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共享 > 網路暴力來源是哪個

網路暴力來源是哪個

發布時間:2025-07-04 00:56:24

Ⅰ 網路暴力的危害和應對方法論文

網路暴力是一種區別於傳統暴力概念界定的暴力行為,「網路」二字恰恰說明了這一暴力行為發生的重要途徑,即網路虛擬世界平台。網路暴力這類信息通常具有惡意、攻擊性、殘忍凶暴等特性,違反了社會道德價值觀,也超出了公共行為的基本約束底線。盡管這類信息往往是針對某一事件而言,但其信息內容已經超出了事件客觀評價的合理限度。

一、網路暴力概述

(一)網路暴力特徵

1.形式特徵

人有七情六慾,心情不佳是我們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出現的情況,進行負面情緒宣洩也是合理的。但是負面情緒的宣洩往往受到來自於社會法規、道德准則和人際交往習慣的約束。而網路虛擬世界給了網民平等的話語權,並且除去了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的許多行為約束,因此人們更容易在網路虛擬環境中進行負面情緒釋放,語言文字的暴力就是其中極為常見的一種形式。必須承認,目前這一暴力形式在國內網路上幾乎隨處可見,尤其是各類瀏覽量較高的網站論壇,語言文字暴力屢見不鮮,事實上,它往往也是各類網路暴力事件的重要組成,它對於網路暴力影響的擴大和危害程度的加強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2.性質特徵

謠言是一種子虛烏有的言論,但不得不承認,往往謠言的編造者能夠抓住網民的關注焦點,使得謠言迅速鋪開,造成嚴重的影響。網民在這一過程中既是加害者,也是受害者。謠言的泛濫導致了網民信任感的減退,民眾在謠言泛濫的環境中極易出現規模性的恐慌,甚至產生社會動盪。網路暴力多種多樣,並非所有都源自於謠言。但與謠言相關的網路暴力則基本都沿循了,「謠言製造者散布謠言,吸引網民進行盲目傳播,謀取不法利益」這一規律。不少網路暴力盡管初始與謠言並不相關,但在事件持續發酵的過程中,謠言不斷涌現導致事件真相反而被模糊了。當某一事件所引發的矛盾變得十分顯著時,網民關注的焦點已經不再是事件的本來面貌,而是實施暴力行為的過程。因此網路暴力事件常常並非僅有一種網路暴力形式,多半是多種形式綜合性出現。

二、案例分析以「上海地鐵鳳爪女」事件為例

(一)「上海地鐵鳳爪女」事件中網路暴力概述

事件開端是2016年1月2日網友上傳的一則視頻,網友對視頻內容進行了基本概述,大意就是,當日下午,某時尚女郎在上海地鐵的一車廂內,拆食泡椒鳳爪的零食,並將零食殘渣肆意扔向地鐵內。周圍乘客上前制止其行為,但卻遭到對方辱罵,並否認自身行為。同樣乘坐該地鐵的一位老人旁觀後挺身而出,作證女子的不雅行為,反遭到女子的辱罵,態度極為惡劣。

視頻拍攝者系華東師范大學數學系張某,通過一些渠道聯繫到本人,對於拍攝視頻曝光在網上之後對於視頻主人公未來的生活造成的不良影響一開始是沒有意識到的。出發點只是想讓更多的人了解這件事情,去評價並且讓更多的人關注地鐵文明。可是後來其他網友的人肉搜索以及對其造成的謾罵等一系列行為其實並沒有在原先臆想之中,在這里還是要對於這件事情進行道歉。

(二)「上海地鐵鳳爪女」事件中網路暴力誘因

1.網路的虛擬性和匿名性導致網民濫用言論自由

網路世界是建立在信息技術之上的虛擬世界,因此對於網民行為的約束能力本就不強。而網路又向網民提供了匿名身份和平等的話語權,導致了對於公民而言,現實生活和網路虛擬生活可以分離開來。社會責任的減弱,話語權的濫用也就越來越嚴重,最終催生了網路暴力。再者,網路信息技術的超高信息傳播效率還帶來了「群體極化」的問題,這一種由於某些團體成員的意見傾向,導致相當多的團體成員開始出現意見傾斜,乃至出現極端觀點的行為,對於網路暴力的產生是十分關鍵點。往往是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網民針對事件進行意見發表,將大部分網民的情緒和輿論導向了消極層面,誘發了網路暴力。

2.烏合之眾:集合行為帶來的「圍攻」現象

正如美國的社會學家戴維·波普諾所言,「集合行為本質是一種自發式、缺乏合理組織、沒有穩定基礎結構和難以預判的針對某一刺激或事件的行為,一般都是通過集群、規模性恐慌和時尚等等形式出現。」在他的理念中,網路暴力就是網民在虛擬世界中對於某一事件的集體反應的後果。

按照相關理論,輿論被定義為「社會合意」,輿論的產生本質就是社會成員對於某一問題進行廣泛探討最終形成主流意見(即合意)。那麼回歸到這一案例中,事件醞釀的過程就是微博中的一個人對此進行轉發,並引起了網民的關注和參與,在影響范圍越來越廣泛時,對事件的意見也在悄然形成。

三、網路暴力防治對策

(一)推行網路實名制

網路實名制並非一個新興概念,事實上,早已有國家提出並推行這一制度。當前國內的某些網站也開始嘗試自主實行實名制,然而卻頗受質疑。爭論的焦點歸納而言就是,個人信息的安保、民意反饋的限制、全面監管難度以及基層網吧對於上網身份核對把控的嚴格度。

第一是對於「網路實名制」的准確理解問題。有的人誤以為網路實名制就是必須在網路虛擬世界中應用真實姓名,而實際並非如此。這一想法應當歸屬於「前台實名」的種類,但應用更為廣泛的一種模式是「後台實名」,即網民可以自定義自身的網路虛擬世界用戶名,但是網路技術後台可以查閱到該用戶的真實姓名和身份信息,這與寫作中的筆名有所類似,但與其不同的是還附帶了技術和法律限制。這是為了保證個人信息的安全性,確保只有在合理合法手段的背景下,個人信息才能被查閱。

第二是民意反饋受限的問題。首先應該正視的一點是,真實的民意所向並不畏懼公開表達,實名制恰恰能夠預防藉由民意達到不法目的的情況出現。目前國內已有關於政府職能履行和官員貪腐的民意監管反饋渠道,但進一步完善來說,還可以建立非實名的網路舉報論壇,以保障輿論監督的質量和舉報主體的安全,這一構想無論是技術支持還是相關法規而言,都是可以實現的。第三,網路實名制的監管問題,就當前的技術水平而言,實現監管的難度並不大,譬如通過技術手段將上網門檻調整為實名制申請,否則無法進行瀏覽之外的網路活動。

(二)實施有效監督機制

對於網路暴力問題,有的學者錯估了其嚴重性,導致出現了一種當前立法已經足以應對網路暴力問題的論調。事實上,網路暴力的法律約束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解決方式也並不只局限在如何進行暴力發生後的救濟。而是應當建成一套完善的預防網路暴力、控制其暴力行為和暴力行為後救濟的法律體系。由此縱觀當前的國內立法,不難發現,絕大部分的落腳點都在於暴力行為後救濟上,對於預防和控制的法規設置尚屬空白。解決問題的最優模式應當是進行足夠的預防和事態控制,而非在發生後進行補救。

(三)加強網路道德教育

不得不承認,網路暴力的預防離不開公民道德培養。網路暴力的產生來源一般是心理問題,常常是日常生活中的消極情緒累積而導致的。因此,必須要開展道德,特別是網路道德的針對性教育,全面提升我國公民素質水平。

第一,必須要打造符合科學的網路道德教育體系,網路道德教育不是機械化的生搬硬套道德理念,而是應當結合網路實際現狀和社會環境,進行針對性的道德評判,以建立較為科學合理的網路道德教育體系。

第二,綜合社會各界力量,推行全面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不能脫離社會實際存在,因此,社會必須要形成較為良好的道德風尚,進一步形成良好的網路法制環境和道德氛圍,助力網路道德教育。

第三,打造網路教育社區。網路虛擬世界是一把雙刃劍,網路暴力的本質就是一種個人依附於群體進行情緒宣洩的後果,消極情緒的集合會帶來難以想像的破壞效果,因此,個體乃至群體的理性意識提升是對於網路暴力進行預防和控制的重要手段。這對於網民自身而言,也是大有裨益的。

本文來源:《視聽》:http://www.zzqklm.com/w/qk/9501.html

Ⅱ 為什麼網路上那麼多人喜歡隨意抨擊別人

現在網路科技越來越發達,上網的群體也逐步由年輕人發展到各個年齡層,上到七八十歲的老人,下到兩三歲的孩子,幾乎人手一部手機在上網,可以說是全民參與了。但是隨著網路的普及,有一個現象也變得越來越嚴重,那就是網路噴子也越來越多。也有人稱他們為鍵盤俠,他們總是隔著網路隨意抨擊著他們看不慣的人、他們不喜歡的事,甚至於發展成網路暴力。那麼,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呢?我想不外乎以下幾點原因:

有些人是心理扭曲。他們可能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受到過傷害、遭遇過不公平待遇,由於無人訴說或者無法說出口,導致心理扭曲、鬱郁不悶,總想找到一個發泄口,而網路就成了他們最好的發泄地點。一旦在網路上看到他們覺得不喜歡的人或事,他們就會肆意地攻擊別人,試圖以這種方式發泄心中的不滿。

希望那些網路噴子們不要再隨意、惡意地抨擊別人,你的惡意正通過網路傷害著那些無辜的人。沒有網路暴力,就不會有那麼多因遭受網路暴力而頹廢、甚至是結束生命的慘劇發生。希望每個人都可以積極向上地利用網路。

Ⅲ 肖戰227事件是怎麼回事

肖戰227事件,是發生在2020年2月27日網上很多圈子粉絲一起抵制舉報AO3和老福特兩個平台的粉絲的行動。

這件事的起因是由一個肖戰的大粉絲「巴南區小兔贊比」引起的,因為討厭寫肖戰的同人文開始的,她舉報了「ao3」和「Lofter」這兩個平台之後,還號召著肖戰的粉絲們一起去舉報這些寫同人文的平台,打著「我不是在為我愛豆吶喊,我是為所有深受其害的藝人吶喊。」

於是乎由於大范圍的舉報,這個不止有同人文,還有很多人在這里寫網文或者存畫的貼吧就這么沒了。除了這個平台,還有其他一些App也遭到了粉絲的舉報。沒有消失的平台開始大面積刪文和整改,於是肖戰粉絲們的這波操作讓很多飯圈不同次元的人開始了征討肖戰之路。

(3)網路暴力來源是哪個擴展閱讀:

事件後續:

肖戰接受某媒體專訪,正式對於所發生的事情公開道歉,消息一出,瞬間引發眾多網友關注,更是直接空降熱搜榜,可見關注度之高。

對於網友們的指責和質疑,肖戰表示:「前段時間發生了一些跟我相關聯的一些爭議,而且爭議發生在全民抗擊疫情最關鍵的時刻。

其實我當時自己在家裡自我隔離的時候,我是很不安,然後也很歉意的。如果是因為這些爭議給網友們帶來了一些影響和困擾的話,我在這里很真誠的跟他們說一聲,對不起。」

Ⅳ 網路暴力也是校園欺凌的一種嗎

校園欺凌行為,給學生、家庭及學校造成了嚴重的危害。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一項針對十省市中小學的抽樣調查顯示,三成左右的學生偶爾被欺負,經常被高年級同學欺負的佔6%。

校園欺凌對於被欺凌者造成的傷害是身體和心靈上的雙重傷害,且後者更為嚴重,通常會導致被欺凌者心理留下陰影,並長時間難以平復。這種現象還嚴重影響學校的風氣,干擾學生的正常學習,使他們的身心得不到健康發展,嚴重的還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危害社會穩定,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來源:北京日報

閱讀全文

與網路暴力來源是哪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d網網路電壓正常多少 瀏覽:636
經緯度網路數據軟體 瀏覽:783
手機wlan網路如何連接 瀏覽:797
當今社會網路上有哪些新聞 瀏覽:531
手機網路好不好是哪個配件問題 瀏覽:104
極客和網路哪個好 瀏覽:234
網路伺服器卡頓是什麼原因 瀏覽:409
電視無線網路怎麼連電視機頂盒 瀏覽:935
諸暨計算機網路服務誠信推薦 瀏覽:700
雲南省技能網路培訓怎麼打卡 瀏覽:454
常州推廣網路營銷有哪些 瀏覽:864
沒有共享網路怎麼連加密網路 瀏覽:464
無線橋接成功後總是自己切換網路 瀏覽:185
可以換網路ip的軟體 瀏覽:662
怎樣能取消移動網路電視 瀏覽:622
開放網路是什麼啊 瀏覽:136
為什麼現在網路電視沒有投屏 瀏覽:884
杭州哪個區網路公司多 瀏覽:265
如何防止對方侵入我的無線網路 瀏覽:455
電視無線網路保護 瀏覽:850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