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共享 > 地面防空網路共享系統

地面防空網路共享系統

發布時間:2022-10-05 01:40:24

❶ 中國地面防空系統有哪些

地面防空系統包括「雷達系統」「防空導彈系統」「高射炮群」
基本上現在都應該是國產的,
西方不賣給你,俄羅斯先進的也不賣給你,落後的還不如國產的

❷ 信息網路技術在軍事上有哪些應用

說到網路,我們很容易想到INTEERNET,即網際網路。網際網路的出現大大地改善了我們的溝通方式,世界突然間變小了,不管在地球什麼角落發生的事情,我們都可以通過互聯網來實時了解。網路以其互聯、互通、共享等特點受到人們的青睞。

信息網路技術是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結合形成的技術。信息網路是由計算機網路和網路專用軟體組成的。在整個信息網路系統中,計算機網路是硬體基礎,是計算機軟體及網路軟體得以發揮作用的平台,而網路軟體則是計算機發揮作用的工具。

一、網路硬體技術

計算機網路,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點的電腦,通過通信線路和設備連接起來,並通過網路軟體,按照網路協議進行信息傳輸、實施資源共享的系統。計算機網路技術可分為硬體技術和軟體技術兩大類,我們首先了解一下硬體技術。

信息網路設備是構成網路的基本單元。一般包括信息處理設備、信息交換設備、信息輸入輸出設備、信息傳輸設備等幾大類型。

信息處理設備是信息網路的「大腦」。在網路中,信息處理設備主要是指伺服器和工作站。伺服器是網路的控制中心,一般由小型電腦或巨型電腦擔當這一角色。

伺服器的作用是運行網路操作系統,存儲和管理網路中的共用資源,監控和管理網路中的工作站(計算機用戶的個人電腦)。伺服器就像人類的大腦,負責著各個信息網路系統的正常運行。

正是由於伺服器在信息網路中起著類似人類大腦的核心作用,自然成為未來網路作戰中黑客的攻擊目標,敵對雙方的黑客將通過各種手段入侵對方的伺服器,達到控制對方作戰網路系統或者擾亂對方作戰部署的目的。

信息交換設備則是信息網路中各種信息的「中轉站」。常見的信息交換設備包括:網卡、數據機、中繼器、集線器、網橋、路由器等。由於信息交換設備的出現,世界各地的計算機才有機會彼此取得聯系,才構成了我們今天的網路世界。

信息傳輸設備是信息網路的「血管」。它是網路信號通過的通道,實質上就是一種傳輸介質,包括有線介質和無線介質。

有線介質主要有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纜。用有線介質傳輸網路信號的優點的是,傳輸速度快、不易受干擾,因為信號完全在封閉的線路中傳輸,敵人在空中的電磁信號難以對其產生干擾,也不容易被敵人截獲,因而隱蔽性比較好。缺點是受地理條件約束,由於戰場環境一般都是不確定的,而且往往在崇山峻嶺或者空中或者海上進行,世界還沒有哪個國家有那麼多錢和精力在各個角落鋪上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纜等傳輸設備,這是非常不現實的。

無線介質包括微波、紅外線和激光。用無線介質傳輸信號的優點是,受地理條件約束少,再偏僻的地理環境,微波、紅外線和激光也能快速傳播。正因為如此,在未來的戰場上各個武器裝備的信號傳輸,大部分是通過無線方式傳輸的。缺點是傳輸距離短,容易被空中的其他電磁信號干擾,在戰場上的無線信號很容易被敵方截獲。正因為如此,電子戰、信息戰將在未來戰爭中成為主角。

網路協議是信息網路的「交通規則」。如果把信息網路比作交通網路的話,信息傳輸設備就是一條條公路,在信息網路中傳輸的信號就好像一輛輛汽車,試想,如果沒有交通法規的話,我們人類的交通系統肯定會陷入癱瘓,同樣,有成萬上億條信息通過的信息網路,如果不制定相應的通信法規,整個信息網路也會變得擁堵不堪。網路協議就是信息網路的通信法規,有了網路協議,才使我們的網路變得有序高效。我們最熟悉的網路通信協議是TCP/IP協議。

未來的戰場將是數字化的戰場,武器裝備的數字化導致作戰信息也將以數字的形式進行傳輸,而且未來的戰場作戰信息更加紛繁復雜,浩如煙雲,為了保證來自戰場上的各個作戰單元的信息能夠有序高效的上傳到作戰指揮中心。在軍事信息網路系統中,也要建立自己的網路協議。

二、網路軟體技術

網路軟體是在計算機網路上運行和使用的軟體。選擇和使用適當的網路軟體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利用網路資源,在網上獲取、傳輸、處理我們需要的信息。Internet上常用的網路軟體有網路搜索軟體,如Goole搜索引擎和雅虎、搜狐、新浪等搜索引擎,還有電子郵件、新聞組和BBS、網頁製作技術等。

軍事信息網路系統也靠各種網路軟體來保證網路快速有效的工作。現在已經應用到戰爭中的指揮自動化系統,得益於各種網路軟體的支撐,能自動收集情報並進行整理,還能夠依據情報制定準確的決策供指揮官參考。

來自戰場的情報信息,源源不斷地發送到指揮自動化系統的情報處理系統,把眾多情報進行合理分類、儲存,根據情報信息的類型和重要程度,將情報上報指揮中心,或通報相關部隊,或直接輸入到作戰武器系統,還能根據掌握的戰場情況,及時提出多種應對方案,供決策者參考。指揮員決定使用哪一種方案之後,指揮自動化系統會迅速、准確、可靠、保密地制定作戰文書,並向有關部隊、人員或武器下達作戰命令。能夠自動監控各個作戰單位對上級命令的執行情況,把戰場情況實時呈現給指揮員,並能夠對突發事件做出迅速反應。

三、信息網路系統

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就建立了半自動地面防空系統(簡稱SAGE系統),該系統是經通信線路,將遠距離的雷達和其他測量控制設備的信息,匯集到一台中心計算機進行處理,開創了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相結合的先河。這種簡單的「終端——通信線路——計算機」系統,形成了計算機網路的雛形。

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出現了好幾台計算機相互連接的系統,開創了「計算機——計算機」通信的時代。1969年,美國國防部為了確保國家重要的計算機系統在遭受核打擊的情況下仍能正常運作,下令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對計算機網路進行研究,導致世界上第一個計算機網路——阿帕網(AR-PANET)的建立。這種網路系統類似蜘蛛網(WEB),用一個網路將分布在各地的指揮控制系統連接起來。阿帕網的建立,使得多位計算機用戶同時分享一個電腦提供的信息成為現實。

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是計算機網路蓬勃發展的時期,在此階段,區域網得到迅速發展,計算機的研製工作也開始向產品化和標准化方向發展。進入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在世界范圍得到快速擴展,互聯網將世界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計算機網路連為一體,從而發展成為影響十分巨大的全球性國際互聯網。進入21世紀以來,以網路化為中心的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和倍增器。計算機網路朝著高速、寬頻、智能、多媒體及移動網路的趨勢發展。

計算機網路技術在軍事上的應用也使整個戰場融為了一體,戰場上的各個作戰力量能夠通過網路共享戰場信息,從而使得一體化的聯合作戰成為可能。

❸ 網路是怎麼產生的

一、計算機網路的產生與發展

追溯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歷史,它的演變可概括地分成三個階段:

(1)以單個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程聯機系統,構成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路。

(2)多個主計算機通過線路互聯的計算機網路。

(3)具有統一的網路體系結構、遵循國際標准化協議的計算機網路。

所謂聯機系統,就是一台中央主計算機連接大量的在地理上處於分散位置的終端。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建立的半自動地面防空系統就是將地面的雷達和其他測量控制設備的信息通過通信線路匯集到一台中心計算機進行處理,開創了把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相結合的嘗試。這類簡單的「終端——通信線路——計算機」系統,成了計算機網路的雛形。嚴格地說,與以後發展成熟的計算機網路相比,存在著一個根本的區別。這樣的系統除了一台中心計算機外,其餘的終端設備都沒有自主處理的功能,還不能算計算機網路。但現在為了更明確地區別於後來發展的多個計算機互連的計算機網路,專稱為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路。隨著連接的終端數目的增多,為了使承擔數據處理的中心計算機減輕負載,在通信線路和中心計算機之間設置了一個前端處理機FEP(Front End Processor)或通信控制器CCU(Communication Control Unit),專門負責與終端之間的通信控制,出現了數據處理和通信控制分工,從而更好地發揮中心計算機的數據處理能力。另外,在終端較集中的地區,設置集中器和多路復用器,它首先通過低速線路將附近群集的終端連至集中器或復用器,然後通過高速通信線路、數據機與遠程中心計算機的前端機相連,構成如圖4-14所示的遠程聯機系統,提高了通信線路利用率,節約了遠程通信線路的投資。

圖4-14 遠程聯機系統

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出現、發展了若干個計算機互連的系統,開創了「計算機——計算機」通信的時代,並呈現出多處理中心的特點。以ARPA網為代表,標志著我們目前常稱的計算機網路的興起。20世紀60年代後期,由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目前稱為DARPA——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提供經費,聯合計算機公司和大學共同研製而發展起來的,主要目標是藉助於通信系統,使網內各計算機系統間能夠相互共享資源,最終導致一個實驗性的4個節點網路開始運行並投入使用。目前ARPA網仍在繼續運行之中,已經擴展到連接數百台計算機,地理上不僅跨越美國本土,而且通過衛星鏈路連接夏威夷和歐洲的節點。ARPA網是一個成功的系統,它在概念、結構和網路設計方面都為後繼的計算機網路打下了基礎。

二、計算機網路的組成

計算機網路可分為兩種子網:資源子網和通信子網。如圖4-15所示。

圖4-15 計算機網路的構成

(一)資源子網

資源子網提供訪問的能力,資源子網由主計算機、終端控制器、終端和計算機所能提供共享的軟體資源和數據源(如資料庫和應用程序)構成。主計算機通過一條高速多路復用線或一條通信鏈路連接到通信子網的結點上。

終端用戶通常是通過終端控制器訪問網路的。終端控制器能對一組終端提供幾種控制,因而減少了終端的功能和成本。

(二)通信子網

通信子網是由用作信息交換的結點計算機NC和通信線路組成的獨立的數據通信系統,它承擔全網的數據傳輸、轉接、加工和變換等通信處理工作。

網路結點提供雙重作用:一方面作資源子網的介面,同時也可作為對其他網路結點的存儲轉發結點。作為網路介面結點,介面功能是按指定用戶的特定要求而編制的。由於存儲轉發結點提供了交換功能,故報文可在網路中傳送到目的結點。它同時又與網路的其餘部分合作,以避免擁塞並提供網路資源的有效利用。
參考資料:我也不知道我是從那裡看的

❹ 網路的發展史

計算機網路近年來獲得了飛速的發展。20年前,在我國很少有人接觸過網路。現在,計算機通信網路以及Internet已成為我們社會結構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網路被應用於工商業的各個方面,包括電子銀行、電子商務、現代化的企業管理、信息服務業等都以計算機網路系統為基礎。從學校遠程教育到政府日常辦公乃至現在的電子社區,很多方面都離不開網路技術。可以不誇張地說,網路在當今世界無處不在。
1997年,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的全球計算機技術博覽會上,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先生發表了著名的演說。在演說中,「網路才是計算機」的精闢論點充分體現出信息社會中計算機網路的重要基礎地位。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越來越成為當今世界高新技術發展的核心之一。
網路的發展也是一個經濟上的沖擊。數據網路使個人化的遠程通信成為可能,並改變了商業通信的模式。一個完整的用於發展網路技術、網路產品和網路服務的新興工業已經形成,計算機網路的普及性和重要性已經導致在不同崗位上對具有更多網路知識的人才的大量需求。企業需要雇員規劃、獲取、安裝、操作、管理那些構成計算機網路和Internet的軟硬體系統。另外,計算機編程已不再局限於個人計算機,而要求程序員設計並實現能與其他計算機上的程序通信的應用軟體。
計算機網路發展的階段劃分
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美國的半自動地面防空系統(Semi-AutomaticGroundEnvironment,SAGE)開始了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相結合的嘗試,在SAGE系統中把遠程距離的雷達和其他測控設備的信息經由線路匯集至一台IBM計算機上進行集中處理與控制。世界上公認的、最成功的第一個遠程計算機網路是在1969年,由美國高級研究計劃署(,ARPA)組織研製成功的。該網路稱為ARPANET,它就是現在Internet的前身。
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蓬勃發展,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大致可劃分為4個階段。
第一階段:誕生階段
20世紀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單個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程聯機系統。典型應用是由一台計算機和全美范圍內2000多個終端組成的飛機定票系統。終端是一台計算機的外部設備包括顯示器和鍵盤,無CPU和內存。隨著遠程終端的增多,在主機前增加了前端機(FEP)。當時,人們把計算機網路定義為「以傳輸信息為目的而連接起來,實現遠程信息處理或進一步達到資源共享的系統」,但這樣的通信系統已具備了網路的雛形。
第二階段:形成階段
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第二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多個主機通過通信線路互聯起來,為用戶提供服務,興起於60年代後期,典型代表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協助開發的ARPANET。主機之間不是直接用線路相連,而是由介面報文處理機(IMP)轉接後互聯的。IMP和它們之間互聯的通信線路一起負責主機間的通信任務,構成了通信子網。通信子網互聯的主機負責運行程序,提供資源共享,組成了資源子網。這個時期,網路概念為「以能夠相互共享資源為目的互聯起來的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之集合體」,形成了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
第三階段:互聯互通階段
20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的第三代計算機網路是具有統一的網路體系結構並遵循國際標準的開放式和標准化的網路。ARPANET興起後,計算機網路發展迅猛,各大計算機公司相繼推出自己的網路體系結構及實現這些結構的軟硬體產品。由於沒有統一的標准,不同廠商的產品之間互聯很困難,人們迫切需要一種開放性的標准化實用網路環境,這樣應運而生了兩種國際通用的最重要的體系結構,即TCP/IP體系結構和國際標准化組織的OSI體系結構。
第四階段:高速網路技術階段
20世紀90年代末至今的第四代計算機網路,由於區域網技術發展成熟,出現光纖及高速網路技術,多媒體網路,智能網路,整個網路就像一個對用戶透明的大的計算機系統,發展為以Internet為代表的互聯網。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方向
從計算機網路應用來看,網路應用系統將向更深和更寬的方向發展。
首先,Internet信息服務將會得到更大發展。網上信息瀏覽、信息交換、資源共享等技術將進一步提高速度、容量及信息的安全性。

❺ 請問大蝦們,現代戰爭如何突破敵方地面防空網的

呵呵,地面防空網其實就是用高射炮的彈幕和防空導彈來織就的,高射炮如何能打中高速飛行的戰斗機?靠人眼是難以滿足要求的,必須要有雷達指引,導彈更要靠雷達了,如果將對方的雷達打掉,那麼高射炮就變近視眼了,防空導彈變瞎子了,伊拉克戰爭中,美國的B2幽靈在巴格達上空如入無人之境,對巴格達的重點軍事目標定點清除,以色列的前幾次中東戰爭空戰不是主角,也沒有什麼大規模的空戰,大部分都靠地面作戰部隊,後來的貝卡谷地之戰中,以色列靠了打草驚蛇之計,搞定了敘利亞的地面雷達,然後就是狼入羊群,為所欲為了,越戰中,防空導彈還不是主要防空武器,高炮仍然發揮主要作用,而且相當程度上靠人眼來瞄準,飛機的飛行速度和高度也不太高,需要進行俯沖攻擊,這樣高炮的命中幾率就上升了

❻ 計算機網路的基本功能有哪些方面

計算機網路最基本的功能是資源共享和數據通信、負荷均衡和分布處理、系統安全與可靠性等功能。
利用通信線路和通信設備分布在不同地點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連接起來,在相關軟體的支持下,實現資源共享和數據通信。
1、軟硬體共享:計算機網路允許網路上的用戶共享網路上各種不同類型的硬體設備,可共享的硬體資源有:高性能計算機、大容量存儲器、列印機、圖形設備、通信線路、通信設備等。共享硬體的好處是提高硬體資源的使用效率、節約開支。
現在已經有許多專供網上使用的軟體,如資料庫管理系統、各種Internet信息服務軟體等。共享軟體允許多個用戶同時使用,並能保持數據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特別是客戶機/伺服器(Client/Server,C/S)和瀏覽器/伺服器(Browser/Server,B/S)模式的出現,人們可以使用客戶機來訪問伺服器,而伺服器軟體是共享的。在B/S方式下,軟體版本的升級修改,只要在伺服器上進行,全網用戶都可立即享受。可共享的軟體種類很多,包括大型專用軟體、各種網路應用軟體、各種信息服務軟體等。
2、信息共享:信息也是一種資源,Internet就是一個巨大的信息資源寶庫,其上有極為豐富的信息,它就像是一個信息的海洋,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信息與數據。每一個接入Internet的用戶都可以共享這些信息資源。可共享的信息資源有:搜索與查詢的信息,Web伺服器上的主頁及各種鏈接,FTP伺服器中的軟體,各種各樣的電子出版物,網上消息、報告和廣告,網上大學,網上圖書館等等。
3:通信:通信是計算機網路的基本功能之一,它可以為網路用戶提供強有力的通信手段。建設計算機網路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計算機用戶能夠相互通信、交流信息。計算機網路可以傳輸數據以及聲音、圖像、視頻等多媒體信息。利用網路的通信功能,可以發送電子郵件、打電話、在網上舉行視頻會議等。
4、負荷均衡與分布處理:負荷均衡是指將網路中的工作負荷均勻地分配給網路中的各計算機系統。當網路上某台主機的負載過重時,通過網路和一些應用程序的控制和管理,可以將任務交給網路上其他的計算機去處理,充分發揮網路系統上各主機的作用。分布處理將一個作業的處理分為三個階段:提供作業文件;對作業進行加工處理;把處理結果輸出。在單機環境下,上述三步都在本地計算機系統中進行。在網路環境下,根據分布處理的需求,可將作業分配給其他計算機系統進行處理,以提高系統的處理能力,高效地完成一些大型應用系統的程序計算以及大型資料庫的訪問等。
5、系統的安全與可靠性:系統的可靠性對於軍事、金融和工業過程式控制制等部門的應用特別重要。計算機通過網路中的冗餘部件可大大提高可靠性。例如在工作過程中,一台機器出了故障,可以使用網路中的另一台機器;網路中一條通信線路出了故障,可以取道另一條線路,從而提高了網路整體系統的可靠性。

❼ 計算機網路通信系統是( )

計算機網路通信系統是:數據通信系統

數據通信系統是計算機與通信的結合。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美國建立了半自動地面防空(SAGE)系統,將遠程雷達和其他設備與計算機連接起來,創建了早期的數據通信系統。隨後,數據通信系統取得飛速發展,經歷了集中式系統、分布式系統和計算機網的演變過程。

集中式數據通信系統是由一台中央計算機和多台遠程數據終端設備組成,由中央計算機集中進行處理,系統管理和控制簡單,但經濟性和可靠性差。

隨著中央計算機的分散設置,以及前置處理機、集中器和智能終端的出現,產生了以分散通信處理功能和數據處理功能為特徵的分布式數據通信系統。60年代末期出現了多個獨立的計算機系統互連,以達到資源共享為目的的計算機網。

(7)地面防空網路共享系統擴展閱讀

構成計算機網路系統的要素 :

(1)計算機系統:工作站(終端設備,或稱客戶機,通常是PC機)、網路伺服器(通常都是高性能計算機)。

(2)網路通信設備(網路交換設備、互連設備和傳輸設備):包括網卡、網線、集線器(HUB)、交換機、路由器等。

(3)網路外部設備:如高性能列印機、大容量硬碟等

(4)網路軟體:包括網路操作系統,如Unix、NetWare、Windows NT等;客戶連接軟體(包括基於DOS、Windows、Unix操作系統的等);網路管理軟體等。

❽ 計算機網路的基本功能有哪些方面

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信息交換、資源共享、分布式處理。

❾ 網路是什麼 它的起源是什麼 有哪些類型

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為了自身的安全,在美國本土北部和加拿大境內,建立了一個半自動地面防空系統,簡稱SAGE系統。譯成中文叫賽其系統。
在賽其系統中,美國在加拿大邊境帶設立了警戒雷達。在北美防空司令部的信息處理中心有數台大型字電子計算機。警戒雷達將天空中的飛機目標的方位,距離和高度等信息通過雷達錄取設備自動錄取下來,並轉換成二進制的數字信號;然後通過數據通信設備將它傳送到北美防空司令部的信息處理中心;大型計算機自動地接收這些信息,並經過加工處理計算出飛機的飛行航向、飛行速度和飛行的瞬時位置,還可以判別出是否入侵的敵機,並將這些信息迅速傳到空軍和高炮部隊,使它們有足夠的時間作戰斗准備。

在賽其系統中,雷達錄取設備採集到的飛機目標信息自動送到通信設備,賽其信息處理中心的大型計算機自動地將通信設備送來的信息接收下來。這種將計算機與通信設備結合使用在人類的歷史上還有首次,因此也可以說是一種創新。沒有計算機與通信技術相結合的嘗試,也就不會有現在這樣先進的計算機網路。

195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林肯實驗室開始為美國空軍設計半自動地面防空系統(SAGE),1963年建成。SAGE系統最早將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結合起來。SAGE系統設17個防區,每個防區的指揮中心裝兩台計算機,通過通信線路連接防區內各雷達站、機場、防空導彈和高炮陣地,形成聯機計算機系統。系統能幫助指揮員決策,自動引導飛機和導彈攔截敵機。SAGE系統研製了前端處理機,制定了1600比特/秒數據通信線路的規范,並研究出高可靠性路徑選擇方法,為建立計算機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50年代出現的機票預訂系統也是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相結合的範例。這是用於處理飛機訂票及其他有關信息的聯機操作的系統,它保持最新的文件資料,並能在數秒鍾內回答遠離計算機的售票終端發來的詢問。

1959年斯特拉切提出分時系統(TSS),1964年巴蘭提出分組交換技術,即包交換技術。當時麻省理工學院的MAC工程和達特茅斯大學的 DTSS系統已成為計算機網的雛型。1964年加利福尼亞大學羅倫斯·里巴莫爾研究所將8台異構型計算機(宿主機)互連成OCTOPUS網則是計算機網路工程的開端。為了利用在地理上分散的宿主機,必須實現高速數字傳輸和數字交換,於是產生實現高速數據交換的大型計算機網。1969年12月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建成阿帕網(ARPA網)的第一期工程。開始只有4個節點,後來發展到100多台宿主機和60多個節點的大型分組交換網,並利用通信衛星與夏威夷州及挪威等歐洲國家連接,成為國際性的計算機網。阿帕網把美國各大學、研究所和公司的計算機系統互連成網路,實現了由通信網路和資源網路構成計算機網的目的,首次採用分組交換技術(包交換技術)和層次體系結構,規定不同級別的互連協議,這些技術成為計算機網路工程的基本技術。

繼阿帕網之後,歐洲和日本也相繼研究出實用的計算機網。阿帕網是遠程網,建立在公用數據網的基礎上,投資大。70年代中期美國施樂公司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推出第一個區域網,即匯流排型乙太網,為辦公自動化和工廠自動化創造條件。1979年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正式提出開放系統互連(OSI)參考模型,採用網路分層結構。到1987年世界上已有遠程網近1萬個,區域網近20萬個。
我們講的計算機網路,其實就是利用通訊設備和線路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獨立的多個計算機系統互連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即網路通信協議、信息交換方式及網路操作系統等)實現網路中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它的功能最主要的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實現資源共享(包括硬體資源和軟體資源的共享);二是在用戶之間交換信息。計算機網路的作用是:不僅使分散在網路各處的計算機能共享網上的所有資源,並且為用戶提供強有力的通信手段和盡可能完善的服務,從而極大的方便用戶。從網管的角度來講,說白了就是運用技術手段實現網路間的信息傳遞,同時為用戶提供服務。

簡單的來講,網路就是在一定的區域內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計算機以一定的方式連接,以供用戶共享文件、程序、數據等資源。

Internet,即全球信息網(World Wide Web,簡稱WWW),是基於超文本(Hypertext)的信息檢索工具,它通過超鏈接把世界各地不同Internet節點上的相關的信息有機地組織在一起,用戶只需發出檢索請求,它就能自動地進行相應的定位,找到相應的檢索信息。

下面就幾種常見的網路類型及分類方法作簡單的介紹。

按網路的地理位置分類

* 區域網(Local Area Network,簡稱LAN)

一般限定在較小的區域內,小於10km的范圍,通常採用有線的方式連接起來。

* 城域網(Metropolis Area Network,簡稱MAN)

規模局限在一座城市的范圍內,10~100km的區域。

* 廣域網(Wide Area Network,簡稱WAN)

網路跨越國界、洲界,甚至全球范圍。

目前區域網和廣域網是網路的熱點。區域網是組成其他兩種類型網路的基礎,城域網一般都加入了廣域網。廣域網的典型代表是Internet網。

按網路的拓撲結構分類

網路的拓撲結構是指網路中通信線路和站點(計算機或設備)的幾何排列形式。

* 星型網路

各站點通過點到點的鏈路與中心站相連。特點是很容易在網路中增加新的站點,數據的安全性和優先順序容易控制,易實現網路監控,但中心節點的故障會引起整個網路癱瘓。

* 環形網路

各站點通過通信介質連成一個封閉的環形。環形網容易安裝和監控,但容量有限,網路建成後,難以增加新的站點。

* 匯流排型網路

網路中所有的站點共享一條數據通道。匯流排型網路安裝簡單方便,需要鋪設的電纜最短,成本低,某個站點的故障一般不會影響整個網路。但介質的故障會導致網路癱瘓,匯流排網安全性低,監控比較困難,增加新站點也不如星型網容易。

樹型網、簇星型網、網狀網等其他類型拓撲結構的網路都是以上述三種拓撲結構為基礎的。

按傳輸介質分類

* 有線網

採用同軸電纜和雙絞線來連接的計算機網路。

同軸電纜網是常見的一種連網方式。它比較經濟,安裝較為便利,傳輸率和抗干擾能力一般,傳輸距離較短。

雙絞線網是目前最常見的連網方式。它價格便宜,安裝方便,但易受干擾,傳輸率較低,傳輸距離比同軸電纜要短。

* 光纖網

光纖網也是有線網的一種,但由於其特殊性而單獨列出,光纖網採用光導纖維作傳輸介質。光纖傳輸距離長,傳輸率高,可達數千兆bps,抗干擾性強,不會受到電子監聽設備的監聽,是高安全性網路的理想選擇。不過由於其價格較高,且需要高水平的安裝技術,所以現在尚未普及。

* 無線網

採用空氣作傳輸介質,用電磁波作為載體來傳輸數據,目前無線網聯網費用較高,還不太普及。但由於聯網方式靈活方便,是一種很有前途的連網方式。

區域網通常採用單一的傳輸介質,而城域網和廣域網採用多種傳輸介質。

按通信方式分類

* 點對點傳輸網路:數據以點到點的方式在計算機或通信設備中傳輸。星型網、環形網採用這種傳輸方式。

* 廣播式傳輸網路:數據在共用介質中傳輸。無線網和匯流排型網路屬於這種類型。

按網路使用的目的分類

* 共享資源網:使用者可共享網路中的各種資源,如文件、掃描儀、繪圖儀、列印機以及各種服務。Internet網是典型的共享資源網。

* 數據處理網:用於處理數據的網路,例如科學計算網路、企業經營管理用網路。

* 數據傳輸網:用來收集、交換、傳輸數據的網路,如情報檢索網路等。

目前網路使用目的都不是唯一的。

按服務方式分類

* 客戶機/伺服器網路

伺服器是指專門提供服務的高性能計算機或專用設備,客戶機是用戶計算機。這是客戶機向伺服器發出請求並獲得服務的一種網路形式,多台客戶機可以共享伺服器提供的各種資源。這是最常用、最重要的一種網路類型。不僅適合於同類計算機聯網,也適合於不同類型的計算機聯網,如PC機、Mac機的混合聯網。這種網路安全性容易得到保證,計算機的許可權、優先順序易於控制,監控容易實現,網路管理能夠規范化。網路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伺服器的性能和客戶機的數量。目前針對這類網路有很多優化性能的伺服器稱為專用伺服器。銀行、證券公司都採用這種類型的網路。

* 對等網

對等網不要求文件伺服器,每台客戶機都可以與其他每台客戶機對話,共享彼此的信息資源和硬體資源,組網的計算機一般類型相同。這種網路方式靈活方便,但是較難實現集中管理與監控,安全性也低,較適合於部門內部協同工作的小型網路。

其他分類方法

如按信息傳輸模式的特點來分類的ATM網,網內數據採用非同步傳輸模式,數據以53位元組單元進行傳輸,提供高達1.2Gbps的傳輸率,有預測網路延時的能力。可以傳輸語音、視頻等實時信息,是最有發展前途的網路類型之一。

另外還有一些非正規的分類方法:如企業網、校園網,根據名稱便可理解。

從不同的角度對網路有不同的分類方法,每種網路名稱都有特殊的含意。幾種名稱的組合或名稱加參數更可以看出網路的特徵。千兆乙太網表示傳輸率高達千兆的匯流排型網路。了解網路的分類方法和類型特徵,是熟悉網路技術的重要基礎之一。

❿ s-400是最厲害的防空系統嗎

俄S-400"凱旋"防空導彈 俄軍「凱旋」:欲將美「愛國者」打下擂台 「凱旋」前輩曾讓美國頭痛 S-400是俄羅斯「火炬」設計局的又一傑作。位於希姆基市郊的「火炬」局以設計讓美國頭痛的地空導彈聞名。當年正是「火炬」局設計的S-75(西方稱SA-2)地空導彈,在伏爾加格勒附近擊落了2.8萬米高空上的美國高空偵察氣球;在1960年「五一」節擊落了美國U-2高空間諜飛機,讓美軍飛行員鮑爾斯當了俘虜。越南戰爭初期,美國「鬼怪」戰機飛行員奉命「把越南人炸回石器時代」,轟城炸村很是瘋狂。可是1965年7月24日,越南人用剛裝備的S-75導彈與美軍「鬼怪」第一次對陣,3架「鬼怪」就見了閻王。整個越南戰爭期間,有數千架美軍飛機被擊落,其中很多屬於「火炬」局的S-75、S-125(西方稱SA-3)地空導彈的戰果。1999年3月,在南斯拉夫天空,一枚有些老態的S-125導彈擊落了一架美國F-117「夜鷹」戰機,撕碎了美國隱形戰機不可戰勝的神話,震驚了世界。 「火炬」局研製的戰術防空導彈分三大系列,即以9K38「針」(西方稱SA-18)為代表的攜帶型,以2S6M「通古斯卡」-M1(西方稱SA-19)為代表的野戰防空式,以S-75「德維納河」、S-200「伏爾加河」和S-300P(西方稱SA-2、SA-5和SA-10)為代表的國土防空式。三大系列防空導彈組成了嚴密的地面防空網。國土防空系列導彈是這個防空網的中堅。俄羅斯人喜歡把這三大系列防空導彈統稱為格魯申導彈,以紀念它的總設計師、主持「火炬」局工作40年的「導彈大師」彼得·德米特里耶維奇·格魯申。 從S-75、S-125到S-200和S-300P,格魯申國土防空導彈的設計思想一直堅持對防空目標既要有很強的針對性,又要有靈活性,不斷提升防空導彈的性能;堅持追求導彈的最大效費比和使用簡易性的最佳結合,追求獨創方案和成熟設計方案的合理搭配,探索出了最廣泛使用結構材料和高效材料的加工方法。所以格魯申導彈具有獨一無二的性能,都能很快投入批量生產。上世紀90年代出世的改進型S-200D能以馬赫數5高速飛行,最大射程超過300公里,射高最高達4萬米,至今仍是戰略轟炸機、預警機的剋星。不過它有笨重、機動能力差、展開時間長的缺點,將被S-300和S-400所替換。 1985年服役的S-300P是種配備精確制導方式的多通道防空系統,又具備很強的機動性,在當時的世界防空導彈中技壓群芳。之後的S-300PMU-1採用了先進的48N6導彈戰斗部,射程達150公里。2003年服役的S-300PMU-2「驕子」配備96N6E型相控陣天線雷達和重150公斤的48N6E2導彈戰斗部,射程增至200公里,具有攔截戰術彈道導彈的能力。S-300不需要苛刻的貯存條件、溫度和濕度,使用和保養性好,自然令人羨慕。 「凱旋」讓「愛國者」3很難追上 S-400「凱旋」是在S-300P的不斷改進過程中發展出來的新品牌。它可說是S-300P的全面改進型。它配備了射程更遠的新導彈和新型相控陣跟蹤雷達。雷達具有360度的全向覆蓋能力。S-400「凱旋」充分利用了俄羅斯在無線電、雷達、火箭製造、微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等領域的最先進研究成果,在飛行速度和命中精度等方面均優於美國的「愛國者」3導彈。「愛國者」3的作戰距離僅與S-200相當,最大射高遠遜於S-200。從技戰術性能分析,「凱旋」導彈應是當今世界上性能最好的防空導彈。初產的S-400可以擊落250公里處、飛行高度從數十米到幾萬米的巡航導彈和飛機。新型S-400發射新型遠程導彈射程可以達到400公里。就效費比而言,一套S-400系統相當於兩套S-300系統。 能在戰略防空網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凱旋」的又一大特點,也是「愛國者」3做不到的。S-400完成戰斗部分離後能用於戰略彈道導彈防禦。它配置了全自動模式工作的目標瞄準系統。S-400升級後能和A-135M反導彈系統共享目標數據信息。「凱旋」在A-135反導系統協同下,可以攔截洲際彈道導彈。根據俄軍計劃,S-400防空導彈將同航天兵一起防護俄羅斯重要的工業中心和大城市,如莫斯科、聖彼得堡以及烏拉爾工業區等。 俄羅斯防空專家認為,美國高分貝鼓吹NMD導彈防禦系統,試圖把俄誘上重新軍備競賽老路,遲滯俄發展進程。俄不會上當。俄羅斯將用較少的經費發展技術尖端的防空利器,出手就會擊中來襲目標死穴,讓來犯者有來無回。像「戰斧」類巡航導彈在大氣層飛行時的飛行馬赫數為0.7~0.9,飛完3000公里射程耗時4~5個小時。「凱旋」摧毀它易如反掌。

閱讀全文

與地面防空網路共享系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想學習網路技術哪裡可以學 瀏覽:960
深入學校網路安全講座 瀏覽:258
什麼軟體可以連接滿格網路 瀏覽:947
你的網路密碼設置是否安全 瀏覽:635
如何建設網路生態文明 瀏覽:1001
win10怎麼修改家庭網路 瀏覽:359
移動網路如何轉網 瀏覽:257
機頂盒無信號有網路 瀏覽:195
對講機數字與網路連接不上 瀏覽:836
sci是什麼網路意思 瀏覽:571
虛擬機沒網路怎麼修改 瀏覽:223
手機怎麼查看網路連接情況 瀏覽:667
最新版電腦管家網路未連接 瀏覽:434
網路配線架直通打線哪個好 瀏覽:259
檢查校園網路路由器 瀏覽:775
msn無線網路連接 瀏覽:670
如何測試本機網路連接是否正常 瀏覽:221
帶無線網路的vr設備多少錢 瀏覽:52
重慶無線網路對講 瀏覽:14
移動和tv連接網路 瀏覽:954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