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泉州人民廣播電台的泉州電台:打造海峽西岸強勢廣播
泉州地處祖國東南,與台灣隔海相望,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國務院第一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古就有「海濱鄒魯」的美譽;泉州是著名僑鄉和港澳台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在台灣,有44.8%的漢族同胞(約900萬人)祖籍泉州。改革開放以來,泉州成為福建省乃至全國經濟發展最快、最具有活力的地區之一,隨著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深入,泉州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對周邊的輻射力、集聚力持續增強,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的地位更加突出。
泉州人民廣播電台成立於1995年。十四年來,泉州電台從無到有,規模從小到大,大膽引入先進的企業管理和市場經營理念,參與市場的競爭和運作,發展規模迅速壯大,從2002年30多人辦一個頻率發展成為擁有170多名員工、四個專業廣播頻率(新聞頻道、交通之聲、都市之聲、刺桐之聲)六套廣播節目(包括與晉江、南安合辦的廣播電台)的地市級廣播媒體,以75%的佔有率占據泉州3/4以上的廣播市場;在各類評獎中,每年都有上百件作品獲獎;廣告收入更是每年一個新台階,從2002年的近200萬元發展到2009年的近3000萬元,經營創收來一直保持福建省地市級廣播電台首位。
泉州電台的改革與發展之路,印證了廣播的發展只有找准媒體定位、創新經營理念、把握市場脈搏,才能從低迷走向繁榮,正如泉州人民廣播電台台長林培煌經常講的:「有為有位天地寬」。
節目質量育電台生命。泉州人民廣播電台始終圍繞「內強素質、外塑形象」的辦台宗旨,注重研究聽眾市場,從2003年開始邀請專業市場調查公司介入聽眾調研,明確頻道定位,強化節目特色,不斷推出優秀節目,滿足聽眾不斷變化的收聽需求。
2002年,隨著泉州市廣電體制改革,新成立不久的泉州人民廣播電台與鯉城區廣播電視台的廣播部分合並,電台由原來的一個綜合頻道擴為兩個頻道。這一次改革,決定了泉州電台未來的發展之路,當時泉州電台因為起步晚、底子薄、聽眾規模小、影響力不大,而面對種種困難,上任不久的電台台長林培煌提出了「有為才有位」,即只有根據聽眾需求做好個性化的服務,才能在泉州的廣播市場上佔有一席之位,電台即對當時的兩個頻率進行了明確的市場細分,強化差異化的特點,將兩個頻道分別定位為以交通服務為主的交通之聲和以新聞資訊為主的新聞綜合頻道。泉州電台交通之聲推出之始即以本土化的服務為特色,節目設置以交通路況信息為龍頭,傳播交通信息、服務疏導交通,輔以服務性和娛樂欣賞性內容。推出閩南語節目《歡喜就好》,該節目一經推出,即以其突出的本土化特色在泉州一炮而紅,成為泉州電台的一個品牌節目,此後,由品牌節目帶動頻道推廣戰略讓新成立的交通之聲一下就站穩了腳跟。交通之聲已經佔有90%的泉州交通廣播市場。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區發生里氏8.0級地震。這一刻,中國大地上,沒有比抗震救災更重要的事! 2008年5月15日下午二點,距離四川省汶川大地震僅僅72小時,在距離災區千里之外的泉州,由泉州人民廣播電台904交通之聲、泉州市慈善總會共同發起的《我們和你在一起——支援四川地震災區愛心公益慈善募捐》在泉州豐澤廣場舉行,泉州電台利用現場直播車直播了6個多小時的募捐活動,通過簡訊互動、熱線電話、連線采訪、現場報道等多種廣播表現手段,將泉州與地震災區聯系在一起,溫暖平實的語言喚起泉州普通民眾的空前的同情心和大愛精神,強化了直播活動的現場感、時效性和感染力,幾乎所有參加捐款的市民都是聽到廣播後自發來到現場的,充分突顯了泉州廣播媒體的快捷性和號召力。捐款現場為災區人民募捐了人民幣643760元和港幣320元,大型公益現場直播節目《我們和你在一起》先後獲得福建新聞獎一等獎、福建廣播電視新聞獎一等獎、「第十九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
個性化、差異化、本土化等理念推動泉州電台在節目建設方面不斷實現突破:《新聞早報》成為福建省首個廣播電視跨媒體合作、同步播出的新聞節目;《精英對話》成為福建省首個廣播、互聯網同步直播的訪談類節目;《志明與春嬌》成為大陸首檔閩南語情景廣播劇;《百姓熱線》、《新聞早報》、《政風行風熱線》先後榮獲福建省新聞名專欄;幾年來,電台選送的節目作品在每年的市、省及全國評獎中各有斬獲,在各類評獎中,每年有上百件作品獲獎,在福建省地市級廣播媒體中名列前茅。
鄉音為媒做閩台文章。地處海峽西岸的泉州是閩台交流的前沿,台灣有44.8%的漢族同胞(約900萬人)祖籍泉州。泉州電台充分拓展對台交流平台,第四套頻率「刺桐之聲」於2005年7月經國家廣電總局批准為對台宣傳頻率,當年9月29日正式開播。刺桐之聲以兩岸共通的閩南語為播出語言,介紹閩南鄉情,宣傳泉州區域對台優勢,反映兩岸交流交往信息,在節目內容設置上突出閩台文緣特色,節目集新聞、服務、娛樂為一體,全天24小時播出,《閩南茶館》、《好歌強強滾》、《兩岸新聞》等節目,得到了在閩台商的喜愛,2006年起先後有三檔節目在島內實現了落地播出。電台還通過與台灣廣播界聯辦活動的方式加強對台交流,於2007年開辦了首屆「海峽兩岸閩南語歌星選拔賽」,當年台灣即組團參加比賽,台灣雲林同鄉會會長還帶隊到泉州為台灣歌手加油助威;2009年,經過努力,泉州電台把第三屆「海峽兩岸閩南語歌星選拔賽」的總決賽活動辦到台灣台南,並且獲得圓滿成功,為促進兩岸的文化交流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和有益的嘗試。的「海峽兩岸閩南語歌星選拔賽」決賽將在台北舉行。
彎道超車爭科學跨越。幾年來,泉州電台廣告經營在先前統一管理、自主經營的基礎上,不斷應對變幻莫測的市場環境,改進廣告經營機制,一次又一次在發展中獲得躍升動力,成就電台穩健的發展足跡。一方面通過實行廣告時段招投標、廣告代理、頻道經營負責制、節目承包制等多種分散經營、分別核算的方式;另一方面努力提高節目播出質量和服務質量,增加了房產、汽車、金融、餐飲等行業的廣告投入,並突顯品牌化;同時逐年減少了醫葯門診類的廣告時段的比例。廣告收入每年一個新台階,從2002年的近200萬元發展到2009年的近3000萬元,經營創收近幾年來一直保持我省地市級廣播電台首位。
為了充分利用電台的品牌資源優勢,拓展廣播市場,2008年和2009年,泉州電台分別和泉州市所轄的晉江、南安電台進行聯合運作,共同打造縣級廣播電台,實現資源共享、互惠共贏。泉州電台加快產業經營發展步伐,成立泉州904汽車服務公司和泉廣「歡喜就好」婚慶禮儀有限公司,兩個公司成立後,即已開始實現創收。
「活動帶動」樹公信品牌。泉州電台每年開展戶外活動100多場次,傾聽群眾對電台節目的意見,展現廣播的無窮魅力,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如一年一度的大型公益活動「愛心不停播」中秋慰問活動,已成為社會公益品牌;電台組織的「泉州廣播少兒合唱團」赴參加國際青少年合唱比賽,榮獲合唱比賽的最高獎,成為電台的又一張名片;海峽兩岸閩南語歌星選拔賽成功舉辦三屆,已成為兩岸溝通交流的良好平台;閩南童謠比賽、青少年故事大賽、高校歌手賽等活動也成為泉州地區每年度舉行的品牌賽事。「活動帶動」戰略成為泉州電台近幾年求得跨越發展、塑造文明形象、拓展社會影響的重要手段,也成為電台提升服務層次的重要載體。
技術更新保發展後勁。幾年來,泉州電台不斷改造技術,更新設備,加大技術投入,提高廣播覆蓋和傳輸質量,完善內部辦公系統,采購先進的制播設備,2006年購置了數字直播車,為今後數字廣播DAB和數字多媒體廣播DMB作好准備。電台創辦的泉州廣播網發展P2P在線直播系統,開發電台節目點播系統,突破電台傳播局限,提高系統負載能力,2009年泉州廣播網喜獲總局頒發的信息網路傳播視聽許可證,成為泉州地區首家同時獲得互聯網新聞以及視聽傳播許可的互聯網站,並被評為泉州市首屆十佳文明網站;在中國廣播媒體網站以及泉州本地已達到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泉州電台節目製作和播出已基本完成數字化改造,硬體設施在全國處於領先水平;我台在建新的廣播大樓,計劃於2010年年底實現搬遷,以整體提升電台硬體設施上新水平,為電台的發展提供後續動力。
愛拼敢贏是泉州人的精神傳統,也是泉州電台人的風貌寫照,泉州電台幾年來的改革與發展的實踐證明,樹立正確的發展理念,勇於改革創新,廣播媒體就能唱出自己的強音。
❷ 中國教育電視台《小小演說家》舉辦「公益直播課」--《清華學霸教你如何高效學
該節目於2017年1月8日起在中國教育電視台一套播出,愛奇藝、優酷同期播出。
一經播出之後,反響巨大,不僅引發全社會關注,帶來一系列熱議的話題,同時也受到了社會的深度關注。
《小小演說家》是2016年由中國教育電視台與國大華聞傳媒聯合出品的全國首檔少兒口才養成教育節目。
2017-2019年在中國教育電視台一套播出,2020年榮獲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頒發政府大獎——中國電視藝術最高獎第二十六屆中國電視「星光獎」提名獎。
該欄目旨在培養中國少年兒童語言表達能力,從說話之道培養孩子們的自信獨立的特性,為中國少年兒童樹立新的榜樣。
《小小演說家》作為一檔少兒口才養成教育節目,自播出以來受到廣泛關注,尤其是受到青少年家庭父母的廣泛關注與支持。電視播出收視率與網路播出點擊率成績喜人。
在北方一些學校《小小演說家》節目成為孩子假期必看的作業,節目內容得到了當地教育局、教委的肯定與支持,將《小小演說家》的演說活動帶進校園。
陪伴《小小演說家》走過三季的還有優秀的明星導師與助陣大咖,《小小演說家》導師有周群、曹穎、瑤淼、白凱南等明星、主持人。
助陣大咖有播音界泰斗鐵城老師,「知心姐姐」盧勤、中國公安大學王大偉教授,著名播音藝術家葛蘭老師,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趙秀環老師。
這些明星嘉賓與老師不斷針對小選手演講中提出的諸多教育或專業問題給予點評和建議,常常鞭辟入裡,一語中的,給孩子及其家長老師諸多有益的啟示。
第二季節目美蘭德黃金檔綜合排名第四,第三季美蘭德數黃金檔綜合指數排行第三。
節目相關話題網路瀏覽總量超過3億,搜索引擎相關搜索內容超過300萬次,節目內容在騰訊視頻的播放總量為4500萬次以上。
今日頭條短視頻播放總量超過1000萬次,曝光總量為4500萬人次,微博總瀏覽量超2.1億。《小小演說家》節目以優質內容影響著越來越多的孩子成長。
這次《小小演說家》入圍中國電視最高獎「星光獎」是對整個節目製作團隊的肯定,也是在這個競爭激烈的電視行業中給予製作團隊最大的鼓勵。
這是榮譽與肯定,也是責任與鞭策,《小小演說家》團隊不忘初心,踏上新征程。
❸ 想要做網路直播講課
這段時間,可以說直播講課拯救了線下機構,解決了無法線下復課的問題。
現在去討論線上教育已經沒有任何意義,因為這就是唯一的路。
下面來講一講,想要做網路直播講課都需要准備什麼吧,主要是軟體跟硬體。
軟體即直播的軟體或平台,線上授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有互動這一功能,美閱教育的互動直播能實現零延遲,老師學生一對一、一對二甚至一對多的互動都能實現,最重要的是步驟少、易上手,零線上直播經驗的老師也能快速上手。
硬體即直播所需的一些設備,比如外接攝像頭、外接麥克風,如果是用筆記本直播就可以省下這些支出,另外為了復制教學,老師最好能購買黑板進行板書,當然使用美閱教育也可以省下,因為白板直播功能能讓老師在電腦上實現板書。
❹ 心理咨詢直播公益課在哪裡可以看
關注「廣東省培訓網」點擊「中建網校」獲取公益課。
❺ 不到一百人的會議直播,偶爾有講課的需求,該用什麼平台
會議直播,偶爾有講課的需求,推薦歡拓雲直播,十年專注音視頻核心技術研發,打造穩定高能的企業直播,支持高端定製線上直播間樣式,還能根據公司業務深度定製個性化功能。點擊看看會議直播如何選擇❻ 直播公益了什麼意思
直播公益是-場秀,我們應該感恩還是仇恨
近兩年,隨著互聯網直播火了以後,不管是什麼都可以進行直播,走進敬老院、走進聾啞學校、走進貧困山區...但想問下,有誰考慮過被直播者的感受。對於每一個人而言,不管自己貧窮還是富有,都不希望自己在放大鏡下生活,更不想讓別人看到自己貧困潦倒的樣子,不想讓自己的生活因為別人的「圍觀」而打擾,也不希望自己成為別人施捨的對象,特別是對於自尊心很強的人來說。公益講求的是-種人文情懷、道德情操。但你有沒有考慮過,把公益這件事進行網路直播,往往會讓你的善心傷害到他人。或許在這短短的一兩天內, 你能夠為孩子們帶來禮物,帶來短暫的歡樂,但你有沒有真正靜下心來,為他們的成長考慮,有沒有考慮到希望有時候比絕望更加讓人痛苦。
不管你是出於善心,還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做公益都是一件好事。 但是,當把公益和直播聯系在一起的時候,你的初心還會是僅僅讓更多的人關注到世界關注不到的角落嗎?
特別是還有很大一部分「直播公益人」,往往短短兩天的公益活動,不僅有持續十幾個小時的直播,說說、微博、朋友圈一.個也都不能拉下,至少都要發個近百條,秀秀艱苦的環境、落後的面貌,秀秀自己的禮物、 賬.....
作為一個沒怎麼有愛心的人,我表示看不下去。只想說當直播公益滿足你虛榮心的時候,請多為孩子考慮考慮!
可能有人會問,你的想法過於偏激,但反過來想想,如果是真的想要幫助別人,那你做到了上公交給老人讓座、扶老奶奶過馬路,十幾年如一日默默幫助位失學兒童完成自己的學業......再不然這樣講,如果你想要真正做公益活動,在你生活的周邊以及國內偏遠地區就存在著各種各樣需要幫助的人,為什麼你需要到非洲南美去呢,為什麼你需要將自己「普普通通」的行為進行網路直播?
很肯定的說,把公益進行網路直播的這些人,沒有一個人做到這些,他們只是把直播公益,當作展示自我和推廣自我的全新渠道,甚至作為個人違法亂紀行為的洗白器。
❼ 無線網在手機上怎麼看老師直播課
您好
一般學校會通知你用哪個直播app 然後統一時間 在具體時間內 老師直播講課 有的老師是錄播的
❽ 關於網路直播課程問題,
現在不是很多網站都有直播的嗎,都是免費的,你自己去申請開通就是了
❾ 公益課堂直播平台怎麼登入
1、下載安裝軟體,進入我的主頁
2、點擊邀請碼注冊
3、輸入完成學生姓名、創建用戶名、自設密碼、綁定手機號碼、輸入驗證碼後點擊確認
4、注冊完成後,輸入賬號和密碼就行啦。
拓展:
為進一步推進南寧市中小學、幼兒園(統稱中小學)優質課程資源共享,充分發揮「互聯網+」和網路學習空間的優勢,豐富南寧市中小學學生寒假生活,南寧市教育局將在2021年寒假期間開設「名師陪你過寒假」公益課堂,將相關課程資源免費提供給南寧市中小學學生觀看。
二、課堂內容
市教科所根據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核心經驗,以及小學一年級至高中三年級2021年春季學期各學科教學重難點內容,遴選了一批名師優秀課例供全市中小學生觀看。所有課例均經過精心設計和錄制,涵蓋學前、小學、初中、高中四個學段,包括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思想政治、信息技術、美術、音樂、體育、道德與法治、心理健康、疫情教育、德育課等學科。課例包含課程知識、復習課程、心理調節、體育鍛煉、美術音樂欣賞、手工製作、愛國主義教育、勞動教育等方面,體現教改新理念,與教材緊密結合,給予學生更好的指導和點拔,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理解新知識,習得方法,鞏固知識。
三、學習方式
學生可根據自身需要,在公益課堂開設期間的任意時間,自主自願選擇學科、課程觀看。
四、觀看方式
公益課堂部署在南寧教育雲平台「人人通空間」,全市中小學師生、家長均可進入「人人通空間」參與學習。
(一)電腦端操作方式:訪問南寧教育雲平台(http://www.nne.com),輸入個人賬號和密碼登錄,進入個人空間。在個人空間進入「公益課堂」專題頁參與學習。
(二)手機端操作方式:微信搜索「南寧教育」微信公眾號,關注後點擊菜單欄「公益課堂」,輸入個人賬號和密碼進入專題頁參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