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分懸賞:求計算機網路試題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1.B 5.C 9.C 13.D 17.A
2.A 6.C 10.D 14.B 18.D
3.C 7.D 11.B 15.C 19.C
4.A 8.B 12.C 16.A 20.B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20個空,每小題1分,共20分)
21.資源
22.聯機多用戶
23.基帶
24.模擬數據
25.緩存(或緩沖)
26.選擇路由
27.邏輯
28.結構
29.網路操作系統
30.網路層
31.安全防護
32.介面
33.ODBC
34.物理
35.IEEE802.4
36.物理
37.網路體系結構
38.分支式
39.傳送
40.群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41.〔參考答案〕
(1)具有獨立數據處理能力
(2)連接在多用戶系統中
(3)計算機
42.〔參考答案〕
(1)通信信道的每一端可以是發送端,也可以是接收端(1分)
(2)在同一時刻里,信息只能有一個傳輸方向(2分)
43.〔參考答案〕
由於終端控制器中的緩沖區滿(1分),造成集中器終止(1分)對終端控制器進行繼續查詢(1分)
44.〔參考答案〕
(1)系統、數據、文件損壞
(2)自動恢復
(3)是一種技術
45.〔參考答案〕
(1)區別Internet上主機(伺服器)
(2)由32位二進制數組成號碼
(3)Internet中識別主機(伺服器)的唯一標識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46.〔參考答案〕
(1)信號轉換
(2)確保信源和信宿兩端同步
(3)提高數據在傳輸過程中的抗干擾能力
(4)實現信道的多路復用
47.〔參考答案〕
(1)通過對點對點的同步控制,使計算機之間的收發數據速率同步(2分)
(2)控制網路的輸入,避免突然大量數據報文提交(2分)
(3)接收工作站在接收數據報文之前,保留足夠的緩沖空間(1分)
48.〔參考答案〕
(1)支持復雜的多媒體應用(1分)
(2)相對傳統LAN擁有保證的服務質量(1分)
(3)良好的伸縮性(1分)
(4)提高生產率
(5)改進現有應用的性能
(6)為用戶網路提供帶寬
(7)保護用戶投資
(8)高頻寬
(9)低延時
(10)節省費用
49.〔參考答案〕
相同之處:
(1)都由計算機系統和通信系統聯合組成(2分)
(2)都是數據通信,所傳輸的是數據(2分)
區別:
信息網路的目的是進行信息交流,而計算機網路的目的是實現網路軟、硬體資源的共享。(1分)
50.〔參考答案〕
優點:
(1)節點暫時存儲的是一個個分組,而不是整個數據文件
(2)分組暫時保存在節點的內存中,保證了較高的交換速率
(3)動態分配信道,極大的提高了通信線路的利用率
缺點:
(4)分組在節點轉發時因排隊而造成一定的延時
(5)分組必須攜帶一些控制信息而產生額外開銷,管理控制比較困難
五、綜合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51.〔參考答案〕
(1)設一個脈沖信號需要用4進制代碼表示的位數為M,則:
因為:log 4 4<log 4 8<log 4 16(3分)
所以:M=2(2分)
(2)設數據傳輸速率為S,則:
S=(1/0.002)·M(3分)
=1000bps(2分)
看一看有沒有你要的
Ⅱ ip over sdh為什麼要採用位元組填充的方式 不是同步傳輸嗎
一、SDH的概念SDH(SynchronousDigitalHierarchy,同步數字體系)是一種將復接、線路傳輸及交換功能融為一體、並由統一網管系統操作的綜合信息傳送網路,是美國貝爾通信技術研究所提出來的同步光網路(SONET)。
國際電話電報咨詢委員會(CCITT)(現ITU-T)於1988年接受了SONET概念並重新命名為SDH,使其成為不僅適用於光纖也適用於微波和衛星傳輸的通用技術體制。
它可實現網路有效管理、實時業務監控、動態網路維護、不同廠商設備間的互通等多項功能,能大大提高網路資源利用率、降低管理及維護費用、實現靈活可靠和高效的網路運行與維護,因此是當今世界信息領域在傳輸技術方面的發展和應用的熱點,受到人們的廣泛重視。
二、SDH的產生背景SDH技術的誕生有其必然性,隨著通信的發展,要求傳送的信息不僅是話音,還有文字、數據、圖像和視頻等。
加之數字通信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在70至80年代,陸續出現了T1(DS1)/E1載波系統(1.544/2.048Mbps)、X.25幀中繼、ISDN(綜合業務數字網)和FDDI(光纖分布式數據介面)等多種網路技術。
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人們希望現代信息傳輸網路能快速、經濟、有效地提供各種電路和業務,而上述網路技術由於其業務的單調性,擴展的復雜性,帶寬的局限性,僅在原有框架內修改或完善已無濟於事。
SDH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發展起來的。
在各種寬頻光纖接入網技術中,採用了SDH技術的接入網系統是應用最普遍的。
SDH的誕生解決了由於入戶媒質的帶寬限制而跟不上骨幹網和用戶業務需求的發展,而產生了用戶與核心網之間的接入逗瓶頸地的問題,同時提高了傳輸網上大量帶寬的利用率。
SDH技術自從90年代引入以來,至今已經是一種成熟、標準的技術,在骨幹網中被廣泛採用,且價格越來越低,在接入網中應用可以將SDH技術在核心網中的巨大帶寬優勢和技術優勢帶入接入網領域,充分利用SDH同步復用、標准化的光介面、強大的網管能力、靈活網路拓撲能力和高可靠性帶來好處,在接入網的建設發展中長期受益。
三、SDH的基本傳輸原理SDH採用的信息結構等級稱為同步傳送模塊STM-N(SynchronousTransport,N=1,4,16,64),最基本的模塊為STM-1,四個STM-1同步復用構成STM-4,16個STM-1或四個STM-4同步復用構成STM-16;SDH採用塊狀的幀結構來承載信息,每幀由縱向9行和橫向270×N列位元組組成,每個位元組含8bit,整個幀結構分成段開銷(SectionOverHead,SDH)區、STM-N凈負荷區和管理單元指針(AUPTR)區三個區域,其中段開銷區主要用於網路的運行、管理、維護及指配以保證信息能夠正常靈活地傳送,它又分為再生段開銷(RegeneratorSectionOverHead,RSOH)和復用段開銷(MultiplexSectionOverHead,MSOH);凈負荷區用於存放真正用於信息業務的比特和少量的用於通道維護管理的通道開銷位元組;管理單元指針用來指示凈負荷區內的信息首位元組在STM-N幀內的准確位置以便接收時能正確分離凈負荷。
SDH的幀傳輸時按由左到右、由上到下的順序排成串型碼流依次傳輸,每幀傳輸時間為125μs,每秒傳輸1/125×1000000幀,對STM-1而言每幀位元組為8bit×(9×270×1)=19440bit,則STM-1的傳輸速率為19440×8000=155.520Mbit/s;而STM-4的傳輸速率為4×155.520Mbit/s=622.080Mbit/s;STM-16的傳輸速率為16×155.520(或4×622.080)=2488.320Mbit/s。
SDH傳輸業務信號時各種業務信號要進入SDH的幀都要經過映射、定位和復用三個步驟:映射是將各種速率的信號先經過碼速調整裝入相應的標准容器(C),再加入通道開銷(POH)形成虛容器(VC)的過程,幀相位發生偏差稱為幀偏移;定位即是將幀偏移信息收進支路單元(TU)或管理單元(AU)的過程,它通過支路單元指針(TUPTR)或管理單元指針(AUPTR)的功能來實現;復用則是將多個低價通道層信號通過碼速調整使之進入高價通道或將多個高價通道層信號通過碼速調整使之進入復用層的過程。
四、SDH的特點:SDH之所以能夠快速發展這是與它自身的特點是分不開的,其具體特點如下:(1)SDH傳輸系統在國際上有統一的幀結構,數字傳輸標准速率和標準的光路介面,使網管系統互通,因此有很好的橫向兼容性,它能與現有的PDH完全兼容,並容納各種新的業務信號,形成了全球統一的數字傳輸體制標准,提高了網路的可靠性;(2)SDH接入系統的不同等級的碼流在幀結構凈負荷區內的排列非常有規律,而凈負荷與網路是同步的,它利用軟體能將高速信號一次直接分插出低速支路信號,實現了一次復用的特性,克服了PDH准同步復用方式對全部高速信號進行逐級分解然後再生復用的過程,由於大大簡化了DXC,減少了背靠背的介面復用設備,改善了網路的業務傳送透明性;(3)由於採用了較先進的分插復用器(ADM)、數字交叉連接(DXC)、網路的自愈功能和重組功能就顯得非常強大,具有較強的生存率。
因SDH幀結構中安排了信號的5%開銷比特,它的網管功能顯得特別強大,並能統一形成網路管理系統,為網路的自動化、智能化、信道的利用率以及降低網路的維管費和生存能力起到了積極作用;(4)由於SDH有多種網路拓撲結構,它所組成的網路非常靈活,它能增強網監,運行管理和自動配置功能,優化了網路性能,同時也使網路運行靈活、安全、可靠,使網路的功能非常齊全和多樣化;(5)SDH有傳輸和交換的性能,它的系列設備的構成能通過功能塊的自由組合,實現了不同層次和各種拓撲結構的網路,十分靈活;(6)SDH並不專屬於某種傳輸介質,它可用於雙絞線、同軸電纜,但SDH用於傳輸高數據率則需用光纖。
這一特點表明,SDH既適合用作干線通道,也可作支線通道。
例如,國的國家與省級有線電視干線網就是採用SDH,而且它也便於與光纖電纜混合網(HFC)相兼容。
(7)從OSI模型的觀點來看,SDH屬於其最底層的物理層,並未對其高層有嚴格的限制,便於在SDH上採用各種網路技術,支持ATM或IP傳輸;(8)SDH是嚴格同步的,從而保證了整個網路穩定可靠,誤碼少,且便於復用和調整;(9)標準的開放型光介面可以在基本光纜段上實現橫向兼容,降低了聯網成本。
五、SDH的應用由於以上所述的SDH的眾多特性,使其在廣域網領域和專用網領域得到了巨大的發展。
電信、聯通、廣電等電信運營商都已經大規模建設了基於SDH的骨幹光傳輸網路。
利用大容量的SDH環路承載IP業務、ATM業務或直接以租用電路的方式出租給企、事業單位。
而一些大型的專用網路也採用了SDH技術,架設系統內部的SDH光環路,以承載各種業務。
比如電力系統,就利用SDH環路承載內部的數據、遠控、視頻、語音等業務。
而對於組網更加迫切、而又沒有可能架設專用SDH環路的單位,很多都採用了租用電信運營商電路的方式。
由於SDH基於物理層的特點,單位可在租用電路上承載各種業務而不受傳輸的限制。
承載方式有很多種,可以是利用基於TDM技術的綜合復用設備實現多業務的復用,也可以利用基於IP的設備實現多業務的分組交換。
SDH技術可真正實現租用電路的帶寬保證,安全性方面也優於VPN等方式。
在政府機關和對安全性非常注重的企業,SDH租用線路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一般來說,SDH可提供E1、E3、STM-1或STM-4等介面,完全可以滿足各種帶寬要求。
同時在價格方面,也已經為大部分單位所接受。
六、SDH的發展趨勢SDH作為新一代理想的傳輸體系,具有路由自動選擇能力,上下電路方便,維護、控制、管理功能強,標准統一,便於傳輸更高速率的業務等優點,能很好地適應通信網飛速發展的需要。
迄今,SDH得到了空前的應用與發展。
在標准化方面,已建立和即將建立的一系列建議已基本上覆蓋了SDH的方方面面。
在干線網和長途網、中繼網、接入網中它開始廣泛應用。
且在光纖通信、微波通信、衛星通信中也積極地開展研究與應用。
近些年,點播電視、多媒體業務和其他寬頻業務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出現,為SDH應用在接入網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SDH技術應用於接入網的好處是:1)對於要求高可靠、高質量業務的大型企事業用戶,SDH可以提供較為理想的網路性能和業務可靠性。
2)可以將網管范圍擴展至用戶端,簡化維護工作。
3)利用SDH固有靈活性,可使網路運營者更快、更有效地提供用戶所需的長期和短期業務需求。
可以預計SDH技術將不斷發展。
隨著網路的發展,它將進一步為終端用戶提供寬頻服務,在迎接ATM、CATV、多媒體、網際網路、全光網路帶來的機會和提出的挑戰中,將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
綜上所述,SDH以其明顯的優越性已成為傳輸網發展的主流。
SDH技術與一些先進技術相結合,如光波分復用(WDM)、ATM技術、Internet技術(IPoverSDH)等,使SDH網路的作用越來越大。
SDH已被各國列入21世紀高速通信網的應用項目,是電信界公認的數字傳輸網的發展方向,具有遠大的商用前景。
PDHPDH在數字通信系統中,傳送的信號都是數字化的脈沖序列。
這些數字信號流在數字交換設備之間傳輸時,其速率必須完全保持一致,才能保證信息傳送的准確無誤,這就叫做逗同步地。
在數字傳輸系統中,有兩種數字傳輸系列,一種叫逗准同步數字系列地(),簡稱PDH;另一種叫逗同步數字系列地(SynchronousDigitalHierarchy),簡稱SDH。
採用准同步數字系列(PDH)的系統,是在數字通信網的每個節點上都分別設置高精度的時鍾,這些時鍾的信號都具有統一的標准速率。
盡管每個時鍾的精度都很高,但總還是有一些微小的差別。
為了保證通信的質量,要求這些時鍾的差別不能超過規定的范圍。
因此,這種同步方式嚴格來說不是真正的同步,所以叫做逗准同步地。
在以往的電信網中,多使用PDH設備。
這種系列對傳統的點到點通信有較好的適應性。
而隨著數字通信的迅速發展,點到點的直接傳輸越來越少,而大部分數字傳輸都要經過轉接,因而PDH系列便不能適合現代電信業務開發的需要,以及現代化電信網管理的需要。
SDH就是適應這種新的需要而出現的傳輸體系。
最早提出SDH概念的是美國貝爾通信研究所,稱為光同步網路(SONET)。
它是高速、大容量光纖傳輸技術和高度靈活、又便於管理控制的智能網技術的有機結合。
最初的目的是在光路上實現標准化,便於不同廠家的產品能在光路上互通,從而提高網路的靈活性。
1988年,國際電報電話咨詢委員會(CCITT)接受了SONET的概念,重新命名為逗同步數字系列(SDH)地,使它不僅適用於光纖,也適用於微波和衛星傳輸的技術體制,並且使其網路管理功能大大增強。
SDH技術與PDH技術相比,有如下明顯優點:1、統一的比特率,統一的介面標准,為不同廠家設備間的互聯提供了可能。
附圖是SDH和PDH在復用等級及標准上的比較。
2、網路管理能力大大加強。
3、提出了自愈網的新概念。
用SDH設備組成的帶有自愈保護能力的環網形式,可以在傳輸媒體主信號被切斷時,自動通過自愈網恢復正常通信。
4、採用位元組復接技術,使網路中上下支路信號變得十分簡單。
由於SDH具有上述顯著優點,它將成為實現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礎技術之一。
但是在與信息高速公路相連接的支路和叉路上,PDH設備仍將有用武之地。
Ⅲ 什麼叫IP網路
IP是什麼?IP是英文 Internet Protocol的縮寫,意思是「網路之間互連的協議」,也就是為計算機網路相互連接進行通信而設計的協議。在網際網路中,它是能使連接到網上的所有計算機網路實現相互通信的一套規則,規定了計算機在網際網路上進行通信時應當遵守的規則。任何廠家生產的計算機系統,只要遵守 IP協議就可以與網際網路互連互通。正是因為有了IP協議,網際網路才得以迅速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開放的計算機通信網路。因此,IP協議也可以叫做「網際網路協議」。
——IP是怎樣實現網路互連的?各個廠家生產的網路系統和設備,如乙太網、分組交換網等,它們相互之間不能互通,不能互通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它們所傳送數據的基本單元(技術上稱之為「幀」)的格式不同。IP協議實際上是一套由軟體程序組成的協議軟體,它把各種不同「幀」統一轉換成「IP數據報」格式,這種轉換是網際網路的一個最重要的特點,使所有各種計算機都能在網際網路上實現互通,即具有「開放性」的特點。
——那麼,「數據報」 是什麼?它又有什麼特點呢?數據報也是分組交換的一種形式,就是把所傳送的數據分段打成 「包」,再傳送出去。但是,與傳統的「連接型」分組交換不同,它屬於「無連接型」,是把打成的每個「包」(分組)都作為一個「獨立的報文」傳送出去,所以叫做「數據報」。這樣,在開始通信之前就不需要先連接好一條電路,各個數據報不一定都通過同一條路徑傳輸,所以叫做「無連接型」。這一特點非常重要,它大大提高了網路的堅固性和安全性。
——每個數據報都有報頭和報文這兩個部分,報頭中有目的地址等必要內容,使每個數據報不經過同樣的路徑都能准確地到達目的地。在目的地重新組合還原成原來發送的數據。這就要IP具有分組打包和集合組裝的功能。
——在實際傳送過程中,數據報還要能根據所經過網路規定的分組大小來改變數據報的長度,IP數據報的最大長度可達 65535個位元組。
——IP協議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那就是給網際網路上的每台計算機和其它設備都規定了一個唯一的地址,叫做「IP 地址」。由於有這種唯一的地址,才保證了用戶在連網的計算機上操作時,能夠高效而且方便地從千千萬萬台計算機中選出自己所需的對象來。
——現在電信網正在與 IP網走向融合,以IP為基礎的新技術是熱門的技術,如用IP網路傳送話音的技術(即VoIP)就很熱門,其它如IP over ATM、IPover SDH、IP over WDM等等,都是IP技術的研究重點。(IP全球通網)
在當今世界向知識經濟時代邁進過程中,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成為重要的促進因素,它的不斷發展形成推動世界經濟高速發展的新的源動力。隨著國民經濟信息化進程的深入發展,整個社會對現代化通信需求進一步增加,新一代寬頻通信網路將成為新一代電信的明顯特徵,寬頻IP網路技術應運而生。
一、當前 IP業務的特徵
最初,IP網路的設計是為數量不多的節點提供服務,為數量不多的使用者提供資源共享和文件傳輸能力。目前,IP網路已在世界范圍內得到空前發展,網路的應用方式和特性均發生了變化。因此,考察當前IP業務的特徵是指導IP網路進一步發展的基礎。
1.用戶數量急劇增長
網際網路的規模現每月增長10%左右,業務量每6-9個月翻一番。據預測,2000年底全網際網路用戶將達到3-10億。從1997年起國外運營公司的網路業務中已有數據業務超過話業務的情況出現;有國外統計公司分析,預計在1998-2008年間各國網際網路數據流量將先超過話音,其中北美到2000年時,數據業務將為話音業務的5倍。1997年底,中國數據通有用戶60萬,1998年底有220萬,增長近4倍;1999年6月份用戶已達400萬,估計到2000年為2500萬,在2005年將達到5000萬。
2.業務帶寬指數增長
除了用戶數量指數增長外,業務帶寬也呈現指數增長態勢。例如,在1990年前後,主要業務是E-mail,帶寬僅1kbit/s左右;到1995年,主要業務變成Web瀏覽。美國的Web站點數每57天翻一番,目前我國WWW站點數約為9906萬。 2000年前後,活動圖像將成為重要業務之一,所佔用的帶寬可到達5Mbit/s。10年間,業務帶寬的增長可達4個數量級。這些變化均使IP業務所需的帶寬呈爆炸式增長,形成了新時期網路帶寬增長的主要驅動力量。
3.業務內容綜合化
TCP/IP協議最初是為提供非實時數據業務而設計的。為了使IP網路不僅能傳送非實時
的數據信息,而且還能傳送實時多媒體數據信息,國際標准化組織(如ITU,IETF等)已開
始起草並完成了一些用於 IP實時通信的標准以及服務質量方面的標准,如實時傳輸協議/
實時傳輸控制協議(RTP/RTCP)、資源預留協議(RSVP)、IP多播技術以及H.323建議等。
另外對更先進的服務質量保證技術如分類服務(Diff一Serv)等做了大量的研究並取得了
可喜成績。在這些技術的支持下,網際網路提供的應用及業務將能夠覆蓋綜合業務網的業務
類型。
4.業務的流合呈自相似性和收發不對稱性
隨著IP網路業務量的增加,網路中的流量呈現出自相似的特點,即某一鏈路上不管業
務流的並發數量有多少,其流量均具有相同的特性。因此,為減少網路的擁塞,IP網路必
須具備比傳統電信網路更高的平均峰值與平均負載比。同樣,由於IP網路上的應用特點,
網路上的流量呈現出明顯的收發不對稱性。
二、未來IP網路的發展及技術走向
IP業務量的持續快速增長使得IP協議逐漸成為一種佔主導地位的通信協議,IP網路在
今後的數據通信乃至電信業中將占據重要地位。更重要的是網路目前已經轉變成為一種商品,其上的各種增值服務有著巨大的利潤潛力。有理由相信,IP技術是未來網路綜合的主
要力量之一,它可以集成語音業務、數據業務、圖像和視頻業務;IP網路最終可能成為新
一代電信網路基礎設施的技術選擇。
目前的IP網路及IP技術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缺陷,要成為新一代電信網路的基礎尚需
解決大量的課題,在所有要解決的課題中,網路性能是基礎條件之一,因此高速寬頻IP網
絡是解決IP網路發展問題的前提。當然高速寬頻是相對的,本文中的寬頻是指155 Mbit/s
以上的速率。
為了建設高速寬頻IP網路,ITU-T,IETF以及ATM論壇等組織正在聯合眾多的設備制
造商及網路業務供應商共同尋找改造Internet骨幹網的方案。總的來說,各種IP技術方案
分屬兩種思路:走IP和ATM結合的路線;或者走光學IP的路線。前者藉助ATM網路的強大能力,基於ATM傳送IP;後者基於傳統IP網路的概念,藉助光傳輸系統的能力傳送IP。這些技術是在特定時期和特定技術背景下的產物,各有其自身的特點和適用場合。
三、IP/ATM寬頻網路
國際上對ATM提供IP業務已經做了很多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協議和標准。這些協議和標准歸納起來可以分為兩類:重疊類型和集成類型。
1.重疊類型
建議繼續沿用現有的網路提供IP業務,IP網路建立在ATM網路之上。ATM網路和IP網路有各自的定址方式和選路協議,使用IP服務的ATM用戶終端要同時具有ATM網路地址和IP網路地址。IP的選路功能經由ATM的選路功能建立連接,因而在肥網路的各個節點要有IP地址到ATM地址間的映射功能。採用重疊類型的IPover ATM技術有:ATM論壇的區域網模擬及ATM上的多協議(MPOA);IETF的ATM網路上傳統 IP協議(CIPOA)。
2.集成類型
集成類型下的網路不再有兩個層次,ATM交換機的網路層對於IP服務採用的就是IP專用的協議。使用IP服務的用戶只需要一個IP地址,交換機也不再有從ATM地址到IP地址的轉換功能。
多協議標記交換(MPLS)是目前公認的IP與ATM結合的一種良好方案。ATM的信元機制可以非常有效地支持MPLS中的標簽交換,從而使得ATM交換可方便地支持MPLS中標記交換路由器(LSR)的轉發功能。MPLS技術獨立於鏈路層,既可在ATM上實現,亦可在純粹的路由器上實現。
IP/ATM的特點有:可利用ATM的服務質量特性,保證網路的服務質量;適用於多種業務,網路具有很好的擴充性能,用戶可以在任何一條鏈路上放入所需的容量;有良好的網
絡流量管理和擁塞控制性能;適用於一般的IP骨幹網。
IP/ATM的不足包括:IP數據包需映射成ATM信元,由此造成較大的傳輸開銷,傳輸效率較低;需要解決IP地址與ATM地址多重映射的矛盾以及IP網路的非連接特性與ATM面向連接特性之間的矛盾,網路管理比較復雜;基於ATM實現的IP網路帶寬受限於ATM網路技術本身狀況,這就導致其不太適於超大型IP骨幹網(一般認為可用於超大型IP骨幹網邊緣多業務的接入)。
四、光學寬頻IP網路
1.IP over SDH/SONET方式
可以認為IP overSDH/SONET是光學寬頻IP網路的雛形。IP數據包通過採用點到點協
議(PPP)映射到SDH/SONET幀上,按某次群相應的線速率進行連續傳輸。
PPP協議是一個簡單的OSI第二層協議,標頭只有兩個位元組,沒有地址信息,只是按點
到點順序。PPP協議可將IP數據包切成PPP幀,以滿足映射至SDR/SONET幀結構的要求。
IP over SDH/SONET技術的實現需要高速路由器和PPP協議,採用的仍然是傳統路由
器的逐包轉發方式。這種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將路由計算與包的轉發分開,採用緩沖技術、
硬體(晶元)快速處理技術、以ATM信元交換矩陣作為路由器內部體系構架的交換路由技
術,將路由器的逐包轉發速度控制到與第二層交換的速度相當。它無須利用廣域網上的
ATM交換機來建立虛電路。目前不少網路設備公司已推出基於IP overSDH/SONET技術的交
換路由器產品。
IP over SDH/SONET的特點如下:IP數據包通過PPP協議直接映射到SDH/SONET幀結構上,省去中間的ATM層,簡化了IP網路體系結構,提高了數據傳輸效率;將IP網路技術建立在SDH/SONET傳輸平台上,可以很容易地跨越地區和國界,兼容各種不同的技術和標准,實現網路互連;可以充分利用SDH/SONET技術的各種優點,如自動保護切換(APS),
保證網路的可靠性;有利於實施IP多播技術;適用於大型IP骨幹網。
IP overSDH/SONET技術的不足主要有:SDH原主要考慮電路交換網路各種指標,如同
步、自愈、抖動性能等,在IP網路中,這些指標的要求不一定相同;不太適於集數據、語
音、圖像等的綜合性多業務平台;IPover SDH/SONET技術一般可進行業務分級(CoS),
目前尚不能像IP over ATM技術那樣提供較好的服務質量;缺乏電路模擬服務能力;網路
擴充不如 IP overATM技術那樣靈活。
2.IP over DWDM方式
從光通信技術發展趨勢看,SDH/SONET必然以密集波分復用(DWDM)技術為基礎,因此IP overSDH/SONET將最終發展成為IP over DWDM,即IP數據包直接在光波道上傳輸。
採用IP over DWDM技術可減少網路各層之間的冗餘;減少SDH/SONET,ATM,IP等各層之間的功能重疊;減少設備操作、維護和管理費用。同時,由於省去了中間的ATM層和SDH/SONET層,其傳輸效率高,可以大大節省網路運營成本,從而間接降低用戶獲得多媒體通
信業務的費用。這是一種最直接、最簡單、最經濟的IP網路體系結構,適用於超大型IP骨
干網。IP和DWDM的結合,將出現一個全光IP網路。全光IP網路將按照IP技術和業務的特性進行優化,從而為IP網路乃至電信網路開拓一個新世界。
IP overDWDM應該說是寬頻IP網路的較好解決方案。全光網在網路節點處採用波長可
選的光元件將不同波長的光信號分離,從而進行光的復用與解復用,並可進行光選路和光
交換。DWDM技術是全光網的基礎。IP技術和DWDM技術結合,IP數據流直接進入大粒度的光通道,可充分綜合WDM技術大容量和IP技術統計復用的優勢,真正達到IP優化的目的。IPover DWDM組網結合了波長路由和IP路由的技術。波長路由提供了大粒度的復用,而IP路由提供了細粒度的復用,兩者的結合為IP應用提供了優化的環境。
(1)IP over DWD中存在的問題
IP over DWDM才開始發展,ITU和光互聯論壇(OIF)正在進行標准化工作。IP over
DWDM目前存在的問題有數據網路層與光網路層的適配,物理介面的規范問題和層間管理等。
IP over DWDM的幀結構選擇是上述問題的關鍵。DWDM系統本身的特點是業務透明性,
它可以承載各種格式的客戶層信號。幀結構選擇應該考慮到這么幾個因素:幀格式對IP包
的打包速度和封裝效率;幀格式對DWDM系統管理功能的貢獻;目前DWDM系統能夠提供的光波長類型轉換器(OTU)介面類型。
目前可用的IP over DWDM幀結構方案選擇基本有SDH幀格式和千兆比乙太網幀格式兩大類。
①SDH幀格式的優缺點
使用SDH幀格式的好處有:目前大部分DWDM系統的OTU提供SDH介面;SDH格式的幀頭中可載有大量的信令和管理信息。其中信令可以完成保護切換之類的工作,管理信息可以輔助DWDM系統完成網管功能。
SDH幀格式的局限為:由於IP包的大小和SDH幀的大小不一定匹配,因此在路由交換機介面上SDH幀的分段與組裝(SAR)處理將影響設備的吞吐量和性能;使用SDH幀格式需要OTU提供SDH方式的介面,具備SDH方式的轉發和再生功能,增加了成本。
②千兆比乙太網幀格式的優缺點
使用千兆比乙太網幀格式的好處有:對於 DWDM系統,應採用開放式系統,通過波長轉換器將IP數據流接火光傳輸通道,OTU只需提供透明介面;目前成本較低;在路由交換機介面中無需SAR操作。
使用千兆比乙太網幀格式的局限為:由於乙太網幀是個非同步的協議,對抖動和定時敏感;
目前千兆比乙太網採用10B/8B編碼,封裝效率稍低;乙太網幀格式中不含管理信息,造成對DWDM系統的性能監測困難;傳送距離不如SDH幀格式方式。
上述兩類幀格式各有優缺點,比較而言目前選擇SDH幀格式較千兆比乙太網傾格式的可能性大。目前幀格式的問題在不斷的研究發展中,例如為解決SDH幀格式中對於IP網路一些無用的開銷位元組而作的簡化;為解決乙太網幀格式的效率問題對10 Gbit/s乙太網介面的研究等。ITU亦希望能研究出一種全新的光介面,全面考慮恆定比特流和突發傳輸、解決幀結構問題和適配協議、提出光參數等物理介面特性和管理問題。
(2)IP over DWDM組網
目前,由於OADM和光交叉連接(OXC)等設備不成熟,全光網的發展還處於初期水平,
只是點對點的DWDM傳輸系統。根據目前技術狀況,IP over DWDM組網有兩種可能的方式。
①疊加方式
人工配置波道形成IP的骨幹中繼路由,再在其上進行IP路由的組織。在DWDM節點,除了需要進行波道組織而進行復用器/解復用器背對背的連接方式外,主要採用大容量高速的IP路由交換機進行電信號的上下業務。從這個角度出發,IP over DWDM的組網宜盡量形成環狀或匯流排狀,以減小復用器/解復用器背對背連接的不靈活性和對光分插與復用設備(OADM)的需求,從而降低造價。
②集成方式
使用路由交換機設備作為節點設備,DWDM系統只是作為點到點之間的一種傳輸手段。
在這種方式中,路由交換機設備作為網路中的中間設備,既可完成中繼傳輸又可上下電路。目前新一代路由交換機產品均採用路由計算與包轉發相分離的結構,路由計算能力大大增強;採用面向網路拓撲的轉發表維護,支持大容量的路由表;包轉發機構採用交換矩陣實現無阻塞交換。埠吞吐能力在各種包大小情況下已大致接近線速,單機交換時延已在幾十微秒,有能力支持這種方式的組網應用。
五、寬頻IP網路中的流量工程
在90年代初,當IP網路主要由155Mbit/S以下的鏈路組成時,流量工程主要通過使用路由度量值實現。但是隨著網路規模和復雜性的不斷增加,基於度量的流量控制變得越來
越復雜,以至於對網路的一部分度量進行調整時,判斷該調整對網路其餘部分的影響變得越來越困難,難以實現對整個網路帶寬的全面有效利用。
基於ATM PVC鏈路的IP網路中,可以使用ATM的流量工程部分地滿足業務要求。但是作為備份的PVC鏈路必須提前配置好並安裝到ATM交換機中,由於故障節點的不確定性,很難設計出與IP內在的可恢復性相似的備份PVC。
MPLS的出現為IP網路中的流量工程問題提供了有希望的解決方案。在寬頻IP網路中,
尤其是全光IP網路中,MPLS甚至是目前解決流量工程問題的唯一有效方案。流量工程的本
質是將業務映射到物理拓撲上去,MPLS通過在輸入點和輸出點之間建立標記交換路徑來實
現流量工程。MPLS可通過離線方式計算出全面或部分標記交換路徑,並可採用動態協議安
裝這些路徑。將來MPLS可支持基於約束的路由,由網路自身參與標記交換路徑計算,減小
人工參與的壓力與不足,並通過域內路由協議(IGP)的動態路由信息發布加快流量工程
對故障的反應和恢復速度。
六、寬頻IP網路中的服務質量
服務質量是IP網路發展中的永恆話題,也是IP網路中相對「脆弱」的方面。雖然充分
加大帶寬超過業務需求可有效地解決服務質量,但設備埠緩沖能力限制和新應用的不斷
出現使得帶寬增長幾乎永遠無法滿足所有業務的需求,所以寬頻IP網路中依然必須處理服
務質量問題。
目前在IP網路中,端到瑞的服務質量水平存在著三個階段:盡力服務(Best-Effort)、
差別化服務(Differen-tiated)、保障服務。盡力服務是目前大多數IP網路的服務質量現狀,差別化服務及保障服務正在不斷發展中。差別化服務是一種軟服務質量的概念,能提供統計意義上的優先順序,而保障服務必須為特定的服務預留確定的網路資源。
IETF目前為解決服務質量研究了兩種主要的模型,即集成服務(Int-Serv)和分類
服務(Diff-sarv)。前者由於面向流的解決方案導致擴展性問題,很多人對利用全程信令技術實現服務質量的實際可操作性持懷疑態度;後者不是單獨解決端到瑞服務質量,而是在域的范圍內進行業務分類,在設備的服務質量策略支持下,如在網路中進行隊列管理、基於漏桶原理的速率控制、基於丟包策略的擁塞管理等,實現服務質量保證。其中,通過MPLS的面向連接的能力和Diff-serv的簡單信令技術結合也許能為解決IP網路的服務質量提供更好的方案。
七、寬頻IP網路中的自愈技術
巨大的帶寬承載著大量業務使得寬頻IP網路的可靠性更為重要,目前由於DWDM系統商用的只是點對點系統,因此,對IP over DWDM方式的網路的自愈保護從光層上只能採用1+1的光纖保護。在 IP層上,當使用動態路由協議時,IP網路本質上具備了自愈功能。這兩種保護具有不同的效果:光層的保護時間在毫秒級;而在IP層,由於其自愈功能是通過重新選路實現的,保護時間的長短取決於路由協議發現鏈路狀態改變所需的時間和路由計算
重新收斂的時間十般在幾十秒左右)。
對於大部分普通的IP應用,IP層的保護是足夠的,因為應用瓶頸一般在伺服器而不是
網路。但是對基於IP的實時應用來講,秒級的時間會影響業務質量。目前基於MPLS流量工程的快速改換路由特性對IP網路的自愈保護已基本可實現到Is左右的路徑切換。
八、國外寬頻IP網路的建設動態
1.超高性能骨幹網路服務計劃
1993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開始認識到需要一個比當時的網際網路性能更高、
速度更快的網路來支持研究工作。同時,聯邦政府當時正進行的高性能計算與通信(HPCC)
項目也需要高性能的網路作為支撐。因此,NSF決定實施超高性能骨幹網路服務(VBNS)
劃。
1995年4月,NSF和MCI公司聯合發布了vBNS計劃,該計劃為期五年,由NSF負責,利用MCI公司的光纜網路和先進的交換技術,建立一個帶寬為622Mbit/s的覆蓋全國的骨幹網路,為科學研究和網路應用研究提供一個寬頻的網路。
vBNS最大的特點是採用當時先進的ATM技術和SONET傳輸技術,在光纜網路上通過IP
over ATM方法構建一個寬頻IP網路,骨幹網的連接帶寬為622Mbit/s,並計劃在1999年升
級到2.5Gbit/s。vBNS在骨幹網上設有骨幹匯接點(PoP),用戶分別通過就近的PoP接入到
骨幹網,接入速率為 622 Mbit/s。
vBNS是為科學和研究目的設計的寬頻網路,在初期主要為超級計算中心和NSF指定的網路接入點提供高速的網路互連。VBNS設計有12個PoP,目前已經連接了5個超級計算中心和17所大學,並計劃允許另外47所大學接人vBNS。
vBNS不提供商業應用,只支持各連接的科學研究機構和大學進行包括高性能網路計算、
寬頻多媒體網路應用、先進路由技術、多播技術、服務質量及其控制技術以及新一代互連
網協議(IPv6)等的研究和試驗。
2.第二代網際網路計劃
世界上另一個先進網路試驗項目是由美國80多所大學聯合提出的第二代網際網路(Internet 2)計劃。為了合作研究下一代網際網路技術和寬頻網路應用,成立了先進網際網路開發大學聯盟(UCAID)。目前,已有130多所大學參加了Internet 2計劃。
Internet 2計劃提出後,一直沒有得到全面的實施。直到1996年,美國政府提出下一代網際網路( NGI)倡議,大力支持發展新一代寬頻網路技術,把下一代互連網路作為未來國家信息基礎設施(NII),提出下一代網際網路的性能應該比現在提高100到1000倍,並且可以無縫地連接各種商業運行的網路。為此,美國政府拿出3億美元,用於支持寬頻試驗性骨幹網路建設和新一代網路技術及寬頻應用的開發。在美國政府的支持下,1998年,UCAID提出Abilene計劃,通過與思科、北電網路和Qwest公司的合作,建立一個高速的全國骨幹網路,支持Internet 2計劃的開展。思科公司負責提供高性能路由交換設備,北電網路提供網路工程技術和服務,Qwest公司提供骨幹網需要的光纜。至此, Internet 2計劃得以真正全面實施。
Abilene計劃的骨幹網採用先進的IP overSONET技術,去掉了ATM設備,直接在SONET/SDH網路上傳輸IP數據包。骨幹網路帶寬為2.5 Gbit/s,計劃在全國建立問個千兆比骨幹匯接點,在1999年底有64個成員接入。參加Internet 2的各大學通過附近的匯接點以155,622Mbit/s和2.5 Gbit/s等三種速率接入骨幹網,實現千兆比的寬頻網路互連。
Abilene計劃還准備在將來把骨幹網帶寬升級到9.6Gbit/s。該骨幹網的建設已於1999年初開始。
在Abilene寬頻骨幹網.的支持下,Internet 2將開展各項寬頻網路技術及應用的研究和試驗,其中主要的網路技術是服務質量控制技術。為此,Internet 2專門建立了 Qbone網路,用以發展統一的服務質量控制技術,形成國際標准,這將對下一代的網際網路、新一代網路通信設備產業和未來寬頻網路應用產生巨大的影響。
Internet 2的另一項主要目的是支持寬頻多媒體網路應用的研究、開發和試驗,主要有協同設計、協同實驗、遠程教育、遠程醫療、寬頻會議電視。視頻點播、視頻多播、虛擬現實、遠端操作科學儀器等,這些應用將成為未來下一代網際網路的主要應用。
3.先進網路第三代計劃
1998年初,加拿大政府提出加拿大先進網路第二代(CANet 2)計劃,與美國Internet 2計劃相配合,計劃採用IP over SONET/SDH的技術,建立貫穿全國的高速骨幹試驗網路。為此,專門成立了非贏利的公司,負責CANet 2網路的規劃、建設、運營管理和維護。1998年9月,加拿大政府又對 CANet 2計劃進行了大幅度升級,提出了加拿大先進網路第三代(CANet 3)計劃,在CANet 2的基礎上,世界上第一個採用最先進的全光網路技術,建立世界上最寬的國家級高速骨幹試驗網路。
CANet 3採用DWDM技術,在一對光纖上同時傳輸多路光信號,將光纖的傳輸帶寬提高十倍甚至幾十倍。另外,CANet 3還直接在DWDM光纜網上用SDH幀格式傳輸IP數據包,大提高傳輸效率,降低網路建設和運營成本。
CANet 3骨幹網路西起溫哥華,東至哈利法克斯,中途經過美國芝加哥,與網際網路的匯聚點 STAR TAP連接。CANet 3計劃有13個千兆比骨幹匯接點,各接入網路分別以155,622 Mbit/s和2.5 Gbit/s的速率通過就近的匯接點接入骨幹網。和Internet 2類似,CANet 3的主要目的也是支持加拿大研究機構和大學對下一代網際網路技術和未來寬頻網路應用進行研究。除了服務質量控制技術和寬頻多媒體網路應用研究外,還將進行高性能路由交換機與DWDM結合、網路自愈恢復技術、流量工程等網路技術的研究。
此外,國際上擬採用IP over DWDM技術的網路還有Sprint,MCI,KDD的KTH21,跨歐州最大的光纖網GTS等。
九、中國寬頻IP網路展望
新興的中國網路通信有限公司計劃實施中國高速互聯網路示範工程,將採用IP over DWDM技術,構建新一代高速寬頻網路,邁出了中國寬頻IP網路建設的第一步,其主要業務旨在提供寬頻批發業務、寬頻接入業務、IP電話業務及各種IP業務。此前,中國電信亦在其IP網路中採用了IP over SDH技術,以提高網路的傳輸速率與能力。其他的運營公司均在規劃其網路寬頻化的解決方案。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IP應用的進一步普及,信息量還將增長。相信寬頻IP網路以其高速、寬頻、靈活方便的優勢不斷在中國得到應用,它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Ⅳ 誰有計算機網路第五版期末試題的給我來一份 快要考試了,跪求!!!!
計算機網路 第五版 期末考試 (1)2011-07-04 11:13
第一章
1.三網:電線網路,有線電視網路,計算機網路
2.計算機網路為用戶提供的最重要的兩個功能:連通性,共享性
3.網路是由若干結點和連接這些結點的鏈路組成。
4.網際網路是世界上最大的互連網路。
5.網路把許多計算機連接在一起,網際網路把許多網路連接在一起。
6.網際網路發展的三階段:
(1)從單個網路ARPANET向互聯網發展的過程。
(ARPANET:網際網路之父,第一個投入運行的分組交換網)
(2)建成了三級結構的網際網路。(internet 互聯網或網際網路)
(3)逐漸形成了多層次的ISP結構的網際網路。(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
7.網際網路體系結構委員會(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設有兩個工程部:
網際網路工程部IETF(engineering task force),網際網路研究部IRTF
8.制訂網際網路的正式標准要經過以下四個階段:
網際網路草案,建議標准,草案標准,網際網路標准。
9.網際網路的組成:邊緣部分,核心部分
10.在網路邊緣部分的端系統中運行的程序之間的通信方式分為:
客戶伺服器方式(C/S方式),對等方式(P2P方式)。
11.客戶和伺服器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兩個應用進程。(客戶程序,伺服器程序)
本來是指計算機進程(軟體)。
12.客戶是服務請求者,伺服器是服務提供者。
13.客戶程序:①被客戶調用後,在通信時主動向遠地伺服器發起通信(請求服務)。因此客戶程序必須知道伺服器程序的地址。②不需要特殊的硬體和很復雜的操作系統
14.伺服器程序:①是一種專門用來提供某種服務的程序,可同時處理多個遠地或本地客戶的請求。②系統啟用後即自動調用,並一直不斷的運行著,被動的等待並接受來自各地客戶的通信請求。因此伺服器程序不需要知道客戶程序的地址
15.路由器是實現分組交換的關鍵部件,其任務是轉發收到的分組。
16.分組交換的特點:分組交換採用存儲轉發技術。①在發送報文前,先將較長的報文劃分成一個個更小的等長的數據報。②在每一個數據報前面,加上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組成的首部後,就構成一個分組。③路由器收到一個分組,先暫時存儲起來,在檢查首部,查找路由表,按照首部中的目的地址,找到合適的介面轉發出去,把分組交給下一個路由器。④這樣一步步的以存儲轉發方式,把分組交付給最終的目的主機。
17.計算機網路,根據不同的作用范圍分為:
①廣域網(WAN wide area network) 幾十到幾千公里
②城域網(MAN metropolition) 5~50km
③區域網(LAN local) 1km左右
④個人區域網(PAN) 10m左右
18.不同使用者的網路:公用網,專用網
19.法律上的國際標准:OSI/RM (開放系統互連基本參考模型reference model)
事實上的國際標准:TCP/IP
20.網路協議:為進行網路中的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准或約定。
由以下三要素構成:
①語法:數據與控制信息的 結構或格式
②語義:需要發送何種控制信息,完成何種動作 以及 做出何種響應
③同步:事件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
21.分層可以帶來的好處:各靈結易能
①各層之間是獨立的 ②靈活性好 ③結構上可分割開
④易於實現和維護 ⑤能促進標准化工作
22.體系結構:計算機網路各層及其協議的集合。
23. OSI 7層:物理層 數據鏈路層 網路層 運輸層 會話層 表示層 應用層
TCP/IP 4層:網路介面層 網際層 運輸層 應用層
五層協議:物理層 數據鏈路層 網路層 運輸層 應用層
24.應用層:直接為用戶應用進程提供服務。
運輸層:負責向兩個主機中進程之間的通信提供服務。
傳輸控制協議TCP 用戶數據報協議UDP
網路層:負責為分組交換網上的不通主機提供通信服務。
數據鏈路層:將網路層交下來的IP數據報封裝成幀,在兩個相鄰結點之間的鏈路上「透明」的傳送幀中的數據。
物理層:透明的傳送比特流。
25.實體:任何可以發送或接收信息的硬體或軟體進程。
協議:控制兩個對等實體(或多個實體)進行通信的規則的集合。
協議和服務的關系:在協議控制下,兩個對等實體間的通信使得本層能夠向上一層提供服務。要實現本層協議還需要使用下面一層所提供的服務。
協議和服務的區別:①首先,使用本層服務的實體只能看見服務而無法 看見下面的協議。下面的協議對上面的實體是透明的。
②其次,協議是「水平」的,服務是「垂直」的。
26. everything over IP: TCP/IP協議可以為各式各樣的應用提供服務。
27. IP over everything: TCP/IP協議允許IP協議在各式各樣的網路構成的互聯網上運行。
第二章
1.根據信號中代表消息的參數的取值方式的不同,信號可分為:
模擬信號(連續信號),數字信號(離散信號)
2.從通信雙方消息交互的方式來看:單向通信(單工通信),
雙向交替通信(半雙工通信),雙向同時通信(全雙工通信)。
3.基帶信號:來自信源的信號
4.基帶調制:交換後的信號仍然是基帶信號
5.帶通信號:經過載波調制後的信號
6.最基本的帶通調制方法:調幅(AM),調頻(FM),調相(PM)
7.奈氏准則:在任何信道中,碼元傳輸速率是有上限的,傳輸速率超過此上限,就會出現嚴重的碼間串擾問題,使接收端對碼元的判決(或識別)成為不可能。
8.信噪比:信號的平均功率/雜訊的平均功率 即S/N
9.香農公式:C = W log2(1+S/N) b/s
表明:信道的帶寬或信道中的雜訊比越大,信息的極限傳輸速率就越高。
10.導向傳輸媒體:①雙絞線(屏蔽雙絞線STP shielded twisted pair,非屏蔽雙絞線UTP)②同軸電纜 ③光纜(多模光纖,單模光纖)
11.最基本的復用:頻分復用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時分復用TDM
12.脈碼調制PCM(pulse code molation)體制:由於歷史上的原因,PCM有兩個互不兼容的國際標准,即北美的24路PCM(簡稱T1,V=1.544Mb/s)和歐洲的30路PCM(簡稱E1,V=2.048Mb/s,我國採用的)
13.寬頻接入技術:
①x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數字用戶線)
用數字技術對現有的模擬電話用戶線進行改造
②光纖同軸混合網(HFC網,hybrid fiber coax)
③FTTx技術:FTTH(fiber to the home光纖到家),FTTB(光纖到大樓),
FTTC(curb光纖到路邊)
第六章
1.域名系統 DNS:基於的運輸層協議:TCP或UDP 埠:53
com(公司企業) gov 政府部門 e 教育機構 mil 軍事部門
採用劃分區的方法來提高系統運行效率
域名是按照自右到左逐漸減小的多層排列方式。
2.文件傳送協議 FTP協議:基於的運輸層協議:TCP 埠:21
3.簡單文件傳送協議 TFTP:基於的運輸層協議:UDP 埠:69
4.遠程終端協議 TELNET: 基於的運輸層協議: TCP 埠:23
5.統一資源定位符 URL :是對可以從網際網路上得到的資源的位置和訪問方 法的一種簡潔的表示。
HTTP協議: 基於的運輸層協議:TCP 埠:80
6.簡單郵件傳送協議 SMTP
發送郵件使用SMTP
讀取郵件使用POP3和IMAP
Ⅳ 為什麼要使用信道復用技術,常用的信道復用技術有哪些
因為在一般情況下,通信信道帶寬遠遠大於用戶所需的帶寬,使用信道復用技術可以提高信道利用率,共享信道資源,降低網路成本。
信道復用技術分為頻分復用,時分復用,波分復用,碼分復用,空分復用,統計復用,極化波復用。
「復用」是一種將若干個彼此獨立的信號,合並為一個可在同一信道上同時傳輸的復合信號的方法。
比如,傳輸的語音信號的頻譜一般在300~3400Hz內,為了使若干個這種信號能在同一信道上傳輸,可以把它們的頻譜調制到不同的頻段,合並在一起而不致相互影響,並能在接收端彼此分離開來。
拓展資料:
頻分復用技術的特點是所有子信道傳輸的信號以並行的方式工作,每一路信號傳輸時可不考慮傳輸時延,因而頻分復用技術取得了非常廣泛的應用。頻分復用技術除傳統意義上的頻分復用(FDM)外,還有一種是正交頻分復用。
時分復用就是將提供給整個信道傳輸信息的時間劃分成若干時間片(簡稱時隙),並將這些時隙分配給每一個信號源使用,每一路信號在自己的時隙內獨占信道進行數據傳輸。時分復用技術的特點是時隙事先規劃分配好且固定不變,所以有時也叫同步時分復用。
其優點是時隙分配固定,便於調節控制,適於數字信息的傳輸;缺點是當某信號源沒有數據傳輸時,它所對應的信道會出現空閑,而其他繁忙的信道無法佔用這個空閑的信道,因此會降低線路的利用率。
時分復用技術與頻分復用技術一樣,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電話就是其中最經典的例子,此外時分復用技術在廣電也同樣取得了廣泛地應用,如SDH,ATM,IP和HFC網路中CM與CMTS的通信都是利用了時分復用的技術。
Ⅵ 計算機網路習題
這個是按章節來的,你自己找一下吧
第一章習題答案
1. 填空題
(1) 計算機網路按網路的覆蓋范圍可分為_區域網_、城域網和__廣域網__。
(2) 從計算機網路組成的角度看,計算機網路從邏輯功能上可分為 通信 子網和__資源__子網。
(3) 計算機網路的拓撲結構有 星型 、樹型、 匯流排型 、環型和網狀型。
第二章習題答案
1.填空題
(1) 數據機的作用是實現 模擬/數字 信號和 數字/模擬 信號之間的變換。
(2) 在數據通信過程中,接收端要通過差錯控制檢查數據是否出錯,而採用反饋重發糾錯的方法有 停等ARQ 方式和連續ARQ方式,連續ARQ方式又包括選擇方式和
GO-BACK-N方式。
(3) 脈沖編碼調制的過程簡單地說可分為三個過程,它們是 抽樣 、 量化和編碼。
(4) 在數字通信信道上,直接傳送基帶信號的方法稱為 基帶傳輸 。
(5) 通信信道按傳輸信號的類型可劃分為 模擬 信道和 數字 信道。
(6) 數字數據在數字信道上傳輸前需進行 編碼 ,以便在數據中加入時鍾信號;
(7) 數字數據的基本調制技術包括幅移鍵控、 頻移鍵控 和相移鍵控。
2.選擇題
(1) 通過改變載波信號的相位值來表示數字信號1、0 的編碼方式是 C 。
A.ASK B.FSK C.PSK D.NRZ
(2) 在網路中,將語音與計算機產生的數字、文字、圖形與圖像同時傳輸,將語音信號數字化的技術是 B ;
A.差分Manchester編碼 B.PCM技術
C.Manchester編碼 D.FSK方法
(3) 下面關於衛星通信的說法,錯誤的是 C 。
A.衛星通信通信距離大,覆蓋的范圍廣
B.使用衛星通信易於實現廣播通信和多址通信
C.衛星通信的好處在於不受氣候的影響,誤碼率很低
D.通信費用高,延時較大是衛星通信的不足之處
(4) 電纜屏蔽的好處是 B 。
A.減少信號衰減 B.減少電磁干擾輻射
C.減少物理損壞 D.減少電纜的阻抗
(5) 在下列多路復用技術中, B 具有動態分配時隙的功能。
A.同步時分多路復用 B.統計時分多路復用
C.頻分多路復用 D.波分多路復用
(6) 下面有關虛電路和數據報的特性,正確的是 C 。
A.虛電路和數據報分別為面向無連接和面向連接的服務
B.數據報在網路中沿同一條路徑傳輸,並且按發出順序到達
C.虛電路在建立連接之後,分組中只需要攜帶連接標識
D.虛電路中的分組到達順序可能與發出順序不同
(7) 在數字通信中,使收發雙方在時間基準上保持一致的技術是 B 。
A.交換技術 B.同步技術 C.編碼技術 D.傳輸技術
(8) 在同一時刻,通信雙方可以同時發送數據的信道通信方式為 D 。
A.半雙工通信 B.單工通信 C.數據報 D.全雙工通信
(9) 對於脈沖編碼調制來說,如果要對頻率為600Hz的語音信號進行采樣,若傳送PCM信號的信道帶寬是3KHz,那麼采樣頻率應該取 B ,就足夠可以重構原語音信號的所有信息。
A.1.2KHz B.6KHz C.9KHz D.300Hz
第三章習題答案
1. 填空題
(1) 在TCP/IP參考模型的傳輸層上, 用戶數據報 協議實現的是不可靠、無連接的數據報服務,而 傳輸控制 協議一個基於連接的通信協議,提供可靠的數據傳輸。
(2) 在計算機網路中,將網路的層次結構模型和各層協議的集合稱為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其中,實際應用最廣泛的是 TCP/IP 協議,由它組成了Internet的一整套協議。
2. 選擇題
(1)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提出的不基於特定機型、操作系統或公司的網路體系結構OSI模型中,第一層和第三層分別為 A 。
A.物理層和網路層 B.數據鏈路層和傳輸層
C.網路層和表示層 D.會話層和應用層
(2) 在下面給出的協議中, D 屬於TCP/IP的應用層協議。
A.TCP和FTP B.IP和UDP
C.RARP和DNS D.FTP和SMTP
(3) 在下面對數據鏈路層的功能特性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A 。
A.通過交換與路由,找到數據通過網路的最有效的路徑
B.數據鏈路層的主要任務是提供一種可靠的通過物理介質傳輸數據的方法
C.將數據分解成幀,並按順序傳輸幀,並處理接收端發回的確認幀
D.乙太網數據鏈路層分為LLC和MAC子層,在MAC子層使用CSMA/CD的協議
(4) 網路層、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傳輸的數據單位分別是 C 。
A.報文、幀、比特 B.包、報文、比特
C.包、幀、比特 D.數據塊、分組、比特
(5) 在OSI 參考模型中能實現路由選擇、擁塞控制與互連功能的層是 C 。
A.傳輸層 B.應用層 C.網路層 D.物理層
第四章習題答案
1. 填空題
(3) IEEE 802區域網標准將數據鏈路層劃分為 邏輯鏈路控制 子層和 媒體訪問控制 子層。
(4) 在令牌環中,為了解決競爭,使用了一個稱為 令牌 的特殊標記,只有擁有的站才有權利發送數據。令牌環網路的拓撲結構為 環型 。
(5) 決定區域網特性的主要技術有 拓撲結構 、傳輸介質和 介質訪問控制技術 。
(6) 載波監聽多路訪問/沖突檢測的原理可以概括為 先聽後發 、邊聽邊發、__沖突停發___________、隨機重發;
2. 選擇題
(1) 光纖分布數據介面FDDI採用 C 拓撲結構。
A.星型 B.匯流排型 C.環型 D.樹型
(2) Ethernet Switch的100Mbit/s全雙工埠的帶寬為 C 。
A.100Mbit/s B.10/100Mbit/s C.200Mbit/s D.20Mbit/s
(3) 對於採用集線器連接的乙太網,其網路邏輯拓撲結構為 C ;
A.匯流排結構 B.星型結構
C.環型結構 D.以上都不是
(4) 有關VLAN的概念,下面說法不正確的是 C 。
A.VLAN是建立在區域網交換機和ATM交換機上的,以軟體方式實現的邏輯分組
B.可以使用交換機的埠劃分虛擬區域網,且虛網可以跨越多個交換機
C.使用IP地址定義的虛網與使用MAC地址定義的虛網相比,前者性能較高
D.VLAN中的邏輯工作組各節點可以分布在同一物理網段上,也可以分布在不同的物理網段上
(5) 在常用的傳輸介質中, A 的帶寬最寬,信號傳輸衰減最小,抗干擾能力最強。
A.光纖 B.同軸電纜 C.雙絞線 D.微波
(6) IEEE802.3物理層標准中的10BASE-T標准採用的傳輸介質為A 。
A.雙絞線 B.粗同軸電纜 C.細同軸電纜 D.光纖
第五章習題答案
1.選擇題
(1). A 是整個結構化布線系統的骨幹部分。
A.垂直豎井系統 B.平面樓層系統
C.機房子系統 D.布線配線系統
(2).水平布線系統是結構化布線系統中的六個子系統之一,下面關於水平布線系統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 。
A.在一個多層的建築物中,水平布線系統是整個結構化布線系統的骨幹部分。
B.水平布線系統起著支線的作用,一端連接用戶工作區,另一端連接垂直布線系統或設備間;
C.水平布線系統包括了用於連接用戶設備的各種信息插座及相關配件(軟跳線、連接器等);
D.將垂直布線的干線線路延伸到用戶工作區的通信插座;
第六章習題答案
1.選擇題
(1) 下列 D 不是網路操作系統軟體。
A.Windows NT Server B.NetWare
C.UNIX D.SQL Server
(2) 網路操作系統的系統容錯技術中不包括 D
A.硬碟鏡像 B. 事務跟蹤系統 C. 電源備份 D. 用戶鑒權
(3) 下列 D 屬於網路操作系統的容錯技術。
A.用戶帳戶 B. 用戶密碼 C. 文件共享 D. 磁碟鏡像與磁碟雙工
(4) 為了保證伺服器中硬碟的可靠性,可以採用磁碟鏡像技術,其標準是 C 。
A.RAID 5 B. RAID 3 C. RAID 1 D. RAID 0
第七章習題答案
1. 選擇題
(1) 可以為程序員提供高層、跨平台、多協議的介面功能的軟體稱為 D 。
A.服務端開發軟體 B.用戶端開發軟體
C.網路協議 D.中間件
(2) 在Client/Server結構中,客戶機使用一條SQL命令將服務請求發送到 B ,由它將每一條SQL命令的執行結果回送給客戶機。
A.文件伺服器 B.資料庫伺服器
C.應用伺服器 D.對象伺服器
(3) 客戶機提出服務請求,網路將用戶請求傳送到伺服器 伺服器執行用戶請求,完成所要求的操作並將結果送回用戶,這種工作模式稱為___A________。
A.Client/Server 模式 B.對等模式
C.CSMA/CD模式 D.Token Ring 模式
第八章習題答案
1. 選擇題
(1) X.25網路是一種 D 。
A.企業內部網 B.幀中繼網 C.區域網 D.公用分組交換網
(2) 網橋工作在互連網路的 B 。
A.物理層 B.數據鏈路層 C.網路層 D.傳輸層
(3) 路由器運行於OSI模型的 B 。
A.數據鏈路層 B.網路層 C.傳輸層 D.應用層
(4) 幀中繼技術本質上是 D 交換技術。
A.報文 B.線路 C.信元 D.分組
(5) 在計算機網路中,能將異種網路互連起來,實現不同網路協議相互轉換的網路互連設備是___B_________。
A.集線器 B.路由器 C.網關 D.中繼器
(6) 對於縮寫詞X.25、ISDN、PSTN和DDN,分別表示的是 。
A. 數字數據網、公用電話交換網、分組交換網、幀中繼
B. 分組交換網、綜合業務數字網、公用電話交換網、數字數據網
C. 幀中繼、分組交換網、數字數據網、公用電話交換網
D. 分組交換網、公用電話交換網、數字數據網、幀中繼
(7) 英文單詞Hub、Switch、Bridge、Router、Gateway代表著網路中常用的設備,它們分別表示為 A 。
A. 集線器、網橋、交換機、路由器、網關
B. 交換機、集線器、網橋、網關、路由器
C. 集線器、交換機、網橋、網關、路由器
D. 交換機、網橋、集線器、路由器、網關
(8) 綜合業務數字網的基本速率介面和基群速率介面的傳輸速率分別為 B 。
A. 128Kbit/s和1.544Mbit/s
B. 144Kbit/s和2.048Mbit/s
C. 144Kbit/s和1.544Mbit/s
D. 64Kbit/s和2.048Mbit/s
第九章習題答案
1.填空題
(1) HTTP協議是基於TCP/IP之上的,WWW服務所使用的主要協議,HTTP會話過程包括連接、請求 、應答和斷開 。
(2) IP地址中主機部分如果全為1,則表示__有限廣播地址___地址,IP地址中主機部分若全為0,則表示__網路___地址。
(3) WWW客戶機與WWW伺服器之間的應用層傳輸協議是 HTTP ;
HTML是WWW網頁製作的基本語言。
(4) FTP能識別的兩種基本的文件格式是文本 文件和 二進制 文件。
(5) 在一個IP網路中負責主機IP地址與主機名稱之間的轉換協議稱為__域名系統__,負責獲取與某個IP地址相關的MAC地址的協議稱為__地址解析協議_。
(6) 在Internet中URL的中文名稱是_統一資源定位器__;我國的頂級域名是_cn______。
(7) Internet中的用戶遠程登錄,是指用戶使用 TELNET 命令,使自己的計算機暫時成為遠程計算機的一個模擬終端。
(8) 發送電子郵件需要依靠簡單郵件傳輸協議,該協議的主要任務是負責郵件伺服器之間的郵件傳送。
2.選擇題
(1) 在下面的IP地址中, C 屬於C類地址。
A.141.0.0.0 B.3.3.3.3
C.197.234.111.123 D.23.34.45.56
(2) 在Intranet伺服器中, D 作為WWW服務的本地緩沖區,將Intranet用戶從Internet中訪問過的主頁或文件的副本存放其中,用戶下一次訪問時可以直接從中取出,提高用戶訪問速度,節省費用。
A.WWW伺服器 B.資料庫伺服器
C.電子郵件伺服器 D.代理伺服器
(3) 在給主機配置IP地址時,合法的是 A 。
A.129.9.255.18 B.127.21.19.109
C.192.5.91.255 D.220.103.256.56
(4) HTTP是 D 。
A.統一資源定位器 B.遠程登錄協議
C.文件傳輸協議 D.超文本傳輸協議
(5) ARP協議的主要功能是B 。
A.將物理地址解析為IP地址B.將IP地址解析為物理地址
C.將主機域名解析為IP地址D.將IP地址解析為主機域名
(6) 使用匿名FTP服務,用戶登錄時常常使用 A 作為用戶名。
A.anonymousB.主機的IP地址
C.自己的E-mail地址 D.節點的IP地址
第十章習題答案
1.填空題
(1) 網路安全遭到破壞時,所能採取的基本行動方案有 主動方式和被動方式。
(2) 防火牆是指一個由軟體和硬體系統組合而成的專用「屏障」,其功能是防止非法用戶入侵、非法使用系統資源以及執行安全管制措施。
2. 選擇題
(1) 在企業內部網與外部網之間,用來檢查網路請求分組是否合法,保護網路資源不被非法使用的技術是____B______。
A.防病毒技術 B.防火牆技術 C.差錯控制技術 D.流量控制技術
(2) 網路安全機制主要解決的是 C。
A. 網路文件共享 B. 因硬體損壞而造成的損失
C. 保護網路資源不被復制、修改和竊取 D. 提供更多的資源共享服務
(3) 為了保證計算機網路信息交換過程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通常採用對用戶身份的鑒別。下面不屬於用戶身份鑒別的方法是D。
A. 報文鑒別 B. 身份認證 C. 數字簽名 D. 安全掃描
Ⅶ tcp\ip協議是internet中計算機之間進行通信時必須共同遵循的一種
tcpip協議是internet中計算機之間進行通信時必須共同遵循的一種信息規則。
網路協議即網路中(包括互聯網)傳遞、管理信息的一些規范。如同人與人之間相互交流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規矩一樣,計算機之間的相互通信需要共同遵守一定的規則,這些規則就稱為網路協議。
TCP/IP協議是網路的基礎,是Internet的語言,可以說沒有TCP/IP協議就沒有互聯網的今天。
網路協議通常由三要素組成:
(1)語法:即數據與控制信息的結構或格式;
(2)語義:即需要發出何種控制信息,完成何種動作以及做出何種響應;
(3)時序(同步),即事件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
是一系列的步驟: 它包括兩方或多方,設計它的目的是要完成一項任務!
是對數據格式和計算機之間交換數據時必須遵守的規則的正式描述。簡單的說,網路中的計算機要能夠互相順利的通信,就必須講同樣的語言,協議就相當於語言,它分為Ethernet、NetBEUI、IPX/SPX以及TCP/IP協議。
Ⅷ 求一份計算機網路應用技術的試題
第一部分選擇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後的括弧內。
1.對於帶寬為6MHz的信道,若用8種不同的狀態來表示數據,在不考慮熱雜訊的情況下,該信道每秒最多能傳送的位數為()
A 36×106
B 18×C 10
C 48×106
D 96×106
2.E1載波的數據傳輸為()
A 1.544Mbps
B 1Mbps
C 2.048Mbps
D 10Mbps
3.採用8種相位,每種相位各有兩種幅度的PAM調制方法,在1200Baud的信號傳輸速率下能達到的數據傳輸速率為()
A 2400b/s
B 3600b/s
C 9600b/s
D 4800b/s
4.採用曼徹斯特編碼的數字信道,其數據傳輸速率為波特率的()
A 2倍
B 4倍
C 1/2倍
D 1倍
5.採用海明碼糾正一位差錯,若信息位為7位,則冗餘位至少應為()
A 5位
B 3位
C 4位
D 2位
6.在CRC碼計算中,可以將一個二進制位串與一個只含有0或1兩個系數的一元多項式建立對應關系。例如,與位串101101對應的多項式為()
A x6+x4+x3+1
B x5+x3+x2+1
C x5+x3+x2+x
D x6+x5+x4+1
7.X.21的設計目標之一是減少信號線的數目,其機械特性規定採用()
A DB-25連接器
B DB-9連接器
C DB-15連接器
D RJ11連接器
8.採用AT命令集對Moden進行編程設置,現要讓Modem完成「用脈沖撥號呼叫62751890」的操作,則應向Modem發出的AT命令為()
A ATDT62751890
B ATDP62751890
C AT62751890
D ATZ62751890
9.採用RS-232C介面標准連接PC機和Modem,其請求發送信號(RTS)的連接方向為()
A DCE→DTE
B DCE→DCE
C DTE→DTE
D DTE→DCE
10.BSC規程採用的幀同步方法為()
A位元組計數法
B使用字元填充的首尾定界符法
C使用比特填充的首尾標志法
D違法編碼法
11.採用有序接收的滑動窗口協議,設序號位數為n,則發送窗口最大尺寸為()
A 2n-1
B 2n-1
C 2n
D 2n
12.若數據鏈路的發送窗口尺寸WT=4,在發送3號幀、並接到2號幀的確認幀後,發送方還可連續發送()
A 2幀
B 3幀
C 4幀
D 1幀
13.面向字元的同步控制協議是較早提出的同步協議,其典型代表是()
A IBM公司的二進制同步通信協議BSC
B ISO的高級數據鏈路控制規程HDLC
C IBM公司的SDLC協議
D以上均不對
14.標准10Mbps802.3LAN的波特率為()
A 20M波特
B 10M波特
C 5M波特
D 40M波特
15.IEEE802.3採用的媒體訪問控制方法為()
A 1-堅持演算法的CSMA/CD
B非堅持演算法的CSMA/CD
C P-堅持演算法的CSMA/CD
D以上均不對
16.就交換技術而言,區域網中的乙太網採用的是()
A分組交換技術
B電路交換技術
C報文交換技術
D分組交換與電路交換結合技術
17.採用ATM交換技術,具有同樣信息頭的信元在傳輸線上並不對應某個固定的時間間隙,也不是按周期出現的。因此,其信道復用方式為()
A同步時分復用
B非同步時分復用
C PCM復用
D頻分多路復用
18.ATM信元及信頭的位元組數分別為()
A 5,53
B 50,5
C 50,3
D 53,5
19.幀中繼是繼X.25之後發展起來的數據通信方式,但幀中繼與X.25不同,其復用和轉接是發生在()
A物理層
B網路層
C鏈路層
D運輸層
20.若兩台主機在同一子網中,則兩台主機的IP地址分別與它們的子網掩碼相「與」的結果一定()
A為全0
B為全1
C相同
D不同
第二部分非選擇題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空0.5分,共20分)
21.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和演變可概括為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路、計算機—計算機網路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個階段。
22.按交換方式來分類,計算機網路可以分為電路交換網,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種。
23.有兩種基本的差錯控制編碼,即檢錯碼和____________,在計算機網路和數據通信中廣泛使用的一種檢錯碼為____________.
24.採用海明碼糾正一位差錯,設信息位為K位,冗餘位為r位,則K和r之間的關系應滿足不等式____________.
25.通信雙方同等進程或同層實體通過協議進行的通信稱為____________通信,通過物理介質進行的通信稱為____________通信。
26.若BSC幀數據段中出現字元串「B DLE STX」,則字元填充後的輸出為____________.
27.若HDLC幀數據段中出現比特串「01011111110」,則比特填充後的輸出為____________.
28.有三種靜態路由選擇策略的具體演算法,分別是泛射路由選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9.有三種動態路由選擇策略的具體演算法,分別是獨立路由選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0.X.25提供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兩種虛電路服務。其中,____________即為需要呼叫建立與拆除的虛電路服務。
32.在分組交換方式中,通信子網向端系統提供虛電路和____________兩類不同性質的網路服務,其中____________是無連接的網路服務。
33.在ISO/OSI標准中,網路服務按質量可劃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種類型,其中____________具有不可接受的殘留差錯率。
34.在OSI參考模型中,服務原語劃分為四種類型,分別為請求(Request),指示(Indication),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5.用戶使用電話線和MODEM接入網路,或兩個相距較遠的網路通過數據專線互連時,需要在數據鏈路層運行專門的____________協議或____________協議。
36.區域網常用的拓外結構有匯流排、星形和____________三種。著名的乙太網(Ethernet)就是採用其中的____________結構。
37.由於幀中繼可以不用網路層而使用鏈路層來實現復用和轉接,所以幀中繼通信節點的層次結構中只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8.DNS是一個分布式資料庫系統,由域名伺服器、域名空間和____________三部分組成。有了DNS,凡域名空間中有定義的域名都可以有效地轉換為____________.
39.常用的IP地址有A、B、C三類,128.11.3.31是一個____________類IP地址,其網路標識(netid)為____________,主機標識(hosted)為____________.
40.ISO建議網路管理應包含以下基本功能:故障管理,計費管理,配置管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41.頻分多路復用(FDM)
42.網路協議(Protocol)
43.網關(Gateway)
44.地址轉換協議ARP
45.Intranet
四,計算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18分)
46.(4分)某公司採用一條租用專線(Leased line)與在外地的分公司相連,使用的Modem的數據傳輸率為2400bps,現有數據12×106位元組,若以非同步方式傳送,不加校驗位,1位停止位,則最少需要多少時間(以秒為單位)才能傳輸完畢?(設數據信號在線路上的傳播延遲時間忽略不計)。
47.(5分)試給出T1載波的幀結構,並計算其開銷百分比。
48.(4分)若10Mbps的CSMA/CD區域網的節點最大距離為2.5Km,信號在媒體中的傳播速度為2×108m/s.求該網的最短幀長。
49.(5分)某令牌環媒體長度為10Km,信號傳播速度為200m/μs,數據傳輸率為4Mbps,環路上共有50個站點,每個站點的介面引入1位延遲,試計算環的比特長度。
五,應用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32分)
50.(4分)採用生成多項式x6+x4+x+1發送的報文到達接收方為101011000110,所接收的報文是否正確?試說明理由。
51.假設A站和B站之間的全雙式數據幀傳輸使用滑動窗口進行流量控制和差錯控制,幀序號位數為3,設A站有10個數據幀要發送,B站有4個數據幀要發送,使用選擇重發協議,幀的確認盡量使用捎帶確認,若沒有數據幀,可用ACK進行單獨確認,用NAK進行單獨否認。假定沒有超時和幀丟失,發送窗口和接收窗口均從序號0開始。幀的格式為:(幀類型,發送序號,確認序號)。發送序號或確認序號如果沒有意義,可用N標明;確認序號指出下一個希望接收的數據幀序號。請在下圖所示的情景中填寫幀中帶下劃線的域(或沒有幀,則幀類型為NONE)。
52.(8分)若窗口序號位數為3,發送窗口尺寸為2,採用Go-back-N法,試畫出由初始狀態出發相繼發生下列事件時的發送及接收窗口圖示:
發送0號幀;發送1號幀;接收0號幀;接收確認0號幀;發送2號幀;接收1號幀;接收確認1號幀。
53.(5分)簡要說明網路中的阻塞及死鎖現象,試列舉常見的三種阻塞控制方法。具體解釋發生於A、B兩個節點間的直接存儲轉發死鎖現象。
參考答案及評分標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1.A 2.C 3.D 4.C 5.C
6.B 7.C 8.B 9.D 10.B
11.B 12.B 13.A 14.A 15.A
16.A 17.B 18.D 19.C 20.C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空0.5分,共20分)
21.開放式標准化網路
22.報文交換網分組交換網
23.糾錯碼循環冗餘碼(或CRC碼)
24.2r≥K+r+1
25.虛實
26.B DLE DLE STX
27.010111110110
28.固定路由選擇隨機路由選擇
29.集中路由選擇分布路由選擇
30.網橋(Brideg)路由器(Router)
31.虛呼叫永久虛電路虛呼叫
32.數據報數據報
33.A型網路服務B型網路服務C型網路服務C型網路服務
34.響應(Response)確認(Confirm)
35.SLIP(Serial Line IP)PPP(Point to Point Protocol)(註:括弧中的內容不要求,若答案中給出,則應拼寫正確;否則,適當扣分。)
36.環型匯流排
37.物理層鏈路層
38.地址轉換請求程序對應的IP地址
39.B;128.11;3.31
40.性能管理安全管理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41.「參考答案及評分標准」
在物理信道的可用帶寬超過單個原始信號所需帶寬的情況下,可將該物理信道的總帶寬分割成若干個與傳輸單個信號帶寬相同(或略寬)的子信道,每個子信道傳輸一路信號,這就是頻分多路復用。
42.「參考答案及評分標准」
為進行計算機網路中的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准或約定的集合稱為網路協議(Protocol)。網路協議主要由語義、語法和定時三個要素組成。
註:後一句不答也算對
43.「參考答案及評分標准」
能夠提供運輸層及運輸層以上各層協議轉換的網路互連設備。
44.「參考答案及評分標准」
在TCP/IP環境下,網路層有一組將IP地址轉換為相應物理網路地址的協議,這組協議即為地址轉換協議ARP.
45.「參考答案及評分標准」
內部網[或內聯網],是一組在特定機構范圍內使用的互聯網路。
四,計算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18分)
46.(4分)「參考答案及評分標准」
解:以非同步方式傳輸一個位元組數據,需加1位起始位,一位停止位,實際需傳送10位。
12×106×10/2400=5×104(秒)
即最少需5×104秒才能傳輸完畢。
47.「參考答案及評分標准」T1載波的幀結構為:(3分)
T1載波開銷百分比:(2分)
(24+1)/193×100%=13%
48.(4分)「參考答案及評分標准」
解:最短幀長=2×(2.5×103m/2×108m/s)×10×106b/s=250bit
49.(5分)「參考答案及評分標准」
解:環的比特長度=10km×5μs/km×4Mbps+1bit×50
=10×5×10-6×4×106+50
=200+50=250(bit)
50.「參考答案及評分標准」(4分)
解:多項式x6+x4+x+1對應的位串是1010011,用它來除接收到的報文,若能整除則所接收報文正確。(2分)
能夠整除,所以收到的報文是正確的。(2分)
51.「參考答案及評分標准」
52.「參考答案及評分標准」
53.「參考答案及評分標准」
阻塞現象是指到達通信子網中某一部分的分組數量過多,使得該部分網路來不及處理,以致引起這部分乃至整個網路性能下降的現象;(1分)嚴重時甚至導致網路通信業務陷入停頓,即出現死鎖現象。在死鎖狀態下,網路的有效吞吐量接近於零。(1分)
常見的阻塞控制方法為:緩沖區預分配法;分組丟棄法;定額控製法。(1.5分)
發生於A、B兩個節點間的直接存儲轉發死鎖表現為:A節點的所有緩沖區裝滿了等待輸出到B節點的分組;而B節點的所有緩沖區也全部裝滿了等待輸出到A節點的分組;此時,A節點不能從B節點接收分組,B節點也不能從A節點接收分組,從而造成兩節點間的死鎖。(1.5分)
Ⅸ IP網路技術原理.
ip就是網際互聯協議,支持的有4個協議:ARP,RARP,ICMP,IGMP
1.網路互連
把自己的網路同其它的網路互連起來,從網路中獲取更多的信息和向網路發布自己的消息,是網路互連的最主要的動力。網路的互連有多種方式,其中使用最多的是網橋互連和路由器互連。
1.1 網橋互連的網路
網橋工作在OSI模型中的第二層,即鏈路層。完成數據幀(frame)的轉發,主要目的是在連接的網路間提供透明的通信。網橋的轉發是依據數據幀中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來判斷一個幀是否應轉發和轉發到哪個埠。幀中的地址稱為「MAC」地址或「硬體」地址,一般就是網卡所帶的地址。
網橋的作用是把兩個或多個網路互連起來,提供透明的通信。網路上的設備看不到網橋的存在,設備之間的通信就如同在一個網上一樣方便。由於網橋是在數據幀上進行轉發的,因此只能連接相同或相似的網路(相同或相似結構的數據幀),如乙太網之間、乙太網與令牌環(token ring)之間的互連,對於不同類型的網路(數據幀結構不同),如乙太網與X.25之間,網橋就無能為力了。
網橋擴大了網路的規模,提高了網路的性能,給網路應用帶來了方便,在以前的網路中,網橋的應用較為廣泛。但網橋互連也帶來了不少問題:一個是廣播風暴,網橋不阻擋網路中廣播消息,當網路的規模較大時(幾個網橋,多個乙太網段),有可能引起廣播風暴(broadcasting storm),導致整個網路全被廣播信息充滿,直至完全癱瘓。第二個問題是,當與外部網路互連時,網橋會把內部和外部網路合二為一,成為一個網,雙方都自動向對方完全開放自己的網路資源。這種互連方式在與外部網路互連時顯然是難以接受的。問題的主要根源是網橋只是最大限度地把網路溝通,而不管傳送的信息是什麼。
1.2 路由器互連網路
路由器互連與網路的協議有關,我們討論限於TCP/IP網路的情況。
路由器工作在OSI模型中的第三層,即網路層。路由器利用網路層定義的「邏輯」上的網路地址(即IP地址)來區別不同的網路,實現網路的互連和隔離,保持各個網路的獨立性。路由器不轉發廣播消息,而把廣播消息限制在各自的網路內部。發送到其他網路的數據茵先被送到路由器,再由路由器轉發出去。
IP路由器只轉發IP分組,把其餘的部分擋在網內(包括廣播),從而保持各個網路具有相對的獨立性,這樣可以組成具有許多網路(子網)互連的大型的網路。由於是在網路層的互連,路由器可方便地連接不同類型的網路,只要網路層運行的是IP協議,通過路由器就可互連起來。
網路中的設備用它們的網路地址(TCP/IP網路中為IP地址)互相通信。IP地址是與硬體地址無關的「邏輯」地址。路由器只根據IP地址來轉發數據。IP地址的結構有兩部分,一部分定義網路號,另一部分定義網路內的主機號。目前,在Internet網路中採用子網掩碼來確定IP地址中網路地址和主機地址。子網掩碼與IP地址一樣也是32bit,並且兩者是一一對應的,並規定,子網掩碼中數字為「1」所對應的IP地址中的部分為網路號,為「0」所對應的則為主機號。網路號和主機號合起來,才構成一個完整的IP地址。同一個網路中的主機IP地址,其網路號必須是相同的,這個網路稱為IP子網。
通信只能在具有相同網路號的IP地址之間進行,要與其它IP子網的主機進行通信,則必須經過同一網路上的某個路由器或網關(gateway)出去。不同網路號的IP地址不能直接通信,即使它們接在一起,也不能通信。
路由器有多個埠,用於連接多個IP子網。每個埠的IP地址的網路號要求與所連接的IP子網的網路號相同。不同的埠為不同的網路號,對應不同的IP子網,這樣才能使各子網中的主機通過自己子網的IP地址把要求出去的IP分組送到路由器上。
2.路由原理
當IP子網中的一台主機發送IP分組給同一IP子網的另一台主機時,它將直接把IP分組送到網路上,對方就能收到。而要送給不同IP於網上的主機時,它要選擇一個能到達目的子網上的路由器,把IP分組送給該路由器,由路由器負責把IP分組送到目的地。如果沒有找到這樣的路由器,主機就把IP分組送給一個稱為「預設網關(default gateway)」的路由器上。「預設網關」是每台主機上的一個配置參數,它是接在同一個網路上的某個路由器埠的IP地址。
路由器轉發IP分組時,只根據IP分組目的IP地址的網路號部分,選擇合適的埠,把IP分組送出去。同主機一樣,路由器也要判定埠所接的是否是目的子網,如果是,就直接把分組通過埠送到網路上,否則,也要選擇下一個路由器來傳送分組。路由器也有它的預設網關,用來傳送不知道往哪兒送的IP分組。這樣,通過路由器把知道如何傳送的IP分組正確轉發出去,不知道的IP分組送給「預設網關」路由器,這樣一級級地傳送,IP分組最終將送到目的地,送不到目的地的IP分組則被網路丟棄了。
目前TCP/IP網路,全部是通過路由器互連起來的,Internet就是成千上萬個IP子網通過路由器互連起來的國際性網路。這種網路稱為以路由器為基礎的網路(router based network),形成了以路由器為節點的「網間網」。在「網間網」中,路由器不僅負責對IP分組的轉發,還要負責與別的路由器進行聯絡,共同確定「網間網」的路由選擇和維護路由表。
路由動作包括兩項基本內容:尋徑和轉發。尋徑即判定到達目的地的最佳路徑,由路由選擇演算法來實現。由於涉及到不同的路由選擇協議和路由選擇演算法,要相對復雜一些。為了判定最佳路徑,路由選擇演算法必須啟動並維護包含路由信息的路由表,其中路由信息依賴於所用的路由選擇演算法而不盡相同。路由選擇演算法將收集到的不同信息填入路由表中,根據路由表可將目的網路與下一站(nexthop)的關系告訴路由器。路由器間互通信息進行路由更新,更新維護路由表使之正確反映網路的拓撲變化,並由路由器根據量度來決定最佳路徑。這就是路由選擇協議(routing protocol),例如路由信息協議(RIP)、開放式最短路徑優先協議(OSPF)和邊界網關協議(BGP)等。
轉發即沿尋徑好的最佳路徑傳送信息分組。路由器首先在路由表中查找,判明是否知道如何將分組發送到下一個站點(路由器或主機),如果路由器不知道如何發送分組,通常將該分組丟棄;否則就根據路由表的相應表項將分組發送到下一個站點,如果目的網路直接與路由器相連,路由器就把分組直接送到相應的埠上。這就是路由轉發協議(routed protocol)。
路由轉發協議和路由選擇協議是相互配合又相互獨立的概念,前者使用後者維護的路由表,同時後者要利用前者提供的功能來發布路由協議數據分組。下文中提到的路由協議,除非特別說明,都是指路由選擇協議,這也是普遍的習慣。
3.路由協議
典型的路由選擇方式有兩種:靜態路由和動態路由。
靜態路由是在路由器中設置的固定的路由表。除非網路管理員干預,否則靜態路由不會發生變化。由於靜態路由不能對網路的改變作出反映,一般用於網路規模不大、拓撲結構固定的網路中。靜態路由的優點是簡單、高效、可靠。在所有的路由中,靜態路由優先順序最高。當動態路由與靜態路由發生沖突時,以靜態路由為准。
動態路由是網路中的路由器之間相互通信,傳遞路由信息,利用收到的路由信息更新路由器表的過程。它能實時地適應網路結構的變化。如果路由更新信息表明發生了網路變化,路由選擇軟體就會重新計算路由,並發出新的路由更新信息。這些信息通過各個網路,引起各路由器重新啟動其路由演算法,並更新各自的路由表以動態地反映網路拓撲變化。動態路由適用於網路規模大、網路拓撲復雜的網路。當然,各種動態路由協議會不同程度地佔用網路帶寬和CPU資源。
靜態路由和動態路由有各自的特點和適用范圍,因此在網路中動態路由通常作為靜態路由的補充。當一個分組在路由器中進行尋徑時,路由器首先查找靜態路由,如果查到則根據相應的靜態路由轉發分組;否則再查找動態路由。
根據是否在一個自治域內部使用,動態路由協議分為內部網關協議(IGP)和外部網關協議(EGP)。這里的自治域指一個具有統一管理機構、統一路由策略的網路。自治域內部採用的路由選擇協議稱為內部網關協議,常用的有RIP、OSPF;外部網關協議主要用於多個自治域之間的路由選擇,常用的是BGP和BGP-4。下面分別進行簡要介紹。
3.1 RIP路由協議
RIP協議最初是為Xerox網路系統的Xerox parc通用協議而設計的,是Internet中常用的路由協議。RIP採用距離向量演算法,即路由器根據距離選擇路由,所以也稱為距離向量協議。路由器收集所有可到達目的地的不同路徑,並且保存有關到達每個目的地的最少站點數的路徑信息,除到達目的地的最佳路徑外,任何其它信息均予以丟棄。同時路由器也把所收集的路由信息用RIP協議通知相鄰的其它路由器。這樣,正確的路由信息逐漸擴散到了全網。
RIP使用非常廣泛,它簡單、可靠,便於配置。但是RIP只適用於小型的同構網路,因為它允許的最大站點數為15,任何超過15個站點的目的地均被標記為不可達。而且RIP每隔30s一次的路由信息廣播也是造成網路的廣播風暴的重要原因之一。
3.2 OSPF路由協議
80年代中期,RIP已不能適應大規模異構網路的互連,0SPF隨之產生。它是網間工程任務組織(1ETF)的內部網關協議工作組為IP網路而開發的一種路由協議。
0SPF是一種基於鏈路狀態的路由協議,需要每個路由器向其同一管理域的所有其它路由器發送鏈路狀態廣播信息。在OSPF的鏈路狀態廣播中包括所有介面信息、所有的量度和其它一些變數。利用0SPF的路由器首先必須收集有關的鏈路狀態信息,並根據一定的演算法計算出到每個節點的最短路徑。而基於距離向量的路由協議僅向其鄰接路由器發送有關路由更新信息。
與RIP不同,OSPF將一個自治域再劃分為區,相應地即有兩種類型的路由選擇方式:當源和目的地在同一區時,採用區內路由選擇;當源和目的地在不同區時,則採用區間路由選擇。這就大大減少了網路開銷,並增加了網路的穩定性。當一個區內的路由器出了故障時並不影響自治域內其它區路由器的正常工作,這也給網路的管理、維護帶來方便。
3.3 BGP和BGP-4路由協議
BGP是為TCP/IP互聯網設計的外部網關協議,用於多個自治域之間。它既不是基於純粹的鏈路狀態演算法,也不是基於純粹的距離向量演算法。它的主要功能是與其它自治域的BGP交換網路可達信息。各個自治域可以運行不同的內部網關協議。BGP更新信息包括網路號/自治域路徑的成對信息。自治域路徑包括到達某個特定網路須經過的自治域串,這些更新信息通過TCP傳送出去,以保證傳輸的可靠性。
為了滿足Internet日益擴大的需要,BGP還在不斷地發展。在最新的BGp4中,還可以將相似路由合並為一條路由。
3.4 路由表項的優先問題
在一個路由器中,可同時配置靜態路由和一種或多種動態路由。它們各自維護的路由表都提供給轉發程序,但這些路由表的表項間可能會發生沖突。這種沖突可通過配置各路由表的優先順序來解決。通常靜態路由具有默認的最高優先順序,當其它路由表表項與它矛盾時,均按靜態路由轉發。
4.路由演算法
路由演算法在路由協議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採用何種演算法往往決定了最終的尋徑結果,因此選擇路由演算法一定要仔細。通常需要綜合考慮以下幾個設計目標:
(1)最優化:指路由演算法選擇最佳路徑的能力。
(2)簡潔性:演算法設計簡潔,利用最少的軟體和開銷,提供最有效的功能。
(3)堅固性:路由演算法處於非正常或不可預料的環境時,如硬體故障、負載過高或操作失誤時,都能正確運行。由於路由器分布在網路聯接點上,所以在它們出故障時會產生嚴重後果。最好的路由器演算法通常能經受時間的考驗,並在各種網路環境下被證實是可靠的。
(4)快速收斂:收斂是在最佳路徑的判斷上所有路由器達到一致的過程。當某個網路事件引起路由可用或不可用時,路由器就發出更新信息。路由更新信息遍及整個網路,引發重新計算最佳路徑,最終達到所有路由器一致公認的最佳路徑。收斂慢的路由演算法會造成路徑循環或網路中斷。
(5)靈活性:路由演算法可以快速、准確地適應各種網路環境。例如,某個網段發生故障,路由演算法要能很快發現故障,並為使用該網段的所有路由選擇另一條最佳路徑。
路由演算法按照種類可分為以下幾種:靜態和動態、單路和多路、平等和分級、源路由和透明路由、域內和域間、鏈路狀態和距離向量。前面幾種的特點與字面意思基本一致,下面著重介紹鏈路狀態和距離向量演算法。
鏈路狀態演算法(也稱最短路徑演算法)發送路由信息到互聯網上所有的結點,然而對於每個路由器,僅發送它的路由表中描述了其自身鏈路狀態的那一部分。距離向量演算法(也稱為Bellman-Ford演算法)則要求每個路由器發送其路由表全部或部分信息,但僅發送到鄰近結點上。從本質上來說,鏈路狀態演算法將少量更新信息發送至網路各處,而距離向量演算法發送大量更新信息至鄰接路由器。
由於鏈路狀態演算法收斂更快,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比距離向量演算法更不易產生路由循環。但另一方面,鏈路狀態演算法要求比距離向量演算法有更強的CPU能力和更多的內存空間,因此鏈路狀態演算法將會在實現時顯得更昂貴一些。除了這些區別,兩種演算法在大多數環境下都能很好地運行。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路由演算法使用了許多種不同的度量標准去決定最佳路徑。復雜的路由演算法可能採用多種度量來選擇路由,通過一定的加權運算,將它們合並為單個的復合度量、再填入路由表中,作為尋徑的標准。通常所使用的度量有:路徑長度、可靠性、時延、帶寬、負載、通信成本等。
5.新一代路由器
由於多媒體等應用在網路中的發展,以及ATM、快速乙太網等新技術的不斷採用,網路的帶寬與速率飛速提高,傳統的路由器已不能滿足人們對路由器的性能要求。因為傳統路由器的分組轉發的設計與實現均基於軟體,在轉發過程中對分組的處理要經過許多環節,轉發過程復雜,使得分組轉發的速率較慢。另外,由於路由器是網路互連的關鍵設備,是網路與其它網路進行通信的一個「關口」,對其安全性有很高的要求,因此路由器中各種附加的安全措施增加了CPU的負擔,這樣就使得路由器成為整個互聯網上的「瓶頸」。
傳統的路由器在轉發每一個分組時,都要進行一系列的復雜操作,包括路由查找、訪問控製表匹配、地址解析、優先順序管理以及其它的附加操作。這一系列的操作大大影響了路由器的性能與效率,降低了分組轉發速率和轉發的吞吐量,增加了CPU的負擔。而經過路由器的前後分組間的相關性很大,具有相同目的地址和源地址的分組往往連續到達,這為分組的快速轉發提供了實現的可能與依據。新一代路由器,如IP Switch、Tag Switch等,就是採用這一設計思想用硬體來實現快速轉發,大大提高了路由器的性能與效率。
新一代路由器使用轉發緩存來簡化分組的轉發操作。在快速轉發過程中,只需對一組具有相同目的地址和源地址的分組的前幾個分組進行傳統的路由轉發處理,並把成功轉發的分組的目的地址、源地址和下一網關地址(下一路由器地址)放人轉發緩存中。當其後的分組要進行轉發時,茵先查看轉發緩存,如果該分組的目的地址和源地址與轉發緩存中的匹配,則直接根據轉發緩存中的下一網關地址進行轉發,而無須經過傳統的復雜操作,大大減輕了路由器的負擔,達到了提高路由器吞吐量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