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CH1 答案 一.填空题 1.通信 2.实现资源共享 3.局域网 广域网 4.资源子网 通信子网 二.选择题 DDBBCCA 三.简答题 1.答:所谓计算机网络,就是指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2.答: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20世纪60年代末期,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初步结合,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雏形。此时的计算机网络,是指以单台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 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至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计算机网络完成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的研究,形成了初级计算机网络。 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OSI)参考模型,从而促进了符合国际标准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第四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这个阶段最富有挑战性的话题是互联网应用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对等网技术与网络安全技术。 3.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主要有:星型拓扑、总线型拓扑、环型拓扑、树型拓扑结构、网状型拓扑结构。 (1)星型拓扑优点:控制简单、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服务方便;缺点:电缆需量大和安装工作量大;中心结点的负担较重,容易形成瓶颈;各结点的分布处理能力较低。 (2)树型拓扑优点:易于扩展、故障隔离较容易;缺点是各个结点对根的依赖性太大,如果根结点发生故障,则整个网络都不能正常工作。 (3)总线型拓扑的优点如下:总线结构所需要的电缆数量少;总线结构简单,又是无源工作,有较高的可靠性;易于扩充,增加或减少用户比较方便。总线型拓扑的缺点如下:总线的传输距离有限,通信范围受到限制。故障诊断和隔离较困难。总线型网络中所有设备共享总线这一条传输信道,因此存在信道争用问题, (4)环型拓扑的优点如下:拓扑结构简单,传输延时确定。电缆长度短。环型拓扑网络所需的电缆长度和总线型拓扑网络相似,比星型拓扑网络所需的电缆短。可使用光纤。光纤的传输速率很高,十分适合于环型拓扑的单方向传输。环型拓扑的缺点如下:结点的故障会引起全网的故障;故障检测困难;信道利用率低。 (5)网状型拓扑优点是:可靠性好,结点的独立处理能力强,信息传输容量大。 缺点是:结构复杂,管理难度大,投资费用高。 4.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实时控制、均衡负载和分布式处理、其他综合服务。举例说明(略)。 CH2 答案 一.填空题 1.信号
2.串行通信 并行通信 并行通信 3.调制 解调 调制解调器 4.幅度调制(ASK) 频率调制(FSK) 相位调制(PSK) 5.电路交换 报文交换 分组交换 6.奇偶校验 循环冗余校验 7.非屏蔽双绞线 屏蔽双绞线 二.选择题 BDAABDABCCB 三.简答题 1.答:信息是指有用的知识或消息,计算机网络通信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换信息。数据是信息的表达方式,是把事件的某些属性规范化后的表现形式,它能够被识别,可以被描述。数据与信息的主要区别在于:数据涉及的是事物的表示形式,信息涉及的是这些数据的内容和解释。在计算机系统中,数据是以统一的二进制代码表示,而这些二进制代码表示的数据要通过物理介质和器件进行传输时,还需要将其转变成物理信号。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电磁波表现形式,是表达信息的一种载体,如电信号、光信号等。在计算机中,信息是用数据表示的并转换成信号进行传送。 2.答:当发送端以某一速率在一定的起始时间内发送数据时,接收端也必须以同一速率在相同的起始时间内接收数据。否则,接收端与发送端就会产生微小误差,随着时间的增加,误差将逐渐积累,并造成收发的不同步,从而出现错误。为了避免接收端与发送端的不同步,接收端与发送端的动作必须采取严格的同步措施。 同步技术有两种类型: (1)位同步:只有保证接收端接收的每一个比特都与发送端保持一致,接收方才能正确地接收数据。 (2)字符或帧数据的同步:通信双方在解决了比特位的同步问题之后,应当解决的是数据的同步问题。例如,字符数据或帧数据的同步。 3、4.略 5.传输出错,目的结点接收到的比特序列除以G(x)有余数。 CH3 答案 一.填空题 1.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传输层 会话层 表示层 应用层 2.物理 3.比特流 差错 4.比特 数据帧 数据包(分组) 报文 5.物理层 网络层 传输层 二、选择题 DBACB BCABB CDACA 三、简答题 1.所谓网络体系结构就是为了完成主机之间的通信,把网络结构划分为有明确功能的层次,并规定了同层次虚通信的协议以及相邻层之间的接口和服务。因此,网络的层次模型与各层协议和层间接口的集合统称为网络体系结构。 2.网络体系结构分层的原则: 1)各层之间是独立的。某一层并不需要知道它的下层是如何实现的,而仅仅需要知道下层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就可以了。
2)灵活性好。当任何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层间接口关系保持不变,则在这层以上或以下各层均不受影响。 3)结构上可独立分割。由于各层独立划分,因此,每层都可以选择最为合适的实现技术。 4)易于实现和维护。这种结构使得实现和调试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变得易于处理,因为整个系统已被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 3.帧同步(定界)就是标识帧的开始与结束,即接收方从收到的比特流中准确地区分出一帧的开始于结束。常见有4中帧定界方法,即字符计数法、带字符填充的首尾界符法、带位填充的首尾标志法和物理层编码违例法。 4.数据链路层使用的地址是MAC地址,也称为物理地址;网络层使用的地址是IP地址,也称为逻辑地址;传输层使用的地址是IP地址+端口号。 5.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不相邻结点间数据包的透明传输,为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送任务。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有:1)为传输层提供服务;2)组包与拆包;3)路由选择;4)流量控制。 6.传输层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层,其主要功能是在源主机与目的主机进程之间负责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而网络层只负责找到目的主机,网络层是通信子网的最高层,传输层是资源子网的最低层,所以说传输层在网络体系结构中是承上启下的一层。在计算机网络通信中,数据包到达指定的主机后,还必须将它交给这个主机的某个应用进程(端口号),这由传输层按端口号寻址加以实现。 7.流量控制就是使发送方所发出的数据流量速率不要超过接收方所能接收的数据流量速率。流量控制的关键是需要一种信息反馈机制,使发送方能了解接收方是否具备足够的接收及处理能力,使得接收方来得及接收发送方发送的数据帧。 流量控制的作用就是控制“拥塞”或“拥挤”现象,避免死锁。 流量在计算机网络中就是指通信量或分组流。拥塞是指到达通信子网中某一部分的分组数量过多,使得该部分网络来不及处理,以致引起这部分乃至整个网络性能下降的现象。若通信量再增大,就会使得某些结点因无缓冲区来接收新到的分组,使网络的性能明显变差,此时网络的吞吐量(单位时间内从网络输出的分组数目)将随着输入负载(单位时间内输入给网络的分组数目)的增加而下降,这种情况称为拥塞。在网络中,应尽量避免拥塞现象的发生,即要进行拥塞控制。 网络层和传输层与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有关。 8.传输层的主要功能有:1)分段与重组数据2)按端口号寻址3)连接管理4)差错处理和流量控制。 分段与重组数据的意思如下: 在发送方,传输层将会话层来的数据分割成较小的数据单元,并在这些数据单元头部加上一些相关控制信息后形成报文,报文的头部包含源端口号和目标端口号。在接收方,数据经通信子网到达传输层后,要将各报文原来加上的报文头部控制信息去掉(拆包),然后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重组,还原为原来的数据,送给会话层。 9.TCP/IP参考模型先于OSI参考模型开发,所以并不符合OSI标准。TCP/IP参考模型划分为4个层次:1)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2)传输层(Transport Layer);3)网际层(Internet Layer);4)网络接口层(Host-to-Network Layer)。 10.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共同点是它们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概念,在传输层中二者都定义了相似的功能。但是,它们在层次划分与使用的协议上有很大区别。 OSI参考模型与协议缺乏市场与商业动力,结构复杂,实现周期长,运行效率低,这是它没有能够达到预想目标的重要原因。 TCP/IP参考模型与协议也有自身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TCP/IP参考模型在服务、接口与协议的区别上不很清楚;2)TCP/IP参考模型的网 络接口层本身并不是实际的一层,它定义了网络层与数据链路层的接口。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的划分是必要合理的,一个好的参考模型应该将它们区分开来,而TCP/IP参考模型却没有做到这点。 CH4 答案 一.填空题 1.光纤 2.IEEE802.4 3.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 逻辑链路子层(LLC) 4.CSMA/CD 令牌环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令牌总线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5.星型结构 总线型结构 环型结构 6.MAC地址 48 厂商 该厂商网卡产品的序列号 二.选择题 ADCBCDAB 二.简答题 1.答:局域网是在有限的地理范围内,利用各种网络连接设备和通信线路将计算机互联在一起,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局域网特点:地理范围有限;一般不对外提供服务,保密性较好,且便于管理;网速较快;误码率低;局域网投资较少,组建方便,使用灵活等。 2.答:局域网有硬件和软件组成。局域网的软件系统主要包括:网络操作系统、工作站系统、网卡驱动系统、网络应用软件、网络管理软件和网络诊断软件。局域网的硬件系统一般由服务器、用户工作站、网卡、传输介质和数据交换设备五部分组成。 3.答:目前,局域网常用的共享式访问控制方式有三种,分别用于不同的拓扑结构: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法(CSMA/CD),令牌环访问控制法(Token Ring),令牌总线访问控制法(token bus)。 CSMA/CD协议主要用于物理拓扑结构为总线型、星型或树型的以太网中。CSMA/CD采用了争用型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原理比较简单,技术上易实现,网络中各工作站处于平等地位,不需集中控制,不提供优先级控制。在低负荷时,响应较快,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在高负荷(节点激增)时,随着冲突的急剧增加,传输延时剧增,导致网络性能的急剧下降。此外,有冲突型的网络,时间不确定,因此,不适合控制型网络。 令牌环(Token Ring)介质访问控制多用于环型拓扑结构的网络,属于有序的竞争协议。令牌环网络的主要特点:无冲突;时间确定;适合光纤;控制性能好;在低负荷时,也要等待令牌的顺序传递,因此,低负荷时响应一般,在高负荷时,由于没有冲突,因此有较好的响应特性。 令牌总线访问控制技术应用于物理结构是总线的而逻辑结构却是环型的网络。特点类似令牌环介质访问控制技术。 4.答:CSMA/CD方法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下4句话: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止、随机延迟后重发。 5.答:由于局域网不需要路由选择,因此它并不需要网络层,而只需要最低的两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IEEE802标准,又将数据链路层分为两个子层: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和逻辑链路子层LLC。
CH5 答案 一.填空题 1.交换机 路由器 2.电路交换(拨号)服务 分组交换服务 租用线路或专业服务 3.计算机主机 局域网 4.640kbps-1Mbps 1.5Mbps-8Mbps 二.选择题 BCADAA 三.简答题 1.答:①拨号上Internet/Intranet/LAN; ②两个或多个LAN之间的网络互连; ③和其它广域网技术的互连。 2.答:(1)多种业务的兼容性 (2)数字传输:ISDN能够提供端到端的数字连接。 (3)标准化的接口: (4)使用方便 (5)终端移动性 (6)费用低廉 3.答:① 采用TDMA、CDMA数字蜂窝技术,频段为450/800/900MHz,主要技术又GSM、IS-54TDMA(DAMPS)等; ② 微蜂窝技术,频段为1.8/1.9GHz,主要技术基于GSM的GSC1800/1900,或IS-95的CDMA等; ③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r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可在GSM移动电话网上收、发话费增值业务,支持数据接入速率最高达171.2Kbps,可完全支持浏览Internet的 Web站点。 CH6答案 一.填空题 1.unix 、linux、Netware、Windows Server系列 2.打印服务 通信服务 网络管理 二.选择题 DBCAC 三.问答题 1.答:①从体系结构的角度看,当今的网络操作系统可能不同于一般网络协议所需的完整的协议通信传输功能。 ②从操作系统的观点看,网络操作系统大多是围绕核心调度的多用户共享资源的操作系统。 ③从网络的观点看,可以将网络操作系统与标准的网络层次模型作以比较。 2.答:网络操作系统除了应具有通常操作系统应具有的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外,还应具有以下两大功能: ①提供高效、可靠的网络通信能力; ②提供多种网络服务功能,如远程作业录入并进行处理的服务功能;文件传输服务功能;电子邮件服务功能;远程打印服务功能等。
Ⅱ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答案 给我发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指导的答案,感激不尽,,
附录 习题参考答案
第 1 章
一、名词解释
1.F 2.A 3.D 4.C 5.B
6.E
二、填空题
1.计算机,通信 2.资源子网 3.LAN,MAN,WAN
4.Internet 5.CHINANET
三、单项选择题
1.D 2.A 3.D 4.C 5.A
6.B 7.C
四、问答题
略
第 2 章
一、名词解释
1.C 2.F 3.A 4.G 5.B
6.D 7.E 8.H
二、填空题
1.基带传输
2.基带
3.单模光纤,多模光纤
4.屏蔽双绞线(STP),非屏蔽双绞线(UTP)
5.电路交换,虚电路分组交换
6.时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
7.频分多路复用
8.移相键控法
9.量化,编码
10.冲击噪声
11.误码率
三、单项选择题
1.B 2.B 3.C 4.C 5.A
6.A 7.A 8.B 9.B 10.C
四、问答题
略
第 3 章
一、名词解释
1.G 2.A 3.F 4.C 5.E
6.B 7.H 8.D
二、填空题
1.网络协议
2.语法,语义,同步(时序)
3.网络层,传输层
4.互联层
5.数据链路
6.UDP
7.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
8.表示
9.数据分组(数据包),报文
10.会话管理,传输同步和数据交换管理
三、单项选择题
1.D 2.B 3.D 4.A 5.D
6.C 7.D 8.B
四、问答题
略
第 4 章
一、名词解释
1.B 2.C 3.A 4.G 5.F
6.D 7.E
二、填空题
1.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2.星型,环型,总线型 3.CSMA/CD
4.基带传输 5.53字节,5字节 6.500,2500
7.16 Mbit/s 8.曼彻斯特
三、单项选择题
1.D 2.D 3.C 4.B 5.A
6.D 7.C 8.C 9.D 10.C
11.C 12.C
四、问答题
略
第 5 章
一、名词解释
1.C 2.B 3.D 4.A 5.E
6.H 7.G 8.F
二、填空题
1.覆盖的地理范围不同 2.永久性的 3.综合数字网
4.16,64 5.ATM 6.PSTN
7.X.21,HDLC,PLP 8.永久虚电路 9.X.25
10.突发业务 11.非对称数字用户线,甚高速数字用户线
12.有线电视网
三、单项选择题
1.D 2.D 3.C 4.A 5.B
6.C 7.A 8.D
四、问答题
略
第 6 章
一、名词解释
1.B 2.D 3.C 4.F 5.E
6.A
二、填空题
1.局域网——广域网——局域网,广域网——广域网
2.局域网
3.协议
4.物理
5.物理
6.本地网桥,远程网桥
7.传输
8.路径选择,协议转换
9.协议
10.实现路由选择算法的,RIP(路由信息协议),OSPF(优先开放最短路径协议),BGP (边缘网关协议)
三、选择题
1.C 2.A 3.C 4.A 5.B
6.A 7.B 8.C 9.A 10.D
11.C 12.ACD
四、问答题
略
第 7 章
一、名词解释
1.E 2.B 3.C 4.A 5.G
6.H 7.F 8.D
二、填空题
1.UDP 2.ARP 3.客户机/服务器(C/S)
4.文档 5.HTML 6.网络号,主机号,主机号
7.8 8.IP协议第4版
三、单项选择题
1.C 2.A 3.D 4.D 5.D
6.B 7.B 8.B 9.A 10.C
11.A 12.CEF,BDGH 13.C 14.B
四、问答题
略
第 8 章
一、填空题
1.为用户提供Internet接入服务,为用户提供各类信息服务,为用户分配IP地址
2.局域网接入,PSTN拨号接入,ADSL宽带接入,Cable Modem接入,光纤接入
3.TCP/IP驱动程序
4.调制和解调,数据压缩和差错控制
5.非对称数字用户线
6.有源光网络,无源光网络
7.带宽高,可升级性好,双向传输,接入简单费用少
8.WAP
9.802.15,2.4GHZ
10.Ping
二、问答题
略
第 9 章
一、填空题
1.IP地址
2.减少网络通信流量,响应时间短,可充分有效地利用客户机/服务器双方的智能、资源和计算能力,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3.IEEE 802.11a,IEEE 802.11b,IEEE 802.11g
4.下载
5.FTP
6.以太网卡,滤波器,ADSL Modem
7.客户部分,服务器部分,客户部分,服务器部分
8.精简流通环节,节省购物时间、增加客户选择余地,加速资金流通,增强客户和厂商的交流,刺激企业间的联合和竞争
二、单项选择题
1.A 2.B 3.A 4.B 5.D
6.A 7.D 8.(1)B(2)A(3)C(4)D(5)A 9. C
三、问答题
略
第 10 章
一、填空题
1.移动业务的IP化,移动网络的分组化演化,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实现全IP化
2.本地地址,转交地址
3.更大,更快,更安全与更可管理,更便捷
4.Web服务,网格服务,无线服务,服务域,传输域,分布式处理环境
二、问答题
略
第 11 章
一、名词解释
1.E 2.A 3.F 4.D 5.C
6.B
二、填空题
1.用户,计算机
2.对等结构,非对等结构
3.Windows NT Workstation,Windows NT Server,Windows NT Workstation
4.Windows 2000 Server,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Windows 2000 Datacenter Server
5.Windows Server 2003 Web Edition,Windows Server2003 Standard Edition,Windows Server 2003 Enterprise Edition,Windows Server 2003 Datacenter Edition,Windows Server 2003 Enterprise Server 64-BitEdition,Windows Server 2003 DatacenterServer 64-Bit Edition
6.注册安全性,文件服务器安全性
7.文件服务器镜像
8.文件服务器,工作站软件,低层通信协议
9.多用户,多任务
10.Linux源代码完全公开
三、单项选择题
1.D 2.B 3.A 4.B 5.D
6.B 7.B 8.C
四、问答题
略
第 12 章
一、名词解释
1.G 2.D 3.C 4.E 5.H
6.B 7.A 8.F
二、填空题
1.故意破坏者,不遵守规则者,刺探秘密者
2.屏蔽主机防火墙体系结构,屏蔽子网防火墙体系结构
3.结点加密,端对端加密
4.只对报文加密而不对报头加密
5.56
6.非对称
7.通信各方身份信息,证书授权(CA)中心
8.对称加密算法,完整性,身份的确定性,信息的不可否认性
9.异常检测
10.隐蔽性,潜伏性,触发性,破坏性
11.良性病毒,恶性病毒
12.实时扫描,预置扫描
三、单项选择题
1.D 2.B 3.A 4.B 5.A
6.D 7.D 8.B 9.C
四、问答题
略
第 13 章
一、填空题
1.传输
2.异常事件报告
3.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计费管理
4.修复
5.SNMP,管理进程,管理代理,管理信息库
6.MIB
二、单项选择题
1.(1)B(2)C(3)D(4)D(5)D 2.D 3.A 4.D 5.D
6.B 7.(1)A(2)D(3)C(4)D
三、问答题
略
Ⅲ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的2007年版
作者:武新华陈恩波段玲华等
ISBN:10位[7560619134]13位[9787560619132]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0-1
定价:¥28.00元 本书全面系统地讲解了组成计算机网络的各种硬件设备,详细介绍了其原理、功能、分类、连接、设置技术等,使读者通过对网络设备的了解掌握局域网的架设和维护技能,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网络设备,组建出适合自己需求的局域网络。
全书共12章,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局域网基础知识、局域网组建技术基础、服务器与组网规则、常见网络解决方案、安装与配置局域网服务器、划分子网和分配IP地址、安装和配置Web/FTP服务器、安装和配置其他网络服务器、从局域网共享Internet连接、局域网的升级与维护、资源共享方案与常见故障等。
书中收录了大量的网络设计实例和图片,并在每一章结束提供了适量的练习题,让读者在学习网络各项技术的同时注意巩固与提高。 第1章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1
1.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2
1.1.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2
1.1.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前景3
1.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4
1.2.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4
1.2.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4
1.2.3计算机网络的类型5
1.3网络体系结构6
1.3.1网络体系结构7
1.3.2不同的网络协议层7
1.3.3TCP/IP协议8
自我突破习题10
第2章局域网基础知识11
2.1局域网概述12
2.1.1局域网的基本概念12
2.1.2局域网的三要素13
2.1.3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14
2.1.4IEEE802协议16
2.2局域网的组成16
2.2.1局域网的互联设备16
2.2.2局域网服务器与工作站20
2.2.3传输介质20
2.2.4网络互联的定义和类型24
2.3局域网基本工作原理25
2.3.1局域网的技术特点及基本结构25
2.3.2高速局域网和交换局域网29
2.3.3虚拟局域网31
自我突破习题34
第3章局域网组建技术基础35
3.1典型局域网概述36
3.1.1以太网的基本概念36
3.1.2交换式以太网概述37
3.1.3基于以太网的VLAN38
3.1.4交换以太网40
3.1.5无线局域网概述40
3.2局域网的操作系统40
3.2.1网络操作系统的概念41
3.2.2网络操作系统的分类41
3.2.3网络操作系统的选择42
3.3网线制作材料和工具44
3.3.1双绞线与水晶头44
3.3.2网络布线的材料和工具46
3.3.3同轴电缆网线制作材料与工具47
3.3.4网线制作详解50
3.3.5如何安装网卡55
3.3.6选购不同的网络附件57
3.4WindowsServer2003服务器安装实战58
3.4.1WindowsServer2003网络功能简介58
3.4.2WindowsServer2003局域网的架设59
3.4.3在局域网中安装WindowsServer2003系统62
3.5无线局域网的组建65
3.5.1无线局域网的传输方式65
3.5.2无线局域网的工作原理67
3.5.3无线局域网的组建68
自我突破习题70
第4章服务器与组网规则71
4.1服务器知识概述72
4.1.1服务器的基本概念72
4.1.2服务器的主要性能和外观特点73
4.1.3服务器的主要结构类型76
4.1.4服务器的分类78
4.2需求分析与组网原则81
4.2.1网络拓扑选择81
4.2.2网络布线规则82
4.3选择与连接网络设备85
4.3.1选择合适的路由参数85
4.3.2交换机的选择86
4.3.3集线器的选择88
自我突破习题90
第5章常见网络解决方案91
5.1局域网建设概述92
5.1.1网络建设的基本概念92
5.1.2建网的基本原则93
5.1.3建网的技术与方法94
5.1.4局域网共享中的技巧96
5.2结构化布线97
5.2.1结构化布线概述98
5.2.2结构化布线系统的构成99
5.2.3结构化布线系统的测试100
5.2.4结构化布线方案的确定101
5.3常见网络解决方案实例102
5.3.1解决方案的步骤与原则102
5.3.2实例1--商务中心网络系统解决方案105
5.3.3实例2--中小型办公网络系统解决方案109
5.3.4实例3--校园网解决方案111
5.3.5实例4--IP电话网络解决方案113
5.4网络安全解决方案115
5.4.1网络安全概述115
5.4.2网络的不安全因素116
5.4.3网络安全技术117
5.4.5网络安全系统解决方案119
自我突破习题122
第6章安装与配置局域网服务器123
6.1安装Windows2000服务器124
6.1.1Windows2000服务器的系统组成124
6.1.2安装Windows2000服务器127
6.1.3建立Windows2000服务器的网络环境132
6.1.4建立Windows2000服务器工作站137
6.2安装WindowsXP服务器138
6.2.1安装WindowsXP服务器的硬件要求138
6.2.2安装WindowsXPProfessional服务器的操作流程139
6.3安装WindowsVistaServer服务器145
6.3.1安装WindowsVistaServer操作系统145
6.3.2架设WindowsVistaServer局域网148
自我突破习题152
第7章划分子网和分配IP地址153
7.1子网的划分154
7.1.1划分子网的作用与意义154
7.1.2为何要使用子网掩码154
7.1.3网络地址与广播地址的计算156
7.1.4子网划分实战157
7.2分配IP地址158
7.2.1配置机器上的静态IP地址158
7.2.2动态IP地址的配置159
7.2.3配置DHCP服务器159
7.3对已分配的IP地址进行管理163
7.3.1安装IP地址查看器163
7.3.2局域网查看工具164
7.3.3IP管理专家168
7.4“网络岗三代”使用实战169
7.4.1监控服务与连接服务170
7.4.2监控对象的设置170
7.4.3对多个网段实现监控175
7.4.4设置操作员的操作权限175
7.4.5监控上网流量数据176
7.4.6通过运行日志实现档案监控177
自我突破习题180
第8章安装和配置Web/FTP服务器181
8.1配置Web和FTP服务器182
8.1.1Web服务器的工作原理182
8.1.2安装IIS6.0操作流程183
8.1.3配置Web服务器185
8.1.4配置FTP服务器193
8.2创建虚拟Web站点与目录199
8.2.1创建虚拟Web站点199
8.2.2创建虚拟目录201
8.2.3管理虚拟目录203
8.3用Serv-U创建FTP服务器204
8.3.1Serv-U的安装与配置204
8.3.2设置自己的Serv-U208
8.4用IIS6.0架设ASP . net网站209
自我突破习题214
第9章安装和配置其他网络服务器215
9.1安装和设置DNS服务器216
9.1.1DNS服务器概述216
9.1.2DNS的作用218
9.1.3安装与配置DNS服务器220
9.2WinRoute代理服务器的配置228
9.2.1WinRoute概述229
9.2.2WinRoute的配置流程231
9.3用QuickEasyFTPServer配置FTP服务器233
9.3.1安装QuickEasyFTPServer的FTP文件服务器233
9.3.2创建自己的用户帐户235
9.3.3配置FTP文件服务器237
9.3.4用户帐户的管理设置238
9.3.5对服务器进行安全性设置239
9.3.6通过IE测试下载服务器240
9.3.7在DOS环境下实现服务器登录241
9.4创建与设置IRC服务器242
9.4.1安装IRC服务器端软件242
9.4.2安装IRC客户端软件244
9.4.3设置IRC服务器247
9.4.4调试配置好的IRC服务器250
自我突破习题254
第10章从局域网共享Internet连接255
10.1Internet上网概述256
10.1.1Internet的上网方式256
10.1.2家庭用户的上网方式256
10.1.3组建家庭局域网的软件选择257
10.1.4在WindowsXP下设置ADSL259
10.2共享上网基础261
10.2.1如何实现共享上网262
10.2.2代理服务器技术262
10.2.3NAT技术概述264
10.2.4共享上网的网络实现264
10.3在WindowsXP中共享ADSL上网267
10.3.1共享WindowsXP局域网267
10.3.2通过网关在WindowsXP下实现共享上网268
10.3.3用网桥实现共享上网270
10.4在局域网中实现宽带共享272
10.4.1从局域网接入宽带Internet272
10.4.2使用共享上网代理软件实现共享上网273
10.4.3使用NAT功能实现共享上网276
10.4.3使用ICS实现共享上网277
自我突破习题278
第11章局域网的升级与维护279
11.1硬件设备的增加或升级280
11.1.1增加或升级物理设备280
11.1.2配置服务器硬件281
11.1.3网络设备的升级283
11.1.4撤销硬件改变283
11.1.5升级主干网284
11.2局域网的自动升级服务284
11.2.1安装自动更新服务器284
11.2.2配置自动更新服务器287
11.2.3安装自动升级客户端290
11.2.4升级网络的应用程序293
11.2.5撤销软件升级293
11.3部署SUS实现系统更新293
11.3.1在服务器端安装SUS293
11.3.2同步SUS服务器296
11.3.3设置SUS计划同步297
11.3.4配置SUS的客户端298
11.3.5SUS系统更新实战300
11.4几个常见的网络维护命令302
11.4.1Ping命令302
11.4.2Ipconfig命令304
11.4.3Tracert命令305
11.4.4Netstat命令305
11.4.5Arp命令306
11.4.6FTP命令307
11.4.7Netsh命令308
自我突破习题309
第12章资源共享方案与常见故障311
12.1资源共享方案312
12.1.1资源共享基础312
12.1.2访问安全性与权限控制313
12.2常见资源共享故障解析316
12.2.1对等网络的资源共享316
12.2.2服务器/客户端网络的资源共享325
自我突破习题327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
系列名: 新编21世纪高等院校计算机系列规划教材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书号: 9787030168610
作者: 王颖 刘水强 赵锐 张国庆
所属类别: 教材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出版日期:2006年3月版别版次:2006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本书勘误:有(0)条勘误字数:373.464千字印张:16 1/2 印数:1-3000册页数:251附带物: 无附带物
内容简介
本书是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结合各位老师的教学经验编写而成。 本书内容与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最新技术紧密结合。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概述,数据通信,局域网,广域网,无线网络,网络互联和互联网,Internet应用,网络安全等知识。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或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网络课程教材,也可以作为广大技术人员学习网络知识的参考书。
本书目录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4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应用
1.5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思考题
第2章 数据通信
2.1 数据通信基础
2.2 数据编码和调制技术
2.3 多路复用
2.4 交换技术
2.5 流量控制
2.6 差错控制
思考题
第3章 局域网
3.1 局域网概述
3.2 局域网体系结构
3.3 以太网
思考题
第4章 广域网
· · · · · ·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4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应用
1.5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思考题
第2章 数据通信
2.1 数据通信基础
2.2 数据编码和调制技术
2.3 多路复用
2.4 交换技术
2.5 流量控制
2.6 差错控制
思考题
第3章 局域网
3.1 局域网概述
3.2 局域网体系结构
3.3 以太网
思考题
第4章 广域网
4.1 概述
4.2 商业网络服务
4.3 住宅用户服务
思考题
第5章 无线网络
5.1 无线网络概述
5.2 蓝牙技术
5.3 移动通信技术
5.4 红外通信技术
5.5 WiMAX技术
5.6 WLAN技术
思考题
第6章 网络互联和互联网
6.1 网络互联设备
6.2 局域网互联
6.3 互联网体系结构
6.4 互联网协议地址
6.5 协议地址联编
6.6 IP数据报和数据报转发
思考题
第7章 Internet应用
7.1 Internet概述
7.2 Internet应用
7.3 Internet用户接入方式
7.4 网站设计与开发
思考题
第8章 网络安全
8.1 网络安全概述
8.2 网络安全防御技术
8.3 网络安全面临的热点问题
8.4 网络安全协议
思考题
参考文献
Ⅳ 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主编 朱晓伟 薛魁丽 管鹏)的ppt和讲义,教案
你的这个要求恐怕没有人会满足你。因为即使别人手里拥有这些完整的 PPT 文件、以及讲义和教案等,那也是别人花费大量时间辛苦编写出来的,肯定会涉及到知识产权的问题。
Ⅳ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常识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最初的计算机价格很贵,体积很庞大,只能放置在专门的机房,在需要用到计算机时到机房去及计算。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很多时候是空闲的,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当时利用电话线路和调制解调器连接到计算机上,另一端连到不同的办公室的终端设备上,是大家利用终端来共享一台主机,提高主机的利用率。这是第一代计算机网络,又称为面向终端的网络。
随着网络中的主机越来越多,每台主机连接的终端不同,存储的数据资料也不同,那么可不可以将多个主机互联,是终端可以访问任意的主机中的资源呢?这就是第二代网络,多个主机之间互联。又称为面向通信子网的网络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生产商越来越多,每个设备厂商都有自己的生产标准,这样就导致了不同的厂商生产的设备之间不能互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OSI组织制定了计算机联网的标准,即OSI参考模型。网络发展到了第三代。又称为标准化网络。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是随着TCP/IP协议的兴起,Internet网络的时代。
Internet的起源于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ARPNET,这是一个用于军事用途的网络,随着网络的发展,在1992年被拆分为军用和民用两部分,民用部分就是我们今天正在使用的互联网---Internet
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学哪些课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主要课程有:
数据库原理与SQLSERVER,Oracle数据库管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技术,HTML与JavaScript,网络后期维护与运营。
网络规划、设计方向:Linux系统及网络管理、网络服务器配置与管理、路由器交换机配置与管理、构建企业网络、网络综合布线技术、网络测试与故障诊断、网络入侵的检测与防范。
网站设计方向:ASP动态网站建设、JAVA网络程序开发,php服务器端脚本语言。Dreamwearver firework Flash网页设计,div+css网页布局。
计算机网络技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个人、人际交往能力, 具备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实施、运维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Ⅶ 如何进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紧密结合并不断发展的一门学科。《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开设,旨在培养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掌握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基本工具,具备熟练上网操作的能力等。课程以网络分层体系结构为线索,具有概念多、理论抽象、实践性强等特点。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对于学生而言,《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具有抽象难懂、枯燥无味等特点。教学的关键在于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探索适合《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优化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效率与效果相统一的原则,确保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对知识的精炼讲解和准确完整的描述,可以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因此教师一定要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做出具体的分析,通过思考、研究和分析,确定符合实际的课程内容,把教学工作置于切实有效的基础上来。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这门课来说,我们首先要明确课程的整体教学任务和详细的教学内容,明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然后在此框架内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方法、手段和学生的活动形式。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从讲课的语言到授课的方法要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从而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还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多让学生去动手,多说多练,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师生的互动和生与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双向的互动环节,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激发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学习的强烈兴趣。教师通过对教材中的重点内容,通过设计问题后,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小组的合作探究进行生生互动,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师生互动,促进师生有效的交流,对重难点进行突破。这样所讲的内容学生很容易做到当堂消化,对知识本质的理解也会进一步升华。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获取知识,进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2.1 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当前教学主题设计并提出“任务”,针对提出的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边学边练,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还能增强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得以展现。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使用任务驱动法的,首先对于所要学习的内容,提出需要掌握的程度和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通过认真的听讲,之后进行小组的合作探究学习,共同完成所要求达到的目标。这样的任务驱动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共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操作中和小组合作中实现创新。
2.2 案例教学法
计算机网络课程,具有抽象的理论性和较强的实践性,如课程中的组建与维护、网站开发与设计、互联网应用、网络产品,需要结合实物和一定的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对照真实的实物和具体的实例结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刻的理解,并学会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为了加强学生对实际网络工作过程的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将同轴电缆、光纤、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搬到课堂上,对照实物现场进行讲解,同时在课堂上现场给学生演示如何制作网线,如何制作简单的网页,如何配置家用路由器和交换机,帮助学生更直观、更有效地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原理和实用技术。学生对实际网络工作过程加强了解,开阔了视野;同时让学生了解如何做网络研究和开发工作,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2.3 图例教学法
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可以采用具体的图例,并结合实际应用进行讲解,使抽象的概念更加直观。比如,在讲解“星型拓扑结构”时,笔者首先画出“星型拓扑结构”的示意图。通过示意图来讲解它的优点是易于维护、安全可靠。一个用户产生故障不会影响其他用户;同时,也指出它的缺点是中心节点会成为整个网络的瓶颈,一旦出现故障.与它相连的网络就会瘫痪。学生在宿舍上网时会使用交换机进行互连,这样互连的网络具有星型结构的优点和缺点。如果交换机出现故障,那么与之相连的所有计算机就都不能上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抽象概念实例化,学生学习起来就会容易很多。
3.综合使用各种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每一种教学手段都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多媒体教学。计算机网络的原理比较抽象,有时很难用语言把它描述清楚。如果把这些晦涩难懂的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原来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用生动形象的动画表现出来,学生们就能更加直观的接受这些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比如网络教学。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将课程的教案、参考文献目录、授课PPT、网络课件等相关教学资料在校园网的网络教学平台上发布,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在网上进行交流讨论等等。
4.总结
教学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过程,所以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从而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Ⅷ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1 C 2 A 3 A 4 C 5 C 6 B 7 A 8 B 9 D 10 D 11 A 12 B 13 D 14 C 15 C 我从事网络工作,这些题比较理论性,不敢说100%正确,自认为没什么问题,请参考。
Ⅸ 您好,奠基计算机网络的PPT,有吗
一般来说,一套完整的计算机网络 PPT 也是包含了作者很多心血的知识,这个在网络上恐怕没有别的人容易帮你找到该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