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通訊模型

計算機網路通訊模型

發布時間:2022-09-10 22:52:57

❶ osi七層模型各層功能有哪些

OSI參考模型分為7層,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各層的主要功能及其相應的數據單位如下:

1、物理層:要傳遞信息就要利用一些物理媒體,如雙紐線、同軸電纜等,但具體的物理媒體並不在OSI的7層之內,有人把物理媒體當作第0層,物理層的任務就是為它的上一層提供一個物理連接,以及它們的機械、電氣、功能和過程特性。

2、數據鏈路層:數據鏈路層負責在兩個相鄰結點間的線路上,無差錯的傳送以幀為單位的數據。每一幀包括一定數量的數據和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

3、網路層:在計算機網路中進行通信的兩個計算機之間可能會經過很多個數據鏈路,也可能還要經過很多通信子網。

4、傳輸層:該層的任務時根據通信子網的特性最佳的利用網路資源,並以可靠和經濟的方式,為兩個端系統的會話層之間,提供建立、維護和取消傳輸連接的功能,負責可靠地傳輸數據。在這一層,信息的傳送單位是報文。

5、會話層:會話層不參與具體的傳輸,它提供包括訪問驗證和會話管理在內的建立和維護應用之間通信的機制。如伺服器驗證用戶登錄便是由會話層完成的。

6、表示層:這一層主要解決擁護信息的語法表示問題。它將欲交換的數據從適合於某一用戶的抽象語法,轉換為適合於OSI系統內部使用的傳送語法。

7、應用層:確定進程之間通信的性質以滿足用戶需要以及提供網路與用戶應用軟體之間的介面服務。

(1)計算機網路通訊模型擴展閱讀:

OSI 參考模型將整個網路通信的功能劃分為七個層次,見圖1。它們由低到高分別是物理層(PH)、數據鏈路層(DL)、網路層(N)、傳輸層(T)、會話層(S)、表示層(P)、應用層(A)。每層完成一定的功能,每層都直接為其上層提供服務,並且所有層次都互相支持。第四層到第七層主要負責互操作性,而一層到三層則用於創造兩個網路設備間的物理連接。

❷ OSI是什麼意思

開放式系統互聯通信參考模型(英語: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縮寫為 OSI),簡稱為OSI模型(OSI model),一種概念模型,由國際標准化組織提出,一個試圖使各種計算機在世界范圍內互連為網路的標准框架。定義於ISO/IEC 7498-1。

在制定計算機網路標准方面,起著重大作用的兩大國際組織是: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准化部門,與國際標准組織(ISO),雖然它們工作領域不同,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通信與信息處理之間的界限開始變得比較模糊;

這也成了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准化部門和ISO共同關心的領域。1984年,ISO發布了著名的ISO/IEC 7498標准,它定義了網路互聯的7層框架,也就是開放式系統互聯參考模型。

影響:

OSI定義良好的協議規范集,並有許多可選部分完成類似的任務。它定義了開放系統的層次結構、層次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各層所包括的可能的任務,作為一個框架來協調和組織各層所提供的服務。

OSI參考模型並沒有提供一個可以實現的方法,而是描述了一些概念,用來協調進程間通信標準的制定。即OSI參考模型並不是一個標准,而是一個在制定標准時所使用的概念性框架。

❸ 跪求計算機網路的四種模型,並做相應解釋

一、匯流排形結構
匯流排形結構的網路,各工作站都直接連到同一條公共匯流排上,各工作站點的信息都通過這條匯流排傳輸,其傳輸方向是由發射站點向兩端擴散的,因此人們也常把它叫廣播式計算機網路。如圖一就是匯流排形結構的典型形式。
匯流排形結構具有如下的特點:
1.結構簡單靈活,增加和取消站點都比較容易;
2.可靠性高,響應速度快,其共享資源能力很強;
3.易於與大、中、小型機和其它網路相連而構成規模更大、功能更強的網路;
4.匯流排形結構價格較低,安裝容易,使用方便。
但是由於網中各工作站的信息傳輸都要通過匯流排進行,匯流排的長度、負載能力都有一定限制,因此站點的個數,通信距離等相應地都有一定的限制。
匯流排形結構是區域網的主流結構之一,它的應用最廣,在管理和辦公自動化等系統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二、環形結構
環形結構網路是各工作站都連在一條首尾相連的閉合環形通信線路上構成的網路,如圖二所示。
環形結構採用了「令牌通行」的訪問控制方式。通常網中各站點如果要使用網路,它就要佔有令牌,直至完成工作後,再將令牌傳給下一個站點。一旦令牌被某一站點佔有,其它站點就都不能進行傳輸,從而避免了碰撞現象。
環形結構網路的特點是各工作站地位相同,信息沿一個方向傳送,結構簡單,節省材料,控制容易,易於實現高速長距離傳送。
但是環形結構網路也有它的缺點,這就是它的負載能力受到一定限制,且擴充不太方便,不適合通信量比較大的情況下使用。目前在區域網的應用中,僅次於匯流排形結構。
三、星形結構
在星形結構的網路中,中央節點是充當整個網路控制的主控計算機。其餘工作站都與主控計算機相連接,各工作站間的相互通信都必須通過中央節點進行,如圖三所示。
星形結構網路的特點是結構簡單,建網容易,控制簡單,便於管理,網路延遲時間少,誤碼率低。但它的缺點是由於採用中央節點集中控制,因此資源共享能力差,且一旦中央節點出現故障將導致整個網路癱瘓。
星形結構的網路適用於集中控制的主從式網路。
四、樹形結構
樹形結構的網路結構如圖四所示,它的各工作站之間如同樹枝分布一樣,從上到下,輻射開來。
樹形結構網路的特點是任何兩個站點間沒有迴路,每條通路都可以雙向傳輸。如果不相鄰的站點之間要通信,就需要中間站點轉接才能連通。因而它最適合於軍事單位、政府等上下級界限嚴格的部門使用。樹形結構的最大優點是通信線路連接簡單,維護方便,可擴充性也較好,但其缺點是資源共享能力差。

❹ OSI參考模型有哪幾層

一共有七層

物理層: 將數據轉換為可通過物理介質傳送的電子信號 相當於郵局中的搬運工人。

數據鏈路層: 決定訪問網路介質的方式。

在此層將數據分幀,並處理流控制。本層指定拓撲結構並提供硬體定址,相當於郵局中的裝拆箱工人。

網路層: 使用權數據路由經過大型網路 相當於郵局中的排序工人。

傳輸層: 提供終端到終端的可靠連接 相當於公司中跑郵局的送信職員。

會話層: 允許用戶使用簡單易記的名稱建立連接 相當於公司中收寄信、寫信封與拆信封的秘書。

表示層: 協商數據交換格式 相當公司中簡報老闆、替老闆寫信的助理。

應用層: 用戶的應用程序和網路之間的介面。

❺ 在計算機網路中OSI和ISO分別是指什麼

計算機網路中的OSI,即OSI模型,指開放式通信系統互聯參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RM,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是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提出的一個試圖使各種計算機在世界范圍內互連為網路的標准框架,簡稱OSI。這是一種事實上被TCP/IP 4層模型淘汰的協議。在當今世界上沒有大規模使用。

計算機網路中的ISO指國際標准化組織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在80年代提出的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這個模型將計算機網路通信協議分為七層。這個模型是一個定義異構計算機連接標準的框架結構。這七層具有如下特點:

①網路中異構的每個節點均有相同的層次,相同層次具有相同的功能。

②同一節點內相鄰層次之間通過介面通信。

③相鄰層次間介面定義原語操作,由低層向高層提供服務。

④不同節點的相同層次之間的通信由該層次的協議管理,

⑤每層次完成對該層所定義的功能,修改本層次功能不影響其它層、

⑥僅在最低層進行直接數據傳送。

⑦定義的是抽象結構,並非具體實現的描述。

❻ osi參考模型的第一、二、 三層分別是什麼各自的功能是什麼

osi參考模型的第一、二、 三層及各自的功能:

第一層:物理層,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傳輸介質為數據鏈路層提供物理連接,以便透明的傳送比特流。常用設備有(各種物理設備)網卡、集線器、中繼器、數據機、網線、雙絞線、同軸電纜。

第二層:數據鏈路層,在此層將數據分幀,並處理流控制。屏蔽物理層,為網路層提供一個數據鏈路的連接,在一條有可能出差錯的物理連接上,進行幾乎無差錯的數據傳輸(差錯控制)。本層指定拓撲結構並提供硬體定址。常用設備有網橋、交換機

第三層:網路層,本層通過定址來建立兩個節點之間的連接,為源端的運輸層送來的分組,選擇合適的路由和交換節點,正確無誤地按照地址傳送給目的端的運輸層。

它包括通過互連網路來路由和中繼數據 ;除了選擇路由之外,網路層還負責建立和維護連接,控制網路上的擁塞以及在必要的時候生成計費信息。

(6)計算機網路通訊模型擴展閱讀: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於1984年提出了OSI RM(Open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OSI 參考模型很快成為計算機網路通信的基礎模型。

在設計OSI 參考模型時,遵循了以下原則:各個層之間有清晰的邊界,實現特定的功能;層次的劃分有利於國際標准協議的制定;層的數目應該足夠多,以避免各個層功能重復。

通常OSI參考模型1-3層稱為底層(lower layer),又叫介質層(media layer),底層負責數據在網路中的傳送,網路互連設備往往位於下三層,以硬體和軟體的方式來實現。

OSI參考模型的第五層到第七層稱為高層(upper layer),又叫住幾層(host layer),高層用於保障數據的正確傳輸,以軟體方式來實現。

❼ 區域網的參考模型的各層功能是什麼與OSI/RM參考模型有哪些不同

一、區域網的參考模型的各層功能

1、第一層是物理層,物理層的主要功能是利用傳輸介質為數據鏈路層提供物理連接,負責數據流的物理傳輸工作。

2、第二層是數據鏈路層,數據鏈路層是在通信實體問建立數據鏈路連接,傳輸的基本單位為「幀」,並為網路層提供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服務。

3、第三層是網路層,主要為數據在節點之間傳輸創建邏輯鏈路,通過路由選擇演算法為分組選擇最佳路徑,從而實現擁塞控制、網路互聯等功能。

4、第四層是傳輸層,傳輸層不僅僅是一個單獨的結構層,而是整個分析體系協議的核心。傳輸層主要為用戶提供End—to—End(端到端)服務,處理數據報錯誤、數據包次序等傳輸問題。

5、第五層是會話層,會話層的主要功能是負責維護兩個節點之間的傳輸連接,確保點到點傳輸不中斷,以及管理數據交換等功能。會話層在應用進程中建立、管理和終止會話。會話層還可以通過對話控制來決定使用何種通信方式,全雙工通信或半雙工通信。會話層通過自身協議對請求與應答進行協調。

二、與OSI/RM參考模型的區別

OSI/RM參考模型定義了不同計算機互聯的標准,是設計和描述計算機網路通信的基本框架。而區域網參考模型主要涉及OSI/RM參考模型的低兩層,即主要涉及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的內容。

(7)計算機網路通訊模型擴展閱讀:

區域網參考模型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即開放式系統互聯。 一般都叫OSI參考模型,是ISO組織在1985年研究的網路互聯模型。該體系結構標準定義了網路互聯的七層框架(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即OSI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

❽ 為什麼計算機網路有七層和四層之說,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七層」是OSI參考模型,即物理層 、 數據鏈路層 、 網路層、傳輸層、 會話層 、表示層、應用層 ;
「四層」是 TCP/IP參考模型,即物理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應用層。
雖說有四層和七層之說,但是其實一樣的, TCP/IP中的物理鏈路層對應OSI中的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 ,網路層對應網路層,傳輸層對應傳輸層,應用層對應會話層 、表示層、應用層 。 相同點:
1、兩者都是以協議棧的概念為基礎
2、協議棧中的協議彼此相互獨立
3、下層對上層提供服務
不同點:
1、OSI是先有模型,TCP/IP是先有協議
2、TCP/IP用於Internet網路,OSI只用於參考,
3、層次數量不同
4、封裝不同(逐層封裝(OSI)與 越層封裝(TCP/IP))

❾ 在計算機網路中OSI是指什麼

OSI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的縮寫,意為開放式系統互聯。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制定了OSI模型,該模型定義了不同計算機互聯的標准,是設計和描述計算機網路通信的基本框架。
OSI模型把網路通信的工作分為7層,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閱讀全文

與計算機網路通訊模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實務網路圖怎麼畫 瀏覽:546
最早出現計算機網路是 瀏覽:702
寬頻路由器都正常但是沒網路 瀏覽:21
網路是滿格但信號不好 瀏覽:599
華碩網路共享怎麼打開 瀏覽:27
石家莊移動網路安裝員工資 瀏覽:291
網路營銷誕生的過程 瀏覽:237
網路視頻流量哪裡來的 瀏覽:45
蘋果8p移動網路慢怎麼解決 瀏覽:86
hdmi介面如何連接網路 瀏覽:20
太原移動網路電話辦理 瀏覽:239
寬頻連接沒有網路是怎麼回事 瀏覽:426
小米網路類型怎麼設置 瀏覽:516
互動網路電視藍牙在哪裡 瀏覽:449
mac網路修復軟體 瀏覽:861
全民k歌網路異常請重新掃描 瀏覽:625
2G網路會讓路由器紅紅嗎 瀏覽:647
網路數據設置的方法 瀏覽:892
網路上最好的電視軟體 瀏覽:921
操作失敗請查看網路設置 瀏覽:652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