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線網路 > 無線感測器網路實驗室

無線感測器網路實驗室

發布時間:2022-06-02 02:38:31

1. 中央民族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有什麼特色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 (Electrical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掌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工程設計技能,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能從事電子信息系統和設備的研發、測試、維護、運營,尤其在電路與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等領域具有一技之長的技術人才。
就業及深造前景
本專業畢業生具有知識面寬、就業范圍廣、適應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等優勢,通過四年學習,能夠擔任嵌入式系統、物聯網等典型電子信息系統的研發以及企事業單位的信息管理和系統維護工作,亦可到大專院校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學生在本專業繼續深造的專業領域包括電子工程、通信工程和計算機等專業。本專業就業前景良好,是熱門專業,就業率100%,預計未來幾年內仍會保持良好的就業前景。
培養特色
本專業的學生不僅要掌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同時接受工程實踐和動手能力的訓練,能夠適應電子信息技術企業對實踐能力的要求。本專業尤其注重在嵌入式系統、物聯網應用等方面培養學生的一技之長,畢業生能夠迅速上手從事這些領域的研發、產品設計、測試、工藝等工作。主要課程有電路理論系列課程、計算機技術系列課程、信息理論與編碼、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處理、電磁場理論、自動控制原理、檢測技術、嵌入式系統、無線感測器網路等,學生還必須參加電子工藝實習,在校期間可以申請學校、北京市和國家設計的大學生項目,增加自身的能力。
教學科研力量
本專業擁有一支年齡結構、學緣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其中具有高級職稱或博士學位的教師佔88%,中青年教師佔75%。我專業教師在電路技術、微電子和微機械、信號處理等專業前沿領域展開了廣泛的科研工作,近五年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國防基金等各類國家級和其它研究項目20餘項,發表科學研究論文100餘篇,其中SCI收錄(含EI)80餘篇。我們同時鼓勵高年級本科生參與到科研工作中來鍛煉自己的能力,兩年來承擔國家和學校「本科生科研訓練計劃」項目十幾項。該專業除了建有電子技術系列基礎實驗室外,還建有單片機實驗室、計算機介面實驗室、數字信號處理實驗室、現代數字系統設計實驗室、信號與系統實驗室、等專業實驗室,同時建有無線感測器網路實驗室,情感計算實驗室,媒體計算實驗室等科研實驗室。
本專業招收理工科類考生,學制四年,畢業時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2. 物聯網無線感測器網路的應用領域有哪些

主要特點

大規模

為了獲取精確信息,在監測區域通常部署大量感測器節點,可能達到成千上萬,甚至更多。感測器網路的大規模性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是感測器節點分布在很大的地理區域內,如在原始大森林採用感測器網路進行森林防火和環境監測,需要部署大量的感測器節點;另一方面,感測器節點部署很密集,在面積較小的空間內,密集部署了大量的感測器節點。

感測器網路的大規模性具有如下優點:通過不同空間視角獲得的信息具有更大的信噪比;通過分布式處理大量的採集信息能夠提高監測的精確度,降低對單個節點感測器的精度要求;大量冗餘節點的存在,使得系統具有很強的容錯性能;大量節點能夠增大覆蓋的監測區域,減少洞穴或者盲區。

自組織

在感測器網路應用中,通常情況下感測器節點被放置在沒有基礎結構的地方,感測器節點的位置不能預先精確設定,節點之間的相互鄰居關系預先也不知道,如通過飛機播撒大量感測器節點到面積廣闊的原始森林中,或隨意放置到人不可到達或危險的區域。這樣就要求感測器節點具有自組織的能力,能夠自動進行配置和管理,通過拓撲控制機制和網路協議自動形成轉發監測數據的多跳無線網路系統。

在感測器網路使用過程中,部分感測器節點由於能量耗盡或環境因素造成失效,也有一些節點為了彌補失效節點、增加監測精度而補充到網路中,這樣在感測器網路中的節點個數就動態地增加或減少,從而使網路的拓撲結構隨之動態地變化。感測器網路的自組織性要能夠適應這種網路拓撲結構的動態變化。

動態性

感測器網路的拓撲結構可能因為下列因素而改變:①環境因素或電能耗盡造成的感測器節點故障或失效;②環境條件變化可能造成無線通信鏈路帶寬變化,甚至時斷時通;③感測器網路的感測器、感知對象和觀察者這三要素都可能具有移動性;④新節點的加入。這就要求感測器網路系統要能夠適應這種變化,具有動態的系統可重構性。

可靠性

WSN特別適合部署在惡劣環境或人類不宜到達的區域,節點可能工作在露天環境中,遭受日曬、風吹、雨淋,甚至遭到人或動物的破壞。感測器節點往往採用隨機部署,如通過飛機撒播或發射炮彈到指定區域進行部署。這些都要求感測器節點非常堅固,不易損壞,適應各種惡劣環境條件。

3.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的專業設置

專業代碼:080605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學制四年,學生畢業後獲得工學學士學位。
骨幹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系統地、較好地掌握自然科學知識、外語能力、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包括計算機硬體、軟體設計與應用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與方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的,具有創新精神和開拓意識的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方面的高級技術人才。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開設主要課程有:高等數學、大學物理、離散數學、電路原理、模擬電路、數字電路、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編譯原理、軟體工程、計算機網路、高級語言、匯編語言、數據結構、資料庫系統、嵌入式計算機系統等。
計算機科學技術專業具有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組成原理、介面與通信技術等專業實驗室和計算機機房。
通過四年學習,學生能系統地掌握自然科學知識和外語能力;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掌握計算機系統的分析和設計的基本方法;具有研究開發計算機軟體和硬體的基本能力;了解與計算機有關的法規;了解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發展動態;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獲取信息的能力。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畢業生可在科研部門、教育單位、企業、事業、技術和行政管理部門等單位從事教學、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設計、軟體開發、系統集成、運營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專業代碼:080604
通信工程專業學制四年,
學生畢業後獲得工學學士學位。
骨幹學科: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通信工程專業培養適應信息領域發展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創新精神,掌握信息處理、傳輸、交換、現代通信網路、無線通信、計算機通信、光纖通信、計算機應用、外語、管理等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能夠從事電子、信息技術,通信設備與系統的設計、研發與技術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實用型高級技術人才。
通信專業開設主要課程有:電路原理、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FPGA原理與應用、高頻電子線路、信號與線性系統、通信原理、現代通信技術、數字信號處理、電磁場理論與微波技術、現代交換技術、微機原理與介面技術、C語言程序設計、移動通信、光纖通信、資訊理論與編碼技術、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計算機通信網等。
通信工程專業設有高頻電路、微波天線、程式控制交換、通信原理、新通信技術、介面與通信、計算機網路、FPGA實驗室、嵌入式系統等實驗室。
畢業生應掌握電子技術、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基本理論與設計方法及程式控制交換技術、光纖通訊、移動通訊和計算機網路通訊的基本原理及應用方法,具有各類通信系統的設計、研究及開發的工作能力。
通信工程專業畢業生可在各類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術公司從事通信與信息系統、電子技術、信息處理、計算機網路、等方面的研究、開發、設計和教學工作,以及經營與管理工作。 專業代碼:080603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制四年,
學生畢業後獲得工學學士學位。
骨幹學科: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是一個屬於電子技術和信息工程領域的寬口徑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系統地、較好地掌握自然科學知識、外語能力、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理論基礎、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具備電子技術應用與工程設計、信息獲取與處理、通信系統與信息網路設計、電子和信息產品開發能力的實用型高級技術人才。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開設主要課程有:電路原理、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高頻電路、資訊理論基礎、信號與系統分析、通信原理、數字圖象處理、語音信號處理、電磁場與電磁波、微波技術、計算機網路、檢測與轉換技術、單片機原理、微機原理與介面技術、電子設計自動化、嵌入式系統及應用、DSP原理及應用、自動控制原理等。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設有微機原理與介面、信號與系統分析、光纖通信、數字信號處理、天線與微波技術、高頻電路、通信原理、數字圖像處理、嵌入式系統等專業實驗室。
通過四年學習,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畢業生能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寬廣的技術基礎理論知識,適應電子和信息工程方面廣泛的工作范圍;掌握電子電路的基本理論和實驗技術,具備分析和設計電子設備的基本能力;掌握信息獲取、處理的基本理論和應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設計、集成、應用及計算機模擬信息系統的基本能力;了解信息產業的基本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企業管理的基本知識;了解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理論前沿,具有研究、開發新系統、新技術的初步能力;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畢業生可在各類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高新技術公司從事信息處理、通信技術、計算機網路、電子工程、自動控制等方面的研究、開發、設計和教學工作,以及經營與管理工作。 專業代碼:080607
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學制四年,學生畢業後獲得工學學士學位。
骨幹學科:生物醫學工程、信號與信息處理。
生物醫學工程是一門新興的高度綜合性的邊緣學科,是將電子、計算機、信息處理等技術應用於醫學領域的新興學科。本學科涉及計算機軟硬體、電子技術、基礎醫學等學科領域,培養在生物醫學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和檢測技術等領域從事設計、製造、研究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開設的主要課程有:高等數學、大學物理、人體解剖學、病生理學、電路原理、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分析、單片機原理及應用、生物醫學感測器及檢測技術、醫學成像技術及系統、醫學電子儀器及系統、數字信號處理、工程光學等。實行3+1教學模式。專業方向為智能化醫學儀器與系統、生物醫學信息處理技術。
生物醫學工程專業主要實驗室包括:基礎醫學實驗室、生物信號檢測實驗室、醫學儀器系統實驗室、醫學成像實驗室、信號與系統分析、數字信號處理實驗室、數字圖像處理實驗室等。
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畢業生可在科研院所、大專院校、醫療器械單位、醫院、廠礦企業從事計算機應用、電子技術應用、信息處理等方面的科研、教學、業務管理及設備維護等工作。 專業代碼:080640S
東北大學是2010年教育部批准開設物聯網工程專業的首批重點高校之一。
物聯網工程專業學制四年,學生畢業後獲得工學學士學位。
骨幹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
物聯網工程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系統地、較好地掌握自然科學知識、外語能力,在感測技術、網路通信、嵌入式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移動計算、計算機應用技術等方面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的,具有創新精神和開拓意識的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方面的高級人才。
物聯網工程專業開設的主要課程有:高等數學、大學物理、離散數學、物聯網工程導論、電路與電子技術、數字邏輯與系統、C++程序設計、感測器技術、物聯網通信技術、計算機組成原理、數據結構與演算法、操作系統、計算機網路、單片機技術及應用、資料庫原理、RFID原理及技術、嵌入式系統與應用、無線感測器網路等。
無線感測器網路實驗室、RFID原理與技術實驗室、物聯網綜合技術實驗室、嵌入式系統與FPGA實驗室、計算機網路實驗室等8個專業實驗室可為物聯網工程專業提供優良的實驗教學環境和條件;並設有物聯網與信息安全研究所,作為學生進行實習和參與科研等實踐活動的場所。
通過四年學習,學生能系統地掌握自然科學知識和具有較高的外語能力;掌握物聯網工程專業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掌握物聯網應用系統的分析和設計的基本方法;具有研究、設計與開發物聯網應用系統、軟體、硬體的基本能力;了解與物聯網相關的政策法規;了解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動態;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獲取信息的能力。
物聯網工程專業學生畢業後可以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技術和管理部門等從事教學、科研、技術開發、系統集成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4. 感測器的發展中,無線感測器網路的發展分為哪些階段

無線感測器

無線感測器的組成模塊封裝在一個外殼內,在工作時它將由電池或振動發電機提供電源,構成無線感測器網路節點。它可以採集設備的數字信號通過無線感測器網路傳輸到監控中心的無線網關,直接送入計算機,進行分析處理。如果需要,無線感測器也可以實時傳輸採集的整個時間歷程信號。

發展歷程

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出現了將傳統感測器採用點對點傳輸、連接感測控制器而構成感測器網路雛形,我們把它歸之為第一代感測器網路。隨著相關學科的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感測器網路同時還具有了獲取多種信息信號的綜合處理能力,並通過與感測控制器的相聯,組成了有信息綜合和處理能力的感測器網路,這是第二代感測器網路。而從上世紀末開始,現場匯流排技術開始應用於感測器網路,人們用其組建智能化感測器網路,大量多功能感測器被運用,並使用無線技術連接CONTROLENGINEERING China版權所有,無線感測器網路逐漸形成。

無線感測器網路是新一代的感測器網路,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其發展和應用,將會給人類的生活和生產的各個領域帶來深遠影響。發達國家如美國,非常重視無線感測器網路的發展CONTROLENGINEERING China版權所有,IEEE正在努力推進無線感測器網路的應用和發展,波士頓大學(BostonUnversity)還於最近創辦了感測器網路協會(Sensor Network Consortium),期望能促進感測器聯網技術開發。除了波士頓大學,該協會還包括BP、霍尼韋爾(Honeywell)、Inetco Systems、Invensys、L-3Communications、Millennial Net、Radianse、Sensicast Systems及Textron Systems。美國的《技術評論》雜志在論述未來新興十大技術時,更是將無線感測器網路列為第一項未來新興技術,《商業周刊》預測的未來四大新技術中,無線感測器網路也列入其中。可以預計,無線感測器網路的廣泛是一種必然趨勢,它的出現將會給人類社會帶來極大的變革。

應用現狀

雖然無線感測器網路的大規模商業應用CONTROLENGINEERING China版權所有,由於技術等方面的制約還有待時日,但是最近幾年,隨著計算成本的下降以及微處理器體積越來越小,已經為數不少的無線感測器網路開始投入使用。目前無線感測器網路的應用主要集中在以下領域:

1 環境的監測和保護

隨著人們對於環境問題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需要採集的環境數據也越來越多,無線感測器網路的出現為隨機性的研究數據獲取提供了便利,並且還可以避免傳統數據收集方式給環境帶來的侵入式破壞。比如,英特爾研究實驗室研究人員曾經將32個小型感測器連進互聯網,以讀出緬因州"大鴨島"上的氣候,用來評價一種海燕巢的條件。無線感測器網路還可以跟蹤候鳥和昆蟲的遷移,研究環境變化對農作物的影響,監測海洋、大氣和土壤的成分等。此外,它也可以應用在精細農業中控制工程網版權所有,來監測農作物中的害蟲、土壤的酸鹼度和施肥狀況等。

2 醫療護理

無線感測器網路在醫療研究、護理領域也可以大展身手。

5. 請問誰知道無線感測器網路有哪些用途,謝謝!

無線感測器網路的主要用途 :

1.環境監測
隨著人們對於環境問題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需要採集的環境數據也越來越多,無線感測器網路的出現為隨機性的研究數據獲取提供了便利,並且還可以避免傳統數據收集方式給環境帶來的侵入式破壞。比如,英特爾研究實驗室研究人員曾經將32個小型感測器連進互聯網,以讀出緬因州"大鴨島"上的氣候,用來評價一種海燕巢的條件。無線感測器網路還可以跟蹤候鳥和昆蟲的遷移,研究環境變化對農作物的影響,監測海洋、大氣和土壤的成分等。此外,它也可以應用在精細農業中,來監測農作物中的害蟲、土壤的酸鹼度和施肥狀況等。
2.醫療護理
羅徹斯特大學的科學家使用無線感測器創建了一個智能醫療房間,使用微塵來測量居住者的重要徵兆(血壓、脈搏和呼吸)、睡覺姿勢以及每天24小時的活動狀況。英特爾也推出了基於WSN的家庭護理技術。該技術是做為探討應對老齡化社會的技術項目Center for Aging Services Technologies(CAST)的一個環節開發的。該系統通過在鞋、傢具以家用電器等家中道具和設備中嵌入半導體感測器,幫助老齡人士、阿爾茨海默氏病患者以及殘障人士的家庭生活。利用無線通信將各感測器聯網可高效傳遞必要的信息從而方便接受護理。而且還可以減輕護理人員的負擔。英特爾主管預防性健康保險研究的董事Eric Dishman稱,"在開發家庭用護理技術方面,無線感測器網路是非常有前途的領域"。
3.軍事領域
由於無線感測器網路具有密集型、隨機分布的特點,使其非常適合應用於惡劣的戰場環境中,使其非常適合應用於惡劣的戰場環境中,包括偵察敵情、監控兵力、裝備和物資,判斷生物化學攻擊等多方面用途。美國國防部遠景計劃研究局已投資幾千萬美元,幫助大學進行"智能塵埃"感測器技術的研發。哈伯研究公司總裁阿爾門丁格預測:智能塵埃式感測器及有關的技術銷售將從2004年的1000萬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幾十億美元。
目標跟蹤
DARPA支持的Sensor IT項目探索如何將WSN技術應用於軍事領域,實現所謂「超視距」戰場監測。UCB的教授主持的Sensor Web是Sensor IT的一個子項目。原理性地驗證了應用WSN進行戰場目標跟蹤的技術可行性,翼下攜帶WSN節點的無人機(UAV)飛到目標區域後拋下節點,最終隨機布撤落在被監測區域,利用安裝在節點上的地震波感測器可以探測到外部日標,如坦克、裝甲車等,並根據信號的強弱估算距離,綜合多個節點的觀測數據,最終定位目標,並繪制出其移動的軌跡。雖然該演示系統在精度等方面還遠達不到裝備部隊用於實戰的要求,這種戰場偵察模式尚未應用於實戰,但隨著美國國防部將其武器系統研製的主要技術目標從精確制導轉向目標感知與定位,相信WSN提供的這種新穎的戰場偵察模式會受到軍方的關注。
4.其他用途
WSN還被應用於一些危險的工業環境如井礦、核電廠等,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它來實施安全監測。也可以用在交通領域作為車輛監控的有力工具。此外和還可以在工業自動化生產線等諸多領域,英特爾正在對工廠中的一個無線網路進行測試,該網路由40台機器上的210個感測器組成,這樣組成的監控系統將可以大大改善工廠的運作條件。它可以大幅降低檢查設備的成本,同時由於可以提前發現問題,因此將能夠縮短停機時間,提高效率,並延長設備的使用時間。盡管無線感測器技術仍處於初步應用階段,但已經展示出了非凡的應用價值,相信隨著相關技術的發展和推進,一定會得到更大的應用。

6. 無線感測器有哪些應用實例

隨著物聯網無線感測器技術不斷提高,越來越得到廣泛應用,主要用於石油化工,電力,工業製造,醫葯,農業,養殖,市政等領域,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還降低了生產成本。這里,小編結合用戶實際需求盤點了聯網無線感測器技術的十大典型應用實例。

一、EMS能源數據無線監控
針對美的集團的一個總廠,下面有7個分廠(總裝一分廠、總裝二分廠、總裝三分廠、輕商分廠、注塑分廠、電子分廠、部裝分廠)的監控和信息分析。
1、實現對各分廠的各線體現場電能表、各種流量計量表(如壓縮空氣流量、石油氣流量、氧氣流量、氮氣流量等)的實時數據採集及監控
2、實現各分廠的各線體的用電量、用壓縮空氣量、用石油氣量、用氮氣量、用氧氣量等的計算、統計、分析
3、實現統計報表功能、實時數據和狀態顯示功能、歷史和實時曲線功能、遠程式控制制功能、管理功能、冗餘功能
4、要求系統具有良好的開放性,可以與其它信息系統等進行數據交換
二、地下管溝水位監測
為了確保上海迪斯尼樂園整個園區後期的安全運營,需要對供排水管道網路進行科學周到的監控管理。
1、一共有六個點需要監測地下管溝的水位。
2、當水位超標時,將信號上傳至電腦或手機上。
三、電廠管網壓力、流量、溫度無線監控
廣東羅定電廠管網壓力、流量、溫度無線監測主要監測管網的壓力、流量、溫度,以及閥門開度等等參數,並在需要時對閥門進行開、關操作。該系統由監控中心、通信網路、測控終端等組成。
各個管網監測點的數據採集終端可監視和採集溫度、壓力、流量等等參數,同時具備遠程式控制制功能,可進行管網閥門的開關調度及顯示。數據存入資料庫供控制中心及有關部門分析和決策取用,並能保存至少兩年以上,提高工作效率。

7. 無線感測器網路支持哪些通訊方式,包括哪些設備,可應用在哪些環境

無線感測器網路所具有的眾多類型的感測器,可探測包括地震、電磁、溫度、濕度、雜訊、光強度、壓力、土壤成分、移動物體的大小、速度和方向等周邊環境中多種多樣的現象。基於MEMS的微感測技術和無線聯網技術為無線感測器網路賦予了廣闊的應用前景。

8. 浙江大學研究生院計算機類實驗室有哪些

浙大網路與媒體實驗室(玉泉):主要從事虛擬現實、數字媒體網路、無線感測器網路、無線Mesh網路,研究方向:數字媒體、無線感測網路,主要成員:魯東明、邢衛、許端清、董亞波。

目前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0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0個,重點學科實驗室1個,國家專業實驗室4個以及省部級實驗室102個;擁有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2個以及省部級平台中心、基地41個;擁有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3個。

數字媒體處理與企業智能計算實驗室(玉泉)實驗的主要研究方向為計算機圖形、圖像、視頻處理和企業智能計算等領域,正在承擔/完成了多項相關的國家、省部級重點重大項目,同時兼顧各種信息化和知識管理系統的研究和開發。研究方向:知識管理、語義WEB、計算機圖形主要成員:林蘭芬、童若鋒、蔡銘、唐敏。


閱讀全文

與無線感測器網路實驗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賣產品需要多少錢 瀏覽:505
怎麼讓家裡的網路快速如新 瀏覽:512
單位網路安全要求會議 瀏覽:678
全國網路安全軍民融合 瀏覽:523
筆記本網路本地連接好還是無線 瀏覽:823
網路貸款多少錢利息 瀏覽:501
沈陽哪裡能網路搶票 瀏覽:975
智慧屏看電視需要連接網路嗎 瀏覽:857
怎麼看電腦可不可以連xbox網路 瀏覽:278
華為家庭網路信號全覆蓋 瀏覽:313
施樂無線網路連接設置 瀏覽:46
我的移動網路密碼 瀏覽:797
如何提高網路文化出海 瀏覽:111
新網路詞在哪裡有 瀏覽:427
計算機網路重點簡答題 瀏覽:173
開數據但網路連接超時 瀏覽:326
移動接網路的路由器怎麼更換 瀏覽:1002
上海美猴網路怎麼樣 瀏覽:506
3g網路哪個運營商快 瀏覽:922
在校園如何使用有線網路 瀏覽:299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