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線網路 > 基於封包式技術的無線電通訊網路

基於封包式技術的無線電通訊網路

發布時間:2022-05-01 01:33:46

無線網路最早出現在哪一年

1971年,夏威夷大學的研究員創造了第一個基於封包式技術的無線通訊網路。被稱作ALOHNET,是最早的無線區域網絡。

⑵ 無線網路經歷了幾代

1:二戰時,美國陸軍採用無線電信號做資料傳輸。他們研發出一套無線電傳輸科技,並且採用高強度加密技術,得到美軍和盟軍的廣泛使用。
2:1971年時,夏威夷大學的研究員創造了第一個基於封包式技術的無線電通訊網路,這可以算是最高的無線區域網(WLAN)。
3:1990年,IEEE正式啟用了802.11項目,無線網路技術走向成熟。先後有802.11a、802.11b、802.11g、802.11e、802.11f、802.11h、802.11i、802.11j等標准目前802.11n應用已經非常普遍。
如果想學習無線網路,請到http://share.weiyun.com/

什麼叫G網卡

其實就是聯通品牌的上網手機卡,用的是舊的GPRS網路上網,也可以買多個筆記本用的 P口 T口 E口 U口(視筆記本的介面來買) 的無線上網卡,裝上驅動就可以讓筆記本也上網了,道理和移動的EDGE的無線筆記本上網 和電信的CDMA 1X(收購了聯通的)無線上網一樣
網速超慢,(相當於0.25M ,下載速度是25K左右,僅能滿足炒股 看網頁的需求)

⑷ 基於802.11無線區域網傳輸技術的研究

在這個「網路就是計算機」的時代,伴隨著有線網路的廣泛應用,以快捷高效,組網靈活為優勢的無線網路技術也在飛速發展。無線區域網是計算機網路與無線通信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從專業角度講,無線區域網利用了無線多址信道的一種有效方法來支持計算機之間的通信,並為通信的移動化、個性化和多媒體應用提供了可能。通俗地說,無線區域網(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WLAN)就是在不採用傳統纜線的同時,提供乙太網或者令牌網路的功能。 通常計算機組網的傳輸媒介主要依賴銅纜或光纜,構成有線區域網。但有線網路在某些場合要受到布線的限制:布線、改線工程量大;線路容易損壞;網中的各節點不可移動。特別是當要把相離較遠的節點連接起來時,敷設專用通信線路的布線施工難度大、費用高、耗時長,對正在迅速擴大的聯網需求形成了嚴重的瓶頸阻塞。無線區域網就是解決有線網路以上問題而出現的。

無線區域網的歷史

說到無線網路的歷史起源,可能比各位想像的還要早。無線網路的初步應用,可以追溯到五十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美國陸軍採用無線電信號做資料的傳輸。他們研發出了一套無線電傳輸科技,並且採用相當高強度的加密技術。當初美軍和盟軍都廣泛使用這項技術。這項技術讓許多學者得到了靈感,在1971年時,夏威夷大學(University of Hawaii)的研究員創造了第一個基於封包式技術的無線電通訊網路,這被稱作ALOHNET的網路,可以算是相當早期的無線區域網絡(WLAN)。這最早的WLAN包括了7台計算機,它們採用雙向星型拓撲(bi-directional star topology),橫跨四座夏威夷的島嶼,中心計算機放置在瓦胡島(Oahu Island)上。從這時開始,無線網路可說是正式誕生了。 雖然目前幾乎所有的區域網絡(LAN)都仍舊是有線的架構,不過近年來無線網路的應用卻日漸增加,主要應用在學術界(像是大學校園)、醫療界、製造業和倉儲業等,而且相關的技術也一直在進步,對企業而言要轉換到無線網路也更加容易、更加便宜了。

無線區域網的技術特點

無線區域網利用電磁波在空氣中發送和接受數據,而無需線纜介質。無線區域網的數據傳輸速率現在已經能夠達到11Mbps,傳輸距離可遠至20km以上。它是對有線聯網方式的一種補充和擴展,使網上的計算機具有可移動性,能快速方便地解決使用有線方式不易實現的網路聯通問題。

1.無線區域網的優點

與有線網路相比,無線區域網具有以下優點:

安裝便捷

一般在網路建設中,施工周期最長、對周邊環境影響最大的,就是網路布線施工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往往需要破牆掘地、穿線架管。而無線區域網最大的優勢就是免去或減少了網路布線的工作量,一般只要安裝一個或多個接入點AP(Access Point)設備,就可建立覆蓋整個建築或地區的區域網絡。

使用靈活

在有線網路中,網路設備的安放位置受網路信息點位置的限制。而一旦無線區域網建成後,在無線網的信號覆蓋區域內任何一個位置都可以接入網路。

經濟節約

由於有線網路缺少靈活性,這就要求網路規劃者盡可能地考慮未來發展的需要,這就往往導致預設大量利用率較低的信息點。而一旦網路的發展超出了設計規劃,又要花費較多費用進行網路改造,而無線區域網可以避免或減少以上情況的發生。

易於擴展

無線區域網有多種配置方式,能夠根據需要靈活選擇。這樣,無線區域網就能勝任從只有幾個用戶的小型區域網到上千用戶的大型網路,並且能夠提供像「漫遊(Roaming)」等有線網路無法提供的特性。由於無線區域網具有多方面的優點,所以發展十分迅速。在最近幾年裡,無線區域網已經在醫院、商店、工廠和學校等不適合網路布線的場合得到了廣泛應用。

2.無線區域網的相關技術

1). IEEE 802.11標准

IEEE 802.11是在1997年由大量的區域網以及計算機專家審定通過的標准。IEEE 802.11規定了無線區域網在2.4GHz波段進行操作,這一波段被全球無線電法規實體定義為擴頻使用波段。

1999年8月,802.11標准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和修訂,包括用一個基於SNMP的MIB來取代原來基於OSI協議的MIB。另外還增加了兩項內容,一是802.11a,它擴充了標準的物理層,頻帶為5GHz,採用QFSK調制方式,傳輸速率為6Mb/s-54Mb/s。它採用正交頻分復用(OFDM)的獨特擴頻技術,可提供25Mbps的無線ATM介面和10Mbps的乙太網無線幀結構介面,並支持語音、數據、圖像業務。這樣的速率完全能滿足室內、室外的各種應用場合。但是,採用該標準的產品目前還沒有進入市場。另一種是802.11b標准,在2.4GHz頻帶,採用直接序列擴頻(DSSS)技術和補償編碼鍵控(CCK)調制方式。該標准可提供11Mb/s的數據速率,還能夠根據情況的變化,在11 Mbps、5.5 Mbps、2 Mbps、1 Mbps的不同速率之間自動切換。它從根本上改變無線區域網設計和應用現狀,擴大了無線區域網的應用領域,現在,大多數廠商生產的無線區域網產品都基於802.11b標准。

2). 無線區域網的相關概念

在一個典型的無線區域網環境中,有一些進行數據發送和接收的設備,稱為接入點(AP)。通常,一個AP能夠在幾十至上百米的范圍內連接多個無線用戶。在同時具有有線和無線網路的情況下,AP可以通過標準的Ethernet電纜與傳統的有線網路相聯,作為無線網路和有線網路的連接點。無線區域網的終端用戶可通過無線網卡等訪問網路。

無線區域網在室外主要有以下幾種結構:點對點型、點對多點型、多點對點型和混合型。

● 點對點型

該類型常用於固定的要聯網的兩個位置之間,是無線聯網的常用方式,使用這種聯網方式建成的網路,優點是傳輸距離遠,傳輸速率高,受外界環境影響較小。

● 點對多點型

該類型常用於有一個中心點,多個遠端點的情況下。其最大優點是組建網路成本低、維護簡單;其次,由於中心使用了全向天線,設備調試相對容易。該種網路的缺點也是因為使用了全向天線,波束的全向擴散使得功率大大衰減,網路傳輸速率低,對於較遠距離的遠端點,網路的可靠性不能得到保證。

● 混合型

這種類 型適用於所建網路中有遠距離的點、近距離的點,還有建築物或山脈阻擋的點。在組建這種網路時,綜合使用上述幾種類型的網路方式,對於遠距離的點使用點對點方式,近距離的多個點採用點對多點方式,有阻擋的點採用中繼方式。

無線區域網的室內應用則有以下兩類情況

● 獨立的無線區域網

這是指整個網路都使用無線通信的情形。在這種方式下可以使用AP,也可以不使用AP。在不使用AP時,各個用戶之間通過無線直接互聯。但缺點是各用戶之間的通信距離較近,且當用戶數量較多時,性能較差。

● 非獨立的無線區域網

在大多數情況下,無線通信是作為有線通信的一種補充和擴展。我們把這種情況稱為非獨立的無線區域網。在這種配置下,多個AP通過線纜連接在有線網路上,以使無線用戶即能夠訪問網路的各個部分。

其他相關概念

● 微單元和無線漫遊

無線電波在傳播過程中會不斷衰減,導致AP的通訊范圍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圍之內,這個范圍被稱為微單元。當網路環境存在多TAP,且它們的微單元互相有一定范圍的重合時,無線用戶可以在整個無線區域網覆蓋區內移動,無線網卡能夠自動發現附近信號強度最大的AP,並通過這個AP收發數據,保持不間斷的網路連接,這就稱為無線漫遊。

● 擴頻

大多數的無線區域網產品都使用了擴頻技術。擴頻技術原先是軍事通訊領域中使用的寬頻無線通信技術。使用擴頻技術,能夠使數據在無線傳輸中完整可靠,並且確保同時在不同頻段傳輸的數據不會互相干擾。

● 直序擴頻

所謂直接序列擴頻,就是使用具有高碼率的擴頻序列,在發射端擴展信號的頻譜,而在接收端用相同的擴頻碼序列進行解擴,把展開的擴頻信號還原成原來的信號。

● 跳頻擴頻

跳頻技術與直序擴頻技術完全不同,是另外一種擴頻技術。跳頻的載頻受一個偽隨機碼的控制,在其工作帶寬范圍內,其頻率按隨機規律不斷改變頻率。接收端的頻率也按隨機規律變化,並保持與發射端的變化規律一致。

跳頻的高低直接反映跳頻系統的性能,跳頻越高,抗干擾的性能越好,軍用的跳頻系統可以達到每秒上萬跳。實際上移動通信GSM系統也是跳頻系統。出於成本的考慮,商用跳頻系統跳速都較慢,一般在50跳/秒以下。由於慢跳跳頻系統實現簡單,因此低速無線區域網常常採用這種技術。

無線區域網的應用

基於無線區域網具有的諸多優點,它可廣泛應用於下列領域:

1.接入網路信息系統:電子郵件、文件傳輸和終端模擬。

2.難以布線的環境:老建築、布線困難或昂貴的露天區域、城市建築群、校園和工廠。

3.頻繁變化的環境:頻繁更換工作地點和改變位置的零售商、生產商,以及野外勘測、試驗、軍事、公安和銀行等。

4.使用攜帶型計算機等可移動設備進行快速網路連接。

5.用於遠距離信息的傳輸:如在林區進行火災、病蟲害等信息的傳輸;公安交通管理部門進行交通管理等。

6.專門工程或高峰時間所需的暫時區域網:學校、商業展覽、建設地點等人員流動較強的地方;利用無線區域網進行信息的交流;零售商、空運和航運公司高峰時間所需的額外工作站等。

7.流動工作者可得到信息的區域:需要在醫院、零售商店或辦公室區域流動時得到信息的醫生、護士、零售商、白領工作者。

8.辦公室和家庭辦公室(SOHO)用戶,以及需要方便快捷地安裝小型網路的用戶。

無線區域網的結構

根據不同區域網的應用環境與需求的不同,無線區域網可採取不同的網路結構來實現互聯。常用的具體有如下幾種:

1、網橋連接型:不同的區域網之間互聯時,由於物理上的原因,若採取有線方式不方便,則可利用無線網橋的方式實現二者的點對點連接,無線網橋不僅提供二者之間的物理與數據鏈路層的連接,還為兩個網的用戶提供較高層的路由與協議轉換。

2、基站接入型:當採用移動蜂窩通信網接入方式組建無線區域網時,各站點之間的通信是通過基站接入、數據交換方式來實現互聯的。各移動站不僅可以通過交換中心自行組網,還可以通過廣域網與遠地站點組建自己的工作網路。

3、HUB接入型:利用無線Hub可以組建星型結構的無線區域網,具有與有線Hub組網方式相類似的優點。在該結構基礎上的WLAN,可採用類似於交換型乙太網的工作方式,要求Hub具有簡單的網內交換功能。

4、無中心結構:要求網中任意兩個站點均可直接通信。此結構的無線區域網一般使用公用廣播信道,MAC層採用CSMA類型的多址接入協議。

無線區域網可以在普通區域網基礎上通過無線Hub、無線接入站(AP)、無線網橋、無線Modem及無線網卡等來實現,其中以無線網卡最為普遍,使用最多。無線區域網的關鍵技術,除了紅外傳輸技術、擴頻技術、網同步技術外還有一些其他技術,如:調制技術、加解擾技術、無線分集接收技術、功率控制技術和節能技術。

無線區域網的具體實現

筆者通過在實際工作中對無線區域網設備和技術實現有過較為深刻的接觸。下面以廣州凱創公司(Enterasys Networks)的RoamAbout 802.11系列無線區域網設備對無線區域網的具體實現加以簡單介紹:

1. RoamAbout802.11設備簡介:

Enterasys推出的RoamAbout無線網路解決方案,用於迅速、輕松和經濟地建立無線LAN,它可以為用戶提供類似乙太網的可靠性能。RoamAbout 802.11系列產品由兩部分組成:全功能交換接入點和2.4GHz直接序列擴頻無線乙太網PC卡。前者可以通過無屏蔽雙絞線對,迅速而輕松地連接有線LAN;後者的功能類似於所有標準的有線乙太網卡,但它使用射頻而不是電纜來建立LAN連接。當用戶在整個網路內漫遊時,RoamAbout PC卡可以無縫地切換到不同接入點上,從而始終保持與網路的連接。

2. 工程具體實現實例:

例1:某稅務分局大樓內已建成一條有線區域網,在分局大樓外有七個所需要通過無線區域網與大樓內的有線網相連接。分局大樓外的七個所,至分局最遠距離15km,最近3km,其中有兩個所在一棟建築物內已建成一個小有線區域網,各所一般擁有2至4台工作站。我們採用的無線區域網產品工作在2.4GHz至2.4835GHz頻率范圍內,它要求兩個通信點的天線之間最好沒有物體遮擋,但由於大樓處於繁華地帶,因此選擇一個樓層較高的所作為無線區域網的中心站點。在中心站點上接入一個無線接入點AP-10D,其它各所通過接入一個站適配器SA-40D與中心站點的AP-10D進行通信,分局大樓內的有線區域網則通過接入一個無線網橋WB-10D與中心站點AP-10D進行通信。這樣各所與分局所有站點對無線區域網的訪問均通過中心站點的控制來實現,它們共享中心站點AP-10D的3M帶寬。

例2:某集團公司各企業分布在不同的建築物內辦公,按常規設計必須專線連接,每月支付昂貴的月租費和維護費用,並且無法解決移動站點訪問和存取公司網上信息。採用2.4GHz頻段無線區域網產品,可以比較靈活地組成一體化企業網路,達到與專線相同的性能,並解決移動站點問題,且安裝維護方便,不需交頻率使用費。具體方法是使用無線接入點(AP)的橋接功能,一端與建築物間天線相連,一端與有線網路Hub相連,這樣把兩棟大樓互相連接起來替代專線功能。周圍移動站點通過無線接入點與公司有線網路互聯,訪問和存取公司信息。

結束語

無線網路的出現就是為了解決有線網路無法克服的困難。雖然無線網路有諸多優勢,但與有線網路相比,無線區域網也有很多不足。無線網路速率較慢、價格較高,因而它主要面向有特定需求的用戶。目前無線區域網還不能完全脫離有線網路,無線網路與有線網路是互補的關系,而不是競爭;目前還只是有線網路的補充,而不是替換。但也應該看到,近年來,隨著適用於無線區域網產品的價格正逐漸下降,相應軟體也逐漸成熟。此外,無線區域網已能夠通過與廣域網相結合的形式提供移動互聯網的多媒體業務。相信在未來,無線區域網將以它的高速傳輸能力和靈活性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⑸ 無線區域網安全發展歷程

LANBased.0f802.11and.ItsDeVel0Pment802·11無線區域網及其發展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軟體與理論專業鄧達Abs【ractIhetecllnlaueOtWL—AN(WireIessLocalAreaNet』work)lsde—veIOpingrapIdIytheseyears,andltsap—pIlcationlssprea(})asecIOf80211Dr0tocolln3aspec:ts:developmenI.princIple,andItsse(:urltv近年來,無線區域網獲得了廣泛的應用與長足的發展。當今國內,教育科研、醫療衛生等領域及製造業、倉儲業等各行各業都在廣泛應用無線網路。越來越多的公司、企業為提高競爭力,都在爭相採用無線網路,以方便移動性的網路接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長期的投資成本。一、無線區域網的概念無線網路是利用電磁波在空氣中發送和接受數據,而無需線纜介質連接形式的網路。它是對有線連網方式的一種補充和擴展,使網上的計算機具有可移動性.能快速、方便地解決使用有線方式不易實現的網路連通問題。隨著個人無線移動設備的普及,傳統的有線網路在一些場合下難以滿足人們移動辦公的要求。而無線網路具有傳統有線網路無可比擬的優勢(1)靈活性。在有線網路中,網路設備的安放位置受網路位置以及地理位置的限制.而無線區域網只要在無線信號覆蓋區域內,任何一個位置都可以接入網路。無線區域網另一個優點在其移動性.連接到無線區域網的用戶可以在信號覆蓋范圍內任意移動且能同時與網路保持連接。(2)安裝簡易。無線區域網可以免去或最大程度地減少網路布線的工作量,一般只要安裝一個或幾個接入點設備,就可以建立覆蓋整個區域的區域網絡。(3)容易維護。有線網路如果出現了由於線路連接不良而造成的網路故障.往往很難檢查,而且檢修線路需要付出很大的費用。無線網路則容易定位故障.只需要更換設備即可恢復網路連接。(4)易於擴展。無線區域網有多種配置方式.可以很快從只有幾個用戶的小型區域網擴展到上千用戶的大型網路.並且能夠提供節點之間諸如」漫遊「等有限網路無法實現的特性。目前廣泛應用的無線網路.主要包括以藍牙、lEE即0211以及H0meRF等為代表的一些無線連接技術。本文主要對基於lEEE80211系列協議的無線區域網(WireIessLOcaIAreaNetworkWLAN)進行介紹。二、無線區域網的歷史及發展無線區域網的歷史起源可以追溯到半個多世紀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美國陸軍採用無線電信號用作資料傳輸.他們研發出一套無線電傳輸技術.並且採用了相當高強度的加密技術,美軍和盟軍都廣泛使用這項技術。1971年,夏威夷大學的研究人員從美軍在二戰時期應用的這項技術中得到靈感,創造了第一個基於封包式技術的無線電通訊網路。這個被稱作ALOHNET的網路.包括7台計算機,它們採用雙向星型拓撲,網路橫跨四座夏威夷的島嶼,中心計算機放置在瓦胡島上。它可以稱作無線區域網的鼻祖。1985年.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授權普通用戶可以使用「工業、科技、醫學」(IsM)頻段.從而無線區域網向商業化發展。IsM的工作頻率在902MHz一585GHz之間。該工作頻段正好位於蜂窩電話頻段的上面。JsM頻段為無線網路設備供應商提供了產品頻段,而且終端用戶無需向Fcc申請就能直接使用設備。lsM頻段對無線產業產生了巨大的積極影響,保證了無線區域網元件的順利開發。隨著無線區域網的發展.各項相關規范建立的迫切性越來越突出.20世紀90年代.作為全球公認的區域網權威,IEEE802工作組陸續建立起了一組以協議形式表述的無線區域網規范標准.並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和應用。這些協議包括8023乙太網協議、8025令牌環協議和80232100BAsE—T快速乙太網協議等。I旺E於1997年發布了無線區域網領域第一個在國際上被認可的協議一一80211協議。1999年9月,lEEE提出80211b協議.用於對80211協議進行補充,之後又推出了80211a、80211g等一系列協議,從而進一步完善了無線區域網的規范。lEEE80211工作組制訂的具體協議如下:(1)802.11a:80211a採用正交頻分(0FDM)技術調制數據.使用5GHz的頻帶。0FDM技術將無線信道分成以低數據速率並行傳輸的分頻率.然後再將這些頻率一起放回接收端.可提供25Mbit/s的無線ATM介面和10Mbit/s的乙太網無線幀結構介面以及TDD/T[)MA的空中介面。在很大程度上可提高傳輸速度,改進信號質量.克服干擾。物理層速率可達54Mblt/s,傳輸層可達25Mblt/s.能滿足室內及室外的應用。(2)802.11b:80211b也被稱為wi—FJ技術

⑹ 無線區域網的歷史(全面的)

說到無線區域網的歷史起源,可能大家都會認為是最近才出現的一項新興技術,但它的出現實際上比想像的還要早。無線區域網的初步應用,可以追朔到五十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美國陸軍就採用了無線電信號做資料的傳輸,他們研發出了一套無線電傳輸技術,並且採用非常高的加密技術。二戰時期,美軍和盟軍都廣泛使用了這項技術,並讓學者從中得到了靈感。1971年,夏威夷大學(University of Hawaii)的研究人員創造了第一個基於封包式技術的無線電通訊網路,被稱為ALOHNET網路,是最早的無線區域網絡。這個WLAN包括了7台計算機,採用雙向星型拓撲(bi-directional star topology)橫跨四座夏威夷的島嶼,中心計算機放置在瓦胡島(Oahu Island)上。從這時開始,無線區域網可以說是正式誕生了。

隨作個人計算機誕生並初步發展,真正現代意義上的無線區域網在上世紀80年代末期才開始出現,當時摩托羅拉公司開發出了第一代商用無線區域網。1990年,IEEE啟動了802.11項目,正式開始了無線區域網的標准化工作;1997年,IEEE改進了802.11協議的國際互通標准;1999年,IEEE批准了802.11b和802.11a兩個無線網路的通信標准;2001年,IEEE對QoS和無線區域網安全性草案作出了明確表述;2002年,已經有超過130家參與公司成為標准投票成員。

⑺ 是誰發明了無線網

起源 http://ke..com/view/14507.htm#6
無線網卡
說到無線網卡 [1]的歷史起源,就不能不提到無線區域網的的歷史。無線區域網的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美國陸軍就採用了無線電信號做資料的傳輸,他們研發出了一套無線電傳輸技術,並且採用非常高的加密技術。 後來,這項技術就在美軍和盟軍中間廣泛使用了;這讓一些學者對此產生了興趣並從中得到了靈感。 1971年,夏威夷大學(University of Hawaii)的研究人員創造了第一個基於封包式技術的無線電通訊網路,被稱為ALOHNET網路,是最早的無線區域網(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這個WLAN包括了7台計算機,採用雙向星型拓撲(bi-directional star topology)橫跨四座夏威夷的島嶼,中心計算機放置在瓦胡島(Oahu Island)上。從這時起,無線區域網可以說是正式誕生了。 雖然從有限的資料中我們無法找到有關無線網卡的只言片語,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其中必定出現了今天無線網卡的始祖。如果從1971年世界上第一個無線網路實驗成功開始計算,那麼到現在為止無線網卡的歷史也就短短的35年。事實上,無線區域網的大規模發展是在20世紀90年代。 1997年IEEE(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提出並制定了最早的無線標准IEEE 802.11;在1999年9月又提出了IEEE 802.11a標准和IEEE 802.11b標准。 隨著IEEE802.11a、IEEE802.11b標準的出台以及Wi-Fi組織的成立促進了無線區域網產品的兼容化、標准化以及市場化。從此以後,無線區域網隨著電腦的普及得到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

⑻ WALN無線網路信號從哪來,它的來歷又是什麼

Wi-Fi是一種可以將個人電腦、手持設備(如PDA、手機)等終端以無線方式互相連接的技術。Wi-Fi是一個無線網路通信技術的品牌
,由Wi-Fi聯盟(Wi-Fi Alliance)所持有。目的是改善基於IEEE 802.11標準的無線網路產品之間的互通性。現時一般人會把Wi-Fi
及IEEE 802.11混為一談。甚至把Wi-Fi等同於無線網際網路。
Wi-Fi標志Wi-Fi聯盟成立於1999年,當時的名稱叫做Wireless Ethernet Compatibility Alliance (WECA)。在2002年10月,
正式改名為Wi-Fi Alliance。
通俗說法:
無線路由器WIFI就是一種無線聯網的技術,以前通過網線連接電腦,而現在則是通過無線電波來連網;常見的就是一個無線路
由器,那麼在這個無線路由器的電波覆蓋的有效范圍都可以採用WIFI連接方式進行聯網,如果無線路由器連接了一條ADSL線路或者
別的上網線路,則又被稱為「熱點」。
現在市面上常見的無線路由器多為54M速度,再上一個等級就是108M的速度,當然這個速度並不是上互聯網的速度,上互聯網
的速度主要是取決於WIFI熱點的互聯網線路。
WIFI由來
藍牙+wifi 無線設備IEEE 802.11 第一個版本發表於1997年,其中定義了介質訪問接入控制層(MAC層)和物理層。物理層定義
了工作在2.4GHz的ISM頻段上的兩種無線調頻方式和一種紅外傳輸的方式,總數據傳輸速率設計為2Mbit/s。兩個設備之間的通信可
以自由直接(ad hoc)的方式進行,也可以在基站(Base Station,BS)或者訪問點(Access Point,AP)的協調下進行。
1999年加上了兩個補充版本:802.11a定義了一個在5GHz ISM頻段上的數據傳輸速率可達54Mbit/s的物理層,802.11b定義了一
個在2.4GHz的ISM頻段上但數據傳輸速率高達11Mbit/s的物理層。
2.4GHz的ISM頻段被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所使用,因此802.11b得到了最為廣泛的應用。蘋果公司把自己開發的802.11標准起名
叫AirPort。

⑼ 什麼是無線網卡

所謂無線網路,就是利用無線電波作為信息傳輸的媒介構成的無線區域網(WLAN),與有線網路的用途十分類似,最大的不同在於傳輸媒介的不同,利用無線電技術取代網線,可以和有線網路互為備份,只可惜速度太慢。
無線網卡是終端無線網路的設備,是無線區域網的無線覆蓋下通過無線連接網路進行上網使用的無線終端設備。具體來說無線網卡就是使你的電腦可以利用無線來上網的一個裝置,但是有了無線網卡也還需要一個可以連接的無線網路,如果你在家裡或者所在地有無線路由器或者無線AP的覆蓋,就可以通過無線網卡以無線的方式連接無線網路可上網。
編輯本段無線網卡標准
1.IEEE 802.11a :使用5GHz頻段,傳輸速度54Mbps,與802.11b不兼容;
2.IEEE 802.11b :使用2.4GHz頻段,傳輸速度11Mbps;
3.IEEE 802.11g :使用2.4GHz頻段,傳輸速度54Mbps,可向下兼容802.11b;
4.IEEE 802.11n(Draft 2.0) :用於Intel迅馳4筆記本和高端路由上,即將全面推廣,可向下兼容,目前還是草案
編輯本段無線網卡使用
光有無線網卡無法連接無線網路,還必須有無線AP,相當於有線網路的集線器。只有在無線AP可以覆蓋的區域內,進行適當的設置,才能連接無線網路。
無線上網是靠無線網卡,當然,配套的還需無線路由(無線貓)。
無線網卡相當於是接收器,無線路由(無線貓)相當於發射器。其實還是需要有線的Internet線路接入到無線貓上,再將信號轉化為無線的信號發射出去,由無線網卡接收。
一般無線路由可以拖2~4個無線網卡,工作距離在50米以內效果較好,遠了通信質量很差。這種無線方案嚴格的說,只是無線布網,工作環境必須緊挨著有線網路。
一套的售價在300~800不等。
另外一種就是純粹的無線了,這就需要通信器材,比如衛星接收器,或可以上網的手機等等,這些東西通過專用的數據線接入電腦,由他們接收來自衛星或無線網路服務的信號,但是速度不怎麼樣,通信費用超貴。並且衛星接收器和手機的價格也不菲,通常在3000~5000不等,優點就是,即使你在荒山野嶺也能上網(當然要有電腦)。
這兩種方案都可以用在筆記本和台式機上,當然,台式機本來移動就不方便,無線就沒什麼太大的意義了。
編輯本段無線網卡發展
無線網卡的起源
說到無線網卡的歷史起源,就不能不提到無線區域網的的歷史。無線區域網的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美國陸軍就採用了無線電信號做資料的傳輸,他們研發出了一套無線電傳輸技術,並且採用非常高的加密技術。 後來,這項技術就在美軍和盟軍中間廣泛使用了;這讓一些學者對此產生了興趣並從中得到了靈感。
1971年,夏威夷大學(University of Hawaii)的研究人員創造了第一個基於封包式技術的無線電通訊網路,被稱為ALOHNET網路,是最早的無線區域網(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這個WLAN包括了7台計算機,採用雙向星型拓撲(bi-directional star topology)橫跨四座夏威夷的島嶼,中心計算機放置在瓦胡島(Oahu Island)上。從這時起,無線區域網可以說是正式誕生了。
雖然從有限的資料中我們無法找到有關無線網卡的只言片語,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其中必定出現了今天無線網卡的始祖。如果從1971年世界上第一個無線網路實驗成功開始計算,那麼到現在為止無線網卡的歷史也就短短的35年。事實上,無線區域網的大規模發展是在20世紀90年代。
1997年IEEE(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提出並制定了最早的無線標准IEEE 802.11;在1999年9月又提出了IEEE 802.11a標准和IEEE 802.11b標准。
隨著IEEE802.11a、IEEE802.11b標準的出台以及WI-FI組織的成立促進了無線區域網產品的兼容化、標准化以及市場化。從此以後,無線區域網隨著電腦的普及得到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
無線網卡的發展及現狀
小編第一次和無線網路面對面接觸是在2001年的第21屆大學生運會期間,大運會組委會第一次為記者和大運會工作人員提供了最新的寬頻無線上網服務。
組委會在國際會議中心(新聞中心所在地)、首都工人體育場(大運會開幕式舉辦地點)和大運村等區域,實施了WLAN覆蓋;新聞記者、工作人員僅需在筆記本電腦中插入一塊無線區域網卡,就可以通過WLAN寬頻無線網路連接到互聯網上,實現的服務有文字發稿、照片傳送、高速Web瀏覽、文件下載、視頻點播等,用戶可以通過WLAN,現場在新聞中心收看其它場館開幕式、比賽的賽事直播等內容。
當時,小編經常在工作之餘為這小小的無線網卡能有如此神通而感慨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在大運會期間,無線網路也吸引了多家傳統媒體和網路媒體的目光,被人們稱為「大運會通信技術的閃亮焦點」。
無線網卡雖小,卻牽出一個龐大的市場,只要給筆記本電腦裝上一張無線網卡,無論身處何地,都可以實現自由自在的網上辦公或沖浪。這種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想正悄悄成為現代生活潮流的組成元素。在隨後的2002年筆記本大戰中,很多廠商都把無線網卡作為提升自己筆記本科技含量的有力武器。一時間,無線網卡漫天飛只要是筆記本廣告必提無線網卡。
無線網卡也成了無線網路的代名詞。其實,當時最為盛行的是一種GPRS的無線上網卡。時間轉瞬疾逝到了2003年迅馳來了,無線網卡有幸被迅馳收入麾下更是出盡了風頭。而「無線上網」的地位終於從虛張聲勢的噱頭一下子成為PC廠商、運營商、設備商們實實在在的利潤。
目前,由於無線上網方式不拘一格,導致市場上無線網卡琳琅滿目。目前,無線上網方式按照途徑不同可分為:無線區域網與無線廣域網。前者可以是基於藍牙、802.11a/b/g等無線網路技術把整個辦公室(或家庭)組成一個無線區域網,然後通過寬頻運營商接入廣域網。
後者主要基於GPRS、CDMA、EPGE等手機運營商的無線網路覆蓋,實現了隨時隨地無線上網。雖然現在無線網卡很龐雜,但我們按照設備介面的差異可分為:PCI無線網卡、PCMCIA無線網卡、USB無線網卡。
無線網卡的埠還分為E型、T型、PC型、USB等介面。

閱讀全文

與基於封包式技術的無線電通訊網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小說推薦一般多少字 瀏覽:818
怎麼查詢一個wifi是什麼網路 瀏覽:607
網路安全法律法規學習資料 瀏覽:56
班班通網路斷了怎麼連接 瀏覽:420
電信網路如何連接光貓 瀏覽:658
電腦應用連接網路時訪問許可權 瀏覽:58
網路工程學費跟軟體哪個高 瀏覽:863
可以開機但是顯示網路異常 瀏覽:773
沒有任何網路可以用辦公軟體嗎 瀏覽:993
無線路由器隨身網路 瀏覽:143
百視通怎麼設置有線網路 瀏覽:85
為什麼對網路爬蟲不感興趣 瀏覽:590
好好將自己家的wifi網路變快 瀏覽:107
有多少網路噴子 瀏覽:805
自製手機網路擴大器視頻 瀏覽:881
昌平區智能化網路維護電話多少 瀏覽:157
網路下的我們該怎麼發言 瀏覽:18
一加7出現無線網無網路 瀏覽:32
菜單上沒有網路連接 瀏覽:944
中國國家網路安全 瀏覽:953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