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共享发展成果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法律分析: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庭,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 第一条 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制定实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战略、宏观规划和重大政策,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发展分享经济,建立网络化协同创新体系。
2. 网络强国战略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网络强国战略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通信业新的发展和网络信息安全三个方面。
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按照深刻认识互联网、创新发展互联网、深度运用互联网、依法管理互联网、合作共享互联网的逻辑思路,从价值、思想、操作三个层面,从技术要强、内容要强、基础要强、人才要强、国际话语权要强五个维度。
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个领域,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事关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创造性回答,系统阐释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一脉相承、一以贯之,既有战略指导,又有目标指向。
既有原则要求,又有实践方法;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是信息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重大创新,是中国特色网络治理观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行动指南。
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核心要点
1、发展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人民。要适应新时代人民新期待和新需求,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
深入推进信息惠民,扎实开展网络扶贫行动,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发展理念
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互联网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代表着新的生产力、新的发展方向,应该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要利用互联网带来的重大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建设网络强国,必须在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按照新发展理念推动各项工作。新发展理念不仅要在互联网上体现出来,而且要体现得好,体现得充分,能够给其他行业树典型、模范。
3. 网络强国建设原则要求的内容及其意义
1. 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本质特征。在网络强国建设中,要坚决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互联网领域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领导在网络强国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确保国家网络安全、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推动网络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网络强国建设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以人民为中心的网络强国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的作用。
3. 坚持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并重。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网络安全是前提,信息化是目标。在网络强国建设中,要同步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做到安全与发展相互促进、同步提升。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并重的原则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确保国家网络安全、促进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推动网络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4. 坚持开放包容与自主创新并重。网络强国建设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既要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提高我国在全球互联网领域的竞争力;又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实现互利共赢。开放包容与自主创新并重的原则,有利于推动我国互联网科技创新、扩大我国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
5. 坚持市场配置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在网络强国建设中,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活力,推动产业创新;又要加强政府引导,强化战略规划,推动政策落地。市场配置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有利于优化互联网资源配置、提高互联网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