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線網路 > 無線網狀網路設備

無線網狀網路設備

發布時間:2022-12-30 15:23:48

1. 什麼是無線Mesh網路

無線Mesh網路即」無線網格網路」,它是「多跳(multi-hop)」網路,是由ad hoc網路發展而來,是一個動態的可以不斷擴展的網路架構,任意的兩個設備均可以保持無線互聯,呈現出明顯的去中心化態勢。

無線Mesh網路基於呈網狀分布的眾多無線接入點間的相互合作和協同,具有以下特點:

部署速度快,安裝簡單。無線Mesh網路中,除了少部分節點設備需要網線和AP連接外,絕大部分設備都只需要一根電源線,不需要和AP連接,所有數據都是無線傳輸的,降低了有線布局的難度,同時擴展靈活。

傳輸可靠性高。在無線Mesh網路中,由於其多跳網路的特性,一個節點可以連接至少兩個其他的節點,當某一個節點堵塞或者無響應時,無線Mesh網路可以根據情況選擇其他的節點進行數據轉播。換句話來說,就是無線Mesh網路擁有至少一條備用路徑,提升了數據傳輸的可靠性。

非視距傳輸。在無線Mesh網路中,每一個節點都相當於一個中繼器,相當於擴大了數據覆蓋的范圍,能夠為連接AP的節點視距之外的用戶提供網路,大幅度提高了無線網路的應用領域和覆蓋范圍。

盡管無線Mesh聯網技術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但也存在一些影響它廣泛部署的問題:

通信延遲。既然在Mesh網路中數據通過中間節點進行多跳轉發,每一跳至少都會帶來一些延遲,隨著無線Mesh網路規模的擴大,跳接越多,積累的總延遲就會越大。一些對通信延遲要求高的應用,如話音或流媒體應用等,可能面臨無法接受的延遲過長的問題。

安全問題。與WLAN的單跳機制相比,無線Mesh網路的多跳機制決定了用戶通信要經過更多的節點。而數據通信經過的節點越多,安全問題就越變得不容忽視。

網路容量。實際應用中,由於mesh網路存在轉發,每次轉發之後速率都會降低,因此需要限制每個網路中節點的數量,否則會影響業務質量,即實際mesh網路中節點數量並非無限制增加。

2. Mesh無線自組網為何如此受歡迎,遠程無線通信的「時代寵兒」

Mesh網路也叫即「無線網格網路」,是一種「多跳(multi-hop)」無線區域網,是由上世紀90年代的ad hoc網路發展而來,是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的關鍵技術之一。在向下一代網路演進的過程中,無線已經成為一個不可缺的技術。無線mesh可以與其它網路協同通信,是一個動態的可以不斷擴展的網路架構,任意的兩個設備均可以保持無線互聯。

mesh無線自組網網路系統是一個非中心的同頻無線網路系統,他最突出的特點便是,利用自身快速組網的優勢,能夠隨時應對任何緊急信息交流,完成各種應急項目的數據信息通信,同時,對於每個節點。靈活組網的特性,可以讓它不受各個節點組網的加入和離開影響,使得它廣泛應用到多種應急通信需求項目中。

Mesh自組網最早是源於軍方需求開發設計的,所以在很多優勢設計上,也都有很多軍事的特性,比如它獨特的可靠性,靈活性,廣域網路覆蓋(非視距傳輸(NLOS)),快速部署靈活可撤,在網路信息安全方面更有保障,正是由於這些特點,讓mesh組網逐漸成為當前戶外遠距離傳輸常用的招牌。

高可靠性:在mesh 網路中,所有節點均相等,單個頻點支持TDD雙向通信,頻率管理簡單,頻譜利用率高。任何節點都能可作為中繼節點和命令節點,具有自組織、自配置和自治癒的特點,能夠在多種場合自動將各個節點連接起來建立無線通信網路,覆蓋所有的非中心同頻自組織網路設備,包括室外基站,車載台和單兵便攜系統,自動形成無線網狀網路。

無中心網關的特性,讓mesh自組網可以在任何一台設備故障時都能進行與周邊其他節點的繼續保持通信,隨時保證網路不掉線,也被戲稱為「打不散的網路」,同時對於多模的mesh兼具備援功能,還可以在復雜的環境中可以保證更好的連線品質!不僅如此,無線mesh網路中的ap設備也能夠通過無線感應自動鏈接附近的AP點,只需將新增節點安裝在適當的位置即可完成相應的配置。

靈活性,強大的機動能力,讓mesh在應對不確定的緊急情況,能隨時根據不同情況的地點建立起臨時攜帶型基站應對現場的網路通信難題,進行及時,准確的快速部署,在應急救援中,各級指揮做出的決定對於現場的救援一個至關重要的生死決策,力求最大簡化現場部署步驟,做到滿足一線救援人員在緊急情況下快速網路建設和零配置的要求,當然,由於是臨時便攜基站,能真正做到隨場景而立,隨事件而去才是mesh組網靈活的機動性所在。

非視距傳輸(NLOS):mesh自組網網路技術可以輕松實現NLOS配置。它的自動中繼功能可以輕松實現超水平傳輸。該信號可以自動選擇最佳路徑以連續從一個節點跳到另一個節點。距目標節點的距離。高數據帶寬快速移動,節點具有不固定的移動傳輸功能,並且快速移動不會影響高數據帶寬服務,例如語音,數據和視頻服務不會受到系統拓撲結構的快速變化和高速終端移動的影響。

安全:mesh系統還具有多種加密方法,例如組加密(工作頻率,載波帶寬,通信距離,聯網模式等),通道加密和源加密。它專用於專用網路,可以有效防止非法設備的入侵和傳輸。信息被攔截和破解以確保高度的網路和信息安全。

應用上,mesh無線組網網路,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支持多種點對多點、點對點、漫遊、MESH自組網,廣泛應用到各種行業,包含當前野外廣泛分布的森林防火、自然林地、江河湖泊、野外礦區、海上作業等,在城市應用上,包括大型工業區、巨大活動場地場所、道路電廠電力、公安消防、車輛執法巡邏等各種固定的與移動點的通信場所。

看完這些,大家應該對mesh無線自組網有所掌握了把,之所以mesh無線自組網會成為當前戶外無線傳輸的寵兒,最終還是看本身的優勢。

3. 入門級定位+旗艦晶元,網件RBK353 WiFi6 Mesh套裝評測

面積大、干擾大、牆體多、設備多……這一切都有可能讓WiFi信號產生死角,於是WiFi MESH網路來了,也火了。

WiFi Mesh網路產品最高發端於北美市場,國內市場的推出計劃略有落後,但經歷了這兩年的野蠻生長,用「火爆」來形容也不為過。WiFi Mesh面世的背景是為了滿足大戶型用戶對於網路覆蓋的需求。WiFi Mesh網路產品依然是下一個最流行的無線技術趨勢,對擴充整個WiFi生態圈的產品形態很有意義。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WiFi Mesh網路及其產品,下面依舊做一些WiFi Mesh相關的科普。

WiFi Mesh網路(無線網狀網)也被稱為「多跳」的網路,是一個新的無線網路技術,與傳統的WiFi網路有所不同。WiFi Mesh網路是一種基於多跳路由和對等網路的網路技術,是一種新的網路結構,具有移動寬頻的特性,它可以動態擴展,自組織,自管理,自動修復和自我平衡的典型特點。最早應用於物聯網領域,但是受限於當時的技術家用路由器領域一直未有出色的產品面世,直到這兩年技術突破才迅速進入家用市場。

WiFi Mesh面世的背景是為了滿足大戶型用戶對於網路覆蓋的需求,那麼具體什麼樣環境下需要我們選擇一台WiFi Mesh路由產品呢,這里簡單列舉了幾種情況供大家參考。

1、家裡房子較大(面積較大或者是多層復式),現有的家庭路由存在WiFi信號死角,例如生活陽台、衛生間等旮旯位置;

2、無論採取什麼措施,依然解決不了傳統路由器的無線信號質量問題;

3、家裡存在大量需要聯網的智能家居設備;

4、你是一名喜歡追趕新技術潮流和新產品的消費者;

不可否認的是,能夠實現全屋WiFi信號覆蓋的並非只有WiFi Mesh路由一種解決方案,截至目前市面上一共有兩種主流的全屋WiFi方案。

第一種:AC+AP,優點是穩定性好,酒店多數使用這種方案,無縫漫遊;缺點是必須要提前布線,安裝門檻較高;

第二種:Mesh網路,優點是部署簡單靈活(可有線可無線),無縫漫遊漫遊;缺點是市面假Mesh路由較多,高端Mesh產品價格較貴,且兼容性有待提升;

如果說你家的裝修已經很完善且短期不會重新裝修的話,每個房間已經有布網線的話,那麼兩種方案可以任選,但方案一需要具備一定的技術基礎,安裝門檻相對較高;如果每個房間沒有布網線呢?那麼幾乎沒得選,只有方案二。

如果說你的房子正在裝修或者還未裝修,強烈建議布網線,並且是6類網線起,有了網線就回到了上面情況。

說了這么多,想必大家對WiFi Mesh路由已經有了一定了解,WiFi Mesh路由也正是憑借安裝簡單、新一代技術潮流、WiFi信號全無覆蓋等優點獲得了無數小夥伴的認可。而接下來我們便通過對網件RBK353 WiFi6 Mesh套裝的體驗評測來實地看看WiFi Mesh路由的表現。

網件RBK353發布於2021年的1月28日,是網件繼RBK852和RBK752後的第三款Orbi系列產品。如果對網件Orbi路由沒有足夠了解的小夥伴可能對網件的產品名比較懵,為了便於大家理解這里簡單介紹下。

以Orbi RBK353為例,其中RBK35X代表系列,截至目前已經有RBK35X、RBK75X和RBK85X三個系列,而數字越大意味著產品定位越高端,例如RBK75X和RBK85X均是三頻路由,而RBK35X僅是雙頻路由,對於無線Mesh來說,三頻和雙頻的區別在於雙頻沒有專屬回程頻段信號,子路由的帶寬會收一定影響;

而最後的數字則代表MESH套裝內路由器的件數,RBK353就意味著整個包裝內有三隻路由(1隻主路由+2隻子路由),RBK352則整個包裝內有兩只路由(1隻主路由+1隻子路由)。

從定位上可以看出,網件Orbi RBK353屬於入門級,但是不同於友商的做法,Orbi RBK353在硬體配置上直接選擇了高通IPQ6000,集成4核心ARM Cortex A53 CPU,14nm工藝,1.8GHz主頻,晶元定位在中上水平。

而在定價方面,不要奢望網件領勢華碩三巨頭會多麼親民,Orbi RBK353目前官方售價2199元,和性價比似乎沒啥關系。雖然和性價比沒關系,但不可忽略是Orbi RBK353一款簡單、穩定、省心的成熟之作,適合對於路由器外形有較高要求又不喜歡(擅於)折騰的用戶。

作為網件Orbi RBK產品線一員,網件RBK353在包裝和產品上均延續了RBK85X系列的諸多特色,外觀上可以說是像素級的繼承,但是在產品外觀設計上,RBK35再一次力求能夠為用戶帶來顛覆感,細節上做了諸多改動,所以在網件Orbi RBK353身上還是有不少看點。

包裝依舊是網件Orbi經典的藍白色系,外層的藍白硬紙殼材質來提升整個包裝質感,內部的瓦楞紙材質為產品提供足夠的支撐,以避免運輸途中的破壞。正面右側有產品渲染圖,但從渲染圖上就能感受到這貨的高顏值,左側便是產品系列名稱,特地標明速率達到了1.8Gbps。

背面則是Orbi系列的一些特色功能介紹,不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直接忽略,不過看看有利於了解產品的一些特性。我此次入手的是國行國內版本,按照慣例來說無線地區會被鎖區。所以大家後面想入手能夠更換無線地區的網件路由產品,那麼建議發布之後盡快入手,因為按照網件以往的調性,新品發布之後國內版本並不會馬上出,此時國行貨都是拿歐美等其他區域的貨在售賣,這些版本是支持更換無線地區的(EU 歐洲、PR 中國、NA 北美 、AU 澳大利亞)。

打開包裝裡面就是家族式的快速上手指南,因為是國內版本,所以家族式的快速上手指南做了本土化。一直以來網件Orbi RBK包裝內均沒有對應說明書,而這恰好是Orbi的定位,上手簡單。

Orbi RBK353採用的是兩只裝,所以包裝內有三隻路由,但需要注意的是這兩只路由有主副之分,最快的分辨方式的看路由正面是否有貼有產品標簽,有標簽的則是主路由(RBR350),沒有標簽的就是子路由(RBS350)。

所有配件單獨包裝,有三個一模一樣的電源適配器,網件的電源適配器一直被我吐槽,造型上過於傳統,與友商相比顏值較差。電源輸出標準是12V/1.5A,為適合國情,插頭部分為兩插固定式(海外為可拆可換設計)。

包裝內還附贈有一根「面條」網線,從網線自身的標識可以看得出,這是一根超五類網線。面條線美觀度上有絕對優勢。但不得不說的是面條網線的強度和抗干擾能力都要弱於正常的超五類網線,雖說應付家中千兆網路問題不大,但是有條件的話還是建議更換。網線整體長度約為2m。

雖說Orbi RBK353的三隻路由有主副之分,但是外觀上兩者的差異非常小,所以下面的路由外觀講解部分以主路由為主。

路由外觀上延續了Orbi家族的一貫風格,採用立式設計,以白色為主色調。但是在細節上網件Orbi RBK353做了諸多優化。首先整體尺寸小了一圈,僅有僅為178*145*61mm(RBK852三維尺寸為254*190.5*71.12mm),重量上主路由0.66Kg,子路由為0.53Kg。

造型上Orbi RBR350並不規則,整體扁平,但是相比RBK852要更加圓潤,配合小一圈的體積,RBK353看起來更加的小巧,更易於融入家居環境。

整個機身正面除了Logo沒有多餘的元素,正反面的斷層下方均隱藏的是散熱孔,能夠將散熱孔優雅的設計成裝飾點,可見網件PM的用心和對美感的追求。

其實在Logo下方的內凹散熱孔中還隱藏有一個呼吸燈,根據燈光顏色等來指示路由當前的不同狀態,同時起到裝飾作用。

背面和正面差別不大,但機身所有的IO布局在背面,主路由RBR350從左到右分別是Sync組網按鍵、1G WAN口、3個千兆LAN口、電源介面和重置按鍵。

子路由RBS350背面的介面則變為Sync組網按鍵、2個千兆LAN口、電源介面和重置按鍵。其實在IO上方同樣有大面積的散熱格柵。

路由頂部採用的是圓潤設計,兩條縫隙為散熱通道,冷空氣從底部進入,從頂部流出。

底部是4塊大面積的硅膠墊,為產品站立式時提供足夠大的摩擦系數,中心位置有一張產品標簽,產品的基礎必要信息均在上面,例如型號、MAC地址、默認無線等信息。

處理器:Soc是高通的IPQ6000

5GHz頻段為高通QCN5052,支持2x2 MU-MIMO,80MHz頻寬,最高速率為1200Mbps;2.4GHz頻段高通QCN5022,支持2x2 MU-MIMO,速率可達573Mbps;

內存:512MB Flash& 512MB RAM;

LAN口:數量3,全千兆;

WAN口:數量1,1Gbps;

發送/接受:2.4GHz 2*2;5 GHz-1 2*2

電源輸入:12V/1.5A;

支持數據傳輸率:

801.11ax(WiFi 6)2.4Ghz:573Mbps;

801.11ax(WiFi 6)5Ghz:1200Mbps;

再回想起Orbi RBK353包裝正面的「1.8Gbps」相信大家應該有所了解,1.8Gbps=1800Mbps=2.4Ghz :573Mbps+5Ghz:1200Mbps。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廠家宣稱的路由器無線傳輸速度只是各頻段下的理論值總和,這個值加起來很高但現實中很難實現,這里不是針對某一個品牌,是所有的路由品牌。

正如上文所說,網件的Orbi走的是高效、穩定、易用和覆蓋廣路線,體現在使用上自然是怎麼簡單怎麼來,這點不管是在網頁端還是手機APP端、是配網還是組網都得到了驗證。

網頁端一如既往的簡單明了,但整個UI還是偏傳統,雖說上手快,操作起來簡單,但美觀度上尚有提升空間。

為了進一步提升網路安全,網件引入了Armor Security,可以更好的保護你的網路和連接的設備,但是試用時間結束後需要自己購買,當然我們也可以手動關閉此功能。不過遺憾的是在國內版本上沒有找到此選項。

RBR850同時支持AP模式,這對於高階路由玩家提供了更多的設置空間。相對來說更多的設置需要在網頁端完成。從這里可以看出網件的思路是APP滿足日常的基本需求,更高階的設置則依舊保留在網頁端,和華碩有異曲同工之妙。

APP操作比較簡單,首先需要在蘋果應用商店或者谷歌商店下載對應的APP,然後創建一個賬號進行登錄,有了此賬號後期可以實現遠程操控路由。正常登錄賬號後,添加對應的路由,然後通過手機鏡頭掃描RBR850機身正面的QR碼即可連接新路由,然後進行常規設置即可完整配網步驟。

除了正常的賬號密碼登錄外,「Orbi」應用還支持指紋登錄,為防止賬號遺失,在注冊賬號時還必須設置問題回答,安全機制等級較高。

進入到APP路由管理界面,能夠直觀的看到當前路由狀態和分身狀態,往下則是6個對應的常用功能模塊,分別是設備管理器(查看當前Mesh系統的聯網設備),網速(內置的是SpeedTest測速,從實際體驗來看測速過程較慢)、Wi-Fi分析(能夠直觀的看到當前信號強度、查看信號的信道和相關干擾情況,對於有一定網路知識需要調試的小夥伴比較有用)、網路地圖(Mesh系統的聯網狀況)、無線設置和訪客網路。

按理說,Mesh組網是一個復雜而又極具技術含量的事,操作起來並不簡單。但也正是因為它的復雜性,反而引起來路由工程師的重視,通過繁重的幕後工作換得了我們目前比較簡單的Mesh組網方式。雖說各個路由品牌的Mesh組網都不難,但是網件Orbi也算是做到了極致。

只需要將主路由配網後,再將分身路由正常通電,待白燈穩定常亮按下分身背後的SYNC按鈕,剩下的便是等待,約數十秒的時間,兩只路由便自動組網成功。

網件Orbi RBK353優先組無線回程Mesh網路,如果想切換到有線回程,只需要通過網線連接主路由的LAN口和分身路由的LAN口,會自動切換到有線連接,拔掉網線又會自動回到無線回程。

關於無線回程,因為Orbi RBK353僅有雙頻信號,所以會使用5.8G與RBR350組建無線回程,並釋放出2.4G和5.8G供用戶使用,因為沒有專屬回程信號,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最大速率。

測試環境:建築面積為81平的兩室兩廳兩衛房子,戶型示意圖里的深褐色為承重牆。Orbi RBR350放置在圖中紅色標注位置,測試位置分別是A、B、C、D、E。A點與路由中間沒有任何的遮擋物,距離為3.5米左右;B點相隔一面承重牆,距離為3米左右;C點相隔一面普通牆壁,距離為2.5米左右;D點相隔一道木門,距離為6米左右;E點相隔一面承重牆和兩面普通牆,距離為7.5米左右。

負載情況:智能家居終端全部切換到測試路由,保持30個終端在線(不進行大流量交互),模擬真實環境;

測試設備:OPPO Reno 10倍變焦版手機;

信號強度:中國區;

測試網路:電信300M光纖;

(信號強度:圖中順序對應ABCDE位置)

盡管在五個不同位置信號出現了波動,但信號強度依舊處於正常范圍內,由於E點距離路由較遠同時阻隔牆壁較多,所以信號強度衰減到了-77dB,已經影響到日常使用,這就是為什麼需要Mesh路由的重要原因之一。

(SpeedTest測速:圖中順序對應ABCDE位置)

從速度測試上也能清晰的看到各個位置的網路狀況,AB兩處在5G信號下基本是全速狀態,而CD亮點由於信號強度衰減,速率也出現了對應衰減,E點此時已經難以保持正常的上網需求,只能維持最基礎的網路通信。

其實只要下行速度超過300Mbps/s,上行超過30Mbps,基本就可以斷定速度已經達到了滿速,

之所以這樣決定是因為下行速度超過200Mbps之後就很難斷定是因為路由信號衰減而造成的速度下降還是因為電信光貓自身的壓製作用。

網件Orbi RBK353主打網狀網路技術,所以接下來我會將兩個設備進行Mesh無線組網。

測試環境:建築面積為81平的兩室兩廳兩衛房子,戶型示意圖里的深褐色為承重牆。一個主路由Orbi RBR350放置在圖中紅色三角標注位置,一個分身路由Orbi RBS350放置在圖中黑色三角標注位置,另一個分身路由Orbi RBS350放置在圖中黑色三角標注位置。測試位置同樣是A、B、C、D、E。A點與路由中間沒有任何的遮擋物,距離為3.5米左右;B點相隔一面承重牆,距離為3米左右;C點相隔一面普通牆壁,距離為2.5米左右;D點相隔一道木門,距離為6米左右;E點相隔一面承重牆和兩面普通牆,距離為7.5米左右;從日常的使用來看,E點是WiFi信號的重災區。

可能有人會有疑問,為啥要求生活陽台有網路呢?生活陽台位置我放有智能洗衣機(需要聯網)、吸頂燈(需要聯網)等設備,所以也需要網路。

負載情況:智能家居終端全部切換到測試路由,保持30個終端在線(不進行大流量交互),模擬真實環境;

測試設備:OPPO Reno 10倍變焦版手機;

雙頻信號:雙頻合一

傳輸區域:中國,測試的房子不是很大,為了更好的漫遊效果,將信號的發射功率調小了;

測試網路:電信300M光纖;

(5G信號強度:圖中順序對應ABCDEF位置)

從單個路由5G信號強度和Mesh網路5G信號強度的對比圖上可以清晰的了解到房間每個位置的信號狀況,可以看到D(書房)、E(生活陽台)兩個位置的信號有了明顯好轉,信號強度要遠遠超過單個路由。之所以這樣自然是移動終端自動漫遊到了更好的信號源上。

(5G SpeedTest測速:圖中順序對應ABCDEF位置)

SPeedtest速度方面,在A點和B點,不管是單個路由還是Mesh組網網路,上行和下行均達到了滿速狀態;D和E點速率有了明顯提升,但是按照信號強度來說,這樣的速率表現肯定是不合格的,這裡面主要是因為網件Orbi RBK352是雙頻路由,回程信號共用一個5G信號,導致子路由的整體吞吐有所下降。

漫遊除了改善家中各個位置的信號狀況,其中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點,那就是信號漫遊時的網路狀況,例如我們在《王者榮耀》中打得正酣,你需要從主卧到生活陽台去拿個物品,此時的走位一定會出現信號切換,如果漫遊效果不佳的話,延遲掉線是必然的,所以接下來也簡單測試下網件Orbi RBK353漫遊時的具體表現。

測試環境:建築面積為81平的兩室兩廳兩衛房子,戶型示意圖里的深褐色為承重牆。一個主路由Orbi RBR350放置在圖中紅色三角標注位置,一個分身路由Orbi RBS350放置在圖中黑色三角標注位置,另一個分身路由Orbi RBS350放置在圖中黑色三角標注位置。測試位置同樣是A、B、C、D、E。A點與路由中間沒有任何的遮擋物,距離為3.5米左右;B點相隔一面承重牆,距離為3米左右;C點相隔一面普通牆壁,距離為2.5米左右;D點相隔一道木門,距離為6米左右;E點相隔一面承重牆和兩面普通牆,距離為7.5米左右;從日常的使用來看,E點和F點均是WiFi信號的重災區。

可能有人會有疑問,為啥要求生活陽台有網路呢?生活陽台位置我放有智能洗衣機(需要聯網)、吸頂燈(需要聯網)等設備,所以也需要網路。

負載情況:智能家居終端全部切換到測試路由,保持30個終端在線(不進行大流量交互),模擬真實環境;

測試設備:OPPO Reno 10倍變焦版手機;

雙頻信號:雙頻合一

傳輸區域:中國,測試的房子不是很大,為了更好的漫遊效果,將信號的發射功率調小了;

測試網路:電信200M光纖;

走位情況:從D——A(第一次漫遊),A——E(第二次漫遊),E——A(第三次漫遊),A——D(第四次漫遊);

第一次漫遊:副路由(戶型圖黑色三角形位置路由)的5G信號切換到主路由(戶型圖紅色三角形位置路由)的5G信號,耗時88ms;

第二次漫遊:主路由(戶型圖紅色三角形位置路由)的5G信號切換到廚房副路由(戶型圖黑色三角形位置路由)的5G信號,耗時35ms;

第三次漫遊:廚房副路由(戶型圖黑色三角形位置路由)的5G信號切換到主路由(戶型圖紅色三角形位置路由)的5G信號,耗時58ms;

第四次漫遊:主路由(戶型圖紅色三角形位置路由)的5G信號切換到副路由(戶型圖黑色三角形位置路由)的5G信號,耗時53ms;

而整個漫遊過程中,丟包率為0。

如果說以上測試數據並沒有太大感知,下面我便說說我自身的一下體驗,確實有被Orbi RBK353的漫遊實力驚艷到。應該說絕大多數路由廠商都會宣傳自家的Mesh產品可根據當前的信號強度和速率來選擇最佳的信號接入,但是實際體驗並非如此,表現較好的是信號漫遊比較及時(前提是漫遊前的信號較弱),不丟包;表現差的會表現出漫遊效果差,出現丟包等各種狀況。但是通過實測發現,Orbi RBK353不僅漫遊及時,並且在多個Mesh信號覆蓋的區域,Orbi RBK353能夠在最快的速度找到當前位置速率最佳的信號並自動切換過去。

網件Orbi的產品理念一直是簡單、易用、高效、覆蓋廣,當第一代Orbi產品完成這個使命後,RBK353作為後續繼承者,要做不可不僅僅是繼承,而是發揚光大,而從實際體驗來看,RBK353確實已經做到了。

例如在簡單易用方面,網件RBK353隻需插電、按下SYNC按鈕即可自動完成MESH無線組網全過程,即使是沒有任何網路技術基礎的小夥伴也能單獨完成;在信號覆蓋范圍傷,三支裝的RBK353可以滿足200平以上的房子,只要不是屈指可數的大土豪都可以滿足,即使是大土豪也只能額外增加一些子路由即可;在定位方面,網件RBK353雖然是入門級,但是在用料上卻不含糊,雖算不上性價比產品,但是卻能夠滿足高負荷的網路環境,做到一勞永逸。

所以說,如果你是對路由有一定要求而又不想折騰,那麼網件Orbi RBK系列絕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相比之下,Orbi RBK353就是性價之選了。

4. 路由器mesh是什麼意思

Mesh 網路就是使用「擁有 Mesh 功能」的路由器組成一個網狀網路。

Mesh網路是近年比較火的一種無線區域網類型,也就是網狀結構網路,也稱為「多跳(multi-hop)」網路。在Mesh網路中,所有的節點都互相連接,每個節點擁有多條連接通道,所有的節點之間形成一個整體的網路。

簡單點說,無線Mesh網路比傳統網路要更加穩定,信號不容易受阻,大房子多戶型多點覆蓋范圍很少會出現死角的情況。

WiFi 無縫自動切換(Mesh 最基礎的功能)

這是Mesh分布式路由很重要的一個功能。我們買路由器的時候,都會看到產品在表達:無論你走到哪裡,網路都會自動切換到信號最好上Mesh節點。

普通的路由器切換網路時,都會有一個時間,原來WiFi信號不斷減弱,減弱到一定程度,手機開始自動連接到另一個WiFi上。

簡單說下過程:Mesh 節點會感知到手機與自己距離的遠近、信號強弱等,當遠到一定程度,或者信號弱到一定程度,Mesh節點會通知離手機最近的那個節點。此時遠的 Mesh 會主動斷開與手機的連接,新的Mesh節點會接入。這就是Mesh的無縫切換。

5. mesh組網原理

mesh組網原理:WMN由三類不同的無線網元組成:網關路由器(具有網關/網橋功能的路由器),Mesh路由器(接入點)和Mesh 客戶端(移動端或其他)。

其中,Mesh 客戶端通過無線連接的方式接入到無線 Mesh 路由器,無線 Mesh 路由器以多跳互連的形式,形成相對穩定的轉發網路。

在 WMN 的一般網路架構中,任意 Mesh 路由器都可以作為其他 Mesh 路由器的數據轉發中繼,並且部分 Mesh 路由器還具備網際網路網關的附加能力。網關 Mesh 路由器則通過高速有線鏈路來轉發 WMN 和網際網路之間的業務。

WMN 的一般網路架構可以視為由兩個平面組成,其中接入平面向 Mesh 客戶端提供網路連接,而轉發平面則在Mesh路由器之間轉發中繼業務。隨著虛擬無線介面技術在 WMN 中使用的增加,使得WMN 分平面設計的網路架構變得越來越流行。

6. 怎樣讓家裡wifi全覆蓋

讓家裡wifi全覆蓋可以用非常火熱的無線Mesh組網功能

就是近幾年,一言以蔽之,無線網狀網路產品可以在家中創造一個互相無線連接,彷彿像蜂巢一樣的Wi-Fi,從而解決家中大多數的Wi-Fi問題。
無線網狀網路就是讓各個無線路由器之間都能夠互相中繼無線信號。傳統的無線中繼技術只能由A到B,再由B到C,C和A之間是無法通訊的。而網狀網路,則是ABC三個設備之間都可以進行通信,形成一個像"蜜蜂蜂巢"一樣的互相打通的網路。用戶只要在主路由的信號范圍內,將接入點通電即可輕松擴展家庭WiFi覆蓋范圍,無需用戶手動配置,盡享高速無線網路的便利。
而無線Mesh組網功能的部署也十分簡單,作為無線中繼技術的「升級版」,只要購買的不是幾十塊錢的入門級路由器,基本上都具備這個功能,而且通過手機APP即可進行組網,部分廠家甚至還有無線Mesh組網套裝,購買這種路由器之後,即可自動進行組網,只需將一台路由器連接到光貓或網路出口上,其它設備就會自動獲取網路,非常方便。

7. 什麼是無線mesh網路

無線Mesh網路作為一種無線寬頻接入網路技術,由於其不需要基站等預先構築的基礎設施而發展迅速,它使用分布式想法構建動態的adhoc無線多跳網路,復蓋區域內的用戶可以隨時隨地高速無線接入互聯網。

無線網狀網路是從無線自組織網路發展而來的。adhoc網路是多跳、無中心、adhoc網路,是多跳網路(Multi-hopNetwork)、無基礎設施網路(InfrastructurelessNetwork)。

移動adhoc網路因其獨立於基礎架構、動態、多跳、易於構建的特性而備受關注。它們特別適用於特定的特殊環境和緊急通信,如戰場推進中的軍事通信,為現有的無線和有線網路提供多跳擴展,以及地震和災難救援。

在這種網路中,終端的無線目標范圍有限,使得不能直接通信的兩個用戶終端能夠使用其它節點傳送分組。每個節點同時是一個路由器,可以完成到其他節點的發現和路由功能。如圖1所示,當節點n-4想要與n-1通信時,由於長距離而不能直接通信,但是通過中繼節點n-3和n-2能夠通信。

8. 光纖和無線路由器有什麼區別

不管是adsl、光纖到樓網線入戶,還是光纖到戶,只是用不同的介質,把寬頻信號引入用戶家裡,網速稍有不同,最終給用戶的是要以能用網線直連的設備。和自己家配的無線路由器沒有大的關系。有的運營商會免費提供無線路由器給年付的用戶。

9. 試說明無線網路在生活中的應用

行動電話就是無線網路系統的一部分,人們每天使用行動電話與他人通話。經由利用人造衛星及其他信號,無線網路系統使越洋消息的發送化為可能。在災難應對上,警局使用無線網路迅速地傳播重要消息;不論是在小型辦公大樓內或橫越整個地球,個人及公司都利用無線網路快速地發送或分享資料。

無線網路的其他重要應用之一,就是在基礎電信建設貧乏或缺乏資源的國家和地區提供一個便宜及快速的管道連接上互聯網,像是大部分的發展中國家。

特點

1、可移動性強,能突破時空的限制。

無線網路是通過發射無線電波來傳遞網路信號的,只要處於發射的范圍之內,人們就可以利用相應的接受設備來實現對相應網路的連接。這個極大地擺脫了空間和時間方面的限制,是傳統網路所無法做到的。

2、網路擴展性能相對較強。

與有線網路不一樣的是,無線網路突破了有線網路的限制,其可以隨時通過無線信號進行接人,其網路擴展性能相對較強,可以有效實現網路工作的擴展和配置的設置等。用戶在訪問信息時也會變得更加高效和便捷。無線網路不僅擴展了人們對使用網路的空間范圍,而且還提升了網路的使用效率。

3、設備安裝簡易、成本低廉。

通常來說,安裝有線網路的過程中是較為復雜繁瑣的,有線網路除了要布置大量的網線和網線接頭,而且其後期的維護費用非常高。而無線網路則無需布設大量的網線,安裝—個無線網路發射設備即可,同時這也為後期網路維護創造了非常便利的條件,極大地降低了網路前期安裝和後期維護的成本費用。

與有線網路相比,無線網路的主要特點是完全消除了有線網路的局限性,實現了信息的無線傳輸,使人們更自由地使用網路。

同時,網路運營商操作也非常方便,首先,線路建設成本降低,運行時間縮短,成本回報和利潤生產相對較快。這些優勢包括改進了管理員的無線信息傳輸管理,並為網路中沒有空間限制的用戶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

無線網路的類型

1、無線PAN

無線個域網(WPAN) 將設備連接到一個相對較小的區域內,通常在一個人的范圍內。[9]例如,藍牙無線電和不可見紅外光都提供了一個 WPAN,用於將耳機連接到筆記本電腦。ZigBee還支持 WPAN 應用程序。

隨著設備設計人員開始將 Wi-Fi 集成到各種消費電子設備中,Wi-Fi PAN 變得司空見慣(2010 年)。英特爾「我的 WiFi」和Windows 7「虛擬Wi-Fi」功能使 Wi-Fi PAN 的設置和配置更簡單、更容易。

2、無線區域網

甲無線區域網(WLAN)鏈路使用無線分發方法,通常提供通過接入點訪問網際網路連接在短距離內的兩個或更多的設備。採用擴頻或OFDM技術可以允許用戶在本地覆蓋區域內四處走動,並且仍然保持連接到網路。

3、無線自組織網路

無線自組織網路,也稱為無線網狀網路或移動自組織網路(MANET),是由以網狀拓撲結構組織的無線電節點組成的無線網路。每個節點代表其他節點轉發消息,每個節點執行路由。

4、無線城域網

無線城域網是一種連接多個無線區域網的無線網路。

移動網路是分布在陸地區域稱為小區,每個小區由至少一個固定位置的服務的無線網路收發器,被稱為小區站點或基站。在蜂窩網路中,每個小區的特點是使用來自其所有直接相鄰小區的一組不同的無線電頻率以避免任何干擾。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無線網路

閱讀全文

與無線網狀網路設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於mac的無線網路管理系統 瀏覽:629
怎麼共享電腦文件輸入網路憑據 瀏覽:613
網路交易監督管理辦法自多少年起 瀏覽:63
電腦右下角網路顯示黃色三角 瀏覽:953
愛普生掃描到網路文件夾怎麼設置 瀏覽:142
家庭網路分享軟體 瀏覽:553
開移動網路不用花錢嗎 瀏覽:748
路由器的燈一閃沒網路 瀏覽:540
網路機頂盒哪個有4k片源 瀏覽:488
地平線4網路太差怎麼辦 瀏覽:97
哪裡能下載網路收音機 瀏覽:506
網路類型不適用是什麼意思 瀏覽:94
電腦連接著網路不能用 瀏覽:156
哪裡共享網路連接 瀏覽:333
網路光纖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瀏覽:228
奇葩的wifi網路名稱 瀏覽:300
網路課程哪個版本好 瀏覽:924
ipv4有多少個c類地址網路 瀏覽:99
網路安全搭建比賽 瀏覽:984
網路的子網掩碼在手機哪裡看 瀏覽:743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