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汽車智能網聯的關鍵技術有哪些
1、環境感知技術
環境感知包括車輛本身狀態感知、道路感知、行人感知、交通信號感知、交通標識感知、交通狀況感知、周圍車輛感知等。
2、無線通信技術
長距離無線通信技術用於提供即時的互聯網接入,主要用4G/5G技術,特別是5G技術,有望成為車載長距離無線通信專用技術。短距離通信技術有專用短程通信技術(DSRC、、藍牙、WiFi等,其中DSRC重要性較高且亟須發展。
3、智能互聯技術
當兩個車輛距離較遠或被障礙物遮擋,導致直接通信無法完成時,兩者之間的通信可以通過路側單元進行信息傳遞,構成一個無中心、完全自組織的車載自組織網路,車載自組織網路依靠短距離通信技術實現V2V和V2I之間的通信。
4、車載網路技術
汽車上廣泛應用的網路有CAN、LIN和MOST匯流排等,它們的特點是傳輸速率小、帶寬窄。隨著越來越多的高清視頻應用進入汽車,如ADAS、360度全景泊車系統和藍光DVD播放系統等,它們的傳輸速率和帶寬已無法滿足需要。
5、先進駕駛輔助技術
先進駕駛輔助技術通過車輛環境感知技術和自組織網路技術對道路、車輛、行人、交通標志、交通信號等進行檢測和識別,對識別信號進行分析處理,傳輸給執行機構,保障車輛安全行駛。
❷ 現有無線車載網路的哪些技術也可以用於未來無人駕駛汽車
你好。現在的5g時代來臨可以時刻定位找到自己的位置,控制好自己與其他車的距離,實現無線傳輸導航控制。
❸ 智能網聯汽車汽車網路技術的構成
以車內匯流排通信為基礎的車載網路
以短距離無線通信為基礎的車載自組織網路
以遠距離無線通信為基礎的車載移動互聯網路
❹ 汽車車載網路技術的介紹
《汽車車載網路技術》,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介紹了車載網路技術的應用背景、功能和特點,網路技術在汽車上的應用情況及發展趨勢;車載網路的結構與組成及其常用基本術語,汽車網路參考模型,車載網路分類和通信協議標准;CAN協議,CAN的基本組成和數據傳輸原理,CAN主要部件的結構原理以及CAN設計基礎知識;LIN、LAN、MOST、藍牙的特點、結構原理、應用情況以及汽車光纖技術;典型汽車車載網路系統(包括寶來轎車、雪鐵龍賽納轎車、歐寶威達轎車、馬自達6轎車、賓士轎車等);車載網路系統的故障與檢修知識(包括車載網路系統的故障狀態、現象、類型,檢修注意事項,自診斷功能,故障檢修步驟與檢測方法),以及車載網路系統案例分析等內容。
❺ 目前車載乙太網有哪些技術
1.針對汽車環境開發的數據傳輸技術
2.乙太網供電技術
3.乙太網音頻視頻橋接技術
4.時間觸發乙太網
❻ 無線感測器網路面臨的挑戰有哪些
無線通信和低功耗嵌入式技術的飛速發展,孕育出無線感測器網路(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並以其低功耗、低成本、分布式和自組織的特點帶來了信息感知的一場變革,無線感測器網路是由部署在監測區域內大量的廉價微型感測器節點,通過無線通信方式形成的一個多跳自組織網路。
信息安全
很顯然,現有的感測節點具有很大的安全漏洞,攻擊者通過此漏洞,可方便地獲取感測節點中的機密信息、修改感測節點中的程序代碼,如使得感測節點具有多個身份ID,從而以多個身份在感測器網路中進行通信,另外,攻擊還可以通過獲取存儲在感測節點中的密鑰、代碼等信息進行,從而偽造或偽裝成合法節點加入到感測網路中。一旦控制了感測器網路中的一部分節點後,攻擊者就可以發動很多種攻擊,如監聽感測器網路中傳輸的信息,向感測器網路中發布假的路由信息或傳送假的感測信息、進行拒絕服務攻擊等。
對策:由於感測節點容易被物理操縱是感測器網路不可迴避的安全問題,必須通過其它的技術方案來提高感測器網路的安全性能。如在通信前進行節點與節點的身份認證;設計新的密鑰協商方案,使得即使有一小部分節點被操縱後,攻擊者也不能或很難從獲取的節點信息推導出其它節點的密鑰信息等。另外,還可以通過對感測節點軟體的合法性進行認證等措施來提高節點本身的安全性能。
根據無線傳播和網路部署特點,攻擊者很容易通過節點間的傳輸而獲得敏感或者私有的信息,如:在使用WSN監控室內溫度和燈光的場景中,部署在室外的無線接收器可以獲取室內感測器發送過來的溫度和燈光信息;同樣攻擊者通過監聽室內和室外節點間信息的傳輸,也可以獲知室內信息,從而非法獲取出房屋主人的生活習慣等私密信息。[6]
對策:對傳輸信息加密可以解決竊聽問題,但需要一個靈活、強健的密鑰交換和管理方案,密鑰管理方案必須容易部署而且適合感測節點資源有限的特點,另外,密鑰管理方案還必須保證當部分節點被操縱後(這樣,攻擊者就可以獲取存儲在這個節點中的生成會話密鑰的信息),不會破壞整個網路的安全性。由於感測節點的內存資源有限,使得在感測器網路中實現大多數節點間端到端安全不切實際。然而在感測器網路中可以實現跳-跳之間的信息的加密,這樣感測節點只要與鄰居節點共享密鑰就可以了。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攻擊者捕獲了一個通信節點,也只是影響相鄰節點間的安全。但當攻擊者通過操縱節點發送虛假路由消息,就會影響整個網路的路由拓撲。解決這種問題的辦法是具有魯棒性的路由協議,另外一種方法是多路徑路由,通過多個路徑傳輸部分信息,並在目的地進行重組。
感測器網路是用於收集信息作為主要目的的,攻擊者可以通過竊聽、加入偽造的非法節點等方式獲取這些敏感信息,如果攻擊者知道怎樣從多路信息中獲取有限信息的相關演算法,那麼攻擊者就可以通過大量獲取的信息導出有效信息。一般感測器中的私有性問題,並不是通過感測器網路去獲取不大可能收集到的信息,而是攻擊者通過遠程監聽WSN,從而獲得大量的信息,並根據特定演算法分析出其中的私有性問題。因此攻擊者並不需要物理接觸感測節點,是一種低風險、匿名的獲得私有信息方式。遠程監聽還可以使單個攻擊者同時獲取多個節點的傳輸的信息。
對策:保證網路中的感測信息只有可信實體才可以訪問是保證私有性問題的最好方法,這可通過數據加密和訪問控制來實現;另外一種方法是限制網路所發送信息的粒度,因為信息越詳細,越有可能泄露私有性,比如,一個簇節點可以通過對從相鄰節點接收到的大量信息進行匯集處理,並只傳送處理結果,從而達到數據匿名化。
拒絕服務攻擊(DoS)
專門的拓撲維護技術研究還比較少,但相關研究結果表明優化的拓撲維護能有效地節省能量並延長網路生命周期,同時保持網路的基本屬性覆蓋或連通。本節中,根據拓撲維護決策器所選維護策略
在無線感測器網路的研究中,能效問題一直是熱點問題。當前的處理器以及無線傳輸裝置依然存在向微型化發展的空間,但在無線網路中需要數量更多的感測器,種類也要求多樣化,將它們進行鏈接,這樣會導致耗電量的加大。如何提高網路性能,延長其使用壽命,將不準確性誤差控制在最小將是下一步研究的問題。
採集與管理數據
在今後,無線感測器網路接收的數據量將會越來越大,但是當前的使用模式對於數量龐大的數據的管理和使用能力有限。如何進一步加快其時空數據處理和管理的能力,開發出新的模式將是非常有必要的。
無線通訊的標准問題
標準的不統一會給無線感測器網路的發展帶來障礙,在接下來的發展中,要開發出無線通訊標准。
❼ 目前車上常用的車載網路有哪些
目前對VANET的研究基於多種無線技術,如專用短距離通信(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DSRC),UMTS,WiMAX和Bluetooth等。雖然具體採用哪種技術實現車輛間互聯還沒有定論,但協議標准化的進程大致沿著DSRC這條技術路線。1999年,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FCC)在5.9GHz分配了75MHz頻段用於DSRC通信。2002年ASTM(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組織確定了DSRC規范E2213-02,將5.9GHz納為規格制定方向,IEEE802.11a則被採用作為物理層傳輸技術。2003年底時ASTM又推出下一版本E2213-03,並受到FCC的青睞,成為北美DSRC規范。與此同時FCC又在DSRC頻段制定了相應的服務規則[7]。之後ASTM決議將E2213-03標准移往IEEE制定,主要是期待以IEEE的影響,對DSRC規范的推廣有所幫助。2004年,IEEE成立了802.11p工作組以制定IEEE802.11在車輛環境下無線接入(Wireless Access in the Vehicular Environment, WAVE)的版本,並以IEEE1609系列協議作為上層協議,從而形成車輛通信網路的基本協議構架。目前WAVE標準的正式版本尚未發布,VANET歷時十餘年的標准化進程仍在繼續。
❽ 車聯網系統的機遇與挑戰
第一方面,市場空間大。國內無論是汽車的保有量還是銷售量,都已經位於世界的前列,一些豪華奢侈品牌都把所謂的基地總部遷到了中國。基於車輛的車聯網市場容量是巨大的,但目前的國內車聯網剛剛起步,尤其是前裝市場。整車企業在剛剛建設車聯網相關的服務內容,國內的車聯網用戶非常少,但隨著市場的推廣和用戶認知度的提高,在三年時間內車聯網就會發生爆炸式增長,用戶規模不會小於1千萬,而且用戶量還會保持激增的狀態。
第二方面,更接近用戶。誰最接近用戶、廠商、4S店,所有為汽車服務、靠汽車賺錢的人最接近用戶。汽車產業鏈比較固化,用戶的行為、體驗、車況等信息對廠商來說非常有價值,而且還會衍生出其他的增值服務,車聯網會逐漸成為汽車廠商和用戶之間的橋梁紐帶。
第三方面,為廠商贏得話語權。目前汽車品牌產品的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比如一個四驅SUV,各個品牌都差不多。一個緊湊型的經濟型轎車也都差不多,甚至包括外型。廠商要思考如何通過差異化來提升產品的價值,從而吸引消費者。其他方面能發揮的已經非常少了,汽車製造業是非常成熟的產業,但車聯網是可發揮的巨大空間。
第四方面,雲加端的模式給廠商和價值鏈上的供應商節省成本。汽車廠商是造車的,無論是對移動互聯網的理解,還是在應用軟體的開發上,都是欠缺經驗的。剛好雲加端這種方式給他們提供了很好的解決方案,利用雲技術還能夠降低成本。 四大難題亟待解決
首先是支付問題。移動支付日趨主流化,人們喜歡在網上商城購物。中國移動和銀聯合作推NFC的中低端手機,今年可能會在國內預裝5千萬部,未來短距離的接觸一定會成為主流。
其次是網路環境問題。盡管北京的移動網路覆蓋已經不錯了,可信號還是差強人意。對於車聯網來說,互聯網是必不可缺的。現在的網路環境對於車聯網來說,還是不能完全滿足。
再次是定位的安全和隱私。大部分的車聯網服務都和位置相關,都是LBS服務。車輛定位是基礎,但是這個位置和手機號,和mail、微信等通訊產品一樣,也是隱私之一,需要國家的立法才能變得順利起來。
最後是技術問題。根據車聯網的技術問題,國內與國外相比還是存在一定差距。涉及這個方面的技術企業和開發者不多,做得也不夠成熟。隨著車聯網的市場規模越來越大、技術的突破,未來中國的車聯網技術在全世界領先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❾ 什麼是汽車網路技術
汽車網路技術是指解決汽車電子化中出現的線路復雜和線束增加問題的技術。其通訊和共享能力成為新的電子與計算機在車上應用的一個基礎,它是車上信息與控制系統的支撐。
該系統大都採用匯流排方式來傳輸數據,也就是說,一輛汽車不管有多少個電子控制單元,每個控制單元都只需採用兩條引線共同連接在兩個節點上,這兩根導線就稱為數據匯流排,又稱為網線。由這類網線將汽車上的各種電子控制單元連接起來,就形成了汽車的信息傳輸網路系統。
汽車網路化的優點:
1、基於匯流排技術或者無線技術,車輛電子綜合控制可以在真正意義上實現車輛信息數據融合,將汽車電控系統的性能提升到新的層次。
2、減少了車內線束的復雜程度,使得電控系統布置更加靈活。
3、為實現智能汽車和智能交通奠定了基礎。智能交通系統通過採用先進的電子技術、信息技術、通信技術等高新技術,對傳統的交通運輸系統及管理體制進行改造,從而形成一種信息化、智能化、社會化的新型現代交通系統。
通過網路技術,車輛所有的電子設備都可以互相控制和訪問,實現車輛與車輛、車輛與公共信息服務中心之間的數據和信息交換,為交通的網路化管理提供介面。
❿ 實現智能網聯汽車V2X功能的網路技術有哪些
(1)環境感知技術 環境感知包括車輛本身狀態感知、道路感知、行人感知、交通信號感知、交通標識感知、交通狀況感知、周圍車輛感知信息。
(2)無線通信技術 長距離無線通信技術用於提供即時的互聯網接入。
(3)智能互聯技術 當兩個車輛距離較遠或被障礙物遮擋,導致直接通信無法完成時,兩者之間的通信可以通過路側單元進行信息傳遞。
(4)車載網路技術 目前汽車上廣泛應用的網路有CAN、LIN和MOST匯流排等,它們的特點是傳輸速率小、帶寬窄。
(5)先進駕駛輔助技術 先進駕駛輔助技術通過車輛環境感知技術和自組織網路技術對道路、車輛、行人、交通標志、交通信號等進行檢測和識別。
(6)信息融合技術 信息融合技術是指在一定準則下利用計算機技術對多源信息分析和綜合以實現不同應用的分類任務。
(7)信息安全與隱私保護技術 智能網聯汽車接入網格的同時,也帶來了信息安全的問題,在應用中,每輛車及其車主的信息都將隨時隨地地傳輸到網路中被感知,這種顯露在網路中的信息很容易被竊取、干擾甚至修改等。(8)人機界面技術(HMI)人機界尤其是語音控制、手勢識別和觸摸屏技術,在全球未來汽車市場上將被大量採用。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