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線網路 > 工廠無線儀表網路標准

工廠無線儀表網路標准

發布時間:2022-07-07 21:22:05

『壹』 無線通信網路如何分類

無線根據國際上所採用的通信技術種類可將無線感測器網路劃分為無線廣域網(WWAN)、無線城域網(WMAN)、無線區域網(WLAN)、無線個域網(WPAN)、低速率無線個域網(LR-WPAN)。以下是對各類網路各自常見和常用的通信技術進行簡單介紹。
1、無線區域網(WLAN)
無線區域網是指以無線電波、紅外線等無線媒介來代替目前有線區域網中的傳輸媒介(比如電纜)而構成的網路。無線區域網內使用的通信技術覆蓋范圍一般為半徑100m左右,也就是說差不多幾個房間或小公司的辦公室。當然實際的覆蓋范圍受很多因素影響,比如通信區域中的高大障礙物。
2、IEEE
802.11系列標準是IEEE制訂的無線區域網標准,主要對網路的物理層和媒質訪問控制層進行規定,其中重點是對媒質訪問控制層的規定。目前該系列的標准有:IEEE802.11、IEEE
。802.11b、IEEE
802.11a、IEEE
802.11g、IEEE
802.11d、IEEE
802.11e、IEEE802.11f、IEEE
802.11h、IEEE
802.11i、IEEE
802.11j等,其中每個標准都有其自身的優勢和缺點。
3、WIFI
Wi-Fi是一種可以將個人電腦、手持設備(如PDA、手機)等終端以無線方式互相連接的技術。Wi-Fi是一個無線網路通信技術的品牌,由Wi-Fi聯盟(Wi-Fi
Alliance)所持有。目的是改善基於IEEE
802.11標準的無線網路產品之間的互通性。現時一般人會把Wi-Fi及IEEE
802.11混為一談。甚至把Wi-Fi等同於無線網際網路。
4、IEEE
802.11g
IEEE
802.11g是對IEEE
802.11b的一種高速物理層擴展,它也工作於2.4GHz頻帶,物理層採用直接序列擴頻(DSSS)技術,而且它採用了OFDM技術,使無線網路傳輸速率最高可達54Mbps,並且與IEEE802.11b完全兼容。IEEE802.11g和IEEE802.11a的設計方式幾乎是一樣的。

『貳』 無線網路與工業控制網路結合應用

工業控制通信協議有CANBUS、MODBUS、profibus等。
簡介:
1、作為ISO11898CAN標準的CANBus(ControLLer Area Net-work Bus),是製造廠中連接現場設備(感測器、執行器、控制器等)、面向廣播的串列匯流排系統,最初由美國通用汽車公司(GM)開發用於汽車工業,後日漸增多地出現在製造自動化行業中。
2、Modbus是由Modicon(現為施耐德電氣公司的一個品牌)在1979年發明的,是全球第一個真正用於工業現場的匯流排協議。
ModBus網路是一個工業通信系統,由帶智能終端的可編程序控制器和計算機通過公用線路或局部專用線路連接而成。其系統結構既包括硬體、亦包括軟體。它可應用於各種數據採集和過程監控。
3、PROFIBUS,是一種國際化.開放式.不依賴於設備生產商的現場匯流排標准。PROFIBUS傳送速度可在 9.6kbaud~12Mbaud范圍內選擇且當匯流排系統啟動時,所有連接到匯流排上的裝置應該被設成相同的速度。廣泛適用於製造業自動化、流程工業自動化和樓宇、交通電力等其他領域自動化。PROFIBUS是一種用於工廠自動化車間級監控和現場設備層數據通信與控制的現場匯流排技術。可實現現場設備層到車間級監控的分散式數字控制和現場通信網路,從而為實現工廠綜合自動化和現場設備智能化提供了可行的解決方案。

『叄』 幫我分析下我的這個工廠無線AP布線方案!

你這個網路是只打算做一個內部區域網么?
你給的這種建設方案現在已經淘汰掉了。
1,網線(需要供電的話,網線長度不要超過60m最保險,不需要供電的話,網線長度不能超過100M)4根線 最多400米。一箱線300米。價格自己算 好網線 500一箱!
2,現在不採用 交換機+AP(fat ap)模式搭建園區網。 現在採用無線集中控制器+AP(fit AP)的方式。 價格可以給你省很多。 管理也會給你帶來更多的便捷。
3,人工。 我是做工程預算的。 如果施工難度不大,1000可以接受。如果施工難度大,並且需要安裝pvc保護管的。價格有點少了。

總之,人家沒賺到什麼錢。如果不採納我的搭建模式的話,可以接受!

『肆』 在現代無人工廠中,如何實現遠程儀表設備監控

遠程視頻監控系統,就是通過標准電話線、網路、移動寬頻及ISDN數據線或直接連接,可達到的世界任何角落,並能夠控制雲台/鏡頭、存儲視頻監控圖像。遠程傳輸監控系統通過普通電話線路將遠方活動場景傳送到觀看者的電腦屏幕上,並具備當報警觸發時向接收端反向撥號報警功能。系統由"監控"主機和接收軟體兩部分構成,用戶自備的設備包括:攝像機、一台普通PC、寬頻線路。

『伍』 802.11a 802.11b 802.11g三種無線電區域網的標准

802.11a
IEEE 無線網路標准,指定最大 54Mbps 的數據傳輸速率和 5GHz 的工作頻段。
802.11a標準是已在辦公室、家庭、賓館、機場等眾多場合得到廣泛應用的802.11b無線聯網標準的後續標准。它工作在5GHzU-NII頻帶,物理層速率可達54Mb/s,傳輸層可達25Mbps。可提供25Mbps的無線ATM介面和10Mbps的乙太網無線幀結構介面,以及TDD/TDMA的空中介面;支持語音、數據、圖像業務;一個扇區可接入多個用戶,每個用戶可帶多個用戶終端。

802.11的第二個分支被指定為802.11a。承受著風險將802.11帶入了不同的頻帶——5.2GHzU-NII頻帶,並被指定高達54Mbps的數據速率。與單個載波系統802.11b不同,802.11a運用了提高頻率信道利用率的正交頻率劃分多路復用(OFDM)的多載波調制技術。由於802.11a運用5.2GHz射頻頻譜,因此它與802.11b或最初的802.11WLAN標准均不能進行互操作。
IEEE 802.11b
IEEE 802.11b無線區域網的帶寬最高可達11Mbps,比兩年前剛批準的IEEE 802.11標准快5倍,擴大了無線區域網的應用領域。另外,也可根據實際情況採用5.5Mbps、2 Mbps和1 Mbps帶寬,實際的工作速度在5Mb/s左右,與普通的10Base-T規格有線區域網幾乎是處於同一水平。作為公司內部的設施,可以基本滿足使用要求。IEEE 802.11b使用的是開放的2.4GB頻段,不需要申請就可使用。既可作為對有線網路的補充,也可獨立組網,從而使網路用戶擺脫網線的束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移動應用。
IEEE 802.11b無線區域網與我們熟悉的IEEE 802.3乙太網的原理很類似,都是採用載波偵聽的方式來控制網路中信息的傳送。不同之處是乙太網採用的是CSMA/CD(載波偵聽/沖突檢測)技術,網路上所有工作站都偵聽網路中有無信息發送,當發現網路空閑時即發出自己的信息,如同搶答一樣,只能有一台工作站搶到發言權,而其餘工作站需要繼續等待。如果一旦有兩台以上的工作站同時發出信息,則網路中會發生沖突,沖突後這些沖突信息都會丟失,各工作站則將繼續搶奪發言權。而802.11b無線區域網則引進了CSMA/CA(載波監聽多路訪問/沖突避免)技術和RTS/CTS(請求發送/清除發送)技術,從而避免了網路中沖突的發生,可以大幅度提高網路效率。這里的CSMA/CA技術與正常情況下的CSMA/CD技術原理有所不同,原理是:站點在發送報文後等待來至接入點AP(基本模式)或來至另外站點(對等模式)的確認幀(ACK)。如果在一定的時間內沒有受到確認幀,則假定發生了沖突並從發該數據。如果站點注意到信道上有活動,就不發送數據。RTS/CTS的工作方式與數據機類似,在發送數據之前,站點將一個請求發送幀發送到目的站點,如果信道上沒有活動,那麼目的站點將一個清除發送幀發送回源站點。這個過程成為「預熱」其他站點,從而防止不必要的沖突。RTS/CTS只用於特別大的報文和重發數據時可能出現嚴重帶寬問題的場合。
功能 & 優點
速度:2.4ghz直接序列擴頻無線電提供最大為11mbps的數據傳輸速率,無須直線傳播
動態速率轉換:當射頻情況變差時,降低數據傳輸速率為5.5mbps、2mbps和1mbps
使用范圍:802.11b支持以百米為單位的范圍(在室外為300米;在辦公環境中最長為100米)
可靠性:與乙太網類似的連接協議和數據包確認提供可靠的數據傳送和網路帶寬的有效使用
互用性:與以前的標准不同的是,802.11b只允許一種標準的信號發送技術。weca將認證產品的互用性
電源管理:802.11b網路介面卡可轉到休眠模式,訪問點將信息緩沖到客戶,延長了筆記本電腦的電池壽命 漫遊支持:當用戶在樓房或公司部門之間移動時,允許在訪問點之間進行無縫連接
載入平衡:802.11b nic更改與之連接的訪問點,以提高性能(例如,當前的訪問點流量較擁擠,或發出低質量的信號時)
可伸縮性:最多三個訪問點可以同時定位於有效使用范圍中,以支持上百個用戶同時語音和數據支持
安全性:內置式鑒定和加密
基本運作模式:
802.11b運作模式基本分為兩種:點對點模式(ad-hoc mode)和基本模式(infrastructure mode),如圖1所示。點對點模式是指站點(如:無線網卡)和站點之間的通信方式。只要PC插上無線網卡即可與另一具有無線網卡的PC連接,對於小型的無線網路來說,是一種方便的連接方式,最多可連接256台PC。而基本模式是指無線網路規模擴充或無線和有線網路並存時的通信方式,這是802.11b最常用的方式。此時,插上無線網卡的PC需要由接入點(AP)與另一台PC連接。接入點負責頻段管理及漫遊等指揮工作,一個接入點最多可連接1024台PC(無線網卡)。當無線網路節點擴增時,網路存取速度會隨著范圍擴大和節點的增加而變慢,此時添加接入點可以有效控制和管理頻寬與頻段。無線網路需要與有線網路互連,或無線網路節點需要連接和存取有線網的資源和伺服器時,接入點可以作為無線網和有線網之間的橋梁。
應用
功能 優點
不易接線的區域 在不易接線或接線費用較高的區域(如有歷史意義的建築物,有石棉的建築物,以及教室)中提供網路服務靈活的工作組 為經常進行網路配置更改的工作區降低了總擁有成本網路化的會議室 用戶可在從一個會議室移動到另一個會議室時進行網路連接,以獲得最新的信息,並且可
在決策時相互交流
特殊網路 現場顧問和小工作組的快速安裝和兼容軟體可提高工作效率
子公司網路 為遠程或銷售辦公室提供易於安裝、使用和維護的網路
部門范圍的網路移動 漫遊功能使企業可以建立易於使用的無線網路,可覆蓋所有部門
一般地說,802.11b允許使用任何現有在有線網路上運行的應用程序或網路服務。
多接入點解決方案
當網路規模較大,超過了單個接入點的覆蓋半徑時,可以採用多個接入點分別與有線網路相連,從而形成以有線網路為主幹的多接入點的無線網路,所有無線終端可以通過就近的接入點接入網路,訪問整個網路的資源,從而突破無線網覆蓋半徑的限制。
無線中繼解決方案
無線接入器還有另外一種用途,即充當有線網路的延伸。比如在工廠車間中,車間具有一個網路介面連接有線網,而車間中許多信息點由於距離很遠使得網路布線成本很高,還有一些信息點由於周邊環境比較惡劣,無法進行布線。由於這些信息點的分布范圍超出了單個接入點的覆蓋半徑,我們可以採用兩個接入點實現無線中繼,以擴大無線網路的覆蓋范圍。
無線冗餘解決方案
對於網路可靠性要求較高的應用環境,比如金融、證券等,接入點一旦失效,整個無線網路會癱瘓,將帶來很大損失。因此,可以將兩個接入點放置在同一位置,從而實現無線冗餘備份的方案。
多蜂窩漫遊工作方式
在一個大樓中或者在很大的平面裡面部署無線網路時,可以布置多個接入點構成一套微蜂窩系統,這與行動電話的微蜂窩系統十分相似。微蜂窩系統允許一個用戶在不同的接入點覆蓋區域內任意漫遊,隨著位置的變換,信號會由一個接入點自動切換到另外一個接入點。整個漫遊過程對用戶是透明的,雖然提供連接服務的接入點發生了切換,但對用戶的服務卻不會被中斷。
802.11g
IEEE802.11工作組近年來開始定義新的物理層標准IEEE802.11g。與以前的IEEE802.11協議標准相比,IEEE802.11g草案有以下兩個特點:在2.4GHz頻段使用正交頻分復用(OFDM)調制技術,使數據傳輸速率提高到20Mbit/s以上;能夠與IEEE802.11b的Wi-Fi系統互聯互通,可共存於同一AP的網路里,從而保障了後向兼容性。這樣原有的WLAN系統可以平滑地向高速WLAN過渡,延長了IEEE802.11b產品的使用壽命,降低了用戶的投資。2003年7月IEEE802.11工作組批准了IEEE802.11g草案,該標准成為人們關注的新焦點。
IEEE802.11WLAN實現的關鍵技術
隨著WLAN技術的應用日漸廣泛,用戶對數據傳輸速率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是在室內這個較為復雜的電磁環境中,多經效應、頻率選擇性衰落和其它干擾源的存在使得無線信道中高速數據傳輸的實現比有線信道困難,因此WLAN需要採用合適的調制技術。
IEEE802.11WLAN是一種能支持較高數據傳輸速率(1~54Mbit/s),採用微蜂窩、微微蜂窩結構,自主管理的計算機區域網絡。其關鍵技術大致有3種,直序列擴頻調制技術(DSSS: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及補碼鍵控(CCK:Complementary Code Keying)技術、包二進制卷積(PBCC:Packet Binary Convolutional Code)和正交頻分復用技術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stiplexing。每種技術皆有其特點,目前擴頻調制技術正成為主流,而OFDM技術由於其優越的傳輸性能成為人們關注的新焦點。
1.DSSS調制技術
基於DSSS的調制技術有3種。最初IEEE802.11標准制定在1Mbit/s數據速率下採用差分二相相移鍵控(DBPSK:Differential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如果要提供2 Mbit/s的數據速率,可採用差分正交相移鍵控(DQPSK: Differential 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這種方法每次處理兩個比特碼元,成為雙比特。第三種是基於CCK的QPSK,是IEEE802.11b標准採用的基本數據調制方式。它採用了補碼序列與直序列擴頻技術,是一種單載波調制技術,通過相移鍵控(PSK)方式傳輸數據,傳輸速率分為1,2,5.5和11 Mbit/s。CCK通過與接收端的Pake接收機配合使用,能夠在高效率傳輸數據的同時有效克服多徑效應。IEEE802.11b通過使用CCK調制技術來提高數據傳輸速率,最高可達11 Mbit/s。但是當傳輸速率超過11 Mbit/s,CCK為了對抗多徑干擾,需要更復雜的均衡及調制,實現起來非常困難。因此,IEEE802.11工作組為了推動WLAN的發展,又引入了新的調制技術。
2.PBCC調制技術
PBCC調制技術是由德州儀器(TI)公司提出的,已作為IEEE802.11g的可選項被採納。PBCC也是單載波調制,但與CCK不同,它採用了更多復雜的信號星座圖。PBCC採用8PSK,而CCK使用BPSK/QPSK;另外PBCC使用了卷積碼,而CCK使用區塊碼。因此,它們的解調過程是十分不同的。PBCC可以完成更高速率的數據傳輸,其傳輸速率為11,22,33Mbit/s。
3.OFDM技術
OFDM技術其實是多載波調制(MCM:Multi-CarrierMolation)的一種。其主要思想是:將信道分成許多正交子信道,在每個子信道上進行窄帶調制和傳輸,這樣減少了子信道之間的相互干擾。每個子信道上的信號帶寬小於信道的相關帶寬,因此每個子信道上的頻率選擇性衰落是平坦的,大大消除了符號間干擾。
由於在OFDM系統中各個子信道的載波相互正交,於是它們的頻譜是相互重疊的,這樣不但減少了子載波間的相互干擾,同時還提高了頻譜利用率。在各個子信道中的這種正交調制和解調可以採用反向快速傅里葉變換(IFFT)和快速傅里葉變換(FFT)方法來實現,隨著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與DSP技術的發展,IFFT和FFT都是非常容易實現的。FFT的引入,大大降低了OFDM實現的復雜性,提升了系統的性能。
無線數據業務一般都存在非對稱性,即下行鏈路中傳輸的數據量要遠遠大於上行鏈路中的數據傳輸量。因此無論從用戶高速數據傳輸業務的需求,還是從無線通信自身來考慮,都希望物理層支持非對稱高速數據傳輸,而OFDM很容易通過使用不同數量的子信道來實現上行和下行鏈路中不同的傳輸速率。
由於無線信道存在頻率選擇性,所有的子信道不會同時處於比較深的衰落情況中,因此可以通過動態比特分配以及動態子信道分配的方法,充分利用信噪比高的子信道,從而提升系統性能。由於窄帶干擾只能影響一小部分子載波,因此OFDM系統在某種程度上能抵抗這種干擾。
OFDM技術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已成為第四代移動通信的核心技術。IEEE802.11a/g標准為了支持高速數據傳輸都採用了OFDM調制技術。目前,OFDM結合時空編碼、分集、干擾〔包括碼間干擾(ISI)和信道間干擾(ICI)〕抑制以及智能天線技術,最大程度提高了物理層的可靠性。如再結合自適應調制、自適應編碼以及動態子載波分配、動態比特分配演算法等技術,可以使其性能得到進一步優化。
4.IEEE802.11g協議幀結構及其技術細節
從網路邏輯結構上來看,IEEE802.11隻定義了物理層及MAC子層。MAC層提供對共享無線介質的競爭使用和無競爭使用,具有無線介質訪問、網路連接、數據驗證和保密等功能。
物理層為數據鏈路層提供物理連接,實現比特流的透明傳輸,所傳數據單位為比特。物理層定義了通信設備與介面硬體的機械、電氣功能和過程的特性,用以建立、維持和釋放物理連接。物理層由三部分組成:物理層管理層、物理層會聚協議(PLCP)和物理介質依賴子層(PMD)。
IEEE802.11g的物理幀結構分為前導信號(Preamble)、信頭Header和負載Payload。Preamble主要用於確定移動台和接入點之間何時發送和接收數據,傳輸進行時告知其它移動台以免沖突,同時傳送同步信號及幀間隔。Preamble完成,接收方才開始接收數據。Header在Preamble之後 用來傳輸一些重要的數據比如負載長度、傳輸速率、服務等信息。由於數據率及要傳送位元組的數量不同,Payload的包長變化很大,可以十分短也可以十分長。
在一幀信號的傳輸過程中,Preamble和Header所佔的傳輸時間越多,Payload用的傳輸時間就越少,傳輸的效率越低。
綜合上述3種調制技術的特點,IEEE802.11g採用了OFDM等關鍵技術來保障其優越的性能,分別對Preamble,Header,Payload進行調制,這種幀結構稱為OFDM/OFDM方式。
另外,IEEE802.11g草案標准規定了可選項與必選項,為了保障與IEEE802.11b兼容也可採用CCK/OFDM和CCK/PBCC的可選調制方式。因此,OFDM調制為必選項保障傳輸速率達到54Mbit/s;採用CCK調製作為必選保障後向兼容性;CCK/PBCC與CCK/OFDM作為可選項。IEEE802.11g的幀結構比較見表1。
(1)OFDM/OFDM
Preamble,Header和Payload都使用OFDM進行調制傳輸,其傳輸速率可達54Mbit/s。OFDM的一個好特點是它有短的Preamble,CCK調制信號的幀頭是72μs,而OFDM調制信號的幀頭僅為16μs。幀頭是一個信號的重要組成部分,幀頭佔有時間的減少,提高了信號傳送數據的能力。OFDM允許較短的Header給更多的時間用於傳輸數據,具有較高的傳輸效率。因此,對於11Mbit/s的傳輸速率,CCK調制是一個好的選擇,但要繼續提升速率必須使用OFDM調制技術。它的最高傳輸速率可達54Mbit/s。IEEE802.11g協議中的OFDM OFDM方式也可以和Wi-Fi共存,不過它需使用RTS/CTS協議來解決沖突問題。
(2)CCK/OFDM
它是一種混合調制方式,是IEEE802.11g的可選項。其Header和Preamble用CCK調制方式傳輸,OFDM技術傳送負載。由於OFDM技術和CCK技術是分離的,因此在Preamble和Payload之間要有CCK和OFDM的轉換。
IEEE802.11g用CCK/OFDM技術來保障與IEEE802.11b共存。IEEE802.11b不能解調OFDM格式的數據,所以難免會發生數據傳輸沖突,IEEE802.11g使用CCK技術傳輸Header和Preamble就可以使IEEE802.11b兼容,使其可以接收IEEE802.11g的Header從而避免沖突。這樣保障了與IEEE802.11bWi-Fi設備的後向兼容性,但由於Preamble/Header使用CCK調制,增大了開銷,傳輸速率比OFDM OFDM方式的有所下降。
(3)CCK/PBCC
CCK/PBCC和CCK/OFDM一樣,PBCC也是混合波形,包頭使用CCK調制而負載使用PBCC調制方式,這樣它可以工作於高速率上並與IEEE802.11b兼容。PBCC調制技術最高數據傳輸速率是33Mbit/s,比OFDM或CCK/OFDM的傳送速率低。
IEEE802.11g的性能分析
尚未正式成為標準的IEEE802.11g草案由於其不同的特點,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IEEE802.11g與IEEE802.11b的兼容性,與同頻設備的共存能力及OFDM技術自身的問題將成為研究熱點。
1.IEEE802.11g的兼容性
IEEE802.11g兼容性指的是IEEE802.11g設備能和IEEE802.11b設備在同一個AP節點網路里互聯互通。IEEE802.11g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要保障與IEEE802.11bWi-Fi系統兼容。IEEE802.11g可以接收OFDM和CCK數據,但傳統的Wi-Fi系統只能接收CCK信息,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即在兩者共存的環境中如何解決由於IEEE802.11b不能解調OFDM格式信息幀頭所帶來的沖突問題。而為了解決上述問題,IEEE802.11g採用了RTS/CTS技術。
最初,IEEE802.11引入RTS/CTS機制是為了解決隱蔽站問題,即發送站檢測不到另一個站在發送數據,因而在接收站發生碰撞的情況。
IEEE802.11b與IEEE802.11g混合工作的情況與隱蔽站問題非常相似,IEEE802.11b設備無法接收OFDM格式的IEEE802.11g的信息幀頭,因此可以採用RTS/CTS機制來解決。

IEEE 802.11n
IEEE 802.11n :使用2.4GHz頻段和5GHz頻段,傳輸速度300Mbps,最高可達600Mbps,可向下兼容802.11b、802.11g,目前還不是一個正式的標准,
1月19日訊,Broadcom公司推出新型無線LAN(WLAN)晶元組Intensi-fi系列,這是和IEEE 802.11n標准(草案)兼容的首個解決方案. Intensi-fi技術提供了在家庭或辦公室優異的性能和功能強大的無線連接,使得下一代Wi-Fi設備能提供完美的多媒體體驗,支持新興的語音,視頻和數據應用.
Intensi-fi技術集成了IEEE 802.11n標准(草案)所有強制性的元件,一當標准完成即可進行軟體升級.忠於標準是Broadcom的工作重點,因為它不需要考慮兼容性和使用戶煩惱的非標准產品的性能問題.Broadcom和業界其它一流廠商緊密配合,當草案802.11n產品變成現實時,在分支中演示真實的互連性.Broadcom還向Wi-Fi聯盟提供技術資源,來加速802.11n互連測試程序.
Intensi-fi技術支持在多個發送和接收天線上多個同時發生的數據(或"空間")流,提供的數據速率高達300Mbps,比以前的802.11產品(它採用一個發送器和一個接收器,支持單一數據流),其覆蓋范圍更廣.它提供了足夠的帶寬,范圍和可靠性,對家庭中每個房間提供高清晰視頻(HD).為了提供完美的多媒體體驗, Intensi-fi技術把傳統的PC和網路設備擴充到消費電子和娛樂設備,在線纜/DSL/衛星機頂盒,個人視頻記錄儀,DVD播放器,游戲系統,音頻設備照相機,手機和其它手提設備提供了發送電影,照片,音樂,語音呼叫和數據所需的基礎設備.
Intensi-fi解決方案包括MAC/基帶晶元以及能配置各種高速無線應用的無線電晶元.Broadcom還提供兩個網路處理器,使用戶能優化無線路由器設計的性價比.完整的系列產品包括下面所有的CMOS器件:
BCM4321:業界首個和802.11n標准(草案)兼容的MAC和基帶,提供超過300Mbps的PHY速率,並和PCI,Cardbus和主機PCI-Express介面,
BCM2055:Broadcom第五代802.11無線電,集成了多個2.4GHz和5GHz無線電,支持用於802.11n產品的同時發生的空間數據流,並具有2x2,3x3或4x4天線配置.BCM2055是最佳性能的802.11無線電,具有更小的晶元尺寸,更低的功耗,更低的相位噪音和誤差向量幅度(EVM).所有這些對於高吞吐量的802.11n(草案)系統都是至關重要的.
BCM4704:Broadcom已驗證過的第五代無線網路處理器,提供先進的路由/橋接功能,並能滿足802.11n(草案)晶元組的目標性能,用於路由器和網關的設計.
BCM4705:Broadcom第六代無線網路處理器,支持同時工作的2.4GHz和5GHz無線電,集成的吉比特乙太網MAC使得802.11n(草案)和乙太網網路間的吞吐量大於200Mbps.
現在可提供Intensi-fi晶元組的樣品,以及參考設計.
美國Atheros公司於2月16日在日本召開了記者招待會,推出了其符合IEEE 802.11n規格的無線網路晶元組「AR5008」,這款晶元組已經於1月24日在美國上市。
Atheros公司將其面向IEEE 802.11n的產品群總稱為「XSPAN」,這款AR5008保持了其公司原來對應IEEE 802.11a/b/g產品的連續性,無線傳輸的最高速度達到300Mbps。不過這只是理論上的最高速度,在實際的通訊過程中,載入了如TCP之類的協議後,實際速度應為此速度的60%左右。不過即使如此,802.11n的效率也比目前最快的802.11g要高上許多。實際速度802.11n預計能夠比802.11g提高8~9倍。
據Atheros Communications稱,AR5008系列晶元組為架構於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1月20日確認的802.11n草案規格之首款產品。這些新一代的WLAN解決方案,將充份利用MIMO技術潛力,發揮突破性性能與業界互通性。AR5008解決方案將以更大的覆蓋范圍及更佳的可靠性,達到802.11g與802.11a/g產品的6倍數據傳輸量。由於802.11n規格草案已制定,消費者終於能在家庭、辦公室以及行動時的各種裝置與應用上,享受MIMO的互通技術。
Atheros創新的XSPAN引進訊號持續技術(Signal-Sustain Technology,SST)大幅加強訊號可靠性與覆蓋范圍內的數據傳輸量,全面釋放MIMO的潛力。這一切皆因全球首顆單晶元三射頻設計而獲得實現。AR5008的實體數據速率為300 Mbps (每秒兆位)而實際終端使用者數據傳輸量可達150至180 Mbps,較2x2 MIMO系統平均多出50%的覆蓋范圍持續數據傳輸量。
訊號持續技術同時通過不同空間訊號路徑進行傳送,並且在接收器進行訊號處理時,同時合並來自三個接收器的資訊,因此大幅增加聯機強度與數據傳輸量。若只是在額外的天線間切換較少的同時發射器,是無法達到這樣的強度。Atheros將三組完整的射頻發射鏈與接收鏈整合至單一晶元的作法,加上內建SST基頻處理,以接近於強度較差而不具競爭力的2x2 MIMO方案之價格,實現無法匹敵的覆蓋范圍與強度。

『陸』 工廠如何實現設備聯網數字化呢

一、對設備進行接入評估,確定設備數據是否可以被採集
一般來說,目前大多數工廠都已經實現了自動化能力,設備通過PLC、CNC等儀表儀器進行數據展示獲取,因此對於這部分設備來說,想要實現聯網,可以用工業網關進行接入。
以Ruff物聯網智能網關為例,Ruff網關與車間設備PLC連接,並將數據進行協議轉化和處理後發送到雲端,其中涉及到的主要連接協議包括Modbus-RTU等傳輸協議,而自動化數據採集方式則包括通訊串口、乙太網、RS-485等。
當網關進行順利的連接之後,網關的一端進行設備PLC數據的採集,採集到本地之後,網關會進行初步的數據篩選和處理,將由價值的數據再從另一埠上傳到雲端或者客戶指定的伺服器上,從而實現設備數據的採集和傳輸。
同時,也會遇到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工廠的設備完全沒有自動化的能力,純粹屬於一台物理機器,如果想要實現聯網,則需要藉助感測器來實現,用感測器來採集設備的各維度數據,再通過網關進行採集和傳輸。
二、設備數據聯網,實現生產過程實時監控
當設備數據通過工業網關採集上傳到雲端或者伺服器之後,下一步驟就是針對這批設備數據進行分析處理。
以設備寶為例,採集上來的數據可以立馬獲取工廠生產監控情況及設備異常告警信息,包括實時查看生產線的運行狀況及產量信息,實現對工廠生產狀況的實時監控。此外,工廠管理者也可以通過手機端遠程查看生產狀況,保證工廠的實時運行情況都被監控和管理。
除了生產信息獲取,設備的異常監控也可以通過設備聯網實現。聯網之後,通過物聯網技術手段,可以將設備的各項標准參數數據進行監控,超過標准范圍的異常數據將被預警,管理者通過手機端獲取異常預警通知,從而避免意外故障帶來的生產損失。
目前,大多數工廠都選了IoT雲平台來存儲及處理設備數據,例如網路雲針對物聯網領域推出的天工物聯網平台,就是一站式全託管的物聯網雲平台,實現設備數據的處理計算、存儲以及可視化的展示與分析等。
而如果客戶針對設備數據具有高度安全性保密性要求,也可以採取私有化部署的方式,進行數據的存儲與管理。
三、終端化設備數據展示,實現工廠管理數字化
設備數據從PLC到網關,再從網關到雲端,最後雲端經過處理分析之後,再把數據展示到終端設備上,比如手機端、PC端、LED大屏等等。
當數據通過雲平台的分析處理之後,我們通常可以獲取工廠生產統計信息、生產效率信息以及工段或車間數據對比等工廠生產信息。
以生產統計為例,工廠管理者可以通過手機端的APP獲取到生產效率統計信息,包括設備生產線的開機率、停機時長、停機次數等實時統計,從而判斷工廠生產效率水平及影響生產效率的原因。
其次可以獲取工廠產量統計信息,包括生產產量、良品率以及各個班組、產品規格等實時精確統計,保證生產計劃的實時交付及工人考核的精確性。
目前,終端數據展示主要以手機端和PC端兩種形式為主,在一些工廠的車間及生產線上,也會有生產看板大屏,工廠管理者既可以通過手機端進行實時查看工廠各項數據,也可以通過現場生產看板進行當前生產數據查看。

『柒』 工廠大面積的無線網路覆蓋方案

大面積的話單靠無線路由的中級和橋接都不太靠譜,速度會較差的,最好是有線無線結合。

『捌』 無線感測器網路可能採用哪些無線通信方式

基於XL.SN智能感測網路的無線感測器數據採集傳輸系統,可以實現對溫度,壓力,氣體,溫濕度,液位,流量,光照,降雨量,振動,轉速等數據參數的實時採集,無線傳輸,無線監控與預警。在實際應用中,無線感測器數據採集傳輸系統常見的包括深圳信立科技農業物聯網智能大棚環境監控系統,智慧養殖環境監控系統,智慧管網管溝監控系統,倉儲館藏環境監控系統,機房實驗室環境監控系統,危險品倉庫環境監控系統,大氣環境監控系統,智能製造運行過程監控系統,能源管理系統,電力監控系統等。
無線感測器數據採集傳輸系統,比較常用的的無線數據傳輸組網技術包括433MHZ,Zigbee(2.4G),運營商網路(GPRS)等三種方式,其中433MHZ,Zigbee(2.4G)屬於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並且都使用ISM免執照頻段。運營商網路(GPRS)屬於遠距離無線通訊技術,按數據流量收費。
1、基於Zigbee(2.4G)的智能感測網路
ZigBee的特點是低功耗、高可靠性、強抗干擾性,布網容易,通過無線中繼器可以非常方便地將網路覆蓋范圍擴展至數十倍,因此從小空間到大空間、從簡單空間環境到復雜空間環境的場合都可以使用。但相比於WiFi技術,Zigbee是定位於低傳輸速率的應用,因此Zigbee顯然不適合於高速上網、大文件下載等場合。對於餐飲行業的無線點餐應用,由於其數據傳輸量一般來說都不是很大,因此Zigbee技術是非常適合該應用的。

2、基於433MHz的智能感測網路
433MHz技術使用433MHz無線頻段,因此相比於WiFi和Zigbee,433MHz的顯著優勢是無線信號的穿透性強、能夠傳播得更遠。但其缺點也是很明顯的,就是其數據傳輸速率只有9600bps,遠遠小於WiFi和Zigbee的數據速率,因此433Mhz技術一般只適用於數據傳輸量較少的應用場合。從通訊可靠性的角度來講,433Mhz技術和WiFi一樣,只支持星型網路的拓撲結構,通過多基站的方式實現網路覆蓋空間的擴展,因此其無線通訊的可靠性和穩定性也遜於Zigbee技術。另外,不同於Zigbee和WiFi技術中所採用的加密功能,433Mhz網路中一般採用數據透明傳輸協議,因此其網路安全可靠性也是較差的。

3、基於運營商的智能感測網路
GPRS無線傳輸設備主要針對工業級應用,是一款內嵌GSM/GPRS核心單元的無線Modem,採用GSM/GPRS網路為傳輸媒介,是一款基於移動GSM短消息平台和GPRS數據業務的工業級通訊終端。它利用GSM 移動通信網路的簡訊息和GPRS業務為用戶搭建了一個超遠距離的數據傳輸平台。
標准工業規格設計,提供RS232標准介面,直接與用戶設備連接,實現中英文簡訊功能,彩信功能,GPRS數據傳輸功能。具有完備的電源管理系統,標準的串列數據介面。外觀小巧,軟體介面簡單易用。可廣泛應用於工業簡訊收發、GPRS實時數據傳輸等諸多工業與民用領域。

『玖』 RS485標准

智能儀表是隨著80年代初單片機技術的成熟而發展起來的,現在世界儀表市場基本被智能儀表所壟斷。究其原因就是企業信息化的需要,企業在儀表選型時其中的一個必要條件就是要具有聯網通信介面。最初是數據模擬信號輸出簡單過程量,後來儀表介面是RS232介面,這種介面可以實現點對點的通信方式,但這種方式不能實現聯網功能。隨後出現的RS485解決了這個問題。

RS485介面

RS485採用差分信號負邏輯,+2V~+6V表示「0」,- 6V~- 2V表示「1」。RS485有兩線制和四線制兩種接線,四線制只能實現點對點的通信方式,現很少採用,現在多採用的是兩線制接線方式,這種接線方式為匯流排式拓樸結構在同一匯流排上最多可以掛接32個結點。在RS485通信網路中一般採用的是主從通信方式,即一個主機帶多個從機。很多情況下,連接RS-485通信鏈路時只是簡單地用一對雙絞線將各個介面的「A」、「B」端連接起來。而忽略了信號地的連接,這種連接方法在許多場合是能正常工作的,但卻埋下了很大的隱患,這有二個原因:(1)共模干擾問題: RS-485介面採用差分方式傳輸信號方式,並不需要相對於某個參照點來檢測信號,系統只需檢測兩線之間的電位差就可以了。但人們往往忽視了收發器有一定的共模電壓范圍,RS-485收發器共模電壓范圍為-7~+12V,只有滿足上述條件,整個網路才能正常工作。當網路線路中共模電壓超出此范圍時就會影響通信的穩定可靠,甚至損壞介面。(2)EMI問題:發送驅動器輸出信號中的共模部分需要一個返回通路,如沒有一個低阻的返回通道(信號地),就會以輻射的形式返回源端,整個匯流排就會像一個巨大的天線向外輻射電磁波。

由於PC機默認的只帶有RS232介面,有兩種方法可以得到PC上位機的RS485電路:(1)通過RS232/RS485轉換電路將PC機串口RS232信號轉換成RS485信號,對於情況比較復雜的工業環境最好是選用防浪涌帶隔離珊的產品。(2)通過PCI多串口卡,可以直接選用輸出信號為RS485類型的擴展卡。

RS485電纜

在一般場合採用普通的雙絞線就可以,在要求比較高的環境下可以採用帶屏蔽層的同軸電纜。在使用RS485介面時,對於特定的傳輸線路,從RS485介面到負載其數據信號傳輸所允許的最大電纜長度與信號傳輸的波特率成反比,這個長度數據主要是受信號失真及雜訊等影響所影響。理論上RS485的最長傳輸距離能達到1200米,但在實際應用中傳輸的距離要比1200米短,具體能傳輸多遠視周圍環境而定。在傳輸過程中可以採用增加中繼的方法對信號進行放大,最多可以加八個中繼,也就是說理論上RS485的最大傳輸距離可以達到9.6公理。如果真需要長距離傳輸,可以採用光纖為傳播介質,收發兩端各加一個光電轉換器,多模光纖的傳輸距離是5~10公里,而採用單模光纖可達50公里的傳播距離。

RS485布網

網路拓撲一般採用終端匹配的匯流排型結構,不支持環形或星形網路。在構建網路時,應注意如下幾點:

(1)採用一條雙絞線電纜作匯流排,將各個節點串接起來,從匯流排到每個節點的引出線長度應盡量短,以便使引出線中的反射信號對匯流排信號的影響最低。有些網路連接盡管不正確,在短距離、低速率仍可能正常工作,但隨著通信距離的延長或通信速率的提高,其不良影響會越來越嚴重,主要原因是信號在各支路末端反射後與原信號疊加,會造成信號質量下降。

(2)應注意匯流排特性阻抗的連續性,在阻抗不連續點就會發生信號的反射。下列幾種情況易產生這種不連續性:匯流排的不同區段採用了不同電纜,或某一段匯流排上有過多收發器緊靠在一起安裝,再者是過長的分支線引出到匯流排。

總之,應該提供一條單一、連續的信號通道作為匯流排。

在RS485組網過程中另一個需要主意的問題是終端負載電阻問題,在設備少距離短的情況下不加終端負載電阻整個網路能很好的工作但隨著距離的增加性能將降低。理論上,在每個接收數據信號的中點進行采樣時,只要反射信號在開始采樣時衰減到足夠低就可以不考慮匹配。但這在實際上難以掌握,美國MAXIM公司有篇文章提到一條經驗性的原則可以用來判斷在什麼樣的數據速率和電纜長度時需要進行匹配:當信號的轉換時間(上升或下降時間)超過電信號沿匯流排單向傳輸所需時間的3倍以上時就可以不加匹配。

一般終端匹配採用終端電阻方法, RS-485應在匯流排電纜的開始和末端都並接終端電阻。終接電阻在RS-485網路中取120Ω。相當於電纜特性阻抗的電阻,因為大多數雙絞線電纜特性阻抗大約在100~120Ω。這種匹配方法簡單有效,但有一個缺點,匹配電阻要消耗較大功率,對於功耗限制比較嚴格的系統不太適合。另外一種比較省電的匹配方式是RC匹配。利用一隻電容C隔斷直流成分可以節省大部分功率。但電容C的取值是個難點,需要在功耗和匹配質量間進行折衷。 還有一種採用二極體的匹配方法,這種方案雖未實現真正的「匹配」,但它利用二極體的鉗位作用能迅速削弱反射信號,達到改善信號質量的目的,節能效果顯著。

最近兩年一些公司基於部分企業信息化的實施已完成,工廠中已經鋪設了延伸到車間每個辦公室、控制室的區域網的現狀,推出了串口伺服器來取代多串口卡,這主要是利用企業已有的區域網資源減少線路投資,節約成本,相當於通過tcp/ip把多串口卡放在了現場。

RS485和其它匯流排網路的區別:

我們把工業網路歸結為三類:RS485網路、HART網路和現場匯流排網路。

HART網路:HART是由現在的艾默生提出一個過度性匯流排標准,他主要是在4~20毫安電流信號上面疊加數字信號,物理層採用BELL202頻移鍵控技術,以實現部分智能儀表的功能,但此協議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開放的標准,要加入他的基金會才能拿到協議,加入基金會要一部分的費用。技術主要被國外幾家大公司壟斷,近兩年國內也有公司再做,但還沒有達到國外公司的水平。現在有很大一部分的智能儀表都帶有HART圓卡,都具備HART通訊功能。但從國內來看還沒有真正利用其這部分功能,最多隻是利用手操器對其進行參數設定,沒有發揮出HART智能儀表應有的功能,沒有聯網進行設備監控。從長遠來看由於HART通信速率低組網困難等原因,HART儀表的采購量會程下滑趨勢,但由於HART儀表已經有十多年的歷史現在在裝數量非常的大,對於一些系統集成商來說還有很大的可利用空間。

現場匯流排網路:現場匯流排技術是當今自動化領域技術發展熱點之一,被譽為自動化領域的計算機區域網,它的出現標志著自動化控制技術又一個新時代的開始。現場匯流排是連接設置在控制現場的儀表與設置在控制室內的控制設備的數字化、串列、多站通信的網路。其關鍵標志是能支持雙向、多節點、匯流排式的全數字通信。現場匯流排技術近年來成為國際上自動化和儀器儀表發展的熱點,它的出現是傳統的控制系統結構產生了革命性的變化,是自控系統朝著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網路化、分散化的方向邁進,形成新型的網路集成式全分布式控制系統---現場匯流排控制系統FCS(Fieldbus Control System)。但是現在的現場匯流排的各種標准並行存在並且都有自己的生存領域,還沒有形成真正統一的標准,關鍵是看不到什麼時候能形成統一的標准,技術也不夠成熟。另外現場匯流排的儀表種類還比較少可供選擇的餘地小,價格也偏高,從最終用戶的角度看大多還處於觀望狀態,都想等到技術成熟之後在考慮,現在實施的少。

RS485網路:RS485/MODBUS是現在流行的一種布網方式,其特點是實施簡單方便,而且現在支持RS485的儀表又特多,特別是在油品行業RS485/MODBUS簡直是一統天下,現在的儀表商也紛紛轉而支持RS485/MODBUS,原因很簡單,象原來的 HART儀表想買一個轉換口非常困難 而且價格昂貴,RS485的轉換介面就便宜的多而且種類繁多。

『拾』 工廠無線監控方案的廠區無線監控系統方案設計

本套視頻監控系統主要是由攝像部分、無線視頻傳輸部分、顯示和記錄部分、遠程式控制制管理以及電視牆顯示部分組成。 無線監控就是指不用布線(線纜)利用無線電波來傳輸視頻、聲音、數據等信號的監控系統。
無線監控的優勢:
1)、綜合成本低,性能更穩定。只需一次性投資,無須挖溝埋管,特別適合室外距離較遠及已裝修好的場合;在許多情況下,用戶往往由於受到地理環境和工作內容的限制,例如山地、港口和開闊地等特殊地理環境,對有線網路、有線傳輸的布線工程帶來極大的不便,採用有線的施工周期將很長,甚至根本無法實現。這時,採用無線監控可以擺脫線纜的束縛,有安裝周期短、維護方便、擴容能力強,迅速收回成本的優點。
2)、組網靈活,可擴展性好,即插即用。管理人員可以迅速將新的無線監控點加入到現有網路中,不需要為新建傳輸鋪設網路、增加設備,輕而易舉地實現遠程無線監控。
3)、維護費用低。無線監控維護由網路提供商維護,前端設備是即插即用、免維護系統。
4)、 無線監控系統是監控和無線傳輸技術的結合,它可以將不同地點的現場信息實時通過無線通訊手段傳送到無線監控中心,並且自動形成視頻資料庫便於日後的檢索。
5)、 在無線監控系統中,無線監控中心需要實時得到被監控點的視頻信息,並且該視頻信息必須是連續、清晰的。在無線監控點,通常使用攝像頭對現場情況進行實時採集,攝像頭通過視頻無線傳輸設備相連,並通過由無線電波將數據信號發送到監控中心。
傳送內容
每一個監控點需要向監控室方向傳送的信息內容,即除了要求傳送圖像信息外,是否還需要傳送聲音信號,無線指令控制(雲鏡控制)以及其它數據信息。
工作方式
在無線監控系統中,圖像系統一般採用一對一工作方式或稱為點對點工作方式,即一台發射機對應一台微波接收機,10個監控點需要10台微波發射機,同時在接收端需要10台微波接收機.這主要由系統圖像的顯示方式決定的。
對於控制系統而言,一般控制主機只有一台,如一台硬碟錄像機或一台矩陣,而解碼器則有多台.所以,控制系統一般工作在一點多址模式下,無論你有1個監控點,還是100個監控點,遙控指令發射機只需要一台,而遙控指令接收機的數目則取決於需要控制雲台、鏡頭的數量。
無線傳輸部分是系統的圖像信號通道。本無線傳輸系統由兩大部分組成:無線微波視頻傳輸系統和無線指令控制系統。 無線微波視頻傳輸系統:是用來傳輸視頻的,把攝像機採集的圖像通過無線微波傳輸到監控中心。無線指令控制系統:如果需要控制球、雲台、鏡頭,就需要用到無線指令控制系統。這種監控方式圖像非常清晰,沒有延時,沒有壓縮損耗,造價便宜,施工安裝調試簡單,適合一般監控點不是很多,需要中繼也不多的情況下使用。
無線微波視頻傳輸系統:
近距離:前端監控圖像由HD-680微波發射機調制後通過天線把微波信號發射到監控中心,監控中心接收天線接收到的微波信號,通過HD-680RX微波接收機解調後直接輸出圖像信號到監視器。(詳見圖片)

遠距離:HD-630系列無線微波傳輸監控系統原理圖:

無線指令控制系統:
近距離:無線指令控制部分的監控中心由指令控制天線、HD-2080無線指令控制發射機、控制鍵盤/硬碟錄像機/矩陣,前端由HD-2090無線指令控制接收機、指令控制天線組成。(詳見圖片)

遠距離:HD-2050系列和HD-2060系列無線指令控制系統原理圖:
無線設備的防雷措施
對於一般建築物來說,避免雷擊的方法主要有:
①疏導,即將雷雲中的電荷疏導至大地 ,從而避免直接雷擊或感應雷擊電流流經被保護的建築物或設備,從而使這些建築物或設備免受雷擊。
②隔離,即將雷電信號和被保護物隔離開來從而避免雷擊。
③等位,即將鐵塔地、工作地、建築物的公共地等置於同一電位。
④消散,即釋放出異性電荷和雷雲中的電荷進行中和,從而阻止雷電的形成。根據以上雷擊通信設備的途徑,結合建築物避免雷擊的方法,具體到一個無線電通信工程的防雷設計來說,其主要的防雷措施有以下幾種方法。
安裝避雷針或避雷裝置
大部分無線設備的防雷措施,主要是在通信塔上安裝避雷針,這種方法經濟、簡單,但要嚴格按照以下要求進行安裝。避雷針應當裝在高於天線尖端數米,避雷針與天線之間應有一定的間隔,以防止由於避雷針的存在而損壞天線的輻射圖形影響通信效果。一般的做法是避雷針成為天線塔體的主桿,通信天線卻裝在避雷針外緣大約15個波長以外。避雷地線的直流通路的電阻要求足夠低,一般為10~50Ω,由於雷電浪涌電流較大,頻譜較寬且持續時間短,因此要求必須有盡量小的電感量。地線不能用扁平編織線或絞合線,因為這種線電感較大,不利於泄放雷擊電流,且容易被腐蝕。要盡可能使用3毫米以上的實心導線,且最好是相同的金屬材料。為了增大地表層的泄放面積,可採用埋設有一定間隔的多根接地體,且相互焊接。如在建築物的四周以1至2米的間隔埋上10根左右的銅管,並把它們焊接起來。
在通信塔上安裝避雷針雖然經濟簡單,但卻難做萬無一失。對一些重要的通信工程來說,可以考慮安裝放射性避雷裝置。放射性避雷裝置可以說是目前世界最先進的防雷保護裝置之一。放射性避雷裝置的關鍵部分是放射源,它能連續自行發射α粒子,使周圍空氣電離產生大量電子。在雷電場的作用下這些電子不斷加速,對空氣產生連鎖的多極電離或雪崩電離,形成與電場強度成正比的電子流,這時產生的由放射源指向雷雲的電離通導會永不間斷地中和及釋放空間電荷,把已有的低電場消除掉,把可能形成的高電場降為低電場,從而有效地防止 發生雷擊,起到顯著的消雷作用。這種放射性避雷裝置的防護面積較大,其半徑大約為260 米左右,且安全可靠對人身無傷害。
安裝避雷器
除在通信鐵塔上安裝避雷針或避雷裝置的同時,還要注意消除感應雷擊,其通常的做法是在天饋系統中安裝避雷器。
在天饋系統中安裝避雷器時要注意以下方面的問題。一是避雷器的接地端必須與地可靠連接,接地電阻不得大於5Ω,否則將影響防雷效果。二是因避雷器存在一定的插入損耗,對於天線輻射信號的強度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同時還要注意駐波比的變化,一般要求天饋系統的駐波比小於或等於15。三是安裝通信天線時,天線支撐桿要與鐵塔可靠連接,連接電阻等於零。饋線應從鐵塔內部垂下,並每隔一段距離用銅絲與鐵塔固定。對重要的通信工程而言,除在天饋系統中安裝避雷器外,還要注意供電系統的防雷,一般的做法是在變壓器和配電房安裝避雷裝置。
設均壓帶
沿通信設備機房屋頂的四周敷設均壓帶,並用兩根以上的引下線與圍繞通信設備機房敷設在房外的水平閉合接地帶相連,房外的水平閉合接地帶與通信設備接地網之間至少有兩根以上連接。這樣做的目的,是使所引下的雷電流發散均勻,減少可能出現的感應過電壓。
自然接地體
在現代高層建築物內,利用建築物鋼筋混凝土的鋼筋作為接地體,以及利用供排水用的金屬管道作為自然接地體,其地網的面積是相當可觀的,利用其引雷入地,既可大大削弱閃電侵入時的瞬變電磁場,又可作為金屬屏蔽削弱電磁脈沖的入侵,這時採用共地運行方式比分地運行方式對人體和通信設備的安全保障更為有利。接地電阻要求小於或等於1Ω。
在非鋼筋混凝土的建築里,應採取分地運行方式,接地裝置間的相互距離一般為20m以上,接地電阻可視實際情況按2~10Ω考慮。
合理布置各類接地
通信設備的接地系統一般可分為:防雷保護接地、交流電源工作接地、安全保護接地、直流工作接地系統等。屏蔽防雷措施目的是阻擋空間電磁波感應、過電壓以及磁場能量侵入被保護的通信設備,起到抑制、消除電磁場的干擾和危害。總之,由於雷電過電壓造成的通信中斷、計算機網路癱瘓、設備損壞等事故時有發生,給國民經濟造成極大危害。通信設施的雷電過電壓及電磁干擾防護,是保護通信線路、設備及人身安全的重要技術手段,是確保通信線路、設備運行率不可缺少的技術環節,是通信網建設及運行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根據GB50057—94《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JGJ/T16—92《民用建築電氣設計規范》的有關規定,對控制室內所有設備的接地極和設備金屬外殼進行接地處理。接地的具體處理方法是:從共同接地體的接地干線上引一條支幹線到中心機房,在機房安裝匯流銅排,電源接地、防靜電接地、防雷接地和設備外殼接地各單獨引接地導線到接地銅排,牢固連接,以保證電氣設備和人身的安全。

閱讀全文

與工廠無線儀表網路標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管理在設置哪裡 瀏覽:399
網路流量監控軟體哪個好點 瀏覽:582
不用網路的一些軟體有哪些 瀏覽:557
新買的手機網路變慢了 瀏覽:801
華碩無線5g網路 瀏覽:694
垃圾清理請檢查網路設置 瀏覽:756
網路安全攻防作業 瀏覽:828
為什麼手機顯示數據網路不可用 瀏覽:155
陽江行業網路營銷推廣渠道 瀏覽:332
怎麼解決手機無線網路延遲 瀏覽:856
a類c類哪個網路數最多 瀏覽:42
維盟用戶怎麼設置高速網路 瀏覽:683
3g手機網路服務中心 瀏覽:621
新安的wifi怎麼沒網路 瀏覽:525
可以採用的網路營銷方法有 瀏覽:268
企業如何防範網路安全問題 瀏覽:640
奉賢區網路審計服務商哪個好 瀏覽:447
網路銷售海鮮要怎麼辦證 瀏覽:700
移動網路用易視寶 瀏覽:479
網路盒怎麼連接有線電視 瀏覽:720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