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用期=2*端到端距离/电磁波速率=2τ
争用期是指电磁波在两基站之间来回传播的时间,唯一可控的物理因素是最大距离,所以两基站间的最大距离决定了争用期的大小。
由于在争用期内的电磁信号冲突无法确定是否会被发送方检测得到,所以无法判定发送时长小于争用期的数据是否已冲突,于是规定发送时长大于争用期的数据才属于有效数据,这才可以根据比特发送速率(如10Mb/s)算出最小有效数据帧长(忘记符号怎么表示就不列式子了)。
所以在比特发送速率一定时,争用期和最小数据帧长是成正比的,也就是最大距离和最小数据帧长成正比,而如果最小数据帧长一定,最大距离(可以直接理解为争用期时长)和比特发送速率就成反比了。
所以最早期在发送速率一定的情况下,争用期(512b,51.2us)应该是最大距离和最小数据帧长相互妥协的结果。
后来,由于技术发展,比特发送速率提高(100Mb/s),想要维持原有协议(在这里指最小数据帧长)尽可能不变(可能改协议代价大?),争用期就随比特发送速率降低(5.12us),对应的最大距离也必须减小(/10),所以基建狂魔又要开始上班建造更多基站了。
争用期(Contention Period)就是以太网端到端往返时间2τ,又称为碰撞窗口(Collision Window)。 在局域网的分析中,常把总线上的单程端到端传播时延记为τ。通常取51.2微秒为争用期时间,对于10Mb/s以太网,期间可以发送512bit数据,即64字节。
我们知道,总线上只要有一台计算机在发送数据,总线的传输资源就被占用,因此,在同一时间只能允许一台计算机发送信息,否则各计算机之间就会互相干扰。
以太网采用的协调方法是使用一种特殊的协议CSMA/CD,就是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发送数据帧后至多经过时间2τ就可以知道所发送的数据帧是否发生碰撞。即一个站在发送完数据后,只要通过争用期的“考验”,即经过争用期这段时间还没有检测到碰撞,就能够肯定这次发送不会发生碰撞。
‘贰’ 以太网MAC帧最小长度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这个要从网络的性能说起,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不同帧长下信道利用率
E=tf/[2τ(1-A)A+tf+τ]=1/ [a(2A-1-1)+1]
当A=0.368时,上式为E=1/(4.44a+1)
2τ=51.2μs,R=10Mb/s,竞争时槽为64字节
当帧长为1024字节时,竞争时槽若接近e个,则网络的效率可达理想的值0.85,这个选择最佳帧长的依据之一。
还有网络与发送站的站数图我就不打出来了太复杂了不好打,不知道你明白了没有啊,打了半天字了,回答完毕,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叁’ 关于计算机网络中帧的问题
网络上的帧
数据在网络上是以很小的称为帧(Frame)的单位传输的,帧由几部分组成,不同的部分执行不同的功能.帧通过特定的称为网络驱动程序的软件进行成型,然后通过网卡发送到网线上,通过网线到达它们的目的机器,在目的机器的一端执行相反的过程.接收端机器的以太网卡捕获到这些帧,并告诉操作系统帧已到达,然后对其进行存储.就是在这个传输和接收的过程中,嗅探器会带来安全方面的问题 .
帧——就是影像动画中最小单位的单幅影像画面,相当于电影胶片上的每一格镜头.一帧就是一副静止的画面,连续的帧就形成动画,如电视图像等.我们通常说帧数,简单地说,就是在1秒钟时间里传输的图片的帧数,也可以理解为图形处理器每秒钟能够刷新几次,通常用fps(Frames Per Second)表示.每一帧都是静止的图像,快速连续地显示帧便形成了运动的假象.高的帧率可以得到更流畅、更逼真的动画.每秒钟帧数 (fps) 越多,所显示的动作就会越流畅.
数据帧
“帧”数据由两部分组成:帧头和帧数据.帧头包括接收方主机物理地址的定位以及其它网络信息.帧数据区含有一个数据体.为确保计算机能够解释数据帧中的数据,这两台计算机使用一种公用的通讯协议.互联网使用的通讯协议简称IP,即互联网协议.IP数据体由两部分组成:数据体头部和数据体的数据区.数据体头部包括IP源地址和IP目标地址,以及其它信息.数据体的数据区包括用户数据协议(UDP),传输控制协议(TCP),还有数据包的其他信息.这些数据包都含有附加的进程信息以及实际数据.
FLASH的帧
帧——就是影像动画中最小单位的单幅影像画面,相当于电影胶片上的每一格镜头.
关键帧——任何动画要表现运动或变化,至少前后要给出两个不同的关键状态,而中间状态的变化和衔接电脑可以自动完成,在Flash中,表示关键状态的帧叫做关键帧.
过渡帧——在两个关键帧之间,电脑自动完成过渡画面的帧叫做过渡帧.
关键帧和过渡帧的联系和区别
两个关键帧的中间可以没有过渡帧(如逐帧动画),但过渡帧前后肯定有关键帧,因为过渡帧附属于关键帧;
关键帧可以修改该帧的内容,但过渡帧无法修改该帧内容.
关键帧中可以包含形状、剪辑、组等多种类型的元素或诸多元素,但过渡帧中对象只能是剪辑(影片剪辑、图形剪辑、按钮)或独立形状.
影片是由一张张连续的图片组成的,每幅图片就是一帧,PAL制式每秒钟25帧,NTSC制式每秒钟30帧.
‘肆’ 以太网最小帧长为64字节,其中有效负载为56字节,为什么呢
因为帧头的地址长度是6个字节的mac,还有另外2个字节的qos和可选字段,具体可以查802.11系列协议
‘伍’ 一帧是多少字节
最大的帧值是1518字节,最小的帧值是64字节。
‘陆’ 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题
对于 1km 电缆,单程传播时间为1÷200000=5×,即5us,来回路程传播时间为10us。为了能够按照CSMA/CD工作,最小帧的发射时间不能小于10us。以1Gb/s速率工作,10us可以发送的比特数等于:
10x10的-6次方/1x10的-9次方 = 10000,因此,最短帧是10000 位或 1250 字节长
‘柒’ 考虑一个使用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技术的100Mb/s局域网,网络跨距为1Km,则理论上其最小帧长度应该为多少
假定电磁波在铜介质中的传播速率约为0.7c,则:电磁波在网络中的一个来回的距离为2×103m,共需2×103/0.7c= 9.5238μs;当网络传输速率为100Mb/s时,9.5238μs可传输的位数为9.5238μs×100Mb/s≈952位。即理论上的最小帧长度为952位。
‘捌’ 计算机网络的计算题求解
网络传播延迟 = 距离/传播速度 = 1km/(2C/3) = 3km/(2×3×10^5km/s) = 5μs
冲突窗口(往返的物理时间) = 2×网络传播延迟 = 10μs
最小帧长 = 数据传输速率×冲突窗口 = 10Mbps × 10μs = 100bit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玖’ 计算机网络最小帧(64+8)*8是什么意思
10 Mb/s的以太网 最小帧传播完的时间 ,(64+8)*8=576比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