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连接 > 第1个计算机网络产生的时间地点

第1个计算机网络产生的时间地点

发布时间:2025-10-17 00:56:15

‘壹’ 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互联网发展史
互联网发展史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发 展
互联网发展史是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按编年体的形式,详细历数了互联网一步步走向成熟的发展过程,由美国国防部编制。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互联网发展史

时间
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

所属国家
美国

单位
美国国防部

50年代
1957 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Sputnik。作为响应,美国国防部(DoD)组建了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开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amk:)。

60年代
1961 MIT的Leonard Kleinrock发表Information Flow in Large Communication Nets,(7月)

1961
第一篇有关包交换(PS)的论文。

1962 MIT的J.C.R. Licklider和W. Clark发表On-Line Man Computer Communication,(8月)

1962
包含有分布式社交行为的全球网络概念。

1964 RAND公司的Paul Baran发表On 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1964
包交换网络;不存在出口。

1965 ARPA资助进行分时计算机系统的合作网络研究。

1965
MIT林肯实验室的TX-2计算机与位于加州圣莫尼卡的系统开发公司的Q-32计算机通过1200bps的电话专线直接连接(没有使用包交换)。随后APRA又将数据设备公司(DEC)的计算机加入其中,组成了实验网络。

1966 MIT的Lawrence G. Roberts发表Towards a Cooperative Network of Time-Shared Computers,(10月)

1966
第一个ARPANET计划。

1967 在美国密西根州Ann Arbor召开的ARPA IPTO PI会议上,Larry Roberts组织了有关ARPANET设计方案的讨论。(4月)

1967
在田纳西州Gatlinburg召开ACM操作原则专题研讨会。(10月)

Lawrence G. Roberts发表第一篇关于ARPANET设计的论文Multiple Computer Networks and Intercomputer Communication。

三个独立的包交换网络(RAND、NPL、ARPA)开发人员的第一次会议。

位于英国Middlesex的国家物理实验室(NDL)在D. W. Davies的主持下开发了国家物理实验室数据网络,D. W. Davies是首先使用包(packet)这个术语的人。NDL网络是一个包交换的实验网络,它使用了768kpbs的通信线路。

1968 向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演示包交换网络。

1968
8月递交有关ARPANET的建议书,9月受到回应。

10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获得建立网络测量中心的合同。

Bolt Beranek and Newman、Inc.公司(BBN)获得建立接口消息处理机(IMP)中的包交换部分的合同。

美国参议员Edward Kennedy向BBN公司发出祝贺电报,祝贺他们从ARPA处获得百万美圆的合同来建造 Interfaith(他的笔误,应为Interface接口)消息处理机,并感谢他们的努力。

以Steve Crocker为首的松散组织,网络工作组(NWG),开始开发用于APRANET通信的主机一级的协议。

1969 美国国防部委托开发ARPANET,进行联网的研究。

1969
使用BBN公司开发的接口消息处理器IMP建立节点(配有12K存储器的Honeywell DDP-516小型计算机);AT&T公司提供速率为50kpbs的通信线路。

节点1:UCLA(8月30日,9月2日接入)

功能:网络测量中心

主机、操作系统:SDS SIGMA 7、SEX

节点2:斯坦福研究院(SRI)(10月1日)

功能:网络信息中心(NIC)

主机、操作系统:SDS940、Genie

Doug Engelbart有关Augmentation of Human Intellect的计划

节点3: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CSB)(11月1日)

功能:Culler-Fried交互式数学

主机、操作系统:IBM 360/75、OS/MVT

节点4:Utah大学(12月)

功能:图形处理

主机、操作系统:DEC PDP-10、Tenex

由Steve Crocker编写第一份RFC文件Host Software(1969年4月7日)。

REC 4:Network Timetable

UCLA的Charley Kline试图登录到SRI上,发出了第一个数据包,他的第一次尝试在键入LOGIN的G的时候引起了系统的崩溃。(1969年10月20日或29日,需查实)

密西根州的密西根大学和怀俄明州立大学为他们的学生、教师及校友建立了基于X.25的Merit网络。(:sw1:)

‘贰’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计算机网络从产生到发展,总体来说可以分成4个阶段。 第1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到20世纪70年代初为计算机网络发展的萌芽阶段。其主要特征是:为了增加系统的计算能力和资源共享,把小型计算机连成实验性的网络。第一个远程分组交换网叫ARPANET,是由美国国防部于1969年建成的,第一次实现了由通信网络和资源网络复合构成计算机网络系统。标志计算机网络的真正产生,ARPANET是这一阶段的典型代表。 第2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是局域网络(LAN)发展的重要阶段,其主要特征为:局域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开始进入产业部门。局域网技术是从远程分组交换通信网络和I/O总线结构计算机系统派生出来的。1976年,美国Xerox公司的Palo Alto研究中心推出以太网(Ethernet),它成功地采用了夏威夷大学ALOHA无线电网络系统的基本原理,使之发展成为第一个总线竞争式局域网络。1974年,英国剑桥大学计算机研究所开发了着名的剑桥环局域网(Cambridge Ring)。这些网络的成功实现,一方面标志着局域网络的产生,另一方面,它们形成的以太网及环网对以后局域网络的发展起到导航的作用。 第3阶段:整个20世纪80年代是计算机局域网络的发展时期。其主要特征是:局域网络完全从硬件上实现了ISO的开放系统互连通信模式协议的能力。计算机局域网及其互连产品的集成,使得局域网与局域互连、局域网与各类主机互连,以及局域网与广域网互连的技术越来越成熟。综合业务数据通信网络(ISDN)和智能化网络(IN)的发展,标志着局域网络的飞速发展。1980年2月,IEEE (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下属的802局域网络标准委员会宣告成立,并相继提出IEEE801.5~802.6等局域网络标准草案,其中的绝大部分内容已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认可。作为局域网络的国际标准,它标志着局域网协议及其标准化的确定,为局域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4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现在是计算机网络飞速发展的阶段,其主要特征是:计算机网络化,协同计算能力发展以及全球互连网络(Internet)的盛行。计算机的发展已经完全与网络融为一体,体现了“网络就是计算机”的口号。目前,计算机网络已经真正进入社会各行各业,为社会各行各业所采用。另外,虚拟网络FDDI及ATM技术的应用,使网络技术蓬勃发展并迅速走向市场,走进平民百姓的生活。

‘叁’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又被称为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又被称为以单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个庞然大物:重30余吨,占地约170平方米,肚子里装有18000只电子管。它是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敌对双方都使用了飞机和火炮,猛烈轰炸对方军事目标。要想打得准,必须精确计算并绘制出"射击图表"。经查表确定炮口的角度,才能使射出去的炮弹正中飞行目标。

但是,每一个数都要做几千次的四则运算才能得出来,十几个人用手摇机械计算机算几个月,才能完成一份"图表"。针对这种情况,人们开始研究把电子管作为"电子开关"来提高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许多科学家都参加了实验和研究,终于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起名为"埃尼阿克"。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1)以 数据通信 为主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1954年,美国军方的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将远距离的雷达和测控仪器所探测到的信息,通过通信线路汇集到某个基地的一台IBM计算机上进行集中的信息处理,再将处理好的数据通过通信线路送回到各自的终端设备。

(2)以 资源共享 为主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 于1968年主持研制,次年将分散在不同地区的4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建成了 ARPA 网。 ARPA网的建成 标志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进入了第二代,它也是 Internet的前身。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 分组交换网 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它与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的区别在于:网络中通信双方都是具有 自主处理能力 的计算机,而不是终端机;计算机网络功能以 资源共享 为主,而不是以数据通信为主。

(3) 体系标准化 的第三代计算机网络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各种不同体系结构的网络进行互联,但是由于不同体系的网络很难互联,因此,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7年设立了一个分委员会,专门研究网络通信的体系结构。

1983年,该委员会提出的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各层 的协议被批准为国际标准,给网络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共同遵守的规则,从此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走上了标准化的道路,因此我们把 体系结构标准化 的计算机网络称为第三代计算机网络。

‘肆’ 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1. 网络雏形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构成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称为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2. 网络初级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主机互联,多个独立的主计算机通过线路互联构成计算机网络,无网络操作系统,只是通信网。60年代后期,ARPANET网出现,称为第二代计算机网络。

  3.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以太网产生,ISO制定了网络互连标准OSI,世界上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和源际标准化协议的计算机网络迅猛发展,这阶段的计算机网络称为第三代计算机网络。

  4.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计算机网络向综合化高速化发展,同时出现了多媒体智能化网络,发展到现在,已经是第四代了。局域网技术发展成熟。第四代计算机网络就是以千兆位传输速率为主的多媒体智能化网络。

拓展资罩棚兄料: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 

(1)计算机系统 

(2)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 

通信设备指网络连接设备、网络互联设备,包括:网卡、集线器、中继器、交换机、网桥和路由器以及调制解调器等其他的通信设备。

(3)网络物袭协议  

如TCP/IP协议、NetBEUI协议、IPX/SPX协议。

(4)网络软件  

网络软件可分为网络系统软件和网络应用软件两大类型。

参考资料:网络:计算机

‘伍’ 网络的发展史

Internet(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大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87—1993年,也是研究试验阶段。在此期间中国一些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开始研究InternetInternet技术,并开展了科研课题和科技合作工作,但这个阶段的网络应用仅限于小范围内的电子邮件服务。

第二阶段为1994年至1996年,同样是起步阶段。1994年4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进入Internet,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Internet的国家。

之后,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et等多个Internet络项目在全国范围相继启动,Internet开始进入公众生活,并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至1996年底,中国Internet用户数已达20万,利用Internet开展的业务与应用逐步增多。

第三阶段从1997年至今,是Internet在我国快速最为快速的阶段。国内Internet用户数97年以后基本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增长到今天,上网用户已超过1000万。

据中国Internet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3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人数为6800万人。这一数字比年初增长了890万人,与2002年同期相比则增加了2220万人。

(5)第1个计算机网络产生的时间地点扩展阅读

Internet的最早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Defenc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前身ARPAnet,该网于1969年投入使用。由此,ARPAnet成为现代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标志。

互联网发展史是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按编年体的形式,详细历数了互联网一步步走向成熟的发展过程,由美国国防部编制。

50年代

1957 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Sputnik。作为响应,美国国防部(DoD)组建了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开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amk:) 。

阅读全文

与第1个计算机网络产生的时间地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游戏为什么出现当前网络异常 浏览:709
苹果手机在锁屏状态如何连上网络 浏览:250
手机wfil网络断开后 浏览:606
我知到的网络安全常识1000字 浏览:376
蜂窝帮网络异常怎么回事 浏览:608
华为手机上如何打开移动网络 浏览:374
网络要登陆怎么破解 浏览:626
两台路由器连接另一个网络连不上 浏览:602
富土m118w连接无线网络错误密钥 浏览:930
沉溺手机网络开头怎么写 浏览:216
红米手机经常没有网络 浏览:411
软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排名 浏览:135
网络招聘员工软件 浏览:80
手机wifi拒绝网络如何解决 浏览:380
学生如何增强网络安全知识 浏览:813
如何开网络快餐店 浏览:747
国产手机网络推广方案 浏览:776
我家的无线网络怎么经常无法上网 浏览:552
买的qq登录网络异常 浏览:905
户外上网哪个网络不卡 浏览:69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