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5G網路架構有哪幾種
1. 5G接入網(AN)包含無線側網路架構和固定側網路架構。在無線側,用戶通過基站接入5G網路,並通過RTN、IPRAN或PTN解決方案將信號傳輸至BSC/RNC。
2. 5G網路採用兩種組網結構:NSA(非獨立組網)和SA(獨立組網)。NSA模式下,5G網路依賴於升級後的4G核心網,設備在NSA模式下同時連接5G和4G網路,實現雙連接,信號顯示為5G。
3. 目前,5G網路分為NSA和SA兩種模式。NSA基於4G升級而來,而SA則是基於5G技術全新構建的網路。
4. 5G網路標准分為SA和NSA兩種模式。SA模式要求構建全新的5G網路環境,包括5G基站和核心網。NSA模式則允許在現有4G基礎設施上進行5G網路的部署。
5. 5G網路架構的產業鏈涵蓋多個環節,包括SDN/NFV解決方案、光纖光纜、光模塊以及網路規劃運維等。其中,通信網路設備和SDN/NFV解決方案是最核心的環節。
Ⅱ 5G無線網路中的那些ID
在5G的無線網路架構中,新引入的INACTIVE狀態,如TR 38.804所述,要求對UE的標識策略進行革新。它不僅要能像在連接狀態(如通過C-RNTI)下那樣識別UE,還需要在非活動狀態下保持高效。這為設計者帶來了獨特的挑戰,需要找到一種方式來無縫融合IDLE的節能特性與快速數據交換的可能。
讓我們先回顧一下過去的無線接入技術,看看它們在標識符策略上的得失。在UMTS系統中(如圖1所示),RNTI是關鍵的標識符:C-RNTI、H-RNTI、E-RNTI是小區特定的,而U-RNTI則是UE在URA_PCH狀態下的唯一標識,用於跨RNC的移動識別。LTE系統則簡化了這一過程,僅保留了C-RNTI作為eNB范圍內的唯一標識符,但隨著NB-IoT/CIoT的引入,又引入了Resume ID,類似於UMTS的U-RNTI,用於標識UE和「錨」eNB。
在5G NR中,理想的目標是簡化標識符體系,可能只保留一個標識符以提高效率。然而,實際的設計取決於網路架構的復雜性。例如,C-RNTI作為連接狀態下的基本標識符必不可少,而INACTIVE狀態的UE需要一個新標識符(我們稱之為a-RNTI),以便在RAN尋呼區域內的移動中被識別。這可能會導致C-RNTI和a-RNTI這兩種可能的標識符選項。
第一種方案是使用C-RNTI和a-RNTI作為獨立的標識符。C-RNTI用於連接模式,a-RNTI則用於INACTIVE模式。然而,這可能會增加數據交換的復雜性,UE在切換到新小區時需要與網路交換控制消息獲取新的C-RNTI。另一方面,單一標識符的策略如A-RNTI,可以統一UE的地址模式,無論其狀態如何,且允許用戶面傳輸通過最小的RRC信令發起。
然而,單一全球標識符的實現可能會帶來額外的開銷問題,尤其是在C-RNTI或類似標識符的長度上。網路結構的選擇,如CU/DU分離或類似LTE EPC的架構,將決定是否能有一個中央實體分配整個RAN區域的唯一標識符。
表1總結了這兩種方案的應用,以及它們在不同狀態下的角色。在實際部署中,一種可能的策略是基於通用性和兼容性的考慮,選擇具有兩個標識符(如C-RNTI和a-RNTI)的方案,作為基礎的解決方案,以適應不同的網路架構和狀態需求。
總的來說,5G無線網路中的ID設計既需要創新以適應新的狀態模式,又需要考慮網路架構的靈活性。通過平衡效率和復雜性,我們可以期待一個更智能、更高效的身份管理方案在5G中嶄露頭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