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移动网络架构
2G/3G/4G 他们的网络结构是不太一样的。
2G:UE(移动台)-BTS(基站)-BSC(基站管理器)-MSC(移动交换中心)-BSC(基站管理器)-BTS(基站)-UE(移动台)
3G:电路域走话音:UE(移动台)-Node B(节点B)-RNC(无线网络控制器)-电路域CS[MSC(移动交换中心)]-RNC(无线网络控制器)-Node B(节点B)-UE(移动台)
分组域走数据:UE(移动台)-Node B(节点B)-RNC(无线网络控制器)-分组域PS[SGSN(服务GPRS支持节点)]-分组域PS[GGSN(网关GPRS支持节点)]-互联网
4G:只有分组域:UE(移动台)-eNode B(演进型节点B)-SGSN(服务GPRS支持节点)-GGSN(网关GPRS支持节点)-互联网
在4G中,eNode B融合了部分RNC的功能,而RNC直接融合到核心网去了。
2G也能走数据,但是由于只有10Kbps左右,所以忽略不计了。
4G目前没有通话功能,但是架构上设计了通话模块Volte,只是没有大面积普及,只有试点,而4G的通话主要是切换到其他制式的通讯网络上,移动是切换到2G,联通是切换到3G。
⑵ 如何架构家用无线网络
3堵墙。用无线路由的话。估计信号不会太好。
你还是用无线AP吧。
一个猫+一个无线AP+电脑使用的无线上网卡。就组成了无线网络。
⑶ 求助一无线网络的架构
如果你的路由支持中继模式可以用中继,不然依靠网线也可以的,首先需要确认你连接猫的哪个路由IP段,如果接猫的IP段是192.168.1.1那你后面两路由则不能继续这个IP段,必须换成192.68.X.1,然后采用静态IP的方式进行设置, IP 地址 192.168.1.100-200 这个范围都是可以的,子网掩码全部都是255.255.255.0 网关 192.168.1.1 DNS 8.8.8.8 备用不要写了(在网络参数-LAN-修改IP 192.168.X.1) 不能和第一路由处同一网段就可以
把SSID设置一样的不就自动切换了? 每个路由他的信号频道/ 模式 /宽带当然是单独的 楼猪无敌了,算了 ,和不懂的人说的在多也是对牛弹琴,!!!
⑷ 无线网络架构
网上搜别人设计的方案照抄就行,
无线网络不难啊。
分好信道,,做mac地址绑定,其他的与普通交换机类网络没啥差别
⑸ 无线局域网的两种网络结构是什么
无中心拓扑结构(对等网络)和有中心拓扑结构(结构化网络)。
无线局域网的基本结构可归为两种:无中心拓扑和有中心拓扑。无中心拓扑又称为没有基础设施
的无线局域网,有中心拓扑也称为有基础设施的无线局域网。
⑹ Wi-Fi的组成结构
一般架设无线网络的基本配备就是无线网卡及一台AP,如此便能以无线的模式,配合既有的有线架构来分享网络资源,架设费用和复杂程度远远低于传统的有线网络。如果只是几台电脑的对等网,也可不要AP,只需要每台电脑配备无线网卡。AP为Access Point简称,一般翻译为“无线访问接入点”,或“桥接器”。它主要在媒体存取控制层MAC中扮演无线工作站及有线局域网络的桥梁。有了AP,就像一般有线网络的Hub一般,无线工作站可以快速且轻易地与网络相连。特别是对于宽带的使用,无线保真更显优势,有线宽带网络(ADSL、小区LAN等)到户后,连接到一个AP,然后在电脑中安装一块无线网卡即可。普通的家庭有一个AP已经足够,甚至用户的邻里得到授权后,则无需增加端口,也能以共享的方式上网。 随着无线网络的不断兴起和发展,2010年无线网络模块的应用领域相当广泛!
但是无线保真模块毕竟是一高频性质的产品,它不象普通的消费类电子产品,生产设计的时候会有一些莫名其妙的现象和问题,让一些没有高频设计经验的工程师费劲心思,有相关经验的从业人员,往往也是需要借助昂贵的设备来协助分析。
对于无线网络部分的处理,有直接把无线保真部分Layout到PCB主板上去的设计,这种设计,需要勇气和技术,因为本身模块的价格不高,主板对应的产品价格不菲,当有无线保真部分产生的问题,调试更换比较麻烦,直接报废可惜;所以很多设计都愿意采用模块化的无线保真部分,这样可以直接让Wi-Fi部分模块化,处理起来方便,而且模块可以直接拆卸,对于产品的设计风险和具体的耗损也有很大帮助。
具体的硬件设计应该和相关无线保真模块咨询时,要考虑清楚以下方面:
通信接口方面:2010年基本是采用USB接口形式,PCIE和SDIO的也有少部分,PCIE的市场份额应该不大,多合一的价格昂贵,而且实用性不强,集成的很多功能都不会使用,其实也是一种浪费。
供电方面:多数是用5V直接供电,有的也会利用主板设计中的电源共享,直接采用3.3V供电。
天线的处理形式:可以有内置的PCB板载天线或者陶瓷天线;也可以通过I-PEX接头,连接天线延长线,然后让天线外置。
规格尺寸方面:这个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最小的有nano型号(可以直接做nano无线网卡);有可以做到迷你型的12*12左右(通常是外置天线方式采用);通常是25*12左右的设计多点(基本是板载天线和陶瓷天线多,也有外置天线接头)。
跟主板连接的形式:可以直接SMT,也可以通过2.54的排针来做插件连接(这种组装/维修方便)。
软件的调试要结合具体的方案主控,毕竟无线保真部分仅仅是一个无线的收发而已。很多用户在咨询的时候,很容易混淆!可以说,2013年无线保真模块应用最火爆的领域就是MID市场,同时传统的一些网络领域应用市场也有渗透,比如一些工业控制领域/网络播放领域/甚至一些遥控领域也有在考虑的,基本上是能用到网络的部分都希望尝试无线化! 一个无线保真联接点网络成员和结构站点(Station),网络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基本服务单元(Basic Service Set,BSS)是网络最基本的服务单元。最简单的服务单元可以只由两个站点组成。站点可以动态地联结(Associate)到基本服务单元中。
分配系统(Distribution System,DS)。分配系统用于连接不同的基本服务单元。分配系统使用的媒介(Medium)逻辑上和基本服务单元使用的媒介是截然分开的,尽管它们物理上可能会是同一个媒介,例如同一个无线频段。
接入点(Access Point,AP)。接入点既有普通站点的身份,又有接入到分配系统的功能。
扩展服务单元(Extended Service Set,ESS)。由分配系统和基本服务单元组合而成。这种组合是逻辑上,并非物理上的--不同的基本服务单元物有可能在地理位置相去甚远。分配系统也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技术。
关口(Portal),也是一个逻辑成分。用于将无线局域网和有线局域网或其它网络联系起来。
这儿有3种媒介,站点使用的无线的媒介,分配系统使用的媒介,以及和无线局域网集成一起的其它局域网使用的媒介。物理上它们可能互相重叠。
IEEE802.11只负责在站点使用的无线的媒介上的寻址(Addressing)。分配系统和其它局域网的寻址不属无线局域网的范围。
IEEE802.11没有具体定义分配系统,只是定义了分配系统应该提供的服务(Service)。整个无线局域网定义了9种服务,
5种服务属于分配系统的任务,分别为,联接(Association),结束联接(Diassociation),分配(Distribution),集成(Integration),再联接(Reassociation)。
4种服务属于站点的任务,分别为,鉴权(Authentication),结束鉴权(Deauthentication),隐私(Privacy), MAC数据传输(MSDU delivery)。
⑺ 什么是系统架构演进
LTE的研究,包含了一些普遍认为很重要的部分,如等待时间的减少、更高的用户
数据速率、系统容量和覆盖的改善以及运营成本的降低。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无线接口和无线网络架构的演进同样重要。考虑到需要提供比
3G更高的数据速率,和未来可能分配的频谱,LTE需要支持高于5MHz的传输带宽。
E-UTRA和E-UTRAN要求
UTRA和UTRAN演进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能获得高传输速率、低等待时间、基于包优
化的可演进的无线接入架构。3GPPLTE正在制定的无线接口和无线接入网架构演进技术主
要包括如下内容:
(1)明显增加峰值数据速率。如在20MHz带宽上达到100Mbit/s的下行传输速率
(5bit/s/Hz)、50Mbit/s的上行传输速率(2.5bit/s/Hz)。
(2)在保持目前基站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小区边界比特速率。如MBMS(多媒体
广播和组播业务)在小区边界可提供1bit/s/Hz的数据速率。
(3)明显提高频谱效率。如2~4倍的R6频谱效率。
(4)无线接入网(UE到E-NodeB用户面)延迟时间低于10ms。
(5)明显降低控制面等待时间,低于100ms。
(6)带宽等级为:a)5、10、20MHz和可能取的15MHz;b)1.25、1.6和2.5MHz,
以适应窄带频谱的分配。
(7)支持与已有的3G系统和非3GPP规范系统的协同运作。
(8)支持进一步增强的MBMS。
上述演进目标涉及到系统的能力和系统的性能,是LTE研究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
E-UTRA和E-UTRAN保持最强竞争力的根本。
在LTE中,还规范了一些其他要求,如与配置相关的要求、E-UTRAN架构和移植要
求、无线资源管理要求、复杂性要求、成本相关要求和业务相关要求。
与其他无线接入方式相比,高频谱效率、广域覆盖和支持用户高速移动是E-UTRAN
系统的主要特点。在E-UTRAN中,当移动速率为15~120km/h时,能获得最高的数据传输性
能。E-UTRAN支持在蜂窝之间120~350km/h甚至高达500km/h的移动速率。在整个速率范围
内,R6中CS域的语音和其他实时业务在E-UTRAN中通过PS域来支持,并要求至少获得与
UTRAN相同的性能。
LTE物理层方案和技术
在LTE层1方案征集过程中,有6个选项在3GPPRAN1工作组中被评估。它们是:
(1)FDD,上行采用单载波FDMA(SC-FDMA),下行采用OFDMA。
(2)FDD,上行下行都采用OFDMA。
(3)FDD,上行下行都采用多载波WCDMA(MC-WCDMA)。
(4)TDD,上行下行都采用多载波时分同步CDMA(MC-TD-SCDMA)。
(5)TDD,上行下行都采用OFDMA。
(6)TDD,上行采用单载波FDMA(SC-FDMA),下行采用OFDMA。
在上述方案中,按照双工方式可分为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两类;按
照无线链路多址方式主要可分为码分多址(CDMA)和正交频分多址(OFDMA)两类。
针对5MHz频谱做系统级的初步评估,采用CDMA的系统与采用OFDM的系统,在提升频
谱效率方面表现相似。如果采用CDMA演进途径,则有利于系统从前期UTRA版本平滑升
级,可以广泛地重用物理层。如果采用OFDMA,一个完全脱离以往设计约束的全新层1结
构,则有利于系统在设计参量上做出灵活和自由的选择,更容易实现E-UTRA定义的一些
目标,如等待时间、最小带宽间隔以及在不同双工模式下的公平性等;同时,对于用户
接收机来说,针对OFDMA空中接口的处理相对简单,在更大带宽和高阶多输入多输出
(MIMO)配置情况下可以降低终端的复杂性。
综合上述因素,当然也经过激烈的讨论和艰苦的融合,在2005年12月召开的TSGRAN
第30次全会上,最终决定LTE可行性研究将集中在下行OFDMA和上行SC-FDMA上。这也意味
着OFDM技术在3GPPLTE中获得了胜利。这一结果一方面出于纯技术的考虑,即在下行链路
采用频谱效率很高的OFDMA作为调制方式,在上行链路采用SC-FDMA,可以降低发射终端
的峰均功率比,减小终端的体积和成本;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摆脱自3G以来高通公司独掌
CDMA核心专利的制约。
基本物理层传输方案
LTE下行传输方案采用传统的带循环前缀(CP)的OFDM,每一个子载波占用15kHz,
循环前缀的持续时间为4.7/16.7μs,分别对应短CP和长CP。为了满足数据传输延迟的要
求(在轻负载情况下,用户面延迟小于5ms),LTE系统必须采用很短的交织长度(TTI)
和自动重传请求(ARQ)周期,因此,在3G中的10ms无线帧被分成20个同等大小的子帧,
长度为0.5ms。
下行数据的调制主要采用QPSK、16QAM和64QAM这3种方式。针对广播业务,一种独
特的分层调制(hierarchicalmolation)方式也考虑被采用。分层调制的思想是,在
应用层将一个逻辑业务分成两个数据流,一个是高优先级的基本层,另一个是低优先级
的增强层。在物理层,这两个数据流分别映射到信号星座图的不同层。由于基本层数据
映射后的符号距离比增强层的符号距离大,因此,基本层的数据流可以被包括远离基站
和靠近基站的用户接收,而增强层的数据流只能被靠近基站的用户接收。也就是说,同
一个逻辑业务可以在网络中根据信道条件的优劣提供不同等级的服务。
在目前的研究阶段,主要还是沿用R6的Turbo编码作为LTE信道编码,例如在系统性
能评估中。但是,很多公司也在研究其他编码方式,并期望被引入LTE中,如低密度奇偶
校验(LDPC)码。在大数据量情况下,LDPC码可获得比Turbo码高的编码增益,在解码复
杂度上也略有减小。
MIMO技术在R7中已经被引入,是WCDMA增强的一个重要特性。而在LTE中,MIMO被认
为是达到用户平均吞吐量和频谱效率要求的最佳技术。下行MIMO天线的基本配置是,在
基站设两个发射天线,在UE设两个接收天线,即2×2的天线配置。更高的下行配置,如4
×4的MIMO也可以考虑。开环发射分集和开环MIMO在无反馈的传输中可以被应用,如下行
控制信道和增强的广播多播业务。
虽然宏分集技术在3G时代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但在HSDPA/HSUPA中已基本被摒
弃。即便是在最初讨论过的快速小区选择(FCS)的宏分集,在实际规范中也没有定义。
LTE沿用了HSDPA/HSUPA思想,即只通过链路自适应和快速重传来获得增益,而放弃了宏
分集这种需要网络架构支持的技术。在2006年3月的RAN总会上,确认了E-UTRAN中不再包
含RNC节点,因而,除广播业务外,需要“中心节点”(如RNC)进行控制的宏分集技术
在LTE中不再考虑。但是对于多小区的广播业务,需要通过无线链路的软合并获得高信噪
比。在OFDM系统中,软合并可以通过信号到达UE天线的时刻都处于CP窗之内的RF合并来
实现,这种合并不需要UE有任何操作。
上行传输方案采用带循环前缀的SC-FDMA,使用DFT获得频域信号,然后插入零符号
进行扩频,扩频信号再通过IFFT。这个过程简写为DFT-SOFDM。这样做的目的是,上行用
户间能在频域相互正交,以及在接收机一侧得到有效的频域均衡。
子载波映射决定了哪一部分频谱资源被用来传输上行数据,而其他部分则被插入若
干个零值。频谱资源的分配有两种方式:一是局部式传输,即DFT的输出映射到连续的子
载波上;另一个是分布式传输,即DFT的输出映射到离散的子载波上。相对于前者,分布
式传输可以获得额外的频率分集。上行调制主要采用π/2位移BPSK、QPSK、8PSK和
16QAM。同下行一样,上行信道编码还是沿用R6的Turbo编码。其他方式的前向纠错编码
正在研究之中。
上行单用户MIMO天线的基本配置,也是在UE有两个发射天线,在基站有两个接收天
线。在上行传输中,一种特殊的被称为虚拟(Virtual)MIMO的技术在LTE中被采纳。通
常是2×2的虚拟MIMO,两个UE各自有一个发射天线,并共享相同的时—频域资源。这些
UE采用相互正交的参考信号图谱,以简化基站的处理。从UE的角度看,2×2虚拟MIMO与
单天线传输的不同之处,仅仅在于参考信号图谱的使用必须与其他UE配对。但从基站的
角度看,确实是一个2×2的MIMO系统,接收机可以对这两个UE发送的信号进行联合检
测。
基本物理层技术
在基本的物理层技术中,E-NodeB调度、链路自适应和混合ARQ(HARQ)继承了
HSDPA的策略,以适应基于数据包的快速数据传输。
对于下行的非MBMS业务,E-NodeB调度器在特定时刻给特定UE动态地分配特定的
时—频域资源。下行控制信令通知分配给UE何种资源及其对应的传输格式。调度器可以
即时地从多个可选方案中选择最好的复用策略,例如子载波资源的分配和复用。这种选
择资源块和确定如何复用UE的灵活性,可以极大地影响可获得的调度性能。调度和链路
自适应以及HARQ的关系非常密切,因为这3者的操作是在一起进行的。决定如何分配和复
用方式的依据包括以下一些:QoS参数、在E-NodeB中准备调度的数据量、UE报告的信道
质量指示(CQI)、UE能力、系统参数如带宽和干扰水平,等等。
链路自适应即自适应调制编码,可以在共享信道上应用不同的调制编码方式适应不
同的信道变化,获得最大的传输效率。将编码和调制方式变化组合成一个列表,E-NodeB
根据UE的反馈和其他一些参考数据,在列表中选择一个调制速率和编码方式,应用于层2
的协议数据单元,并映射到调度分配的资源块上。上行链路自适应用于保证每个UE的最
小传输性能,如数据速率、误包率和响应时间,而获得最大化的系统吞吐量。上行链路
自适应可以结合自适应传输带宽、功率控制和自适应调制编码的应用,分别对频率资
源、干扰水平和频谱效率这3个性能指标做出最佳调整。
为了获得正确无误的数据传输,LTE仍采用前向纠错编码(FEC)和自动重复请求
(ARQ)结合的差错控制,即混合ARQ(HARQ)。HARQ应用增量冗余(IR)的重传策略,
而chase合并(CC)实际上是IR的一种特例。为了易于实现和避免浪费等待反馈消息的时
间,LTE仍然选择N进程并行的停等协议(SAW),在接收端通过重排序功能对多个进程接
收的数据进行整理。HARQ在重传时刻上可以分为同步HARQ和异步HARQ。同步HARQ意味着
重传数据必须在UE确知的时间即刻发送,这样就不需要附带HARQ处理序列号,比如子帧
号。而异步HARQ则可以在任何时刻重传数据块。从是否改变传输特征来分,HARQ又可以
分为自适应和非自适应两种。目前来看,LTE倾向于采用自适应的、异步HARQ方案。
与CDMA不同,OFDMA无法通过扩频方式消除小区间的干扰。为了提高频谱效率,也
不能简单地采用如GSM中复用因子为3或7的频率复用方式。因此,在LTE中,非常关注小
区间干扰消减技术。小区间干扰消减途径有3种,即干扰随机化、干扰消除和干扰协调/
避免。另外,在基站采用波束成形天线的解决方案也可以看成是下行小区间干扰消减的
通用方法。干扰随机化可以采用如小区专属的加扰和小区专属的交织,后者即为大家所
知的交织多址(IDMA);此外,还可采用跳频方式。干扰消除则讨论了采取如依靠UE多
天线接收的空间抑制和基于检测/相减的消除方法。而干扰协调/避免则普遍采取一种在
小区间以相互协调来限制下行资源的分配方法,如通过对相邻小区的时—频域资源和发
射功率分配的限制,获得在信噪比、小区边界数据速率和覆盖方面的性能提升。
E-UTRAN架构
E-UTRAN与UTRAN架构完全不同,去掉了RNC这个网络设备,只保留了NodeB网元,目
的是简化网络架构和降低时延。RNC功能被分散到了演进的NodeB(E-NodeB)和接入网关
(aGW)中。目前并没有说明aGW是位于E-UTRAN还是SAE(系统架构演进)中。但从LTE设
计初衷来看,应该只采用由E-Node B构成的单层结构,而aGW因为包含了原SGSN功能,还
是归属为SAE的边界节点,只不过与E-UTRA相关的部分用户面和控制面的功能在LTE中定
义。
E-UTRAN结构中包含了若干个E-NodeB(eNB),提供了终止于UE的E-UTRA用户面
(PHY/MAC)和控制面(RRC)协议。E-NodeB之间采用网格(mesh)方式互连,E-NodeB
与aGW之间的接口称为S1接口。
E-UTRAN的协议栈结构还是与URTAN一样分为用户面和控制面,但简化了很多。比如
去掉了RLC层,该实体功能被并入MAC层,PDCP功能在网络侧被移到了aGW中。控制面RRC
功能移入E-NodeB中,并在网络侧终止于E-NodeB。
与UTRAN相比,E-UTRAN在信道结构上做了很大的简化,虽然还没有最终确定,但从
目前讨论的结果来看,传输信道将从原来的9个减为现在的5个,逻辑信道从原来的10个
减为现在的7个。上/下行共享信道(DL/UL-SCH)用于承载用户的控制信令和业务数据,
取代了R6中的DCH、FACH、HS-DSCH和E-DCH信道。MCH只给多小区广播/多播业务提供数据
承载,而单小区的广播/多播业务数据则在SCH信道上承载。在现阶段,LTE尚未决定是否
单独定义映射多播业务的逻辑信道,如继承R6中单独的MCCH和MTCH。
无线资源控制(RRC)状态在LTE中也简化了许多,将UTMS中的RRC状态和PMM状态合
并为一个状态集,并且只包含RRC_IDLE、RRC_ACTIVE和RRC_DETACHED这3种状态。在aGW
网元中,UE的上下文必须区分这3种状态。而在E-NodeB中只保留RRC_ACTIVE状态的UE上
下文,即合并了原先的CELL_DCH、CELL_FACH、CELL_PCH和URA_PCH多种状态。
结束语
除了对无线接入网演进的研究,3GPP还正在进行系统架构方面的演进工作,并将其
定义为SAE。目前,一些发起并参与LTE/SAE标准制定和技术研究工作的3GPP成员,比如
ALCATEL等设备厂商,正在积极研究和开发符合3GLTE/SAE技术标准的系统和设备,目标
是在保证技术和系统性能领先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利用并兼容现有的系统平台,保持系
统的平滑演进,以提供最优的无线通信解决方案。
⑻ 什么叫无线局域网它的发展历史
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LAN)是相当便利的数据传输系统,它利用射频(Radio Frequency; RF)的技术,取代旧式碍手碍脚的双绞铜线(Coaxial)所构成的局域网络,使得无线局域网络能利用简单的存取架构让用户透过它,达到信息随身化、便利走天下。无线网络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五十年前,当时美军首先开始采用无线信号传输资料,并且采用相当高强度的加密技术。这项技术让许多学者得到了一些灵感,1971年,夏威夷大学的研究员开创出了第一个基于封包式技术的被称作ALOHNET的无线电通讯网络,可以算是早期的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这最早的WLAN包括了7台计算机,横跨四座夏威夷的岛屿。从那时开始,无线局域网络可说是正式诞生了。 七十年代中期,无线局域网的前景逐渐引起人们注意,并被大力开发,而在八十年代,以太局域网的迅速发展一方面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希望能帮上你
⑼ 无线网络是怎么构架的
无线网络方案ADSL+WLAN 终成趋势
由于提供了超出56KModem近100倍的速度,ADSL逐渐成为了首选的宽带接入方式。同时随着WLAN应用市场初见峥嵘,无线技术开始渗透到网络的各个层面。在宽带市场,无线与宽带结合逐渐成为应用趋势。目前,对于SOHO、家庭上网一族而言是否选用无线ADSL主要存在以下疑虑:
首先,应用成本问题。一般说来SOHO、家庭上网一族投资不会太多,但仍然希望能拥有一个功能完整、高效的宽带网络,因此应用成本成为选择网络接入方式的首要因素。同时,产品的多功能性使得网络应用更加丰富,所以多功能的网络设备更受SOHO/家庭用户的欢迎。
其次,简单安装和维护。在以上的网络环境中,用户常常不一定有专业的网络管理人员,因此他们需要网络厂商为其提供的是一个简单易用的产品和方案,便于管理和维护。
再者,网络安全和稳定的性能。构建网络的出发点就是拥有一个安全的网络,因此,在摆脱错综复杂的布线网络之后,安全成为推进无线网络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针对以上应用问题,我公司推出了无线局域网宽带路由器解决方案,并以无线局域网宽带路由器为核心,为不同的应用环境精心设计了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该系列方案最大的特点是实现了无线、有线网络的结合,使用户可以灵活选择网络构建模式,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以上问题:
首先,宽带上网,随手可得。由于无线局域网宽带路由器融合了ADSL宽带和WLAN优势于一体,摆脱了传统了有线网络构架束缚,网上冲浪随处可得。同时独有的11-22M无线接入,加上与ADSL宽带的配合使用,用户可以充分享受宽带无线网络的时尚品味。
其次,网络构建经济简单,应用更加丰富。该系列方案有效地利用现有电话线资源传送数据和语音信号,大幅度地降低了办公成本。网络支持PC、笔记本、掌上电脑等各种无线接入终端产品,使得网络建设一次到位,节省了网络无线升级的成本。
最后,安全可靠,确保网络安全。无线产品的安全性能设计与IP路由安全功能的有效结合,使网络更加安全可靠。此外,无线局域网宽带路由集合了IP路由、防火墙等多种安全功能,用户可通过子网分离和限制广播域等方法来提高广域网的传输性能并加强网络的安全性;而且产品还引入了业内最新的Wi-Fi?保护接入(WPA) 安全标准,新标准结合了数字加密和网络认证功能,将无线网络的安全性推向了更高水平,进一步保证局域网络安全。
以下是我公司针对SOHO、家庭用户贴身定制的2套"自由宽带"解决方案,其所带来的2种自由的工作、生活方式将为用户带来无处不在的宽带体验。
特色解决方案:1、SOHO族自由办公无线ADSL接入方案
该方案适合规模较小、移动量较大的中小企业及家庭办公室。在方案中采用了有线、无线相结合的方式,企业可以根据业务和规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灵活选择选择不同的接入方式。总体来看,方案选用了无线局域网宽带路由器作为接口,通过电话线与Internet网络相连。该宽带路由器具有ADSL宽带和无线AP功能,并提供四个以太网口,公司可以根据内部终端设备实际情况,选择下接Switch或Hub通过ADSLModem与Internet连接,或者直接通过无线局域网宽带路由器以太网口与外网互联互通,而移动PC、笔记本或掌上电脑则无需网线连接,通过配置无线网卡,就可以实现网上业务。与此同时,打印机可直接与无线局域网宽带路由器自适应打印端口连接,实现打印服务器共享功能,进而节省了办公成本,这种方案的主要特点为:规模小,移动性大,网络环境和接入方式随时根据公司业务和规模的扩张而发展;打印服务器共享功能使网络应用更加丰富,而且还节省了相应的办公开支。采用包月制费用方式,并适用于所有ADSL专线用户。
2、针对家庭用户的ADSL接入方案以上拓扑结构主要针对家庭用户设计的ADSL接入方案,非常适合休闲在家的中、老年网民以及求新求酷的新新人类。考虑到家庭用户的终端设备的使用较少,家具环境不易于铺设太多线路,因此建议同样使用无线局域网宽带路由器作为接入设备,上端通过ADSLModem与Internet相连,而在下端这样既可以直接连接台式PC,也可适应笔记本的灵活移动办公的特点,同时满足多台终端设备网络业务的需要,而且也减少了布线的繁琐。而打印服务器共享功能,也可以使用户在家中的任何角落实现网络打印,轻松享受自由自在的移动生活。
这种方案的特点为:安装简便,满足非专业用户(个人用户对家庭)多种上网方式的需求;灵活性强,用户在家中随时随地均可实现网上冲浪。包月制和预付卡两种费用方式均可,并适用于所有ADSL专线用户。
⑽ 无线网络中使用的是什么拓扑结构
1、拓扑结构图是指由网络节点设备和通信介质构成的网络结构图。
2、一般这种平面的结构图都用 coreldraw来制作,简单的用WORD. EXCEL就能完成,对图片色彩和视觉感官要求高的可以结合 PHOTOSHOP来完成。
3、专业性要求使用 VISIO5专业版,图库比较多,并且安装一次后只需COPY安装目录即可。VSIO2000专业版,除了图库多外,使用也容易。
1、网状拓扑结构
优点:任意两个设备间有自己专用的通信通道,不会产生网络冲突,当某个设备发生故障时,不会影响网络中其他设备的通信。
缺点:硬件实现比较困难,需要的电缆多,n个结点的网络至少需要n(n-1)/2条连接电缆,安装成本高,向网络中添加或删除结点都非常困难。
2、星形拓扑结构
优点:硬件安装比较简单成本,向网络中添加或删除结点简便。
缺点:如果中心结点发生故障,整个网络通信将完全瘫痪;另外,由于网络各设备间不能直接通信,需要通过中心结点转发,因此通信时会带来一定的时间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