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手機App適老化改造當用情走心
胡立彪
為保障老齡用戶權益,工信部自2021年1月起開展為期一年的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著力解決老年人等群體在使用互聯網等技術時遇到的困難。媒體調查顯示,一年的專項行動收到階段性成效。目前,購物、聊天、打車、新聞等涵蓋衣食住行各方面的手機App紛紛開發出「老年版」,這些App採用了大字體、簡化符號,並且精簡了功能區,操作也相對方便。
不過,仍有不少用戶反映,部分手機App適老化改造並不十分理想,存在「浮於表面」「走形不走心」等問題。按照工信部2021年4月發布的《移動互聯網應用(App)適老化通用設計規范》的要求,適老版App界面、單獨的適老版App中嚴禁出現廣告內容及插件,也不能隨機出現廣告或臨時性的廣告彈窗;移動App程序中無誘導下載、誘導付款等誘導式按鍵。然而,現在一些商家推出的適老版App中,仍能見到廣告內容和誘導類按鍵。特別是在新聞、視頻等信息流中,多款適老版App每隔幾條內容便會出現一條廣告。某瀏覽器平台推出的大字版新聞信息流中會有一款社交App投放,用戶點擊即會跳轉下載頁面。
之所以存在上述問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手機App開發推廣企業難以從適老版App中獲利,部分企業動力不足。業內人士指出,App適老化改造並沒有多少技術難度,只需在普通App基礎上進行簡單調整即可,但一些App做不好,非不能也,實不為也。目前App開發商的主要收益來源是廣告,如果按要求把廣告砍掉,他們推出App就沒有錢賺,在逐利本性下,賠本賺吆喝的事沒幾個商家願意干。於是,一些適老版App在推出之初還算精簡,但隨著日後不斷升級,就變得越來越臃腫,不僅安裝包佔用內存日漸增大,裝上後暗藏的各種貓膩也日漸增多。
手機App適老化改造「走形不走心」,遭誠意不足的質疑批評,提醒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推出一項好政策不能一推了之,還要做好大量後續工作。有學者建議,在盡可能地擴大老年群體智能手機使用率的基礎上,相關部門應該做好老年人互聯網需求調研,研究相關政策,建立「數字惠老」的長效機制,制定具有強制性和統一性的適老化改造標准,並落實監督、測評責任。對主動參與適老化改造的企業採取獎勵措施,通過補貼推動企業自發實施公益行動;對拒絕參與、打著適老化改造幌子牟利的企業設置「黑名單」,有效懲處企業有違 社會 公德的行為。
針對不少老年人不會用、不敢用智能手機的現狀,除了動員老年人的家庭成員幫助其學用手機外,政府相關部門、社區及消費者組織也要行動起來,可定期開展適老版App培訓課程,組織老年大學、社區服務人員、志願服務組織等 社會 力量,成立志願者服務隊伍,及時指導老年群體安全使用手機和網路,消除「怵」網心理,更快適應各種成熟優良的適老版App。
《中國質量報》【觀象台】
㈡ 薦讀丨數字時代,如何讓老年人不「掉線」
隨著我國老年人口持續增長和數字化生活應用場景的日益拓寬,老年人群體的「觸網」需求也日益增加。如何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並利用數字技術使老年人 健康 地步入老年,成為數字化時代的重要課題。
幫助老年人群體融入數字化生活,河北省推出了哪些舉措、取得了怎樣的成效?實現 健康 老齡化,信息通信技術如何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5月17日,在中國聯通的一家營業廳門口,河北聯通工作人員正在開展助老服務。
專線、專席服務
幫老年人安全、安心暢享網路
「聽說有一人付費、全家共享的資費,辦了之後再也不用擔心停機了,這個業務是在網上辦,還是去營業廳辦啊?」近日,70多歲的邢台市民張素花沒經過太多繁瑣的按鍵選擇,就打通了邢台移動的客服,並得到了滿意答復。張素花說,以前老覺得自己年齡大了,不願碰手機。現在,她經常用手機上網,同孩子們視頻聊天,電信業務方面有不懂的,直接問客服人員,很方便。
當前,許多老年人雖然想融入數字生活,卻因畏難、怕麻煩、無人指導等原因,缺乏學習智能 科技 知識的動力。為了幫助老年人更好應用智能技術,我省通信行業推出一系列實實在在的舉措,線上線下用心用情用力,不斷提升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專線服務。省通信管理局組織電信企業設立適老化人工服務熱線專席923個,65歲以上手機用戶撥打客服熱線,享受優先接入並直接轉入人工客服,月均服務老年用戶56.3萬次。
專席服務。全省2500多家營業廳實現愛心服務升級,設置了老年人專席,建立老年人用戶微信群,手把手教老年人線上辦理電信業務。石家莊聯通廣安大街營業廳周邊老舊小區較多,進廳客流以老年人居多,營業廳定期開展「銀發無憂,公益助老」活動,在廳內舉辦助老小課堂,指導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廳外還配備老年人無障礙通道,廳內設置老年人專席和愛心驛站,提供老花鏡、急救葯、充電設備昌拍禪等,方便老年人使用。
上門服務。針對不會在線上辦業務,也不方便去線下營業廳的老年人,各基礎電信企業還服務上門。「阿姨,您看,我把聯通電視和手機視頻的使用方法都寫到紙上了,您可以按照步驟來操作,這樣就不會忘了。」為獨居在家的77歲老人安裝寬頻後,秦皇島聯通盧龍縣北區綜合網格渠道經理彭麗莉特意製作了手寫版的產品手冊,方便老人操作,並留下聯系電話隨時進行指導。
不僅能上網,還要安全、安心暢享網上生活。幫助老年人安全使用網路,我省通信行業積極行動起來。
「喜歡『宅』在家裡QQ、微賀激信聊天的叔叔阿姨要注意,如果有朋友在線上跟您聊天,說在外地要借錢的時候,一定要警惕,有一些犯罪分子會利用 科技 手段耐塵盜取您朋友的信息,通過他的號向您借錢。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可以要求對方視頻,或先打電話核實。」近日,在河北聯通石家莊翟營大街營業廳,聯通「反詐助手」正在向老年人普及反詐知識。
結合世界電信和信息 社會 日,河北聯通為60歲以上老人免費開通「反詐名片」業務,聚焦「反詐、助老」場景,以「關愛老人,預防電信詐騙」為主題,針對老年人防範意識弱、辨別能力較差、容易上當受騙等特點,通過線上宣傳,協同一線營銷人員組織線下活動同步開展適老反詐服務推廣。
在我省,互聯網逐漸向中老年群體滲透。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在全省網民中,50歲以上的網民佔比達到17.4%。而2020年,這一數據為5%。
開發助老產品, 探索 5G遠程醫療應用
滿足老年人生活需求
將一個小巧的正方形終端掛在胸前,遇到緊急情況,只要拉拽拉繩,就能警報求助,播到緊急聯系人的電話上。
5月17日,中國聯通在線下營業廳及中國聯通App同步發售首款自研適老化終端——聯通小助手。作為一款解決老年人運營智能終端和技術困難的產品,聯通小助手能為老年人提供「緊急求助、一鍵通話、提醒記事、 娛樂 生活」一體化關愛服務,以AI智能語音交互簡化操作方式,老人基於智能終端操作,子女使用小程序遠程管理。
國際電信聯盟將今年世界電信和信息 社會 日的主題定為「面向老年人和實現 健康 老齡化的數字技術」,高度體現了數字經濟時代,信息通信行業助力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的責任與擔當,同時也對信息通信行業以創新技術推動信息通信適老化改造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適老化改造方面,我省各基礎電信企業開展專網服務,在掌上App推出適老化服務頁面,老年人模式大字版、語音播報,與普通版相比,頁面簡潔,減少文字內容,為老年人打造個性化的大字體、自由配色、大字幕和自動讀屏等個性化功能。
利用數字技術為老年人服務,我省積極 探索 5G網路在遠程醫療中的創新應用。5月8日,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5G急診創傷救治聯盟成立,石家莊市藁城區人民醫院等16家縣級醫院加入該聯盟。該聯盟通過5G救護車極大提高院前急救服務半徑。
省通信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謝全表示,今年,我省將著力提高偏遠山村空巢老人的寬頻普及水平,提高疫情防控常態化下老年人使用各種碼和卡的便利性,推動遠程醫療進社區進家庭、推動 養生 治未病的知識入腦入心,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享受數字紅利。
謝全也指出,幫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數字化生活,不僅是通信行業的本職,也需要千行百業的支持。比如要「確保老年人的金融包容性」,就離不開每一個商戶對支付紙質貨幣的老人的包容。
業內人士指出,面對老齡化的人口趨勢,電信和信息通信技術在實現更 健康 的老齡化方面可以發揮作用。然而,利用數字技術使老年人 健康 地步入老年,參與 社會 活動並作出貢獻,還需要多方合力。政府部門要藉助「新基建」戰略的實施,為老年人特別是農村老年人掃清「數字生活」基礎設施障礙,提供互聯網接入機會,激發他們對新技術的需求。家庭成員要做好數字生活「帶路人」,子女應多關心、鼓勵他們學會視頻聊天、瀏覽文章、發送定位等功能,促使老年人體會到數字化生活的樂趣。各大互聯網平台需積極開發「適老化」新媒體產品,為老年人提供有質量、有溫度、有情懷的數字服務。
來源丨河北日報
㈢ 民政對養老的最新政策
一、國家政策動態
1.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
《意見》包括8項24條內容,從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撐體系、促進老年人社會參與、著力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積極培育銀發經濟、強化老齡工作保障6個方面提出具體要求。《意見》指出2022年年底前,建立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制度,評估結果在全國范圍內實現跨部門互認;2025年,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的比例達到60%以上,老城區和已建成居住區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居住區建設補短板行動等補建一批養老服務設施,「一刻鍾」居家養老服務圈逐步完善;2025年年底前,每個縣(市、區、旗)有1所以上具有醫養結合功能的縣級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
2.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開展老年醫療護理服務試點工作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21〕560號)
《通知》明確山東省、北京市、上海市、廣東省等15個省份參加試點,試點時間從2022年1月-12月,試點任務有6項:(1)增加提供老年醫療護理服務的醫療機構和床位數量;(2)加強老年醫療護理從業人員培養培訓;(3)增加多層次老年醫療護理服務供給;(4)創新多元化老年醫療護理服務模式;(5)開展老年人居家醫療護理服務試點;(6)探索完善老年醫療護理服務價格和支付機制。
3.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 民政部辦公廳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辦公廳關於開展2021年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範遴選工作的通知(工信廳聯電子函〔2021〕270號)
《通知》要求從企業類、園區類、街道(鄉鎮)類、基地類等4類遴選產業基礎雄厚、區域特色鮮明的示範基地,並提出具體申報條件。明確將面向家庭健康管理、基層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促進、康復輔助訓練、互聯網+醫療健康等智慧健康場景,創建一批社會參與廣泛、應用效果明顯的示範街道(鄉鎮)及產業基礎雄厚、區域特色鮮明的示範基地。
二、地方政策動態
1.山東省民政廳 省委組織部等12部門《關於加強農村養老工作的指導意見》(魯民〔2021〕82號)
《意見》從加強黨的領導、完善基本養老服務制度、健全農村養老服務網路、強化家庭養老基礎作用、大力發展互助養老服務、提升養老機構照護服務能力、提升醫養康養結合水平、健全發展要素保障機制等8個方面,提出推進農村養老的27條具體措施。要求2022年底前失能特困老年人集中供養率達到並保持在60%以上,每個縣(市、區)至少建有1處以提供失能特困老年人專業照護為主的縣級敬老院;2025年底前,實現城鄉失能特困老年人日間照料服務全覆蓋,16市全面建立實施城鄉居民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2.山東省民政廳 自然環境廳 住建廳關於印發《山東省城鎮居住區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規劃、建設、移交和使用管理辦法》的通知(魯民〔2021〕83 號)
《辦法》共6章23條,包括總則、規劃、建設、移交、使用、監管等內容,明確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是為社區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復護理、助餐助行、上門服務、緊急救援、精神慰藉等服務的場所。統籌配建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應參照《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標准》(GB50180—2018)、《完整居住社區建設標准(試行)》(建科規〔2020〕7號)、《老年人照料設施建築設計標准》(JGJ450-2018)、《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2018年版))、《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標准》(建標143-2010)、《無障礙設計規范》(GB50763-2012)》等標准規范,且與城鎮居住區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
3.北京市老齡工作委員會關於印發《北京市「十四五」時期老齡事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規劃》包括規劃背景、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主要任務3部分內容和9項任務,即:(1)完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2)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3)構建老年健康服務體系;(4)鼓勵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5)加強老齡人才隊伍建設;(6)著力推進老齡產業;(7)推進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8)強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科技支撐;(9)推動京津冀老齡事業協同發展。要求到2025年,建成並運營街道(鄉鎮)養老照料中心280個、社區養老服務驛站不少於120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規范化達標率不低於80%。
4.上海市民政局關於本市推行「養老服務時間銀行」項目的通知(滬民養老發〔2021〕28號)
《通知》鼓勵和支持社會成員為老年人提供非專業性的養老服務,按照一定的規則記錄服務提供者的服務時間,儲入其時間銀行個人賬戶,以便將來兌換相同時長的服務。《項目》通過統一名稱、統一平台、統一網路標識、統一兌換規則等制度設計,從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場所、服務時間5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
5.上海市民政局 財政局關於進一步擴大本市老年人應急呼叫項目受益面的通知(滬民養老發〔2021〕30號)
《通知》對經濟困難的高齡獨居本市戶籍老年人進行政府補貼。補貼范圍包括「一鍵通」設備費、電話機初裝費、通信月租費、通信費,以及緊急救援、主動關愛等費用。對非經濟困難的高齡獨居老年人,政府補貼范圍包括緊急救援服務費(每月10元標准),同時鼓勵各區採取發動基金會、企業資助等方式解決「一鍵通」設備及通信等費用。對其他有需要的老年人,引導鼓勵老年人或子女向符合規范要求的服務商(政府指導收費)購買服務。
6.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廣東省公共服務「十四五」規劃》的通知(粵府辦〔2021〕37號)
《規劃》有發展環境、總體要求、制度框架、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5部分,設置20個專欄內容。要求到2025年,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5%,特殊困難老年人月探訪率達到100%,縣級以上城市至少建有1所老年大學,50%以上鄉鎮(街道)建有老年大學分校;30%以上行政村(社區)建有老年大學學習點。
7.廣東省衛生健康委辦公室關於公布《第一批廣東省醫養結合示範機構名單》的通知(粵衛辦老齡函〔2021〕6號)
根據《廣東省衛生健康委關於開展廣東省醫養結合示範機構創建活動的通知》,廣州市老人院、廣東嶺南養老院有限公司、廣州天河珠吉護理院等10家機構為第一批廣東省醫養結合示範機構。
8.廣東省民政廳辦公室關於《參加旅居養老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的通知(粵民辦函〔2021〕137號)
《通知》指出廣東省和湖南省、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陝西省6個省市共同簽署旅居養老合作框架協議。6個省市利用在養老、文化、生態、環境、資源等方面優勢,以提高養老服務供給質量為核心,以健康旅居康養為重點,以市場化運作為手段民政部養老政策,推動養老服務業高質量融合發展。
9.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四川省促進養老托育服務健康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川辦發〔2021〕57號)
《方案》指出加快推進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推動設立「家庭照護床位」,探索建立家庭喘息服務機制。提升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等養老服務設施功能,構建居家社區15分鍾養老服務圈。完善老年人助餐服務體系,加強農村老年餐桌建設。鼓勵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和社會組織參加普惠養老服務,支持機構專業化、品牌化、連鎖化發展。到2025年,護理型養老床位佔比達到55%以上。
10.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促進養老托育服務健康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瓊府辦函〔2021〕413號)
《方案》指出到2022年底,每個市縣(區)至少建成並運營1所老年大學, 至少建有一個以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員專業照護為主的縣級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和一個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全面建立特殊困難老年人居家探訪制度。到2025年底,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佔比不低於60%,養老護理人員培訓達到1.5萬人次,鄉鎮(街道)綜合養老服務機構達到60%, 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70%以上。
11. 內蒙古自治區民政廳關於印發《內蒙古自治區養老服務條例》的通知
《條例》包括城鄉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機構養老服務、醫養康養結合、養老服務人員、扶持保障、監督管理等10章內容,共有80條具體規定。其中,城鄉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有6類21項具體內容,機構養老服務有4類16項具體內容,條例將於2022年1月1日正式施行。
12.西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的通知(市政辦發〔2021〕47號)
《方案》制定7方面34條扶持政策,包括5個重點行動和20項重點任務。要求到2025年,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全覆蓋,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佔比不低於60%,鎮街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覆蓋率達70%。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打造5家養老服務產教融和基地和10家養老服務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將養老服務從業人員技能培訓納入西安市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大規模培訓養老護理員、養老院院長、老年社會工作者、家庭照護者。推動實現每千名老年人、每百張養老機構床位均擁有1名社會工作者。
13.西安市民政局 發展改革委 財政局關於印發《西安市養老機構公建民營實施辦法(試行)》的通知(西規〔2021〕014-民政局002)
《辦法》包括總則、組織實施、運營管理、監督管理、附章5章34條內容,以保障基本、規范管理為出發點,理順了養老機構相關體制機制。適用於政府擁有所有權(使用權)的養老設施,公建民營是指政府將其擁有所有權(使用權)的養老設施委託社會力量運營的模式,自2021年12月3日起施行。
14.合肥市民政局 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合肥市「十四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的通知(合民〔2021〕106號)
《規劃》共分為4章,設置2個指標專欄和8個重大事項專欄,突出設置指標專欄,圍繞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方面提出20項主要指標。要求分類發展居家型、醫養型、護養型、療養型、結伴互助型等養老服務,構建具有合肥特色的現代智慧養老服務體系,形成以「家門口養老」為主、以活力頤養為輔的多元融合的養老新模式,推進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
15.太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關於發布《安寧療護機構服務規范》等4項太原市地方標準的公告(2021年第2號)
《公告》指出《安寧療護機構服務規范》、《居家安寧療護服務規范》、《機構醫養結合服務規范》、《居家醫養結合服務規范》4項規范為地方標准,標准明確了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基本要求、服務內容、服務流程、評價與改進等內容,規范將於2022年1月1日實施。
三、行業動態
1.民政部:公開徵求《老年人能力評估規范》國家標准意見
《老年人能力評估規范》在現行《老年人能力評估》行業標準的基礎上申請國家標准立項民政部養老政策,由民政部養老服務司組織編寫形成徵求意見稿。《規范》對評估指標、等級劃分方法等進行調整,特別是在精準刻畫認知功能方面更為完整和科學,可以為認知功能障礙老年人提供功能評估。
2.吳玉韶副會長出席國際老齡聯合會第十五屆全球老齡大會並發言
11月11日上午,中國老齡協會副會長吳玉韶以視頻方式出席了國際老齡聯合會第十五屆全球老齡大會,並進行題為《中國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發言。他介紹了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中有關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現狀,闡述了中國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各項舉措,分享了中國在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中國方案」。
3.山東省完成2021年度養老服務與管理人員系列專題培訓任務
圍繞現代養老服務人才需求,山東省民政廳組織了高質量發展研討、養老機構院長、老年人能力評估等12類專題培訓班,通過制定《山東省省級養老服務與管理人員培訓監督管理辦法(試行)》,對培訓班的課程設置、師資配備、場地要求、考核制度等進行了全面細化的要求。培訓共分55期,目前已累計培訓5700餘人,圓滿完成2021年度培訓任務。
4.青島:發布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地圖
養老地圖涵蓋全市284家養老機構、197處鎮街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的地理位置、門牌及內部設施照片、星級評定結果、收費標准等信息, 內容全面、信息權威、便捷實用。通過微信小程序查看養老服務機構的地理位置、類別性質、備案床位數、等級評定結果、詳情介紹、最新養老服務政策和資訊等信息。養老地圖公布了青島10個區(市)的養老服務熱線, 在購買和使用養老服務過程中的問題,均可撥打熱線反映給當地民政部門。
5.濟寧:舉行「辦好高水平有特色老年大學推動老年教育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
11月22日,濟寧市委老幹部局副局長李玉國表示,目前全市已建成基層老年大學近50所。未來要打造「一核四極、全網覆蓋」老年大學辦學格局,推進老年大學與街道社區、職業院校、部門單位、養老機構等合作辦學,兩年內建立100所基層老年學校,著力構建覆蓋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的四級老年教育網路。
6.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召開加快推進社會適老化改造對口協商座談會
11月18日,全國政協社法委圍繞加快推進社會適老化改造召開對口協商座談會,並圍繞專項民主監督議題開展交流協商。全國政協社法委副主任黃樹賢建議明確分工協作,重點抓好適老化規劃落實、技術和資金投入的統籌使用。交通運輸部原安全總監成平建議制定適老化改造的產品的質量安全標准,制定適老化服務標准,制定智能產品及服務平台(系統)適老化應用的國家標准。原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黃浩濤建議需要在適老化改造方面建立和優化准入機制,對進行適老化改造的第三方服務機構。國務院參事甄貞建議健全完善財政投入機制,完善適老化改造的政策體系,鼓勵和引導各種社會力量共同參與適老化改造。
7.中國衛生經濟學會老年健康經濟專業委員會舉辦2021學術年會暨第六屆論壇倡導健康老齡化論壇
11月20日,老年健康專委會在線上組織召開學術年會暨第六屆「醫養結合與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學術論壇。20位政產學研界的專家學者圍繞「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理論與實踐當下與未來」主題,聚焦醫養康養結合模式、老齡健康理論、康養理論與實踐創新新成果等內容,北京大學教授王紅漫作2020-2021年度老年健康經濟專委會工作總結,提出「康壽之鄉」理念,並發布中、英、俄文3個版本的《康壽之鄉認定準則和方法》。
8.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高德地圖聯合發布《老年人數字化出行服務指南》
《服務指南》旨在幫助老年人學習使用互聯網進行助老出行服務。相關負責人介紹高德地圖上線了長輩地圖、一鍵叫車等系列助老服務,界面字體大,功能簡潔,操作簡單,可以提示老年人設置家庭住址,可以一鍵查詢回家路線,方便老年人使用。
9.北京: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和同方全球人壽聯合發布2021年《中國居民退休准備指數調研報告》
11月10日,2021中國居民退休准備指數調研報告發布會在北京「2021卓越競爭力金融峰會」舉行,報告為政府制定和完善相應的養老保險制度與政策、企業了解員工的退休生活需求並據此制定和完善員工福利計劃、個人制定和完善科學合理的退休養老計劃提供參考。報告同時指出2021年中國居民退休准備指數是6.78,是9年來的最高水平。
10.北京: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發布養老金融藍皮書
11月6日,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簡稱「CAFF50」)在北京正式發布《中國養老金融發展報告(2021)》(又稱「養老金融藍皮書」,簡稱「藍皮書」)。藍皮書包括總報告、分報告、產品篇、專題篇、借鑒篇等16章內容,約30萬字,探討了中國養老金融發展的現狀、挑戰和趨勢,探索我國養老金融發展的有效路徑。
11.北京:老年人刷卡亮碼成為疫情防控標配
採用「健康寶」AI應用賦能,北京市老年人只需養老助殘卡、身份證,實現1秒鍾驗碼,實現疫情防控查詢,為公共治理的高效化和公共服務的便捷化提供了範例。目前,全市412處公共場所及1922個居民小區實現健康狀態便捷查詢,平均每天約150萬人次通過刷卡等方式「亮碼」。
12.上海:發布第一本老年醫學研究生教材《老年醫學新概念》
11月24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主編的教材《老年醫學新概念》舉行首發儀式。教材分為上、下兩篇,共25章,以「老年」、「新概念」為關鍵詞,凸顯老年疾病特點、重點,緊貼老年醫學領域發展前沿,緊扣老年病臨床診治實際,突出老年期獨有疾病的診療要點。上篇重點闡述老年醫學新知識、新技能與新進展,涵蓋老年醫學基本概念、老年病臨床特點與應對策略、健康老齡化、老年綜合評估、老年綜合征、老年人文關愛、慢病與共病管理、老年人合理用葯、護理的特殊需求與醫養結合等內容,下篇重點闡述老年各系統常見多發病的定義、臨床和實驗室診斷、疾病特點與有效應對策略等內容。
13.上海:抖音短視頻幫助老年人構建數字自信
11月10日,由中國人口學會和抖音聯合主辦的「善用短視頻,助老在行動」研討會在上海舉行,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加入「銀色閃耀專家顧問團」,共同討論如何發揮短視頻作用,構建老年友好型數字社會,服務老年人享受數字生活。
14.廣州:舉辦第八屆中國國際老齡產業博覽會啟幕
11月15日-18日,由中國老齡產業協會、中國保利集團有限公司、廣東省老齡工作委員會共同主辦,第八屆中國國際老齡產業博覽會(SIC老博會)在廣州保利世貿博覽館盛大舉辦。博覽會展出面積達2.2萬平方米,有7大主題展區,包括無障礙生活、智慧養老、養老服務、特色老年服務、康復護理、保健養生、國際展區,繼續設立長壽之鄉專區、聽力語言康復展區、旅居養老等特色專區。
15.廣州:創新養老新方式,成立和諧社會監護服務中心
11月24日,在廣州市荔灣區民政局指導下,廣州市荔灣區和諧社會監護服務中心揭牌成立,該中心根據失獨老人、獨居老人等被監護人的授權,負責照管其日常生活,協助其進行醫療決定和監管財產等,通過意定監護,使養老有了新方式。意定監護是意思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