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屬於網路成癮的表現有哪些
上網時全神貫注,下網後仍念念不忘上網之事;總嫌上網時間太少而不滿足;無法控制上網;一旦減少上網時間就會煩躁不安;一上網,種種不愉快消失,精神亢奮;為了上網而荒廢學業、事業;因上網失去重要的人際交往、工作等;不惜支付巨額上網費用;對親友掩蓋自己頻頻上網的行為;下網後有孤寂失落感。
符合以上標準的4條或4條以上,就可診斷為網路成癮。
心理學家布瑞德提出的診斷網路成癮的標準是:
以下表現必須出現:一心想著上網,包括回想以前的網上活動,或期待下次上網;需增加更多的上網時間以獲得滿足感;多次努力控制、減少或停止上網,但未能成功;在努力減少或停止上網時,感到煩躁不安、悶悶不樂、憂郁或易發脾氣;上網的時間比計劃的要長。
同時至少有以下表現中的1條:因為上網,妨礙或喪失了重要的人際關系或工作,或失去教育與就業的機會;對家人、好友、治療者或其他人說謊,隱瞞上網的程度;把上網作為逃避問題或緩解無助、嫉妒、內疚、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的方法。
『貳』 網路上癮
「網癮」也稱互聯網成癮綜合症,網路成癮症(IAD),學名叫做病理性網路使用(PIU)。我們一般叫做「網路成癮綜合征」,目前還沒有把它作為一種正式界定的疾病納入到診斷體系當中去。可以說,它是對網路的一種過度依賴,表現為對現實生活失去興趣;網上操作時間超過一般的限度,以此來獲得心理滿足。當網路依戀失控,對人產生負面影響的時候,我們就把它當作心理上的一種障礙來看待。
雖然正式的網路成癮(IAD)診斷標准尚未出台,研究者們一般認為,這是個很廣的概念,涉及到一系列不同的行為和沖動控制問題。要診斷一個病人患有IAD,病人必須在過去12個月內表現出下列七種症狀中的三種以上:
1、耐受性增強:病人要不斷增加上網時間才能達到同樣的滿足程度。也就是網癮越來越大;
2、戒斷症狀:如果有一段時間(從幾小時到幾天不等)不上網,病人就會變得明顯地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網、時刻擔心自己錯過了什麼,甚至做夢也是關於英特網;
3、上網頻率總是比事先計劃的要高,上網時間總是比事先計劃的要長;
4、企圖縮短上網時間的努力,總是以失敗告終;
5、花費大量時間在和互聯網有關的活動上,比如安裝新軟體,整理和編碼下載的大量文件等等;
6、上網使病人的社交、職業和家庭生活受到嚴重影響;
7、雖然能夠意識到上網帶來的嚴重問題,病人仍然繼續化大量時間上網。
從臨床表現來看,IAD至少包括下列五種類型:
1、色情網路成癮(包括網上的色情音樂、圖片和影像等);
2、網路交際成癮(包括用MUD、聊天室等在網上進行人際交);
3、網路強迫行為(包括強迫性地參加網上賭博、網上拍賣或網上交易);
4、強迫信息收集(包括強迫性地從網上收集無用的、無關的或者不迫切需要信息);
5、計算機成癮(包括不可抑制地長時間玩計算機游戲)。
當然,也有人對IAD仍然存有異議,比如,微軟加拿大網路中心的總經理尼克森認為,說一個人對互聯網上癮,就象把喜歡閱讀的人稱為讀書成癮症,把喜歡聽音樂的人稱為音樂成癮症,真正讓人成癮的是色情信息和賭博本身。盡管如此,大家都承認,是互聯網讓獲取這些信息變得如此方便
一般說來
使會使病情惡化的
因為沉迷網路容易得異想症或者抑鬱症
產生幻聽幻覺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叄』 到底什麼是網路上癮
「網癮」也稱互聯網成癮綜合症,網路成癮症(IAD),學名叫做病理性網路使用(PIU)。我們一般叫做「網路成癮綜合征」,目前還沒有把它作為一種正式界定的疾病納入到診斷體系當中去。可以說,它是對網路的一種過度依賴,表現為對現實生活失去興趣;網上操作時間超過一般的限度,以此來獲得心理滿足。當網路依戀失控,對人產生負面影響的時候,我們就把它當作心理上的一種障礙來看待。
雖然正式的網路成癮(IAD)診斷標准尚未出台,研究者們一般認為,這是個很廣的概念,涉及到一系列不同的行為和沖動控制問題。要診斷一個病人患有IAD,病人必須在過去12個月內表現出下列七種症狀中的三種以上:
1、耐受性增強:病人要不斷增加上網時間才能達到同樣的滿足程度。也就是網癮越來越大;
2、戒斷症狀:如果有一段時間(從幾小時到幾天不等)不上網,病人就會變得明顯地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網、時刻擔心自己錯過了什麼,甚至做夢也是關於英特網;
3、上網頻率總是比事先計劃的要高,上網時間總是比事先計劃的要長;
4、企圖縮短上網時間的努力,總是以失敗告終;
5、花費大量時間在和互聯網有關的活動上,比如安裝新軟體,整理和編碼下載的大量文件等等;
6、上網使病人的社交、職業和家庭生活受到嚴重影響;
7、雖然能夠意識到上網帶來的嚴重問題,病人仍然繼續化大量時間上網。
從臨床表現來看,IAD至少包括下列五種類型:
1、色情網路成癮(包括網上的色情音樂、圖片和影像等);
2、網路交際成癮(包括用MUD、聊天室等在網上進行人際交);
3、網路強迫行為(包括強迫性地參加網上賭博、網上拍賣或網上交易);
4、強迫信息收集(包括強迫性地從網上收集無用的、無關的或者不迫切需要信息);
5、計算機成癮(包括不可抑制地長時間玩計算機游戲)。
當然,也有人對IAD仍然存有異議,比如,微軟加拿大網路中心的總經理尼克森認為,說一個人對互聯網上癮,就象把喜歡閱讀的人稱為讀書成癮症,把喜歡聽音樂的人稱為音樂成癮症,真正讓人成癮的是色情信息和賭博本身。盡管如此,大家都承認,是互聯網讓獲取這些信息變得如此方便
『肆』 青少年沉迷網路游戲的現狀與原因是什麼
專家們分析指出,網路成癮大致分為幾種類型:網路游戲成癮、網路交際成癮、網路強迫收集信息成癮等,其中,網路游戲成癮在青少年中最為常見。青少年網路成癮的原因比較復雜,有青少年自身的原因,如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也有家庭的原因,如父母和祖輩對孩子溺愛,放任自流;有學校教育的原因,如應試教育使學習壓力過大,學生缺少樂趣;也有社會和文化的原因,如社會教育內容貧乏,一些頹廢、低俗的文化流行等。但是,一些游戲商和網路商見利忘義,不注重行業自律,開展「不道德經濟」;政府有關部門管理滯後甚至缺失,則是青少年產生網癮的根本原因。
『伍』 什麼是網路成癮
病態網路使用。
『陸』 上網成癮綜合症的類型
1、網路游戲成癮。根據對青少年上網目的的調查數據,玩游戲成為青少年上網的首選目的,所佔比例高達40%以上。
2、網路交友成癮。通過OICQ等聊天工具、網站聊天室進行人際交流,沉迷於網路聊天交友而不能自拔,將網路上的朋友看得比現實生活中的親人和朋友更重要,追求浪漫故事,包括「網戀」。
3、網路色情成癮。指沉湎於網路上的色情內容,包括色情文字、圖片、電影和色情聊天等。
4、網上信息收集成癮。總是不能自製地在網上搜索或下載過多的對現實生活沒有多大意義的資料或數據。
5、計算機成癮。對計算機知識特別感興趣,沉溺於電腦程序,對那些新鮮的軟體有強烈的興趣,迷戀網路技術包括黑客技術,熱衷於自建和發布個人網頁或網站等。
6、其他強迫行為。如,不可抑制地參與網上討論、BBS發表文章、購物、拍賣等活動。程度不同、類型不同的青少年網路成癮者的症狀是不一樣的,其身心所受的影響也是大不相同的。實際上網路成癮者多是以上幾個類型的混合體。
『柒』 網癮包括什麼
「網癮」也稱互聯網成癮綜合症,網路成癮症(IAD),學名叫做病理性網路使用(PIU)。我們一般叫做「網路成癮綜合征」,目前還沒有把它作為一種正式界定的疾病納入到診斷體系當中去。最早是由葛爾·柏格(Ivan Goldberg, M.D)在1997年所定立的理論化病態並且正式承認其研究價值。可以說,它是對網路的一種過度依賴,表現為對現實生活失去興趣;網上操作時間超過一般的限度,以此來獲得心理滿足。當網路依戀失控,對人產生負面影響的時候,我們就把它當作心理上的一種障礙來看待。 網癮也像毒癮。人體內有一個「獎勵系統」,這個系統的物質基礎叫「多巴胺」,是一種類似腎上腺素的物質,在短時間內令人高度興奮。毒品就是通過這個系統提高人體「多巴胺」的分泌,破壞人體平衡系統。網路也是通過消耗「多巴胺」,擾亂平衡系統,造成網迷不斷尋找提高體內「多巴胺」的成分,以至成癮,形成迷戀網路的現象。網路成癮屬於一種精神障礙疾病。
『捌』 網路成癮有什麼類型
A,單純性網路成癮症―――此類成癮者沉迷於網路,以玩各類游戲百、聊天及觀看綜合性節目為主。 B,情感性網路成癮症―――此類成癮者把全部的情感和精力投入到交友和度兩性的偷情中,把在線的朋友看得比家庭的成員更為重要,甚至導致婚知姻和家庭的破裂。 C,信息性網路成癮症道―――此類網路者花費大量的時間在搜索和收集與自己工作、學習無關或者不迫切需要的信息上,造成工作和學習效率的下降。 D,程序性網路成癮症――內―此類成癮患者往往自認為能成為一流的游戲和計算機容程序設計者,不能自拔,影響正常的工作、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