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连接 > 国家计算机网络刘强

国家计算机网络刘强

发布时间:2022-10-03 03:48:26

㈠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都学哪些课程专科的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网络课程列表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讲教师 教学对象 学时
GD_jsj_001b 微型计算机技术 赵雁南(教授) 本科生 48
GD_jsj_002b 数据结构 严蔚敏(教授) 本科生 64
GD_jsj_003b 人工智能导论 马少平(教授) 本科生 32
GD_jsj_004b 信号处理原理 徐明星(博士) 本科生 48
GD_jsj_005b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基础及应用 钟玉琢(教授) 本科生 48
GD_jsj_006b 软件工程 刘强(副教授) 本科生 48
GD_jsj_007b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 汤志忠(教授)汪东升(教授) 本科生 48
GD_jsj_008b JAVA编程语言 许斌(博士) 本科生 32
GD_jsj_009b 编译原理 张素琴(教授)吕映芝(教授) 本科生 64
GD_jsj_010b 数据库系统及应用 赵致格(教授) 本科生 48
GD_jsj_011b 虚拟现实与系统仿真 王家钦(教授) 本科生 32
GD_jsj_012b 离散数学(1) 王宏(教授) 本科生 48
GD_jsj_013b 数据库系统概论 冯建华(副教授) 本科生 48
GD_jsj_014b MPI并行程序设计 都志辉(教授) 本科生 32
GD_jsj_015b 计算机原理 王诚(教授) 本科生 64
GD_jsj_016b 模式识别 林学訚(教授) 本科生 32
GD_jsj_017b 数字系统设计自动化 边计年(教授)薛宏熙(教授) 本科生 48
GD_jsj_018b 计算机系统结构 汤志忠(教授)汪东升(副教授) 本科生 64
GD_jsj_019b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温冬婵(教授) 本科生 64
GD_jsj_020b C++语言程序设计 周登文(副教授) 本科生 64
GD_jsj_021y 计算机系统结构 郑纬民(教授) 研究生同等学历 48
GD_jsj_022y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史美林(教授)、孙瑞志(博士) 研究生同等学历 48
GD_jsj_023y 数值分析 李庆扬(教授) 研究生同等学历 48
GD_jsj_024y 软件工程 殷人昆(教授) 研究生同等学历 48
GD_jsj_025y 组合数学 黄连生(教授) 研究生同等学历 48
GD_jsj_026y 人工智能原理 石纯一(教授) 研究生同等学历 48
GD_jsj_027y 计算机图形学 秦开怀(教授) 研究生同等学历 48
GD_jsj_028y 人工智能原理 朱晓燕(教授) 研究生 48
GD_jsj_029y 工程数据库设计与应用 叶晓俊(教授) 研究生 48
GD_jsj_030y 宽带网络交换技术 刘斌(教授) 研究生 48
GD_jsj_031y 并行计算 杨广文(副教授) 研究生 32

㈡ 厦门海洋学院

厦门南洋学院是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设立,国家教育部备案,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文凭资格的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由海内外十五位热心祖国教育事业的中青年学者(教授、博士)、企业家联合发起创办。
学校拥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和一流的师资力量,现设有7个学院88个专业,在校学生近万人,是福建省发展最快、我国经济特区中规模最大的民办大学。有教学科研大楼、学生活动中心、大型学生综合餐厅以及10栋学生公寓生活楼,并设有篮球场10个、羽毛球场8个、排球场4个和高标准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师、语言训练室等。现有从厦门大学、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以及美国、加拿大等海外院校、跨国公司和研究机构聘请的专兼职教授、副教授、讲师600余人。并有特聘的海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不定期来校授课。部分专业实现与西北工业大学、厦门大学等重点大学联合开办。学校的教学原则是:以一流的师资保证一流的教学质量。
学生毕业时,计划内统招专业由学校独立颁发专科文凭,其余专业在完成国家规定课程并考试及格后,可获颁发国家承认的本、专科学历文凭,专科毕业生还可通过“专升本”续读集美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的本科文凭。
目前,学校正在建设占地近六百亩的数字型、环保型、生态型的国内一流水平的大学校园。2006年秋季,新校园一期工程己完工并投入使用,六千多名南洋学子已入住新校区。学校计划用6—8年的时间建成国内着名、省内一流的万人应用型本科大学,争取拥有硕士点。
校长简介
鲁加升——校董事会董事长、校长、中共党员、教授,曾任西北工业大学团委书记、副处长、讲师、陕西省学联副秘书长等职;在航空工业部、国家科委所属企业和自办企业工作十年,历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副总经理、董事长等职。
鲁校长曾多次被评为市、省、部级“优秀青年”、“先进工作者”、“优秀**员”、“优秀教师”,当选市青联委员、省团代表会议代表和全国团十二大代表,连续两届当选为思明区人大代表、厦门市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民办高等教育协会理事;先后获“中华爱国英才”和“新世纪中国改革人物”称号;被评选为“中国高中生最钦佩的民办高校校长”、“新时代中国改革之星——25位最具改革理念的中国知识界、政界人物”、“中国高校杰出校长”、“中国十大杰出民办教育家”、“2006年度中国教育改革创新风云人物”、“厦门市十大杰出创业青年”等称号: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聘为顾问,被《求学》杂志聘为资深顾问,被《中国民办教育》杂志聘为编委会副主任;被《21世纪教育》杂志理事会聘为副理事长;近年来,曾先后在全国、地方刊物和学术会议发表论文、文章300余篇次。
地域优势
学校坐落在着名的“海上花园”城市——福建省厦门市,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气候宜人、四季常青,近年来厦门市多次被评为国家级“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特别奖”、“双拥模范城市”和“最适合居住城市”等,2003年荣获“联合国人居奖”。2005年获“全国文明城市”评比第一名。
大海、沙滩、蓝天、鼓浪屿、环岛路、园博园构成了一道道美丽的自然景观,社会治安良好、交通井然有序、市民文明礼貌、生活健康向上,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人文景观……厦门优美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常令海内外宾客赞不绝口,流连忘返。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称其为“东方夏威夷”。
特色南洋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走特色办学之路,特别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强调“三型”——外向型,及要求每一个专业的学生都要会外语、懂外事、懂外贸、懂外交礼仪、知晓国际形势;复合型,即要求每一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多元化,走向社会可以从事多种岗位的工作;应用型,即要求每一个学生不仅要学好书本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强调“三项技能”——即要求每一个学生毕业前熟练英语听说、电脑操作和小汽车驾驶。
学校十分重视教育质量,在多次统考中我校学生通过率居全省前列,2005年1月全国英语统考中名列厦门民办高校第一名。由2003级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钟小坚等同学组成的“挑战队”和“蓝逸网络队”在四千多人参加的福建省2004年IBM电子商务设计大赛上夺得冠军。2006年12月,2005级计算机网络(1)班的刘强、田翠同学在福建省第十届高职学生技能竞赛中,战胜了来自全省32所院校的众多高手,一举获得专业计算机比赛第一名。
品牌南洋
学校被《人民日报》、中央台、《中国青年报》列为“中国优秀民办高校”。2002年获“中国民办高校学生就业创新奖”、被《发现》杂志评为“中国十佳民办大学”,被中国社会调查所评定为“社会满意单位”。2003年、2004年、2005年连续三届被《中国教师报》和《高中生》杂志评为“中国高中生最向往的民办高校”,被香港《大公报》列为“中国着名高校”。2004年被中国教育家协会等评为“全国民办教育百强学校”。2005年被中央教科所等授予全国20所“人民满意的民办大学”、“中国十大优秀民办大学”、“中国十大名牌民办高校”、“中国十大民办高校”,被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评为“全国学生就业实力十强民办高校”等称号。
国际南洋
学校努力与国际教育接轨,充分发挥本校董事会6位海外董事的优势,目前已与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20余所院校建立联系,与美国普莱斯顿大学、美国格林瑞佛学院、加拿大剑桥国际学院、加拿大哈里斯学院、新西兰基督城理工学院、新加坡华夏学院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学生在国内完成相关课程后,可择优推荐到国外继续深造。
人文南洋
学校在业余时间为学生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思想教育活动和社团活动。学校为具有业余爱好的同学们组织成立了艺术团、文学社、书法协会、创业协会、英语协会、PC俱乐部、吉他协会、棋牌社、漫画社、记者团、乒乓球协会、爱心社、模特队、篮球队、足球队等。
学校每月从社会各界邀请一位优秀人士来校为学生作报告,帮助同学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人才观并及时了解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教育、国防、两岸关系、电子商务发展、企业改革形势等,拓宽了知识面,增强鉴别是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学校还设立了心理咨询中心,建立了心理咨询三级保健网,训练有素的心理咨询专家定期给学生解决各类心理问题。学校接受海内外企业家的资助,设有“弘诚信”、“德瑞科”、“鑫艳”等企业奖学金。学校还在学生入学时,为每位学生免费办理十万元的医疗保险。
南洋就业通道
学校培训中心、勤工助学中心,为学生毕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石。学校成立的培训中心是厦门市劳动局在学校设立的定点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之一,为学生设置了一系列短期培训项目,除毕业证书外,要求每位学生至少持有一本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学校还设立了学生勤工助学中心,为学生校内外勤工助学活动进行组织和提供服务,同学在学习之余轻松找到校内、外兼职实践的工作机会。多数学生在毕业前就积累了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为毕业后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校地处经济特区,厦门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龙头城市,企业大量来校预订人才,人才供不应求。柯达、戴尔、沃尔玛、麦德龙、松下、TDK、ABB、灿坤电器等数十家《财富》500强跨国企业落户厦门,国内外200多家大中型企业与我校达成了学生就业协议,福建省最大的劳务输出机构——厦门中厦公司已正式将我校列为劳务输出人才培养基地,每年有1000多个国外就业名额优先供我院学生选择,2003届——2007届毕业生已在特区等地就业,就业率均超过99.12%。
为了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学校还设立了100万元大学生创业基金,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2003届毕业生廖江湖和2004届毕业生郑智勇已获得首批创业基金12万元。

㈢ 国家信息中心的大事记

1986年
1986年2月20日,国务院国函(1986)25号文批复国家计委《关于建设国家经济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若干问题的请示报告》,批复认为:“七五”期间,国家只能建设一个系统即国家经济信息主系统。为了加强经济信息管理,确定组建国家经济信息中心,委托国家计委代管。
该报告是国务院批准国家经济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文件,它回答了相当一个时期以来围绕主系统建设有关部门间的争论,并采取了必要组织措施和相应的资金投入(“七五”期间国家预算内投资3.5亿元),为今后的系统建设奠定了基础。
根据国务院国函(1986)25号文,经请示国务院领导同意,当年成立了国家经济信息管理领导小组,其组成名单如下:
组长:宋平
副组长:张寿成员:朱镕基(经委副主任)
李铁映(电子部部长)
于广沛(国家统计局副局长)
刘鸿儒(国家物资局副局长)
胡邦定(国家物价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办公地点设在国家计委。
5月7日下午,国务委员兼国家计委主任宋平同志主持召开国家经济信息管理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出席了会议。张寿和周宏仁同志向领导小组汇报了信息系统建设情况、组建国家信息中心的设想以及召开全国信息工作会议和筹建中国信息协会的建议等问题。领导小组同意这些设想和建议。本次会议是组建国家信息中心的一次重要会议。在宋平同志主持和关心下,国家经济信息中心筹建工作进展顺利。
11月13日,国务院批准国家经济信息中心的机构设置:
1、国家经济信息中心为事业单位;
2、下设办公室、综合部、计算机与通讯部、经济信息部、经济预测部、数据库与程序库管理部、信息科学与应用研究所;
3、编制暂定为570人(含现有编制320人)。
1987年
1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经济信息中心正式成立。下午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出席会议的有国务委员兼国家计委主任宋平同志,国家计委副主任柳随年同志和国家计委副主任张寿同志。
12月27日,国家计委计人[1987]2470号文批准成立中国信息技术总公司。1988年6月28日,国家工商管理局正式批准登记注册。
1988年
2月29日,国家计委和劳动人事部联合发文,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省辖市计委(计经委)和劳动人事厅(局),根据国务院国函[1986]25号文件的精神,抓紧组建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省辖市的经济信息中心,以统一规划和领导国家经济信息系统的建设,统一管理国家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开发。6月14日,根据新的《国家计划委员会“三定”方案》(已经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原“国家经济信息中心”更名为“国家信息中心”,由新的国家计划委员会归口管理。
1989年
2月25日,因注册资金不合国家规定,国家计委以计办[1989]120号文,批准国家信息中心关于撤销中国信息技术总公司的报告。同年12月经全国清理整顿公司领导小组办公室[1989]6号文正式批准撤销。
1992年
8月13日,国务院经贸办正式批准成立中国国信信息总公司,1993年10月18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正式批准注册登记。
1993年
7月,为顺应中国信息化发展浪潮创办中国信息大学。
10月28日,国家计委同意成立国家信息中心国际信息研究所。
12月25日,鉴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原国家物价局归并入国家计委。经国家信息中心与原国家物价局价格信息中心负责人商定,同意价格信息中心成建制归并入国家信息中心,名称改为“国家信息中心价格信息中心”。并入后的价格信息中心维持其原有职责,所担负的工作任务不变。
1994年
9月14日,国家计委正式批准国家信息中心“三定”方案。
新的“三定”方案规定,国家信息中心主要有两方面职责:一是协调管理,二是服务。协调管理国家经济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和运行;配合政府主管部门搞好全国经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全国信息服务业管理。
机构及领导职位设置:
国家信息中心设领导职数8人,其中主任1人,副主任4人,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各1人。
信息中心内设局级机构8个,配备领导职数27人,(其中正局职8人,副局职18人;党委专职副书记1人)。
各部门设处级机构47个,领导职数115人,(正处职47人,副处职68人)
1997年
1月15日,经国家计委人事司批准,由《经济与信息》杂志社与《中国剪报》社合并成立国家信息中心媒体发展中心。其职责和任务是:做好国家信息中心所属媒体的规划协调;促进各媒体间的联合经营;提高媒体质量和规模效益。
媒体发展中心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家信息中心对媒体发展中心的工作进行重大决策,聘任中心负责人,高新民同志担任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徐漳河、乌家培同志担任副主任委员。
11月7日,经研究决定,成立国家信息中心媒体发展中心视听传媒部。
附录:国家信息中心主要人事任免情况
1、2月28日,国家计委发文,经国家计委批准:任命程建林同志为预测部副主任,张加强同志为办公室副主任。
2、3月5日,国家计委发文,经国家计委党组批准:任命曾安平同志为价格部主任。
3、3月19日,国家计委发文,经国家计委党组批准:周起凤、刘海宽同志退休。
4、6月13日,国家计委发文,经国家计委党组批准:齐顺忠同志退休。
5、11月11日,国家计委发文,经国家计委党组批准:免去丁巧民同志国家信息中心办公室主任并退休。
1998年
1月5日,国家计委关于王春正等九名同志任免的通知。
通知说,国家计委党组会议于1998年1月4日讨论通过了下列九名同志职务的任免:
王春正同志兼任国家信息中心主任;
刘鹤同志任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常务、正司级);
徐漳河、王长胜、胡小明、杜链同志任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
杨学山同志任国家信息中心总经济师(正司级);
免去高新民同志的国家信息中心主任职务;
免去李正男同志的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职务并退休。
7月16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党组讨论通过《国家信息中心机构改革思路和方案》。机构改革的具体设想:改革分两步走。第一步进行内部机构改革;第二步进行分配和财务制度改革。
机构改革后拟设置8个部门:办公室、计划财务部、公共技术服务部、经济预测部、发展研究部、价格信息部、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部、信息资源开发部。中心内部行政人员从128人减少到58人,现职部门司局级干部人数从27人减少到24人,处级设置有所减少;事业编制人员总数不超过定编数量,面向市场的业务部门扩大队伍,采用企业编制。
9月28日,国家计委关于张加强等16名同志任职的通知。通知说,国家计委党组会议于1998年9月24日讨论通过了下列同志任职:强加强、周琪-办公室副主任;杨学山兼任计划财务部主任;刘强、沈解伍、张晓玲-计划财务部副主任;宁家骏、方小任-公共技术服务部副主任;程建林-经济预测部主任;徐宏源、步德迎-经济预测部副主任;马欣-发展研究部副主任;徐鲁溪、史如心-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部正、副主任;徐愈、陈海阳-信息资源部副主任。
11月12日,《国家信息中心机构改革文件的汇编的通知》印发。该通知包括以下四个附件:⑴国家信息中心机构改革思路和方案;⑵国家信息中心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实施办法;⑶国家信息中心处及其以下工作人员聘任制实施办法;⑷国家信息中心各部门主要职级和机构设置。
1999年
4月2日,国家计委下达关于程建林同志职务任职通知。国家计委党组会议讨论通过,任命程建林同志为驻日本大使馆经济参赞,免去其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职务。
5月21日,成立离退休干部处问题。根据工作需要,国家计委人事司批准中心成立离退休干部处,暂与人事处合署办公,会议研究批准聘任李文清同志为离退休干部处处长。
6月2日,张新红同志赴淄博市挂职锻炼。根据国家计委人事司有关选派干部挂职锻炼的要求,经中心主任会议研究,决定派遣中心计划财务部计划管理处处长张新红同志参加计委统一安排的挂职锻炼。经国家计委人事司与淄博市委组织部联系,淄博市委决定,张新红同志挂职任淄博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时间一年)。
2001年
国家计委人事司颁发文件,原国家物价局价格信息中心(国家信息中心价格信息部)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由国家计委直属。
2002年
6月13日,国家计委常务副主任兼国家信息中心主任王春正同志和委人事司副司长贾建华同志到国家信息中心宣布了委党组中心领导班子人事调整的决定。王长胜同志被任命为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主持常务工作)、沈大风同志被任命为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
2003年
2月18日,中心聘任李伟利同志为信息资源开发部经济咨询中心评估诊断部副主任,免去其产业与市场分析部副主任职务。
2月19日,中国信息协会召开会长会议,王长胜同志担任中国信息协会法定代表人和常务副会长。
3月7日,中心根据机构设置和人员变动情况,为适应新形势下工作的开展,对战略研究小组成员进行了相应调整。调整后的战略研究小组组员如下:
领导小组组长:王长胜
副组长:沈大风
成员:张加强、张新红、刘强、宁家骏、方小任、范剑平、徐宏源、陈海阳、徐长明、朱毅、李凯、周琪、聂林海
工作组组长:张加强
副组长:张新红
3月24日,聘任蒲宇飞同志为办公室研究室主任,免去其信息网络评估部网络评估处处长职务。
4月14日,根据国信字〔2002〕1号文《国家信息中心机构设置方案》确定的原则,决定撤销国家信息中心服务中心,有关业务并入北京市江信达信息技术服务公司。
5月13日,聘任祝宝良同志为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兼宏观经济处处长。聘期从2003年5月13日起至2005年8月31日止。
5月26日,根据中心主任会议决定,北京赛威斯物业公司董事会聘任张加强同志为赛威斯物业公司总经理,解聘周琪同志物业公司总经理职务,改任为三里河三区新区改造筹建办副主任。
3月7日,经北京泰信邦计算机系统网络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会研究并报中心主任办公会议批准,同意北京阳光数据公司将其在北京泰信邦计算机系统网络工程技术有限公司10%的股权无偿转让给中国国信信息总公司,北京泰信邦计算机系统网络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股东变更为国家信息中心和中国国信信息总公司,股权结构9:1。
6月10日,中国信息大学举行股权转让签字仪式。中心退出重组后的中国信息大学。
7月4日,聘任李新友同志为公共技术服务部首席工程师兼电子政务规划处处长,汪钟鸣同志为网络技术总监,吴亚峰同志为电子政务规划处副处长;聘任单立坡同志为信息网络评估部网络评估处副处长。
7月4日,中心主任会议决定沈大风同志为担任昌黎干部培训基地法人代表。
7月14日,为适应新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经发展研究部申请并报中心主任会议讨论通过,发展研究部电子政务规划研究室更名为电子政务研究室,编制不变。
7月14日,为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心在电子政务方面的工作力度,中心决定成立电子政务规划处,机构和人员编制在公共技术服务部编制内解决。
7月17日,经中心主任会议研究决定,原隶属信息大学的“汉语言教学部”划归信息资源开发部媒体中心管理。
8月15日,根据《中国剪报》社申请,中心决定,拟将中心主管的《中国剪报》的主办单位由国家信息中心媒体联合委员会和常州市经济委员会变更为《中国剪报》社,并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申报。
9月9日,中心颁布了《关于第一批办理国家信息中心及所属公司投资、参股公司撤销、合并、解散、股权转让工作及相关事宜的通知》(国信字[2002]46号)。12月,北京英孚达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撤销;2003年3月,国信创灵和苏州软件公司转让。3月,新国信公司所属的润福达工贸中心停止经营,办理注销手续;国信天合科技有限公司办理转股;北京中房网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国信普瑞德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停止经营,办理撤销手续。
9月24日,中国信息协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信息协会电子政务专业委员会会员代表会”,宣告电子政务专委会成立。
11月7日,中国信息协会CIO分会成立。该分会是民政部批准的唯一一家CIO(首席信息主管)社团。
11月17日,CA互联互通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及工程管理办公室成立,领导小组组长王长胜,副组长杜链、宁家骏,刘强、吴亚非、陈跃进等同志及北京CA、上海CA、天津CA、吉林CA、福建CA和中国电信CA的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工程管理办公室,吴亚非同志任工程管理办公室主任,负责CA示范工程建设中的日常管理工作。
12月26日,王长胜同志兼任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站长。

㈣ 计算机网络领域的领军人物有哪些

路易斯·普赞
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路易斯·普赞在分别位于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的地点之间建立起了一个创新性的连接数据网络。尽管这个网络只能连接几十台电脑,但其简单高效性为日后建立一个可以连接数百万台电脑的网络指明了方向。普赞对于当今互联网的建立功不可没。如今他依然在为互联网的进一步演变与提高振臂高呼。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嘉奖了五位计算机网络先驱者。他们将分享刚设立的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Queen Elizabeth Prize for Engineering)共计100万英镑(合160万美元)的奖金。其中四位获奖者都闻名于世,他们是:互联网协议的创始人温特•瑟夫(Vint Cerf)和鲍勃•康恩(Bob Kahn),万维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 Lee),成功发明首款网页浏览器的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然而,获奖的第五人就相对少为人知。他就是路易斯•普赞(Louis Pouzin),一个喋喋不休的法国人,他对这个领域做出的贡献完全称得上举足轻重。

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普赞在分别位于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的地点之间建立起了一个创新性的连接数据网络。尽管这个网络只能连接几十台电脑,但其简单高效性为日后建立一个可以连接数百万台电脑的网络指明了方向。普赞的发明激发了瑟夫和康恩的想象力,他们两位将普赞设计的许多方面都融入了他们的互联网协议设计,而互联网协议如今正驱动着整个互联网的运行。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晚期,法国政府撤走了对普赞项目的资金支持。他眼看着互联网席卷全球,最终自己的工作得到了证明。“对于路易斯来说,这份认可实在来得太迟,太迟了,”瑟夫说道,“这不公平。”

1931年出生在法国中部一个小村庄的普赞是在父亲开的锯木厂长大的。他被厂里那些危险的机器——除了电锯,还有发动电锯的蒸汽机——深深地吸引了,但父亲不许他碰,只给了他一个麦卡诺(Meccano,商标名,主要是钢铁组合的模型玩具)的建筑工具箱用以修木。普赞的父母鼓励他去法国最知名的理工大学——巴黎综合理工大学(École Polytechnique)求学。毕业后,他为法国国营的邮政、电报和电信供应商(PTT)设计出了一套机械工具。

然而,在20世纪50年代,普赞在《世界报》(Le Monde,法国第二大全国性日报,是法国在海外销售量最大的日报。)上读到了从办公用品供应商的年度展览会上发来的一篇报道,在其中美国技术公司IBM承诺不久后就会推出能够处理各种官僚文书苦差的电脑产品。沉醉于电脑化的潜力,普赞跳槽去了IBM在法国的竞争对手布尔集团(Bull)。在那儿他手下有十几位工程师,齐力为那台“在双层两室的空间中才能摆得下”而且时而抽风的计算机Gamma 60(译者注:布尔公司于1960年开发的超级计算机,技术水平与欧美不相上下)打造应用软件。然而这项工作的严密与苛刻——以及布尔与美国无线电公司(RCA)的合作——暴露了普赞能力的局限。“我意识到,如果我不能学会编程或英语,就无法在计算机行业立足,”他回忆说。

随后普赞利用两年公休假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进修,成功地完成了给自己定下的这两大任务。20世纪60年代早期,普赞举家移民美国,并加入了一个致力于分时系统研发的先锋小组,分时系统旨在通过允许多个用户同时在一台计算机上运行多个程序,以期使昂贵的大型主机达到更高的利用率。普赞设计出了一款叫作RUNCOM的程序,可以帮助用户自动设定一些单调重复的指令。他本人将那款程序描述为包裹在电脑呼吸内脏外的一个“壳”,这既为一整类软件工具“命令行接口”(command-line shells)的产生贡献了灵感,也是其名称的来源。如今,命令行接口仍在现代操作系统中发挥作用。

这个法国人的异议

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法国政客就启动了一项意在振兴国家计算机产业的宏伟计划。1971年,政府叫板国资计算机科学研究机构——法国信息与自动化研究所(IRIA:Institut de Recherche d'Informatique et d'Automatique),开始了建立一个全国性计算机网络的研究。普赞被聘为项目负责人,这个项目也就是着名的CYCLADES。

在这期间,普赞访问了美国多所大学去学习更多有关阿帕网(ARPANET: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的知识。阿帕网由法国军方注资,于两年前接通,依靠一项前景广阔的新技术“包交换”(packet switching)在电脑间传输数据。将所有的通信切分成固定大小的数据包并且允许电脑间可以相互传递数据包,这就意味着没有必要在网络上的一对电脑间建立一个直接的连接。即使两台电脑关联甚少,也能够完成连接,这就减少了成本,并且加强了网络的弹性。即使一个网络的连接失败了,数据包也可以通过其它网络传输。

但在普赞看来,阿帕网的设计仍很保守低效。每台计算机都要依赖复杂的硬件才能连接上网络,因为阿帕网的设计包含了一个连接建立阶段,在这段时间一对电脑间可以建立起一条通信网络连接路径。连接建立后,数据包就会在这条路径中有序地进行传输。

普赞的团队想出了一个更高效的办法。他们提出每个数据包都该被标记并作为一个单独信息“数据报”(datagram)进行传输,而不是为一串数据包预设好一条传输的路径。在阿帕网中,成串的数据包都严格按照一定的顺序传输,就像火车的车厢一样。而在CYCLADES网络中,每个数据包就像一辆单独的汽车,可以依据目的地独立地进行传输。就像抛接杂耍一样将数据包还原排序的应该是接收数据的电脑而并非网络,如果某个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丢失了,接收电脑还可以发出重新传输的指令。

这种包交换的“无连接”传输模式降低了网络中对那种复杂昂贵的为数据包预设路径的设备

需求。同时,这种简易的传输系统也使不同网络间的衔接更为容易。第一条CYCLADES网络连接在1973年首次面世,架构于巴黎和格勒诺布尔(法国东南部城市)之间,得到了瑟夫和康恩的密切关注,这两位科学家那时正在为如何赶超阿帕网绞尽脑汁。基于普赞CYCLADES系统中的无连接式数据报传输模式,瑟夫和康恩设计的TCP/IP协议栈如今仍在现代互联网中运行着。

连接中断

尽管CYCLADES系统的创新性折服了瑟夫和康恩,但这一发明却激起了法国PTT公司及纵贯欧洲的其它国营电信供应商的敌意。这些公司的工程师们认为普赞的设计根本不值得信赖,也不满CYCLADES解决网络智能这一问题的方式。普赞心知他的网络设计威胁到了PTT等国营公司的传统商业模式,却无意平息对方的愤怒。美国计算机科学家约翰•迪(John Day)回忆起1976年普赞做了一场尤其热血沸腾的讲座。“路易斯展示了一幅城堡的画像,上面标着‘PTT’,”他说,“从城堡的壁垒上垂下一条绳子,上面挂着PTT的用户;其他人则一直在对城堡的高墙发动猛攻。”

在20世纪70年代,欧洲的国营电信运营商都在纷纷打造自己的数据网络,这些网络基于过去用在电话上的电路交换技术。“构造复杂,造价高昂,”普赞说道,“而这正是吸引他们的主要因素。”当时的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Georges Pompidou)是支持IRIA的,但在蓬皮杜1974年去世后,法国政府转而开始反对这一项目。1978年,政府将CYCLADES项目的预算大幅精简。“他们说,‘你此前的工作非常出色,现在是时候休息一下了,有空可以去逛逛公园放放风筝什么的’,”普赞如是说道。

同年,PTT公司接通了TRANSPAC网络(法国远程分组交换公用数据通信网),这是该公司自己设计的连接导向数据传输网络。“这简直是大错特错,”普赞评价说,“就是一条死胡同。”但起初看来并非如此——TRANSPAC系统巩固了Minitel的应用,Minitel是法国一家电话公司于1982年启用的消费者-信息服务,其应用非常广泛及成功。早在万维网面世10年前,Minitel就能够为法国市民提供网上银行、旅游预订及色情聊天室服务。在20世纪90年代晚期,它的用户就达到了2500万。然而,事实却证明,Minitel无法与互联网媲美,最终被停用。

即使是在法国政府丢弃了CYCLADES项目20年后,普赞的原上级以及盟友莫里斯•阿列格雷(Maurice Allègre)依然对此痛惜不已。“我们本可以成为互联网的先驱,”他在1999年写道,“如今我们却也只是用户之一而已,远远比不上那些可以决定互联网未来的大人物。”在这一打击后,普赞开始转向其它项目研究,最终步入了学术界。“我们浪费了这个伟人的众多心血,”约翰•迪说,“法国走向互联网技术的步伐比较滞缓,而这部分正是因为这一段历史。但如今,网络既成事实,普赞就成了法国人的英雄。”

最终,在2003年,法国政府授予了普赞“荣誉军团骑士级勋章”(Chevalier de la Légion d’Honneur),这是法国最高的奖励之一。普赞现年82岁,名义上已经退休了。但是,随着设计高雅的互联网遭受到越来越多来自商业和政治的压力,如同许多互联网的先驱人物一样,普赞仍在利用自己的名望推动着互联网向更开放和更透明的程度发展。他直言不讳地批评互联网管理的随意性,在这个管理体系中一些关键性决定居然是由公司、慈善机构和出身名门的笨蛋拼起来的一群杂烩来敲定。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扎根于美国,在很大程度上对世界其他国家的用户不用担负任何责任。普赞尤其担心某五、六个互联网大公司的声势逐渐壮大,而这会造成用户会止步于“围起来的花园”这种封闭的体验,固定使用与这几个公司相关的站点和应用程序。在普赞看来,这已经触犯了互联网开放的传统。“在某种形式上,他们又在重造Minitel,”他这样评价道。

“在过去的30年,互联网本身并没有任何变化,在100年后,它理应有所不同。”

普赞提到,近年来有80%被采用的新技术标准是美国工程师或美国企业设计的。他尝试过游说议员对互联网体制做一些改变,以使其更易被非英语用户所理解。这场互联网改革运动在2009年获得了重要的一次胜利,当时ICANN(The 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这个管理着互联网地址系统的慈善机构,破例地批准了一项发给用中文、阿拉伯语及其它非西方语言脚本编写的域名(包括网址)。

尽管有了这项决议,ICANN却是普赞最大的顾虑之一。ICANN驻于加利福利亚,对美国商务部也不怎么负责,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提高其在国际互联网领域的影响力。然而,某些政府却觊觎ICANN手中的管理权——以及由网络专家组成的一个松散联盟IETF(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互联网工程任务组)的权利——政府希望把这些管理权转给一个更传统的国际组织如ITU(The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国际电信联盟),一个落满灰尘的联合国组织,长期以来主要负责管理电话事务。一旦移权给ITU这样的官僚机构,就可能阻碍新标准的发展与采用。因此,许多国家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美国引领的互联网现状才是最好的选择。普赞在考虑,将现有的国际机构分解重组生成一个新的组织是否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虽然普赞本是一个工程师而并非活动者,他关注的焦点却是互联网的运作支撑体系不该食古不化,而应继续演变与提高。“互联网只是作为一个实验性网络被创建了出来,”他说,“现在也仍然是。”他对美国、爱尔兰、西班牙以及世界各地在努力让互联网变得更加高效安全的研究者们给予了很大支持。“在过去的30年,互联网本身并没有任何变化,”他评价说,“在100年后,它理应有所不同。”普赞对于当今互联网的建立功不可没,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想互联网的发展止步不前。

㈤ 计算机网络概论

1 什么叫网络

原来我们所说的“网络”,泛指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这三个网络。随着三网融合的建设,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现在,我们所说的“网络”,更多的特指为计算机网络。

2 电信网络

电信网络指的是连通电话、电报、以及传真服务的网络,电信网络是由电信运营商(在我国,现在由三大运营商运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普通人接触到最多的设备就是电话机、程控交换机、传真机、发报机(用于发电报的设备)以及电话线。作为80后的前辈,小编在读中学的时候,还是做过发电报、电汇(通过邮局的电信网络汇款)这么有纪念意义的事情滴。而我们的年轻的90后、00后小伙伴们只有在抗日神剧上看见过我们的地下党滴、滴滴、滴的使用电报机发电报吧!!!!当然,小编作为军工行业从业者,知道现在某些军工研究所仍然在生产新型的无线电台,不过更多的是通过低频无线在传输数据。

无线发报机

3 有线电视网络

有线电视网络指的是我们家里的电视图像传输网络,由中国有线电视网络公司运营,幕后黑手即是“广电总局”。在以前,家里的电视要想看CCTV以及各家卫视,都需要到广电营业厅去开通有线电视服务,当然,如果你家刚好没有铺设线缆过去,那不好意思,你就只能跟小编小时候一样,自己树个天线,通过天线收取卫星信号来获得电视台传输的图像。小编现在仍然记忆犹新,小时候家里的黑白电视,就靠屋子前的电线杆了。小编的童年完全就沉浸在广东电视珠江台与广东电视岭南台里,小编小时候飚粤语全靠广东电视珠江台了。当然,社会在发展,技术在进步,读大学后,小编老家看电视靠“大锅”了,如下图,我们老家方言叫“灶车”(我们老家方言,炒菜的锅叫“车”,“灶车”就是一个很大的铁锅,小时候专门用来煮猪食的)。

电视天线

4 计算机网络

4.1 计算机网络定义

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并未同意,最简单的定义是: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集合。通俗来讲就是计算机之间连接的网络,最原始最小的一个计算机网络就是两台电脑通过一根网线直接连起来。最初只是计算机用来传输文件的网络。现在我们的计算机网络,可以很快捷的传输语音、图像、数字信息等等。大家在谈论网络时,都是指得计算机网络了。通常,我们有时候谈论的“计算机通信网”、“计算机互联网”、“互联网”、“因特网”现在都是指的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两个功能特性:

1) 连通性;即所处同一个网络中的所有计算机,都可以彼此互通,从使用时所表现出来的就如每台计算机都是彼此直接连通的一样;

2) 共享:即资源共享。

4.2 局域网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在地里上局限在一个小范围的(如我们的家里、一栋楼内或一个企业内)的计算机、工作站、服务器等计算机类设备通过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互联起来的网络。我们可以把两台电脑通过以太网线直接连起来,即可组建一个最小的局域网,两台电脑可以通过这根网线进行数据传输、文件共享等等。

最小局域网

在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局域网一个是在我们家里,我们通过无线路由器或者小交换机把家里的电视、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以及智能冰箱、智能空调等智能家居设备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小编把这种局域网叫家庭局域网(家庭网络HAN, Home Area Network),现阶段以及后续社会发展家庭最常见的组网方式,电信/移动/连通/长城宽带这些宽带运营商牵一根光纤到你家,你去这些运营商开通宽带的时候,会给你一个光猫以及上网账号,然后你可以去某宝买一个无线路由器然后设置好上网,如果家里有线设备较多,路由器的网口不够用,就再买一个几十块钱的交换机,这样家庭网络组建的基础设施就构建好了。你家里添够的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都可以通过WiFi连接到路由器进行上网,台式机、智能电视(或者小米机顶盒、乐视机顶盒等等)、空调、冰箱等设备就可以通过网线连接到交换机进行联网。

家庭局域网——家庭网络HAN

在我们工作中,大部分如小编一样都在小企业上班,作为一个懂网络的计算机从业者来说,在小编工作生涯中所经历的两家公司,都有被拉去组建公司网络的经历。如下图所示,这一定是最常见的小型企业局域网了,如果企业只有30来个人就如小编的公司(小编如今出来创业了O(∩_∩)O哈哈哈~,大小也是个老板了,还是一样苦逼的自己组建公司的网络)这样你只需要一台48口的千兆交换机就可以了,如下图虚框内,每个员工工作的计算机、公司服务器、网络打印机通过网线接到交换机,然后给每台计算机、公司服务器、网络打印机设置好IP地址即可。

企业局域网

如下图所示, 90%的的应该都是设置192.168.1.XX (XX就是1~254随便你填写)吧,然后再子网掩码你用鼠标点击一下,就会自动填写255.255.255.0,设置完后点击确认即可。这里设置IP地址时,一定要同一网段的IP地址,什么叫同一网段的IP地址,在后续会详细细说,这里简单说一下,我们现阶段常用的IP地址为4位,每位设置的值是(1~255),如果子网掩码是三个255(255.255.255.0),则IP地址设置的时候,前面三个数字必须一样,就如我们的192.168.1这三个数字,只要IP地址前面是192.168.1,则设置的IP地址就是同一网段,如果子网掩码是两个255(255.255.0.0)我们只需要设置IP地址前面两位数字一样即可即192.168.XX.XX,如果子网掩码只有一个255(255.0.0.0)则IP地址前面只要一位柱子一样即可192.XX.XX.XX。所以,当255的个数越少,可设置的I同一网段的IP地址就越多,如果你的公司有上千台电脑通过几台交换机串联起来,你就可以通过设置255.255.0.0的子网掩码来增加同一网段的IP地址数来组建局域网了,当然还有一种办法,那就是通过路由增加网段来组建大型局域网。

IP地址设置

我们不免会有些幸运儿,在大型企业上班,一个公司员工上千人,甚至上万人。如我们鼎鼎有名的华为,数个国家,数个城市都有华为的机构,每个机构少的几百多的几千,这个时候,对这些大型企业是如何组建自己内部的企业局域网的?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借助多种网络设备,以及借助运营商了。如下图所示,小编公司再过两年做大的时候,在北京建立一个分支机构(左边),在长沙总部200人(右边),需要把北京与长沙两地的局域网互联起来,构建一个统一局域网。

跨区域企业局域网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建设这个局域网:

长沙本部有300台工作电脑与服务器,我们可以使用路由器的两个以太网局域网口,假定网口1的IP地址为192.168.1.1,网口2的IP地址192.168.2.1,每个网口下挂多台交换机,公司电脑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加入192.168.1.1网段,设置IP地址范围192.168.1.2~192.168.1.254,子网掩码255.255.255.0,网关:192.168.1.1,这里跨网段通信我们就需要设置网关了哦,网关就是你这个网段的交换机上接路由器网口的IP地址,这里就是网口1的IP地址192.168.1.1,

另一部加入192.168.2.1网段,设置设置IP地址范围192.168.2.2~192.168.2.254,子网掩码255.255.255.0,网关:192.168.2.1。

在北京分部根据工作电脑数量,也可以参照长沙总部来构建网络,等构建完成后,所要做的就是找电信运营商(电信、联通、移动)开通宽带了。开通宽带后,可以找电信运营商购买VPN服务,给公司专门开通一条专线。当然,这种费用会比较昂贵,但是两地访问的网速会有保障。还有一种较为实惠的办法就是,找第三方公司如花生壳这类DDNS服务商,建立VPN服务也可以把两地的网络通过VPN专线连接。做完这些,长沙总部与北京分部两个地方的员工所使用的工作电脑在逻辑上都属于同一个局域网,都可以访问公司服务器所共享的资源了。

4.3 广域网——因特网

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广域网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现阶段,通常我们说的广域网即是指互联网或因特网。

因特网,起源于美国,最初是由美国防部于1969年创建的一个分组交换网ARPANET,到70年代中期,ARPA研究建立了多种类的网络互联技术,导致了互联网的出现,形成了因特网(Internet)雏形。1983年TCP/IP协议成为ARPANET上的标准协议,使得所有的使用TCP/IP协议的计算机都能利用互联网互相通信,从而人们把1983年作为因特网的诞生时间。

198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开始围绕留个大型计算机中心建设计算机网络,即国家科学基金网NSFNET。它是一个三级计算机网络,分为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它覆盖了美国主要的大学和研究所,并且成为因特网的主要组成部分。

1991年,NSF和美国的政府机构开始认识到,因特网不应局限于大学和研究机构。世界上的许多公司开始纷纷接入到因特网。网络上的通信量急剧增大,使因特网的容量满足不了需要。于是美国政府决定将因特网的主干网转交给私人公司经营并开始对接入因特网的单位收费(美帝的体制与国内不一样就是,政府与学术机构仅仅做科研,当发现项目的前景可观,需要扩大时,就转交给企业来运营,资本是追逐利润的,当有利可图时,只有企业才可以发挥最大的智慧,最快的速度把产业做大,小编一直认为,社会的发展都是由公司、企业推动的,只有这些追逐利润的团体才会发挥最大的力量推动社会的变革,这就是人性,既是群体的共性、也是个人的人性)。1992年因特网上的主机超过100万台。1993年因特网的主干网速率提高到45Mbps(T3的速率,T1、T2、T3是北美和日本的数字通信标准,最初应用于电话公司的数字化语音传输,1个T1=24个时隙*64K/秒+8KB/秒=1544KB/秒,也就是1个T1可以支持24位用户同时拨号,我国采用的是欧洲的数字通信标准E1、E2、E3,1个E1=32个时隙*64K/秒=2048KB/秒,第 0时隙外,第 16时隙是用于传输信令的,只有第 1到 15,第 17到第 31共 30个时隙可用于传输有效数据,也就是说1个E1可以支持30位用户同时拨号,E1/T1表示一次基群,E2/T2则表示两次基群、E3/T3则表示三次基群,E1/T1*4=E2/T2,E2/T2*4=E3/T3,后续小编会另外细说基群通信相关的知识)

1993年,NSFNET开始被若干个因特网主干网代替,政府完全脱离因特网的运营,这样就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因特网服务提供者ISP,美国的ISP主要有AT&T、Verizon、Comcast等,咱们中国的ISP,在小编读书的年代有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铁通、中国卫通,随着3G的牌照发放,中国卫通并入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并入中国联通、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到现在,我国仅只有电信、联通、移动三家顶级ISP。

4.4 中国互联网历史进程

1987年,有个叫钱天白的教授,使用互联网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成为使用中国互联网产品的第一人。在到1994年这个阶段,中国互联网都还处于试验阶段,也就是向我们常说的一样,它就是一个“局域网”,直到1994年4月2日,中国才经过Sprint公司连接了一条64k的数据线。正式接入了因特网。

1989年8月,中国科学院承担了国家计委立项的“中关村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NCFC)建设。这是中国四大骨干网络之一——中国科技网(CSTNET)的前身哦!

1992年12月底,清华大学校园网(TUNET)建成并投入使用,是中国第一个采用TCP/IP体系结构的校园网,主干网首次成功采用FDDI技术,在网络规模、技术水平以及网络应用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这是中国四大骨干网络之一——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的前身哦!

1993年3月12日,朱镕基副总理主持会议,提出和部署建设国家公用经济通信网(简称金桥工程)。这是这是中国四大骨干网络之一——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的前身哦!

1994年4月20日,NCFC工程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真正拥有全功能Internet的国家。此事被中国新闻界评为1994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之一,被国家统计公报列为中国1994年重大科技成就之一。

1994年5月15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设立了国内第一个WEB服务器,推出中国第一套网页,内容除介绍中国高科技发展外,还有一栏目叫"Tour in China"。此后,该栏目开始提供包括新闻、经济、文化、商贸等更为广泛的图文并茂的信息,并改名为《中国之窗》。这是中国第一个网站哦!!!!

1994年9月,邮电部电信总局与美国商务部签订中美双方关于国际互联网的协议,协议中规定电信总局将通过美国Sprint公司开通2条64K专线(一条在北京,另一条在上海)。中国四大骨干网络之一——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的建设开始启动。这是就是现在中国电信的主干网络哦!!

1995年5月,中国电信开始筹建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全国骨干网,在2010年前,我们接的宽带基本上都是接入的这个网络哦!

1995年7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第一条接连美国的128K国际专线开通;连接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沈阳、西安、武汉、成都八个城市的CERNET主干网DDN信道同时开通,当时的速率为64Kbps;并实现与NCFC互联。

1995年8月,金桥工程初步建成,在24省市开通联网(卫星网),并与国际网络实现互联。1995年12月,中科院百所联网工程完成。

1995年12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示范工程"建设完成,该工程由中国自行设计、建设。

1996年1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全国骨干网建成并正式开通,全国范围的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络开始提供服务。

1996年2月,中国科学院决定正式将以NCFC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国科学院院网(CASNET)命名为“中国科技网(CSTNET)”。

1996年6月3日,中国电子工业部作出《关于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的有关决定》,将"金桥网"命名为"中国金桥信息网",授权吉通通信有限公司为中国金桥信息网的互联单位,负责互联网内接入单位和用户的联网管理,并为其提供服务。后来吉通因运营失败,被网通收购。

1996年9月6日,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连入美国的256K专线正式开通。中国金桥信息网宣布开始提供Internet服务,主要提供专线集团用户的接入和个人用户的单点上网服务。

2000年5月17日,中国移动互联网(CMNET)投入运行。同日,中国移动正式推出“全球通WAP(无线应用协议)”服务。2000年11月10日,中国移动推出“移动梦网计划”,打造开放、合作、共赢的产业价值链。

2001年12月22日,中国联通CDMA移动通信网一期工程如期建成,并于2001年12月31日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通运营。中国联通CDMA网络的建成,标志着中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领域。

2002年5月17日,中国移动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推出GPRS业务。11月18日,中国移动通信与美国AT&T Wireless公司联合宣布,两公司GPRS国际漫游业务正式开通。

2003年4月9日,中国网通集团在北京向社会各届公布中国网通集团与中国电信集团的公众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实施拆分,并隆重推出中国网通集团新的业务品牌“宽带中国”。

㈥ 甘肃业聚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甘肃业聚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一直坚持于互联网应用的相关服务:域名注册、虚拟主机、网站建设、搜索引擎优化、电子商务项目规划、互联网技术培训、以及高端解决方案等基于互联网的全方位服务。业聚质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出发,帮助各个层次上不同类型的客户根据其不同的发展目标与需求,定制互联网和电子商务项目的解决方案。并能够根据客户的服务需求,提供长期的服务方案、推广方案以及经营方案。众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客户信赖业聚质,依托业聚质的服务开展互联网业务。甘肃业聚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有专业从事互联网研究的技术专家和咨询专家,在电子商务及信息化技术水平上都处于领先地位。业聚质一贯重视服务至上与技术创新,服务上采取一对一的客户跟踪制,硬件设施采用国际上先进的服务器设备,千兆带宽;为服务客户在信息化建设前进的道路上,提供完善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推陈出新,投入强大的技术力量,重点于信息化应用的设计与研发,开拓应用服务提供市场,为客户网站提供全面检测与分析的网站信息分析系统;行业应用的行业搜索引擎,充分发挥单位信息准确投放,以整合单位资源为客户提供分行业的个性化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业聚质先后与中央编办机关服务局事业发展中心、中国机构网络中心、国家域名注册网、中国互联网服务行业的旗舰万网和国家四星级高端的网站托管服务提供商中国电信甘肃万维合作,为多家单位提供快速、稳定、安全的网站和邮箱托管服务;并于行业应用的搜索引擎,以整合单位资源为客户提供分行业的个性化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单位有经验的网络营销人员及网络策划人员;由工程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业内领先的技术团队和由专业管理人士组成的高素质管理和运营服务团队,在质量管理、质量意识上都已达到先进管理水准。单位从业人员90%达到了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全部由本科生、硕士、博士和高级工程师组成。
法定代表人:刘强
成立时间:2011-10-24
注册资本:2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620102200199073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东岗西路226号(网络大厦)1902室

㈦ 国内,计算机网络专业名人有谁 详细情况

谢希仁老师
谢希仁,1931年生。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先后在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张家口),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西军电,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兵工程学院(重庆)和通信工程学院(南京)任教。现任解放军理工大学指挥自动化学院教授,全军网络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总参通信部科技创新工作站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会士和中国通信学会会士,IEEE高级会员,《电子学报》编委,大连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校兼职教授。曾被评为全国和全军优秀教师,获国家和军队级科技进步奖多次以 谢教授在北京市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室讲学
及全军通信系统有突出贡献优秀科技人员奖和总参谋部人梯奖。研究领域是网管系统和卫星通信网控系统,领导和参加研制出我国第一个商用和军用的VSAT卫星通信网控中心。近年来负责主持翻译出版了多部计算机网络方面的世界名着,如Comer的《TCP/IP》(三卷),Stevens的《TCP/IP》(三卷),Forouzan的《TCP/IP》,Stallings的《数据与计算机通信》、《密码编码学与网络安全》及《高速网络》等。 主编的《计算机网络》是中国国内影响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入门教材之一,被很多大学采用,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材。
编辑本段经历
1931年2月27日 出生于北京市。 1947-1952年 在清华大学电机系学习。 1952-1958年 任解放军张家口通信工程学院助教。 1958-1963年 任解放军西安军事工程学院助教、讲师。 谢希仁
1963-1977年 任解放军重庆通信兵工程学院讲师。 1977-1999年 任解放军南京通信工程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7年 任全军网络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㈧ 刘强的论文着作

1、2006年6月,P2P网络模型探究,株洲工学院学报,排名第二
2、2007年2月,融合AdaBoost和启发式特征搜索的人脸性别分类,计算机工程,排名第二
3、2007年2月,面向语义服务结构的模型研究,湖南工业大学学报,排名第一
4、2007年7月,一种新的图像语义自动标注与检索算法,计算机应用研究,排名第二
5、2008年28期,基于条件随机域的上下文人类动作识别,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排名第二
6、2009年2月,软件工程实践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湖南工业大学学报,排名第三
7、2009年2月,计算机基础多层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研究,湖南工业大学学报,排名第五
8、2009年12期, “大学计算机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计算机教育,排名第二
9、2009年10月,现代教育技术与成人高教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企业科技与发展,排名第二
10、2011年3月,设问解答式“C语言程序设计概述”教学内容设计,计算机教育,排名第一
11、2011年3月,C语言程序设计一堂课的内容设计,计算机教育,排名第二
12、2011年6月,WEB技术在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企业科技与发展,排名第一
着作(教材)情况
1、2010年7月,网页设计与制作,高等教育出版社,排名第一
2、2010年7月,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排名第二
3、2010年7月,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排名第二
4、2009年8月,网页设计与制作,人民邮电出版社,排名第二
5、2009年2月,大学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排名第二
6、2009年2月,大学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参与编写
7、2008年4月,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教程,湖南教育出版社,参与编写
8、2008年4月,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上机指导与习题汇编,湖南教育出版社,参与编写
9、2008年4月,大学计算机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排名第四

阅读全文

与国家计算机网络刘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网络安全等级三个基本指哪些 浏览:180
人群多的地方移动网络不好 浏览:182
怎样设置切换移动电信数据网络 浏览:121
如果用上5g网络一年需要多少钱 浏览:18
共享usb网络 浏览:834
矿大共享网络wifi 浏览:222
网络游戏害了多少青少年必须关闭 浏览:479
考公网络工程专业能报什么岗位 浏览:706
计算机网络技术薪资多少 浏览:929
杭州桐庐移动网络静态ip 浏览:191
磁盘共享网络不显示 浏览:87
快手没有显示网络连接 浏览:370
网络营销应该这样做txt 浏览:255
广电移动合作移动网络 浏览:444
360升级网络共享 浏览:450
网络中心文件夹在哪里 浏览:432
网络好手机反应很快 浏览:507
如何禁止别人连我的网络 浏览:383
手机拆开后网络在哪里 浏览:879
手机给电脑共享网络手机没反应 浏览:17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