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网络语言攻击触犯什么法律
语言攻击的行为,涉嫌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罚如下:
1、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2、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
(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另外,诽谤属于告诉才处理的自诉案件,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关于如何界定“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新出台的司法解释列举如下: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
(一)引发群体性事件的;
(二)引发公共秩序混乱的;
(三)引发民族、宗教冲突的;
(四)诽谤多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五)损害国家形象,严重危害国家利益的;
(六)造成恶劣国际影响的;
(七)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
此外,一年内多次实施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行为未经处理,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转发次数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
网络语言暴力的影响
(一)身心健康 网络语言暴力极其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网络本身开放与封闭,现实与虚拟的双重矛盾会导致青少年缺乏理性思考的能力,无法形成成熟的是非判断力,继而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伤害。再加以语言暴力的影响,极大增强了其负面心理,致使他人在精神上和心理上都遭到侵犯和损害,属于精神伤害的范畴。网络语言暴力具有随意性、简单化、非理性和情绪化等特点,实质上是一种社会‘软暴力’,是语言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它比传统语言暴力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更强的攻击性,严重影响青少年的精神状态,破坏当事人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秩序。
(二)意识行为 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和即时性冲淡了现实的社会规范,青少年在潜意识中会认为在网络里自己获得了完全的自由,可以为所欲为、大放厥词。青少年逐渐在规范中迷失自我,从而降低了他们的责任意识和个人素质,这就使得网络语言暴力有了生存的土壤。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青少年周围越多的人使用网络语言暴力,其本身固有的道德规范也就会相应地降低,站出来指正其使用网络语言暴力的概率也就越来越小,从众的青少年也会越来越多。长此以往,就会形成行为惯性,破窗效应会愈发明显。
(三)违法犯罪可能性 网络语言暴力易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网络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诱因和手段,由于网络语言暴力导致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屡见不鲜。如,因网上与他人发生语言争执而在现实中斗殴、伤害他人;运用计算机病毒实施电子犯罪,利用网络实施诈骗、盗窃等犯罪行为等等。网络语言暴力已经严重阻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既不利于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社会观、人生观的形成,更不利于青少年道德法制观念的形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B. 骂孩子犯法吗判多少年徒刑
单纯的骂孩子并不构成犯罪,但如果骂人的方式、程度或后果严重到一定程度,可能涉嫌违法。
一、骂孩子的法律界限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或监护人对孩子进行适度的批评教育是常见的,这通常不被视为违法行为。然而,如果骂人涉及侮辱、诽谤、恐吓等恶劣行为,或者给孩子造成了严重的心理或身体伤害,那么就可能构成违法行为。
二、骂孩子的法律后果
如果骂孩子的行为构成了违法,根据具体情节和后果,可能面临不同的法律责任。轻者可能受到行政处罚,如警告、罚款等;重者可能构成犯罪,如侮辱罪、诽谤罪等,依法应受到刑事处罚。至于判处的徒刑年数,则取决于犯罪的严重程度、被告人的主观恶性、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等因素,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裁量。
三、如何避免骂孩子带来的法律问题
为了避免骂孩子带来的法律问题,家长和监护人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尊重孩子的权利和尊严,避免使用侮辱性、攻击性的语言。同时,社会也应当加强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综上所述:
骂孩子是否犯法以及可能判处的徒刑年数取决于具体的情况和法律条款。在一般情况下,适度的批评教育不视为违法,但如果骂人行为恶劣或造成严重后果,可能构成违法甚至犯罪。为了避免法律问题,家长和监护人应尊重孩子的权利和尊严,避免使用侮辱性语言。同时,社会也应加强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二条规定: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