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安全 > 加强网络安全考核和通报

加强网络安全考核和通报

发布时间:2025-07-01 19:27:43

1. 国家建立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什么制度

国家建立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信息通报)制度。国家网信部门应当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加强网络安全信息收集、分析和通报工作,按照规定统一发布网络安全监测预警信息。

2020年4月2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埋粗公安部、国家安全部、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弯姿镇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共12个部门联合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于2020年6月1日起实施。



(1)加强网络安全考核和通报扩展阅读:


技术原理

网络安全性问题关系到未来网络应用的深入发展,它涉及安全策略、移动代码、册孙指令保护、密码学、操作系统、软件工程和网络安全管理等内容。一般专用的内部网与公用的互联网的隔离主要使用“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其实它是一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使互联网与内部网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从而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 

能够完成“防火墙”工作的可以是简单的隐蔽路由器,这种“防火墙”如果是一台普通的路由器则仅能起到一种隔离作用。隐蔽路由器也可以在互联网协议端口级上阻止网间或主机间通信,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

2. 国家采取措施,监测,防御,处置来源于

国家采取措施监测、防御、处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的网络安全风险和威胁。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国家网信部门统筹协调网络安全工作与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电信主管部门、公安部门等有关机关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网络安全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1. 监测方面:国家建立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信息通报制度,国家网信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加强网络安全信息收集、分析和通报工作,统一发布网络安全监测预警信息。当网络安全事件发生的风险增大时,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求有关方面及时收集、报告信息,加强监测。
  2. 防御方面: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要求网络运营者履行制定安全管理制度、采取防范技术措施、监测记录网络运行状态等义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需设置专门安全管理机构和负责人,对人员进行背景审查、培训考核,对系统和数据库进行容灾备份等。
  3. 处置方面:国家建立数据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和网络安全应急工作机制。发生网络安全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事件进行调查和评估,要求网络运营者消除安全隐患、防止危害扩大,并及时向社会发布警示信息。电信主管部门可对网络安全威胁采取停止服务、屏蔽、清除恶意程序、要求整改等处置措施。

3. 国家建立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什么制度

国家建立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信息通报制度。网络运营者应当建立网络信息安全投诉、举报制度,公布投诉、举报方式等信息,及时受理并处理有关网络信息安全的投诉和举报。
国家网信部门和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网络信息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发现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的,应当要求网络运营者停止传输,采取消除等处置措施,保存有关记录;对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上述信息,应当通知有关机构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阻断传播。国家建立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信息通报制度。国家网信部门应当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加强网络安全信息收集、分析和通报工作,按照规定统一发布网络安全监测预警信息。
1、网络
网络是指由计算机或者其他信息终端及相关设备组成的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传输、交换、处理的系统。
2、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指通过采取必要措施,防范对网络的攻击、侵入、干扰、破坏和非法使用以及意外事故,使网络处于稳定可靠运行的状态,以及保障网络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的能力。
从这个概念态巧来讲,网络安全包括传统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是范围更大的网络安全,更加侧重网络运行安全、信息安全。
3、网络运营者
网络运营者是指网络的所有者、管理者和网络服务提供者。
网络运营者是网络安全法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是关键义务主体或核心义务主体,出现31次。如几大电信运营商、BAT等企业以及国家机关中的网络执法部门都属于网络运营者的范畴。同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也是一种网络运营者。
《网络安全法》去掉了草案中关于“包括基础电信运营者、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重要信息系统运营者等”的规定,可能考虑到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现今,对于“网络运营者”这一概念只规定内涵而对其外延采用开放的描述方式,似乎是一种更聪明也是更合乎时宜的做法。需要注意的是,是否被认定为“网络运营者”主要取决于企业是否成为了网络信息系统的所有者和管理者,以及企业的业务是否提供了各类网络服务,特别是互联网信息服务。
4、网络数据
网络数据是指通过网络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和产生的各种电子数据。
5、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自然人个人身份的各种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等。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网络安全法中个人信息多侧重自然人的信息,对虚拟人的信息如用户名、密码、IP、MAC、上网时间、Cookies 等信息还没有明确帆喊键定义。个人信息不同于个人数据、个人隐私,自然人的健康、犯罪渗旦、私人等活动信息,网络安全法中并没有提到。
6、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国家需要对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务、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公共服务、电子政务等重要行业和领域,以及其他一旦遭到破坏、丧失功能或者数据泄露,可能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公共利益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进行保护。
《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中进一步明确,公共通信、广播电视传输等服务的基础信息网络,能源、金融、交通、教育、科研、水利、工业制造、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用事业等领域和国家机关的重要信息系统,重要互联网应用系统(如阿里巴巴、腾讯、网络)等 14 个大行业领域属于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中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范围进行了更具体的界定。下列单位运行、管理的网络设施和信息系统,一旦遭到破坏、丧失功能或者数据泄露,可能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公共利益的,应当纳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范围:
(一)政府机关和能源、金融、交通、水利、卫生医疗、教育、社保、环境保护、公用事业等行业领域的单位;
(二)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以及提供云计算、大数据和其他大型公共信息网络服务的单位;
(三)国防科工、大型装备、化工、食品药品等行业领域科研生产单位;
(四)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等新闻单位;
(五)其他重点单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九条网络运营者应当建立网络信息安全投诉、举报制度,公布投诉、举报方式等信息,及时受理并处理有关网络信息安全的投诉和举报。
网络运营者对网信部门和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应当予以配合。

4. 互联网网络安全信息通报实施办法附件二: 信息分级规范

互联网网络安全信息通报实施办法附件二:信息分级规范旨在明确网络事件与预警信息的分类与分级标准,以提高网络安全事件的响应效率与处理能力。


一、预警信息分级


依据可能对网络安全造成的潜在影响程度,预警信息分为四个级别:



二、事件信息分级


根据具体网络事件对业务、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影响程度,事件被划分为以下类别与等级:



以上标准旨在为网络安全事件的识别、预警和响应提供统一、清晰的指导原则,以确保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类网络安全威胁。



(4)加强网络安全考核和通报扩展阅读

《互联网网络安全信息通报实施办法》,共二十六条,自2009年6月1日起实施。这是为规范通信行业互联网网络安全信息通报工作,促进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提高网络安全预警、防范和应急水平,依据《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预案》而制定的,适用于通信行业互联网等IP网络和系统的网络安全信息通报工作。

阅读全文

与加强网络安全考核和通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现行无线网络标准 浏览:995
车上无法连接网络是什么原因 浏览:355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兴起的意义 浏览:55
能打开网络钥匙的软件有哪个 浏览:91
淮安哪个区有无线网络 浏览:296
网络同时接收几个wifi 浏览:850
昌吉云网络营销渠道 浏览:375
点读笔资源下载网络异常 浏览:43
广州品牌网络推广软件 浏览:940
硬件大数据服务软件网络隐私法 浏览:646
断开网络的软件 浏览:564
永州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院密码 浏览:472
美食特产网络营销策略 浏览:279
网络这方面具体有哪些方向 浏览:319
网络电视可以看wifi密码嘛 浏览:582
广西网络营销订水软件哪个好 浏览:358
有无无线网络机顶盒 浏览:310
东莞市通易网络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浏览:334
大学选修网络课多少分及格 浏览:341
房间网络信号不行 浏览:2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