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戲劇大全:廬劇都有哪些經典曲目
廬劇原名「倒七戲」,又名小倒戲、到集戲、搗七戲、稻季戲等,是主要流傳於安徽省的漢族戲曲劇種之一。它流行於安徽境內皖中、皖西、沿江的大片地區和江南的部分地區。廬劇是在皖西大別山一帶的山歌、合肥門歌、巢湖民歌、淮河一帶的花燈歌舞的基礎上吸收鑼鼓書、端公戲、嗨子戲的唱腔發展而成的,因其創作、演出中心在皖中一帶,古屬廬州管轄,故最後定名為廬劇。
廬劇的傳統劇目分本戲、折戲和花腔小戲幾種,本戲以愛情、公案等為主要內容,折戲是從本戲中抽出的精彩部分,花腔小戲以小喜劇和鬧劇為主。較有影響的廬劇劇目包括《綵樓配》、《葯茶記》、《天寶圖》、《柴斧記》、《借羅衣》、《打蘆花》、《討學錢》、《休丁香》、《雪梅觀畫》、《放鸚哥》、《賣線紗》等。
廬劇在安徽因地域和唱腔不同而形成了上、中、下三路。上路以六安為中心的六安、霍山、肥西、舒城一帶,音樂粗獷高亢,跌宕起伏,帶有山區特色,稱為「山腔」;下路以蕪湖為中心的蕪湖、南陵、繁昌、馬鞍山、當塗、涇縣一帶,音樂清麗婉轉,細膩平和,顯出水鄉風味,稱為「水腔」;中路以合肥為中心的合肥、定遠、肥東、巢湖、無為、和縣、含山、廬江一帶,音樂兼有上路、下路的特色,明快朴實,自然清新。
廬劇唱腔分主調、花腔兩大類,主調是本戲和折戲的主要唱腔,既可敘事,也可抒情,適合表現復雜的情感;花腔多為民間小調,輕松活潑,常用於小戲。廬劇唱腔板式豐富,落板常有幫腔,滿台齊唱,稱為「吆台」。傳統的廬劇沒有管弦樂伴奏,只用鑼鼓進行起奏、間奏和伴奏,俗稱「滿台鑼鼓半台戲」。
以下是廬劇的幾部經典曲目:
1. 《珍珠塔》:該劇通過胡來自稱半仙的夫妻丑態百出,諷刺愚昧的廣大農民。它告戒人們應當相信科學,為構建一個和諧的社會共同努力。
2. 《李清照》:該劇講述李清照為趙明誠洗清罪名,並保住文物不流散的故事。她跨山越海,顛沛流離,處處撲空。後來她看清張汝舟野心暴露後,決意告發其「妄增舉數入官」,並為此坐了九天牢獄。
3. 《休丁香》:該劇的故事在安徽民間流傳甚廣。善良的郭丁香由父母包辦嫁給浪子張萬郎,最後被休棄。後張萬郎家敗,投河而死。
近年來隨著生產、生活方式的變化,文化需求的多元化趨勢日益明顯,新型的文化娛樂方式對戲曲產生了巨大的沖擊,致使廬劇的生存空間不斷縮小。因此,廬劇的搶救、保護工作應盡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② 中國戲曲有哪幾種各在什麼地方
北京——京劇、北京曲劇
天津——時調
河北——評劇、河北梆子、絲弦、老調哈哈腔、亂彈、平調落子、唐劇
山西——晉劇、北路梆子、蒲劇、上黨梆子
內蒙古——二人台、漫瀚劇
遼寧——喇叭戲、遼南戲(遼劇)
吉林——吉劇、新城戲、黃龍戲
黑龍江——龍江劇
陝西——秦腔、碗碗腔、眉戶
甘肅——隴劇
寧夏——花兒劇
青海——平弦戲
新疆——曲子戲
山東——呂劇、山東梆子、萊蕪梆子、柳子戲、茂腔、五音戲、柳琴戲
河南——豫劇、越調、河南曲劇、大平調、道情
江蘇——崑曲、淮劇、揚劇、錫劇、蘇劇
安徽——黃梅戲、徽劇、廬劇、泗州戲、墜子戲、鳳陽花鼓戲
上海——滬劇、滑稽戲
浙江——越劇、婺劇、紹劇、甌劇、甬劇
江西——贛劇、弋陽腔、南昌採茶戲、贛南採茶戲、萍鄉採茶戲、吉安採茶戲
福建——莆仙戲、梨園戲、高甲戲、閩劇、薌劇
廣東——粵劇、潮劇、正字戲、廣東漢劇、西秦戲、梅山山歌劇
台灣——歌仔戲
海南——瓊劇、海南人偶劇
廣西——桂劇、彩調、壯劇
湖南——湘劇、祁劇、巴陵戲、湖南花鼓戲
湖北——漢劇、楚劇、荊州花鼓戲
四川、重慶——川劇
雲南——滇劇、雲南花燈戲、傣劇、白劇、彝劇
貴州——黔劇、貴州花燈戲
西藏——藏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