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无线网络 > 无线传感网络连通率

无线传感网络连通率

发布时间:2022-07-05 04:17:40

⑴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重要的性能指标有哪些

采用低量程芯片真空绝压封装,产品具有高的过载能力。芯片采用真空充注硅油隔离,不锈钢薄膜过渡传递压力,具有优良的介质兼容性,适用于对316L不锈钢不腐蚀的绝大多数气液体介质真空压力的测量。真空度传染其应用于各种工业环境的低真空测量与控制4。

电容式物位

电容式物位传感器适用于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测量和控制生产过程,主要用作类导电与

⑵ 无线传感网络的问题

涉及的内容是挺多的,
1.硬件方面的(目前处除了军用,或其他一些特定应用外,我们国家很多传感器芯片用的还都是国外的,没有过硬的技术啊)。
2.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研究。根据传感器网络自身的特点,结合应用,量身打造更合适的通信协议。
3.软件方面的。目前有系统级别的Tiny OS,编程语言nesC,针对特定应用编写轻量级程序。
4.无线传感器数据管理层面。可以研究网络数据流挖掘之类的。

哪个最有前景?1最有发展空间,但难度大。3是基础,最容易上手,想有突破很难。2和4,自己想吧。

以上都是个人粗浅见解,做个参考。

什么是无线传感器网络

无线传感器是有接收器和发射器。接收器上可以接多个传感器的。输送都是两三百米、频率是2.4GHz。如果需要传输更远的距离的话就需要跳频了。这样整个形式就是无线传感器的网络了。

无线网络传输速率是什么

路由器的M是Mbps的简称,比特率是用来描述数据传输速度快慢的一个单位,比特率越大,数据流速越快。理论上150Mbps的网速,每秒钟的传输速度就是18.75MB/S。300Mbps的网速,每秒钟的传输速度就是37.5MB/S,那么这些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注:数据的流速是变动的,比特率只是一个平均参考值。1M的网速,理论上是128KB/S,但实际上只有120左右不到,因为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损耗。另外,这个比特率和MP3
或者
视频的比特率是一样的,只是数量级不同而已,常见的MP3文件比特率在320kbps左右。
把Mbps拆开来就是:M是数量级,即兆。兆代表百万级,在数学中,1兆就是一百万。但是在计算机领域,M代表1024X1024。
b是bit的简称,即比特。这个和我们经常说的MB中的B是不同的。MB是兆字节的意思,用来描述文件大小的一个单位,一个英文字母就是1字节,1个汉字就是2字节。
p是per,即
“每”
。因此,Mbps翻译成中文就是
兆比特每秒。/这个符号和p是等效的。
Mbps(比特率)转换成我们常见的
MB/S
,只需要将前者除以8即可。
M是一样的,8个b(bit,比特)=1个B(Byte,字节),P和/
是一样的。S就是秒的意思。
150Mbps
÷
8
=
18.75MB/S,300Mbps÷8=37.5MB/S。就是这么算出来的。
也就是说路由器标注的150M表示路由器最多只能支持到150M的带宽,就算网速是200M的,经过路由器出来也只有150M,300M的同理
提交回答

⑸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部署问题,200分!!追加!!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sensornetwork,WSN)是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机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能够协作地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网络分布区域内的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获得详尽而准确的信息。传送到需要这些信息的用户。它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传感器、感知对象和观察者构成了传感器网络的三要素。
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当今信息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涉及到许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很多,比如:网络拓扑控制、网络协议、网络安全、时间同步、定位技术、数据融合、数据管理、无线通信技术等方面,同时还要考虑传感器的电源和节能等问题。
所谓部署问题,就是在一定的区域内,通过适当的策略布置传感器节点以满足某种特定的需求。优化节点数目和节点分布形式,高效利用有限的传感器网络资源,最大程度地降低网络能耗,均是节点部署时应注意的问题。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的覆盖问题、连通问题和能耗问题3个方面。
基于节点部署方式的覆盖:1)确定性覆盖2)自组织覆盖
基于网格的覆盖:1)方形网格2)菱形网格
被监测目标状态的覆盖:1)静态目标覆盖2)动态目标覆盖
连通问题可描述为在传感器节点能量有限,感知、通信和计算能力受限的情况下,采用一定的策略(通常设计有效的算法)在目标区域中部署传感器节点,使得网络中的各个活跃节点之间能够通过一跳或多跳方式进行通信。连通问题涉及到节点通信距离和通信范围的概念。连通问题分为两类:纯连通与路由连通。
覆盖中的节能对于覆盖问题,通常采用节点集轮换机制来调度节点的活跃/休眠时间。连通中的节能针对连通问题,也可采用节点集轮换机制与调整节点通信距离的方法。而文献中涉及最多的主要是从节约网络能量和平衡节点剩余能量的角度进行路由协议的研究。

⑹ 无线传感器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sensornetwork,WSN)是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机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能够协作地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网络分布区域内的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获得详尽而准确的信息。传送到需要这些信息的用户。它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传感器、感知对象和观察者构成了传感器网络的三要素。
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当今信息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涉及到许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很多,比如:网络拓扑控制、网络协议、网络安全、时间同步、定位技术、数据融合、数据管理、无线通信技术等方面,同时还要考虑传感器的电源和节能等问题。
所谓部署问题,就是在一定的区域内,通过适当的策略布置传感器节点以满足某种特定的需求。优化节点数目和节点分布形式,高效利用有限的传感器网络资源,最大程度地降低网络能耗,均是节点部署时应注意的问题。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的覆盖问题、连通问题和能耗问题3个方面。
基于节点部署方式的覆盖:1)确定性覆盖2)自组织覆盖
基于网格的覆盖:1)方形网格2)菱形网格
被监测目标状态的覆盖:1)静态目标覆盖2)动态目标覆盖
连通问题可描述为在传感器节点能量有限,感知、通信和计算能力受限的情况下,采用一定的策略(通常设计有效的算法)在目标区域中部署传感器节点,使得网络中的各个活跃节点之间能够通过一跳或多跳方式进行通信。连通问题涉及到节点通信距离和通信范围的概念。连通问题分为两类:纯连通与路由连通。
覆盖中的节能对于覆盖问题,通常采用节点集轮换机制来调度节点的活跃/休眠时间。连通中的节能针对连通问题,也可采用节点集轮换机制与调整节点通信距离的方法。而文献中涉及最多的主要是从节约网络能量和平衡节点剩余能量的角度进行路由协议的研究。

⑺ 什么是无线传感技术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出现了将传统传感器采用点对点传输、连接传感控制器而构成传感网络雏形,我们把它归之为第一代传感器网络。随着相关学科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感器网络同时还具有了获取多种信息信号的综合处理能力,并通过与传感控制的相联,组成了有信息综合和处理能力的传感器网络,这是第二代传感器网络。而从上世纪末开始,现场总线技术开始应用于传感器网络,人们用其组建智能化传感器网络,大量多功能传感器被运用,并使用无线技术连接,无线传感器网络逐渐形成。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新一代的传感器网络,具有非常上世纪70年代,其发展和应用,将会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带来深远影响。

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看成是由数据获取网络、数据颁布网络和控制管理中心三部分组成的。其主要组成部分是集成有传感器、处理单元和通信模块的节点,各节点通过协议自组成一个分布式网络,再将采集来的数据通过优化后经无线电波传输给信息处理中心。

⑻ 无线传感器执行网如何实现区域最优化协作

为了解决测量无线传感器网络可靠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可靠性评估模型,此模型综合考虑了基于容错的网络抗毁性和基于能效的网络寿命这两个主要因素。通过确定K-覆盖和K-连通,可有效评估自然失效和能量约束条件下的网络可靠性,同时可以延长网络寿命并提高网络的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可靠性与传感器密度存在一定关系。通过实现可靠性模型中的最优化目标,满足了传感器覆盖率和网络连通率要求,提高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性能。
无线传感器网络W
SN(w ireless sensor net-w
orks)[1]是由一组稠密布置、随机撒布的传感器组成的无线自组织网络,以其随机布置、自组织、适应苛刻环境等优势,具有在多种场合满足军事信息获取的实时性、准确性、全面性等需求的潜力。然而,在大多数应用环境中对无线传感器网络

⑼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优缺点

一、优点

(1) 数据机密性

数据机密性是重要的网络安全需求,要求所有敏感信息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都要保证其机密性,不得向任何非授权用户泄露信息的内容。

(2)数据完整性

有了机密性保证,攻击者可能无法获取信息的真实内容,但接收者并不能保证其收到的数据是正确的,因为恶意的中间节点可以截获、篡改和干扰信息的传输过程。通过数据完整性鉴别,可以确保数据传输过程中没有任何改变。

(3) 数据新鲜性

数据新鲜性问题是强调每次接收的数据都是发送方最新发送的数据,以此杜绝接收重复的信息。保证数据新鲜性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重放(Replay)攻击。

二、缺点

根据网络层次的不同,无线传感器网络容易受到的威胁:

(1)物理层:主要的攻击方法为拥塞攻击和物理破坏。

(2)链路层:主要的攻击方法为碰撞攻击、耗尽攻击和非公平竞争。

(3)网络层:主要的攻击方法为丢弃和贪婪破坏、方向误导攻击、黑洞攻击和汇聚节点攻击。

(4)传输层:主要的攻击方法为泛洪攻击和同步破坏攻击。

(9)无线传感网络连通率扩展阅读:

一、相关特点

(1)组建方式自由。

无线网络传感器的组建不受任何外界条件的限制,组建者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可以快速地组建起一个功能完善的无线网络传感器网络,组建成功之后的维护管理工作也完全在网络内部进行。

(2)网络拓扑结构的不确定性。

从网络层次的方向来看,无线传感器的网络拓扑结构是变化不定的,例如构成网络拓扑结构的传感器节点可以随时增加或者减少,网络拓扑结构图可以随时被分开或者合并。

(3)控制方式不集中。

虽然无线传感器网络把基站和传感器的节点集中控制了起来,但是各个传感器节点之间的控制方式还是分散式的,路由和主机的功能由网络的终端实现各个主机独立运行,互不干涉,因此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强度很高,很难被破坏。

(4)安全性不高。

无线传感器网络采用无线方式传递信息,因此传感器节点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外界入侵,从而导致信息的泄露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损坏,大部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都是暴露在外的,这大大降低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性。

二、组成结构

无线传感器网络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包括节点、传感网络和用户这3部分。其中,节点一般是通过一定方式将节点覆盖在一定的范围,整个范围按照一定要求能够满足监测的范围。

传感网络是最主要的部分,它是将所有的节点信息通过固定的渠道进行收集,然后对这些节点信息进行一定的分析计算,将分析后的结果汇总到一个基站,最后通过卫星通信传输到指定的用户端,从而实现无线传感的要求。

⑽ 无线传感网络的覆盖率怎么计算

这要看你的这个网络是基于什么技术实现了,每一种技术的网络协议不同,计算起来也不同。比如ZigBee,它的覆盖率和网络的拓扑结构有关,计算覆盖率的时候应该考虑其协调器发送功率、路由节点数目/位置、子节点数目/位置等。再比如GPRS,覆盖范围和基站天线高度、功率等有关,一般方圆十几公里没有问题。

阅读全文

与无线传感网络连通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查看是否共用网络 浏览:496
如何建立共享网络 浏览:262
去哪里找一起玩网络的人 浏览:605
中建网络大学密码忘了怎么办 浏览:491
移动网络公网ip 浏览:94
电脑连接网络改密码 浏览:351
没有卡的三星手机怎么分享网络 浏览:283
塑料瓶厂家如何推广网络 浏览:911
苹果无法使用无线网络连接电脑连接 浏览:842
网卡换路由器网络用不了什么原因 浏览:905
6s突然没有网络连接 浏览:607
wifi万能连接的网络怎么看密码 浏览:286
a级网络语言是什么意思 浏览:520
wifi网络编程的函数有哪些 浏览:669
家庭网络故障如何设置连接 浏览:781
有信号没网络用什么设备 浏览:862
如何成为网络帅哥男生 浏览:162
魅族无线网络助手可以去掉吗 浏览:865
c类地址最多有多少网络 浏览:883
同一网络中的路由器设置 浏览:99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