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交换技术有哪三种
1.直通式(Cut Through) 直通方式的以太网交换机可以理解为在各端口间是纵横交叉的线路矩阵电话交换机。它在输入端口检测到一个数据包时,检查该包的包头,获取包的目的地址,启动内部的动态查找表转换成相应的输出端口,在输入与输出交叉处接通,把数据包直通到相应的端口,实现交换功能。由于不需要存储,延迟非常小、交换非常快,这是它的优点。它的缺点是,因为数据包内容并没有被以太网交换机保存下来,所以无法检查所传送的数据包是否有误,不能提供错误检测能力。由于没有缓存,不能将具有不同速率的输入/输出端口直接接通,而且容易丢包。 2.存储转发(Store & Forward) 存储转发方式是计算机网络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方式。它把输入端口的数据包检查,在对错误包处理后才取出数据包的目的地址,通过查找表转换成输出端口送出包。正因如此,存储转发方式在数据处理时延时大,这是它的不足,但是它可以对进入交换机的数据包进行错误检测,有效地改善网络性能。尤其重要的是它可以支持不同速度的端口间的转换,保持高速端口与低速端口间的协同工作。 3.碎片隔离(Fragment Free) 这是介于前两者之间的一种解决方案。它检查数据包的长度是否够64个字节,如果小于64字节,说明是假包,则丢弃该包;如果大于64字节,则发送该包。这种方式也不提供数据校验。它的数据处理速度比存储转发方式快,但比直通式慢。
B. 计算机网络中通常使用的交换技术的三种是什么
网络中通常使用三种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技术、报文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
C. internet采用什么交换技术
Internet中采用的交换技术是分组交换技术。
特点如下:
1、分组交换技术(Packet switching technology)也称包交换技术,是将用户传送的数据划分成一定的长度,每个部分叫做一个分组,通过传输分组的方式传输信息的一种技术;
2、它是通过计算机和终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在传输线路质量不高、网络技术手段还较单一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一种交换技术;
3、每个分组的前面有一个分组头,用以指明该分组发往何地址,然后由交换机根据每个分组的地址标志,将他们转发至目的地,这一过程称为分组交换;
4、分组交换是一种存储转发的交换方式,它将用户的报文划分成一定长度的分组,以分组为存储转发,因此,它比电路交换的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时延要小,而具有实时通信的能力。
D. 计算机网络的数据交换技术有四种,分别是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信元交换
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信元交换又叫ATM(异步传输模式),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快速分组交换技术,它是通过建立虚电路来进行数据传输的。
(4)计算机网络广泛采用的交换技术是扩展阅读:
报文交换的原理是当发送方的信息到达报文交换用的计算机时,先存放在外存储器中,待中央处理机分析报头,确定转发路由,并选到与此路由相应的输出电路上进行排队,等待输出。一旦电路空闲,立即将报文从外存储器取出后发出,这就提高了这条电路的利用率。
报文交换虽然提高了电路的利用率,但报文经存储转发后会产生较大的时延。分组交换也是一种存储转发交换方式,但与报文交换不同,它是把报文划分为一定长度的分组,以分组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
这就不但具备了报文交换方式提高电路利用率的优点,同时克服了时延大的缺点。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数据交换
E. 目前计算机网络通信普遍采用的交换方式是
目前计算机网络通信普遍采用的交换方式是分组交换。
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交换的方式有:
(1)线路交换。在数据传送之前需建立一条物理通路, 在线路被释放之前,该通路将一直被一对用户完全占有。
(2)报文交换。报文从发送方传送到接收方采用存储转发 的方式。在传送报文时,只占用一段通路;在交换节点中需要 缓冲存储,报文需要排队。因此,这种方式不满足实时通信的 要求。
(3)分组交换。此方式与报文交换类似,但报文被分成组传 送,并规定了分组的最长度,到达目的地后需重新将分组组装成报文。这是网络中最广泛采用的一种交换技术。
(5)计算机网络广泛采用的交换技术是扩展阅读:
分组交换技术就是针对数据通信业务的特点而提出的一种交换方式,它的基本特点是面向无连接而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将需要传送的数据按照一定的长度分割成许多小段数据,并在数据之前增加相应的用于对数据进行选路和校验等功能的头部字段,作为数据传送的基本单元即分组。
电路交换技术 网络交换技术共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电路交换技术、报文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和ATM技术。
F. .目前,计算机网络采用的数据交换技术是
数据交换...线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主要分为这四大类。。
就不细说了。。。
G. 计算机网络采用什么交换技术
计算机网络采用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信元交换四种技术。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随着计算机及其互联技术(也即通常所谓的“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太网成为了迄今为止普及率最高的短距离二层计算机网络。而以太网的核心部件就是以太网交换机。
不论是人工交换还是程控交换,都是为了传输语音信号,是需要独占线路的“电路交换”。而以太网是一种计算机网络,需要传输的是数据,因此采用的是“包交换”。但无论采取哪种交换方式,交换机为两点间提供“独享通路”的特性不会改变。就以太网设备而言,交换机和集线器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当A发信息给B时,如果通过集线器,则接入集线器的所有网络节点都会收到这条信息(也就是以广播形式发送),只是网卡在硬件层面就会过滤掉不是发给本机的信息;而如果通过交换机,除非A通知交换机广播,否则发给B的信息C绝不会收到(获取交换机控制权限从而监听的情况除外。
H. 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交换的方式各有哪几种
网络中常用的数据交换技术可分为两大类:线路交换和存储转发交换,其中存储转发交换交换技术又可分为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线路交换
通过线路交换进行通信,就是要通过中间交换节点在两个站点之间建立一条专业的通信线路。利用线路交换进行通信需三个阶段:线路建立、数据传输和线路拆除。线路交换的特点是:数据传输可靠、迅速、有序,但线路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不适合计算机网络。
报文交换
报文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方式进行传送,无需事先建立线路,事后更无需拆除。它的优点是:线路利用率高、故障的影响小、可以实现多目的报文;缺点是:延迟时间长且不定、对中间节点的要求高、通信不可靠、失序等,不适合计算机网络。
分组交换
分组由报文分解所得,大小固定。分组交换适用于计算机网络,在实际应用中有两种类型:虚电路方式和数据报方式。虚电路方式类似"线路交换",只不过对信道的使用是非独占方式;数据报方式类似"报文交换"。
报文的优点是:高效、灵活、迅速、可靠、经济,但存在如下的缺点:有一定的延迟时间、额外的开销会影响传输效率、实现技术复杂等。
I. 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交换的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优缺点
(1)电路交换:在数据传输之前必须先设置一条完全的通路。在线路拆除(释放)之前,该通路由一对用户完全占用。电路交换效率不高。
(2)报文交换:报文从源点传送到目的地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报文需要排队。因此报文交换不适合于交互式通信,不能满足实时通信的要求。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方式和报文交换方式类似,但报文被分成分组传送,并规定了最大长度。分组交换技术是在数据网中最广泛使用的一种交换技术,适用于交换中等或大量数据的情况。
J. 广域网中广泛采用的交换技术是什么
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一. 线路交换:首先创建一条临时专用通路,使用后拆除链接,没有传输延迟,适合大量数据传输和实时通信,少量信息传输时效率不高。
二. 存储转发:
1. 报文交换:不在通信结点间建立通路,将信息组合为报文,采用存储转发机制,线路利用率高,但传输延迟较大。
2. 分组交换:
a. 数据报方式:
1)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可以由不同的传输路径通过通信子网
2)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到达目的结点时可能出现乱序、重复、丢失现象
3)分组在传输过程中都必须带有目的地址与源地址
4)传输延迟较大,适用于特发性通信,不适用于长报文、会话式通信
b. 虚电路方式:
1)每次分组发送之前,发送方和接受方之间必须建立一条逻辑连接
2)分组在传输过程中不须带有目的地址与源地址
3)分组通过虚电路上的每一结点时,只需做差错检测,不必做路径选择
4)通信子网中每个结点可以和任何结点建立多条虚电路连接
c. ATM交换方式:
基本数据传输单元是53字节的信元,通常采用面向连接的虚电路方式报文(message)是
网络中交换与传输的数据单元。报文包含了将要发送的完整的数据信息,其长短很不一致。报文也是网络传输的单位,传输过程中会不断的封装成分组、包、帧来传输,封装的
方式就是添加一些信息段,那些就是报文头以一定格式组织起来的数据。
分组交换由于其传输容量大,速度快,精度高而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