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二层网络对于小企业的优势
优点是网络逻辑简洁、管理维护简单
大二层网络架构,L2/L3分界在核心交换机,核心交换机以下,也就是整个数据中心,是L2网络(当然,可以包含多个VLAN,VLAN之间通过核心交换机做路由进行连通)
整个数据中心网络都是一个L2广播域,这样,服务器可以在任意地点创建,迁移,而不需要对IP地址或者默认网关做修改。
大二层网络实现虚拟机的大范围甚至跨地域的动态迁移,只要把VM迁移可能涉及的所有服务器都纳入同一个二层网络域,就能实现VM的大范围无障碍迁移。一个真正意义的大二层网络至少要能容纳1万以上的主机,才能叫做大二层网络。
② 为什么基于交换机的网络设计只适合规模不大的网络请写详细一点,谢谢~\(≧▽≦)/~啦啦啦
二层交换机只能用在接入层,受标签透传限制,三层交换可能做汇聚,接入处理,能力很强大啊。细说里面的原理有很多,目前通信运营商的汇聚层商务全是三层交换机啊,只是上层增加了核心层BASE处理系统。
③ 三层网络与二层网络的区别有哪些
二层与三层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可以配置多个int
vlanif接口,可以则为三层交换机,只能配置一个int
vlanif的通常称为网管型交换机,不能配置int
vlanif的称为普通二层交换机。具体如下:
1、二层、三层是按照逻辑拓扑结构进行的分类,并不是说ISO七层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而是指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这三层都部署的就是三层网络结构,二层网络结构没有汇聚层。2、二层网络仅仅通过MAC寻址即可实现通讯,但仅仅是同一个冲突域内;三层网络需要通过IP路由实现跨网段的通讯,可以跨多个冲突域。
3、二层网络的组网能力非常有限,一般只是小局域网;三层网络则可以组大型的网络。
4、二层网络基本上是一个安全域,也就是说在同一个二层网络内,终端的安全性从网络上讲基本上是一样的,除非有其它特殊的安全措施;三层网络则可以划分出相对独立的多个安全域。
5、很多技术相对是在二层局域网中用得多,比如DHCP、Windows提供的共享连接等,如需在三层网络上使用,则需要考虑其它设备的支持(比如通过DHCP中继代理等)或通过其它的方式来实现。
6、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典型的做法是:处于同一个局域网中的各个子网的互联以及局域网中VLAN间的路由,用三层交换机来代替路由器,而只有局域网与公网互联之间要实现跨地域的网络访问时,才通过专业路由器。
④ 什么是二层交换网络
二层交换这样命名的原因是对网络主机来说二层交换的数据表示和对数据的操作都是透明的。当开启二层交换的电源时,它通过分析来自所有相连网络的输入封包的源地址来学习网络的拓扑结构。例如,二层交换接收到通过线路1来自主机A的数据包,它就认为通过连接到线路1上的网络可以达到主机A,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二层交换就能建立起一张路由表,如下表所示:
主机地址 端口号
1111.1111.1111 1
2222.2222.2222 1
3333.3333.3333 2
4444.4444.4444 3
1bcd.1234.cdfa 1
二层交换采用这种路由表作为数据包传输转发的基础。当二层交换从其中的一个端口接收到一个数据包时,它根据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查找路由表,如果路由表中存在有目的地址和网桥中某个端口的对应关系,数据包将通过相应的端口被转发出去,否则,数据包将通过除接收端口外的所有其它端口被转发出去。
二层交换成功地分隔了网段内部的数据传输,从而相应地减少了每一个网段上可见的数据传输量,这样就可以提高用户可见的网络响应时间。
⑤ 二层网络和三层网络有什么区别2层不是mac么咋也是网络
二层是数据链路层,使用mac寻址,三层是网络层使用ip寻址。这个是最大的区别了。
⑥ 二层和三层交换机的区别。 路由和交换机的区别。 都工作在哪层。都什么工作原理。
二层交换工作在 OSI 7层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三层工作在网络层。
简单点说区别在于一个是交换数据,一个是路由地址
⑦ 三层网络与二层网络的区别
我们一般的理解就是 三层路由、二层转发,如果你的交换机是三层的话他记住一次路由后自己下次发送的时候就直接转发不需要再学习,速度上快很多~
如满意请采纳,谢谢!!
⑧ 网络分层的优点有哪些
网络分层的优点:
1)各层之间是独立的。某一层并不需要知道它下一层是如何实现的,而仅仅需要知道该层通过层间的接口所提供的服务。由于每一层只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因而可以将一个难以处理的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较容易处理的更小问题,这样,整个问题的复杂度就下降了。2)灵活性好。当任何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层间接口关系保持不变,则在这层以上或以下各层均不受影响,此外,对某一层提供的服务还可以进行修改。当某层提供的服务不再需要时,甚至可以将这层取消。
3)结构上可分割开。各层都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
4)易于实现和维护。这种结构使得实现和调试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变得易于处理,因为整个系统已被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
5)能促进标准化工作。因为每一层的功能及其所提供的服务都已有了精确的说明。
(8)二层网络为什么规模小扩展阅读:
因特网协议栈共有五层: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和物理层。不同于OSI七层模型这也是实际使用中使用的分层方式。
(1)应用层
支持网络应用,应用协议仅仅是网络应用的一个组成部分,运行在不同主机上的进程则使用应用层协议进行通信。主要的协议有:http、ftp、telnet、smtp、pop3等。
(2)传输层
负责为信源和信宿提供应用程序进程间的数据传输服务,这一层上主要定义了两个传输协议,传输控制协议即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3)网络层
负责将数据报独立地从信源发送到信宿,主要解决路由选择、拥塞控制和网络互联等问题。
(4)数据链路层
负责将IP数据报封装成合适在物理网络上传输的帧格式并传输,或将从物理网络接收到的帧解封,取出IP数据报交给网络层。
(5)物理层
负责将比特流在结点间传输,即负责物理传输。该层的协议既与链路有关也与传输介质有关。
⑨ 如何看待数据中心网络架构变化
随着云计算、虚拟化、SDN等技术在数据中心持续落地,数据中心网络到了不得不改变的时候了。为了满足这些新的技术需求,数据中心网络架构也从传统的三层网络向大二层网络架构转变,也就是新一代的数据中心将采用二层的网络架构,所有的接入设备都连接到核心网络设备上,然后通过核心设备路由转发出去。在数据中心内部完全是一个二层网络,而且为了实现跨数据中心的VM迁移,数据中心之间也可以跑二层,当前是虚拟的二层网络,基于物理三层网络来跑二层。数据中心内部网络架构向大二层转变的趋势已经无法更改,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网络架构向这个方向发展。数据中心内部网络建设成为一个大的二层网络,虽然架构上清晰了,简单了,但是却带来不少的现实难题。下面就来说一说,新一代数据中心网络架构变革所遇到的难题。
大二层MAC容量问题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向着大二层方向演变,首先带来的就是MAC容量的难题。二层网络根据MAC地址来完成点到点的转发,在数据中心里拥有数千台服务器是再普通不过的了,而如今跨数据中心之间也要实现二层转发,这样就要求数据中心的核心设备MAC容量超大才行。比如一个中等城市宽带网络至少要拥有100万个家庭,要实现所有的家庭宽带上网,若都采用二层的数据中心网络,则需要核心网络设备可以处理1M的MAC容量,这对网络设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能够达到1M的MAC容量的网络设备的确有,但是应用并不普遍,32K~256K是最常用的容量规格。采用1M的MAC容量设备,这样的设备往往价格很高,会给数据中心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且这样大规格的设备使用并不普及,设备的稳定性低。很多能够达到1M的MAC容量的设备采用的都是芯片外挂TCAM来实现的,这种方式由于是通过PCI总线来访问外挂器件,访问速度自然没有芯片内快,所以这种方式的MAC学习速度并不是线速的。在一些网络环路、震荡中,这些设备就会表现出MAC学习不稳定,流量有丢包,显示有问题等一系列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在大二层的数据中心网络中,如何提升网络设备的MAC容量,是当前网络技术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今通过技术手段达到1M以上MAC容量并不是难事,但在这种网络环境下,要保证网络运行的稳定性,还有很多的技术难题要解决。
环路问题
二层网络最常见的网络故障就是环路问题,在网络规模比较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部署STP/MSTP这些环路协议避免环路的产生。当然STP/MSTP协议有天生的缺陷,阻塞了备用链路,造成网络带宽的严重浪费,后来又出现了TRILL新的二层网络环路协议。TRILL协议可以保证所有的链路都处于转发状态,避免了网络带宽的浪费。不过我们知道TRILL实际上要靠ISIS协议来维持TRILL协议的状态,当网络规模很大的时候,网络设备要处理大量的ISIS协议,这对网络设备是一个不小的冲击。能够拥有1M的MAC容量的网络设备,端口数量要数百个,要保证所有这些的端口的TRILL状态计算准备,并且在有网络震荡的情况下,TRILL协议仍能正确切换,这对网络设备要求很高,尤其要保证 TRILL协议的切换速度。比如像STP协议,在正常切换的情况下,速度都要30秒,而若网络规模比较大,则所花费的时间会更长,达到分钟级别都是有可能的。TRILL协议也是如此,ISIS协议并不是快速收敛的协议,超时时间,切换速度都不比STP协议快,所以在TRILL的二层环路网络中,一旦发生网络切换,那么收敛速度是个问题。数据中心很多业务是非常敏感的,在网络出现丢包或者震荡数秒钟,都会影响到业务,所以当数据中心二层网络规模扩大以后,环路协议的收敛问题突显。有人建议将TRILL的ISIS协议处理提升优先级,比如放到一个单核上处理,通过软件中断的方式处理响应,这样能够大大提升切换的速度,避免受到其它协议的影响,当然这样自然会占用更多的设备资源,而且效果也未知。
广播域过大的问题
大二层还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广播域过大。因为整个数据中心,甚至多个数据中心之间都是二层的,那么一个广播报文会在整个数据中心的设备上进行广播的,显然会占用大量的网络带宽,如果广播流量比较多,可能会造成个别的端口出现拥塞,从而影响业务。在正常的网络中,肯定是广播流量越小越好。对于大二层网络广播域过大的问题,还好有一些解决的方法,而且这些方法目前看是比较符合实际的。比如:默认情况下,禁止广播报文的转发,让广播报文和组播报文一样,通过协议控制转发,只有协议状态计算好之后,才允许广播报文转发,而且是像组播一样,只转发给请求接收的端口,也就是在未来的数据中心里将没有广播的概念,只有单播和组播的概念。对于跨数据中心的二层,这种二层转发实际上是一种逻辑上的二层转发,要通过物理三层转发,是一种封装技术,这样就可以通过软件控制这种情况下,广播报文要不要转发。在默认情况下,跨数据中心的二层广播报文是不转发的,可以通过软件设置让特定的广播报文转发。还有就是对广播报文设置广播抑制比,当端口上的广播流量达到一定比例时,对广播报文进行丢弃。显然,对于大二层广播域过大的问题,目前已经有了一些比较好的解决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尽管数据中心网络架构的演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向大二层转变的趋势已经无法改变。纵然这样的架构给数据中心带来了新的问题,但是正是有了这些缺陷,也给了网络设备商机会,谁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谁就能在未来的网络市场上战胜对手,赢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