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家電腦沒連網 農村
什麼是無線上網?
所謂無線上網分兩種,一種是通過手機開通數據功能,以電腦通過手機或無線上網卡來達到無線上網,速度則根據使用不同的技術、終端支持速度和信號強度共同決定。 另一種無線上網方式即無線網路設備,它是以傳統區域網為基礎,以無線AP和無線網卡來構建的無線上網方式。
[編輯本段]無線上網的幾種形式
大概有這么幾種
一種是802.1X的 就是通過無線網卡和AP的連接,典型的就是wi-fi的應用。被稱為wlan連接,進入區域網通過網關上網。現在一般用802.1g,54M連接速度。一般酒店,公司會做這方面的無線覆蓋。
一種是GPRS, 通過GPRS手機或者卡件+SIM卡直接撥號CMNET或者WAP上網,其中撥net可以連接www網站,wap需要代理。net連接速度好像是115K,慢是慢,但是方便,手機有信號的地方就可以上。
一種是CDMA,和GPRS差不多,比gprs稍快,大多是通過卡件上,連接速度是230K左右。
一種是最新推出的3G網路,也就是移動的TD-SCDMA,電信的CDMA2000,或者聯通的WCDMA!速度已經和寬頻相媲美了,移動TD-SCDMA理論速度2.8M,實理下載速達100-200K/S,電信的3G-CDMA2000(EVDO),理論速度達3.1M,實際下載速度達到100-300K/S,聯通的WCDMA理論速度在7.2M-14.4M左右,實際下載速度在200-2M/S,和寬頻比較起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編輯本段]WWAN
(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技術是使得筆記本電腦或者其他的設備裝置在蜂窩網路覆蓋范圍內可以在任何地方連接到互聯網。通俗而言,指利用手機信號進行接入互聯網的一種技術。
附:
1.各種WWAN技術的傳輸速度
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組無線業務):56甚至114Kbps 。
EDGE(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即增強型數據速率GSM演進技術):最高速率可達 384kbps,一般大約200kbit/s 。
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碼分多址):最高速率是230.4kbs,下載實際速度在10-15KB/s。
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時分同步的碼分多址技術):384kbps。
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分組接入技術。
TD-SCDMA的HSDPA:目前最高2.8Mbps,最新市場產品達到3.6m,實驗室產品達到33M
CDMA2000 1X EV-DO(可理解為CDMA2000的HSDPA):韓國、日本等國家已經實現了2.4Mbps的峰值速率,目前中國大陸的實際使用速度達3.1M。
WCDMA的HSDPA:理論最大值可達14.4Mbps,在中國香港、中國台灣、韓國、歐洲、美國等國家或地區,基本可實現3.6Mbps速率,少部分地區可實現7.2Mbps速率。
[編輯本段]2.中國國內WWAN無線上網運營商(3G)
中國移動:運營TD-SCDMA網路,及EDGE和GPRS網路
中國電信:運營CDMA2000 網路(CDMA EV-DO),即CDMA
中國聯通:運營WCDMA網路(W-CDMA)
[編輯本段]3.中國國內WWAN無線上網運營商(3G)的比較
EVDO無線上網卡和TD、WCDMA無線上網卡三類。
中國移動在08年4月1日便開始了3G業務試商用,中國電信的3G業務也已於今年4月3日進入商用階段,而中國聯通則要等到5月17日才會開通3G業務。從起跑階段來說,移動優勢最大,電信優勢一般,聯通最不具優勢。
從實際情況來看,移動在起跑階段有著搶跑的嫌疑,因為從公平角度來說,真正的起跑線應該從「完成我國所有省會城市3G信號覆蓋」的時間來算。這樣的話,中國電信4月完成,速度最快;中國聯通5月完成,速度居中;中國移動TD二期要6月底完成,速度最慢。由此我們不難看出,三類上網卡在起跑階段的領先者其實是中國電信的CDMA-EVDO上網卡。
3G網路建設情況的比較
中國移動計劃於2009年投資588億元,新建TD基站約六萬個,6月底完成TD二期建設,覆蓋所有省會城市並全部支持HSDPA功能,年底將在238個地級城市提供3G服務,佔全國地級城市數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其中東部地區的地市將實現全部覆蓋。根據中國移動的規劃,用戶想要在全國范圍內漫遊使用中國移動的TD-SCDMA 3G業務,達到目前GSM網路的水平,需要等到2011年。
中國聯通2009年計劃投資300億元左右,並於今年上半年在55個省會城市及經濟比較發達的大中城市提供3G試商用服務,年底將服務范圍擴大到282個城市。根據中國聯通的計劃,3G網路大約在2010年基本完成覆蓋。
中國電信比較特殊,由於中國電信運營的網路可以從CDMA 1X平滑過渡到CDMA2000 EV-DO,不用大規模新建網,所以電信僅需對C網進行網路升級和優化即可,並已於3月底在100個大中城市提供了3G服務。根據中國電信的計劃,2009年內就可以完成網路升級工作,成為三大運營商中最早將3G網路建成的運營商。
從網路建設的步伐上來看,電信優勢最大,聯通稍稍落後,移動則需加緊建設,所以來自電信的CDMA-EVDO上網卡再次獲勝。
3G網卡速度比較
對於3G上網卡來說,速度是取勝的關鍵因素,速度的快慢將直接左右用戶的選擇,一起來看看三大上網卡各自的速度如何。
移動的TD-SCDMA上網卡,最高理論速度384Kbps,與2.5G時代的EDGE無線上網卡速度相同,作為3G上網卡,這個速度用戶肯定不會接受。還好移動也看到了這點不足,在TD-SCDMA二期建設中引入了HSDPA技術,將最高理論速度提升到2.2Mbps,可以說有了質的提升。
聯通的WCDMA上網卡,最高理論速度14.4Mbps,三類上網卡中速度最快,WCDMA上網卡擁有如此高的速度也是得益於HSDPA技術的引入。從國外的經驗來看,WCDMA上網卡的速度一般可達3.6Mbps,已經超越了國內2M的ADSL的下行速率。
電信的CDMA-EVDO上網卡,最高理論速度為3.1Mbps。目前的EVDO上網卡的版本為Rev A,為了趕上聯通14.4Mbps的速度,電信已經開始在部分大中型城市部署速度更快的B版本(Rev B),屆時最高理論速度可達9.3Mbps,進一步縮小了與聯通的差距。
從理論數據上來看,聯通的WCDMA上網卡速度優勢明顯,緊隨其後的是電信的CDMA-EVDO上網卡,最慢的則是移動的TD-HSDPA上網卡。那麼實際應用中的效果如何呢?根據測試,移動的TD上網卡實際平均下行速率60-70KB/S,實際平均上行速率30-40KB/S;聯通的WCDMA上網卡,實際平均下行速率170-180KB/S,實際平均上行速率130-150KB/S;電信的EVDO上網卡,實際平均下行速率150-170KB/S,實際平均上行速率120-130KB/S。不出所料,聯通的WCDMA上網卡依然最快,不過領先EVDO上網卡的幅度並不像理論速度的差距那麼大,移動的TD上網卡依然讓人失望,僅為前兩者的一半。
3G用戶群數量比較
在用戶群方面,中國電信的用戶約為4200萬人,中國聯通的用戶是電信的3倍,約為1.2億人,而中國移動的用戶又是聯通的3倍多,將近4億人。由此可見,移動龐大的用戶群將會給移動帶來巨大的支持。不過上面的數據是包括手機在內的所有用戶,如果僅從上網卡用戶群分析,那結果可大大的不同。
你可知道,中國電信在收購了原聯通的CDMA業務的同時也吸納了一大批CDMA無線上網卡用戶。從無線上網卡的統計分析來看,CDMA上網卡用戶占據了無線上網卡用戶總數的90%以上,剩下不到10%為GPRS上網卡用戶。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在上網卡用戶群中,電信的優勢巨大,很多老的CDMA用戶也表示會繼續使用CDMA-EVDO上網卡,所以對於新生力量聯通的WCDMA上網卡來說,吸引用戶才是當務之急。
3G未來發展預測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存在的唯一變數就是聯通的WCDMA上網卡的資費問題,如果它的資費合理,滿足用戶的需求,那麼它必將統領未來的3G上網卡市場。然而聯通真能給出用戶滿意的資費嗎?筆者覺得完全不會,最多也就是資費相當而已。那麼誰才能最終統領未來的3G上網卡市場呢?筆者最看好的是電信的CDMA-EVDO上網卡,它的網路覆蓋最快,速度與WCDMA不相伯仲,最主要的是依靠CDMA1X無線上網卡的良好表現積累了一大批用戶群。綜合看來,EVDO上網卡優勢明顯,沒有明顯的軟肋,如果電信再能降低些資費,那麼我敢斷定,CDMA-EVDO上網卡必將是最後的勝者
[編輯本段]無線上網-設備類型
在無線區域網里,常見的設備有無線網卡、無線網橋、無線天線等。
1.無線網卡
無線網卡的作用類似於乙太網中的網卡,作為無線區域網的介面,實現與無線區域網的連接。無線網卡根據介面類型的不同,主要分為三種類型,即PCMCIA無線網卡、PCI無線網卡和USB無線網卡。
PCMCIA無線網卡僅適用於筆記本電腦,支持熱插拔,可以非常方便地實現移動無線接入。
PCI無線網卡適用於普通的台式計算機使用。其實PCI無線網卡只是在PCI轉接卡上插入一塊普通的PCMCIA卡。
USB介面無線網卡適用於筆記本和台式機,支持熱插拔,如果網卡外置有無線天線,那麼,USB介面就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2。無線網橋
從作用上來理解無線網橋,它可以用於連接兩個或多個獨立的網路段,這些獨立的網路段通常位於不同的建築內,相距幾百米到幾十公里。所以說它可以廣泛應用在不同建築物間的互聯。同時,根據協議不同,無線網橋又可以分為2.4GHz頻段的802.11b或802.11G以及採用5.8GHz頻段的802.11a無線網橋。無線網橋有三種工作方式,點對點,點對多點,中繼連接。特別適用於城市中的遠距離通訊.
在無高大障礙(山峰或建築)的條件下,一對速組網和野外作業的臨時組網。其作用距離取決於環境和天線,現7km的點對點微波互連。一對27dbi的定向天線可以實現10km的點對點微波互連。12dbi的定向天線可以實現2km的點對點微波互連;一對只實現到鏈路層功能的無線網橋是透明網橋,而具有路由等網路層功能、在網路24dbi的定向天線可以實層實現異種網路互聯的設備叫無線路由器,也可作為第三層網橋使用。
無線網橋通常是用於室外,主要用於連接兩個網路,使用無線網橋不可能只使用一個,必需兩個以上,而AP可以單獨使用。無線網橋功率大,傳輸距離遠(最大可達約50km),抗干擾能力強等,不自帶天線,一般配備拋物面天線實現長距離的點對點連接。
3。無線天線
當計算機與無線AP或其他計算機相距較遠時,隨著信號的減弱,或者傳輸速率明顯下降,或者根本無法實現與AP或其他計算機之間通訊,此時,就必須藉助於無線天線對所接收或發送的信號進行增益(放大)。
無線天線有多種類型,不過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室內天線,優點是方便靈活,缺點是增益小,傳輸距離短;一種是室外天線。室外天線的類型比較多,一種是鍋狀的定向天線,一種是棒狀的全向天線。室外天線的優點是傳輸距離遠。比較適合遠距離傳輸。
[編輯本段]無線網路的標准有哪些?
為了解決各種無線網路設備互連的問題,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推出了IEEE802.11無線協議標注。目前802.11主要有802.11b、802.11a、802.11g三個標准。最開始推出的是802.11b,它的傳輸速度為11MB/s,最大距離室外300米,室內約50米。因為它的連接速度比較低,隨後推出了802.11a標准,它的連接速度可達54MB/s。但由於兩者不互相兼容,致使一些早已購買802.11b標準的無線網路設備在新的802.11a網路中不能用,所以IEEE又正式推出了完全兼容802.11b標准且與802.11a速率上兼容的802.11g標准,這樣通過802.11g,原有的802.11b和802.11a兩種標準的設備就可以在同一網路中使用。 IEEE802.11g同802.11b一樣,也工作在2.4GHz頻段內,比現在通用的802.11b速度要快出5倍,並且與802.11完全兼容,在選購設備時建議弄清是否支持該協議標准。選擇適合自己的,802.11g標准現在已經開始普及。
[編輯本段]無線網路有哪些?
無線個人網(WPAN):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 代表藍牙(Bluetooth),特點傳輸距離<10m,傳輸速率大概1Mbps,發展UWB速率更快
無線區域網(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代表802.11系列,特點傳輸距離<100m,傳輸速率大概1M-54Mbps,發展802.11n速率更快
無線城域網(WMAN): Wireless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代表WiMax,特點傳輸距離<5km,傳輸速率大概70Mbps,發展現在慢慢在應用中
無線廣域網(WWAN): 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 代表移動聯通的無線網路,特點傳輸距離<15km,傳輸速率大概3Mbps,發展速度更快.
一般所說的無線上網[4]指WLAN及WWAN兩種,WLAN是要通過無線接入點來連接Intelnet;WWAN則是要到移動或者聯通的營業廳去辦理相關的業務.
WIFI相關簡述
全稱Wireless Fidelity。802.11b有時也被錯誤地標為Wi-Fi,實際上Wi-Fi是無線區域網聯盟(WLANA)的一個商標,該商標僅保障使用該商標的商品互相之間可以合作,與標准本身實際上沒有關系。但是後來人們逐漸習慣用WIFI來稱呼802.11b協議。它的最大優點就是傳輸速度較高,可以達到11Mbps,另外它的有效距離也很長,同時也與已有的各種802.11 DSSS設備兼容。筆記本電腦技術——迅馳技術就是基於該標準的。
IEEE(〔美國〕電子和電氣工程師協會)802.11b無線網路規范是IEEE 802.11網路規范的變種,最高帶寬為11 Mbps,在信號較弱或有干擾的情況下,帶寬可調整為5.5Mbps、2Mbps和1Mbps,帶寬的自動調整,有效地保障了網路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其主要特性為:速度快,可靠性高,在開放性區域,通訊距離可達305米,在封閉性區域,通訊距離為76米到122米,方便與現有的有線乙太網絡整合,組網的成本更低。
Wi-Fi�Wireless Fidelity,無線保真技術與藍牙技術一樣,同屬於在辦公室和家庭中使用的短距離無線技術。該技術使用的是2.4GHz附近的頻段,該頻段目前尚屬沒用許可的無線頻段。其目前可使用的標准有兩個,分別是IEEE802.11a和IEEE802.11b。該技術由於有著自身的優點,因此受到廠商的青睞。
CDMA是碼分多址的英文縮寫(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它是在數字技術的分支--擴頻通信技術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嶄新而成熟的無線通信技術。CDMA技術的原理是基於擴頻技術,即將需傳送的具有一定信號帶寬信息數據,用一個帶寬遠大於信號帶寬的高速偽隨機碼進行調制,使原數據信號的帶寬被擴展,再經載波調制並發送出去。接收端使用完全相同的偽隨機碼,與接收的帶寬信號作相關處理,把寬頻信號換成原信息數據的窄帶信號即解擴,以實現信息通信;
[編輯本段]無線上網-最大覆蓋范圍
無線區域網所能覆蓋的范圍是指無線絡產品比如無線網卡、無線AP(無線訪問點)等設備發射信號所能達到的最遠距離。根據802.11標准(做鏈接),一般無線設備所能覆蓋的最大距離通常為300米,不過覆蓋的范圍主要應視環境的開放與否有關,在設備不加外接天線的情況下,在視野所及之處約300米;若屬於半開放性空間,或有隔離物的區域,傳輸大約在35~50米左右。如果藉助於外接天線(做鏈接),傳輸距離則可以達到30~50公里甚至更遠,這要視天線本身的增益而定。因此,需視用戶的需求而加以應用。
[編輯本段]淺談無線網卡與無線上網卡
無線網卡:
無線網卡的作用、功能跟普通電腦網卡一樣,是用來連接到區域網上的。它只是一個信號收發的設備,只有在找到上互聯網的出口時才能實現與互聯網的連接,所有無線網卡只能局限在已布有無線區域網的范圍內。
無線網卡就是不通過有線連接,採用無線信號進行連接的網卡。無線網卡根據介面不同,主要有PCMCIA無線網卡、PCI無線網卡、MiniPCI無線網卡、USB無線網卡、CF/SD無線網卡幾類產品。
從速度來看,無線上網卡現在主流的速率為54M和108M,該性能和環境有很大的關系。
54Mbps:其WLAN傳輸速度一般在16-30Mbps之間,換算成MB也就是每秒傳輸速度在2MB-4MB左右。取其中間值3MB,這樣的速度要傳輸100MB的文件需要35秒左右,要傳輸1GB的文件,則需要至少4分鍾以上。
108Mbps:其WLAN傳輸速度一般在24-50Mbps之間,換算成MB也就是每秒傳輸速度在3MB-6MB左右。取其中間值4.5MB,這樣的速度要傳輸100MB的文件需要25秒左右,要傳輸1GB的文件,則需要至少2分半鍾以上。
無線上網卡:
無線上網卡的作用、功能相當於有線的數據機,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貓」。它可以在擁有無線電話信號覆蓋的任何地方,利用手機的SIM卡來連接到互聯網上。
無線上網卡的作用、功能就好比無線化了的數據機(MODEM)。其常見的介面類型也有PCMCIA、USB、CF/SD等介面類型。
從速度來看,無線上網卡主要分為GPRS/EDGE和CDMA兩種。其速度也會受到牆壁等各種障礙物,其它無線信號如手機、微波爐等的干擾。
GPRS的實際速度:達到10Kbps,理論速度171.2Kbps;
EDGE的實際速度:速度可達到190Kbps,理論速度473.6Kbps;
CDMA的實際速度:達到10Kbps,理論速度230.4kbps;
EV-DO的實際速度:達到1.5Mbps,理論速度3.1Mbps;
TD-SCDMA實際速度:達到1Mbps,理論速度最高2.8Mbps。
無線網卡和無線上網卡的區別:
無線網卡和無線上網卡外觀很象,但功用確大不一樣。通過這一比a較可見,二者雖然都可以實現無線上網功能,但其實現的方式和途徑卻大相徑庭。所有無線網卡只能局限在已布有無線區域網的范圍內。如果要在無線區域網覆蓋的范圍以外,也就是通過無線廣域網實現無線上網功能,電腦就要在擁有無線網卡的基礎上,同時配置無線上網卡。
由於手機信號覆蓋的地方遠遠大於無線區域網的環境,所有無線上網卡大大減少了對地域方面的依賴,對廣大個人用戶而言更加方便適用。所以說,無線網卡和無線上網卡雖然都能實現無線功能,但實現的方式和途徑是完全不同的。
無線網卡主要應用在無線區域網內用於區域網連接,要有無線路由或無線AP這樣的接入設備才可以使用,而無線上網卡就象普通的56K MODEM一樣用在手機信號可以覆蓋的任何地方進行Internet接入,新手要注意區別
無線上網卡介面類型
目前,無線上網卡主要應用在筆記本上和PDA(掌上電腦)上,還有部分應用在台式機上,所以,其介面也有多種規格。常見的介面主要有PCMCIA介面、Express介面、USB介面、CF介面等幾類。
PCMCIA介面
這種類型介面的無線上網卡一般是筆記本等移動設備專用的,它受筆記本電腦的空間限制,體積遠不可能像PCI介面網卡那麼大。PCMCIA匯流排分為兩類,一類為16位的PCMCIA,另一類為32位的CardBus。
Express介面
這是由PCMCIA聯盟推出的新規格,Intel最新的Napa平台也已將納入標准。ExpressCards技術憑借其低功耗,低熱量,速度快將PCMCIA拋在身後。ExpressCard介面的無線上網卡具有體積小,攜帶方便,功耗低,更省電的優勢。Express卡分為兩種規格,分別是Express54mm和Express 34mm。54和34分別代表了卡的實際寬度(單位mm)。其中規格小的Express 34mm卡,可插在Express54mm插槽中,兼容性更好,同時其功耗小,發熱量比Express 54mm卡低上不少。
USB介面
USB由於其傳輸速率遠遠大於傳統的並行口和串列口,設備安裝簡單並且支持熱插拔。USB設備一旦接入,就能夠立即被計算機所承認,並裝入任何所需要的驅動程序,而且不必重新啟動系統就可立即投入使用。當不再需要某台設備時,可以隨時將其拔除,並可再在該埠上插入另一台新的設備,然後,這台新的設備也同樣能夠立即得到確認並馬上開始工作,所以越來越受到廠商和用戶的喜愛。
CF介面
CF型無線上網卡主要應用在PDA等設備裡面,CF卡遵循ATA標准製造,不過它的介面是50針而不是68針,分成兩排,每排25個針腳。CF卡分為兩類:Type I和Type II,二者的規格和特性基本相同。兩種型號之間的唯一區別在於卡的厚度。CF卡不是硬碟那樣的針型介面而是50針(1.27 mm)的孔型介面,因此不容易被損壞,這一設計和PCMCIA介面類似。
順便了解一下CDMA路由
CDMA路由器是一種基於CDMA網路的路由器,除具有普通路由器的全部功能(如NAT)外,還具有無線登錄、自動撥號、掉線檢測等功能。用於中小企業,家庭Internet共享上網,工業圖像,視頻等大數據量傳輸。把CDMA路由器連接到乙太網上,這個乙太網的用戶就可以共享上網。它有乙太網RJ45介面,有地址轉換(NAT)、 DMZ主機等功能。通過UDP電腦工具軟體設置參數。
CDMA路由器的通信特點:
· 無線,大數據量通信
· 通信效果依賴於CDMA網路的建設
· 現階段CDMA網路的建設已經成熟,CDMA數據通信穩定,數據傳輸速度快,數據量大的優點。下行速度可達150kbit/s左右, 上行速度可達75kbit/s左右。北京測試速度100kbit/s左右, 上行速度30-40kbit/s左右。
3G無線路由器3G無線路由器
目前已有3G無線路由器了,即在原有路由器的功能上增加了3G網卡的介面,將USB的3G網卡插到路由器,理論上可以實現200多台的電腦同時上網。
[編輯本段]無線上網卡的設置
[2][3]將即插即用的無線上網卡插入筆記本電腦中,windows xp/vista/7能識別並裝好驅動。接下來配置ap,ap分為帶網關和不帶網關的,不帶網關的ap就相當於集線器,在這里重點介紹不帶網關的ap配置。
以netgear me102 ap為例,用ap自帶的usb連接線把ap和筆記本電腦上的usb介面連接,安裝自帶的設置軟體。
1、「開始」的「程序」中找到「netgear me102 apaccess point usb management」並點擊,在ap的設置界面中,點擊「configure」,進入配置窗口。
2、在「general」項,access point name和essid中可隨意填寫便於記憶的名稱。channel也可任意選取,但筆記本電腦中的無線網卡要與其統一。
3、「rates」設為「auto」。
4、在「ip setting」項,如果使用的是dhcp(動態分配ip地址),選上「dhcp enable」即可,將「dhcp primary prot」設為ethernet。
5、在「encryption」項,家庭內使用的筆記本電腦,一般採用disable,即禁用標准加密演算法wap。以後兩項均可不用考慮。到此,ap設置完成。
打開「網上鄰居」的「屬性」到「無線網路連接狀態」,在「屬性」中的「無線網路連接屬性」,點擊「無線網路配置」,在「首選網路」下的「添加」點擊「關聯」項,將服務名ssid設為與ap的essid統一,然後在用dhcp,將ip設為自動獲取。全部設置完成。
希望對你有用!
2. ,談談政府為什麼要大力推進免費無線網建設
免費無線網建設的重要意義
無線寬頻網路作為寬頻網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戰略性公共基礎設施,是衡量一個國家(地區)信息化、現代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是實施《中國製造2025》、「互聯網+」戰略推動信息經濟發展的基礎支撐,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條件。
當前,以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聯網機器等無線上網終端加快普及,與生產生活緊密結合的信息交流、數據交換、電子商務、網路消費及文化娛樂等移動互聯網路應用需求大幅提升,對無線寬頻網路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加快無線寬頻網路建設對於滿足隨時隨地快捷上網接入需求,推動各省信息經濟發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國家示範區建設、支撐經濟社會轉型升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 5g通信技術的大學生論文
5G通信是未來移動通信系統一個新的發展方向,當前這種技術還不是很成熟,處於探索和研發階段。下面是我帶來的關於5g通信技術論文的內容,歡迎閱讀參考!
5g通信技術論文篇一:《5G無線通信通信系統的關鍵技術分析》
摘要:5G無線通信是未來移動通信系統一個新的發展方向,當前這種技術還不是很成熟,處於探索和研發階段。筆者在對5G無線通信技術系統進行簡要介紹的基礎之上,重點針對了5G無線通信系統的大規模MIMO 技術、超密集異構 網路技術 和全雙工技術進行論述。
關鍵詞:5G無線通信大規模MIMO 技術全雙工技術超密集異構網路
引言:
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移動通信使得人們生活和工作得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今已進入了信息化發展的新時代,由於移動終端越來越普及,使得多媒體數據業務的需求量極具增長。可以預測到,移動通信網路將在2020年增長1000倍的容量和100倍的連接數,眾多的用戶接入以及很低的營運成本的需求也會隨之出現。因此,對5G 無線網路 技術的研究就顯得格外重要。鑒於此,筆者希望本文的論述能夠對5G無線通信網路技術的研究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5G無線通信系統概述
5G無線通信和4G相比具有更高的傳輸速率,其覆蓋性能、傳輸時延以及用戶體驗方面比4G更加良好,5G通信和4G通信之間有效的結合將貴構成一個全新的無線移動通信網路促進其進一步擴展。當前國內外對5G無線通信技術的研究已經進入到了深入時期,如2013年歐盟建立的5G研研發項目METIS(mobil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nablers for the 2020 information society)項目,中國和韓國共同建立的5G技術論壇以及我國的813計劃研發工程的啟動。
由此可以看出5G無線通信是移動互聯網在外來發展的最為重要的驅動力,將對移動互聯網作為未來新興業務的基礎平台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而當前在互聯網進行的各種業務大多都是通過無線傳播的方式進行,而5G技術對這種傳輸的效率和傳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將5G通信系統和 其它 通信系統進行有效的結合以及無縫的對接是5G無線通信技術研究的主要方向和目標。因此,在5G無線蓬勃發展的今天,其技術的發展主要呈現出以下特點:
首先,5G通信技術系統更加註重用戶體驗,而良好的用戶體驗主要是以傳輸時延、3D交互游戲為主要支撐來實現。
其次,5G無線通信系統以多點和多用戶協作的網路組織是其與與其它通信系統相比最為明顯的特點和優勢,這種網路組織系統使得系統整體的性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再次,5G無線通信系統和其它通信系統相比應用到了較多的高端頻譜,但是高端頻譜無線電波穿透能力有限,因此,有線和無線相結合是系統採取的最為普遍的組成形式。
二、5G無線通信通信系統的關鍵技術
(一)大規模MIMO 技術
1技術分析
在多種無線通信系統中已經普遍採用了多天線技術,這種技術能夠有效的提升通信系統的頻譜效率,例如,3G系統、LTE、LTE-A、WLAN 等.頻譜效率是隨著天線數量的增多而效率隨之提高。MIMO信道容量的增加和收發天線的數量呈現出近似線性的關系,因此在5G無線系統內採取較多數量的天線是為了有效的提高系統容量。但是當前系統收發終端配備的收發天線數量不多,這是由於天線數量的增多使得系統的空間容量會被壓縮,並且多數量天線技術復雜所造成的。
但是,大規模MIMO 技術的優勢還是非常明顯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大規模MIMO解析度更強,能夠更加深入挖掘到空間維度資源,從而使得多個用戶能夠在大規模MIMO的基站平台上實現同一頻率資源的同時通信,因此,使得能夠實現小規模數量基站的前提下高頻譜的信息傳輸。其次,大規模 MIMO抗干擾性能強,這是由於其能夠將波束進行集中。再次,能夠極大程度的降低發射功率,提高發射效率。
2我國的研究和應用現狀
我國對大規模MIMO 技術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信道模、信道容量以及傳輸技術等方面,在理論模型和實測模型方面的研究比較少,公認的信道模型當前還沒有建立起來,而且傳輸方案都是採用TTD系統,用戶數量少於基站數量使得導頻數和用戶數呈現出線性增長的關系。除此之外採用矩陣運算等非常復雜的運算技術來進行信號檢測和信息編碼。因此,我國要充分挖掘MIMO 技術的內在優勢,結合實際來對通信信道模型進行深入的研究,並且在頻譜效率、無線傳輸 方法 、合資源調配方法等方面應當進行更多的有效分析和研究。
(二)全雙工技術
所謂全雙工技術就是指信息的同時傳輸和同頻率傳輸的一種通信技術。由於無線網路通信系統在信息傳輸過程中傳輸終端和接受終端存在一種固有的信號自干擾。全雙工計劃蘇能夠充分的提高頻率利用率,以實現多頻率的信息的信息傳輸,從而改變了一般通信系統不能夠實現同頻率和雙向傳輸的技術現狀,因此這種技術已經成為無線通信技術當前研究的一個重要的關鍵點。這種技術應用在5G無線通信系統中能夠實現無線頻譜資源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當前5G無線通信系統由於接受信號的終端和發射信號的終端頻率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使得其產生自干擾的現象比較突出,是5G無線通信技術發展的一個主要瓶頸,因此,全雙工技術在5G無線通信系統內有效的應用使得信號自干擾的問題能夠通過相互抵消的方式得到有效的解決。通過模擬端干擾抵消、對已知的干擾信號的數字端干擾抵消等各種新的干擾技術的發展以及這些技術的有效結合使得極大多數信號之間的自干擾現象都基本上得到了有效的抵消。
(三)超密集異構網路技術
5G無線通信通信系統不僅包括無線傳輸技術,而且也包括後續演化的無線接入技術,因此,5G網路系統就是各種無線接入技術,例如,5G,4G,LTE, UMTS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以及wireless fidelity等技術共同組成的通信系統,在系統內部,宏站和小站共同存在,例如,Micro,Pico,Relay以及Femot等多層覆蓋的異構網路。在異構網路內部,運營商和用戶共同部署基站,而用戶部署的主要是一些功率較低的小站,並且節點的類型也比較多使得網路拓撲變得相當復雜。並且由於異構網路網路基站的密集程度較高,因此其網路節點和用戶終端之間的距離就更為接近,使得功率的效率和頻譜的效率以及網路系統容量等方面比一般通信網路系統更為優良。
雖然這種技術應用於5G無線網路通信系統中有著非常良好的發展前景,但是也存在著一些缺陷,這種缺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由於節點之間比較密集使得節點之間的距離相應就比較短,這樣就會造成系統內會存在同種無線接入技術之間的同頻干擾的現象以及不同無線接入技術在共享頻譜之間分層干擾的現象,這種問題的解決有賴於對5G無線通信網路系統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其次,由於系統內存在著大量的用戶部署的節點,使得拓撲以及干擾圖樣呈現出范圍較大的動態變化。因此,要加強應對這種動態變化的相關技術的研究。
結束語
5G無線網路系統的建立是建立在現有無線網路技術的進步以及新的無線接入技術的研發的基礎之上,通過5G無線網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將會在未來極大的拓展移動通信業務的應用領域和應用范圍。
參考文獻
[1]石炯.5G移動通信及其關鍵技術發展研究[J].石家莊學院學報,2015(06)
[2]尤肖虎.5G移動通信發展趨勢與若干關鍵技術[J]中國科學,2014(05).
[3]楊綠溪.面向5G無線通信系統的關鍵技術綜述[J]。東南大學學報,2015(09).
5g通信技術論文篇二:《試談5G移動通信發展現狀及其關鍵技術》
【摘要】 第5代移動通信(5G)是面向2020年以後的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其願景和需求已逐步得以確立,但相關技術發展目前仍處於探索階段。本文簡單介紹了5G移動通信的發展前景;概述了國內外5G移動通信的發展現狀及相關研發單位和組織的學術活動;重點針對5G移動通信中富有發展前景的若干項關鍵技術做了詳細的闡述,包括Massive MIMO、超密集異構網路、毫米波技術、D2D通信、全雙工無線傳輸、軟體定義網路、網路功能虛擬化和自組織網路等。
【關鍵詞】 5G 發展現狀 關鍵技術
前言
社會的進步,使人與人、人與萬物的交集越來越大,人們對通信技術的需求和更優性能的追求在當今變得更加迫切。無論是在移動通信起步的伊始,還是迅速發展的當下,人們對移動通信的追求都是更快捷,更低耗,更安全。第五代移動通信為滿足2020年以後的通信需求被提出,現今受到無數學人的關注。
第5代移動通信(fif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5G)作為新一代的移動通信肩負著演進並創新現有移動通信的使命。它主要通過在當今無線通信技術的基礎上演進並開發新技術加以融合從而構建長期的網路社會,是新、舊無線接入技術集成後方案總稱,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融合網路。
一、5G發展現狀
移動通信界,每一代的移動無線通信技術,從最開始的願景規劃,到技術的研發,標準的制定,商業應用直至其升級換代大致周期都是十年。每一次的周期伊始,誰能搶占技術高地,更早的謀劃布局,誰就能在新一輪‘通信大洗牌’中獲得領先優勢。我國在5G之前的全球通信競備中一直是落後或慢於發達國家的發展速度,因而在新一輪5G通信的競備中國家是非常重視並給予了大力支持。2013年初,我國便成立了專項面對5G移動通信研究與發展的IMT-2020推進組,迅速明確了5G移動通信的願景,技術需求,應用規劃。2013年6月,國家863計劃啟動了5G移動通信系統先期研究一期重大項目。令人振奮的是2016年伊始,我國正式啟動5G技術試驗,這是我國通信業同國際同步的一個重要信號。
同樣2013年以來,歐盟、韓國等國家與地區也成立相關組織並啟動了針對5G的相關重大的科研計劃[1]:1)METIS是歐盟第七框架計劃中的一部分,項目研究組由愛立信、法國電信及歐洲部分學術機構共29個成員組成,旨在5G的願景規劃,技術研究等。2)5G PPP是由政府(歐盟)出資管理項目吸引民間企業與組織參加,其機制類似於我國的重大科技專項,計劃發展800個成員,包括ICT的各個領域。3)5G Forum是由韓國發起的5G組織,成員涵蓋政府,產業,運營商和高校,主要願景是引領和推進全球5G技術。
二、5G關鍵技術
結合當前移動通信的發展勢頭來看,5G移動通信關鍵技術的確立仍需要進一步的考量和市場實際需求的檢驗。未來的技術競爭中哪種技術能更好的適應並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誰能夠在各項技術中脫穎而出,現階段仍然不能明確的確立。但結合當前移動通信網路的應用需求和對未來5G移動通信的一些展望,不難從諸多技術中 總結 出幾項富有發展和應用前景的關鍵性技術[1]。
2.1 Massive MIMO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術其實在5G之前的通信系統中已經得到了一些應用,可以說它是一種作為提高系統頻譜效率和傳輸可靠性的有效手段。但因天線占據空間問題、實現復雜度大等一系列條件的制約,導致現有MIMO技術應用中的收發裝置所配置的天線數量偏少。但在Massive MIMO中,將會對基站配置數目相當大的天線,將把現階段的天線數量提升一到兩個數量級。它所帶來的巨大的容量和可靠性吸引了大量通信研究人員的眼球,彰顯了該技術的優越性。
它的應用能夠給我們帶來的好處是:1)較於以往的多入多出系統,Massive MIMO可以加大對空間維度資源的利用,為系統提供更多的空間自由度。2)因其系統架構的優越性,可以做到降干擾、提升功率效率等。
同時它也存在著一系列問題:1)因缺乏大量理論建模、實測建模方面工作的支撐,當前沒有認可度較高的信道模型。2)在獲取信道信息時的開銷要依靠信道互易性來降低,但是當前的假定方案中使用比較多的是TDD系統,且用戶均為單天線,與基站天線數量相比明顯不足,當用戶數量增加時則會致使導頻數量線性增加,冗餘數據劇增。3)當前Massive MIMO面對的瓶頸問題主要是導頻污染。
Massive MIMO在5G移動通信中的應用可以說是被寄予厚望,它將是5G區別以往移動通信的主要核心技術之一。
2.2 超密集異構網路
應5G網路發展朝著多元、綜合、智能等方向發展的要求,同時隨著智能終端的普及,數據流的爆炸式增長將逐步彰顯出來,減小小區半徑、增加低功率節點數等舉措將成為滿足5G發展需求並支持願景中提到的網路流量增長的核心技術之一。超密集組網的組建將承擔5G網路數據流量提高的重任。未來無線網路中,在宏站覆蓋范圍內,無線傳輸技術中的各種低功率的節點密度將會是現有密度5-15倍,站點間的距離將縮小到10米以內,站點與激活用戶甚至能夠做到一對一的服務,從而形成超密集異構網路[2]。超密集異構組網中,網路的密集化的構造拉近了節點與終端的距離,從而使功率效率和頻譜效率加以提升,並且可以讓系統容量得到巨幅提升。
2.3毫米波技術
在5G網路中,與即將面對的巨大的業務需求相沖突的是傳統移動通信頻譜資源已趨於飽和。如何將移動通信系統部署在6GHz以上的毫米波頻段正成為業界廣泛研究的課題。相比於傳統移動通信頻譜的昂貴授權費,MMW頻段中包含若干免費頻段,這使得其使用成本可能會降低。MMW頻譜資源極為豐富可以尋找到帶寬為數百兆甚至數千兆的連續頻譜,連續頻譜部署在降低部署成本的同時也提高了頻譜的使用率[3]。 2.4 D2D通信
在未來5G網路中,無論是網路的容量還是對頻譜資源的利用率上都將會得到很大空間的提升,豐富的信道模式以及出色的用戶體驗也將成為5G重要的研發著力點。D2D通信具有潛在的提升系統性能,增強用戶體驗,減輕基站壓力,提高頻譜利用率等前景,因而它也是未來5G網路的關鍵技術之一。
D2D通信是一種在蜂窩系統架構下的近距離數據直接傳輸技術。用戶之間使用的智能終端可以在不經基站轉發的情況下直接傳輸會話數據,且相關的控制信號仍由蜂窩網路負責。這種新型傳輸技術讓終端可以藉助D2D在網路覆蓋盲區實現端到端甚至接入蜂窩網路,從而實現通信功能。
2.5全雙工無線傳輸
全雙工無線傳輸是區別於以往同一時段或同一頻率下只能單向傳輸的一種通信技術。能夠實現雙向同時段、同頻傳輸的全雙工無線傳輸技術在提升頻譜利用率上彰顯出其優越性,它能夠使頻譜資源的利用趨於靈活化。全雙工無線傳輸技術為5G系統挖掘無線頻譜資源提供了一種很好的手段,使其成為5G移動通信研究的又一個 熱點 技術。
同樣,在全雙工無線傳輸技術的應用上也有很多阻力因素:同頻、同時段的傳輸,在接收端和發射端的直接功率差異是非常大的,會產生嚴重自干擾。而且全雙工技術在同其他5G技術融合利用時,特別是在Massive MIMO條件下的性能差異現在還缺乏深入的理論分析[4]。
2.6軟體定義網路(SDN)與網路功能虛擬化(NFV)
SDN技術是源於Internet的一種新技術。該技術的思路是將網路控制功能從設備上剝離,統一交由中心控制器加以控制,從而實現控、轉分離,使控制趨於靈活化,設備簡單化。
同時在考慮網路運營商的運維實際也提出了一種新型的網路架構體系NFV,該體系利用IT技術及其平台將網元功能虛擬化,根據用戶的不同業務需求在VNF(Virtual Network Feature)的基礎上進行相應的功能塊連接與編排。NFV的核心所在即降低網路邏輯功能塊和物理硬體模塊的相互依賴,提高重用,利用軟體編程實現虛擬化的網路功能,並將多種網元硬體歸於標准化,從而實現軟體的靈活載入,大幅度降低基礎設備硬體成本。
2.7自組織網路
運營商在傳統的移動通信網路中,網路的部署和基站的維護等都需要大量人工去一線維護,這種依賴人力的方式提供的服務低效、高昂等弊端一直深受用戶詬病。因此,為了解決網路部署、優化的復雜性問題,降低運維成本相對總收入的比例,便有了自組織網路的概念。
SON的應用將會為無線接入技術帶來巨大的便利,如實現多種無線接入技術的自我融合配置,網路故障自我癒合,多種網路協同優化等等。但當前在技術的完備上也存在一系列挑戰:不支持多網路之間的協調,鄰區關系因低功率節點的隨機部署和復雜化需發展新的自動鄰區關系技術等。
三、小結
5G移動通信作為下一代移動通信的承載者,肩負著特殊的使命,在完成人們對未來移動通信的諸多憧憬上被寄予厚望。本文概述了當前5G幾項富有發展前景的關鍵性技術,結合5G一系列的發展背景和人們多方面的通信需求,對幾項關鍵技術的利弊加以剖析。可以預計的是未來幾年5G的支撐性技術將被確立,其關鍵技術的實驗、標準的制定以及商業化的應用也將逐步展開。
參 考 文 獻
[1]趙國峰,陳婧等.5G移動通信網路關鍵技術綜述[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08 DOI:10.3979/j.issn.1673-825X.2015.04.003
[2] Kela,P. Turkka,J. Costa,M. Borderless Mobility in 5G Outdoor Ultra-Dense Networks[J],Access, IEEE(Volume:3),2015.08,pages1462-1476.
[3] JungSook Bae, Yong Seouk Choi,Architecture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MmWave Based 5G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C],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nvergence(ICTC),201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IEEE,2014.10,pages847-851.
[4] Wang,X.Huang,H.Hwang,T. On the Capacity Gain from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s in A Large Scale Wireless Network[J], IEEE EARLY ACCESS ARTICLES, 2015.10.
5g通信技術論文篇三:《試論5G無線通信技術概念》
引言
近年來,移動通信技術已經歷數次變革,從20世紀80年代速度慢、質量差、安全性小、業務量低的1G通信技術,到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低智能的2G無線通信技術,再到近年來的頻譜利用率較低的3G網路,和現在的前三代無可比擬的4G無線通信技術,可謂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啊!5G無線通信工程技術作為當代最具前景的技術,將可以滿足人們近期的對移動無線技術的需求。
15G無線網路通信技術的相關概念
5G無線網路通信技術實際上就是在前面無線網路技術的基礎上不斷改進充分利用無線互聯網網路。這項技術是最近才在國際通信工程大會上被優點提出的,他將會是一項較為完美的、完善的無線通信技術,他將可能會將納米技術運用到這種將會在未來占據一席之地的無線互聯網網路工程中,運用納米技術更好的做好防護工作,保護使用者的一切信息。在未來5G無線網路通信技術將會融合之前所有通信工程的優點,他將會是更為靈活與方便的核心網站,在運營過程中將會減少在傳輸過程中的能量損耗,速度更快。若是在傳輸信息的過程中受到阻礙,將會被立刻發現且能很好的保護個人信息起到保護作用。
5G無線網路通信技術將會有很多優點,不僅融會貫通了在它之前所有通信技術的長處而且集百家之長於一身,是個更加靈活的網路核心平台,也會就有更加激烈的競爭力。在這項網路技術中將會為人類提供更加優秀、比其他平台更優惠的價位,更接近人類生活的服務。它的覆蓋面要比現如今的3G、4G的更為廣闊,有利於用戶更快更好的體驗,智能化的服務與網路快速推進進程的核心化的全球無縫隙的連接。為了使人類體驗到更優惠的、更先進化的、具有多樣性的、保障人類通信質量的服務,我們必須利用有限的無限博頻率接受更大的挑戰,充分利用現在國家領導人為我們提供的寬松的網路平台,讓5G無線網路通信技術在不久的將來更好的服務於我們。
25G無線網路通信技術的相關技術優點與特點
5G無線網路通信技術也就是指第五代移動網路通用技術,它與前幾代通信技術有些許不同之處,他並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融合了別的技術的許多優點更為特別的是將現有的無限技術接入其中,它將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改革,實現“天人合一”達到真正的融合。它的體型會更加的小巧,便於我們隨時隨地安裝。現如今5G無線網路通信技術已經被提上日程,成為了全球相關移動通信討論熱議的話題,互聯網公司在爭先恐後的提高與改善自身的通信設備,加快創新的步伐,想要在未來的通信技術領域占據一席之地。現在讓我么一起來探討一下他可能具有哪些其他通信技術無可比擬的優點與特點:
(1)全新的設計理念:在未來5G無線網路通信技術將會是所有通信工程中的龍頭老大,它設計的著重點是室內無限的覆蓋面與覆蓋能力,這與之前的通信工程的最根本的設計理念都不同。
(2)較高的頻率利用率:5G無線網路通信技術將會使用較高頻率的赫茲,而且會被廣泛的使用在生活中但是我們國家現階段的技術水平還較為低下,達不到這樣的層次,所以我們必須先提高我們的科學技術,才能跟上通信技術更新的步伐。
(3)耗能、成本投入量較低:之前我們所使用的通信工程技術都是較為簡單的將物理層面的知識營運的網路中,沒有創新意識,不能夠將環保的理念運用到通信工程中,都是一些較為傳統的方法與手段,只是一味的追求經濟利益。現如今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需要做到全方面的考慮,不能只注重眼前利益,所以低耗能、高質量的通信技術將是未來5G無線網路通信技術要面臨的主要問題,也是難點問題,我們必須學會適時的對相應狀況作出調整。
(4)優點:5G無線網路通信技術作為未來世界通信技術的主力,在不久將會得到實質性的開展,他將大大的提高我們的上網速度,將資源合理有效的利用起來,較其他之前的通信技術上升到一個新的層面,安全性也會得到保障不會出現個人信息外漏的現象,總而言之它的各個方面將都會得到改善,成為人們心中理想的模樣,它具有較大的靈活程度可以適時更具客戶的需求做出合理的調整,它的優點相信不久我們就會有切身的感受.
3小結
隨著現代的快速進步,移動無線通訊技術也緊隨時代的進步,呈現著日新月異的變革,現如今我國綜合國力已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當然在通信技術領域這一塊我們也不願屈居人後,必須加快通信技術改革與創新的腳步,滿足人們對互聯網的需求,盡快的、更好的發展5G無線網路通信技術才能在未來的通信技術中立於不敗之地。
猜你喜歡:
1. 移動無線網路技術的論文三篇1000字
2. 大學通信技術論文範文
3. 通信技術論文範文
4. 淺談無線網路通訊技術的論文1000字
5. 通信工程的畢業論文優秀範文
6. 通信學術論文範文
4. 無線接入網技術專業論文範文(2)
無線接入技術論文篇二
無線接入在網路融合中的應用
摘要:目前 ,全球電信運營商正面臨著 企業 轉型和 網路 融合(FMC),它使原本經渭分明的移動與固網的界限正在被一步步地“模糊化”,二者在多個層面的融合趨勢已勢不可擋。基於融合的思路來看未來的網路,無線接入技術多樣化的趨勢將越來越明顯,無線接入網作為承載業務,直接面向用戶的網路,是體現運營商的用戶覆蓋率和企業競爭力主要指標的關鍵之一,與核心網趨於融合的趨勢不同,接入網層面將有眾多技術百花齊放。如英國的“藍色電話”採用DECT數字無繩電話系統對移動和固網進行無縫連接。國內“靈通無繩電話”是利用目前的小靈通無線網路直接與固網相連。而正在試驗中的“家庭網路”是採用“藍牙技術”或Wi-Fi無線技術來進行內部各終端之間的互連。還有技術先進,功能強大的WiMAX無線寬頻技術 應用 於區域網和移動通信等領域。
無線接入是網路融合的橋梁和紐帶
“藍牙技術”,現在Bluetooth SIG(藍牙技術聯盟)對藍牙技術的定位是它可以廣泛地應用於個人網路設備,如手機、電腦以及汽車免提系統。由於藍牙技術目前專為個人網路應用而設,通過改進技術可以增加藍牙技術在其它全新領域的應用。例如 環境感測、家用電器遙控、家庭網路內部終端間的連接等。但是藍牙技術存在著許多的不足。如:一是它的傳輸距離僅在十公尺左右。二是藍牙晶元的價格仍不令人滿意。三是藍牙兼容性方面的一些 問題 。四是隨著各種近距離無線技術的出現,它們與藍牙技術就不可避免地要在一些應用領域存在重疊和競爭。更重要的是無線寬頻技術的出現,在超寬頻的技術優勢面前藍牙將會遭遇極大的挑戰。
Bluetooth SIG(藍牙技術聯盟)在其未來的3年 發展 藍圖中,已提出了一系列改進藍牙規范的 計劃,包括提升性能、增強安全性、優化耗電量及可用性,來藉以保有藍牙技術在個人通信技術領域的市場地位,並在新的市場領域確定其發展方向。具體計劃是2005年藍牙技術聯盟將測試並推出一項全新的藍牙規范。新規范提高了數據傳輸速率(是當前速率的3倍)提高了數據傳輸的安全性,並降低了功耗。這將大大改善藍牙用戶使用多個藍牙設備協同 工作以及傳輸大型數據文件時的體驗,同時還將延長移動設備的電池使用壽命。2006年藍牙技術聯盟將繼續致力於改進藍牙規范在可用性、安全性及性能等方面的表現,並採用多播(Mutti-cast)功能,允許用戶將同一信息同時傳送至多個裝置,改進性能將可使耗電量極低的藍牙傳送范圍擴大至100公尺。
Wi-Fi(Wireless Fidelity)是屬於無線區域網(WLAN)的一種,通常是指802.11b產品,它的主要特點是傳輸速率高,可靠性高,建網速度快\簡便、可移動性好、網路結構彈性化、組網靈活、組網成本較低等,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Wi-Fi工作在2.4GHz頻段。最高速度達11mb/s,傳輸距離可達100公尺,在全封閉區域可達300公尺,是目前的主流WLAN技術。近年來Wi-Fi在市場上欣起一股熱潮,據預測,到2007年美國將安裝53萬個點,歐洲安裝70萬個點,亞洲也將安裝100多萬個點,Wi-Fi有著“無線版本乙太網”的美稱,由於目前的乙太網標准(IEEE802.3標准)幾乎已經成為區域網的代名詞,世界上至少有80%以上的區域網採用乙太網技術。而WLAN同樣為IEEE制定的標准,所以其幾乎可以視為乙太網標准在無線領域的延伸,這使WLAN在應用上具備無痕過渡和順利安裝的特點。
Wi-Fi的安裝和設置相當簡單,在某個區域要建立網路接入連接時,只需要在一定的范圍內設立相應的接入點就可以了。規劃、布線、測試等傳統工序可以被忽略,如在家裡引入Wi-Fi整個接入工序不到10分鍾。同時Wi-Fi的綜合成本非常低(預計為有線乙太網的50%左右)。Wi-Fi擁有許多優點,但是不可忽視的是它存在的安全隱患這個致命的缺點。Wi-Fi採用的是RF(射頻)技術,通過空氣發送和接收數據,所以非常容易受到來自外界的攻擊,甚至進入未受保護的公司內部區域網。
WiMAX全稱是微波存取全球互通(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是一種類似於Wi-Fi的新型無線網路技術,它具有覆蓋范圍更廣、傳輸速率和可靠性(安全性)更高等優點。它所採用的IEEE 802.16標準是一種基於微波和毫米波頻段(2GHz~11GHz)的新的空中介面標準的技術,可以替代現有的有線和DSL連接方式,來提供最後一公里的無線寬頻接入。WiMAX將提供固定、移動、攜帶型的無線寬頻連接,現在WiMAX已經從本質上改變了最初的應用方向。增加了移動通信方面的服務。通過加入移動特性,一方面WiMAX可以像原來設想一樣,作為服務和提高電信運營商最後一公里接入的技術手段。同時還可以成為FMC(固定和移動網路融合)的主流接入技術。
WiMAX具有以下優點:一是WiMAX執行IEEE802.16a標准,較長的傳輸距離(50公里)和較大的無線覆蓋范圍(6-10公里),傳輸速率最快75Mbps。二是具有理想的非視距傳輸特性,因此能夠在不同的環境下獲得最佳的傳輸性能。三是集中了有線/無線接入的優點,並結合了Wi-Fi無線接入技術的移動性與靈活性。四是WiMAX還能夠通過將無線接入系統上升到無線接入網路,多中心站之間通過負荷分擔的方式大大增加了網路容量。五是基站建設方面,WiMAX不同於過去所採用的無線技術,需建高高的基站。從而可大大降低運營商的成本。六是目前正在制定中的IEEE 802.16e,面向移動終端,最大傳輸距離為3千米~5千米。當前,人們特別關注的是規范已確定的802.16-2004,它主要用於連接互聯網服務的接入線路,也就是替代使用電話線的ADSL等,將通信運營商與用戶連接起來。
接照WiMAX的商用計劃,預計到2006年802.16功能的筆記本電腦,就可以不間斷地享用高於3G十倍的速率而構成的寬頻精彩 內容 服務。而且WiMAX還能作為Wi-Fi的備份,使用戶可快速,方便地在Wi-Fi和WiMAX間自由切換和訪問互聯網。
無線接入與業務融合和創新
靈通無繩電話(QBOX),為了使小靈通更加具有活力,繼簡訊互連,七彩鈴音,機卡分離等新業務推出之後,近日 中國 電信又在上海、西安、溫州、惠州等六城市推出“靈通無繩電話”新業務,。這一業務在國內第一次將有線、無線(小靈通)兩種通信方式結合在一起,使它的優勢待以充分的互補。它的推出預示著固網運營商的運營重點已漸漸脫離傳統的運作模式。而轉向具潛力的業務和市場增長點。QBOX業務優點突出,首先是解決了一直以來讓運營商深感頭痛的小靈通小區覆蓋的盲區 問題 ,使小靈通能憑借單向收費的價格優勢,更為廣大用戶所歡迎。二是QBOX將增強固話終端的競爭力。靈通無繩電話一舉改變了固話終端幾年甚至幾十年不變的傳統觀念。加快了固網終端向個性化、智能化演進的步伐。三是固網和小靈通 網路 在中國都屬同一運營商經營,這種組合方式能最大限度地綜合利用二個網路的資源提供新業務。使用戶首次享受到了無線與有線結合的融合業務。四是具有綠色環保功能。靈通無繩電話與小靈通的基站和其手機發射功率都只有10毫瓦,而無繩電話機的發射功率也有35毫瓦左右,因此輻射小,對人的身體不會造成傷害,符合人們的健康要求。
靈通無繩電話是中國電信運營商首次在無線,有線融合中的嘗試,這項業務本身還存在著一些較為明顯的缺憾。如一是靈通無繩電話終端在QBOX私網與小靈通公網動態(通話過程中)轉移時無法保特不間斷通話。二是QBOX系統在其私網中只對預先指定的幾個終端( 目前 是10個)提供通話服務。而對其它的小靈通手機無法提供服務。三是在小靈通公網信號沒有覆蓋的區域,QBOX座機的固網用戶線路只允許一個小靈通或固話用戶與外界通話,而無法對二個和二個以上的用戶同時提供通話服務.因此雖然“靈通無繩電話”業務使固網業務得到有益的補充和延伸,但還需進一步的改進和完善。使它成為真正的FMC業務之一。
“藍色電話”是由英國電信提出並在以阿爾卡特為首,包括愛立信、朗迅和莫托羅拉等在內的諸多設備製造商協助下共同完成的。實際上藍色電話就是一種可以在通話狀態下實現移動和固話網路之間自由、無縫切換的服務。它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徵和優勢。
首先是它開創了固話和移動融合(FMC)的先河,這是藍色電話最突出的優勢,也是一項創 歷史 性的先進技術與服務。其次是能在通話過程中自動判斷用戶所處的位置並提供不同的網路為其服務。如用戶在室外或室內通話時能自動在GSM移動網路和DECT無繩電話系統之間進行無縫切換。三是,保證良好的通話質量,這也是藍色電話要實現移動和固網相融合最大的難點和成功之處。它在實現了固話網路和移動網路無縫切換的同時保證其通信質量的等級。四是,先進、便捷的室內無線接入技術,目前藍色電話在室內是通過DECT數字無繩電話系統轉接至固定寬頻網路上去,今後也可以採用藍牙技術或者性能更優的Wi-Fi技術來進行接入。並能夠使系統在室內和室外的各種使用 環境中在不同的網路之間進行自動的無縫切換,而保證通話過程不會間斷。五是,具有高性價比的通話資費,藍色電話在定價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固話和移動兩個網路的不同運營成本來確定價格。這樣的資費方案融合了固話和移動的資費特點,且最大限度地提供給用戶方便和實惠。
“家庭網路”作為固話的業務創新,首先是融入了信息 時代 的信息化綜合服務的理念,其次打破了原有僅僅提供點對點通信的模式,而為用戶提供了多元化、個性化的信息服務。三是在實際操作中,對網路進行重新的設計和集成。四是加強整合現有資源,進行業務的重新組合和包裝,家庭網路並不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全新業務,而實際上所謂的創新,大部份是在現有技術成果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優化。通過對已有業務或技術的組合,來產生新的業務和新的功能,這種類型的業務創新在通信產業 發展 的過程中也屢見不鮮。因此在“家庭網路”的技術業務創新過程中,一定要將重點放在網路集成和資源整合上。
藍牙技術是一種低成本、近距離的無線連接技術標准,將它 應用 於家庭網路中,可將家庭內部的各類終端如無繩電話、行動電話、筆記本電腦等等組成一個家庭或個人領域的網路,使各種信息化或智能化的終端設備在近距離內不用電纜就可以方便地連接起來,實現無縫覆蓋並相互操作進而達到資源充分共享。
WLAN無線連接。由於WLAN可以使用戶在家庭實現無線快速連接,因此該技術可謂代表了家庭網路的未來發展方向,尤其是具備較高傳輸速率和較長傳輸距離的Wi-Fi更是如此。雖然現在很多家用設備還不支持Wi-Fi,但這種情況正在發生改變,日本各大廠商推出的新型等離子電視已經開始配備Wi-Fi功能,各種各樣的Wi-Fi網卡也層出不窮,這一切都表明WLAN無線連接將蘊含極大的市場潛力。
市場的需求, 企業 的轉型將推動移動核心網和固定核心網最終融合,接入層面充分開放,不同的接入技術有不同的應用領域。給用戶帶來不同的通信體驗。總之無線接入與固定接入一起,將支撐起未來的無縫覆蓋的網路,用戶無論使用什麼樣的通信終端,都可以輕松接入網路,獲得高性價比的優質通信服務。
看了“無線接入技術論文 接入網技術論文”的人還看:
1. 無線接入技術論文
2. 蜂窩移動寬頻無線接入技術論文
3. 淺談無線網路通訊技術的論文1000字
4. 接入網技術論文
5. 淺談無線網路技術的論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