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預防青少年沉迷網路
近日有一則新聞,一名少女暑假期間沉迷網路成天家中長時間上網,母親多次勸阻無效,結果一氣之下服下毒鼠葯,幸而搶救及時,避免了一場家庭悲劇。像這樣因青少年沉迷網路引發的家庭悲劇近年來頻頻發生,而在暑假期間更是掀起了一股上網熱潮,不少家長擔心孩子沉迷網路不知道該怎麼辦。沉迷網路的危害是嚴重的,因此家長的焦急可想而知,但是即使如此,要預防青少年沉迷網路也要用對方法。那麼到底要如何預防青少年沉迷網路呢? 首先,要讓青少年認識到沉迷網路會帶來哪些危害。專家認為長期沉迷刺激性的電腦網路游戲,人高度緊張的時間一長,很可能導致「超限抑制」現象,使其電腦以外的「興奮灶」減少,所以在生活中,長期沉迷網路游戲的人會對周圍事物淡漠甚至麻木,導致植物神經紊亂,表現為易出汗、急躁、粗暴、激動甚至虛脫。同時,對於一些心臟不好、神經系統不穩定的人,刺激性電腦游戲極有可能成為誘發因素。 沉迷網路的人,眼科疾病極為多發。長期面對電腦,就是長時間的近距離作業,而刺激性的游戲又容易讓人興奮睡眠減少,使眼睛得不到休息。同時,青少年沉迷網路,正常的飲食規律被打亂,容易造成水分攝入量減少,而網吧環境比較差,透氣性不好,眼睛自然會出現酸、脹、痛等,長時間這樣容易引起結膜炎甚至青光眼,而過多地接觸電腦,也容易使人過早形成白內瘴。 上述只是沉迷網路的多鍾危害中的兩點,家長不妨多了解相關內容,以便向青少年講述沉迷網路帶來的種種不良影響。然後再想辦法幫助青少年控制上網,防治沉迷。下面我們來看看法國家庭的做法: 上網已成為法國孩子首選的娛樂方式,法國孩子上網大都在家裡和學校。巴黎的每個區都有網吧,不過這些網吧對孩子的吸引力越來越小。因為,網吧大多是在咖啡館的基礎上增設的,是成年人聚會和遊客上網的地方。 法國政府在刑法中規定:對傳播青少年色情圖像的人,判有期徒刑3年和4.5萬歐元機構罰款;對製作青少年色情圖像的人,判有期徒刑3年和7.5萬歐元罰款。學校則為家長提出可操作的建議,如將電腦安置在客廳里;經常與孩子探討上網的技巧和經驗,了解孩子的喜好和上網的基本情況。 學校也向學生提出建議,讓學生擁有自我保護意識,如不要隨意發送個人或家庭信息,不要輕信在網上與之聊天的陌生人,在網上看到不健康的東西,要立即關閉等。此外,家長還與孩子制定家庭公約,公約主要包括電腦放置的地方、每人每天使用電腦的時間及使用電腦與學習、體育鍛煉時間的分配等,而且雙方都要自覺遵守。許多法國專家認為, 如果孩子不能自律,任何技術性的和人為的強制措施對孩子的約束都不會完全有效。尤其是青少年,如果一味用強制手段限制上網,那麼青少年可能會產生嚴重的逆反心理,對此,法國一個家庭的父母聽從心理專家的建議與孩子協商制定了一項使用電腦的家庭公約,由於公約里含有自己的承諾,孩子不但沒有逆反心理,而且還很自律。 有上述可見,如何預防青少年沉迷網路,不僅需要家長的幫助,還需要學校和社會的重視和協助,這樣才能更有效的幫助青少年遠離網路的侵害。當然,要真正預防和控制網癮,主要還在於青少年本身和家長,如果家長不知道怎樣幫助孩子預防和控制網癮,那麼不妨向心理專家咨詢求助。
『貳』 怎樣才能防止青少年沉迷於網路游戲呢
如何避免沉迷網路 做好上網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網上世界的精彩豐富和網路文化的簡單快捷,對學業重負下的中小學生具有極大吸引力,因而也極易使之沉迷上「癮」。我們不能因噎廢食,不能因為上網會對人的心理產生障礙而禁止或阻止學生上網。相反,應積極讓已掌握計算機技術的學生上網。但對因上網而導致心理障礙的學生應積極疏導。首先,是防患於未然,應在學生上網前就向學生傳播有關上網可能導致心理障礙的信息,以及防止心理障礙產生的方法,使學生盡量避免上癮。其次是對已患上上網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矯治。如適當控制上網時間,要求學生在上網的同時不要忽視與同學、家長、教師的人際交往,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系,引導家長正確指導孩子上網等。 提高學生的選擇能力和免疫力。要加強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增強政治敏感力和鑒別力,樹立對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感和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加強對學生進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教育,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其在西方的價值觀和腐朽生活方式、黃色信息面前,能夠自覺地抵制誘惑。 加大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力度。首先,是要多讓學生參與各種道德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家庭、學校、社會面對各種道德問題時能作出正確的判斷力和道德行為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其次,要加強對學生的寫字、運算等基本功的操練。特別是對正在打基礎的小學生和初中生,更不能以電腦和網路來代替寫字和運算。再次是加強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在電腦面前,只要點擊滑鼠就能馳騁在網際網路中。長此以往,由於手腳活動減少,不利於他們協調性的培養和大腦的全面發育。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則彌補學生在發展過程中的這一缺陷。 加強對中學生的網路道德教育。目前還沒有成熟和有效的法律和道德規范來約束上網行為。上網人只是按照自己在信息網路中的需要來活動,這就對現實社會中主導的道德規范形成巨大的沖擊,並使其約束力明顯下降。世界各國紛紛開始研究並制定了一系列相應的道德規范。美國華盛頓有一個名為「計算機倫理研究所」的組織推出了「電腦倫理十誡」。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網路倫理聲明中,指出了6種網路不道德行為類型。這些規范都是對現實生活中的道德規范的補充和發展,使其在數量上不斷積聚和擴大。當前,我們應該加強青少年學生的上網道德規范教育,使他們從一開始就能按照一定的規范行事,免得等到以後問題成堆後再回頭來矯正。 加強對網路信息的監控與管理。面對網路上良莠參雜的信息流,有必要建立有關的監控機制,可通過技術、行政、法律等手段,控制信息源頭,以達到正本清源的目的。特別是有關技術部門,應承擔起保護青少年的重大職責,及早研製出能「過濾」有害信息,為青少年學生輸送科學、正確、健康信息的軟體。 加快教育網路的建設。隨著信息技術向教育領域的擴展,計算機網路在教育過程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中小學教育網路也如雨後春筍般地涌現出來。但是提供的內容明顯缺乏對學生學習功能的開發,且趣味性、信息量等卻遠不及互聯網。所以一方面,對尚未建立教育網路的地方,我們要加快建設步伐。另一方面,有必要對已建的教育網路進行改造,以吸引更多的學生訪問,使之成為中學生喜愛的網路。 網路對中學生來說即是挑戰,也是機遇,我們要因勢利導,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使用網路,培養適應21世紀信息化社會需要的下一代。
『叄』 青少年應當如何防止和克服沉迷網路的不良習慣
適當的娛樂能夠帶來精神上得放鬆,但是一直放縱自己沉溺其中,不管是對自己的身體還是心理都有非常嚴重的危害。所以孩子要在時刻警惕自己,娛樂的時間要有一定的控制。你要深刻的認識到,學習仍然是當前生活中的重中之重,娛樂不能占據你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肆』 怎麼才能讓青少年不沉迷網路
1.做好上網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網上世界的精彩豐富和網路文化的簡單快捷,對學業重負下的中小學生具有極大吸引力,因而也極易使之沉迷上「癮」。不能因噎廢食,不能因為上網會對人的心理產生障礙而禁止或阻止學生上網。相反,應積極讓已掌握計算機技術的學生上網。但對因上網而導致心理障礙的學生應積極疏導。
防患於未然,應在青少年上網前就向青少年傳播有關上網可能導致心理障礙的信息,以及防止心理障礙產生的方法,使青少年盡量避免上癮。
2.提高學生的選擇能力和免疫力。
要加強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增強政治敏感力和鑒別力,樹立對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感和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加強對青少年進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教育,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其在西方的價值觀和腐朽生活方式、黃色信息面前,能夠自覺地抵制誘惑。
3.加大組織青少年參加社會實踐的力度。
首先,是要多讓青少年參與各種道德實踐活動,讓青少年在家庭、學校、社會面對各種道德問題時能作出正確的判斷力和道德行為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其次,要加強對青少年的寫字、運算等基本功的操練。特別是對正在打基礎的小學生和初中生,更不能以電腦和網路來代替寫字和運算。再次是加強對青少年的動手能力培養。青少年在電腦面前,只要點擊滑鼠就能馳騁在網際網路中。長此以往,由於手腳活動減少,不利於他們協調性的培養和大腦的全面發育。加強青少年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則彌補學生在發展過程中的這一缺陷。
4.加強對中學生的網路道德教育。
目前還沒有成熟和有效的法律和道德規范來約束上網行為。上網人只是按照自己在信息網路中的需要來活動,這就對現實社會中主導的道德規范形成巨大的沖擊,並使其約束力明顯下降。世界各國紛紛開始研究並制定了一系列相應的道德規范。當前,應該加強青少年學生的上網道德規范教育,使他們從一開始就能按照一定的規范行事,免得等到以後問題成堆後再回頭來矯正。
5.加強對網路信息的監控與管理。
面對網路上良莠參雜的信息流,有必要建立有關的監控機制,可通過技術、行政、法律等手段,控制信息源頭,以達到正本清源的目的。特別是有關技術部門,應承擔起保護青少年的重大職責,及早研製出能「過濾」有害信息,為青少年學生輸送科學、正確、健康信息的軟體。
6.加快教育網路的建設。
隨著信息技術向教育領域的擴展,計算機網路在教育過程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中小學教育網路也如雨後春筍般地涌現出來。但是提供的內容明顯缺乏對青少年學生學習功能的開發,且趣味性、信息量等卻遠不及互聯網。所以一方面,對尚未建立教育網路的地方,要加快建設步伐。另一方面,有必要對已建的教育網路進行改造,以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學生訪問,使之成為青少年中學生喜愛的網路。
『伍』 如何預防青少年沉迷於網路游戲
現在網路游戲逐漸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一部位,無論年齡大小,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游戲的經歷,現在青少年沉迷網路游戲的情況也變得越來越嚴重,有的孩子會通宵玩游戲,晚上玩游戲,白天沒精神,從而荒廢了學業,這幾年也經常看到一些新聞有些孩子因為長期玩游戲,得不到休息而猝死,有的甚至會偷偷用父母的銀行卡為游戲充值,幾乎花光了家裡的全部積蓄,還有的一些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還有就是學校和家長應該給孩子從小樹立正確的網路認識,告訴他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讓孩子有個明確的認知觀,網路游戲並不是一定就是壞的,適當的游戲可以緩解孩子的壓力,有的游戲還會培養孩子團結協作的能力,開發孩子的智力,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和老師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正確的溝通和引導是可以避免孩子沉迷於網路游戲的。
『陸』 如何避免 青少年沉迷網路
怎樣預防青少年沉迷游戲 專業心理咨詢師這樣說
診斷「游戲成癮」的條件非常嚴格
本次活動邀請了廣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詢與援助中心副主任馮清梅為家長支招。馮清梅是廣州大學教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長期從事青少年心理咨詢工作及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在講座上,她向現場家長和小讀者展示了青少年游戲成癮(沉迷游戲)的各種表現形式與危害。
到底痴迷到何種程度才會被界定為游戲成癮?據介紹,世界衛生組織對診斷「游戲成癮」的條件非常嚴格,包括:當事人的相關行為必須足夠嚴重,而且已經造成個人、家庭、社會、教育、工作或其他重要方面的重大損害,至少需要12個月才能確診。
馮清梅說,具體要看當事人的社會功能是否受損,其學習、社交、身體狀況如何;人際關系是否受影響,當事人與家長、同學、老師之間關系如何;是否發展了不良癖好,當事人是否熬夜、大量購買游戲裝備;是否作息或性情突變,當事人是否早上起不來、不吃飯、講話煩躁等。
戒除游戲並不能治癒游戲成癮
「游戲成癮,即使作為疾病類型,也不是游戲直接作為病因導致成癮。」馮清梅認為,游戲成癮另有別的原因導致。比如學習壓力大、厭學等,而厭學等又會有更深層的原因。所以,無論如何,千萬別簡單地認為:戒除游戲就能治癒游戲成癮。
「孩子沉迷游戲是因為家庭關系出了問題。」在馮清梅看來,成癮者背後往往有一個控制者(依賴者)。孩子的所有活動都在父母的控制之下,交什麼樣的朋友,該去發展什麼興趣愛好,要考多少分,要上什麼樣的學校和專業,甚至小到今天吃什麼菜、穿什麼衣服都由父母來決定。父母無時無刻不在給孩子施加壓力,孩子毫無自由,他可能無法反抗父母,那隻能在游戲的世界裡去找掌控感和自由感。父母是過度負責,過度控制,過度滿足,過度溺愛;成癮者則是去責任化,放任行為,用放任,傷害,對抗父母來刷存在感。
治療成癮的辦法是放棄對成癮者的控制,歸還屬於成癮者的責任,讓成癮者成為他自己,對自己所有的部分負責。gd.yd119.cn
孩子喜歡游戲是因能體驗回應感
為什麼孩子會沉迷游戲?「孩子喜歡游戲是因為游戲永遠都是會回應他。」馮清梅指出,孩子要從游戲當中去體驗這種回應感,而家庭無法給予他。很多父母沉浸在自己的手機里,當一些孩子試圖跟父母溝通,但得不到回應。而游戲這種虛擬世界,不管他做什麼都是能得到一個回應的感覺,會讓他感覺很好。這一點非常吸引孩子。馮清梅支招,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到孩子,回應他。
「對待沉迷網路游戲的孩子,我們要關注的往往不是他對網路游戲的沉迷,而是這種沉迷背後的原因。」馮清梅分析,許多沉迷網路的青少年都存在自卑和人際不良的問題。沉迷網路、自卑、人際不良這三個問題往往產生交互作用:因為自卑所以在社交中缺乏主動甚至迴避,迴避又加劇了自卑感,並缺少社交技巧的鍛煉,加劇了社交不良,而網路游戲中可以隱藏真實身份,所以通過網路游戲來滿足社交需要。沉迷網路本身就是對現實社交的迴避。
良好的溝通有助於解決沉迷游戲
防止孩子沉迷游戲,我們父母可以做些什麼?「只要親子間保持良好的溝通,孩子就不會沉迷網路,沉迷游戲。」馮清梅說,對於孩子使用手機這件事情上,要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需要把制定規則的權利去交給孩子,然後把監督執行的功能去留給父母。也就是讓孩子自己來說,他怎麼用手機、玩游戲。」
「關於游戲,父母要幫助孩子認識游戲背後的東西。」馮清梅支招,父母要改變敵視孩子打游戲的態度。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去探索這個游戲背後的一些東西,比如設計游戲的時候究竟有哪些元素是吸引人的。用一個非常理智化的方式,幫助孩子建立起對於游戲更加健康的態度。
此外,孩子興趣太少也會導致沉迷網路游戲。而避免這一現象的好辦法就是,父母從小充分滿足和保護孩子的好奇心,陪伴孩子參加各種活動,尤其是戶外活動。如果一個人對探索多姿多彩的現實世界充滿了興趣,則是不太可能沉迷網路。
『柒』 如何預防沉迷網路精要.ppt
https://wenku..com/view/7ba0f3266294dd88d1d26b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