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安全 > 中石油网络如何共享

中石油网络如何共享

发布时间:2022-06-30 19:32:08

1. 中油即时通视频会议文档演示共享失败

网络带宽不支持。
一般都是你的文档太大,网络无法顺利传输。
中油即时通是一款最新版的通讯聊天软件!提供有内部通信、文件传输、云端会议等实用办公功能,为中石油员工带来了便捷的聊天互动体验!

2. 对于 代理上网的局域网,支持软AP的网卡,可以共享无线网络吗 局域网是单位分配给我的的静态IP地址。

保证你两块网卡都在启用状态的情况下,右键你上网用的本地连接 属性 共享 internet共享上网下的“允许其它…………”的钩打上,确定即可。这时另一块网卡会自动得到IP的。

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复习题 这个作业你做完了吗可否共享

您哪位呀?我不确定全是正确的啊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复习题

参考教材《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教程》
一、选择题
1.属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特征的是(A)
A.保密性、完整性、可控性 B.可用性、可控性、可选性
C.真实性、保密性、机密性 D.完整性、真正性、可控性
2. PPDR模型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C)、保护、检测和响应。
A.安全机制 B.身份认证 C.安全策略 D.加密
3. ISO/OSI参考模型共有(D)层。
A.4 B.5 C.6 D.7
4. 不属于数据流加密的常用方法的是(D)
A.链路加密 B.节点加密 C.端对端加密 D.网络加密
5.以下选项中属于常见的身份认证形式的是(A)
A.动态口令牌 B.IP卡 C.物理识别技术 D.单因素身份认证
6. 数字签名利用的是(A)的公钥密码机制。
A. PKI B.SSL C.TCP D.IDS
7. (B)机制的本质特征是:该签名只有使用签名者的私有信息才能产生出来。
A.标记 B.签名 C.完整性 D.检测
8. 不属于入侵检测的一般过程的是(C)
A.采集信息 B.信息分析 C.信息分类 D.入侵检测响应
9.入侵检测响应的(B)响应可对入侵者和被入侵区域进行有效控制。
A.被动 B.主动 C.信息 D.控制
10.不属于常用端口扫描技术的是(B)
A.TCP connect请求 B.TCP SZN请求
C. IP分段请求 D.FTP反射请求
11. 基于主机的扫描器是运行在被检测的(A)上的。
A.主机 B.服务器 C.浏览器 D.显示器
12. 特洛伊木马(简称木马)是一种(C)结构的网络应用程序。
A. B/S B. Web C. C/S D. Server
13. 缓冲区溢出是利用系统中的(A)实现的。
A. 堆栈 B.队列 C.协议 D.端口
14. 堆栈是一个(A)的队列。
A. 后进先出 B. 后进后出 C.先进后出 D.先进先出
15. DOS是以停止(D)的网络服务为目的。
A.目标服务器 B.目标浏览器 C.目标协议 D. 目标主机
16. 正常情况下,建立一个TCP连接需要一个三方握手的过程,即需要进行(C)次包交换。
A.一 B.二 C.三 D.四
17.对付网络监听最有效的方法是(B)。
A.解密 B. 加密 C.扫描 D.检测
18.TCP序列号欺骗是通过TCP的(C)次握手过程,推测服务器的响应序列号而实现的。
A.一 B.二 C.三 D.四
19.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用于防止对(D)节点的入侵。
A.多机 B.网络 C.对称 D. 单机
20. 现在的Firewall多是基于(C)技术。
A. 自适应处理 B.加密 C.入侵检测 D.PKI
21. 不属于Firewall的功能的是(C)
A.网络安全的屏障 B. 强化网络安全策略
C. 对网络存取和访问进行加速 D.防止内部信息的外泄
22. 目前Firewall一般采用(B)NAT。
A.单向 B.双向 C.多向 D.网络
23. 包过滤Firewall工作在(C)层上。
A.物理 B.会话 C.网络 D.传输
24. 代理Firewall通过编制的专门软件来弄清用户( D)层的信息流量,并能在用户层和应用协议层间提供访问控制。
A.物理 B.会话 C.网络 D.应用
25. 代理Firewall工作在(B)上,使用代理软件来完成对数据报的检测判断,最后决定其能否穿过Firewall。
A.物理、应用 B.会话、应用 C.网络、会话 D.应用、传输
26.Web浏览器通过(A)与服务器建立起TCP/IP连接。
A. 三次握手 B. 四次握手 C. 三次挥手 D.四次挥手
27. SSL提供了一种介于(D)之间的数据安全套接层协议机制。
A.物理、应用 B.会话、应用 C.网络、会话 D.应用、传输
28. SSL握手协议的一个连接需要(D)个密钥。
A.一 B.二 C.三 D.四
29.不属于VPDN使用的隧道协议的是(D)
A.第二层转发协议 B.点到点的隧道协议
C.第二层隧道协议 D.网到网的通信协议
30. 基本的PKI系统不包括以下哪项内容(B)
A. CA B.BA
C. SA D. KCA
31. 公钥基础设施是基于(C)密码技术的。
A.对称 B.非对称 C.公约 D.数字
32.不属于PKI可以为用户提供的基本安全服务的是(D)
A.认证服务 B.数据完整性服务
C.数据保密性服务 D.公平服务
E.不可否认性服务
33.目前,采用PKI技术保护电子邮件安全的协议主要有(B)和S/MIME协议。
A.PSP B.PGP C.BGB D.BSB
34. (A)是指虚拟专用网络。
A.VPN B.WPN C.WSN D.VSN
35. (D)密码技术用于初始化SSL连接。
A.入侵 B.检测 C.数字 D.公钥
36. IMS是(C)系统。
A.入侵检测系统 B.自动加密系统
C.入侵管理系统 D.网络安全系统
37. 身份认证机制一般包括三项内容:(B)、授权和审计。
A.登陆 B.认证 C.检测 D.校验
38. 不属于网络安全的三种机制的是(C)
A.加密机制 B.控制机制 C.监督机制 D.检测机制
39.属于数据加密常用的加密技术的是()。
A.对称加密 B.对等加密 C.非对等加密 D.数字加密
40.根据检测原理可将检测系统分为3类,以下选项不正确的是()
A.异常检测 B.滥用监测 C.混合检测 D.入侵检测
一、填空题
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威胁主要包括以下3种类型:(硬件方面的威胁)、(软件方面的威胁)、(数据方面的威胁)。
2.网络安全=事前(检查)+事中(防护)、(监测)、(控制)+事后(取证)。
3.TBAC模型一般用五元组(S,O,P,L,AS)来表示,其中S表示(主体),O表示(客体),P表示(许可),L表示(生命期),AS表示(授权步)。
4.RSA 签名采用(加密)密钥算法,生成一对(密钥)和(公钥)。
5.常用的扫描方法有利用(网络命令)、(端口扫描)和(漏洞扫描)三种。
6.进程空间是由()、()、()、()、()组成。
7.堆栈具有这样的特性,即最后一个入栈的元素,将是()出栈的元素。新入栈的元素将总是放在当前的()。不管什么时候,需要出栈时,总是从当前的()取走一个元素。
8.常见的拒绝服务攻击方法包括(广播风暴)、(SYN淹没)、(IP分段攻击)、(OoB攻击)、(分布式攻击)、(IIS上传攻击)等。
9.Firewall就是位于内部网或 Web站点与 Internet之间的一个一个(路由器)和一台(计算机)。
10.Firewall包括:(服务控制)、(方向控制)、(用户控制)、(行为控制)等。
11.防火墙的体系结构:(简单包过滤防火墙)、(状态包过滤防火墙)、(复合型防火墙)。
12.Web是由(web服务器)、(web浏览器)、(通信协议)三个部分组成的开放式应用系统。
13.安全套接层协议(SSL)包括:(服务器认证)、(用户认证)、(SSL链路上数据完整性)、(数据保密性)。
14.Web服务器的安全结构包括:(基础设施区)、(网络协议区)、(服务区)、(应用区)、(操作系统区)。
15. 目前流行的PKI信任模型主要有四种:(认证机构的严格层次结构模型)、(分布式信任结构模型)、(web模型)、(用户为中心的信任模型)。
16. 典型的PKI系统应包括(证书签发机构CA)、(证书注册机构RA)、(证书库)、(密钥备份及恢复系统)、(证书废除处理系统)、(基于PKI的应用)、(证书分发系统CDS)等基本内容。【备用答案:证书实行陈述CPS】
17. 在SSL中,分别采用了(对称密码)、(公钥密码)、(公钥密码中的数字签名技术)。
18. 入栈和出栈操作由()执行()和()指令来实现。第三章第二节P78
19. 特洛伊木马的服务器端程序可以驻留在(目标主机)上并以(后台)方式自动运行。
20. 根据体系结构可将检测系统分为:()、()、()。第三章第一节P70(P68 3.1.5)
二、判断题
1.链路加密是对网络层加密。(对)
2.所有的身份认证机制都必须是双向认证。(对)
3.使用实体的特征或占有物可以用于交换认证。(错)
4.UDP请求不属于常用的端口扫描技术。(错)
5. 扫描器只能扫描到已被发现的漏洞,那些未被发现的漏洞是不能通过扫描器找到的。(对)
6. 缓冲区溢出是将一个超过缓冲区长度的字串拷贝到缓冲区的结果。超过缓冲区空间的字串覆盖了与缓冲区相邻的内存区域。(对)
7.经常检查当前正在运行的程序列表、可疑的日志文件、网卡的工作模式可以防止网络被监听。(对)
8. IP欺骗是利用可信任服务器的IP地址向服务器发起攻击的。(错)
9.主要的入侵检测方法有特征检测法、概率统计分析法和专家知识库系统。(对)
10.静态包过滤在所有通信层上对包的地址、端口等信息进行判定控制。(对)
11. SNAT用于对外部网络地址进行转换,对外部网络隐藏内部网络的结构,使得对内部的攻击更加困难;并可以节省IP资源,有利于降低成本。(错)
12. SSL有三个子协议: 握手协议、记录协议和警报协议。(对)
13.不能用SSL/TLS协议来访问网页。(错)
14. 特权管理基础设施(PMI)不支持全面授权服务。(对)
15. CA的功能有:证书发放、证书更新、证书撤销和证书验证。(对)
16. PKI认证系统的客户端软件中,客户需要考虑证书的过期时间,并及时手动更新。(对)
17. 广域网间VPN主要技术包括链路层VPN、网络层VPN、会话层VPN、应用层VPN技术。(错)
18. SSL记录协议包括了记录头和记录数据格式的规定。(对)
19. 根据Firewall所采用的技术特点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包过滤技术Firewall、代理技术Firewall和检测技术Firewall。(对)
20. IMS的目标是将入侵检测、脆弱性分析,以及入侵防御等多种功能集成到一个平台上进行统一管理。(对)
21. 采用拒绝服务攻击方法时,攻击者需要获取目标主机的操作权限,才能对目标主机进行攻击。(对)
22. 如果发现异常程序,只需要在文件中删除它们即可。(错)
23. 基于网络的扫描器则是用于检测其他主机的,它通过网络来检测其他主机上存在的漏洞现象。(对)
24. 入侵检测响应分主动响应和被动响应。(对)
25. 认证主要用在执行有关操作时对操作者的身份进行证明。(对)
四、简答题
1.简述安全的Web服务需要保证的5项安全性要求。
答:引言随着一些关键的Web服务标准纷纷制定,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Web服务技术进行应用开发。和Internet上其它的应用一样,Web服务也面临着安全性风险,因为信息有可能被盗、丢失和被篡改。安全的Web服务是应用成功的必要保证。因此,针对Web服务的安全体系结构研究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安全的Web服务需要保证以下5项安全性要求:①认证:提供某个实体(人或者系统)的身份的保证;②授权:保护资源以免对其进行非法的使用和操纵;③机密性:保护信息不被泄漏或暴露给未授权的实体;④完整性:保护数据以防止未授权的改变、删除或替代;⑤不可否认性:防止参与某次通信交换的一方事后否认本次交换曾经发生过。针对以上5项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Web服务安全体系结构。
2. 一个较为理想的入侵检测系统应具备的特征有哪些?
答案一:一个较为理想的入侵检测系统应具备以下特征:
1)准确性。检测系统对发现的攻击行为不应出现误报和漏报现象。
2)可靠性。一个检测系统对管理员应该是透明的,并且能在无人监控的情况下正确运行,只有这样才可以运行在被检测的系统环境中。
3)容错性。检测系统必须具有良好的容错性,不论所监控的系统处于何种状态,检测系统本身必须具备完整性,保证检测用的知识库系统不会受到干扰和破坏。
4)可用性。检测系统的整体性能不应受系统状态的变化而产生较大波动或严重降低。
5)可验证性。检测系统必须允许管理员适时监视攻击行为。
6)安全性。检测系统能保护自身安全和具有较强的抗欺骗攻击的能力。
7)可适应性。检测系统可随时跟踪系统环境的变化和及时调整检测策略。
8)灵活性。检测系统可根据具体情况,定制不同的且与防御机制相适应的使用模式。
答案二:能够实时监测流量。并对流量的来源 目的地址 等进行深度检测
拦截非法流量 抵御分布式攻击 ARP欺骗 DHCP欺骗 等常见的攻击。
3.简述网络监听软件的一般功能。第三章第二节P91
4.简述访问控制的功能。第三章第二节P47
5. 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述网络安全的含义。第一章第一节P4
答: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从广义来说,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
网络安全的目的是保障用户业务的顺利进行,满足用户的业务需求是网络安全的首要任务,离开这一主题,奢谈安全技术和产品无异于南辕北辙。
网络安全的具体含义会随着“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从用户(个人、企业等)的角度来说,他们希望涉及个人隐私或商业利益的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受到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的保护,避免其他人或对手利用窃听、冒充、篡改、抵赖等手段侵犯用户的利益和隐私,访问和破坏。
6. 完整性机制的内容。
7.Hash算法的工作方式。
8.简述IMS技术的管理过程。
9. Firewall主要实现的功能有哪些。
10. 简述Web 服务的协议栈的结构。

4. 中石油共享中心级别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1-29

5. Web 时代下构建石油知识共享平台

郭攀红 唐先明 计秉玉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

摘 要 目前石油领域没有一个汇聚知识、交流知识、传播知识、连接企业员工知识的社会化的网络平台。基于Web 2.0架构的软件,构建了知识沉淀、知识共享、知识学习及知识应用的应用环境,可应用于石油知识管理领域中,促进企业的知识能力创新。本文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并构建了石油知识共享平台,详细介绍了石油知识共享平台如何实现Web 2.0的架构和理念。

关键词 Web 2.0 知识管理 Wiki

Construction of Petroleum Knowledge Share PlatformIn Web 2.0 Architecture

GUO Panhong,TANG Xianming,JI Bingyu

(SINOPEC Exploration & Proction Research Institute,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 Nowadays,the oil fields haven’t a knowledge network platform used for gathering knowledge, exchanging knowledge,propagating knowledge and connecting enterprise staff.This thesis i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some social software based on Web 2.0 architecture,and applied it in oil knowledge management, which constructed a precipitating,sharing,learning and using knowledge environment.In the meantime,this thesis introces that how the oil knowledge Wiki system implement Web 2.0 architecture and some outstanding character.

Key words Web 2.0;knowledge management;Wiki

科研院所承担着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任,支撑着中国科技研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同时,也为国家石油经济战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是知识高度密集型单位,是知识、研发成果的加工厂,是高水平人才从事创新研究的基地。因此,在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建立知识管理体系、开展知识管理技术的应用尤为重要,可以说知识管理是研究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随着Web 2.0架构的广泛应用,网络上出现了众多的Web 2.0类型的学习交流网站和工具,但是这些通用型的社会网络工具并不能满足石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首先它们的网站定位多以娱乐休闲为主,整个平台内容大而全,无专业性的知识,并且处于一种信息孤岛的状态,没有进行知识和应用的整合,用户每天需要登录不同的网站来获取信息。同样,现在也有许多的石油专业信息网站,但是它们大多是传统的Web 1.0方式,用户不能有效地分享自己的石油专业知识,只能是少数的管理员添加内容,并且无有效地激励和管理机制,导致网站中内容不丰富,而且这些网站多是以石油商务性的知识居多,勘探开发专业知识很少。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作为知识的密集区域,每个人手中都有许多的石油专业资料,头脑中有许多的石油专业知识,但是每个人又都觉得自己的资料不够用,遇到问题时,没有地方去请教,没有地方去查找。其实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知识是离散的,没有实现知识的汇聚和关联;思维是离散的,没有实现思维的汇聚和关联。也就是说没有一个汇聚知识、交流知识、传播知识、知识连接你和我的社会化网络平台,因此,建立一个统一的、开放的、集成的石油知识共享平台,能有效地实现石油勘探开发显性知识及隐性知识的汇聚及分享,成为迫切所需。其作为知识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石油企业的知识管理战略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同时,对于企业的内部员工,利用石油知识共享平台可以公平地获取资源和传播信息、知识、思想、智慧;可以认识朋友,扩充人脉;可以交流、学习、协作;可以发展、提升;可以积累社会资本,塑造个人品牌,以更好地进行社会生存。

本文将介绍如何运用Web 2.0相关概念及技术工具构建石油知识共享平台,帮助石油企业实现高效的知识系统管理。

1 知识管理及Web 2.0概述

所谓知识管理[1],就是通过管理与技术手段,使人与知识紧密结合,让知识的沉淀、知识的共享、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应用及创新这个 “知识之轮” 循环转动(图1),并通过知识共享的文化,提高企业的效益和效率,为企业创造价值,赢得竞争优势。

如上定义可用一个公式表达如下:

图1 驱动“知识之轮”

油气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11年博士后学术论坛文集.4

其中 “P” 指人(People);“+” 为管理及技术手段;“K” 为知识(Knowledge);“S” 指共享的文化与氛围(Share)。这样看来知识管理简单地说即是通过技术手段(+)将人(P)与知识(K)充分结合,通过知识共享的管理机制和文化(S),使知识的价值成指数级提升,最终实现知识的社会化。知识的社会化对人类甚至高等动物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从2004年Web 2.0架构出现[2],互联网络步入了一个社会化的网络时代,其优秀的技术架构和开放的管理模式为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充分体现了人与知识的紧密结合。

2004年,O'Reilly公司和MediaLive公司采用头脑风暴法,在总结Web 1.0的经验教训的基础提出了Web 2.0的理念[5]。Web 2.0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互联网协会对Web 2.0的定义是:Web 2.0是互联网的一次理念和思想体系的升级换代,由原来的自上而下的由少数资源控制者集中控制主导的互联网体系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由广大用户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互联网体系。互联网2.0内在的动力来源是将互联网的主导权交还个人从而充分发掘个人的积极性参与到体系中来,广大个人所贡献的影响和智慧及个人联系形成的社群的影响就替代了原来少数人所控制和制造的影响,从而极大地解放了个人的创作和贡献的潜能,使得互联网的创造力上升到了新的量级。

Web 2.0作为一种新技术架构,它的服务是由许许多多社会网络服务软件组成的。比如博客(Blog)/播客(Podcast)、顶客(digg)、维基网络(Wiki)、内容聚合(RSS)、图像分享(Flickr)、视频分享(YouTube、薯仔网)、网络办公(Google Docs)、社会书签(Delicio.us)、社交网络(开心网)、社会标注评论(Diigo)、幻灯片共享(Slideshare)等等。

其特点如下[5 ]

1)多人参与,利用集体力量和智慧。传统网站是自上而下的集中发布的旧体系,用户只能看到设计者让他们看到的内容。Web 2.0网站则是以用户为中心,大部分的内容是由用户贡献的,是自下而上的由广大用户集体智慧共同来创造内容,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Web 2.0的灵魂是人。

2)可读可写互联网。在Web 1.0里,互联网是 “阅读式互联网”,用户只能读取网络内容,而Web 2.0是 “可写可读互联网”,普通用户对网络内容可读、可写,每个人都能写入内容。

3)海量的数据。Web 1.0网络内容是封闭而死板的,内容增长能力很弱,Web 2.0网站信奉的是 “数据为王”,将数据变为自我增生( “Intel Inside”)。它们通常都具有巨大的数据资源,并且内容是开放且活跃的,商业模式就是让用户消费这些数据。

4)社会化网络。传统网站的用户之间往往是孤立的,Web 2.0网站则加入了社交元素,让用户之间能够建立联系,把互不沟通的离散人际关系体系转变成沟通顺畅的社会关系网络体系。

Web 2.0对于构建学习型、知识型的组织结构也是一种有力的手段,众多的社会性软件服务为人们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与学习的发生和知识的转化相辅相成。

2 石油知识共享平台架构

石油知识共享平台是为共享石油方面的知识而建立的Web 2.0类型的学习型共享网络,图2为石油知识共享平台的架构图,包括功能层和知识应用模型层,通过从知识沉淀、知识汇聚、知识审核、知识存储、知识关联、知识互助、知识获取、个人知识管理到知识应用及知识创新的一整套知识管理流程,来实现隐性及显性石油专业知识的汇聚及分享。

石油知识共享平台的构建目标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实现汇聚,实现关联,实现知识的转化,以及实现个人知识的管理。

2.1 实现汇聚

包括网络资源的汇聚、社会资源的汇聚、知识的汇聚和思维的汇聚。实现汇聚,将能极大地促进知识的利用效率,促进人与知识更和谐地结合。

图2 石油知识共享平台架构图

2.2 实现关联

除了汇聚外,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关联,包括网络资源间的关联(即构建互联网络)、社会资源间的关联(即构建人际关系网)、知识的关联(即构建知识网络)、思维的关联(即形成集体性智慧)。同时,不仅要实现同类资源内部的关联,更需要实现资源间的关联。例如,知识与社会资源的关联、知识与思维的关联等。这样用户可以找到与自己兴趣相符合的学习群体和相关链接,轻松方便地查看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不至于在茫茫的网海中搜索寻觅。

2.3 实现知识的转化

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即人脑思维。知识的最大未知区在于人脑中,所以知识管理的关键在于怎样实现隐性知识的转化,包括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以及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直接的转化。

2.4 实现个人知识的管理

在信息化社会,网络知识无限扩充,并且处于杂乱而无序状态,所以需要借鉴纸质资料的知识管理过程来构建网络的个人知识管理,把有用的网页收藏起来,对它高亮标识并注释以及分类、聚合,形成自己的网络知识收藏;能方便地与其他人分享自己的个人收藏,并从其他用户的收藏中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采集,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石油知识共享平台具有典型的社会网络服务的特点,除了具有社会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独特的地方:

1)强调实现实名制。一般的Web 2.0应用中,用户可以任意注册,具有虚拟性、匿名性的特征,容易产生信任危机,而石油知识共享平台将采用企业电子邮件等注册方式,限制会员的注册权限,真正实现实名制,从而让人形成责任感并减少不信任感,沟通距离会更近。

2)强调通过知识的互帮互助来建立新型的关系。该平台将打破传统的组织机构的界限,通过知识分享、知识的交流、共同的成长来建立学习型的组织关系。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专家学者与领导之间、领导与领导之间、专家学者及权威人士之间,都可以更加轻松地互相沟通交流,打破了外在条件约束和情感障碍。

3)强调知识权威性的审核和评定。普通的Web 2.0不强调权威性审核,但是石油知识共享平台将强调用户及知识的权威性的审核和评定,以保证石油专业知识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3 石油知识共享平台主要功能

石油知识共享平台PKSNS包括以下5个功能模块:石油知识资讯模块,石油知识共享模块,个人知识收藏模块,石油知识问答及论坛,石油知识网络全书。将来随着技术和管理理念的提升内容会不断扩充。

3.1 石油知识资讯模块

将分专业、分研究方向设置多个栏目,每个栏目由知识工程师设置知识采集的条件,分发爬虫,到石油专业网站中采集最合适的内容,返回给栏目。同样地,石油知识共享平台的每个栏目都会有爬虫去网站中自动的爬取知识,称为知识爬虫。这部分就体现了知识的汇聚目标。

采集后的知识并不以时间先后顺序放在首页,而是放在一种类似缓存的地方,用户可以判断每个知识的价值,有价值就顶,无价值就踩,越顶排名越靠前,越踩排名越靠后。用户可以做心情评价,做评论。这体现了知识与思维的关联。

3.2 石油知识共享模块

包括书籍共享、文档共享、图片贡献、幻灯片等等,通过这个成果知识共享平台,用户可以把手中的成果资料共享到平台中。贡献与获得成正比。贡献得越多,所获得的知识内容也越多;贡献越少获得越少,没有贡献将没有获得。从而发挥用户共享的积极性,这体现了知识汇聚目标。

在每本项目成果报告页面上,都关联项目的图片册、项目的汇报录音、幻灯片等,在同一平台上把各种显性的知识和隐性的知识关联起来,体现了系统的构建目标,即知识的关联。

3.3 个人知识收藏模块

信息社会,网络知识无限扩充,并且处于杂乱而无序的状态,在石油知识共享平台可以利用个人知识收藏平台,收藏自己喜欢的网页,并且点击编辑后,可以对网页在线进行标注,包括高亮标识及注释,成为自己的知识收藏;也可以搜索到感兴趣的人,点击进入他的知识收藏中进行学习。这体现了系统的构建目标,即个人的知识管理和学习的目标。

3.4 石油知识问答及论坛

通过提问、回答、投票、评分4个阶段来完成问答流程。这个子系统的功能实现了知识转化的目标,即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

3.5 石油知识网络全书

采用wiki这种面向社群的协作式方式编纂石油知识网络全书,特点是普通用户自由创建词汇,协作编辑共同完成。实行权限、版本控制,以确保能回滚到最佳内容状态,这样有效地保护了知识内容的权威性。

4 应用效果分析——以石油知识网络为例

很多的网络,如网络平台、互动网络平台等,内容过大而过全,但有关石油的内容很少,分类粗糙,词条的解释并不专业,且功能较简单,不能完全满足应用需求,如没有英文解释,没有相关词汇,没有上位词、下位词、相关词等语义逻辑关系,因而这类通用的网络网站不能满足石油专业知识管理的需求,于是作者建立了针对石油专业应用的知识网络平台,按照勘探、开发、工程及综合四大类把石油专业主题词、石油网络全书、实用案例等,采用基于Wiki架构的知识协同建构方式共同来完成,充分发挥用户的创造力和参与性。

Wiki来源于夏威夷语 “Wee Kee Wee Kee”,即 “快点快点” 之意[5 ],中文译为 “维基” 或 “维客”。Wiki是一种多人参与的知识集成方式,其通过对信息多人协作、多人维护、自由发表的形式对共同的主题进行补充和丰富,有利于读者从不同作者的不同角度实现对一个专题的了解。例如,项目长编写前言,确定目录,每个子部分由项目组成员来共同完成,如图3所示。

石油知识网络平台具有严格的权限、版本控制以及审核流程。用户编辑完成,提交给知识管理员进行审核,审核完以后,编辑才算完成,如果审核不通过,能够确保回滚到最佳内容状态。所以采用这种流程的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地保护知识内容的权威性,但又不抹杀个人知识共享的积极性。

石油知识网络平台的成果是一个不断完善的石油专业知识库,享用这个知识库的人要比为这个知识库做贡献的人多得多。作为一种知识社会性的工具,它在提供知识共享的同时,亦不断地促进、激发知识的创新。

图3 Wiki以协作的方式对词条内容进行编辑

石油知识网络平台将原本杂乱无联系的词条以主题词链接的方式连接起来,以线性的网状组织方式,体现了词条间的类目关系,加强了对知识信息的导向性挖掘,并以部门、知识等为整体,将知识修改的不同版本列出,方便词条修改、创建者相互联系,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

石油知识网络平台与石油网络平台中其他系统进行了有效集成,并且其他任何外部的应用系统都可在线查询石油词汇解释,图4所示是重大专项的管理信息系统,页面上鼠标滑过词汇后,会自动关联到石油网络中的解释,如果没有这个解释,会提示您去创建。同时,石油知识网络平台与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了有效集成,编辑词条时可以点击修改和添加地图,填写经纬度坐标,然后在GIS中就会自动标注这个词条的地理位置,点击后能进入石油网络中详细查看这个词条的解释。

石油知识网络平台已经由知识管理员把《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网络全书》[7]4本全部录入,共有6000条条目,630万字,2200幅图片。广大的普通用户可以任意添加词条,进而扩充石油知识网络平台,因而,石油网络知识的内容会无限的扩充。

石油知识网络平台建立了词条间的逻辑关联,词条间具有语义的逻辑关系,包括同义词、上位词、下位词、英译名等等,如图5所示。知识管理员已经把1994年出版的《石油主题词表》[8]收录进该平台,收录主题词16939条,详细构建了石油词汇间的语义逻辑关系,并且普通用户也可自行添加词汇逻辑关系,这样,词条间的语义关系会更为庞大,更为合理。

石油知识网络是专为石油知识定制,由广大用户集体智慧共同创造知识,并且是开放而活跃的新体系。普通用户对石油知识网络的访问、词条的修改、词条的创建过程中,也是实现对知识的沉淀、知识的共享、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应用及创新这个 “知识之轮”的循环驱动。其实PKSNS平台中所有的子系统都具有这个知识流程的驱动过程,是开放而活跃的,是体现群体性智慧的知识管理平台。

图4 重大专项管理信息系统集成石油知识网络平台词条解释

图5 词条语义逻辑表

5 小结

石油知识共享平台利用Web 2.0架构下的各种技术手段将石油企业内部员工与石油专业知识充分结合,实现了隐性及显性石油专业知识的汇聚及分享,并构建了学习型共享组织,倡导了企业知识共享的管理机制和文化,使得石油专业知识的价值成指数级提升,最终将实现石油知识的应用及社会化。

参考文献

[1]吴庆海,周伟,夏敬华.驱动知识之轮.企业基业常青,http://www.kmcenter.org/ArticleShow.asp? ArticleID=1532.

[2]王伟军,熊瑞,张扬.Web 2.0与知识管理平台集成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07,(5):37240.

[3]武琳.Web 2.0时代信息交流模式分析[J].情报杂志,2006,(3).

[4]胡科,王荣良.基于Web 2.0的wiki技术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9).

[5]赖晓云.Wiki在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5,(6).

[6]Murali Raman,Terry Ryan,Lorne Olfman.Design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with Wiki technology.

[7]刘宝和.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网络全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8]杨义忠,王承勇,林淑凤.石油主题词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

6. 中石油财务共享苹果手机不能用吗

可以使用啊,不过因为没有在app商店上线,需要扫描内部二维码下载,安装后点击同意授权之类的,就可以使用了啊,不过需要提前跟你所在单位的系统管理员说一下,给你的账号开通一下,不然就是下载了你也登不上去

7. 中石油财务共享忘记密码了怎么

摘要 中国石油加油卡密码可分为客服系统查询密码和加油卡使用密码。如果忘记中国石油加油卡使用密码,可持卡到售卡所在地省内的任意售卡网点使用此功能,也可以密码重装,直接输入新密码即可覆盖原有的旧密码。办理此项业务时必须持本人有效证件或单位证,由打卡网店经办人验证无误后方可办理。

8. 为什么登陆中国石油大学远程教育共享课程时总是说登陆超时,重新登陆后还是显示这

显示登录超时并不定是真正超时,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不好。需要开启。找开工具菜单,找到兼容性设置,将石油大学的网址加进去。登记石油大学网站最好用WINXP+IE6系统。

9. 中石油财务共享提交远程连接错误

摘要 您好,第一步:在我的电脑右键属性选择管理。第二步:在计算机管理里面找到服务和应用程序。第三步:在子项菜单中找到服务里面的telnet服务。第四步:双击此项服务,进入设置对话框,将其改为手动。第五步:点击应用。第六步:将此服务启动,然后确定,重新登录远程桌面即可。有时还需要看terminal Services服务是否也是禁用的。

10. 有中石油内网代理吗共享一下吧。[email protected]

现在内网都是IP登陆,很是麻烦

过去超简单,现在登陆原理弄不懂了

阅读全文

与中石油网络如何共享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网络教学兼职有哪些 浏览:377
苹果x无网络选择 浏览:55
下载了网络怎么登录 浏览:861
你对网络和手机的态度英语口试 浏览:129
电脑网络环境检测 浏览:766
32寸康佳液晶怎么连接网络 浏览:415
如何开启联想笔记本的网络邻居 浏览:861
共享文件夹后在网络怎么不显示 浏览:729
网络版管家婆断网后怎么保存 浏览:394
网络作家猫腻是什么意思 浏览:898
宽带和电视连接没有网络 浏览:709
网络中如何测量距离 浏览:43
风行网络电视哪个公司 浏览:528
网络密码机如何配置 浏览:590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作用 浏览:544
为什么路由器连接上但没有网络 浏览:648
神舟电脑网络信号差 浏览:833
计算机网络接口设计 浏览:539
游听网络冰雪复古电脑怎么下载 浏览:529
美国手机网络排行榜 浏览:23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