敲門磚的好事已經成為過去的神話。作為創作主體的作家本人,也開始在這股大潮中反思何去何從的問題。作為社會人,他們也要生存發展,於是只能在創作獨立與適應社會變化方面尋找一種結合點,達到一種和諧。這些無疑都反映到作家的選材與風格上來。他們面臨兩種選擇,一種是順應潮流,接受現實,適應讀者,另一種是自絕社會藏諸名山,顯然對大部分人來說,他們無法把文學作為個人的東西,與現實妥協是最明智的選擇。走下神壇的文學,開始漸漸回歸到其本來的位置上。這種轉變始於九十年代,完成於新千年之初。這種轉變事實上也有深刻的內存外在因素。首先是社會現實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文學開始回歸本源。讀者也漸趨理性,他們要求看到的是真正的文學創作,希望得到的是精神的享受,而不是導師。其次,從世界文壇看,文學創作也基本上都回歸到現實主義這個大旗下,從西方著名作家的小說創作到好萊塢大片,像《英國病人》、《冷山》、《兄弟連》等等,甚至《廊橋遺夢》這樣的愛情小說,近年來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庫切的《河灣》、《恥》等等,都基本上是一種對現實的回歸,作家追求的是扎實的內容,但不盲目追求形式的繁復,這也是對中國文學的一個警示,或者說是一個世界文學趨勢。
九十年代後期,隨著中國社會、經濟及整個大環境的轉型,當代文學對此也相應地做出了反應。作家開始從早期浮躁盲目中走出來,全社會對文學本身的認識與評價也漸趨理性,作者不再僅僅尋求在形式上的翻新,他們認識到真正被讀者認可,並能經受考驗的,還是作品質量本身。隨著全社會欣賞水平的提高,讀者也對作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僅僅靠華而不實的形式上的所謂創新已經很難贏得讀者,更無法贏得市場。價值規律再一次反映到文學創作中來,於是作家們開始認真對待這種轉變,並作出相應的反應。一個明顯的事實是,文學更加泛社會化,更加適應讀者的口味,更體現出對讀者的人性關懷。當代中國文學的回歸也是十分明顯的,如鐵凝的《大浴女》、阿來的《塵埃落定》、賈平凹的《懷念狼》、陳忠實的《白鹿原》、莫言的《檀香刑》、王蒙的《青狐》、池莉的《水與火的纏綿》,以及二月河、唐浩明的歷史小說,都可以看作是當代文學傳統回歸的最明顯的標志,這些小說大多以內容扎實著稱,形式上也日趨平實,真正體現為一種現代化的中國傳統中國風格,很易於為讀者接受並理解。
趨於平實
漢語言文學
文學傳統的回歸以及風格的日趨平實,是九十年代後期以來當代文學的一個整體走向,除了上述社會因素影響之外,網路的影響也是一個重要方面。九十年代後期出現的網路文學對自號正宗的文學創作也產生了不小的沖擊波。自從網路出現後,以往的神聖而不可攀的發表變得輕而易舉,相比傳統媒體,網路影響似乎更大,成名也更快,流傳速度與廣度都是傳統的文壇無法比擬的。網路為更多的作者提供了一個更易於攀登的平台,他們很容易實現文學的夢想,而且在創作內容與形式上更不受限制,基本是「我手寫我口」,比起傳統文壇,網路文壇為作者提供了更大的創作自由更大的創作空間,基本上可以隨心所欲。網路對傳統文學的挑戰是十分強大的,迫使傳統文學做出一定的改變。傳統文學不得不適應新的閱讀環境。九個年代後期的中國文學總體上體現了一種文學價值的回歸,與讀者要求趨同。更加貼近讀者更加註意故事,體現了一種對讀者的人文關懷與閱讀關懷。一方面早期先鋒派小說逐漸淡出文壇或者改弦更張,有的乾脆放棄了創作,另一部分則回到傳統,開始認真考慮讀者的接受問題,反映的內容更加貼近當下現實人生。那些曾經下海的作家也紛紛上岸,他們此時更帶著豐富的生活經歷,他們的小說一改早期的內容空虛的做法,開始以自己下海的經歷為主,反映改革大潮對人們的影響以及人生際遇。另一部分作家則向歷史尋找新的突破,並用新的歷史觀來看待歷史,以唐浩明和二月河為代表,在這里,歷史不僅有它本來有的樣子還有它應該有的樣子。歷史小說獲得了比以前更大的突破,人物也開始血肉豐滿,是歷史的也是真實的。它們的成功也就是一種證明。作者更多的不是在形式上的翻新,而是尋找在內容上的突破,內容上的創新。經歷前一段時間的試驗與市場檢驗,當代作家們終於明白一個道理,作品的內在品質對於一部小說來說,才是最重要的,而形式只是為內容服務的,並不能凌駕於內容之上。一個生動的故事,扎實的內容,鮮活的人物,這對小說來說才是最為重要的。有一點對今天所有的作家來說,都是相同的,即他們再也無法忽視市場,雖然他們並不公開承認這一點,事實上,他們還是自覺不自覺地跟著市場的節拍起舞。二十世紀末和二十一世紀初當代文壇這種市場化趨勢已經十分明顯,這對當代文學的影響是深遠的。
培養方案
漢語言文學
本專業培養具備一定的文藝理論素養和系統的漢語言文學知識,能在新聞文藝出版部門、高校、科研機構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文學評論、漢語言文學教學與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傳方面的實際工作的漢語言文學高級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學方面的基本知識,受到有關理論、發展歷史、研究現狀等方面的系統教育和業務能力的基本訓練。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關於語言、文學的基本理論;
2.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知識以及新聞、歷史、哲學、藝術等學科的相關知識;
3.具有文學修養和鑒賞能力以及較強的寫作能力;
4.了解我國關於語言文字和文學藝術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5.了解本學科的前沿成就和發展前景;
6.能閱讀古典文獻,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主幹學科:
中國語言文學。
主要課程:
語言學概論、古代漢語、現代漢語、文學概論、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現當代文學史、馬克思主義文論汁「較文學、中國古典文獻學、外國文學史、民間文學、漢語史、語言學史學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包括教學實習、論文寫作等,一般安排8周左右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相近專業:廣播電視新聞學、編輯出版學。
師范類培養方案
漢語言文學
漢語言文學(師范類)
業務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漢語言文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在高等和中等學校進行漢語言文學教學和教學研究的教師、教學研究人員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業務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漢語言文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教育及教學研究的基本訓練,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和教師職業素養,初步具備從事本專業的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正確的文藝觀點、語言文字觀點和堅實的漢語言文學基礎知識,並具有處理古今語言文字材料的能力、解讀和分析古今文學作品的能力、協作能力和設計實施語文教學的能力;
2.了解語言文學學科的新發展,並能通過學習,不斷吸收本專業和相關專業新的研究成果,根據社會需要和教育發展的需要,拓寬專業知識,提高教學水平,在將新知識引人語文教學的實踐中,富有開創精神;
3.了解本專業及相關專業各學科學術發展的歷史,重視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同時具有一定的哲學和自然科學素養。掌握資料收集、文獻普查、社會調查、論文寫作等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逐步學會在文理滲透、學科交叉的前提下,開辟新的領域;
4.熟悉教育法規,具有初步運用教育學、心理學基本理論和漢語言文學教學基本理論,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從事教學工作的基本能力;
5.存良好的口語和書面語表達能力。
主幹學科:
中國語言文學。
主要課程:
語言學概論、現代漢語、古代漢語、中國漢字學、漢語史(或文字、聲韻、訓估學)、中外語言學史、語言文字信息處理、中國文化概論、中國古代文獻學、文學概論、馬克思主義文論、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選、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民間文學、比較文學、寫作、文藝心理學、中國文學批評史、語文教學論、自然科學基礎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包括教育實習、見習、教育調查、社會調查或畢業論文等,一般安排15~20周。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相近專業:漢語言。
希望對你有用,望採納~
Ⅳ 函授漢語言文學的專業畢業論文
1 操縱未來的100個專業(36) 漢語言文學 李歡成 考試(高考族) 2009/01 2 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探討 黃怡 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 2009/03 3 漢語言文學對湘西民族文學的滲透和影響——以苗族詩人田名瑜為中心 張利玲 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2 4 民族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科建設的思考 楊榮 中國成人教育 2009/04 5 中級導游《漢語言文學知識》試題分析 袁麗 山西旅遊 2006/06 6 漢語言文學專業函授本科生畢業論文編排格式 西江教育論叢 2008/01 7 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初探——以廈門大學嘉庚學院中文系為例 鄭育琛 民辦高等教育研究 2008/02 8 高師「漢語言文學」專業主幹課程體系重建——兼談中小學語文教師專業化培養 杜揚 當代教育科學 2009/03 9 高師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學生頂崗教育實習的調查與思考 李保革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09/03 10 關於漢語言文學師范生的思考 夏紅星 語文教學與研究 2009/08 11 後現代教學觀照下的漢語言文學教學 潘家明 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1 12 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建設芻議 余艷 矽谷 2009/04 13 思想的碰撞 智慧的融匯——全國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區高校漢語言文學學科建設研討會召開 鍾克勛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09/01 14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改思路——以邵陽學院中文系為例 龍鋼華 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S1 15 談高校漢語言文學教育中的素質教育 仇玉文 成才之路 2008/36 16 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面臨的問題與現代化建設的途徑 劉月新 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8/S2 17 地方高等師范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改革的思考 塗昊 中國成人教育 2008/23 18 高職高專院校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的幾點思考 曹國輝 雞西大學學報 2008/06 19 應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挑戰——泛論高師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及教學的改革 汪聚應 天水師范學院學報 2008/06 20 網路環境下高師漢語言文學「雙主式」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張海波 通化師范學院學報 2008/09 21 泰山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學情調查的統計分析 畢建模 泰安教育學院學報岱宗學刊 2008/04 22 全納教育對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啟示 劉欣 泰安教育學院學報岱宗學刊 2008/04 23 關於大眾化教育背景下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建設的現狀分析——基於浙江萬里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社會適應性調研 鄭健兒 牡丹江大學學報 2008/12 24 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基本思路 伍建華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08/11 25 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教學中的英語滲透 趙佃強 臨沂師范學院學報 2008/05 26 強化高師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芻議 劉之傑 中國成人教育 2008/19 27 西華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古代文學教學改革問卷調查報告 潘殊閑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 2008/03 28 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文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初探 陳吉猛 中國電力教育 2008/18 29 《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實踐性教學的研究》課題研究報告 高嶺 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8/02 30 地方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古代文學教學改革芻議 潘殊閑 攀枝花學院學報 2008/04
Ⅵ 漢語言文學專業如何
我就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再一年就畢業了。
1. 專業課課程主要分為語言和文學兩方面。 語言有:現代漢語,古代漢語。文學有: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史,西方文學史。除此之外,還有:文學概論,寫作,比較文學。
專業選修課:文學評論與鑒賞,文學批評,文藝美學,唐詩鑒賞,宋詞鑒賞,女性文學,論文閱讀與寫作,散文閱讀與寫作等等。(不同學校課程不同,但大體內容都差不多)
2. 關於寫作能力,這個沒有具體要求。大一時會開寫作課,但這種寫作已經與高中的作文完全不同,對你的寫作也是一個鍛煉。
3.如果你打算讀研,選擇的范圍也是很廣的,專業大體能分為:1.美學 2.語文教學論 3.文藝學 4.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5.漢語言文字學 6.古典文獻學 7.中國古代文學 8.中國現當代文學 9.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打算考研的話,專業選修課就要認真選,選與考研方向一致的課,如考古代文學的話,最好聽唐詩鑒賞宋詞鑒賞之類的課。
漢語言文學的學習,興趣很重要,只要你喜歡文學,喜歡閱讀,就可以選這個專業!
Ⅶ 自考過漢語言文學專科的現代和當代文學作品選的人進來,有請請教!
其實漢語言文學算是很容易的自考專業了,可以查看下本課程往年的考試真題,大致可以摸索點什麼來.
Ⅷ 關於漢語言文學(創意寫作)
漢語言文學的就業面不廣,你這個創意寫作不是什麼好專業,還不如中文師范好呢,加上你對文字不感興趣,還是不要報了
Ⅸ 漢語言文學專業與中文專業有什麼差別
同學你好,我是學這個專業的學生,來回答你的問題。
許多學校招收漢語言文學專業和中國語言文學類專業,都是我們俗稱的中文系。
不同學校的處理方法是不同的。
有的學校在招生計劃里註明了類似於漢語言文學(高級文秘)、漢語言文學(涉外文秘)、漢語言文學(師范類)等等(這種學校如首都師范大學),那麼這些專業就是在中文系課程的基礎上有各自不同的更明確的教學方向,但這種學校是少數的,較多的一本類、二本類院校都只註明專業類別是漢語言文學和中國語言文學類。
先說漢語言文學專業。
這個專業在絕大多數學校里是不分方向的。所有學生都必須修完中文系所有的基礎課程,包括語言類和文學類,如現代漢語、古代漢語、語言學基礎、古代文學史、現代文學史、當代文學史、世界文學史等等,沒有特定的方向可言(如文秘、師范等等)。
再說中國語言文學類。
這種說法在綜合類大學里比較多。如北京大學、山東大學等等。就讀於這個專業的學生,往往在大二的時候分班,同學要面臨選擇自己在今後要側重學習語言類還是文學類,並根據自己的選擇進入中文系下屬的不同班級繼續學習,只不過在語言類和文學類之間有所側重,這是它和漢語言文學專業不同的地方。但也有大學的招生專業叫做中國語言文學類而不分班的,文學與語言並重,和漢語言文學是一樣的。
其實較好的學校都是不把漢語言文學專業在本科招生階段進行劃分方向的。你可以查看一本類學校,都是這樣的。這兩個專業名稱不同,本科課程卻基本相同,中文系都是一樣的。呵呵。
就業方向:(比較廣泛)
文秘、編輯、文化傳播公司、新聞文藝出版部門、高校教師(一般要到碩士或博士)、科研機構、機關企事業單位。
在好的學校讀這個專業前景還是不錯的。
希望可以幫到你。
Ⅹ 函授漢語言文學
1專升本考試統考科目均為三門。二門公共課為政治、外語,一門專業基礎課根據招生專業所隸屬的學科門類確定。每門滿分均為150分。外語考英語、俄語、日語三個語種,由考生根據招生專業目錄中明確的語種要求進行選擇。
1)文史中醫類:政治、外語、大學語文。
2)藝術類:政治、外語、藝術概論。
3)理工類:政治、外語、高等數學(一)。
4)經濟管理類:政治、外語、高等數學(二)。
5)法學:政治、外語、民法。
6)教育學:政治、外語、教育理論。
7)農學:政治、外語、生態學基礎。
8)醫學:政治、外語、醫學綜合。
9)體育類:政治、外語、教育理論。
以上考試科目題型為客觀題、主觀題。
2 個人建議,買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及應試模擬,是權威,質量也不錯。如果基礎好買應試模擬做做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