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馬斯克的「星鏈」成了,這對哪些行業有影響
馬斯克是特斯拉的總裁,特斯拉作為新能源汽車的代表性品牌,在我國的市場還是非常強大的。馬斯克有非常多的想法,像他這樣的人並不在乎錢財,他追求的是更高層次的科技以及人類命運共同體。關於馬斯克的“星鏈”成了,這對哪些行業有影響?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馬斯克的星鏈衛星計劃目的是為了給全球提供更為高效的網路連接,將衛星送到太空中,然後建立通信,為地球上的人們提供無線網路。其次,如果成功,那麼對於同行業的競爭對手將是一次毀滅性的打擊。畢竟現在5G時代已經來臨,各大手機品牌都躍躍欲試,力爭在這浪潮中獲取到最大的商業化利益。最後,這將是顛覆人類歷史的,也是史無前例的一個項目。讓地球上面每一個角落都可以有無線網路的覆蓋,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投入的成本非常大,幾乎是無法想像的。
一:非常理想化的一項任務。
馬斯克的星鏈衛星計劃目的是為了給全球提供更為高效的網路連接,將衛星送到太空中,然後建立通信,為地球上的人們提供無線網路。
關於馬斯克的“星鏈”成了,這對哪些行業有影響?大家還有什麼想要補充的,歡迎在評論區下方留言。如果你也認可本篇文章,記得點贊加關注哦。
B. 中國版星鏈完成試驗,這標志著什麼
傳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中國版星鏈完成了試驗,這個實驗標志著覆蓋全球的通信網路已經形成。
星鏈是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在2015年宣布的,表示把1萬多顆通信衛星發射到軌道,並且從2020年開始為全球提供服務的一個項目。目前,美國的,這家公司已經順利完成星鏈計劃的多次發射任務,把衛星送入太空,而且星鏈衛星互聯網的服務適用速度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就是說,如果美國這家公司的星鏈搭建成功,就會為全球提供低價的網路服務。
中國版星鏈
我國的航天事業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中國版星鏈也並沒有落後。雖然有5G和WiFi這樣的通信方式,但是這種地面網是有局限性的,而通信衛星正好彌補了這個缺陷,它的特點就是覆蓋面大,而且星鏈未來的市場潛力巨大,星鏈的建設,對於我國來講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C. 超強衛星wifi是真的嗎
互聯網企業搞的這些免費衛星WIFI騙局你知道幾個?
最有名的可能是馬斯克的SpaceX「星鏈」計劃,按官方披露的技術細節,一顆衛星的典型覆蓋面積是353萬平方公里。這是個多大的概念呢?相當於9個德國和220個北京地區。而單個北京地區的鐵塔就超了2萬座,每座鐵塔上的4G基站還不止一個,就是這樣的服務我們現在對速率什麼的還不太滿意,那星鏈計劃下一個衛星覆蓋這么大的空間,其使用體驗能好嗎?這就像在一個游泳池裡打一個雞蛋,讓你喝出雞蛋湯的味道嗎?
另外2015年馬斯克公布了五年計劃,要在2020年前發射4425顆衛星,目前發射成功的衛星有2顆,剩下的不到2年時間發射4423顆衛星,你覺得可能嗎?
為了彌補這個將要露餡的計劃,現在又變成了在2025年前發射12000顆衛星,按目前的時間推算,平均每天至少要發射5顆左右而且把節假日不休才有可能。
FACEBOOK的扎克伯格也搞過全球WIFI計劃,使用的是翼展30多米的無人機,向地面提供的信號覆蓋半徑約為100公里,其航速約為100公里/小時。這個使用條件就是你開著時速100公里/小時的車跟著信號區移動才能上網,否則追不上信號。
四年前美國有個名為Outernet的計劃,稱發射幾百顆低軌道衛星,為全球4.3億上不了互聯網的人們提供互聯網信息服務。用戶需要配置一個硬體小盒子即可,不過這個項目的工作原理是「單向組播」,類似廣播電視衛星,只有下行信號沒有上行通路,只能接收特定的信息,不支持微信、支付寶、QQ等所有需要上傳信道的社交應用。
而近期,國內又盛傳中國首枚民營WIFI衛星目標是在2026年為全球提供免費衛星網路,其原理及局限不分析也罷。
最後需要明確一個概念,互聯網公司搞的這些衛星WIFI,基於電磁波的物理特性都必須使用Ku和Ka波段,衛星頻率約在20GHz左右。 而我們常用的Wi-Fi頻段是2.4GHz和5GHz,無法跟衛星直接通信,必須加裝能與衛星通信的微波射頻部件,然後才有直連的可能。所以,即便是這些項目成功,手機要想免費上網,還得硬體上的支持才行。
D. 中國有衛星wifi嗎
WiFi是一種距離較近的網路接入協議,所以這種通信協議不可能用於衛星通信。你所說的應該是類似於星鏈的衛星互聯網接入系統,目前國內沒有開發,主要是這個性價比並不高,因為我們的網路接入已經非常方便了
E. 星鏈是什麼意思
星鏈是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的另外一家公司搞得一個衛星計劃,「星鏈」是一項通過近地軌道衛星群覆蓋全球的高速互聯網接入服務,真正實現可用、經濟、高速的天基互聯網。
功能是通過衛星提供互聯網接入,所以有點像電信都是提供互聯網服務的。只不過電信給接網用的是光纖,星鏈用的是特定頻段的電磁波。簡單來說,就是馬斯克把信號塔,從地上的基站,換成了天上的衛星,以達到讓信號覆蓋更廣。
目的
SpaceX的「星鏈」項目最終目的是為地球上任何地方的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的互聯網服務。包括從深冬北極到澳大利亞內陸中部——這些地方的消費者截止目前基本上還得不到充分的互聯網服務。最終,SpaceX的「星鏈」衛星在軌運行數量可能會達到4萬顆,滿足數以千萬計或數億計消費者的需求。但SpaceX稱,最初的目標將只是覆蓋目前互聯網服務「不穩定、昂貴或完全不可用」的地方。
F. 衛星 Wi-Fi 覆蓋全球有可能實現嗎
能夠實現。
目前正在在建設的"虹雲工程"就夠讓wifi全球覆蓋。
據航天科工二院方面介紹,衛星將在距離地面約1000千米的軌道上組網運行,構建出星載寬頻全球移動互聯網路。「屆時無論身處何時何地,都能用上航天科工自主研發的『星鏈』wifi,實現網路無差別的全球覆蓋,無論在海域還是無人島,都能接上互聯網,和外界保持通信流暢。」
虹雲工程以其極低的通信延時、極高的頻率復用率、真正的全球覆蓋,可滿足中國及國際互聯網欠發達地區、規模化用戶單元同時共享寬頻接入互聯網的需求。同時,也可滿足應急通信、感測器數據採集以及工業物聯網、無人化設備遠程遙控等對信息交互實時性要求較高的應用需求。
G. 馬斯克的全球衛星WIFI計劃到底要怎麼實現
據說只要發射800顆這樣的衛星,就能實現覆蓋全球人類能連接上衛星wifi。馬斯克還公布了衛星wifi的賬號和密碼,如果你能接受到衛星wifi真的就能連接上去了么?
2月7日,馬斯克旗下SpaceX公司的「重型獵鷹」運載火箭在美國肯尼迪航天中心首次成功發射,並成功完成兩枚一級助推火箭的完整回收。2月22日,又將一枚「獵鷹9」火箭送上太空。此次發射,除了將一顆西班牙衛星送入軌道之外,還將其衛星互聯網項目的首批兩顆衛星(Tintin A和B)送入太空,為搭建由大約1.2萬顆衛星組成的太空「星鏈」做准備。
節前剛剛把重型獵鷹發射成功,馬斯克的 SpaceX又在昨晚搞了個可能會改變未來世界的大新聞——發射衛星,這是馬斯克「Starlink計劃」的一部分:欲打造一個遍布全球的衛星Wi-Fi,為全球數十億人帶來類似5G的網路服務。這次發射的衛星為「Starlink計劃」的原型衛星Microsat-2a和 Microsat-2b,用來測試和地球聯網的計劃。
H. 星鏈網的官方測試速度有多少,在應用上有什麼意義
看來衛星互聯網時代已真的即將來臨,這次已是星時代那種低速高費用面向高端客戶的網路了,而真的是面向平民的普及型互聯網服務,只是在帶寬方面可能還有不小的瓶頸,同時服務眾多客戶的能力還暫時有限。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衛星數量的不斷增多,或許衛星互聯網會成為真正的主力網路,甚至延伸到更為遙遠的深空,人類文明也將成為真正超越地球的星際文明。
I. 馬斯克的星鏈計劃是不是讓5g技術落伍
最後
其實從埃隆·馬斯克(SpaceX公司CEO)在接受采訪的時候,關於星鏈計劃他自己強調事情便可以看出他並不是想競爭5G。
因為他強調最多的一般就兩個問題:1、如此多的衛星是否會影響太空探索,製造太空垃圾;2、星鏈將為3%至4%的電信客戶提供最難的服務!
盡管5G和星鏈代表著不同的、相互競爭的「最後一公里」技術,但把5G和星鏈做對比是不合理的,在一些5G搭建完善的地區,星鏈也不會有太多的競爭力,未來它們更有可能是互補關系。
5G設備將是移動便攜的,可能較少受到天氣的影響;而星鏈設備更有可能是固定的,也將更容易受多變的天氣影響。
J. 馬斯克意圖建立全球WIFI,他的野望能實現嗎
馬斯克提出的「星鏈」(Starlink)星座計劃野心勃勃,他計劃在距離地面1150到1350公里高度軌道間部署一個由4425顆小型通信衛星組成的通信衛星星座,號稱為沒有互聯網覆蓋的荒郊野外提供網路接入。這個計劃聽起來就很嚇人,要知道「星鏈」組網的4425顆衛星數量,是現在全世界正常運行衛星數量的兩倍還多!馬斯克這個火箭發射服務商為什麼要建設通信星座,他的宏偉計劃能賺錢么?
星鏈能否成功還有待時間檢驗。如果它也能如獵鷹九號這樣成長起來,將嚴重沖擊通信市場。「星鏈」計劃還存在技術上的挑戰,但隨著技術進步這些挑戰是可以克服的。「星鏈」計劃更大的難度在於資金,但可以預見,正如NASA當年的商業貨運合同讓馬斯克走出困境,美國政府尤其是美軍的巨額合同,也將促成「星鏈」星座的成長。獵鷹九號火箭已經沖擊了商業發射市場,如果「星鏈」星座不僅能靠純商業收入盈利,甚至發展到沖擊傳統通信市場,那它的前途就真是不可限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