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么是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在网络空间形成的文化活动、文化方式、文化产品、文化 观念的集合。网络文化是现实社会文化的延伸和多样化的展现,同时也形成了其自身独特的文化行为特征、文化产品特色和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特点。
各类网站发展迅猛,形成网络文化建设新格局。以重点新闻网站为骨干,各级政府网站、知名商业网站和专业文化类网站积极参与、共同推进网络文化建设的生动局面逐步形成。一批知名商业网站积极投入网络文化产品的研发与服务,一批有影响的社科、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类专业网站快速成长,满足网民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B. 网络文学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目前,网络文学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接龙小说” “接龙小说”是指由多人接力参与的,网上及时性创作的文学作品。目前包括:“新浪网”上已有一批作家与网民共同续写了网络接龙小说《网上跑过斑点狗》:“中文网络文学”网站也开展了故事接龙《谱写你自己的故事一一千年之恋》;“榕树下”网站也开展了网友接龙小说《城市的绿地》;“亿龙”网站开设了《青春校园,我唱我歌》和《情爱悠悠,共渡爱河》等接龙作品栏日。
此外,网络上还有流行一时的《超情书》、《危险》等回环链接诗歌活动。
二、“互动小说” “互动小说”是指在网上由作者与读者互动完成的文学作品。目前包括:“花脸道”网站开展了“花脸道双媒体互动接龙小说”活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BBS留言跟贴小说《风中玫瑰》等。
三、“填空图书” “填空图书”是指编制故事框架,提出若干问题,将结局留给读者,给读者以想象空间填写文学作品。“文学咖啡屋”网站已经开展了“多结局小说网络竞写”活动。欧阳友权教授将互动文本分为三类:
第一类:非线性链接的“超文本”小说。在有“电子超文本小说大本营”之称的英文网站丛!B;’’墅鲤:!鱼曼±g旦!!:!塑上能看到很多这类作品。如乔伊斯的超文本开山之作《下午》,以及《微光交响曲》、《到达》,莫尔索络普的超文本小说《维克托花园》、《黄金时代》《漫游网际》等。
第二类: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互动小说”。如BBS留言跟贴小说《风中玫瑰》就是在作者与众多读者的互动中共同完成的。2001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风中玫瑰的BBS小说《风中玫瑰》,这本书把作者一贴一贴的写作及与网友的交流互动的过程全印了出来,形成一种全新的互动文本。主持这一工作的唐敏
(风中玫瑰)在出版序言中说:“《风中玫瑰》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与读者现场互动的效果,读者不是等待着读一部完整的作品,而是与作者一起完成一个“帖子”的写作过程,真是同生共死的交情啊。。这种互动写作带来的乐趣,是传统写作无从获得的,但如果将它变为出版物出版,倒会阻止故事的进程,所以互动文本的最佳栖居地只能在网上。
第三类:由多人接力参与创作的“接龙小说”,又称“合作小说”、“接力小说”。1999年新浪网上有一批青年作家与网民共同续写的网络接龙小说《网上跑过斑点狗》,最后得了一篇6万字的中篇小说。再如1997年加拿大人在互联网上举办了一个全国性的写作活动,12名知名作家在12个小时内完成了一个叫《跨国故事》的接龙小说。
四、“多媒体小说” “多媒体小说”是指运用文字、声音和图像的手段综合创作完成的文艺作品。在网上有一部名为《望星空》的小说作品,在你的整个阅读中,始终伴随着一段美妙的音乐,文字背景是颇具神秘色彩的月夜星空,而且,在每一章结束后,都会有一部简短的动画短篇概述一下这一章描写的主要内容。又如网络上的《若枚文集》,它的内容是古色古香的垒图片诗文,配以缠绵温柔的MIDI作为背景音乐。
五、“超文本小说” “超文本小说”是指基于网络技术的实时性、交互性和包容性三大特点的新文体,有文字、声音和图像按照非线性链接的文艺作品。1据介绍,台湾的李顺兴等人在搞超文本实验。他的《围城》及《文学狱》等作品以看作是中文超文本小说的典范。大陆超文本实验很少见,东北的诗人阿红可算一个。在艨胧诗大争论的年代,他曾用电脑进行随机诗实验,他把许多诗句都输入电脑,然后让他们随机排列。不管成功与否,荒诞与否。这种实验应该说在我国超文本试验史上写了一笔。。但严格的来说,阿红的实验仍不能算是超文本。在上述几种新形式的电脑文艺作品中,“超文本”比较有发展前途,如同电视文学
一样,未来的文学可能将是综合文字、声音、图像诸要素和互联网的即时性、互动性、多选择性等长处,朝着艺术化而不仅仅是“文学化”的方向发展。荐者,由于互联网的商业气息,网络文学有可能被同化为一种商业文学。网友毛小虫以《网络作家:做“知本家的乏走狗”?》为题,发出这样的忧虑:说走狗有点难听,说被利益驱使应该没有异议。宣扬共享,鼓吹免费的网络,如果不是利益的诱惑,哪里会有着一拔一拨的赶潮人?原本自发的,玩票性质的网上文学创作,一旦出现评奖活动,一旦让网上的字符变成印刷品摆在街头,知本家用名利编制的网就越缩越紧,网络作家被招安的时代到了。⋯⋯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到网上找稿子,或者直接向网络作家约稿,也有一些网站开始以签约的形式向网络作家支付报酬,一批网络作家逐渐被知本家“收买”,另一批网络作家正一头扎入网络经济,努力成为知本家⋯⋯因为有所谓知本家介入,有所谓商业模式和商业技巧的运用,小团体的、孤芳自赏的固上文学创作,其传播通道被有组织、有计划的扩充千百倍,受众的规模也是原来的N倍。好的东西被更多人更快的分享,这一互联网的精神居然在庸俗的金钱游戏里涅槊,再现。写手们无心栽柳与知本家们有心栽花结合,倒也成了皆大欢喜的局面。。
鉴于网络文学的市场行情,越来越多的文学网站正在靠版权养活自己,为了保证最大可能的出售作品,文学网站也在加紧审稿力度,以期能在市场上建立品牌、得到市场的认可。这样下去,总有一天,文学网站也会变得像传统刊物一样 “正规化”,当然这也是它该终结的一天。
C. 网络文化现象有哪些
当代网络文化现象主要有哪些?文化现象所反映的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外中状态和联系,具有个别、具体、可直接观察和经验性等特点。是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是群众在共同需要、共同心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和不断给予陶冶的结果。它往往是思想观念及其特化形式的综合,它不但具有外在的特色,而且含有观念的特色。文化现象是人们对现象的感受上升到理发概括的认识产物。具体包括那些就很难说了,如现在流行的草根文化现象、山寨文化现象、网络文化现象、大众文化现象、流行文化现象、小沈阳文化现象
D. 近年网络文学有哪些现象
网络文学是信息时代传统文学和电脑网络碰撞的产物,随着电脑网络的延伸和普及,我国网民的大幅度增长,网络文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由于它具有的独特性、前沿性和复杂性,所以网络文学在人们的眼中仍似雾里看花,并成为新世纪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最主要的特点是:大众化
网络文学在我国近年来蓬勃兴起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态,网络文学在创作上有着与传统纸质媒介文学不同的特点。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具体论述其特点:创作理念上极度追求娱乐消遣和个人情感的宣泄,创作过程上努力追求交互性、高效率和自由化,创作内容上主要表现网民生活和抒写个人情愫.创作形式上注重文本的超级链接和多媒体技术化,创作语言上大量采用简约、灵活而又独特的网络语言符号.创作主体构成上呈现非职业化、年轻化、匿名化。网络文学创作现象和特点值得文艺理论界关注和深入研究。
E. 文化现象包括哪些
文化现象所反映的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外中状态和联系,具有个别、具体、可直接观察和经验性等特点。是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是群众在共同需要、共同心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和不断给予陶冶的结果。它往往是思想观念及其特化形式的综合,它不但具有外在的特色,而且含有观念的特色。文化现象是人们对现象的感受上升到理发概括的认识产物。
具体包括那些就很难说了,如现在流行的草根文化现象、山寨文化现象、网络文化现象、大众文化现象、流行文化现象、小沈阳文化现象……
F. 网络文化特征的三大特征
互联网是有着巨大吸引力的虚拟空间。在这里,人们可以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展现自己的闪光点,并相互交流、相互帮助,获得尊重、友情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于很多人来说,现实生活中难有这样的机会。因此,网络文化具有“补偿性”特征。
既然是补偿性文化,就必然夹带着很多牢骚和不满。网络上出现的很多问题,其根源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在网上发泄,以补偿难以实现的愿望。正是由于这种原因,网络成为一种社会安全阀,为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和情绪宣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渠道,客观上起到化解情绪、缓和矛盾的作用。社会上的不公平、工作中的重压、怀才不遇的感慨,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发泄,并得到呼应,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和满足感。
由于人们乐于在网上反映自己的喜怒哀乐,倾泻积累的不平和怨气,对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网络成了反映民情的最好渠道,成了社会的晴雨表。政府部门不但可以从网上看到民众的基本心态和社会的主要问题之所在,还可以有意识地利用网络,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件,广泛征求民众的意见,使决策更具科学性,有着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通过群体讨论,无论最初的意见是哪一种倾向,其观点都会被强化,称之为群体极化效应。人们普遍有着从众倾向,并希望自己表现得更加突出,于不知不觉中把原有的观点推向极端化。网络具有实时性、互动性和开放性,使得在极短时间内,数量巨大的人群卷入到讨论之中。人们相互攀比、逐步强化,产生了极其强大的群体极化效应。
互联网放大了个体行为影响,聚合了个体行为能量。原本一些分散在各处、被社会忽略的少数人聚集起来,形成了小的群体,并有着不断增大的趋势。善的力量是如此,恶的力量也是如此。在现实生活中分散的、不受人注意的丑恶现象,往往能通过网络集中地反映出来。这是有的人对网络文化大加抨击的主要原因之一。实际上,在网络文化中,这些丑恶现象及其散布者只占有很小的比重。
网络文化的极端性特征,可以迅速把“善”放到最大,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德、推动制度完善。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丑恶和不公平现象,都会在网上被曝光,迅速被正义的洪流所淹没。2005年,湖北佘祥林“杀妻”冤案曝光,网络舆论大哗,促使死刑核准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2007年,山西黑砖窑事件在网上披露后,迅速引起媒体关注,带来整治非法用工专项行动。网络形成的“群体极化”现象,有助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科学精神。网上关于华南虎照片真伪的热议,反映了人们对真理的追求,对社会浮躁现象的反思,对地方政府公信力的质疑。 网络文化是“草根文化”,有着很强的大众性。从互联网上可以及时搜集到大量信息,使得少数人对信息和知识的垄断难以为继。人们不再仰视专家和学者,而是将他们的观点与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比较、进行分析,从新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在传统媒介上,普通民众缺少话语权。只有在网络上,他们才能畅叙胸怀、指点江山,表现出对传统的颠覆和对权威的挑战。
去年,一批受到广大群众喜爱的网络歌手及其成名歌曲,成为很多着名音乐家的批评对象,甚至有人称,“网络歌曲的泛滥成灾让内地流行音乐倒退15年”。专家的评价和普通大众的评价有着很大分歧。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等没有经过任何宣传,迅速唱遍大江南北,达到家喻户晓的地步。它们曲调欢快、语言诙谐,比喻奇妙,符合当前普通大众的审美标准。不可否认,大众文化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低级趣味的东西。但是,它们只占很小比例,而且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
对于网络文化的另一个指责是“娱乐化”。有人说,“现在的网络被严重地娱乐化、游戏化、低俗化,网络从高科技的工具退化为使人们玩物丧志并进而危害社会的玩具。”这句话很让人费解。人的本性之一就是追求快乐。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压力巨大的社会中,人们通过网络去寻找快乐、缓解紧张的情绪,又何错之有?数学大师陈省身认为数学是快乐的,对数学有着浓厚而执着的兴趣,把数学看成生活的一部分。被人们视为从事“严肃事业”的科学家,如果在研究中没有感受到快乐,是无法支撑下去的,更何况普通的民众呢?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来一点忙中偷闲、忙中取乐,又有何不可?
网络文化的大众性,使之成为提升人类智慧的重要途径。通过网络构筑整个社会的神经系统,将低智商转化为高智商,将相互分离的个别人的智慧,转化为更高层次的组织智慧、国家智慧和人类智慧。维基网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让每个人都成为网络全书的编撰者,贡献出自己在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维基网络收录的词条数,是大英网络全书的15倍。与后者相比较,维基网络容量更大,更具时效性,而且在许多主题上更加深刻。
当今世界,文化已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由于民众的广泛参与,由于脱离了地域的限制,网络文化在树立国家形象、发扬光大中华文明、培育网络文化产业等方面,都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扮演着传统媒体无法替代的重要角色。
G. 网络文化的特征包括哪些
网络文化就目前而言,主要特征有网络文化的衍生性,决定了网络文化必须具有很强的继承性特征,网络文化的人气传播性,决定了网络文化的非中心性特征,网络文化技术基础的网络化,决定了网络文化的开放性特征,网络文化的集群化,决定了网络文化的多样性特征,网络文化的信息化,决定了网络文化的及时性特征,网络文化的民俗性,决定了网络文化的繁理性特征还包括三大特征补偿性极短性大众型
H. 网络文化特征的主要特征
就目前其主要特征有:网络文化的衍生性决定了网络文化必须具有很强的继承性特征;网络文化的人际传播性决定了网络文化的非中心性特征;网络文化技术基础的网络化决定了网络文化的开放性特征;网络文化的集群化决定了网络文化的多变性特征;网络文化的信息化决定了网络文化的及时性特征;网络文化的民俗性决定了网络文化的反理性特征。
网络已经成为普通大众的另一个活动空间,成为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其作用和渗透力还将不断扩大。目前,对网络文化褒贬不一。从网络文化的基本特征入手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刻地认识网络文化,促进网络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概括地说,网络文化具有补偿性、极端性和大众性等三大特征。
I. 网络文化引申了什么现象
这些现象很容易看到,你自己每天关注的那些网络红人、各种“门”事件、以及那些被人们普遍知道并追根的事情(当然并不只是这些很让人不齿的,还有那些好的,有益的。举例这些只是能让你更好的明白而已^_^!!!)……即使你没关注,也被人告知的等等事件。这些都是网络文化引申的现象,或好或坏……
1、现实中人们的交流能力的缺乏
2、或许也是一些外界对自己内心的压力过大,需求一处释放的环境
3、当前信息化时代的的迅猛、激烈
4、虽然有那么多的不良现象,但毕竟网络文化是一代新产物,还需要更多的维护与正确诱导
…………
你可以从好的方面来写,也可以从坏的方面,总之要剖析透这写现象的本质内涵。
给你摘录一篇文章《对网络文化现象的思考:平民走进文化殿堂》或许对你有启发
对网络文化现象的思考:平民走进文化殿堂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搞好网络文化建设,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首先,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网络文化所存在的问题:良莠不齐、不着边际,垃圾乃至不良信息俯拾皆是,管理手段有限等等。但是,随着有关法律的健全,技术手段的改进,特别是管理队伍的建设
,这些问题应该是可以解决的。
着眼未来的文化发展,我们应该肯定和鼓励网络文化的积极方面。
一是崛起了一批具备雄厚实力的健康的网络文化创作者。有专业的,也有业余的,还有根本就是即兴从事这种“文化工作”的编外大军。
二是网络文化的思想资源,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是建立在民众生活源泉上的。从民众生活中汲取丰富的文化营养,迅速衍化为高于生活的东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形成的是大众参与的人文景观。
三是高科技媒体传播手段的介入,使它的受众领域迅速而广泛。
也就是说,通过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普通平民,走进了曾经一直属于少数文化人的文化殿堂。
如果我们读读唐诗,会发现李白诗里也有这样的平民朋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汪伦是什么人?现在没有人能详明考证了罢?不但本纪列传里没有他,打开卷帙浩大的全唐诗,连个“豆腐块”、“火柴盒”大的作品也不曾发表过。他指定是个平民。
汪伦不是作家,也不是评论家。我们知道的也就是李白要远行,他到渡口相送。可以想象到的是,“载肉于俎,崇酒于觞”,执手告别,依恋不舍的朋友情愫。这位傲睨公侯“天子呼来不上船”的名人,在他的生活中,并不乏引车卖浆者流的精神营养。
平民参与文化人士的精神生活,还可以在白居易的创作活动中,看得更清晰一些。他写出诗来,是要首先读给那些市井小民的,老妪衰翁渔樵酒卖者辈是他的首席读者。而白居易创作的平民意识和平民化,成就了他的绝世诗歌王国的绚丽。
任何一个伟大的文化时代,没有民众的参与是万万难以形成的。唐诗如斯,宋词如斯,元曲亦复如斯;京剧如斯,绘画如斯,鼻烟壶亦复如斯。一种博大的文化现象,决不是几个天才文化人坐在书斋里就能创作出来的。
现代媒体与先进科技传播手段,已经剥去了少数人参与文化建设的“专利”。文化与艺术创作早已成为专家与平民共同拥有的权利——也就是说文化事业已成为“民众的事”。这是一个不得了的巨变。(二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