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网络语言和传统汉语的区别
网络语言是指产生并运用于网络的语言。网络语言是从网络中产生或应用于网络交流的一种语言,包括中英文字母、标点、符号、拼音、图标(图片)和文字等多种组合。这种组合,往往在特定的网络媒介传播中表达特殊的意义。
3、总之网络语言是基于传统汉语和特定环境产生的新型词汇和语句,其本身和传统汉语是没有可比性的。
B. 瞻仰在什么情况下用
瞻仰遗容,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
瞻仰(拼音zhān yǎng),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怀着崇高的敬意、严肃而恭敬地看着某人或某物。语出《诗·大雅·云汉》:“瞻昂昊天,云如何里。”陆德明释文:“昂音仰,本亦作仰。”
【仰望】恭敬地看。往上看。
【敬仰】仰慕,海内瞻仰。例:瞻仰遗容,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
【瞻念】zhān niàn往远处想,往将来想。瞻:向未来。例:瞻念前途。
【瞻望】zhān wàng往远处看;往将来看。例:瞻望未来。
【瞻前顾后】zhān qián gù hòu瞻:向前看;顾:回头看。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瞻前顾后来自于战国楚屈原《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例:有些事情看准了就要马上去做,不要总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的。
网络新意
网络上瞻仰有一个新意,是表示抱大神大腿的引申或者叫做近义。我们常说抱某个大神的大腿,瞻仰的基本意思是往上看,抱住大腿要看大神的脸就只能往上看了,于是雅称瞻仰,瞻仰某位大神,也指抱某神大腿,含有对大神崇拜尊敬之意。
由此延伸,瞻仰还可以表示拜读大神的作品,创作之类。比如”能发出来让我瞻仰瞻仰吗”。有时候朋友之间会用这个词开玩笑,比如”让我瞻仰瞻仰你是怎么写的”,其实还是说对方很厉害,是大神,从而表达自己的钦佩之意。
C. 针对《现代汉语字典》一部具有典范性和权威性的词典收纳网络新词的现象你有何建议谈谈你的看法
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收纳网络新词,是最大限度地跟上时代脚步的体现。比如“宅男”、“宅女”的“宅”,“被代表”的“被”,虽然作为一种新的词意使用时间并不长,但它有新意,有生命力,被收录进《现代汉语词典》是正常的,必要的。
D. 如何看待网络上的新兴词语总是层出不穷
非常感谢您的邀请。个人觉得这个问题跟网络这个载体有关系,众所周知,网络在网络交往中没人知道你面对的是谁,是什么人,从事的是什么职业。
在网络里最直观的,最引人注目,就是像名人啊,明星啊,网络大V 啊什么的,他们的关注度比普通人高,流传度自然就广。他们随便说点什么,或做点什么都比较容易引起广泛的关注。
欢迎各位在评论区各抒己见。
E. 哈喽 我是学汉语的, 蛮有意思的蛮是什么意思 语感上跟“很”会不会有什么区别
这个的解释:
1.粗野,凶恶,不通情理:野~。~横(hèng )。~不讲理。
2.愣,强悍:一味~干。
3.中国古代称南方各族或南方人:南蛮
4.方言,相当于“很、挺、相当”:~好、~多。
5.方言,"麻烦"一词的连读,快读; 相当于“勉勉强强,随随便便”:~去了,~讲一下,~听一下。[1]
6.网络流行新意:“很。” 蛮久,很久的意思,有点微微出乎意料的感觉。
7.指粗鄙不文,不通礼仪之人:蛮子
在“蛮有意思”里面,就是“很”的意思。
F. 旧词赋新意的网络语言有哪些
触电,天才,神童,贤惠等等。
由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以及思想观念的改变、语言的主体认知方式,以及词义系统中内部各个成分之间的相互约束的原因,一些现代汉语词汇在网络这种特殊的环境中便有了新的含义。
G. 所谓人品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一个人为人处世是否有道德底线,一个人有最起码的礼貌,以及待人处事是否真诚。
一个人品好的人会有种种好的表现,他们严于律己,待人以宽,是让人感到舒适的。
一个人品差的人,给人的感觉也很糟糕。
H. 我写网络词语的分类研究的毕业论文,论文答辩时老师会问些什么样的问题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语言是一个社会发展的最有力的见证和具体体现,一种新的语言形式的出现,必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的产物。他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了人们在当前的社会形态现的思想意识。对于现在流行的网络语言的研究,我们也许能管中窥豹,发现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值得我们进行关注。由于因特网的流行,网络用语逐渐流行起来,并且一开始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为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对传统语言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冲击,所以,应该对网络用语加以关注、引导,使之正确健康地发展。
/~F)?(D:h"{0 九十年代后期,网络就像一场熊熊大火,蔓延了整个地球,似乎无处不网络,无时不网络,网络成了人们的时尚。人见了面,不再问“吃了吗”,而代之以“上网了吗”来表示时尚。网络就像一场巨大的冲击波,震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网络的虚拟性,给人们带来了最大的自由,因而赢得了无数人的青睐。网络的发展,推动了网络语言的发展。雅昌艺术博客]5R)b}JV[S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以网络为平台的新的语言形式,有很多特点。最初的创造者主要照顾到网络平面(可以说成一种书面)的便捷沟通,而没有考虑到口头使用。但是,由于一些网络词汇的流行,很多词汇也已经进入口语对于网络语言的评价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总起来说,也不外乎于赞成和反对这两大观点。批评者有之,赞扬和支持的人也不在少数。我自己的观点是比较中和的那一种。任何一种事物优缺点都是并存的。不应该孤立的去看。不过最终还的是由社会发展的实践来检验。雅昌艺术博客~!w^\"~ b3yc"Y
网络语言揭示了语言经济性原则与准确性原则的矛盾在言语过程中自动调节规律。与规范的表达相比较,网络语言的表达往往在键盘输入时更简便。数字、字母的例子不用多说了吧,在输入方面它们比汉字来得快而且直接。就看汉字的:西西、关税、斑竹、板斧……由于网上信息传播分秒必争,人人惜时如金,网上语言必须简而又简。而不少网民使用智能全拼输入系统,这种系统的最大的缺点是系统中的同音词特别多,为了节省时间,网民们顾及不了词语的准确性,往往把原词打成了同音词,如把“版主”打成“斑竹”即是,结果打出了许多错别字,错别字多大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这与经济性原则相吻合。而这种符合大多数人共同需要的输入方式(网上打字用五笔的远不如智能ABC的多)很容易流行开来,成为网上约定俗成的东西。但这种东西还有一个条件:常用性。不常用的词语是不会流行的,你自己独创的一些网络词语如果不能被大众接受的话,或者说是只有你自己能看明白的话,这种词与大家就不会用那也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就会被自然淘汰。比如前几年大家都把手机叫作“大哥大”,但是现在大家却都叫手机,反而少有人叫“大哥大”了。主管部门没有规定说“大哥大”不能叫,也没用行政力量来强制执行。但大家觉得“大哥大”这个词不好听,带点黑社会的性质。现在手机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没有必要把它叫成“大哥大”,于是这个词就被淘汰出局,中间还不到两三年的时间,这就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不过,大多数的反对者们还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雅昌艺术博客:c-EX5e`'s7\
网络言语作为一种全新的语言活动,因其手段、工具的特殊性,而必然产生与之相适应或者说更加张显网络语言特性的新词。最近和网友聊天,在回答中出现这样一个词尾-ing,比如就这么说:伤心ing 晕ing,百思不得其解只知道ing是英语现在进行时的词尾。这里是什么意思呢?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呢?ing表示前面的状态正在进行中,如:开心ing——正在开心中,伤心ing——正在伤心中。哈哈,很好玩的一种造词,不知道如何解释这种造词道理。雅昌艺术博客VrS9\"?EK
网络用语的放肆与否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挠,这正是网络的自由性所在。但是,这种造词的随意性也并非“放肆”,也有一定的限制。首要一点就是一个新的词能否让人很容易接受。其二:词语还有一个语用环境的问题,在网络中可用,没有什么学术与非学术之分。只是看讨论的话题涉不涉及到这种轻松一点的表示方法。一些网络词语出现时间较长,意义稳定,而且使用场合已经不限于网络,如“恐龙”“青蛙”,“大虾”。那么在讨论这些词的时候是否可以说,这是普通话中的词语增加了新的意义?词典编纂(不是指网络词语词典)是否可以将上述意义列为该词语的新的义项?一些网络新词语产生的时间不短了,并且其使用范围已经扩展到社会生活中来。但是,这个词语的产生的“新意义”能不能看作是词语的新意项呢?我以为不能,至少目前还不能。于中小学生在作文时怎样使用网络语言,有关专家表示,这个问题要区别对待,中小学生应从学好规范的汉语入手,对网络语言不能滥用,不能片面追求“奇”、“怪”,以造成沟通、理解的困难。当然,也不是对网络语言一概拒之门外,如果表情达意确实需要,使用当然无可非议,但必须以普通读者能看懂为原则。雅昌艺术博客)QI9x!w6d|&C%]
对于网络语言,专家们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不屑一顾”到“研讨研究”的过程。 国家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的一位负责人表示,目前网络语言已引起了他们的重视,但是还处于研究探讨阶段,首先对网络语言要有一个比较好的了解和认识,然后才能决定何时规范,怎样规范。既然现在还拿不出一个好的方案去规范网络语言,那么网络语言将走向何方?美、英等国一些权威词典已经收录了部分网络语言,作为国内普通话用词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是否也会收录它们?最近听说要出一本网络用语的辞典,以帮助那些对网络用语难以理解的人们,帮助他们了解网络世界。书没出来之前,就有评论说无聊、轻率、炒作,也有人从规范语言层面,来告诫编者,不要匆匆出版,产生了负面影响,落个吃力不讨好。的确,中国语言博大精深,数千年的锤炼和积淀,使其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但新生词语不断涌现也无可否认,有人统计出近20年来最流行的50个词语,诸如托福、跳槽、年薪,它们先前是闻所未闻的。网语词典有没有必要出?其实是个对网络语言的褒贬问题。只要所收词条有一定文化含量,有助于新网民克服词语障碍,即便若干时段后淘汰掉一批,出又何妨?网络语言的发展将来也会有这样的一个趋势:即一部分像“大哥大”一样自生自灭;另外一部分将从网上走下来,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语。
I. 网络词语怎么出来的
网络语言的构成形式多种多样,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1、 语音谐音型.谐音型网络语言又可以分为数字型谐音和文字型谐音两
种.
(1)数字型谐音:通常是指根据10个阿拉伯数字的发音,组合成为一系列简单易记、输入便捷的字词.比如:“7758”指“亲亲我吧”;“886”表示“BYE-BYE喽,再见”;“7456”表示“气死我了”,这是通过汉字的读音与数字的读音相近,由数字的读音来谐汉字的读音,来达到意到而速度快的效果.“7758”只需要敲打四个数字键即可完成,而“亲亲我吧”则需要敲打七到八下才能完成,在效率上远远落后于前者.又比如:“9494”表示“就是就是”;“8错”表示“不错”;“1314520”表示“一生一世我爱你”;“7456”表示“气死我了”,这一类谐音并不是通过普通话的读音来相谐的,而是根据方言来谐音的.在中国很多地方,特别是南方,S和SH是不分的,因此会出现以4谐SHI的现象.
(2)汉字型谐音:这种方式除了出于便捷输入的考虑外,更多的则具有调侃、幽默的意味.比如:“大虾”是“大侠”的谐音,指计算机高手;由于一些水平较高的电脑爱好者因长期沉迷于电脑而弯腰驼背,形似大虾,因而经“大侠”的谐音“大虾”的出现,凭空多了些诙谐幽默.还比如“板斧”是“版副”的谐音,“斑竹”“板猪”是“版主”的谐音.
2、文字转义型.在网络上,网民给一些词语又增加了一些这些词语本身不
具备的含义,但这些含义与词语的搭配又是非常形象的.例如“灌水”本指将水倒进或装进容器中,在网络上是说在聊天室或BBS上的发言随意写,是BBS上的常用词汇;“造砖”指用心写,指上帖者比较用心写的东西.一个好的BBS是即要有砖还要有水的.灌水和造砖对于活跃一个BBS各有千秋;“楼上楼下”是BBS上常用的词语,用来指上面的帖子和下面的帖子.
3、符号象形型.网民们利用键盘上的各种符号加以排列组合,造出了许多全新的象形表达方式,或以形会意,或象形隐喻,其表意效果常常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以“笑”作为例子,“:-”这是最普通的、最基本的一张笑脸,“:-D”表示非常高兴的张开嘴笑;“:-)”表示微笑“8-)”这是眼镜一族的专用笑脸;“;-)”指抛媚眼的笑;“1-D”哈哈的笑;“l-P”是捧腹大笑,此类网语还有:用“:-(”表示悲伤难过;“:-!”表示不屑一顾,等等.
4、英汉简缩型.英汉简缩型多是英语常用词的缩写.使用这种缩语的网民
多少知道一些常用英语.常见的英语缩略语有:AFAIK(as far as I know)据我所知;BTW(By the way)顺便问一下;JAM(Just a moment)等一会儿;CU(See you)再见;OIC(Oh,I see)哦,我明白了;R U THERE(Are you there?)你在那里吗?英语减缩型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用每个单词或词组的首字母来表示整句话,例如AFAIK、BTW、JAM;另一种是用字母和单词之间相近的读音来减缩单词或词组,例如CU、OIC、R U THERE,有时这两种方式会同时使用,例如CUL(See you later)再见.当然也有不少汉语缩略语,例如:“MM”即妹妹;“GG”哥哥;“BB”宝宝.这是利用汉语拼音中的声母来表示一个词.词语简缩以后,比起规范的汉语或英语其输入速度肯定是快了很多.
J. 【SOS】辩论:网络语言的存在有利于社会文化的发展
分析:
一、关键词语的解释说明
(1)语言:语言是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社会属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语言是一种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和表达情感的工具,它存在于运用之中,运用中的活语言是人类组成社会的条件之一,是社会成员之间最重要的联系纽带,因而他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这些都会向交际提出新的要求,推动语言不断丰富词汇,改进语法。
(2)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是语言发展到网络时代的产物,网络语言具有一般语言的本质,与一般语言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人们用以交流和表达情感的工具,网络语言的特殊性体现在其存在的形式,它是以网络为载体而存在的。
(3)发展:发展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事物发展的根源是事物的内部存在的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二、具体论证资料
(1)网络语言是语言发展到网络时代的必然产物,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1.1:必然性——当人类世界进入信息时代,当网络进入千家入户,当地球人都在网上发表和表达自己意见和观点时,网络语言出现了,网络语言是语言进入网络时代的产物,网络语言的产生顺应了时代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时代促成了网络语言的产生。
1.2:合理性——着名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存在即是合理”,世界上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社会基础,网络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特点使得他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了解、网络语言已经深深的融入了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不可能抛弃,网络语言为语言的发展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基础和条件,网络语言有利于语言的发展。
(2)网络语言自身的特点和特性为语言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基本思路解释:网络语言是否能推动语言发展,就在与网络语言是否能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是否有助于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传递。而网络语言的这些特性恰恰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信息的交流和情感的沟通。
2.1网络语言的简明性: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传媒的发展,人们对信息传播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网上聊天时,人们希望在速度上能尽量接近口语交际。而网络语言恰恰做到了这一点,网络语言在不妨碍沟通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键盘上提供的符号资源,尽可能简化在键盘上的操作,以较为简明扼要的方式准确的传达了交流双方所表达的信息,达到了一般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情感的目的,所以说,网络的简明性这一点有利于语言的发展。
2.2网络语言的形象性:网络语言诙谐幽默,别具情趣,人们在网上交际时心态平和而放松,而人们在心态平和放松的状态下能够更加全面彻底的理解和接受对方所表达的意思和目的,因此,网络语言的形象性这一特点不但达到了语言的目的,而且提升了语言表达的效果,从这个层面讲,网络语言有利于语言的发展。ex...网络语言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多为年轻人。据统计,截止2000年底,在我国2250万上网用户中,90.96% 年龄在40岁以下,74.95%在3O岁以下,56.11%在24岁 下。这些年轻的网民充满了智慧和活力,喜欢机智而轻松的交流,追求诙谐而甾默的语言风格。
2.3网络语言的生动性:如今我们处于日新月异的网络与科技时代,汉语原有的词汇已不足以表达许多新事物,如果没有网络语言的帮助,人们在表达这些新事物的时候往往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而网络语言的出现则使得语言不断发展创新,填补了现有语言的欠缺。黑客,驴友,博客等新词汇应运而生。另外,网络语言也丰富了语言的语义. 囧”字原本是光明的意思,但在网络上却用来表达一个无奈、呐喊的表情,简单一个字就能达到交流者所想表达的意思和想法,因此,网络语言的生动性有利于语言的发展。
2.4 网络语言的灵活性:网络四通八达,无远弗届(多远的地方都能达到),它为使用者提了自由、便利的交流空间。社会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导致多元化的思维模式,多元化的思维模式又创造出多样性的语言形式。卡西尔指出:“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 网络语言集中体现了这一特征,网络语言的灵活性必将进一步激活人们刨造性的语言思维、进而推动语言的发展。
2.5.网络语言的生活性:网络语言它具有视觉感官,简洁便利,情感创意等特色,与传统语言有显着区别,网络语言更多的是有创意地表达当代的人和事。近两年,物价攀升牵动人们的心。网络用语就及时纳入了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词语表达人们对物价上涨的强烈感受。网络语言的这种生活性特点便利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表达和交流,在实际生活中推动了语言的发展。
2.6 网络语言的包容性和吸收性:一种语言要具有生命力,就必须不断接受新生事物,在变化中求生存和发展,并在变化中永 葆青春。网络语言中很多创造性的表达正丰富着、也将继续丰富我们现有的语言。 就汉语而言,大量的网络词语对汉语更新、补充提供了可能,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社会方言,在其发展过程也会对现代汉语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个别词汇经过长期使用,已被现代汉语吸收,成为基础汉语的一部分,如“上传”“在线”等。所以,网络语言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
2.7网络语言的创新性。网络语言的标新立异、形象传神体现了其独特的创造性,大大丰富了语言文化。网络语言中所投射出来的追求平等、富于创新、尊重个性的时代精神,是对传统文化精华的发扬光大。网络语言的这种创新性丰富的人们的语言活动,增强了语言进行创新和发展的动力,有利于语言的发展。
(3)网络语言与一般语言的内在一致性为语言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3.1 网络语言使用者人数众多,范围广阔:
网络语言具有一般语言的本质,与一般语言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人们用以交流和表达情感的工具,网民是网络语言的使用者和传播者,据联合国电信联盟统计,截止2014年底,全世界网民人数达到30亿,这一数字足以表明,网络语言为语言的发展提供了庞大社会基础,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且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一定还会有更多的人进入网民这一群体。
3.2网络语言富了现代汉语的表达手段: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灵活变通的表达方式与常规语言相比,具有新奇、简单、有幽默感的特点。现代社会生活是多元的,丰富多彩的,不可能要求语言表达一成不变,因而语言表达手段也应该随之丰富,否则就会滞后于社会生活。而网络语言与一般语言本质上的一致性,加之自身有着五彩缤纷的词汇,口语化的表达方式,符合现代人的个性化要求,因此,网络语言对于丰富社会语言表达手段有积极因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
3.3网络语言创新汉语的词汇:从文化学的角度看,每一种文化的兴起,都会带来一些新的词汇,这些新词汇具有促进书面语言多样化的作用,从传媒学的观点来看,网络语言中言简意赅的缩略语、含蓄美妙的数字谐音、形象生动的表情符号、中英夹杂和拼音化与数字化的倾向等,都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感情表达提供了便捷的途径,所以说,它有利于语言的发展。
3.4网络语言的特点符合语言的发展方向。追本溯源,语言发展的历史经历了人类从简单地发出几个不同的声音到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字音并进行组合,乃至出现相应的文字的漫长过程。剖析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其与传统语言的产生原因如出一辙。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文化席卷而来,作为其载体的网络语言也应运而生。网络语言以其简约性、形象性、诙谐性极大地满足了广大网民在高速发展、变化巨大的社会中表达情感、描述社会社会现象的需要。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传统语言的内容,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3.5网络语言体现了语言发展需要创新的要求。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新鲜事物和极富时代意义的社会现象不断涌现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也必然要求语言以丰富的词语和新的组织规则来表达。网络语言在传统语言的基础上,借用外来词或对传统词语赋予新意等多种手法,塑造出更加形象,更能表达出人们内心思想的词汇和句子。其轻松自由的创作方式和诙谐生动的语言特色为语言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更好地满足了人们的表达需要,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正方四辩陈述观点:
语言本来就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任何一种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终究逃不出适者生存的定律。我们应该对网络语言的产生与流行持积极态度,因为网络语言是活的、发展变化的,人类每一种新文化的兴起都会带来一些新的词汇,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当前这个网络时代的反映,网络语言如果能经历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就可以为社会所接受。正如《人民文学》副主编肖复兴同志所说的:多元化的社会应该对语言有多元化的认识与宽容,对于新词语,我们应该静心容忍,让时间来大浪淘沙。
网络语言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传统语言的纯度被网络语言稀释的时候,无论我们愿意还是不愿意,支持还是反对,它都将作为一种客观现象继续存在下去。汉语本身就是不断变化的,坦然接受这种变化,是对语言发展规律的尊重。虽然网络语言给汉语的规范化、纯洁性带来极大的冲击,但不可否认,网络语言确实也为汉语注入了新鲜成份。许嘉璐在《文汇报》上指出:“规范并不能阻止语言的发展演变和出现一些奇怪的语言现象,当然也不能保证出现新词新语新说法人人都懂得,不进行规范当然不行,过分强调规范,希望纯而又纯也不行。”我们的语文教学面对网络语言的冲击,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辩证的思想去分辨和处理,不能一味指责,一棍子打死,要相信“语言在自身发展中有很强的自我清洗排污的能力。”语文教学对网络语言应持宽容的态度,让语言的使用者和语言发展规律进行大浪淘沙。
我们都学过哲学,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处于主导地位,而次要方面只处于支配地位。网络语言的流行对社会发展的利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同时我方呼吁大家积极抵制网络语言流行对社会发展的弊端,提高自身素质。 综上所述,我方一致认为网络语言的有利于语言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