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OSI/RM共分为几层
OSI/RM是ISO在网络通信方面所定义的开放系统互连模型,1978 ISO(国际化标准组织)定义了这样一个开放协议标准。。有了这个开放的模型,各网络设备厂商就可以遵照共同的标准来开发网络产品,最终实现彼此兼容。
整个OSI/RM模型共分7层,从下往上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当接受数据时,数据是自下而上传输;当发送数据时,数据是自上而下传输。
(1)物理层
这是整个OSI参考模型的最低层,它的任务就是提供网络的物理连接。所以,物理层是建立在物理介质上(而不是逻辑上的协议和会话),它提供的是机械和电气接口。主要包括电缆、物理端口和附属设备,如双绞线、同轴电缆、接线设备(如网卡等)、RJ-45接口、串口和并口等在网络中都是工作在这个层次的。
物理层提供的服务包括:物理连接、物理服务数据单元顺序化(接收物理实体收到的比特顺序,与发送物理实体所发送的比特顺序相同)和数据电路标识。
(2)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是建立在物理传输能力的基础上,以帧为单位传输数据,它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数据封装和数据链接的建立。封装的数据信息中,地址段含有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的地址,控制段用来表示数格连接帧的类型,数据段包含实际要传输的数据,差错控制段用来检测传输中帧出现的错误。
数据链路层可使用的协议有SLIP、PPP、X25和帧中继等。常见的集线器和低档的交换机网络设备都是工作在这个层次上,Modem之类的拨号设备也是。工作在这个层次上的交换机俗称“第二层交换机”。
具体讲,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包括:数据链路连接的建立与释放、构成数据链路数据单元、数据链路连接的分裂、定界与同步、顺序和流量控制和差错的检测和恢复等方面。
(3)网络层
网络层属于OSI中的较高层次了,从它的名字可以看出,它解决的是网络与网络之间,即网际的通信问题,而不是同一网段内部的事。网络层的主要功能即是提供路由,即选择到达目标主机的最佳路径,并沿该路径传送数据包。除此之外,网络层还要能够消除网络拥挤,具有流量控制和拥挤控制的能力。网络边界中的路由器就工作在这个层次上,现在较高档的交换机也可直接工作在这个层次上,因此它们也提供了路由功能,俗称“第三层交换机”。
网络层的功能包括:建立和拆除网络连接、路径选择和中继、网络连接多路复用、分段和组块、服务选择和传输和流量控制。
(4)传输层
传输层解决的是数据在网络之间的传输质量问题,它属于较高层次。传输层用于提高网络层服务质量,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数据传输,如常说的QoS就是这一层的主要服务。这一层主要涉及的是网络传输协议,它提供的是一套网络数据传输标准,如TCP协议。
传输层的功能包括:映像传输地址到网络地址、多路复用与分割、传输连接的建立与释放、分段与重新组装、组块与分块。
根据传输层所提供服务的主要性质,传输层服务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A类:网络连接具有可接受的差错率和可接受的故障通知率,A类服务是可靠的网络服务,一般指虚电路服务。
C类:网络连接具有不可接受的差错率,C类的服务质量最差,提供数据报服务或无线电分组交换网均属此类。
B类:网络连接具有可接受的差错率和不可接受的故障通知率,B类服务介于A类与C类之间,在广域网和互联网多是提供B类服务。
(5)会话层
会话层利用传输层来提供会话服务,会话可能是一个用户通过网络登录到一个主机,或一个正在建立的用于传输文件的会话。
会话层的功能主要有:会话连接到传输连接的映射、数据传送、会话连接的恢复和释放、会话管理、令牌管理和活动管理。
(6)表示层
表示层用于数据管理的表示方式,如用于文本文件的ASCII和EBCDIC,用于表示数字的1S或2S补码表示形式。如果通信双方用不同的数据表示方法,他们就不能互相理解。表示层就是用于屏蔽这种不同之处。
表示层的功能主要有:数据语法转换、语法表示、表示连接管理、数据加密和数据压缩。
(7)应用层
这是OSI参考模型的最高层,它解决的也是最高层次,即程序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它直接面对用户的具体应用。应用层包含用户应用程序执行通信任务所需要的协议和功能,如电子邮件和文件传输等,在这一层中TCP/IP协议中的FTP、SMTP、POP等协议得到了充分应用。
❷ OSI/RM共分为哪几层简要说明各层的功能。 请您详细解答。谢谢!
OSI/RM共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7层。
第1层:物理层,在物理信道上传输原始的数据比特(bit)流,提供为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连接所需的各种传输介质、通信接口特性等。
第2层: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比特流服务的基础上,建立相邻节点之间的数据链路,通过差错控制提供数据帧在信道上无差错地传输,并进行数据流量控制。
第3层:网络层,为传输层的数据传输提供建立、维护和终止网络连接的手段,把上层来的数据组织成数据包(Packet)在节点之间进行交换传送,并且负责路由控制和拥塞控制。
第4层:传输层,为上层提供端到端(最终用户到最终用户)的透明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所谓透明的传输是指在通信过程中传输层对上层屏蔽了通信传输系统的具体细节。
第5层:会话层,为表示层提供建立、维护和结束会话连接的功能,并提供会话管理服务。
第6层:表示层,为应用层提供信息表示方式的服务,如数据格式的变换、文本压缩和加密技术等。
第7层:应用层,为网络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各种服务,如文件传输、电子邮件(E-mail)、分布式数据库以及网络管理等。
(2)osirm网络接口在哪里扩展阅读:
OSI参考模型的特性:
是一种异构系统互连的分层结构;提供了控制互连系统交互规则的标准骨架;定义一种抽象结构,而并非具体实现的描述;
不同系统中相同层的实体为同等层实体;同等层实体之间通信由该层的协议管理;相信层间的接口定义了原语操作和低层向上层提供的服务;
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是面向连接的或无连接的数据服务;直接的数据传送仅在最低层实现;每层完成所定义的功能,修改本层的功能并不影响其他层。
❸ OSI / RM的层次结构及功能是什么
OSI/RM层次结构包含7个层次:分别是:物理层(PhysicalLayer),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网络层,处理信息的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共七层,功能具体如下:
1、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程序提供服务
2、运输层:负责向两个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服务。
3、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
4、数据链路层:两个相邻的结点之间传送数据时,将网络层交下来IP数据报组装成帧,结点之间的链路传送帧中的数据。
5、物理层:透明地传送比特流。
6、会话层:表示这一层主要解决拥护信息的语法表示问题。
7、应用层:为操作系统或网络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
应用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elnet、FTP、HTTP、SNMP等。缺点:时延较长。
❹ 请查阅各种资料,分别绘出OSI/RM及IEEE802、TCP/IP协议栈结构,并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
OSI/RM共分为七层,TCP/IP分为四层。TCP/IP中的网络接口层相当于OSI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TCP的应用层相当于OSI的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其余层次基本对应。见图中左半部分,其中外围深颜色的是OSI层次,内部白颜色的是TCP层次。
IEEE802是局域网标准,局域网只工作在OSI模型的下两层,也就是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见图中右侧的部分。因为局域网是单一物理介质单一逻辑地址的网络是不需要网络层的,但OSI规定网络设备必须连接至网络层,所以在数据链路层上设置了一个服务访问点(SAP)用于连接网络设备。
❺ 什么是OSI/RM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简称OSI)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联合制定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为开放式互连信息系统提供了一种功能结构的框架。它从低到高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❻ 网络接口卡位于OSI模型的哪一层
数据链路层。
电脑之间在进行相互通讯时,数据不是以流而是以帧的方式进行传输的。可以把帧看做是一种数据包,在数据包中不仅包含有数据信息,而且还包含有数据的发送地,接收地信息和数据的校验信息。一块网卡包括OSI模型的两个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定义了数据传送与接收所需要的电与光信号,线路状态,时钟基准,数据编码和电路等,并向数据链路层设备提供标准接口。数据链路层则提供寻址机构,数据帧的构建,数据差错检查、传送控制、向网络层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等功能。
(6)osirm网络接口在哪里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确保与工作站或终端联网的电缆牢固地连接在该机器上,连接器没有破损、松动的地方,特别是使用同轴电缆网络。
确保所用的电缆没有超过该类型规定的使用长度。每种电缆都对其使用长度、数目以及阻抗有详细的规范限定。
管理员必须使用一种方法,以便确定某一连接性问题是在工作站或终端内部还是在连接工作站或终端的介质上。在排除其它网络故障(例如重新配置计算机,更换适配卡,或者更新驱动器)之前,这是应首先考虑的问题。
❼ 网络七层模型是什么,举例说明各个协议是工作在哪个层
七层模型是OSI/RM参考模型,但事实上在生活中使用的是TCP/IP参考模型,这是个四层模型,分别为:应用层、传输层、网际层(网络层)、网络接口层,最后这个网络接口层可以用OSI/RM中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对应。
至于协议,应用层最多,像上网浏览信息用的HTTP协议,收发电子邮件的SMTP协议,远程登录的TELNET协议,域名解析的DNS协议等等。传输层主要有TCP和UDP两种协议,网际层主要是IP协议,辅助的有ARP,RARP,ICMP,IGMP协议;数据链路层使用最多的是CSMA/CD协议当然还有PPP协议和CSMA/CA协议。。物理层的协议是关于模块的一些特性定义,像我们用水晶头的RJ-45,当然还有EIA/TIA RS-449、V.35、EIA/TIA RS-232
❽ 无线AP工作osi/rm哪一层
按照OSI模型来说,三层为IP层,主要传输的是包,packet;二层为数据链路层,主要传输的是帧,frame。当帧没有被转译为IP层可以理解的数据包之前,都属于二层。
路由器工作在OSI七层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路由器使用IP地址进行寻址,实现源IP到目标IP的端到端的无连接数据报服务;
路由器采用查路由表的方式确定最佳路由。而路由表可以是手工配置的静态路由,也可以使用路由协议获得的动态路由。
能够区分AP属于哪一层的决定性因素,是AP是否进行了IS操作,intelligence service,也就是说AP是否将802.11的帧转化成了802.3的帧。(802.11为IEEE规定的用于无线传输的协议,802.3为传统的ethernet协议,俗称以太网协议)
一般来说,瘦AP会将IS的工作也就是讲无线帧转化成以太网帧的过程,交给controller来做,也就是咱们平时说的无线控制器。而胖AP会自己独立完成转译的工作。
最后,由于科技的发展,无线网络的技术日新月异,很多传统的概念被打破了。现在有一种AP,受无线控制器控制,但是,独立转发数据,现在大家总是争论他属于几层。我个人认为它属于三层,因为这个AP独立完成了无线帧转译以太网帧的工作。
❾ OSI/RM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OSI/RM(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1983年ISO颁布的网络体系结构标准。从低到高分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各层之间相对独立,第N层向N+1层提供服务。 所谓的“参考模型”仅是一个参考,没有具体的应用,现在应用最多的就是 TCP/IP四层模型,是在OSI/RM的7层减为4层为: 网络接口层(主机-网络层),互连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TCP/IP协议并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层参考模型。传统的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一种通信协议的7层抽象的参考模型,其中每一层执行某一特定任务。该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种硬件在相同的层次上相互通信。这7层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TCP/IP通讯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这4层分别为: 应用层: 应用程序间沟通的层,如简单电子邮件传输(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网络远程访问协议(Telnet)等。 传输层: 在此层中,它提供了节点间的数据传送,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服务,主要功能是数据格式化、数据确认和丢失重传灯。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TCP和UDP给数据包加入传输数据并把它传输到下一层中,这一层负责传送数据,并且确定数据已被送达并接收。 互连网络层: 负责提供基本的数据封包传送功能,让每一块数据包都能够到达目的主机(但不检查是否被正确接收),如网际协议(IP)。 网络接口层(主机-网络层): 接收IP数据报并进行传输,从网络上接收物理帧,抽取IP数据报转交给下一层,对实际的网络媒体的管理,定义如何使用实际网络(如Ethernet、Serial Line等)来传送数据。
采纳哦
❿ 1. ISO/OSI/RM分为哪几个层 2. 请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描述各层的功能
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物理层提供在物理层实体间发送和接收比特的能力,发送和接收信号 。应用层是最高层,用户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接口。主要功能是直接向用户提供服务,完成用户希望在网络 上完成的各种工作。。表示 层第六,完成信息格式的转换。会话层:五层,用户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接口,主要功能 是向两个表示层提供建立和使用连接的方法。传输层:四层,主要功能 是向用户提供 可靠的端到端的差错和流量控制,保证报文的正确传输。网络层:三层,主功能 是将网络地址翻译成对应的物理地址,决定 如何将数据从发送方路由到接收方。数据链路层:二层,控制网络层与物理层之间的通信 ,并对网络层提供 服务。物理层:一层在数据链路层之间提供激活、维持和释放用于传输比特 的物理连接的方法,这些方法有机械、电气、功用和规程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