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無線網路功能
說白了就是不用網線連接需要上網的設備
Ⅱ 網路效應的構建與維護手段有哪些
包括:(1)網路實體安全:如計算機的物理條件、物理環境及設施的安全標准,計算機硬體、附屬設備及網路傳輸線路的安裝及配置等.(2)軟體安全:如保護網路系統不被非法侵入,系統軟體與應用軟體不被非法復制、篡改、不受病毒的侵害等·(3)數據安全:如保護網路信息的數據安全,不被非法存取,保護其完整、一致等;(4)網路安全管理:如運行時突發事件的安全處理等,包括採取計算機安全技術,建立安全管理制度,開展安全審計,進行風險分析等內容.
1使用網路防火牆技術
這是一種用來加強網路之間訪問控制,防止外部網路用戶以非法手段通過外部網路進入內部網路,訪問內部網路資源,保護內部網路操作環境的特殊網路互聯設備.它對兩個或多個網路之間傳輸的數據包如鏈接方式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來實施檢查,以決定網路之間的通信是否被允許,並監視網路運行狀態.防火牆作為一種邊界安全的手段,在網路安全保護中起著重要作用.它使得內部網路與網際網路之間或與其它外部網路之間互相隔離、限制網路互訪,用來保護內部網路.
2訪問控制
訪問控制是網路安全防範和保護的主要策略,主要任務是保證網路資源不被非法使用和訪問.一般採用基於資源的集中式控制、基於資源和目的地址的過濾管理以及網路簽證等技術來實現.目前進行網路訪問控制的方法主要有:MAc地址過濾、VLAN隔離、IEEE802.Q身份驗證、基於iP地址的訪問控制列表和防火牆控制等.
3身份認證
身份認證是任何一個安全的計算機所必需的組成部分.身份認證必須做到准確無誤地將對方辨認出來,同時還應該提供雙向的.認證,即互相證明自己的身份,網路環境下的身份認證比較復雜,因為驗證身份的雙方都是通過網路而不是直接接觸的,傳統的指紋等手段已無法使用,同時大量的黑客隨時隨地都可能嘗試向網路滲透,截獲合法用戶口令並冒名頂替,以合法身份入網,所以目前通常採用的是基於對稱密鑰加密或公開密鑰加密的方法,以及採用高科技手段的密碼技術進行身份驗證.
Ⅲ 兩個路由器一個路由器的lan線連在另一個路由器的wan上在不連橋的情況下會出現兩個WIFI嗎
不管你怎麼連線,不管你怎麼設置,只要不關閉路由器的無線信號,無線信號永遠存在。
兩個路由器的無線信號,你關閉哪一個,那個就不出現了,只剩下一個了。都不關閉,那永遠是兩個,不管你是連線還是不連線,設置正確還是設置錯誤,這兩個信號永遠存在。
謝謝你的提問
Ⅳ 無線通信網路如何分類
無線根據國際上所採用的通信技術種類可將無線感測器網路劃分為無線廣域網(WWAN)、無線城域網(WMAN)、無線區域網(WLAN)、無線個域網(WPAN)、低速率無線個域網(LR-WPAN)。以下是對各類網路各自常見和常用的通信技術進行簡單介紹。
1、無線區域網(WLAN)
無線區域網是指以無線電波、紅外線等無線媒介來代替目前有線區域網中的傳輸媒介(比如電纜)而構成的網路。無線區域網內使用的通信技術覆蓋范圍一般為半徑100m左右,也就是說差不多幾個房間或小公司的辦公室。當然實際的覆蓋范圍受很多因素影響,比如通信區域中的高大障礙物。
2、IEEE
802.11系列標準是IEEE制訂的無線區域網標准,主要對網路的物理層和媒質訪問控制層進行規定,其中重點是對媒質訪問控制層的規定。目前該系列的標准有:IEEE802.11、IEEE
。802.11b、IEEE
802.11a、IEEE
802.11g、IEEE
802.11d、IEEE
802.11e、IEEE802.11f、IEEE
802.11h、IEEE
802.11i、IEEE
802.11j等,其中每個標准都有其自身的優勢和缺點。
3、WIFI
Wi-Fi是一種可以將個人電腦、手持設備(如PDA、手機)等終端以無線方式互相連接的技術。Wi-Fi是一個無線網路通信技術的品牌,由Wi-Fi聯盟(Wi-Fi
Alliance)所持有。目的是改善基於IEEE
802.11標準的無線網路產品之間的互通性。現時一般人會把Wi-Fi及IEEE
802.11混為一談。甚至把Wi-Fi等同於無線網際網路。
4、IEEE
802.11g
IEEE
802.11g是對IEEE
802.11b的一種高速物理層擴展,它也工作於2.4GHz頻帶,物理層採用直接序列擴頻(DSSS)技術,而且它採用了OFDM技術,使無線網路傳輸速率最高可達54Mbps,並且與IEEE802.11b完全兼容。IEEE802.11g和IEEE802.11a的設計方式幾乎是一樣的。
Ⅳ 什麼是網路效應啊
四、網路效應
信息產品存在著互聯的內在需要,因為人們生產和使用它們的目的就是更好地收集和交流信息。這種需求的滿足程度與網路的規模密切相關。只有一名用戶的網路是毫無價值的。如果網路中只有少數用戶,他們不僅要承擔高昂的運營成本,而且只能與數量有限的人交流信息和使用經驗。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加,這種不利於規模經濟的情況將不斷得到改善,每名用戶承擔的成本將持續下降,同時信息和經驗交流的范圍得到擴大,所有用戶都可能從網路規模的擴大中獲得了更大的價值。此時,網路的價值呈幾何級數增長。這種情況,即某種產品對一名用戶的價值取決於使用該產品的其他用戶的數量,在經濟學中稱為網路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y),或稱網路效應。
網路效應可以分為「直接網路效應」和「間接網路效應」兩種。前者即上述的由互聯需求帶來的網路效應,而後者則與互補產品有關。例如,某個用戶購買的DVD對其他用戶的DVD機的價值沒有直接影響,然而擁有DVD機的人越多,娛樂業製造的DVD介質產品也會越多,結果所有用戶都將從中獲益。因此從經濟聯系的角度來看,該用戶購買的DVD機將給其他用戶帶來額外價值。與直接網路效應不同,間接網路效應是信息產業所特有的。當前最典型的例子包括寬頻網路和在網路上提供的服務內容,以及3G能訊標准和為該標准設計的服務內容。在這兩個例子中,對基礎設施的需求取決於在其上面運行的程序的豐富程度。另一方面,規模更大的基礎設施將吸引更多的企業來開發運行於其上的服務內容。當前寬頻網和新一代無線通訊標准發展速度都沒有人們預料得那麼快,其關鍵就在於要出現一個運行在上面有市場規模的基本應用偏好。視頻點播、互動式電視、移動商務等等都是候選方案,不過這背後也隱藏著巨大的風險。
當某種產品的直接網路效應充分體現時,用戶可以得到規模經濟的好處。這種規模經濟被稱為買方規模經濟,它和前面所討論的賣方規模經濟相對應。在賣方規模經濟的條件下,平均成本隨著規模的增加而降低,而在買方規模經濟的條件下,平均收入(用戶獲得的價值)隨著規模的增加而增加。
網路效應(買方規模經濟)帶來的最直接影響是正反饋。當某種具有網路效應的產品剛剛投入市場時,從用戶的角度考慮,由於要面對前述不利因素,所以用戶群必定很小。初期的用戶大多數是技術愛好者和高收入者等對價格不敏感的人。此時市場容量的增長是一個相對緩慢的過程。然而,隨著用戶數的增多,上述障礙將被逐步消滅,越來越多的人會從效益,利益示範中發現該產品是值得購買的。當用戶數量達到某個臨界容量後,該產品將正式進入大眾市場,開始超常發展階段,可見,能否在早期獲得更多用戶的支持,進入向上的正反饋,對於廠商具有重要的意義。
Ⅵ 有線lan口路由器連橋,副路由器的WiFi要怎麼那要怎麼設置,設置成和主路由器一樣嗎
摘要 副路由器的wifi不用設置成和主路由器的一樣的
Ⅶ 網路效應的其他相關
如何誘發網路效應 誘發網路效應的實體,你的網路需要由下面形式的內容組成
內容(blogs/wikis)
人(社會網路Social Networks),內容的產生者
活動群組(例如:Katrinalist),用來建立人與內容之間的關系
誘發網路效應的機制
無障礙的參與方式,用戶能夠簡單的貢獻內容
內容能夠有效連接
用戶貢獻的數據源必須是唯一的
小塊的數據,能夠自由的聯合,被系統所識別,例如:Microformat
將你的應用作為平台
內容能夠同步輸出(RSS)
建立循環的反饋機制
誘發網路效應的價值
社區的建立與成長
鼓舞用戶
培養/收獲 形式的創新
引起注意(例如廣告)
如果大家在行動上能夠做到,思想也能夠達到的話,那麼這種分裂就可以在現有的商業與社會結 構中快速的、甚至是猖獗的蔓延!所以說,很多人對此充滿了興趣,他們會經常在網上和自己組織里的談論Web2.0相關的技術優勢。這就更進一步的解釋了那些風險投資者、創業者和企業都爭著進入這場游戲,在那些傳統行業的領先者還沒有進入之前。用我自己的話來 說,這只是一個開端,那些沒有有效地利用Web網路效應的行業將會渡過一個非常艱難的時期。
讓所有人都能夠做到這一點實際上是比較不現實並且有諷刺意味的。Web2.0是一個真正平等的力量,雖然需要某種核心競爭力(能夠讓你保持持續成長的),但只要任何擁有創新想法的和優秀技術的人就能夠叩開那扇擁有10億聽眾的大門。 網路效應和網路負效應 網路效應是說,一個網路的價值,與網路中的節點數成正比。典型例子是電話,只有裝電話的人多了,電話網路的價值才能充分體現。很多人對QQ充滿抱怨,卻放不下這個小小的IM軟體,因為那幾乎等於一個中國網民的網上社會關系。關注網路效應的人,可能忽視了網路負效應。一個網路的節點數越多,它被濫用的風險就越大,造成的損失也越大。典型例子是計算機病毒,Windows平台組成了一個巨大的個人計算機網路,在獲得各種便利的同時,人們也不得不承受病毒帶來的巨大損失。很多人開始由IE轉向Firefox,並不是因為Firefox更快速或更穩定,僅僅是因為針對IE的各種流氓行徑已經讓人防不勝防。
另外,網路越大,網路的維護成本也就越大。以每個人的社交圈子為例,固然,擴展個人的社交網路,可以帶來更多的潛在機會,但同時,維護這個網路也要花費更多的精力。不同年齡段、不同職業的人,對社交網路的需求也不一樣。在校學生還沒有建立廣泛的社交關系,而且他們有大量時間需要消耗,所以他們的需求是近乎無節制地擴展網路,我想這是QQ和MySpace得以成功的關鍵。但在一個商務人群中,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社交網路,時間的價值常常要高於擴展網路所帶來的價值,他們只是想更有效地管理和維護這個網路,而不是讓它無限制地膨脹。
一個網路的大小,並不一定會直接影響使用者自身對網路的價值判斷。電話網路再大,你能用到的部分,通常也只是電話本上的那幾百個人而已;QQ用戶再多,日常聯系的也只是聯系人名單上的幾百個人而已。當然,一個大的網路的優勢在於,你的聯系人通常「天然地」存在於其中了,你不需要費力地向他們介紹一個新的網路。但如果你的聯系人都進入了一個新的網路,那麼這個網路的規模哪怕再小,其價值也並不比一個大網路小多少。 直接網路效應和間接網路效應? 網路效應可分為:「直接網路效應」和「間接網路效應」兩種。
直接網路效應是指同一市場內消費者之間的相互依賴性,即使用同一產品的消費者可以直接增加其他消費者的效用,如電話、傳真以及互聯網等。
間接網路效應主要產生於基礎產品和輔助產品之間技術上的互補性,這種互補性導致了產品需求上的相互依賴性,即用戶使用一種產品的價值取決於該產品互補的產品的數量和質量,一種產品的互補性產品越多,那麼該產品的市場需求也就越大。
網路效應的存在,尤其是未被市場機制化了的「直接網路效應」的存在,催生了外部性,即消費者對於網路性產品的消費行為會對其他消費者帶來「正外部性」。而當這種正外部性的行為未得到補償或鼓勵時,造成網路產品的最有消費者數量低於實際消費者數量,這就導致了「市場失靈」。
Ⅷ 家裡開著無線網對人體有害嗎
有,但是危害極小。
根據國際非電離性輻射委員會制定的安全上限,人體承受的安全輻射范圍為10瓦/平方米。而在生活中,我們常見的無線路由器,工作功率在30~500毫瓦之間。WiFi無線上網使用的電磁波波段一般是2.4GHz到5GHz,和手機使用的射頻電磁波波段比較接近,屬於非電離性輻射。
英國健康保護局曾估計,即使一個離身體有一段距離的無線路由器常年開著,一年所產生的輻射大概也只相當於打幾十分鍾手機的輻射量。
(8)無線連橋和訪客網路效應一樣嗎擴展閱讀:
防輻射的食物
1、紫菜
紫菜能抗輻射、抗突變、抗氧化,與其含硒有關。硒是種重要的微量元素,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護人體健康。常吃含硒豐富的紫莧菜,可提高人體對抗輻射的能力。
2、辣椒
辣椒之類辛辣食品屬於常用調料,同時也是抵禦輻射的天然食品。吃辣椒不但可調動全身免疫系統,辣椒、黑胡椒、咖喱、生薑之類的香辛料,還能保護細胞的dna,使之不受輻射破壞。因此,經常吃辣,身體健康。
3、綠茶
綠茶中的茶多酚是抗輻射物質,可減輕各種輻射對人體的不良影響。茶葉中還含有脂多糖,能改善機體造血功能,升高血小板和白血球等。
Ⅸ 不懂網路效應和臨界點,談什麼互聯網
臨界點,是一個源自物理學的概念,是指要維持核連鎖反應必須存在的放射性物質的最低量。「如果原子反應堆達到臨界質量點,便會自發出現核連鎖反應。」
網路效應
某種產品對一名用戶的價值,取決於使用這個產品的其他用戶的數量,在經濟學中,我們把它稱之為:網路效應。用戶越多越有價值;越有價值,用戶越多;不斷地積累用戶的黏性。甚至,一旦用戶總數突破一個臨界點之後,會最終進入「贏家通吃」的狀態。
結論:如何利用網路效應創業?
如果你打算利用互聯網「網路效應」這種神力創業,一定要注意這股力量的兩個特點:
第一,網路效應會帶來一種特殊的現象,叫:贏家通吃。用戶越多就越有價值,越有價值,就會不斷膨脹,一旦突破臨界點,最終會吃掉絕大部分市場份額。
第二,因為贏家通吃的效應,互聯網世界就有了一個基本策略:先下手為強。誰能夠最先積累用戶,誰就會最先達到贏家通吃的終點,後面的對手再強大,都幾乎無法超越它。也有人把這種利用單邊、或者跨邊網路效應構建的商業模式,叫做:平台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