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营销 > 普陀回收网络交换机哪里

普陀回收网络交换机哪里

发布时间:2023-01-21 11:42:46

Ⅰ 华为交换机配置如何回收IP地址

不是有个max leasetimee 可以用吗,把释放时间搞短点,或者再清arpp 缓存

哪里可以买电话交换机

一般在电脑市场都有卖。小型的有2进8出,也就是2个外线,8个内线。价格大概是300左右。

Ⅲ 上海普陀哪里可以期货开户

新世纪期货上海营业部
营业部简介: 浙江新世纪期货有限公司是1993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核准注册成立的国内第一批专业期货公司,也是国内首批获得金融期货结算业务资格及金融期货代理业务资格的期货公司。公司注册资本金为亿元。截止2013年第3季度,净资产为亿元。
浙江新世纪期货公司由国有大型企业控股,股东实力雄厚。公司总部位于杭州市繁华的武林广场南侧,营业面积达3100多平方米,下设北京、上海、宜昌、浙江萧山、湖州、嵊州、温州、宁波、东阳、衢州、临安等十一家营业部。
浙江新世纪期货公司系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会员单位,从事国内期货和金融期货经纪代理、期货投资咨询。多年来,在董事会的领导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公司连续多年受到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郑州商品交易所的表彰,多次被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和大连商品交易所评为优秀会员和交易20强单位。
详细地址:
上海市中山北路2550号物贸大厦905-908室
普民期货上海营业部
营业部简介: 上海普民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前身为上海普民实业有限公司期货部,于1995年取得上海有色金属期货交易所席位,并借住普民实业多年在有色金属行业内建立起的良好信誉,迅速成长为金属交易所的主要会员。1997年通过资产重组,由普民实业等股东出资筹建期货经纪公司并于当年通过了国家工商总局审核登记注册,获得中国证监会《期货经纪业务许可证》的专业期货经纪公司。公司经历了中国期货市场从起步、试点到规范发展的全过程,经验丰富,资信良好,在行业内享有良好声誉。
详细地址:
上海市中山北路2550号8楼C座
大陆期货上海长寿路营业部
营业部简介: 大陆期货上海营业部地处繁华的普陀区长寿路财富时代大厦17楼,交通非常便捷,本营业部环境宽敞、舒适、明亮。设有大户室、中户室等专业交易场所,的服务器及网络交换系统,保证客户交易下单顺畅,营业部提供免费的富远行情软件、文华行情等专业行情软件,使客户对行情一目了然,除正常的交易系统外,营业部还有数套后备交易系统及电话下单服务,使客户交易无后顾之忧。营业部除先进的交易系统和舒适的交易场所外,还设有专业的客户服务中心。客户服务中心拥有经验丰富的专业期货分析人员,可以根据客户的自身情况度身订制属于客户自己的投资交易计划,第一时间为客户提供交易咨询及专业的行情分析,公司最大地满足投资者需求、努力实现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追求公司与客户的双赢。本营业部客户可自由订制下列
特色服务:1:每日手机短信发送行情资讯。2,e-mail发布开盘收盘报告。3,每月定期内部研究报告。4,新品种介绍培训。
详细地址:
上海长寿路137号财富时代大厦17楼
国泰君安期货中山北路营业部
营业部简介: 国泰君安期货中山北路营业部汇集了数名期货领域资深人士,多年的市场历练使他们具有独到的市场眼光及精准的市场分析能力。
国泰君安期货中山北路营业部快捷安全的交易通讯系统,更为客户提供了先进、安全、便捷的交易平台。
详细地址:
上海市中山北路3000号长城大厦506-508(曹杨路中山北路口)
上海中期期货上海中山北路营业部
营业部简介: 上海中期中山北路营业部位于上海市中山北路2000号(靠近光新路口)中期大厦17层。周边有地铁3号、4号、7号线,还有十多辆公交车直达,自驾车的投资者可从内环镇坪路(由西向东)或光新路(由东向西)出口下来即可到达,交通十分便捷。
详细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2000号17层
一德期货上海营业部
营业部简介: 一德期货上海营业部成立于2000年11月,营业部位于当代中国有色金属现货交易中心——上海物贸大厦,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金融市场氛围。
营业部立足上海,面向华东,经过全体员工几年的努力,已培养出一批具有一流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的期货从业人员。短短几年,上海营业部已成为公司最有实力的分支机构,也是上海地区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期货经纪机构之一。
详细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2550号物贸大厦1604-1608
大有期货上海营业部
营业部简介: 大有期货上海营业部地处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2550号物贸大厦,有金属 现货资讯丰富。
详细地址:
上海市中山北路2550号2楼
华鑫期货上海中山北路营业部
营业部简介: 中山北路营业部在螺纹钢、化工、农产品等品种有着较为雄厚的现货客户基础,信息及时、实战经验丰富,有着大量协助客户操作成功的示例。
??? 我们认为,专业首先是思维方式的专业,然后才是行为的专业;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创新,注重细节是我们的工作特点;客户利益至上,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是我们的第一工作准则。
??? 华鑫期货中山北路营业部热切期盼和企业家以及职业经理人们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各种沟通和合作,也期待着您莅临营业部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指导和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是我们所期待的。
详细地址:
上海市中山北路2550号物贸大厦12层A座1205-1208室
招金期货上海营业部
营业部简介: 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许可证号码B019515006005),上海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登记注册(营业执照号码3100001007277-9000),招金期货有限公司上海营业部于2005年1月正式成立。依托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软硬件服务,严格的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手段,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我们将最大限度的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努力实现客户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详细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1777号飞洲时代大厦1905室、1906室
东华期货上海营业部
营业部简介: 东华期货上海营业部是江苏省首批获准在上海设立的营业部, 1994 年进军上海期货业,在十几年的稳步发展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我们为客户提供 “ 文华财经 ” 、 “ 博易大师 ” 、 “ 富远行情 ” 等网上期货行情系统以及自助委托、网上交易等现代化交易手段能迅速快捷地传递交易指令,为交易者提供完善的行情分析。
详细地址:
上海市中山北路 2550 号物贸大厦 805-808 室

Ⅳ 杨宇 说有他的个人简历,以及他的成功经历,发我下,

人名,着名人物有云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副院长、四川中医学院教授、厦门大学讲师 。另有健美操运动员、 演员 、网络工程师 、足球运动员 、作者。

一、云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副院长
1967年1月生,贵州兴仁县人。云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云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副院长,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表材料学会常务理事。 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有:(1)用固相反应法结合冷压烧结工艺制备出当时国内最高临界电流密度的Bi系氧化物高温超块材(Jc~2000A/cm 2液氮温区);(2)国际上率先生长出不同结构的SiGe/Si量子阱发光材料,解决了硅基量子阱发光材料的关键生长工艺;(3)国内首先研制出SiGe/Si量子阱红外探测器;(4)国内较早设计并研制64×2的GaAsAl/GaAs正入射量子阱探测器面阵;(5)博士后流动站工作期间,为中德联合实验室解决了Si集成电路上粘附力强、低电阻的不同金属电极制备的特殊工艺问题;(6)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非晶硅基底上制备出Ge晶体薄膜,在国际上首先探索到Ge晶体大规模产业化应用的路子;(7)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7篇。
二、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处处长、教授
杨宇,男,1953年生,四川省成都市人。1980年考入湖南中医学院攻读温病学专业硕士学位,1983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后,分配到成都中医药大学温病学教研室从事教学工作。1994年任温病学教研室主任,现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中医药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学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常委兼副秘书长、四川省中医药学会温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承担研究生、七年制、本专科生、留学生、西学中班、高师班、进修生等不同层次的《温病学》、《方剂学》、《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等课程的教学任务。担任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温病学》(本科和七年制两种)的副主编;担任副主编的全国协编研究生教材《温病学说之研究》,获教育部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与张之文教授共同主编出版《现代中医感染性疾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共约150万字)。 教学科研中,侧重于温病各家学说的继承发扬。强调溯源求本,融各家之长,选择其治法与方药为切入点,以期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学以致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及国家重大出版计划子项目1项,主持或参与省部级、厅局级、校级科研课题共8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会议论文集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参编专着(已出版)8种。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借助中医药学知识,开展道教医学及道教养生学研究,在学校《学报》、《宗教学研究》、《东洋医学》发表相关论文,出版译着3种,赴日本东京出席“第四届亚洲传统医学大会”进行交流,并为本科生、研究生举办讲座和选修课。 长期从事感染性疾病的中医临床工作,挖掘温病学有效治法和方药,应用于慢性感染性疾病取得较好疗效。 受学校派遣,先后赴法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出席国际会议、讲学和学术访问
三、健美操运动员
杨宇,男,浙江宁波人,宁波效实中学毕业。 2005年获首届甬城“十佳学子” 健美操国家二级运动员,浙江省、北京市男单二级甲组冠军。
四、演员
性别:男 身高:185CM 体重:76Kg 出生日期:1977年2月10日 从业经历: 毕业于北京北普陀影视研修学院 音乐剧《金沙》第二代男主角“沙” 1999年入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80590部队文工团----任独唱演员2001年参加全军文艺汇演,演唱《报答》---- 获表演二等奖 2004年参加北京“明日之星”歌手秀----获冠军 2005年参加《金沙》音乐剧男一号沙 2006年参加《金沙》出访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任男主角 2006年授予优秀青年加入成都市青年联合会----青联委员 2007年担任香港“美学慈善基金会”----任慈善大使 2007年携《金沙》音乐剧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出,同年于上海大剧院参加亚洲国际艺术节团幕演出 2007年《金沙》全国巡演于北京(保利)、得港、澳门、深圳、武汉、宁波、温州、苏州、创下中国音乐剧500场演出记录 2008年入选中国原创音乐剧《蝶》剧组特邀男一号演员 2008年参加四川省《锦绣天府》新年晚会 2009年拍摄MTV《谢谢您》刘家昌作词作曲,并担当音乐制作人 2009年成立别处娱乐有限公司 电视剧作品: 《人生大事》 歌舞剧作品: 总政歌剧团大型《玉鸟兵站》
五、网络工程师
杨宇,男,黑龙江省伊春市人,出生于1978-11-16,中国联通黑龙江伊春分公司信息化中心网络主管,多年从事网络管理及网站建设,其文章《思科交换机与路由器的网络优化》获得联通省级技术革新奖。
六、足球运动员 简介 履历

英文名:Yang Y 外文全名:Yang Yu 生日:1985-11-14 场上位置:前卫 身高:178厘米 体重:68公斤 惯用脚:右脚 出生地:成都市 (中国) 国籍:中国 代表国家队:出场0次,进0球 现属球队:已退役(2010)

履历
赛季 俱乐部 号码 出场 进球 国家 联赛等级 排名
2009 北京宏登 13

中国 2 12
2008 重庆力帆 12

中国 2 2

七、厦门大学讲师
男,讲师 教育背景与工作经历: 1991-1995 厦门大学财政金融系 金融专业 学士 1995-1999 福建兴业银行厦门分行 信贷部/风险管理部/国际业务部 1999-2001 厦门信息港建设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部 2001-2004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MBA(工商管理硕士) 硕士 2004-2008 厦门大学会计系 财务会计方向 博士 2004-2008 厦门国家会计学院 教务处教学科研情况: 1.《传统企业与电子商务》——光明日报理论周刊(权威刊物),2003年4月 2.《研究与开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探讨》——财务与会计(一级核心刊物),2008年第2期 3.《论财务会计要素概念的历史变迁》——厦门大学学报(一级核心刊物),2008年第4期
八、动画作家
《打,打个大西瓜》的创作者叫杨宇,四川泸州人,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大三的时候开始学习CG动画,毕业后到成都的一家广告公司,但只在该公司工作了一年就辞职专注做《打,打个大西瓜》这部动画片,因为理想是做一个原创漫画家,杨宇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这部动画片的制作上。杨宇称,“三年半期间,我过的生活跟生活在空间站似的,三点一线:客厅、卧室、厕所”,“饺克力”花了3年半的时间制作这个16分钟的动画,这3年内他几乎没有关注过外界的事情,就连他的QQ都是去年9月份才申请的。他一个人在家里独立完成了《打,打个大西瓜》。

九、深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
姓 名 杨宇 职 务 深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性 别 男 民 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57年11月 籍 贯 广东省吴川市 学历背景 研究生毕业 工作经历 2003年6月任深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局党组成员。 工作分工 分管政工人事处、车辆管理处(机关车队)、业务督导处、机关文印中心。

Ⅳ 上海杨浦区手机回收

试试乐回收网,我经常换手机,旧手机都是在这个网站处理掉的。

Ⅵ 本公司长期回收二手思科网络交换机 网络路由器 原装光纤模块 网络防火墙 网络语音网关 回收华为3COM网络设

有回收这些交换机吗?
1 Cisco 6509/2 x WS-X6K-SUP1A-2GE/1 x WS-X6348/3 X WS-X6408-GBIC/2 X POWER SUPPLY
1 Cisco 6509/2 x WS-X6K-SUP1A-2GE/1 x WS-X6248-RJ-45/6 X WS-X6408-GBIC
2 X POWER SUPPLY/
1 Cisco 6509/2 x WS-X6K-SUP1A-2GE/2 x WS-X6K-SUP1A-2GE.1 x WS-X6348/2 X WS-X6416-GBIC
2 X POWER SUPPLY/
1 Cisco 6509/2 x WS-X6K-SUP1A-2GE/1 x WS-X6348/2 X WS-X6416-GBIC/2 X POWER SUPPLY
1 Cisco 6509/2 x WS-X6K-SUP1A-2GE/1 x WS-X6248-RJ-45/3 X WS-X6408-GBIC
2 X POWER SUPPLY/
1 Cisco 6509/1 X WS-X4012/ 1 X WS-X4232-GB-RJ/1 X WS-X4148-RJ

Ⅶ 谁可以给我两篇作文啊

上海
“申”、“沪”的由来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大约在六千年前,现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陆,东部地区成陆也有两千年之久。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现名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他们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

历史沿革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后设会稽郡,治所在苏州。会稽郡辖缪县、由拳县和海盐县。缪县包括今嘉定、上海两县及青浦、松江两县大部和市区部分地区。今嘉定县境内还有一个以缪命名的缪城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筑了一条由咸阳经湖北、湖南而抵江苏、上海一带的宽阔驰道。据史载,驰道宽50步,每隔3丈植树一株。驰道通过今松江西北,“经青浦古塘桥,西通吴城”。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率丞相李斯、少子胡亥等一批文臣武将南下巡游,曾通过松江西境和青浦南境的横山、小昆山、三泖地带,看到当地物产丰富,人众熙攘,人们划船在水上交易。这说明上海那时还没有形成城市。

公元前207年的汉代,缪县政为娄县。今金山县境内的海盐县,汉时为刘濞的封国,此地煮海水以制盐。这种盐称散盐,质量好而量多,都被运往吴都(苏州)集散。和海盐县发展同时,由拳县也在发展之中。由于局部地体下沉现象存在,海盐部分沦为拓湖,由拳也陷入了谷水。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前后海盐县被迫向南迁移。

到了晋代上海地区主要依靠渔、盐之利,经济已相当发达。南朝梁大同元年(585年),分割原海盐县地域置青浦县和前京县。唐时将昆山南境、嘉兴东境、海盐北境建华亭县,县治设在今松江县境内,天宝五年(746年),在今青浦东北的吴淞江南岸设置了青龙镇,直属华亭县。青龙镇原是三国时吴孙权建造和停泊战舰的场所。青龙港是吴淞江下游的起点,是唐代对外贸易的新兴港口,航运船只不仅可抵沿海和内河重镇,而且可直达日本、朝鲜。

宋初,华亭县改属两浙路秀州(州治在今嘉兴)。这时华亭县以东的海滩,已经成为重要盐场,“人烟浩穰,海舶辐揍”,商业日益发达。宋宣和元年(1119年),随着松江航道重新疏浚,青龙镇更见发展。据宋诗人梅尧臣在《青龙杂志》中记载,青龙镇有二十二桥、三十六坊,还有“三亭、七塔、十三寺,烟火万家”,时人誉称“小杭州”。青龙镇虽如此繁华,但当年作为华亭一个海口的上海,仍然是个荒凉的渔村。后来因为吴淞江下游的淤浅,曾经繁华一时的青龙镇,就逐渐丧失了作为长江口良港的地位,而日趋萧条冷落。

宋熙宁年间(l068一l077年),贸易中心转移到华亭东北地区,这里形成居民点,由渔村变成初具规模的小镇。南宋咸淳三年(1267),在此正式设立镇治,并派镇将驻守。因地处上海浦西侧,便称“上海镇”。元朝至元十四年(l277年),在上海镇设立市舶司,与广州、泉州、温州、杭州、庆元、澉浦合称全国七大市舶司。本端口市舶司的衙门设在后来的上海县署内,即今小东门方浜南路的光启路上。

元朝至元二十八年(l291年),正式建“上海县”,这是上海建城的开始。到了明代,上海地区商肆酒楼林立,这时,上海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东南名邑”。明末清初,上海的行政区又进行了沿革,逐步形成了今天上海的规模。

近代上海

16世纪(明代中叶)上海成为全国棉纺织手工业的中心。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在上海设立海关。19世纪中叶,上海已成为商贾云集的繁华港口。鸦片战争以后,上海被殖民主义者开辟为“通商”口岸。在此后的一百年里,外国列强纷纷入侵上海,使上海成了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的主要据点。1949年5月27日,上海这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获得解放,开始新生。

历史性变革

上海的解放揭开了上海发展新的历史篇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海人民经过50多年的艰苦奋斗,从根本上改造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条件下畸形发展起来的旧上海,使上海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1978年以来,上海的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上海人民以强烈的进取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符合上海特大型城市特点的发展新路,使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发生了历史性的大变革,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正向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的目标迈进。

地理位置

上海位于北纬31度14分,东经121度29分,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长江与东海在此连接。上海正当我国南北弧形海岸线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

气候

上海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2004年,全年平均气温18.1℃,日照1929.6小时,降雨量1158.1毫米。全年50%左右的雨量集中在5至9月的汛期,汛期有春雨、梅雨、秋雨三个雨期。

土地面积

解放初期,上海的土地面积仅为636平方公里。1958年,江苏省的嘉定、宝山、上海、松江、金山、川沙、南汇、奉贤、青浦、崇明10个县划归上海,使上海市的辖区范围扩大到5910平方公里,几乎是解放初期的10倍。2004年末,上海全市面积6340.5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0.06%,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约100公里。其中区域面积5299.29平方公里,县域面积1041.21平方公里。境内辖有崇明、长兴、横沙三个岛屿,其中崇明岛面积1041.21平方公里,是我国的第三大岛。

水文

上海地区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水资源丰富,是着名的江南水乡,境内水域面积697平方公里,相当于全市总面积的11%。上海河网大多属黄浦江水系,主要有黄浦江及其支流苏州河、川扬河、淀浦河等。黄浦江源自太湖,全长113公里,流经市区,江道宽度300~770米,平均360米。终年不冻,是上海的水上交通要道。苏州河上海境内段长54公里,河道平均宽度45米。上海的湖泊集中在与江、浙交界的西部洼地,最大湖泊为淀山湖,面积为62平方公里。

地势

上海境内除西南部有少数丘陵山脉外,全为坦荡低平的平原,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高度为4米左右。陆地地势总体呈现由东向西低微倾斜。大金山为上海境内最高点,海拔高度103.4米。

行政区划

解放初期,上海共划分为20个市区和10个郊区。后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和撤县建区,至2003年末,上海共有18个区、1个县,共118个镇,3个乡,100个街道办事处,3293个居民委员会和1991个村民委员会。

黄浦区 面积 12平方千米,人口 62万。邮政编码200001。区人民政府驻延安东路300号。

卢湾区 面积 8平方千米,人口 33万。邮政编码200020。区人民政府驻重庆南路139号。

徐汇区 面积 55平方千米,人口 89万。邮政编码200030。区人民政府驻漕溪北路336号。

长宁区 面积 38平方千米,人口 62万。邮政编码200050。区人民政府驻愚园路1320号。

静安区 面积 8平方千米,人口 32万。邮政编码200040。区人民政府驻常德路370号。

普陀区 面积 55平方千米,人口 85万。邮政编码200333。区人民政府驻大渡河路1668号。

闸北区 面积 29平方千米,人口 71万。邮政编码200070。区人民政府驻大统路480号。

虹口区 面积 23平方千米,人口 79万。邮政编码200080。区人民政府驻虹镇老街。

杨浦区 面积 61平方千米,人口108万。邮政编码200082。区人民政府驻江浦路549号。

闵行区 面积 372平方千米,人口 75万。邮政编码201100。区人民政府驻莘庄镇沪闵路6258号。

宝山区 面积 415平方千米,人口 85万。邮政编码201900。区人民政府驻密山路5号。

嘉定区 面积 459平方千米,人口 51万。邮政编码201800。区人民政府驻博乐南路111号。

浦东新区 面积 523平方千米,人口177万。邮政编码200135。区人民政府驻世纪大道2001号。

金山区 面积 586平方千米,人口 53万。邮政编码201540。区人民政府驻金山大道2000号。

松江区 面积 605平方千米,人口 51万。邮政编码201600。区人民政府驻园中路1号。

青浦区 面积 676平方千米,人口 46万。邮政编码201700。区人民政府驻公园路100号。

南汇区 面积 688平方千米,人口 70万。邮政编码201300。区人民政府驻惠南镇人民东路3252号。

奉贤区 面积 687平方千米,人口 51万。邮政编码201400。区人民政府驻南桥镇解放中路。

崇明县 面积1041平方千米,人口 64万。邮政编码202150。县人民政府驻城桥镇人民路68号。

人口

由于大量人口迁入和外来流动人口增长迅速,上海人口总量规模不断扩大。上海开端口时人口不足10万,至1949年解放时,上海人口为520万,2005年11月1日零时,上海市常住人口为1778万人,与本市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137万人,增长8.35%;年平均增加27.4万人,年平均增长1.62%;其中,外来常住人口为438万人,占24.63%。。

人口自然变动

上海是全国第一个出现人口自然变动负增长的省级行政区。1995年常住人口的出生数为12.39万人,出生率为7.04‰;死亡人口为10.7万人,死亡率为6.08‰;本市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6‰。其中,本市户籍人口的出生率为6.08‰;死亡率为7.5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6‰,连续第13年保持负增长。

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893万人,占总人口的50.22%;女性为885万人,占总人口的49.78%。性别比为100.90(以女性为100)。

人口文化程度

上海人口整体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在上海6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中,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所占比重达到18.1%,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提高6.7个百分点;高中文化程度人口占24.8%,提高1个百分点;初中及小学文化程度人口占51.6%,比重下降了6.3个百分点。

人才居住证

上海不断推进人才高地建设,吸引优秀人才集聚。至2004年末,全市已有6.27万名境内外人才获得上海市居住证。其中,境外人才0.4万名,境内人才5.87万名。在获得上海市居住证的人才中,本科以上学历占66.2%,硕士、博士以上占7.8%。

就业

上海不断优化创业环境,进一步促进就业。2004年末,上海共有从业人员836.49万人,其中国有单位从业人员149.29万人,占17.8%;集体单位从业人员225.52万人,占27%;“三资”、私营等其他经济单位从业人员461.68万人,占55.2%。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是近10年来的首次下降。

经济增长

进入新世纪,上海以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实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着力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扩大内外开放,加快科技和体制创新,使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经济增长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1992年以来,上海经济已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143.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0年增长75.3%,平均每年增长11.9%。

财政收入

在总体经济较快发展的同时,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2005年,上海完成财政收入4095.81亿元,比2000年增长1.3倍,平均每年增长18.5%。全年地方财政收入1433.9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其中,增值税226.12亿元, 增长13.4%;营业税512.93亿元,增长15.9%;个人所得税111.92亿元,增长26.2%;房产税34.1亿元,增长25.9%。“十五”时期,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4726.56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3.6%,相当于建国至“九五”期末总和的69%。

上海地位

正在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迈进的上海,肩负着面向世界、服务全国、联动长三角的重任,在全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这个人口仅占全国1%、土地面积占全国0.06%的城市里,完成的财政收入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口岸进出口商品总额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

产业结构

上海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2005年,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475.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0年增长87.8%,平均每年增长13.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588.38亿元,比2000年增长66.7%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由2000年的1.6∶46.3∶52.1调整为0.9∶48.9∶50.2。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

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上海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2004年,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和餐饮业六大行业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40%。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居第三产业之首,达到10%;上海保险网批发和零售业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2%。房地产业继续快速发展,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0.5%上升到8.4%。

就业结构

随着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上海的就业结构变化显着,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不断增加。2005年,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的结构比例从2000年的10.8:44.3:44.9调整为7.1:37.5:55.4。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提高10.5个百分点,第一、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则分别下降3.7个和6.8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

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42.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246.86亿元,增长6.1%,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5.2%。投资结构发生新变化。从产业投向看,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454.87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增幅明显高于工业投资增长7.3%的水平。从经济类型看,非国有经济投资2302.28亿元,增长8.1%;国有经济投资1240.27亿元,增长29.9%。民间投资比重进一步提高。2005年,全市民间投资完成942.1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6.6%,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

所有制结构

上海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国资、外资、民资共同推动经济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2005年,在上海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由上年的59.6%下降为57.5%;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由上年的40.4%上升为42.5%。其中私营及个体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5.7%上升为16.4%。

农业产值

上海郊区以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为重点,不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2005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79.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0年下降9.1%,平均每年下降0.7%。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33.39亿元,比2000年下降7%。

农副产品生产

上海严格实行耕地保护,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6.61万公顷,粮食总产量达到105.36万吨。全年优质稻种植比例达到94%,优质油料作物种植比例达到70%。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继续提高。至2005年末,上海注册品牌的农产品139个,有149家企业的273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认证。

农产品出口

上海农产品出口保持快速增长。2005年,郊区初级农产品出口总额14.55亿元,比上年增长37.4%。农产品出口在原有畜禽、水产等品种的基础上,新增了花卉、蔬菜等深加工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为欧洲、中东、美国、南非、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现代农业园

农业生产的集中化和科技化水平稳步提高。至2005年末,上海有143个规模化、现代化蔬菜园艺场;12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投入各类建设资金54.82亿元,引入产业开发项目128个,有163项科研成果在园区推广应用。

农业规模化经营

上海农业规模化经营不断加快。至2005年末,全市有420家农业产业化企业,3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40多万户分散农户、10万公顷种养面积进入规模经营产业链。全市粮食规模经营面积占粮食种植总面积的比重达到45.9%。

工业发展

上海依托大基地、大项目建设,促进工业生产持续增长。2005年,上海实现工业增加值4155.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0年增长94%,平均每年增长14.2%。其中,重工业增加值2912.93亿元;轻工业增加值1081.75亿元。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6876.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0年增长1.4倍,平均每年增长19.2%。

重点发展行业

重点发展行业对上海工业生产的拉动作用明显。2005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和生物医药制造业六个重点发展行业完成总产值9993.55亿元,比上年增长16.5%,拉动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长10.1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3.2%;其新增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新增产值的比重达到70.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385.2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63.5%。

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2005年,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826.67亿元,比上年增长22%,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8.6%。其中,电子及信息领域完成工业总产值3530.92亿元,增长29.3%;光机电一体化完成工业总产值468.9亿元,增长14.4%;生物、医药技术完成工业总产值233.69亿元,增长11.7%。

区县工业

区县工业增长加快。2005年,上海规模以上区县工业完成总产值9175.33亿元,比上年增长18%,增幅高于全市工业4.1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8.1%,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3个百分点。全年“1+3+9”工业园区完成总产值7349.67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9个市级工业园区完成总产值1399.77亿元,增长19.2%。

工业经济效益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总体良好。2005年,上海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02.3。工业企业实现利润939.56亿元,实现税金605.59亿元。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47.95亿元,占工业利润总额的47.7%;实现税金242.44亿元,占工业税金总额的40%。

工业产品产量

适应市场需求的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6%。集成电路、微型电子计算机、民用钢质船舶、汽车、房间空气调节器、移动电话机、程控交换机等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长。

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05年,上海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1097.91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全年信息产品制造业增加值653.75亿元,增长25.8%;信息产品销售业增加值21.66亿元,增长12.7%;信息服务业增加值422.5亿元,增长26.4%。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加快。2005年,上海用于信息化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308.87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8.7%。2005年末,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增加到30G;国际互联网用户803万户,宽带接入用户247.4万户,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70万户和88.58万户。全市有卫星站点915个。

信息化重大工程

2005年,集约化信息管线、超级计算中心、互联网络交换中心等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加快,加快了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

信息技术应用

城市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快,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水平不断提高。至2005年末,社会保障卡累计发放963.67万张,公交“一卡通”销售量达到1974.02万张,数字证书发放56.1万张。社会诚信体系进一步完善。至2005年末,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共采集618万市民的信用记录,比上年末增加85万人;出具个人信用报告460万份,增加182万份;企业联合征信入库量达到60万户。

城市建设投资

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要突破。2001~2005年,全市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累计达到3257.21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2.6%,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4.6%。城市基础设施网络的不断完善,为进一步改善上海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城市综合功能创造了有利条件。

重大城市建设工程

上海的重大工程建设根据上海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目标,科学统筹,加快推进,相继建成了一批跨黄浦江的大桥、隧道、高架路、高速公路、地铁、磁浮线、浦东国际机场、洋山深水港等标志性工程。2005年,上海重大工程建设完成投资607.13亿元。年内洋山深水港一期、浦东铁路一期、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东海大桥等重大工程相继建成。A6新卫、A7亭枫等高速公路建成;轨道交通4号线投入运营;翔殷路隧道建成通车,使中心城区的越江车道数增至54条。

旧区改造

上海新一轮旧区改造突出重点,保持合理规模。2001~2005年,全市共拆除旧住宅建筑面积2431.5万平方米,动迁居民36.57万户。2005年,全市完成旧居住区综合整治1.31万幢,面积1550万平方米;“平改坡”1541幢,面积386万平方米;更新维修电梯360台。

环境保护和治理

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力度,上海整体生态环境继续改善。2005年,全市用于环保的资金投入281亿元,相当于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07%。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年整治中心城区河道76条(段)共60公里,中心城区河道水质明显改善。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基本完成。苏州河水系有594家单位的污染源被截流,苏州河干流基本消除黑臭,主要水质指标已稳定达到景观水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2天,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8.2%。全市区域月降尘平均值为8.8吨/平方公里,比上年下降11.8%。污染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71万吨/日,比上年增加28.4万吨/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2%。全年新增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5400吨/日。

城市绿化

城市绿化建设加快推进。至2005年末,上海城市园林绿地面积2.89万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1.2万公顷。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7%。近年来相继建成了延安中路绿地、太平桥绿地、黄兴公园、大宁绿地、徐家汇公园、广场公园三期、徐家汇公园三期、延虹绿地、世博林绿地、新江湾城绿地等200多块3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开放式生态景观绿地,使市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显着改善。

科研力量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至2005年末,上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工程技术人员17.77万人,科技活动人员7.52万人。企业办科技机构479家。至2005年末,上海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9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67人。

科研投入

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05年,全市用于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214亿元,比上年增长25.5%,相当于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2.34%,比2000年提高0.6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4个百分点。

上海中长期发展目标

面对充满机遇而又富有挑战的21世纪,上海已经确定了新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把上海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Ⅷ 请问谁有上海的资料(包括交通、经济、发展等等)~~~~~~

上海
“申”、“沪”的由来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大约在六千年前,现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陆,东部地区成陆也有两千年之久。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现名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他们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

历史沿革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后设会稽郡,治所在苏州。会稽郡辖缪县、由拳县和海盐县。缪县包括今嘉定、上海两县及青浦、松江两县大部和市区部分地区。今嘉定县境内还有一个以缪命名的缪城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筑了一条由咸阳经湖北、湖南而抵江苏、上海一带的宽阔驰道。据史载,驰道宽50步,每隔3丈植树一株。驰道通过今松江西北,“经青浦古塘桥,西通吴城”。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率丞相李斯、少子胡亥等一批文臣武将南下巡游,曾通过松江西境和青浦南境的横山、小昆山、三泖地带,看到当地物产丰富,人众熙攘,人们划船在水上交易。这说明上海那时还没有形成城市。

公元前207年的汉代,缪县政为娄县。今金山县境内的海盐县,汉时为刘濞的封国,此地煮海水以制盐。这种盐称散盐,质量好而量多,都被运往吴都(苏州)集散。和海盐县发展同时,由拳县也在发展之中。由于局部地体下沉现象存在,海盐部分沦为拓湖,由拳也陷入了谷水。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前后海盐县被迫向南迁移。

到了晋代上海地区主要依靠渔、盐之利,经济已相当发达。南朝梁大同元年(585年),分割原海盐县地域置青浦县和前京县。唐时将昆山南境、嘉兴东境、海盐北境建华亭县,县治设在今松江县境内,天宝五年(746年),在今青浦东北的吴淞江南岸设置了青龙镇,直属华亭县。青龙镇原是三国时吴孙权建造和停泊战舰的场所。青龙港是吴淞江下游的起点,是唐代对外贸易的新兴港口,航运船只不仅可抵沿海和内河重镇,而且可直达日本、朝鲜。

宋初,华亭县改属两浙路秀州(州治在今嘉兴)。这时华亭县以东的海滩,已经成为重要盐场,“人烟浩穰,海舶辐揍”,商业日益发达。宋宣和元年(1119年),随着松江航道重新疏浚,青龙镇更见发展。据宋诗人梅尧臣在《青龙杂志》中记载,青龙镇有二十二桥、三十六坊,还有“三亭、七塔、十三寺,烟火万家”,时人誉称“小杭州”。青龙镇虽如此繁华,但当年作为华亭一个海口的上海,仍然是个荒凉的渔村。后来因为吴淞江下游的淤浅,曾经繁华一时的青龙镇,就逐渐丧失了作为长江口良港的地位,而日趋萧条冷落。

宋熙宁年间(l068一l077年),贸易中心转移到华亭东北地区,这里形成居民点,由渔村变成初具规模的小镇。南宋咸淳三年(1267),在此正式设立镇治,并派镇将驻守。因地处上海浦西侧,便称“上海镇”。元朝至元十四年(l277年),在上海镇设立市舶司,与广州、泉州、温州、杭州、庆元、澉浦合称全国七大市舶司。本端口市舶司的衙门设在后来的上海县署内,即今小东门方浜南路的光启路上。

元朝至元二十八年(l291年),正式建“上海县”,这是上海建城的开始。到了明代,上海地区商肆酒楼林立,这时,上海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东南名邑”。明末清初,上海的行政区又进行了沿革,逐步形成了今天上海的规模。

近代上海

16世纪(明代中叶)上海成为全国棉纺织手工业的中心。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在上海设立海关。19世纪中叶,上海已成为商贾云集的繁华港口。鸦片战争以后,上海被殖民主义者开辟为“通商”口岸。在此后的一百年里,外国列强纷纷入侵上海,使上海成了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的主要据点。1949年5月27日,上海这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获得解放,开始新生。

历史性变革

上海的解放揭开了上海发展新的历史篇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海人民经过50多年的艰苦奋斗,从根本上改造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条件下畸形发展起来的旧上海,使上海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1978年以来,上海的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上海人民以强烈的进取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符合上海特大型城市特点的发展新路,使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发生了历史性的大变革,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正向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的目标迈进。

地理位置

上海位于北纬31度14分,东经121度29分,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长江与东海在此连接。上海正当我国南北弧形海岸线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

气候

上海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2004年,全年平均气温18.1℃,日照1929.6小时,降雨量1158.1毫米。全年50%左右的雨量集中在5至9月的汛期,汛期有春雨、梅雨、秋雨三个雨期。

土地面积

解放初期,上海的土地面积仅为636平方公里。1958年,江苏省的嘉定、宝山、上海、松江、金山、川沙、南汇、奉贤、青浦、崇明10个县划归上海,使上海市的辖区范围扩大到5910平方公里,几乎是解放初期的10倍。2004年末,上海全市面积6340.5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0.06%,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约100公里。其中区域面积5299.29平方公里,县域面积1041.21平方公里。境内辖有崇明、长兴、横沙三个岛屿,其中崇明岛面积1041.21平方公里,是我国的第三大岛。

水文

上海地区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水资源丰富,是着名的江南水乡,境内水域面积697平方公里,相当于全市总面积的11%。上海河网大多属黄浦江水系,主要有黄浦江及其支流苏州河、川扬河、淀浦河等。黄浦江源自太湖,全长113公里,流经市区,江道宽度300~770米,平均360米。终年不冻,是上海的水上交通要道。苏州河上海境内段长54公里,河道平均宽度45米。上海的湖泊集中在与江、浙交界的西部洼地,最大湖泊为淀山湖,面积为62平方公里。

地势

上海境内除西南部有少数丘陵山脉外,全为坦荡低平的平原,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高度为4米左右。陆地地势总体呈现由东向西低微倾斜。大金山为上海境内最高点,海拔高度103.4米。

行政区划

解放初期,上海共划分为20个市区和10个郊区。后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和撤县建区,至2003年末,上海共有18个区、1个县,共118个镇,3个乡,100个街道办事处,3293个居民委员会和1991个村民委员会。

黄浦区 面积 12平方千米,人口 62万。邮政编码200001。区人民政府驻延安东路300号。

卢湾区 面积 8平方千米,人口 33万。邮政编码200020。区人民政府驻重庆南路139号。

徐汇区 面积 55平方千米,人口 89万。邮政编码200030。区人民政府驻漕溪北路336号。

长宁区 面积 38平方千米,人口 62万。邮政编码200050。区人民政府驻愚园路1320号。

静安区 面积 8平方千米,人口 32万。邮政编码200040。区人民政府驻常德路370号。

普陀区 面积 55平方千米,人口 85万。邮政编码200333。区人民政府驻大渡河路1668号。

闸北区 面积 29平方千米,人口 71万。邮政编码200070。区人民政府驻大统路480号。

虹口区 面积 23平方千米,人口 79万。邮政编码200080。区人民政府驻虹镇老街。

杨浦区 面积 61平方千米,人口108万。邮政编码200082。区人民政府驻江浦路549号。

闵行区 面积 372平方千米,人口 75万。邮政编码201100。区人民政府驻莘庄镇沪闵路6258号。

宝山区 面积 415平方千米,人口 85万。邮政编码201900。区人民政府驻密山路5号。

嘉定区 面积 459平方千米,人口 51万。邮政编码201800。区人民政府驻博乐南路111号。

浦东新区 面积 523平方千米,人口177万。邮政编码200135。区人民政府驻世纪大道2001号。

金山区 面积 586平方千米,人口 53万。邮政编码201540。区人民政府驻金山大道2000号。

松江区 面积 605平方千米,人口 51万。邮政编码201600。区人民政府驻园中路1号。

青浦区 面积 676平方千米,人口 46万。邮政编码201700。区人民政府驻公园路100号。

南汇区 面积 688平方千米,人口 70万。邮政编码201300。区人民政府驻惠南镇人民东路3252号。

奉贤区 面积 687平方千米,人口 51万。邮政编码201400。区人民政府驻南桥镇解放中路。

崇明县 面积1041平方千米,人口 64万。邮政编码202150。县人民政府驻城桥镇人民路68号。

人口

由于大量人口迁入和外来流动人口增长迅速,上海人口总量规模不断扩大。上海开端口时人口不足10万,至1949年解放时,上海人口为520万,2005年11月1日零时,上海市常住人口为1778万人,与本市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137万人,增长8.35%;年平均增加27.4万人,年平均增长1.62%;其中,外来常住人口为438万人,占24.63%。。

人口自然变动

上海是全国第一个出现人口自然变动负增长的省级行政区。1995年常住人口的出生数为12.39万人,出生率为7.04‰;死亡人口为10.7万人,死亡率为6.08‰;本市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6‰。其中,本市户籍人口的出生率为6.08‰;死亡率为7.5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6‰,连续第13年保持负增长。

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893万人,占总人口的50.22%;女性为885万人,占总人口的49.78%。性别比为100.90(以女性为100)。

人口文化程度

上海人口整体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在上海6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中,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所占比重达到18.1%,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提高6.7个百分点;高中文化程度人口占24.8%,提高1个百分点;初中及小学文化程度人口占51.6%,比重下降了6.3个百分点。

人才居住证

上海不断推进人才高地建设,吸引优秀人才集聚。至2004年末,全市已有6.27万名境内外人才获得上海市居住证。其中,境外人才0.4万名,境内人才5.87万名。在获得上海市居住证的人才中,本科以上学历占66.2%,硕士、博士以上占7.8%。

就业

上海不断优化创业环境,进一步促进就业。2004年末,上海共有从业人员836.49万人,其中国有单位从业人员149.29万人,占17.8%;集体单位从业人员225.52万人,占27%;“三资”、私营等其他经济单位从业人员461.68万人,占55.2%。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是近10年来的首次下降。

经济增长

进入新世纪,上海以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实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着力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扩大内外开放,加快科技和体制创新,使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经济增长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1992年以来,上海经济已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143.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0年增长75.3%,平均每年增长11.9%。

财政收入

在总体经济较快发展的同时,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2005年,上海完成财政收入4095.81亿元,比2000年增长1.3倍,平均每年增长18.5%。全年地方财政收入1433.9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其中,增值税226.12亿元, 增长13.4%;营业税512.93亿元,增长15.9%;个人所得税111.92亿元,增长26.2%;房产税34.1亿元,增长25.9%。“十五”时期,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4726.56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3.6%,相当于建国至“九五”期末总和的69%。

上海地位

正在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迈进的上海,肩负着面向世界、服务全国、联动长三角的重任,在全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这个人口仅占全国1%、土地面积占全国0.06%的城市里,完成的财政收入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口岸进出口商品总额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

产业结构

上海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2005年,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475.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0年增长87.8%,平均每年增长13.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588.38亿元,比2000年增长66.7%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由2000年的1.6∶46.3∶52.1调整为0.9∶48.9∶50.2。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

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上海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2004年,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和餐饮业六大行业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40%。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居第三产业之首,达到10%;上海保险网批发和零售业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2%。房地产业继续快速发展,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0.5%上升到8.4%。

就业结构

随着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上海的就业结构变化显着,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不断增加。2005年,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的结构比例从2000年的10.8:44.3:44.9调整为7.1:37.5:55.4。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提高10.5个百分点,第一、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则分别下降3.7个和6.8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

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42.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246.86亿元,增长6.1%,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5.2%。投资结构发生新变化。从产业投向看,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454.87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增幅明显高于工业投资增长7.3%的水平。从经济类型看,非国有经济投资2302.28亿元,增长8.1%;国有经济投资1240.27亿元,增长29.9%。民间投资比重进一步提高。2005年,全市民间投资完成942.1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6.6%,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

所有制结构

上海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国资、外资、民资共同推动经济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2005年,在上海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由上年的59.6%下降为57.5%;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由上年的40.4%上升为42.5%。其中私营及个体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5.7%上升为16.4%。

农业产值

上海郊区以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为重点,不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2005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79.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0年下降9.1%,平均每年下降0.7%。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33.39亿元,比2000年下降7%。

农副产品生产

上海严格实行耕地保护,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6.61万公顷,粮食总产量达到105.36万吨。全年优质稻种植比例达到94%,优质油料作物种植比例达到70%。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继续提高。至2005年末,上海注册品牌的农产品139个,有149家企业的273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认证。

农产品出口

上海农产品出口保持快速增长。2005年,郊区初级农产品出口总额14.55亿元,比上年增长37.4%。农产品出口在原有畜禽、水产等品种的基础上,新增了花卉、蔬菜等深加工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为欧洲、中东、美国、南非、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现代农业园

农业生产的集中化和科技化水平稳步提高。至2005年末,上海有143个规模化、现代化蔬菜园艺场;12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投入各类建设资金54.82亿元,引入产业开发项目128个,有163项科研成果在园区推广应用。

农业规模化经营

上海农业规模化经营不断加快。至2005年末,全市有420家农业产业化企业,3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40多万户分散农户、10万公顷种养面积进入规模经营产业链。全市粮食规模经营面积占粮食种植总面积的比重达到45.9%。

工业发展

上海依托大基地、大项目建设,促进工业生产持续增长。2005年,上海实现工业增加值4155.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0年增长94%,平均每年增长14.2%。其中,重工业增加值2912.93亿元;轻工业增加值1081.75亿元。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6876.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0年增长1.4倍,平均每年增长19.2%。

重点发展行业

重点发展行业对上海工业生产的拉动作用明显。2005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和生物医药制造业六个重点发展行业完成总产值9993.55亿元,比上年增长16.5%,拉动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长10.1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3.2%;其新增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新增产值的比重达到70.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385.2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63.5%。

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2005年,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826.67亿元,比上年增长22%,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8.6%。其中,电子及信息领域完成工业总产值3530.92亿元,增长29.3%;光机电一体化完成工业总产值468.9亿元,增长14.4%;生物、医药技术完成工业总产值233.69亿元,增长11.7%。

区县工业

区县工业增长加快。2005年,上海规模以上区县工业完成总产值9175.33亿元,比上年增长18%,增幅高于全市工业4.1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8.1%,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3个百分点。全年“1+3+9”工业园区完成总产值7349.67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9个市级工业园区完成总产值1399.77亿元,增长19.2%。

工业经济效益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总体良好。2005年,上海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02.3。工业企业实现利润939.56亿元,实现税金605.59亿元。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47.95亿元,占工业利润总额的47.7%;实现税金242.44亿元,占工业税金总额的40%。

工业产品产量

适应市场需求的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6%。集成电路、微型电子计算机、民用钢质船舶、汽车、房间空气调节器、移动电话机、程控交换机等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长。

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05年,上海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1097.91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全年信息产品制造业增加值653.75亿元,增长25.8%;信息产品销售业增加值21.66亿元,增长12.7%;信息服务业增加值422.5亿元,增长26.4%。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加快。2005年,上海用于信息化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308.87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8.7%。2005年末,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增加到30G;国际互联网用户803万户,宽带接入用户247.4万户,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70万户和88.58万户。全市有卫星站点915个。

信息化重大工程

2005年,集约化信息管线、超级计算中心、互联网络交换中心等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加快,加快了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

信息技术应用

城市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快,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水平不断提高。至2005年末,社会保障卡累计发放963.67万张,公交“一卡通”销售量达到1974.02万张,数字证书发放56.1万张。社会诚信体系进一步完善。至2005年末,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共采集618万市民的信用记录,比上年末增加85万人;出具个人信用报告460万份,增加182万份;企业联合征信入库量达到60万户。

城市建设投资

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要突破。2001~2005年,全市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累计达到3257.21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2.6%,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4.6%。城市基础设施网络的不断完善,为进一步改善上海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城市综合功能创造了有利条件。

重大城市建设工程

上海的重大工程建设根据上海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目标,科学统筹,加快推进,相继建成了一批跨黄浦江的大桥、隧道、高架路、高速公路、地铁、磁浮线、浦东国际机场、洋山深水港等标志性工程。2005年,上海重大工程建设完成投资607.13亿元。年内洋山深水港一期、浦东铁路一期、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东海大桥等重大工程相继建成。A6新卫、A7亭枫等高速公路建成;轨道交通4号线投入运营;翔殷路隧道建成通车,使中心城区的越江车道数增至54条。

旧区改造

上海新一轮旧区改造突出重点,保持合理规模。2001~2005年,全市共拆除旧住宅建筑面积2431.5万平方米,动迁居民36.57万户。2005年,全市完成旧居住区综合整治1.31万幢,面积1550万平方米;“平改坡”1541幢,面积386万平方米;更新维修电梯360台。

环境保护和治理

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力度,上海整体生态环境继续改善。2005年,全市用于环保的资金投入281亿元,相当于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07%。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年整治中心城区河道76条(段)共60公里,中心城区河道水质明显改善。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基本完成。苏州河水系有594家单位的污染源被截流,苏州河干流基本消除黑臭,主要水质指标已稳定达到景观水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2天,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8.2%。全市区域月降尘平均值为8.8吨/平方公里,比上年下降11.8%。污染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71万吨/日,比上年增加28.4万吨/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2%。全年新增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5400吨/日。

城市绿化

城市绿化建设加快推进。至2005年末,上海城市园林绿地面积2.89万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1.2万公顷。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7%。近年来相继建成了延安中路绿地、太平桥绿地、黄兴公园、大宁绿地、徐家汇公园、广场公园三期、徐家汇公园三期、延虹绿地、世博林绿地、新江湾城绿地等200多块3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开放式生态景观绿地,使市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显着改善。

科研力量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至2005年末,上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工程技术人员17.77万人,科技活动人员7.52万人。企业办科技机构479家。至2005年末,上海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9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67人。

科研投入

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05年,全市用于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214亿元,比上年增长25.5%,相当于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2.34%,比2000年提高0.6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4个百分点。

上海中长期发展目标

面对充满机遇而又富有挑战的21世纪,上海已经确定了新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把上海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阅读全文

与普陀回收网络交换机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网络信号上的h什么意思 浏览:998
戴尔是如何制定网络营销价格策略 浏览:536
创维电视无线网络间歇掉线 浏览:727
什么软件不用网络传送 浏览:329
高清网络摄像机软件 浏览:611
电脑网络已连接但不能用 浏览:948
九安网络摄像头用什么app 浏览:788
4g网络摄像头登录密码 浏览:570
家里的网络被设置成公用 浏览:580
电脑网络连接框弹不出来 浏览:372
哪个网络机顶盒内有老电影 浏览:958
x8沙箱网络设置 浏览:23
女生大专学计算机网络技术有用吗 浏览:752
访客网络用来微信支付限速多少 浏览:917
AX86无线网络设置 浏览:482
网络词资源什么意思 浏览:203
中国网络连接世界哪个国家最好 浏览:886
乐播投屏和手机网络有什么不一样 浏览:960
在网络上发布谣言的人是怎么样的 浏览:600
4g网络支持多少g 浏览:56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