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属于工科(学科门类)中的计算机技术(一级学科)
❷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目录
第1章网络管理技术概述
1.1网络管理的概念和类型
1.1.1网络管理的概念
网络管理包括对硬件、软件和人力的使用、综合与协调,以便对网络资源进行监视、测试、配置、分析、评价和控制,这样就能以合理的价格满足网络的一些需求,如实时运行性能、服务质量等。网络管理常简称为网管。
1.1.2网络管理的类型
事实上,网络管理技术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二者相辅相成。从网络管理范畴来分类,可分为对网“路”的管理。即针对交换机、路由器等主干网络进行管理;对接入设备的管理,即对内部PC、服务器、交换机等进行管理;对行为的管理。即针对用户的使用进行管理;对资产的管理,即统计IT软硬件的信息等。根据网管软件的发展历史,可以将网管软件划分为三代:
第一代网管软件就是最常用的命令行方式,并结合一些简单的网络监测工具,它不仅要求使用者精通网络的原理及概念,还要求使用者了解不同厂商的不同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
第二代网管软件有着良好的图形化界面。用户无须过多了解设备的配置方法,就能图形化地对多台设备同时进行配置和监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仍然存在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设备功能使用不全面或不正确的问题数增大,容易引发误操作。
第三代网管软件相对来说比较智能,是真正将网络和管理进行有机结合的软件系统,具有“自动配置”和“自动调整”功能。对网管人员来说,只要把用户情况、设备情况以及用户与网络资源之间的分配关系输入网管系统,系统就能自动地建立图形化的人员与网络的配置关系,并自动鉴别用户身份,分配用户所需的资源(如电子邮件、Web、文档服务等)。
1.1.3网络管理的基本内容
1.1.4网络管理服务的层次划分
1.2网络管理的结构模式
1.2.1集中式网络管理
1.2.2层次化网络管理
1.2.3分布式网络管理
1.3网络管理的功能简介
1.3.1故障管理
指系统出现异常情况下的管理操作,是用来动态地维持网络正常运行并达到一定的服务水平的一系列活动。
电信管理网管理功能的一个子集。故障管理能够进行失效的检测、定位和维修的安排以及对其维修设备完成测试并使其恢复业务。
1.3.2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CM)是通过技术或行政手段对软件产品及其开发过程和生命周期进行控制、规范的一系列措施。配置管理的目标是记录软件产品的演化过程,确保软件开发者在软件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都能得到精确的产品配置。
1.3.3性能管理
性能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
性能管理是对电信设备的性能和网络单元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提出评价报告的一组功能。包括性能测试,性能分析 及性能控制。
性能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性能管理指的是优化网络以及联网的应用系统性能的活动,包括对网络以及应用的监测、及时发现网络堵塞或中断情况、全面的故障排除、基于事实的容量规划和有效地分配网络资源。
1.3.4计费管理
1.3.5安全管理
1.4网络管理协议和技术
1.4.1SNMP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的前身是简单网关监控协议(SGMP),用来对通信线路进行管理。随后,人们对SGMP进行了很大的修改,特别是加入了符合Internet定义的SMI和MIB:体系结构,改进后的协议就是着名的SNMP。SNMP的目标是管理互联网Internet上众多厂家生产的软硬件平台,因此SNMP受Internet标准网络管理框架的影响也很大。现在SNMP已经出到第三个版本的协议,其功能较以前已经大大地加强和改进了。
1.4.2CMIP协议
CMIP协议是在OSI制订的网络治理框架中提出的网络治理协议。与其说它是一个网络治理协议,不如说它是一个网络治理体系。这个体系包含以下组成部分:一套用于描述协议的模型,一组用于描述被管对象的注册、标识和定义的治理信息结构,被管对象的具体说明以及用于远程治理的原语和服务。CMIP与SNMP一样,也是由被管代理和治理者、治理协议与治理信息库组成。在CMIP中,被管代理和治理者没有明确的指定,任何一个网络设备既可以是被管代理,也可以是治理者。
CMIP治理模型可以用三种模型进行描述:组织模型用于描述治理任务如何分配;功能模型描述了各种网络治理功能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信息模型提供了描述被管对象和相关治理信息的准则。从组织模型来说,所有CMIP的治理者和被管代理者存在于一个或多个域中,域是网络治理的基本单元。从功能模型来说,CMIP主要实现失效治理、配置治理、性能治理、记帐治理和安全性治理。每种治理均由一个非凡治理功能领域MFA,)负责完成。从信息模型来说,CMIP的MIB库是面向对象的数据存储结构,每一个功能领域以对象为MIB库的存储单元。
CMIP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下层平台的应用层协议,它的五个非凡治理功能领域由多个系统治理功能(SMF)加以支持。相对来说,CMIP是一个相当复杂和具体的网络治理协议。它的设计宗旨与SNMP相同,但用于监视网络的协议数据报文要相对多一些。CMIP共定义了11类PDU。在CMIP中,变量以非常复杂和高级的对象形式出现,每一个变量包含变量属性、变量行为和通知。CMIP中的变量体现了CMIPMIB库的特征,并且这种特征表现了CMIP的治理思想,即基于事件而不是基于轮询。每个代理独立完成一定的治理工作。
……
第2章SNMP网络管理架构
第3章网络流量监控技术与方法
第4章磁盘管理
磁盘管理是一项计算机使用时的常规任务,它是以一组磁盘管理应用程序的形式提供给用户的,它们位于计算机管理控制台中.它包括查错程序和磁盘碎片整理程序以及磁盘整理程序。
第5章用户管理
第6章级策略管理
第7章补丁管理
第8章IP地址管理
第9章VLAN管理
第10章网络存储管理
参考文献
……
❸ 计算机一级考试考些什么内容
内容:计算机基础及MS Office应用、计算机基础及WPS Office应用、计算机基础及Photoshop应用、网络安全素质教育,一共四个科目。
三个科目的考核内容都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两部分。各科目对基础知识的要求相同,以考查应知应会为主,题型为选择题,分数占全卷的 20%(20 分)。
办公软件类考试,操作技能部分包括汉字录入、Windows 系统使用、文字排版、电子表格、演示文稿、IE 的简单应用及电子邮件收发。
Photoshop考试,要求了解数字图像的基本知识,熟悉 Photoshop 的界面与基本操作方法,掌握并熟练运用绘图工具进行图像的绘制、编辑、修饰,会使用图层蒙版、样式以及文字工具。
❹ 计算机一级考哪些科目呢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
考试内容具体如下:
一、基础知识
1.计算机的概念、类型及其应用领域;计算机系统的配置及主技术指标。
2.数制的概念,二、十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3.计算机的数据与编码。数据的存储单位(位、字节、字);字符与ASCII码,汉字及其编码。
二、微型计箕机系统的组成
l.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CPU、存储器(ROM、RAM)以及常用的输入输出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程序设计语言(机器语言、汇编、高级语言)的概念。
3.计算机的安全操作,病毒及其防治。
三、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分类
1.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分类。
2.操作系统的组成,文件(文档)、文件(文档)名、目录(文件夹)、目录(文件夹)树和路径等概念。
3.Windows的使用
4.附件的使用。
六、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分类。
2.计算机通信的简单概念:Modom、网卡等。
3.计算机局域网与广域网的特点。
4.因特网(Internet)的概念及其简单应用:电子邮件(E-mail)的收发、浏览器IE的使用。
❺ 计算机一二三四级考试分类 这4级分别是什么
一级:考核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使用办公软件及因特网(Internet)的基本技能。
一级MS-OFFICE、一级WPS 、一级B
二级:考核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使用一种高级计算机语言或数据库管理软件编写程序以及上机调试的基本技能。编程类:C、Visual Basic、C++、Java、Visual,数据库类:FoxPro、C++。基础知识包括如下内容:数据结构与算法、程序设计方法、软件工程、数据库基础。
三级:分为"PC技术"、 "信息管理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四个类别。"PC技术"考核PC机硬件组成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以及PC机使用、管理、维护和应用开发的基本技能;"信息管理技术"考核计算机信息管理应用基础知识及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和办公自动化系统项目开发、维护的基本技能;"数据库技术"考核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及数据库应用系统项目开发和维护的基本技能;"网络技术"考核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及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开发和管理的基本技能。
四级:考核计算机专业基本知识以及计算机应用项目的分析设计、组织实施的基本技能。
❻ 计算机网络工程类包括什么专业
计算机网络工程类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电子商务等三大本科专业为依托,具体还分为: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高级程序与设计语言,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通信原理,人工智能,编译技术,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工程等专业课程
(6)计算机网络技术一级目录是什么扩展阅读:
1、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统计、离散数学、电路与电子学、数字逻辑电路、数据结构、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通信原理、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现代交换原理、TCP/IP原理与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组网原理、网络编程技术、计算机网络管理、网络操作系统、Internet技术及应用、软件工程与方法学、数字信号处理、网格计算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等。
2、实践教学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军事训练、生产实习、网络综合实验、软件课程设计、硬件课程设计、VISUAL C++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3、就业方向
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家机关、科研机构、学校、工厂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及网络技术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开发及系统维护和教学、科研等工作。
❼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的目录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1.1 计算机网络概述
1.1.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1.1.2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1.1.3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3.1 计算机网络的硬件设备
1.3.2 计算机网络软件
1.3.3 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
1.4 网络的传输介质
1.4.1 双绞线
1.4.2 同轴电缆
1.4.3 光缆
1.5 广域网基础
1.6 IP地址与子网掩码
1.6.1 IP地址
1.6.2 子网掩码
1.7 局域网的组建
第2章 网络体系结构和TCP/IP协议
2.1 网络协议模型
2.1.1 协议分层
2.1.2 OSI参考模型
2.1.3 TCP/IP协议模型
2.1.4 TCP/IP与OSI的对应关系
2.2 以太网技术
2.2.1 以太网的工作原理
2.2.2 以太网地址和帧格式
2.2.3 嗅探器的相关知识
2.2.4 Sniffer的使用
2.3 TCP/IP 协议
2.3.1 TCP/IP协议基础
2.3.2 ARP协议
2.3.3 IP协议
2.3.4 ICMP协议
2.3.5 UDP协议
2.3.6 TCP协议
2.4 常用网络测试工具的使用
2.4.1 设置和查看网络接口工具:Ipconfig
2.4.2 测试网络连通状态工具:Ping
2.4.3 显示网络状态工具:Netstat
2.4.4 显示经过的网关工具:Tracert
第3章 Windows操作系统和常用服务器配置
3.1 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
3.1.1 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简介
3.1.2 管理计算机名、用户账户、用户组
3.1.3 本地安全设置
3.1.4 管理文件和文件夹
3.2 DNS服务
3.2.1 DNS概述
3.2.2 DNS客户端
3.2.3 架设DNS服务器
3.2.4 DNS协议和实例分析
3.3 Web服务
3.3.1 Web概述
3.3.2 Web客户端
3.3.3 架设Web服务器
3.3.4 HTTP协议和实例分析
3.4 FTP服务
3.4.1 FTP概述
3.4.2 FTP客户端
3.4.3 架设FTP服务器
3.4.4 FTP协议和实例分析
3.5 MAIL服务
3.5.1 MAIL概述
3.5.2 MAIL客户端
3.5.3 架设MAIL服务器
3.5.4 SMTP协议、POP3协议和实例分析
第4章 Linux操作系统和常用服务器配置
4.1 Linux操作系统基础
4.1.1 Linux简介
4.1.2 使用Linux命令行
4.1.3 常用命令
4.1.4 文件和目录基础
4.1.5 vi编辑器
4.1.6 管理用户和组
4.1.7 文件和目录的属性
4.1.8 文件打包和压缩
4.1.9 使用grep进行文本搜索
4.1.10 使用RPM软件包
4.1.11 网络配置
4.2 配置DNS服务器
4.2.1 安装DNS服务器
4.2.2 安装缓存域名服务器(caching-nameserver)
4.2.3 配置主DNS服务器
4.2.4 重新启动DNS服务器
4.2.5 配置DNS客户端
4.2.6 使用nslookup命令测试DNS服务
4.3 配置FTP服务器
4.3.1 安装vsftpd服务器
4.3.2 测试vsftpd服务器的默认配置
4.3.3 配置vsftpd服务器,允许匿名用户上传文件
4.3.4 配置vsftpd服务器的虚拟用户
4.4 配置Web服务器
4.4.1 安装Apache服务器
4.4.2 测试Apache服务器
4.4.3 配置Apache服务器
4.5 配置E-mail服务器
4.5.1 配置DNS服务器
4.5.2 安装Postfix服务器
4.5.3 切换邮件服务器
4.5.4 修改配置文件/etc/postfix/main cf,配置Postfix服务器
4.5.5 配置dovecot服务器,实现POP和IMAP邮件服务
4.5.6 配置电子邮件客户端
第5章 网页制作
5.1 Dreamweaver CS4的安装
5.2 Dreamweaver CS4界面及常用面板
5.3 站点管理
5.3.1 创建本地站点
5.3.2 管理站点
5.4 网页基本操作
5.4.1 新建一个空白页面
5.4.2 插入文本
5.4.3 插入图片
5.4.4 插入超级链接
5.4.5 插入音频、视频以及动画
5.4.6 使用表格
5.5 网页中的高级应用
5.5.1 利用框架构建网页
5.5.2 加入行为
5.5.3 创建翻转图
5.5.4 使用模板
5.5.5 使用库
第6章 路由器及选路协议基础
6.1 路由器的基础知识
6.1.1 路由器的基本概念
6.1.2 路由器的功能
6.1.3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6.1.4 初次访问路由器
6.2 路由器的命令行界面(CLI)
6.2.1 路由器用户界面概述
6.2.2 命令行界面命令列表
6.2.3 路由器的帮助功能和编辑命令
6.3 路由器的文件维护
6.3.1 路由器的基本存储组件
6.3.2 路由器的启动过程
6.3.3 路由器IOS的升级与备份
6.4 路由表的建立和静态路由配置
6.4.1 路由表的建立
6.4.2 静态路由的实例
6.5 距离矢量选路协议
6.5.1 路由更新的概念
6.5.2距离矢量协议中路由选择表的交换
6.5.3 路由环路问题
6.5.4 RIP协议基础
6.5.5 RIP协议的配置
6.6 链路状态选路协议
6.6.1 链路状态协议基础
6.6.2 OSPF选路协议
6.6.3 单区域中配置OSPF
6.7 网络地址转换
6.7.1 网络地址转换NAT的基本概念
6.7.2 NAT的原理
6.7.3 NAT配置实例
第7章 交换机配置基础
7.1 交换机的基本概念
7.1.1 交换机的三种交换方式
7.1.2 VLAN的基本概念
7.2 生成树协议
7.2.1 生成树协议的帧格式及选举过程
7.2.2 快速生成树协议简介
7.3 VLAN中继
7.3.1 VLAN中继数据帧的格式
7.3.2 VLAN数据帧跨交换机的传输
7.4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7.4.1 在交换机上配置VLAN和配置中继链路
7.4.2 三层交换机上VLAN间路由的配置
第8章 计算机网络安全
8.1 网络安全概述
8.1.1 网络安全概念
8.1.2 网络安全机制
8.2 加密与认证
8.2.1 网络加密技术
8.2.2 网络认证技术
8.2.3 利用PGP加密技术文件
8.3 网络安全实用技术
8.3.1 防火墙基础
8.3.2 入侵检测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❽ 计算机一二三四级考试分类 这4级分别是什么
一级:考核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使用办公软件及因特网(Internet)的基本技能。
一级MS-OFFICE、一级WPS
、一级B
二级:考核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使用一种高级计算机语言或数据库管理软件编写程序以及上机调试的基本技能。编程类:C、Visual
Basic、C++、Java、Visual,数据库类:FoxPro、C++。基础知识包括如下内容:数据结构与算法、程序设计方法、软件工程、数据库基础。
三级:分为"PC技术"、
"信息管理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四个类别。"PC技术"考核PC机硬件组成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以及PC机使用、管理、维护和应用开发的基本技能;"信息管理技术"考核计算机信息管理应用基础知识及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和办公自动化系统项目开发、维护的基本技能;"数据库技术"考核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及数据库应用系统项目开发和维护的基本技能;"网络技术"考核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及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开发和管理的基本技能。
四级:考核计算机专业基本知识以及计算机应用项目的分析设计、组织实施的基本技能。
❾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都考什么内容
一级分(1)MS Office;(2)一级B;(3)一级WPS1、一级MS Office大纲基本要求 1、具有使用微型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常识)。 2、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3、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4、了解文字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文字处理软件“MS Word”的基本操作和应用,熟练掌握一种汉字(键盘)输入方法。 5、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知识,掌握电子表格软件“Excel”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6、了解多媒体演示软件的基本知识,掌握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7、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因特网(Internet)的初步知识,掌握IE浏览器软件和“Outlook Express”软件的基本操作和使用。 考试方式 一、采用无纸化考试,上机操作。考试时间:90分钟。二、软件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2000;办公软件:Microsoft Office 2000。三、在指定时间内,使用微机完成下列各项操作: 1、选择题(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20分) 2、汉字录入能力测试(录入150个汉字,限时10分钟)。(10分) 3、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10分) 4、Word操作。(25分) 5、Excel操作。(15分) 6、PowerPoint操作。(10分) 7、浏览器(IE6、0)的简单使用和电子邮件收发。(10分) 二. 一级B大纲◆ 基本要求
1.具有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2.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3.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掌握Windows的使用方法。
4.了解字表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Windows环境下Word和Excel(或WPS)的基本操作,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方法。
5.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掌握因特网(Internet)的电子邮件及浏览器的使用。
6.具有计算机安全使用和计算机病毒防治的知识。
◆ 考试内容
一、基础知识
l.计算机的概念、类型及其应用领域;计算机系统的配置及主技术指标。
2.数制的概念,二、十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3.计算机的数据与编码。数据的存储单位(位、字节、字);字符与ASCII码,汉字及其编码。
二、微型计箕机系统的组成
l.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CPU、存储器(ROM、RAM)以及常用的输入输出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程序设计语言(机器语言、汇编、高级语言)的概念。
3.计算机的安全操作,病毒及其防治。
三、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分类
1.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分类。
2.操作系统的组成,文件(文档)、文件(文档)名、目录(文件夹)、目录(文件夹)树和路径等概念。
3.Windows的使用
(1)Windows的特点、功能、配置和运行环境。
(2)Windows“开始"按钮、“任务栏’’、“菜单’’、“图标”等的使用。
(3)应用程序的运行和退出、“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的使用。
(4)文档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打开、创建、移动、删除、复制、更名、查找、打印及设置属性。
(5)复制软盘和软盘的格式化,磁盘属性的查看等操作。
(6)中文输入法的安装、卸除、选用和屏幕显示,中文DOS方式的使用。
(7)快捷方式的设置和使用。
4.附件的使用。
四、字表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使用
1.中文Word的基本功能,Word的启动和退出,Word的工作窗目。
2.熟练掌握一种常用的汉字输入方法。
3.文档的创建、打开,文档的编辑(文字的选定、插入、删除、查找与替换等基本操作),多窗口和多文档的编辑。
4.文档的保存、复制、删除、插入、打印
5.字体、字号的设置、段落格式和页面格式的设置与打印预览。
6.Word的图形功能,Word的图形编辑器及使用。
7.Word的表格制作,表格中数据的输入与编辑,数据的排序和计算。五、中文Excel的功能和使用
1.电子表格Exool的基本概念、功能、启动和退出。
2.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创建、输入、编辑、保存等基本操作。
3.工作表中公式与常用函数的使用和输入。
4.工作表数据库的概念,记录的排序、筛选和查找。
5.Exool图表的建立及相应的操作。
六、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分类。
2.计算机通信的简单概念:Modom、网卡等。
3.计算机局域网与广域网的特点。
4.因特网(Internet)的概念及其简单应用:电子邮件(E-mail)的收发、浏览器IE的使用。
◆ 考试方式
1.全上机操作:90分钟。
2.在指定时间内,使用微机完成下列各项操作:
(1)综合选择题30道
(2)Windows的基本操作。
(3)汉字录入能力测试
(4)Word操作。
(5)Excel操三. 一级WPS大纲基本要求
1. 具有使用微型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常识)。
2. 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3. 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4. 了解文字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文字处理软件“金山文字2003”的基本操作和应用,熟练掌握一种汉字(键盘)输入方法。
5. 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知识,掌握电子表格软件“金山表格2003”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6. 了解多媒体演示软件的基本知识,掌握演示文稿**软件“金山演示2003”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7.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因特网(Internet)的初步知识,掌握IE浏览器软件和“金山邮件2003”软件的基本操作和使用。
◆ 考试内容
一、基础知识
1. 计算机的概念、类型及其应用领域;计算机系统的配置及主要技术指标。
2.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二进制的概念,整数的二进制表示,西文字符的ASCII码表示,汉字及其编码(国标码),数据的存储单位(位、字节、字)。
3.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和病毒的防治。
4.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CPU、存储器(ROM、RAM)以及常用输入输出设备的功能。
5. 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程序设计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的概念。
二、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
1.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组成和分类。
2. 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文件、文件名、目录(文件夹)、目录(文件夹)树和路径等。
3. 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1) Windows概述、特点和功能、配置和运行环境。
(2) Windows“开始”按钮、“任务栏”、“菜单”、“ 图标”等的使用。
(3) 应用程序的运行和退出。
(4) 熟练掌握资源管理系统“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的操作与应用。文件和文件夹的创建、移动、复制、删除、更名、查找、打印和属性设置。
(5) 软盘的格式化和整盘复制,磁盘属性的查看等操作。
(6) 中文输入法的安装、删除和选用;显示器的设置。
(7) 快捷方式的设置和使用。
三、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使用
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概念,金山文字的基本功能、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
2. 文档的创建、打开和基本编辑操作,文本的查找与替换,多窗口和多文档的编辑。
3. 文档的保存、保护、复制、删除和插入。
4. 字体格式设置、段落格式设置和文档的页面设置等基本的排版操作。打印预览和打印。
5. 金山文字的对象操作:对象的概念及种类,图形、图像对象的编辑,文本框的使用。
6. 金山文字的表格**功能:表格的创建与修饰,表格中数据的输入与编辑,数据的排序和计算。
四、电子表格软件的功能和使用
1. 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金山表格的功能、运行环境、启动与退出。
2. 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基本概念,工作表的创建、数据输入、编辑和排版。
3. 工作表的插入、复制、移动、更名、保存和保护等基本操作。
4. 单元格的绝对地址和相对地址的概念,工作表中公式的输入与常用函数的使用。
5. 数据清单的概念,记录单的使用、数据的排序、筛选、查找和分类汇总。
6. 图表的创建和格式设置。
7. 工作表的页面设置、打印预览和打印。
五、电子演示文稿**软件的功能和使用
1. 金山演示的功能、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
2. 演示文稿的创建、打开和保存。
3. 演示文稿视图的使用,演示页的**、文字编排、图片和图表等对象的插入,演示页的插入、删除、复制以及演示顺序的调整。
4. 演示页版式的设置、模板与配色方案的套用、母版的使用,演示页放映效果的设置、换页方式及对象动画的选用,演示文稿的播放与打印。
六、因特网(Internet)的初步知识和应用
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因特网的基本概念和接入方式。
3. 因特网的简单应用:拨号连接、浏览器(IE6.0)的使用,电子邮件的收发和搜索引擎的使用。
◆ 考试方式
一、采用无纸化考试,上机操作。考试时间:90分钟。
二、软件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2000;
办公软件:WPS Offfice 2003。
三、指定时间内,使用微机完成下列各项操作:
1. 选择题(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20分)
2. 汉字录入能力测试(录入150个汉字,限时10分钟)。(10分)
3. 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10分)
4. 金山文字操作。(25分)
5. 金山表格操作。(15分)
6. 金山演示操作。(10分)
7. 浏览器(IE6.0)的简单使用和用金山邮件收发电子邮件的操作。(10分)
该文章转载自无忧考网: 前两种考试内容差不多,后一种将MS Office2003换成了WPS,看自己的需要,我的推荐报考一级B(一级无笔试)
❿ 2009年计算机1级2级3级4级都考些什么详细些!
一级考试大纲(WINDOWS环境)
基本要求
1.具有使用微型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常识)。
2.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3.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4.了解文字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和应用,熟练掌握一种汉字(键盘)输入方法。
5.了解电子表格软件基本知识,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6.了解演示文稿的基本知识,掌握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7.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因特网(Internet)的初步知识,掌握因特网(Internet)的简单运用。
考试内容
一、基础知识
1.计算机的概念、类型及其应用领域;计算机系统的配置及主要技术指标。
2.数制的概念,二进制整数与十进制整数之间的转换。
3.计算机的数据与编码。数据的存储单位(位、字节、字);西文字符与ASCII码;汉字及其编码(国标码)的基本概念。
4.计算机的安全操作,病毒的概念及其防治。
二、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CPU、存储器(ROM、RAM)以及常用的输入输出设备的功能。
2.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程序设计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的概念。
3.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初步知识。
三、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
1.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组成和分类(DOS、Windows、Unix、Linux)。
2.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文件、文件名、目录(文件夹)、目录(文件夹)树和路径等。
3.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1)Windows概述、特点和功能、配置和运行环境。
(2)Windows“开始”按钮、“任务栏”、“菜单”、“图标”等的使用。
(3)应用程序的运行和退出。
(4)掌握资源管理系统“我的电脑”或“资源管理器”的操作与应用。文件和文件夹的创建、移动、复制、删除、更名、查找、打印和属性设置。
(5)软盘格式化和整盘复制,磁盘属性的查看等操作。
(6)中文输入法的安装、删除和选用。
(7)在Windows环境下,使用中文DOS方式。
(8)快捷方式的设置和使用。
四、字表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使用
1.字表处理软件的基本概念,中文Word的基本功能、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
2.文档的创建,打开和基本编辑操作,文本的查找与替换,多窗口和多文档的编辑。
3.文档的保存、保护、复制、删除、插入和打印。
4.字体格式、段落格式和页面格式等文档编排的基本操作,页面设置和打印预览。
5.Word的图形功能,图形编辑器及其使用。
6.Word的表格制作功能:表格的创建,表格中数据的输入与编辑,数据的排序和计算。
五、电子表格软件的功能和使用
1.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中文Excel的功能、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
2.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基本概念,工作表的创建、数据输入、编辑和排版。
3.工作表的插入、复制、移动、更名、保存和保护等基本操作。
4.单元格的绝对地址和相对地址的概念,工作表中公式的输入与常用函数的使用。
5.数据清单的概念,记录单的使用,记录的排序、筛选、查找和分类汇总。
6.图表的创建和格式设置。
六、电子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的功能和使用
1.中文PowerPoint的功能、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
2.演示文稿的创建、打开和保存。
3.演示文稿视图的使用,幻灯片的制作、文字编排、图片和图表插入及模板的选用。
4.幻灯片的手稿和删除,演示顺序的改变,幻灯片格式的设置,幻灯片放映效果的设置,多媒体对象的插入,演示文稿的打包和打印。
二级可以从VFP,c语言,java,c++,vb,access,任选一科,考过即可,无论考哪一颗都要考二级公共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基本要求
1.掌握算法的基本概念。
2.掌握基本数据结构及其操作。
3.掌握基本排序和查找算法。
4.掌握逐步求精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5.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应用相关技术进行软件开发的能力。
6.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知识,了解关系数据库的设计。
考试内容
一、基本数据结构与算法
1.算法的基本概念;算法复杂度的概念和意义(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
2.数据结构的定义;数据的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数据结构的图形表示;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的概念。
3.线性表的定义;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插入与删除运算。
4.栈和队列的定义;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基本运算。
5.线性单链表、双向链表与循环链表的结构及其基本运算。
6.树的基本概念;二叉树的定义及其存储结构;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
7.顺序查找与二分法查找算法;基本排序算法(交换类排序,选择类排序,插入类排序)。
二、程序设计基础
1.程序设计方法与风格
2.结构化程序设计。
3.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对象,方法,属性及继承与多态性。
三、软件工程基础
1.软件工程基本概念,软件生命周期概念,软件工具与软件开发环境。
2.结构化分析方法,数据流图,数据字典,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3.结构化设计方法,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
4.软件测试的方法,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测试用例设计,软件测试的实施,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
5.程序的调试,静态调试与动态调试。
四、数据库设计基础
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2.数据模型,实体联系模型及E―R图,从E―R图导出关系数据模型。
3.关系代数运算,包括集合运算及选择、投影、连接运算,数据库规范化理 论。
4.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相关策略。
C语言程序设计
基本要求
1.熟悉TURBO C集成环境。
2.熟练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
3.掌握程序设计中简单的数据结构和算法。
4.TURBO C的集成环境下,能够编写简单的C程序,并具有基本的纠错和调试程序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C语言的结构
1.程序的构成,MAIN函数和其他函数。
2.头文件,数据说明,函数的开始和结束标志。
3.源程序的书写格式。
4.C语言的风格。
二、数据类型及其运算
1.C的数据类型(基本类型,构造类型,指针类型,空类型)及其定义方法。
2.C运算符的种类、运算优先级和结合性。
3.不同类型数据间的转换与运算。
4.C表达式类型(赋值表达式,算术表达式,关系表达式,逻辑表达式,条件表达式,逗号表达式)和求值规则。
三、基本语句
1.表达式语句,空语句,复合语句。
2.数据的输入与输出,输入输出函数的调用。
3.复合语句。
4.GOTO语句和语句标号的使用。
四、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1.用IF语句实现选择结构。
2.用SWITCH语句实现多分支选择结构。
3.选择结构的嵌套。
五、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1.FOR循环结构。
2.WHILE和DO WHILE循环结构。
3.CONTINUE语句和BREAK语句。
4.循环的嵌套。
六、数组的定义和引用
1.一维数组和多维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引用
2.字符串与字符数组。
七、函数
1.库函数的正确调用。
2.函数的定义方法。
3.函数的类型和返回值。
4.形式参数与实在参数,参数值的传递。
5.函数的正确调用,嵌套调用,递归调用。
6.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
7.变量的存储类别(自动,静态,寄存器,外部),变量的作用域和生存期。
8.内部函数与外部函数。
八、编译预处理
1.宏定义:不带参数的宏定义;带参数的宏定义。
2.“文件包含”处理。
九、指针
1.指针与指针变量的概念,指针与地址运算符。
2.变量、数组、字符串、函数、结构体的指针以及指向变量、数组、字符串、函数、结构体的指针变量。通过指针引用以上各类型数据。
3.用指针作函数参数。
4.返回指针值的指针函数。
5.指针数组,指向指针的指针,MAIN函数的命令行参数。
十、结构体(即“结构”)与共用体(即“联合”)
1.结构体和共用体类型数据的定义方法和引用方法。
2.用指针和结构体构成链表,单向链表的建立、输出、删除与插入。
十一、位运算
1.位运算符的含义及使用。
2.简单的位运算。
十二、文件操作
只要求缓冲文件系统(即高级磁盘I/O系统),对非标准缓冲文件系统(即低级磁盘I/O系统)不要求。
1.文件类型指针(FILE类型指针)。
2.文件的打开与关闭(FOPEN,FCLOSE)。
3.文件的读写(FPUTC,FGETC,FPUTS,FGETS,FREAD,FWRITE,FPRINTF,FSCANF函数),文件的定位(REWIND,FSEEK函数)。
三级网络技术等级考试大纲
基本要求
1.具有计算机软件及应用的基本知识。
2.掌握计算机局域网的基本概念与工作原理
3.了解网络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
4.掌握Internet的基本知识,了解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应用。
5.掌握组网、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等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基本知识。
6.了解网络技术的发展。7.掌握计算机操作并具有C语言编程(含上机调试)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基础知识
1.计算机系统组成。
2.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知识。
3.多媒体的基本概念。
4.计算机应用领域。
(二)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2.数据通信技术基础。
3.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的基本概念。
4.广域网、局域网与城域网的分类、特点与典型系统。
5.网络互连技术与互联设备。
(三)局域网应用技术1.局域网分类与基本工作原理。
2.高速局域网。
3.局域网组网方法。
4.结构化布线技术。
(四)网络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2.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3.了解当前流行的网络操作系统的概况。
(五)Internet基础
1.Internet的基本结构与主要服务
。2.Internet通信协议—TCP/IP。
3.Internet接入方法。
4.超文本、超媒体与Web浏览器。
(六)网络安全技术
1.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2.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3.网络安全策略。
4.加密与认证技术。
5.防火墙技术的基本概念。
(七)网络应用—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
1.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与系统结构。
2.电子商务应用中的关键技术。
3.浏览器、电子邮件及Web服务器的安全特性。
4.Web站点内容的策划与推广。
5.使用Internet进行网上购物与访问政府网站。
(八)网络技术发展1.网络应用技术的发展。
2.宽带网络技术。
3.网络新技术。
(九)上机操作
1.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熟练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技术、编程和调试。
3.掌握与考试内容相关的上机应用。
四级有三个方向 网络工程师 软件测试工程师 数据库工程师
网络工程师
基本要求
1.了解大型网络系统规划、管理方法;
2.具备中小型网络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能力;
3.掌握中小型网络系统组建、设备配置调试的基本技术;
4.掌握企事业单位中小型网络系统现场维护与管理基本技术;
5.了解网络技术的发展。
考试内容
一、网络规划与设计
1.网络需求分析。
2.网络规划设计。
3.网络设备及选型。
4.网络综合布线方案设计。
5.接人技术方案设计
6.IP地址规划与路由设计。
7.网络系统安全设计
二、网络构建
1.局域网组网技术。
(1)网线制作方法、
(2)交换机配置与使用方法。
(3)交换机端口的基本配置。
(4)交换机VLAN配置。
(5)交换机STP配置。
2.路由器配置与使用。
(1)路由器基本操作与配置方法
(2)路由器接口配置
(3)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
(4)RIP动态路由配置。
(5)OSPF动态路由配置。
3.路由器高级功能。
(1)设置路由器为DHCP服务器。
(2)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
(3)配置GRE协议。
(4)配置IPSec协议。
(5)配置MPLS协议。
4.无线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
三、网络环境与应用系统的安装调试
1.网络环境配置。
2. WWW服务器安装调试)
3.E—mail服务器安装调试
4. FTP服务器安装调试。
5. DNS服务器安装调试。
四、网络安全技术与网络管理
1.网络安全。
(1)网络防病毒软件与防火墙的安装与使用。
(2)网站系统管理与维护。
(3)网络攻击防护与漏洞查找。
(4)网络数据备份与恢复设备的安装与使用。
(5)其他网络安全软件的安装与使用。
2.网络管理。
(1)管理与维护网络用户帐户。
(2)利用工具软件监控和管理网络系统。
(3)查找与排除网络设备故障。
(4)常用网络管理软件的安装与使用。
五、上机操作
在仿真网络环境下完成以下考核内容:
1、交换机配置与使用。
2、路由器基本操作与配置方法。
3、网络环境与应用系统安装调试的基本方法。
4、网络管理与安全设备、软件安装、调试的基本方法。
软件测试工程师
基本要求:
1.熟悉软件质量、软件测试及软件质量保证的基础知识;
2.掌握代码检查、走查与评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3.掌握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的测试用例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4.掌握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5.了解系统测试、性能测试和可靠性测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6.了解面向对象软件和WEB应用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7.掌握软件测试过程管理的基本知识和管理方法;
8.熟悉软件测试的标准和文档;
9.掌握QESuite软件测试过程管理平台和QESat/C++软件分析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考试内容:
一、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
1.软件质量的概念。
2.软件测试的目标和原则。
3.软件测试的心理学。
4.软件测试的经济学。
5.软件质量保证。
二、软件测试的类型及其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地位
1.软件开发阶段。
2.规划阶段的测试。
3.设计阶段的测试。
4.编码阶段的测试。
5.验收和维护阶段的测试。
三、代码检查、走查与评审
1.桌面检查。
2.代码走查。
3.代码检查。
4.同行评审。
四、覆盖率(白盒)测试
1.覆盖率测试。
2.逻辑结构的覆盖率测试。
3.路径覆盖率测试。
4.数据流测试。
5.程序变异测试。
6.基于覆盖的测试用例选择。
五、功能(黑盒)测试
1.边界值测试。
2.等价类测试。
3.基于因果图的测试。
4.基于决策表的测试。
5.基于状态图的测试。
6.基于场景的测试。
7.比较测试。
六、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
1.单元测试的目标和模型。
2.单元测试策略。
3.单元测试分析。
4.单元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原则。
5.集成测试基本概念。
6.集成测试策略。
7.集成测试分析。
8.集成测试用例设计原则。
七、系统测试
1.系统测试概念。
2.系统测试方法。
3.系统测试的实施。
八、软件性能测试和可靠性测试
1.软件性能的概念。
2.性能测试的执行。
3.软件可靠性的概念。
4.可靠性预计。
5.可靠性分析方法。
6.软件可靠性测试的执行。
九、面向对象软件的测试
1.面向对象软件测试的问题。
2.面向对象软件测试模型。
3.面向对象软件的测试策略。
4.面向对象软件的单元测试。
5.面向对象软件的集成测试。
6.面向对象软件的系统测试。
十、Web应用测试
1.应用服务器的分类和特征。
2.Web应用系统的特点。
3.Web应用系统的测试策略。
4.Web应用系统测试技术。
5.Web应用系统安全测试。
十一、其他测试
1.兼容性测试。
2.易用性测试。
3.GUI测试。
4.构件测试。
5.极限测试。
6.文档测试。
十二、软件测试过程和管理
1.软件测试过程概念。
2.测试组织管理。
3.测试计划的制定。
4.测试步骤的确定。
5.测试环境管理。
6.软件测试风险分析和成本管理。
7.测试文档管理。
8.测试的复用与维护。
十三、软件测试自动化
1.测试自动化的原理、方法。
2.测试用例自动生成。
3.测试执行自动化。
4.测试结果比较自动化。
5.测试工具的分类和选择。
6.测试工具的主流产品介绍。
十四、软件测试的标准和文档
1.软件测试的标准。
2.软件测试的文档。
十五、软件测试实践
1.软件测试过程管理。
(1)软件测试过程管理概念。
(2)测试的设计。
(3)测试的准备。
(4)测试的执行。
(5)软件问题报告和软件问题生命周期。
(6)测试的总结。
(7)QESuite软件测试过程管理平台。
2.白盒测试实践。 (1)被测程序说明。 (2)静态分析。 (3)被测程序的插装和动态测试。 (4)QESAT/C++白盒测试工具
数据库工程师
基本要求:
1.掌握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
2.能够使用SQL语言实现数据库操作;
3.具备数据库系统安装、配置及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的基本技能;
4.掌握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的基本方法;
5.掌握数据库性能优化的基本方法;
6.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生命周期及其设计、开发过程;
7.熟悉常用的数据库管理和开发工具,具备用指定的工具管理和开发简单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
8.了解数据库技术的最新发展。
一、数据库应用系统分析及规划
1.软件工程与软件生命周期。
2.数据库系统生命周期。
3.数据库开发方法与工具。
4.数据库应用体系结构。
5.数据库应用接口。
二、数据库设计及实现
1.概念设计。
2.逻辑设计。
3.物理设计。
4.数据库对象实现及操作。
三、数据库存储技术
1.存储与文件结构。
2. 索引技术。
四、并发控制技术
1.事务管理。
2.并发控制技术。
3.死锁处理。
五、数据库管理与维护
1、数据完整性。
2、数据库安全性。
3、数据库可靠性。
4、监控分析。
5、参数调整。
6、查询优化。
7、空间管理。
六、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与新技术
1、分布式数据库。
2、对象数据库。
3、并行数据库。
4、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从今年上半年开始,计算机四级考试取消了上级考试
另外买一本书,比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教程---数据库工程师>另外做做历年来的试题,应该就可以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