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论述消费者选择网上购物的心理因素和非心理因素是什么
1、非心理因素:追求方便
对于惜时如金、工作繁忙的白领来说,在传统的商品购买,对于一个购买愿望的实现过程短则几分钟,长则几小时,需要消耗消费者大量的精力在不同的商场和柜台中选择比较,且对于商品的信息往往因面对的不同销售员而发生不对称现象,但网上购物弥补了这个缺陷。
2、心理因素:追求价格优势的消费心理
价格始终是我国消费者最为敏感的因素。网上销售相比传统商店而言,其不需要固定的场地费用,也比较少发生因消费者直接接触商品而导致商品的损坏、遗失等各类原因导致的成本。
网购陷阱
1、低价诱惑
在网站上,如果许多产品以市场价的半价甚至更低的价格出现,这时就要提高警惕性,想想为什么它会这么便宜,特别是名牌产品,因为知名品牌产品除了二手货或次品货,正规渠道进货的名牌是不可能和市场价相差那么远的。
2、高额奖品
有些不法网站、网页,往往利用巨额奖金或奖品诱惑吸引消费者浏览网页,并购买其产品。
3、虚假广告
有些网站提供的产品说明夸大甚至虚假宣传,消费者点击进入之后,购买到的实物与网上看到的样品不一致。
4、设置格式条款
买货容易退货难,一些网站的购买合同采取格式化条款,对网上售出的商品不承担“三包”责任、没有退换货说明等。
消费者购买了质量不好的产品,想换货或者维修时,就无计可施了,对此,建议当地设有ITM实体服务店的,消费者网购一定要选择OVS服务,才能确保有完善的售后服务。而对于当地未设立ITM店的则只能据理力争。
B. 网络时代消费者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是怎样的
消费者市场的基本特征如下:
1.非盈利性。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某种使用价值,解决自身生活消费的需求,而不是为了盈利去转手销售。
2.非专业性。消费者往往缺乏专业的商品知识和市场知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容易受商家,厂家宣传,服务态度和商品质量的影响。
3.层次性。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不同,所处社会阶级不同,因此消费者的需求会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
4.广泛性。消费者市场不仅购买者人数众多而且分布地域广,从国内到国外,从城市到农村,消费者无处不在。
5.替代性。消费者市场除了少数商品不可替代外大多数商品都能找到互换使用的商品和替代品。因此消费者市场的商品具有较强的替代性。
6.流行性。消费需求不仅受到消费者的内在因素影响,也会受到时尚,环境,价值观等外在因素影响。因此消费者市场的商品具有一定的流行性。
C. 网络消费者的动机有哪些
(1)感情动机。人们对某种商品感兴趣,一部分来自商品在促销时能引导消费者可接受的情绪环境。例如,互联网上提供的网上购买异地送货服务,通过网上购物所体验到的一种快乐感与个人的满足感,就会让消费者选择网上购物。
(2)理智动机。网络消费者一般都对电脑比较了解,受教育的程度较高,网上购物时会多轮反复比较各个在线商场的商品,详细了解所要购买商品的性能、功效、价格等多种因素,最后综合比较才决定是否购买。
(3)信任动机。网络消费者一般会选择公众影响力较好,信任度和声誉较好的网站和商家的商品。网络消费者根据理智经验和感情,对认定好的网站和网上商场产生特殊的信任与偏好后,会经常光顾,忠诚消费,还会在网上对自己的交际圈进行宣传和影响,以扩大网站的宣传力度,从而对网站的推广产生很大的作用。
(4)购买动机。网络消费者在购物时,网站界面的个性化设计,网站优秀的声誉、较高的知名度、简单便利的交易方式,将更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从而刺激消费者产生某种需求并产生相应的购买动机。
(5)商品特性及质量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网上消费者有着自身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其购买行为和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适合在网上销售及进行网上营销活动。据有关资料显示:消费者认为网上交易最大的问题是: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及厂商信用得不到保障(占42.1%),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占28.1%),价格不够诱人(占7.5%),付款不方便(占7.4%),网上信息不可靠(占6.7%)等。从这些资料可知,网上商品的特性和网络消费的安全性与服务对消费者进行购买决策时有重大的影响。
(6)商品价格的影响。互联网上信息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使消费者更容易比较商品的价格。对于同一种商品,消费者更倾向于价格便宜的。由于网上销售没有传统营销的成本高,所以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亚马逊的大额折扣、免费送货和低廉的商品价格是吸引广大消费者的重要因素,这也证明了低价对消费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例如,针对消费者的这种心理的“特价热卖”栏目。消费者只要进入该专栏,就可以轻松获得各个热销产品的信息以及价格,进而通过链接快速进入消费者认为适合的网站,完成购物活动。这种网上购物满足了消费者追求物美价廉的心理。
D. 消费者的心理特征
消费者市场的基本特征如下:
1.非盈利性。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某种使用价值,解决自身的生活消费需求,而不是为了盈利去转手销售。
2.非专业性。消费者往往缺乏专业的商品知识和市场知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容易受到商家,厂家宣传,服务态度和商品质量的影响。
3.层次性。由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不同,所处社会阶级不同,因此消费者的需求会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
4.广泛性。消费者市场不仅购买者人数众多而且分布地域广,从国内到国外,从城市到农村,消费者无处不在。
5.替代性。消费者市场除了少数商品不可替代外大多数商品都能找到互换使用的商品和替代品,因此消费者市场的商品具有较强替代性。
6.流行性。消费需求不仅受到消费者的内在因素影响,也会受到时尚,环境,价值观等外在因素影响。时代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也不同。因此消费者市场的商品具有一定的流行性。
E. 网络消费者的心理特征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2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3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F. 网络消费者的心理动机是指什么啊
(1)理智动机。这是的购买动机是建立在人们对于在线商场推销的商品的客观认识基础上的。
(2)感情动机。低级形态的感情购买动机,它是由于 喜欢、满意、快乐、好奇而引起的,具有冲动性、不稳定性的特点;高级形态的感情购买动机,它是由于人们的道德感、美感、群体感所起的,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的特点。
(3)惠顾动机。基于理智经验和感情之上的,对特定的网站、图标广告、商品产生特殊的信任与偏好而重复地、习惯性地前往访问并购买的一种动机。
G. 网络营销消费者的群体特征有哪些
消费者市场群体的基本特征如下:
1.非盈利性。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某种使用价值,解决自身的生活消费需求,而不是为了盈利去转手销售。
2.非专业性。消费者往往缺乏专业的商品知识和市场知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容易受到商家,厂家宣传,服务态度和商品质量的影响。
3.层次性。由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不同,所处社会阶级不同,因此消费者的需求会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
4.广泛性。消费者市场不仅购买者人数众多而且分布地域广,从国内到国外,从城市到农村。消费者无处不在。
5.替代性。消费者市场除了少数商品不可替代外大多数商品都能找到互换使用的商品和替代品。因此消费者市场的商品具有较强的替代性。
6.流行性。消费需求不仅受到消费者的内在因素影响,也会受到时尚,环境,价值观等外在因素影响。时代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也随之不同。因此消费者市场的商品具有一定流行性。
H. 数字时代下消费者心理与行为透视
网上消费心理活动的三个阶段
在数字时代下,商家才开始真正做到以消费者需求为主导,消费者网上购物将拥有比过去更大的选择权力与自由,特别是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在全球范围内找寻满足他们的商品,不受地域限制。正因为如此,在21世纪各类营销中网络购物发展最快也是最有前景的领域。但要真正做到数字时代下的个性化营销,还需要深入认识消费者购买心理与行为。
数字时代下营销特别注重消费者在购物前的心理活动。它一般分为三个阶段:需求确定、购前学习和备选评价。可以将其理解为三种主要信息活动,
一是浏览:即需求的确定。它是非正式性的和非目的性的信息认知,有关信息可能成为购买动机的诱因。这时候,消费者浏览的目标网站大多是自己经常登录的网站,当然他们也可能是漫游式的在网上游荡,一旦发现有自己的兴趣点便会收藏或订阅。
二是搜索:即购前学习。消费者通过搜索引擎寻找和收集特定的品牌和商品信息,从搜索结果中访问众多不同的信息源,其有效性依赖于关键词以及其他搜索路标。搜索中收集到的信息有助于消费者发现某一品牌、某一商品的更多新信息。
三是比较:即备选评价。它是在大信息量的信息集里对特定信息进行判断,从而达到品牌比较和商品比较的目的。实际上比较已属于信息处理的过程,其目的性较强。现在有很多电子商务的平台网站和部分门户网站已经开始提供商品和品牌比较的功能,而这种实现比较的个性化需求恰恰是传统信息媒体难以做到的。
网上消费心理与行为的三大趋势
消费者自我价值认识日渐提高,购买决策的自主性更强
在消费心理方面,网购的消费者变得更有主见、更易怀疑,不再全盘相信品牌向他们灌输的信息内容。大多数消费者表示网络上第三方发表的评价比品牌厂商自己发布的信息更加真实可靠,同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为自己的需求与感受和别人有很大不同,在选择品牌与产品时,会更有主见。另外,网购消费者们更加注重对信息“真实性”的把控,而不再唯听厂商自我宣传,消费者会经常查看与关注那些由真实用户发表与分享的产品使用体验与回馈,据此全面了解从不同管道得到的各种品牌/产品信息。这样获得的信息,消费者认为会更加真实和可靠。
消费者购买的自主决策意愿更加强烈
在数字时代,消费者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明白企业的营销策略会干扰他们的消费决策,甚至有时会发起一场“对抗营销”的讨伐。在消费行为方面,消费者会花些时间与心思去琢磨品牌厂商通过各种广告到底想要传达什么样的信息,消费者会在看电视或上网的时候尽量避开广告等。
今天的消费者已经被各种工具“武装”起来,现在科技就在消费者兜里或包里,令他们可以与大量的信息实时相连,厂商、零售商们相对于消费者的竞争优势正在大幅削弱。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表示非常乐于使用科技产品/服务(如计算机、手机、互联网等)来获取信息,帮助自己做出“聪明”的购买决策,并认为如果没有尽力对品牌/产品进行充分的了解与比较就做出购买决定,通常会有一定的风险。
消费者自我表达欲望更强,注重实时联系与信息分享
消费者生成海量、自发、不受限、非结构化的评论与信息,通过这种行为与方式,消费者不再是单独的个体,他们现在相互联系,拥有群体的力量与权利。大多数消费者表示,如果其他人对我所分享的经历与体验予以关注或有所受益,我会有一种成就感,并愿意更多分享,与那些有共同兴趣或话题的人建立联系,倾听他们的经验与建议,并积极分享自己的看法与感受。这也意味着企业/品牌不得不改变与消费者沟通、对话的方式,找出与这些“极富经验”的消费者进行有效互动的新方式。无论是营销者还是市场研究者都要力图利用他们的知识,而不是试图漠视或回避,要吸引消费者,与他们进行长期、开放的对话与协作,充分利用消费者分享交流的兴趣以及参与的积极性。
网上消费行为的四大特征
消费者的主动性。传统销售是生产者-中间商-消费者的商品流转,信息反馈是消费者-中间商-生产者的间接传递,消费者所选择的产品和服务是生产者已经设计制造出来后再通过各种渠道环节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在这种模式下,消费者是产品的被动接受者,他们对于产品的意见主要是通过中间商传达到生产厂家那里,而经过这种传递以后,信息的滞后、丢失和失真,使得这种反馈对于生产者的作用明显减弱。在网上购物过程中,消费者可以直接绕开商业流通各环节而与生产者直接沟通。互联网使得产品销售模式变为生产者-消费者,减少了中间环节,同时又由于网络传播的交互性和即时性,消费者一旦对产品有不同意见,可以通过因特网直接反馈到生产者那里,从而让生产者可以直接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对产品进行改造,调整营销策略。通过这种方式,消费者就能对生产者的行为进行干预,影响生产者的设计、生产和决策,在购物过程中将会变得越来越主动。
消费者购买方式个性化。消费者在购物消费的同时也在追求较高层次的心理需求满足,更加重视商品的象征意义,更加注重通过消费来获取个性和精神的愉悦、舒适及优越感。这种消费个性趋势的出现,标志着感性与理性结合的信息时代新消费主义的到来。数字时代下的新消费主义者所注重的不仅是消费的数量和质量,而且更注重消费与自身形象和个性关系的密切程度,他们购买的往往是由理性判断和心理认同的个性化商品,乃至要求完全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消费方式便捷化。消费者不用离开他们的办公室或住所就可以找到有关公司、产品、价格、竞争者等方面的可比信息;他们不必排队等候,而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24小时订购产品;甚至懒得到银行取现,而让商家顺便在支付宝划取相应金额后把现金支付凭证连同其所购货物带给他,当然前提是要快、便捷。
互动性空前提高。随着QQ、MSN等交互平台的崛起以及交互技术的迅猛发展,网上消费的互动性已经大大增强。网上购物的互动性,一方面让供应商更加充分地了解以及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让品牌和商品信息传播有了更多样化的途径。
网上消费的四大心理障碍
尽管数字时代下消费者购物具有很多新的特点与优势,但是这种消费模式不可避免地也会让消费者产生一些心理上的障碍。具体表现为:
商家信誉问题。商家信誉是网上购物最突出的问题。商家提供的商品信息、商品质量保证、商品售后服务是否和传统商场一样,购买商品后是否能够如期拿到商品,以及商家无法兑现维修和退换货等承诺时如何追究等都是消费者所担忧的问题。
网络资金安全问题。在网上购物中,消费者对网络安全一直以来都存在很大的担忧,诸如用户的个人信息隐私、交易过程中银行账户密码、转账过程中资金的安全等问题是妨碍网购发展的重要原因。近来出现越来越多以仿冒网站进行诈骗的网络犯罪新形式,这无疑给网上购物蒙上了另一层阴影。
配送责任与配送周期问题。传统购物一般都是现货交易,在选好商品并付钱后即可以直接拿走所购之物,而网上购物就需要一个订货后或长或短的等待送货过程。现在虽然有越来越多的物流和快递公司加入竞争,为网上购物的送货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但即使同城配送,最快的也需要一个小时,最长的则需要一两天,跨省配送则时间和成本都相应增加。配送成本和配送周期的增加无疑会削弱网上购物成本节约的优势。
网上购物的体验问题。网上购物可以解决消费者对商品的视觉和听觉的判断,甚至由于影像的功能还能比现场购买更好地了解商品的内部结构和成分,可以产生消费者教育的信息统一性,但其缺乏了触觉、嗅觉和味觉的体验,那么就会对某些侧重于该方面尝试的商品产生较大的消费者心理与行为障碍,譬如化妆品和食品,就必须解决好触觉、嗅觉和味觉的体验问题,网上销售才能有长足突破。
I. 互联网时代的消费特征是什么样的
(1)消费者选择的自主权。有人称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坚持己见积极为自己的主张辩护的时代”。消费者不习惯被动接受,而习惯于主动选择。这种选择权的张扬源于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天生的探奇心理使消费者善于和乐于主动选择信息并且进行双向沟通。因此,消费者变得早熟,在个性上就表现出选择商品的自主权。所以,传统的营销宣传策略未必对这一代人奏效,如何在网上获取网民的注意力对于互联网时代的营销者而言是巨大的挑战。
(2)消费者选择的个性化。互联网时代自主独立的个性,要求企业能生产出定制化的产品,消费者会把自己对产品外形、颜色、尺寸、材料、性能等多方面的要求直接传递给生产者,而不愿再接受商店内有限范围的选择。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将亲自参与生产设计,所以又有人将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者称为“产销者”。同时,消费者要求有多样化商品的选择范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会产生经常性的变动。
(3)选择的多样化。互联网时代强烈的求新、求异思维将可能终结品牌忠诚度的年代。互联网时代追求品牌但又往往不会死守一个品牌。消费者始终对现实世界中的新兴事物抱有极大的兴趣,渴望更换品牌体验不同的感受。而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商品的极大丰富,这种改变又是非常容易的。
(4)选择的效用性。互联网时代是非常现实的一代。消费者崇尚高科技的产品,但没有以往时代面对高科技所产生的畏惧感。消费者不会被高技术的时髦外表所眩惑,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所提供的价值及利益。这种价值和利益必须是实在和显着的,否则便难以在互联网时代立足。
(5)选择的互动性。互联网时代在选择商品时,喜欢互动式的选择方式。
消费者希望能够提供互动的环境,让自己能充分地发表见解,希望自己对商品的意见能够得到回馈,要求得到及时满足。互联网时代将会拒绝在信息沟通不充分、信息的不对称性比较强的环境中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