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計算機匯編語言中的偏移量定義為:把存儲單元的實際地址與其所在段的段地址之間的距離稱為段內偏移,也稱為「有效地址或偏移量」。
2、段地址左移四位,與有效地址相加,就構成了邏輯地址。一般而言,段地址是cpu自己獨立編制的,但是偏移量是程序員編寫的。偏移量就是程序的邏輯地址與段首的差值。
3、在早期的8086中地址線是20位的,而段地址是16位。在十六進制下就是4位。這樣一個段寄存器就不能完整的描述出內存的地址。所以就和通用寄存器配用。偏移量存在通用寄存器中,段地址則存在段寄存器中。
2. 什麼是偏移量 怎麼計算
計算機匯編語言中的偏移量定義為:把存儲單元的實際地址與其所在段的段地址之間的距離稱為段內偏移,也稱為「有效地址或偏移量」。
「偏移量是人工加密方式的一種解析手段,沒有更改過默認偏移量的清機加鈔員將無法在ATM上獲取開鎖密碼;每個清機加鈔員獲得的密碼為4組,每組2位數字。
因此偏移量必須對應為4組,可以設置為除全零以外的任意數值,不得將4組偏移量設置為同一數字。偏移量的計算分為「加法」和「減法」兩種方式」。
(2)計算機網路偏移量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偏移量屬性:
offsetHeight:元素在垂直方向上佔用的空間大小;相當於border-top+padding
top+height+padding-bottom+border-bottom
offsetWidth:元素在水平方向上佔有的空間大小;相當於botder-left+padding-left+width+padding-right+border+right
offsetLeft:元素的左外邊框至包含元素的左內邊框之間的像素距離。
offsetTop:元素的上外邊框至包含元素的上內邊框之間的像素距離。
其中,offsetLeft和offsetTop屬性與包含元素有關,包含元素的引用保存在offsetParent屬性中。
3. 計算機網路偏移量怎麼算
舉例說明:考慮發送一個1300位元組的數據報到MTU為 500位元組的鏈路中(B)。 • A、產生三個分片,偏移量為0,460,920 • B、產生三個分片,偏移量為0,60,120 • C、產生三個分片,偏移量為0,500,1000 • D、以上答案都不正確。
答案是A:偏移量的意思就是這個數據包是從源數據包哪個地方開始的,因為IP報文有40個位元組的IP報文頭,所以1300個位元組的數據會被分成以下三個包:
A數據包:包含40個位元組的IP報文頭,0-460位元組的數據,偏移量為0;
B數據包:包含40個位元組的IP報文頭,460-920位元組的數據,偏移量為460;
C數據包:包含40個位元組的IP報文頭,920-1300位元組的數據,偏移量為920
4. 計算機網路中IP數據報的片偏移計算
偏移量實際指的是,分片中的數據的起始位置在原來不分片的數據中的位置,不用考慮頭部長度,再有就是偏移量的單位是8個位元組,這個8位元組是規定好的,不是計算出來的。也就是一個偏移量就是8個位元組,125個偏移量就是1000位元組。回到你這個題,三個分片是1000,1000,430,根據我前面說的,那麼第一個分片中的數據的偏移量就是這個分片中的數據的起始位置在原來不分片的數據中的位置,就是0,第二個分片數據的起始位置在原來數據是第1000個,也就是偏移了125個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