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路技術屬於工科(學科門類)中的計算機技術(一級學科)
❷ 計算機網路管理技術的目錄
第1章網路管理技術概述
1.1網路管理的概念和類型
1.1.1網路管理的概念
網路管理包括對硬體、軟體和人力的使用、綜合與協調,以便對網路資源進行監視、測試、配置、分析、評價和控制,這樣就能以合理的價格滿足網路的一些需求,如實時運行性能、服務質量等。網路管理常簡稱為網管。
1.1.2網路管理的類型
事實上,網路管理技術是伴隨著計算機、網路和通信技術的發展而發展的,二者相輔相成。從網路管理范疇來分類,可分為對網「路」的管理。即針對交換機、路由器等主幹網路進行管理;對接入設備的管理,即對內部PC、伺服器、交換機等進行管理;對行為的管理。即針對用戶的使用進行管理;對資產的管理,即統計IT軟硬體的信息等。根據網管軟體的發展歷史,可以將網管軟體劃分為三代:
第一代網管軟體就是最常用的命令行方式,並結合一些簡單的網路監測工具,它不僅要求使用者精通網路的原理及概念,還要求使用者了解不同廠商的不同網路設備的配置方法。
第二代網管軟體有著良好的圖形化界面。用戶無須過多了解設備的配置方法,就能圖形化地對多台設備同時進行配置和監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仍然存在由於人為因素造成的設備功能使用不全面或不正確的問題數增大,容易引發誤操作。
第三代網管軟體相對來說比較智能,是真正將網路和管理進行有機結合的軟體系統,具有「自動配置」和「自動調整」功能。對網管人員來說,只要把用戶情況、設備情況以及用戶與網路資源之間的分配關系輸入網管系統,系統就能自動地建立圖形化的人員與網路的配置關系,並自動鑒別用戶身份,分配用戶所需的資源(如電子郵件、Web、文檔服務等)。
1.1.3網路管理的基本內容
1.1.4網路管理服務的層次劃分
1.2網路管理的結構模式
1.2.1集中式網路管理
1.2.2層次化網路管理
1.2.3分布式網路管理
1.3網路管理的功能簡介
1.3.1故障管理
指系統出現異常情況下的管理操作,是用來動態地維持網路正常運行並達到一定的服務水平的一系列活動。
電信管理網管理功能的一個子集。故障管理能夠進行失效的檢測、定位和維修的安排以及對其維修設備完成測試並使其恢復業務。
1.3.2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CM)是通過技術或行政手段對軟體產品及其開發過程和生命周期進行控制、規范的一系列措施。配置管理的目標是記錄軟體產品的演化過程,確保軟體開發者在軟體生命周期中各個階段都能得到精確的產品配置。
1.3.3性能管理
性能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
性能管理是對電信設備的性能和網路單元的有效性進行評估,並提出評價報告的一組功能。包括性能測試,性能分析 及性能控制。
性能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性能管理指的是優化網路以及聯網的應用系統性能的活動,包括對網路以及應用的監測、及時發現網路堵塞或中斷情況、全面的故障排除、基於事實的容量規劃和有效地分配網路資源。
1.3.4計費管理
1.3.5安全管理
1.4網路管理協議和技術
1.4.1SNMP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簡單網路管理協議)的前身是簡單網關監控協議(SGMP),用來對通信線路進行管理。隨後,人們對SGMP進行了很大的修改,特別是加入了符合Internet定義的SMI和MIB:體系結構,改進後的協議就是著名的SNMP。SNMP的目標是管理互聯網Internet上眾多廠家生產的軟硬體平台,因此SNMP受Internet標准網路管理框架的影響也很大。現在SNMP已經出到第三個版本的協議,其功能較以前已經大大地加強和改進了。
1.4.2CMIP協議
CMIP協議是在OSI制訂的網路治理框架中提出的網路治理協議。與其說它是一個網路治理協議,不如說它是一個網路治理體系。這個體系包含以下組成部分:一套用於描述協議的模型,一組用於描述被管對象的注冊、標識和定義的治理信息結構,被管對象的具體說明以及用於遠程治理的原語和服務。CMIP與SNMP一樣,也是由被管代理和治理者、治理協議與治理信息庫組成。在CMIP中,被管代理和治理者沒有明確的指定,任何一個網路設備既可以是被管代理,也可以是治理者。
CMIP治理模型可以用三種模型進行描述:組織模型用於描述治理任務如何分配;功能模型描述了各種網路治理功能和它們之間的關系;信息模型提供了描述被管對象和相關治理信息的准則。從組織模型來說,所有CMIP的治理者和被管代理者存在於一個或多個域中,域是網路治理的基本單元。從功能模型來說,CMIP主要實現失效治理、配置治理、性能治理、記帳治理和安全性治理。每種治理均由一個非凡治理功能領域MFA,)負責完成。從信息模型來說,CMIP的MIB庫是面向對象的數據存儲結構,每一個功能領域以對象為MIB庫的存儲單元。
CMIP是一個完全獨立於下層平台的應用層協議,它的五個非凡治理功能領域由多個系統治理功能(SMF)加以支持。相對來說,CMIP是一個相當復雜和具體的網路治理協議。它的設計宗旨與SNMP相同,但用於監視網路的協議數據報文要相對多一些。CMIP共定義了11類PDU。在CMIP中,變數以非常復雜和高級的對象形式出現,每一個變數包含變數屬性、變數行為和通知。CMIP中的變數體現了CMIPMIB庫的特徵,並且這種特徵表現了CMIP的治理思想,即基於事件而不是基於輪詢。每個代理獨立完成一定的治理工作。
……
第2章SNMP網路管理架構
第3章網路流量監控技術與方法
第4章磁碟管理
磁碟管理是一項計算機使用時的常規任務,它是以一組磁碟管理應用程序的形式提供給用戶的,它們位於計算機管理控制台中.它包括查錯程序和磁碟碎片整理程序以及磁碟整理程序。
第5章用戶管理
第6章級策略管理
第7章補丁管理
第8章IP地址管理
第9章VLAN管理
第10章網路存儲管理
參考文獻
……
❸ 計算機一級考試考些什麼內容
內容:計算機基礎及MS Office應用、計算機基礎及WPS Office應用、計算機基礎及Photoshop應用、網路安全素質教育,一共四個科目。
三個科目的考核內容都包括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兩部分。各科目對基礎知識的要求相同,以考查應知應會為主,題型為選擇題,分數佔全卷的 20%(20 分)。
辦公軟體類考試,操作技能部分包括漢字錄入、Windows 系統使用、文字排版、電子表格、演示文稿、IE 的簡單應用及電子郵件收發。
Photoshop考試,要求了解數字圖像的基本知識,熟悉 Photoshop 的界面與基本操作方法,掌握並熟練運用繪圖工具進行圖像的繪制、編輯、修飾,會使用圖層蒙版、樣式以及文字工具。
❹ 計算機一級考哪些科目呢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B。
考試內容具體如下:
一、基礎知識
1.計算機的概念、類型及其應用領域;計算機系統的配置及主技術指標。
2.數制的概念,二、十進制數之間的轉換。
3.計算機的數據與編碼。數據的存儲單位(位、位元組、字);字元與ASCII碼,漢字及其編碼。
二、微型計箕機系統的組成
l.計算機硬體系統的組成和功能:CPU、存儲器(ROM、RAM)以及常用的輸入輸出設備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計算機軟體系統的組成和功能: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程序設計語言(機器語言、匯編、高級語言)的概念。
3.計算機的安全操作,病毒及其防治。
三、操作系統的功能和分類
1.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分類。
2.操作系統的組成,文件(文檔)、文件(文檔)名、目錄(文件夾)、目錄(文件夾)樹和路徑等概念。
3.Windows的使用
4.附件的使用。
六、計算機網路的基礎知識
1.計算機網路的概念和分類。
2.計算機通信的簡單概念:Modom、網卡等。
3.計算機區域網與廣域網的特點。
4.網際網路(Internet)的概念及其簡單應用:電子郵件(E-mail)的收發、瀏覽器IE的使用。
❺ 計算機一二三四級考試分類 這4級分別是什麼
一級:考核微型計算機基礎知識和使用辦公軟體及網際網路(Internet)的基本技能。
一級MS-OFFICE、一級WPS 、一級B
二級:考核計算機基礎知識和使用一種高級計算機語言或資料庫管理軟體編寫程序以及上機調試的基本技能。編程類:C、Visual Basic、C++、Java、Visual,資料庫類:FoxPro、C++。基礎知識包括如下內容:數據結構與演算法、程序設計方法、軟體工程、資料庫基礎。
三級:分為"PC技術"、 "信息管理技術"、"資料庫技術"和"網路技術"四個類別。"PC技術"考核PC機硬體組成和Windows操作系統的基礎知識以及PC機使用、管理、維護和應用開發的基本技能;"信息管理技術"考核計算機信息管理應用基礎知識及管理信息系統項目和辦公自動化系統項目開發、維護的基本技能;"資料庫技術"考核資料庫系統基礎知識及資料庫應用系統項目開發和維護的基本技能;"網路技術"考核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及計算機網路應用系統開發和管理的基本技能。
四級:考核計算機專業基本知識以及計算機應用項目的分析設計、組織實施的基本技能。
❻ 計算機網路工程類包括什麼專業
計算機網路工程類包括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電子商務等三大本科專業為依託,具體還分為:離散數學,數據結構,操作系統,資料庫系統,計算機組成原理,微機與介面技術,計算機網路,高級程序與設計語言,計算機圖形學,多媒體技術,通信原理,人工智慧,編譯技術,演算法設計與分析,軟體工程等專業課程
(6)計算機網路技術一級目錄是什麼擴展閱讀:
1、主幹課程
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與統計、離散數學、電路與電子學、數字邏輯電路、數據結構、編譯原理、操作系統、資料庫系統、匯編語言程序設計、計算機組成原理、微機系統與介面技術、通信原理、通信系統、計算機網路、現代交換原理、TCP/IP原理與技術、計算機網路安全、計算機網路組網原理、網路編程技術、計算機網路管理、網路操作系統、Internet技術及應用、軟體工程與方法學、數字信號處理、網格計算技術、計算機系統結構等。
2、實踐教學
集中實踐教學環節:軍事訓練、生產實習、網路綜合實驗、軟體課程設計、硬體課程設計、VISUAL C++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等。
3、就業方向
該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在國家機關、科研機構、學校、工廠等企事業單位從事計算機應用軟體及網路技術的研究、設計、製造、運營、開發及系統維護和教學、科研等工作。
❼ 計算機網路技術與應用的目錄
第1章 計算機網路基礎
1.1 計算機網路概述
1.1.1 計算機網路的概念
1.1.2 計算機網路的主要功能
1.1.3 計算機網路的拓撲結構
1.2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1.3 計算機網路的組成
1.3.1 計算機網路的硬體設備
1.3.2 計算機網路軟體
1.3.3 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
1.4 網路的傳輸介質
1.4.1 雙絞線
1.4.2 同軸電纜
1.4.3 光纜
1.5 廣域網基礎
1.6 IP地址與子網掩碼
1.6.1 IP地址
1.6.2 子網掩碼
1.7 區域網的組建
第2章 網路體系結構和TCP/IP協議
2.1 網路協議模型
2.1.1 協議分層
2.1.2 OSI參考模型
2.1.3 TCP/IP協議模型
2.1.4 TCP/IP與OSI的對應關系
2.2 乙太網技術
2.2.1 乙太網的工作原理
2.2.2 乙太網地址和幀格式
2.2.3 嗅探器的相關知識
2.2.4 Sniffer的使用
2.3 TCP/IP 協議
2.3.1 TCP/IP協議基礎
2.3.2 ARP協議
2.3.3 IP協議
2.3.4 ICMP協議
2.3.5 UDP協議
2.3.6 TCP協議
2.4 常用網路測試工具的使用
2.4.1 設置和查看網路介面工具:Ipconfig
2.4.2 測試網路連通狀態工具:Ping
2.4.3 顯示網路狀態工具:Netstat
2.4.4 顯示經過的網關工具:Tracert
第3章 Windows操作系統和常用伺服器配置
3.1 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統
3.1.1 Windows Server 2003系統簡介
3.1.2 管理計算機名、用戶賬戶、用戶組
3.1.3 本地安全設置
3.1.4 管理文件和文件夾
3.2 DNS服務
3.2.1 DNS概述
3.2.2 DNS客戶端
3.2.3 架設DNS伺服器
3.2.4 DNS協議和實例分析
3.3 Web服務
3.3.1 Web概述
3.3.2 Web客戶端
3.3.3 架設Web伺服器
3.3.4 HTTP協議和實例分析
3.4 FTP服務
3.4.1 FTP概述
3.4.2 FTP客戶端
3.4.3 架設FTP伺服器
3.4.4 FTP協議和實例分析
3.5 MAIL服務
3.5.1 MAIL概述
3.5.2 MAIL客戶端
3.5.3 架設MAIL伺服器
3.5.4 SMTP協議、POP3協議和實例分析
第4章 Linux操作系統和常用伺服器配置
4.1 Linux操作系統基礎
4.1.1 Linux簡介
4.1.2 使用Linux命令行
4.1.3 常用命令
4.1.4 文件和目錄基礎
4.1.5 vi編輯器
4.1.6 管理用戶和組
4.1.7 文件和目錄的屬性
4.1.8 文件打包和壓縮
4.1.9 使用grep進行文本搜索
4.1.10 使用RPM軟體包
4.1.11 網路配置
4.2 配置DNS伺服器
4.2.1 安裝DNS伺服器
4.2.2 安裝緩存域名伺服器(caching-nameserver)
4.2.3 配置主DNS伺服器
4.2.4 重新啟動DNS伺服器
4.2.5 配置DNS客戶端
4.2.6 使用nslookup命令測試DNS服務
4.3 配置FTP伺服器
4.3.1 安裝vsftpd伺服器
4.3.2 測試vsftpd伺服器的默認配置
4.3.3 配置vsftpd伺服器,允許匿名用戶上傳文件
4.3.4 配置vsftpd伺服器的虛擬用戶
4.4 配置Web伺服器
4.4.1 安裝Apache伺服器
4.4.2 測試Apache伺服器
4.4.3 配置Apache伺服器
4.5 配置E-mail伺服器
4.5.1 配置DNS伺服器
4.5.2 安裝Postfix伺服器
4.5.3 切換郵件伺服器
4.5.4 修改配置文件/etc/postfix/main cf,配置Postfix伺服器
4.5.5 配置dovecot伺服器,實現POP和IMAP郵件服務
4.5.6 配置電子郵件客戶端
第5章 網頁製作
5.1 Dreamweaver CS4的安裝
5.2 Dreamweaver CS4界面及常用面板
5.3 站點管理
5.3.1 創建本地站點
5.3.2 管理站點
5.4 網頁基本操作
5.4.1 新建一個空白頁面
5.4.2 插入文本
5.4.3 插入圖片
5.4.4 插入超級鏈接
5.4.5 插入音頻、視頻以及動畫
5.4.6 使用表格
5.5 網頁中的高級應用
5.5.1 利用框架構建網頁
5.5.2 加入行為
5.5.3 創建翻轉圖
5.5.4 使用模板
5.5.5 使用庫
第6章 路由器及選路協議基礎
6.1 路由器的基礎知識
6.1.1 路由器的基本概念
6.1.2 路由器的功能
6.1.3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6.1.4 初次訪問路由器
6.2 路由器的命令行界面(CLI)
6.2.1 路由器用戶界面概述
6.2.2 命令行界面命令列表
6.2.3 路由器的幫助功能和編輯命令
6.3 路由器的文件維護
6.3.1 路由器的基本存儲組件
6.3.2 路由器的啟動過程
6.3.3 路由器IOS的升級與備份
6.4 路由表的建立和靜態路由配置
6.4.1 路由表的建立
6.4.2 靜態路由的實例
6.5 距離矢量選路協議
6.5.1 路由更新的概念
6.5.2距離矢量協議中路由選擇表的交換
6.5.3 路由環路問題
6.5.4 RIP協議基礎
6.5.5 RIP協議的配置
6.6 鏈路狀態選路協議
6.6.1 鏈路狀態協議基礎
6.6.2 OSPF選路協議
6.6.3 單區域中配置OSPF
6.7 網路地址轉換
6.7.1 網路地址轉換NAT的基本概念
6.7.2 NAT的原理
6.7.3 NAT配置實例
第7章 交換機配置基礎
7.1 交換機的基本概念
7.1.1 交換機的三種交換方式
7.1.2 VLAN的基本概念
7.2 生成樹協議
7.2.1 生成樹協議的幀格式及選舉過程
7.2.2 快速生成樹協議簡介
7.3 VLAN中繼
7.3.1 VLAN中繼數據幀的格式
7.3.2 VLAN數據幀跨交換機的傳輸
7.4 交換機的基本配置
7.4.1 在交換機上配置VLAN和配置中繼鏈路
7.4.2 三層交換機上VLAN間路由的配置
第8章 計算機網路安全
8.1 網路安全概述
8.1.1 網路安全概念
8.1.2 網路安全機制
8.2 加密與認證
8.2.1 網路加密技術
8.2.2 網路認證技術
8.2.3 利用PGP加密技術文件
8.3 網路安全實用技術
8.3.1 防火牆基礎
8.3.2 入侵檢測技術基礎
參考文獻
❽ 計算機一二三四級考試分類 這4級分別是什麼
一級:考核微型計算機基礎知識和使用辦公軟體及網際網路(Internet)的基本技能。
一級MS-OFFICE、一級WPS
、一級B
二級:考核計算機基礎知識和使用一種高級計算機語言或資料庫管理軟體編寫程序以及上機調試的基本技能。編程類:C、Visual
Basic、C++、Java、Visual,資料庫類:FoxPro、C++。基礎知識包括如下內容:數據結構與演算法、程序設計方法、軟體工程、資料庫基礎。
三級:分為"PC技術"、
"信息管理技術"、"資料庫技術"和"網路技術"四個類別。"PC技術"考核PC機硬體組成和Windows操作系統的基礎知識以及PC機使用、管理、維護和應用開發的基本技能;"信息管理技術"考核計算機信息管理應用基礎知識及管理信息系統項目和辦公自動化系統項目開發、維護的基本技能;"資料庫技術"考核資料庫系統基礎知識及資料庫應用系統項目開發和維護的基本技能;"網路技術"考核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及計算機網路應用系統開發和管理的基本技能。
四級:考核計算機專業基本知識以及計算機應用項目的分析設計、組織實施的基本技能。
❾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都考什麼內容
一級分(1)MS Office;(2)一級B;(3)一級WPS1、一級MS Office大綱基本要求 1、具有使用微型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包括計算機病毒的防治常識)。 2、了解微型計算機系統的組成和各組成部分的功能。 3、了解操作系統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應用。 4、了解文字處理的基本知識,掌握文字處理軟體「MS Word」的基本操作和應用,熟練掌握一種漢字(鍵盤)輸入方法。 5、了解電子表格軟體的基本知識,掌握電子表格軟體「Excel」的基本操作和應用。 6、了解多媒體演示軟體的基本知識,掌握演示文稿製作軟體「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和應用。 7、了解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和網際網路(Internet)的初步知識,掌握IE瀏覽器軟體和「Outlook Express」軟體的基本操作和使用。 考試方式 一、採用無紙化考試,上機操作。考試時間:90分鍾。二、軟體環境:操作系統:Windows 2000;辦公軟體:Microsoft Office 2000。三、在指定時間內,使用微機完成下列各項操作: 1、選擇題(計算機基礎知識和計算機網路的基本知識)。(20分) 2、漢字錄入能力測試(錄入150個漢字,限時10分鍾)。(10分) 3、Windows操作系統的使用。(10分) 4、Word操作。(25分) 5、Excel操作。(15分) 6、PowerPoint操作。(10分) 7、瀏覽器(IE6、0)的簡單使用和電子郵件收發。(10分) 二. 一級B大綱◆ 基本要求
1.具有計算機的基礎知識。
2.了解微型計算機系統的基本組成。
3.了解操作系統的基本功能,掌握Windows的使用方法。
4.了解字表處理的基本知識,掌握Windows環境下Word和Excel(或WPS)的基本操作,熟練掌握一種漢字輸入方法。
5.了解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和掌握網際網路(Internet)的電子郵件及瀏覽器的使用。
6.具有計算機安全使用和計算機病毒防治的知識。
◆ 考試內容
一、基礎知識
l.計算機的概念、類型及其應用領域;計算機系統的配置及主技術指標。
2.數制的概念,二、十進制數之間的轉換。
3.計算機的數據與編碼。數據的存儲單位(位、位元組、字);字元與ASCII碼,漢字及其編碼。
二、微型計箕機系統的組成
l.計算機硬體系統的組成和功能:CPU、存儲器(ROM、RAM)以及常用的輸入輸出設備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計算機軟體系統的組成和功能: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程序設計語言(機器語言、匯編、高級語言)的概念。
3.計算機的安全操作,病毒及其防治。
三、操作系統的功能和分類
1.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分類。
2.操作系統的組成,文件(文檔)、文件(文檔)名、目錄(文件夾)、目錄(文件夾)樹和路徑等概念。
3.Windows的使用
(1)Windows的特點、功能、配置和運行環境。
(2)Windows「開始"按鈕、「任務欄』』、「菜單』』、「圖標」等的使用。
(3)應用程序的運行和退出、「我的電腦"和「資源管理器」的使用。
(4)文檔和文件夾的基本操作:打開、創建、移動、刪除、復制、更名、查找、列印及設置屬性。
(5)復制軟盤和軟盤的格式化,磁碟屬性的查看等操作。
(6)中文輸入法的安裝、卸除、選用和屏幕顯示,中文DOS方式的使用。
(7)快捷方式的設置和使用。
4.附件的使用。
四、字表處理軟體的功能和使用
1.中文Word的基本功能,Word的啟動和退出,Word的工作窗目。
2.熟練掌握一種常用的漢字輸入方法。
3.文檔的創建、打開,文檔的編輯(文字的選定、插入、刪除、查找與替換等基本操作),多窗口和多文檔的編輯。
4.文檔的保存、復制、刪除、插入、列印
5.字體、字型大小的設置、段落格式和頁面格式的設置與列印預覽。
6.Word的圖形功能,Word的圖形編輯器及使用。
7.Word的表格製作,表格中數據的輸入與編輯,數據的排序和計算。五、中文Excel的功能和使用
1.電子表格Exool的基本概念、功能、啟動和退出。
2.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創建、輸入、編輯、保存等基本操作。
3.工作表中公式與常用函數的使用和輸入。
4.工作表資料庫的概念,記錄的排序、篩選和查找。
5.Exool圖表的建立及相應的操作。
六、計算機網路的基礎知識
1.計算機網路的概念和分類。
2.計算機通信的簡單概念:Modom、網卡等。
3.計算機區域網與廣域網的特點。
4.網際網路(Internet)的概念及其簡單應用:電子郵件(E-mail)的收發、瀏覽器IE的使用。
◆ 考試方式
1.全上機操作:90分鍾。
2.在指定時間內,使用微機完成下列各項操作:
(1)綜合選擇題30道
(2)Windows的基本操作。
(3)漢字錄入能力測試
(4)Word操作。
(5)Excel操三. 一級WPS大綱基本要求
1. 具有使用微型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包括計算機病毒的防治常識)。
2. 了解微型計算機系統的組成和各組成部分的功能。
3. 了解操作系統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應用。
4. 了解文字處理的基本知識,掌握文字處理軟體「金山文字2003」的基本操作和應用,熟練掌握一種漢字(鍵盤)輸入方法。
5. 了解電子表格軟體的基本知識,掌握電子表格軟體「金山表格2003」的基本操作和應用。
6. 了解多媒體演示軟體的基本知識,掌握演示文稿**軟體「金山演示2003」的基本操作和應用。
7. 了解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和網際網路(Internet)的初步知識,掌握IE瀏覽器軟體和「金山郵件2003」軟體的基本操作和使用。
◆ 考試內容
一、基礎知識
1. 計算機的概念、類型及其應用領域;計算機系統的配置及主要技術指標。
2. 計算機中數據的表示:二進制的概念,整數的二進製表示,西文字元的ASCII碼表示,漢字及其編碼(國標碼),數據的存儲單位(位、位元組、字)。
3. 計算機病毒的概念和病毒的防治。
4. 計算機硬體系統的組成和功能:CPU、存儲器(ROM、RAM)以及常用輸入輸出設備的功能。
5. 計算機軟體系統的組成和功能: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程序設計語言(機器語言、匯編語言、高級語言)的概念。
二、操作系統的功能和使用
1. 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功能、組成和分類。
2. Windows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和常用術語,文件、文件名、目錄(文件夾)、目錄(文件夾)樹和路徑等。
3. Windows操作系統的基本操作和應用。
(1) Windows概述、特點和功能、配置和運行環境。
(2) Windows「開始」按鈕、「任務欄」、「菜單」、「 圖標」等的使用。
(3) 應用程序的運行和退出。
(4) 熟練掌握資源管理系統「我的電腦」和「資源管理器」的操作與應用。文件和文件夾的創建、移動、復制、刪除、更名、查找、列印和屬性設置。
(5) 軟盤的格式化和整盤復制,磁碟屬性的查看等操作。
(6) 中文輸入法的安裝、刪除和選用;顯示器的設置。
(7) 快捷方式的設置和使用。
三、文字處理軟體的功能和使用
1. 文字處理軟體的基本概念,金山文字的基本功能、運行環境、啟動和退出。
2. 文檔的創建、打開和基本編輯操作,文本的查找與替換,多窗口和多文檔的編輯。
3. 文檔的保存、保護、復制、刪除和插入。
4. 字體格式設置、段落格式設置和文檔的頁面設置等基本的排版操作。列印預覽和列印。
5. 金山文字的對象操作:對象的概念及種類,圖形、圖像對象的編輯,文本框的使用。
6. 金山文字的表格**功能:表格的創建與修飾,表格中數據的輸入與編輯,數據的排序和計算。
四、電子表格軟體的功能和使用
1. 電子表格的基本概念,金山表格的功能、運行環境、啟動與退出。
2. 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基本概念,工作表的創建、數據輸入、編輯和排版。
3. 工作表的插入、復制、移動、更名、保存和保護等基本操作。
4. 單元格的絕對地址和相對地址的概念,工作表中公式的輸入與常用函數的使用。
5. 數據清單的概念,記錄單的使用、數據的排序、篩選、查找和分類匯總。
6. 圖表的創建和格式設置。
7. 工作表的頁面設置、列印預覽和列印。
五、電子演示文稿**軟體的功能和使用
1. 金山演示的功能、運行環境、啟動和退出。
2. 演示文稿的創建、打開和保存。
3. 演示文稿視圖的使用,演示頁的**、文字編排、圖片和圖表等對象的插入,演示頁的插入、刪除、復制以及演示順序的調整。
4. 演示頁版式的設置、模板與配色方案的套用、母版的使用,演示頁放映效果的設置、換頁方式及對象動畫的選用,演示文稿的播放與列印。
六、網際網路(Internet)的初步知識和應用
1. 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和分類。
2. 網際網路的基本概念和接入方式。
3. 網際網路的簡單應用:撥號連接、瀏覽器(IE6.0)的使用,電子郵件的收發和搜索引擎的使用。
◆ 考試方式
一、採用無紙化考試,上機操作。考試時間:90分鍾。
二、軟體環境:操作系統:Windows2000;
辦公軟體:WPS Offfice 2003。
三、指定時間內,使用微機完成下列各項操作:
1. 選擇題(計算機基礎知識和計算機網路的基本知識)。(20分)
2. 漢字錄入能力測試(錄入150個漢字,限時10分鍾)。(10分)
3. Windows操作系統的使用。(10分)
4. 金山文字操作。(25分)
5. 金山表格操作。(15分)
6. 金山演示操作。(10分)
7. 瀏覽器(IE6.0)的簡單使用和用金山郵件收發電子郵件的操作。(10分)
該文章轉載自無憂考網: 前兩種考試內容差不多,後一種將MS Office2003換成了WPS,看自己的需要,我的推薦報考一級B(一級無筆試)
❿ 2009年計算機1級2級3級4級都考些什麼詳細些!
一級考試大綱(WINDOWS環境)
基本要求
1.具有使用微型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包括計算機病毒的防治常識)。
2.了解微型計算機系統的組成和各組成部分的功能。
3.了解操作系統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應用。
4.了解文字處理的基本知識,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和應用,熟練掌握一種漢字(鍵盤)輸入方法。
5.了解電子表格軟體基本知識,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和應用。
6.了解演示文稿的基本知識,掌握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和應用。
7.了解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和網際網路(Internet)的初步知識,掌握網際網路(Internet)的簡單運用。
考試內容
一、基礎知識
1.計算機的概念、類型及其應用領域;計算機系統的配置及主要技術指標。
2.數制的概念,二進制整數與十進制整數之間的轉換。
3.計算機的數據與編碼。數據的存儲單位(位、位元組、字);西文字元與ASCII碼;漢字及其編碼(國標碼)的基本概念。
4.計算機的安全操作,病毒的概念及其防治。
二、微型計算機系統的組成
1.計算機硬體系統的組成和功能:CPU、存儲器(ROM、RAM)以及常用的輸入輸出設備的功能。
2.計算機軟體系統的組成和功能: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程序設計語言(機器語言、匯編語言、高級語言)的概念。
3.多媒體計算機系統的初步知識。
三、操作系統的功能和使用
1.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功能、組成和分類(DOS、Windows、Unix、Linux)。
2.Windows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和常用術語,文件、文件名、目錄(文件夾)、目錄(文件夾)樹和路徑等。
3.Windows操作系統的基本操作和應用。
(1)Windows概述、特點和功能、配置和運行環境。
(2)Windows「開始」按鈕、「任務欄」、「菜單」、「圖標」等的使用。
(3)應用程序的運行和退出。
(4)掌握資源管理系統「我的電腦」或「資源管理器」的操作與應用。文件和文件夾的創建、移動、復制、刪除、更名、查找、列印和屬性設置。
(5)軟盤格式化和整盤復制,磁碟屬性的查看等操作。
(6)中文輸入法的安裝、刪除和選用。
(7)在Windows環境下,使用中文DOS方式。
(8)快捷方式的設置和使用。
四、字表處理軟體的功能和使用
1.字表處理軟體的基本概念,中文Word的基本功能、運行環境、啟動和退出。
2.文檔的創建,打開和基本編輯操作,文本的查找與替換,多窗口和多文檔的編輯。
3.文檔的保存、保護、復制、刪除、插入和列印。
4.字體格式、段落格式和頁面格式等文檔編排的基本操作,頁面設置和列印預覽。
5.Word的圖形功能,圖形編輯器及其使用。
6.Word的表格製作功能:表格的創建,表格中數據的輸入與編輯,數據的排序和計算。
五、電子表格軟體的功能和使用
1.電子表格的基本概念,中文Excel的功能、運行環境、啟動和退出。
2.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基本概念,工作表的創建、數據輸入、編輯和排版。
3.工作表的插入、復制、移動、更名、保存和保護等基本操作。
4.單元格的絕對地址和相對地址的概念,工作表中公式的輸入與常用函數的使用。
5.數據清單的概念,記錄單的使用,記錄的排序、篩選、查找和分類匯總。
6.圖表的創建和格式設置。
六、電子演示文稿製作軟體的功能和使用
1.中文PowerPoint的功能、運行環境、啟動和退出。
2.演示文稿的創建、打開和保存。
3.演示文稿視圖的使用,幻燈片的製作、文字編排、圖片和圖表插入及模板的選用。
4.幻燈片的手稿和刪除,演示順序的改變,幻燈片格式的設置,幻燈片放映效果的設置,多媒體對象的插入,演示文稿的打包和列印。
二級可以從VFP,c語言,java,c++,vb,access,任選一科,考過即可,無論考哪一顆都要考二級公共基礎知識。
公共基礎知識
基本要求
1.掌握演算法的基本概念。
2.掌握基本數據結構及其操作。
3.掌握基本排序和查找演算法。
4.掌握逐步求精的結構化程序設計方法。
5.掌握軟體工程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應用相關技術進行軟體開發的能力。
6.掌握資料庫的基本知識,了解關系資料庫的設計。
考試內容
一、基本數據結構與演算法
1.演算法的基本概念;演算法復雜度的概念和意義(時間復雜度與空間復雜度)。
2.數據結構的定義;數據的邏輯結構與存儲結構;數據結構的圖形表示;線性結構與非線性結構的概念。
3.線性表的定義;線性表的順序存儲結構及其插入與刪除運算。
4.棧和隊列的定義;棧和隊列的順序存儲結構及其基本運算。
5.線性單鏈表、雙向鏈表與循環鏈表的結構及其基本運算。
6.樹的基本概念;二叉樹的定義及其存儲結構;二叉樹的前序、中序和後序遍歷。
7.順序查找與二分法查找演算法;基本排序演算法(交換類排序,選擇類排序,插入類排序)。
二、程序設計基礎
1.程序設計方法與風格
2.結構化程序設計。
3.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方法,對象,方法,屬性及繼承與多態性。
三、軟體工程基礎
1.軟體工程基本概念,軟體生命周期概念,軟體工具與軟體開發環境。
2.結構化分析方法,數據流圖,數據字典,軟體需求規格說明書。
3.結構化設計方法,總體設計與詳細設計。
4.軟體測試的方法,白盒測試與黑盒測試,測試用例設計,軟體測試的實施,單元測試、集成測試和系統測試。
5.程序的調試,靜態調試與動態調試。
四、資料庫設計基礎
1.資料庫的基本概念:資料庫,資料庫管理系統,資料庫系統。
2.數據模型,實體聯系模型及E―R圖,從E―R圖導出關系數據模型。
3.關系代數運算,包括集合運算及選擇、投影、連接運算,資料庫規范化理 論。
4.資料庫設計方法和步驟:需求分析、概念設計、邏輯設計和物理設計的相關策略。
C語言程序設計
基本要求
1.熟悉TURBO C集成環境。
2.熟練掌握結構化程序設計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程序設計風格。
3.掌握程序設計中簡單的數據結構和演算法。
4.TURBO C的集成環境下,能夠編寫簡單的C程序,並具有基本的糾錯和調試程序的能力。
考試內容
一、C語言的結構
1.程序的構成,MAIN函數和其他函數。
2.頭文件,數據說明,函數的開始和結束標志。
3.源程序的書寫格式。
4.C語言的風格。
二、數據類型及其運算
1.C的數據類型(基本類型,構造類型,指針類型,空類型)及其定義方法。
2.C運算符的種類、運算優先順序和結合性。
3.不同類型數據間的轉換與運算。
4.C表達式類型(賦值表達式,算術表達式,關系表達式,邏輯表達式,條件表達式,逗號表達式)和求值規則。
三、基本語句
1.表達式語句,空語句,復合語句。
2.數據的輸入與輸出,輸入輸出函數的調用。
3.復合語句。
4.GOTO語句和語句標號的使用。
四、選擇結構程序設計
1.用IF語句實現選擇結構。
2.用SWITCH語句實現多分支選擇結構。
3.選擇結構的嵌套。
五、循環結構程序設計
1.FOR循環結構。
2.WHILE和DO WHILE循環結構。
3.CONTINUE語句和BREAK語句。
4.循環的嵌套。
六、數組的定義和引用
1.一維數組和多維數組的定義、初始化和引用
2.字元串與字元數組。
七、函數
1.庫函數的正確調用。
2.函數的定義方法。
3.函數的類型和返回值。
4.形式參數與實在參數,參數值的傳遞。
5.函數的正確調用,嵌套調用,遞歸調用。
6.局部變數和全局變數。
7.變數的存儲類別(自動,靜態,寄存器,外部),變數的作用域和生存期。
8.內部函數與外部函數。
八、編譯預處理
1.宏定義:不帶參數的宏定義;帶參數的宏定義。
2.「文件包含」處理。
九、指針
1.指針與指針變數的概念,指針與地址運算符。
2.變數、數組、字元串、函數、結構體的指針以及指向變數、數組、字元串、函數、結構體的指針變數。通過指針引用以上各類型數據。
3.用指針作函數參數。
4.返回指針值的指針函數。
5.指針數組,指向指針的指針,MAIN函數的命令行參數。
十、結構體(即「結構」)與共用體(即「聯合」)
1.結構體和共用體類型數據的定義方法和引用方法。
2.用指針和結構體構成鏈表,單向鏈表的建立、輸出、刪除與插入。
十一、位運算
1.位運算符的含義及使用。
2.簡單的位運算。
十二、文件操作
只要求緩沖文件系統(即高級磁碟I/O系統),對非標准緩沖文件系統(即低級磁碟I/O系統)不要求。
1.文件類型指針(FILE類型指針)。
2.文件的打開與關閉(FOPEN,FCLOSE)。
3.文件的讀寫(FPUTC,FGETC,FPUTS,FGETS,FREAD,FWRITE,FPRINTF,FSCANF函數),文件的定位(REWIND,FSEEK函數)。
三級網路技術等級考試大綱
基本要求
1.具有計算機軟體及應用的基本知識。
2.掌握計算機區域網的基本概念與工作原理
3.了解網路操作系統的基礎知識
4.掌握Internet的基本知識,了解電子政務與電子商務的應用。
5.掌握組網、網路管理與網路安全等計算機網路應用的基本知識。
6.了解網路技術的發展。7.掌握計算機操作並具有C語言編程(含上機調試)的能力。
考試內容
(一)基礎知識
1.計算機系統組成。
2.計算機軟體的基礎知識。
3.多媒體的基本概念。
4.計算機應用領域。
(二)計算機網路基本概念
1.計算機網路的定義與分類。
2.數據通信技術基礎。
3.網路體系結構與協議的基本概念。
4.廣域網、區域網與城域網的分類、特點與典型系統。
5.網路互連技術與互聯設備。
(三)區域網應用技術1.區域網分類與基本工作原理。
2.高速區域網。
3.區域網組網方法。
4.結構化布線技術。
(四)網路操作系統
1.操作系統的基本功能。
2.網路操作系統的基本功能。
3.了解當前流行的網路操作系統的概況。
(五)Internet基礎
1.Internet的基本結構與主要服務
。2.Internet通信協議—TCP/IP。
3.Internet接入方法。
4.超文本、超媒體與Web瀏覽器。
(六)網路安全技術
1.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2.網路管理的基本概念。
3.網路安全策略。
4.加密與認證技術。
5.防火牆技術的基本概念。
(七)網路應用—電子商務和電子政務
1.電子商務的基本概念與系統結構。
2.電子商務應用中的關鍵技術。
3.瀏覽器、電子郵件及Web伺服器的安全特性。
4.Web站點內容的策劃與推廣。
5.使用Internet進行網上購物與訪問政府網站。
(八)網路技術發展1.網路應用技術的發展。
2.寬頻網路技術。
3.網路新技術。
(九)上機操作
1.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操作。
2.熟練掌握C語言程序設計的基本技術、編程和調試。
3.掌握與考試內容相關的上機應用。
四級有三個方向 網路工程師 軟體測試工程師 資料庫工程師
網路工程師
基本要求
1.了解大型網路系統規劃、管理方法;
2.具備中小型網路系統規劃、設計的基本能力;
3.掌握中小型網路系統組建、設備配置調試的基本技術;
4.掌握企事業單位中小型網路系統現場維護與管理基本技術;
5.了解網路技術的發展。
考試內容
一、網路規劃與設計
1.網路需求分析。
2.網路規劃設計。
3.網路設備及選型。
4.網路綜合布線方案設計。
5.接人技術方案設計
6.IP地址規劃與路由設計。
7.網路系統安全設計
二、網路構建
1.區域網組網技術。
(1)網線製作方法、
(2)交換機配置與使用方法。
(3)交換機埠的基本配置。
(4)交換機VLAN配置。
(5)交換機STP配置。
2.路由器配置與使用。
(1)路由器基本操作與配置方法
(2)路由器介面配置
(3)路由器靜態路由配置。
(4)RIP動態路由配置。
(5)OSPF動態路由配置。
3.路由器高級功能。
(1)設置路由器為DHCP伺服器。
(2)訪問控制列表的配置。
(3)配置GRE協議。
(4)配置IPSec協議。
(5)配置MPLS協議。
4.無線網路設備安裝與調試。
三、網路環境與應用系統的安裝調試
1.網路環境配置。
2. WWW伺服器安裝調試)
3.E—mail伺服器安裝調試
4. FTP伺服器安裝調試。
5. DNS伺服器安裝調試。
四、網路安全技術與網路管理
1.網路安全。
(1)網路防病毒軟體與防火牆的安裝與使用。
(2)網站系統管理與維護。
(3)網路攻擊防護與漏洞查找。
(4)網路數據備份與恢復設備的安裝與使用。
(5)其他網路安全軟體的安裝與使用。
2.網路管理。
(1)管理與維護網路用戶帳戶。
(2)利用工具軟體監控和管理網路系統。
(3)查找與排除網路設備故障。
(4)常用網路管理軟體的安裝與使用。
五、上機操作
在模擬網路環境下完成以下考核內容:
1、交換機配置與使用。
2、路由器基本操作與配置方法。
3、網路環境與應用系統安裝調試的基本方法。
4、網路管理與安全設備、軟體安裝、調試的基本方法。
軟體測試工程師
基本要求:
1.熟悉軟體質量、軟體測試及軟體質量保證的基礎知識;
2.掌握代碼檢查、走查與評審的基本方法和技術;
3.掌握白盒測試和黑盒測試的測試用例的設計原則和方法;
4.掌握單元測試和集成測試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5.了解系統測試、性能測試和可靠性測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6.了解面向對象軟體和WEB應用軟體測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7.掌握軟體測試過程管理的基本知識和管理方法;
8.熟悉軟體測試的標准和文檔;
9.掌握QESuite軟體測試過程管理平台和QESat/C++軟體分析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考試內容:
一、軟體測試的基本概念
1.軟體質量的概念。
2.軟體測試的目標和原則。
3.軟體測試的心理學。
4.軟體測試的經濟學。
5.軟體質量保證。
二、軟體測試的類型及其在軟體開發過程中的地位
1.軟體開發階段。
2.規劃階段的測試。
3.設計階段的測試。
4.編碼階段的測試。
5.驗收和維護階段的測試。
三、代碼檢查、走查與評審
1.桌面檢查。
2.代碼走查。
3.代碼檢查。
4.同行評審。
四、覆蓋率(白盒)測試
1.覆蓋率測試。
2.邏輯結構的覆蓋率測試。
3.路徑覆蓋率測試。
4.數據流測試。
5.程序變異測試。
6.基於覆蓋的測試用例選擇。
五、功能(黑盒)測試
1.邊界值測試。
2.等價類測試。
3.基於因果圖的測試。
4.基於決策表的測試。
5.基於狀態圖的測試。
6.基於場景的測試。
7.比較測試。
六、單元測試和集成測試
1.單元測試的目標和模型。
2.單元測試策略。
3.單元測試分析。
4.單元測試的測試用例設計原則。
5.集成測試基本概念。
6.集成測試策略。
7.集成測試分析。
8.集成測試用例設計原則。
七、系統測試
1.系統測試概念。
2.系統測試方法。
3.系統測試的實施。
八、軟體性能測試和可靠性測試
1.軟體性能的概念。
2.性能測試的執行。
3.軟體可靠性的概念。
4.可靠性預計。
5.可靠性分析方法。
6.軟體可靠性測試的執行。
九、面向對象軟體的測試
1.面向對象軟體測試的問題。
2.面向對象軟體測試模型。
3.面向對象軟體的測試策略。
4.面向對象軟體的單元測試。
5.面向對象軟體的集成測試。
6.面向對象軟體的系統測試。
十、Web應用測試
1.應用伺服器的分類和特徵。
2.Web應用系統的特點。
3.Web應用系統的測試策略。
4.Web應用系統測試技術。
5.Web應用系統安全測試。
十一、其他測試
1.兼容性測試。
2.易用性測試。
3.GUI測試。
4.構件測試。
5.極限測試。
6.文檔測試。
十二、軟體測試過程和管理
1.軟體測試過程概念。
2.測試組織管理。
3.測試計劃的制定。
4.測試步驟的確定。
5.測試環境管理。
6.軟體測試風險分析和成本管理。
7.測試文檔管理。
8.測試的復用與維護。
十三、軟體測試自動化
1.測試自動化的原理、方法。
2.測試用例自動生成。
3.測試執行自動化。
4.測試結果比較自動化。
5.測試工具的分類和選擇。
6.測試工具的主流產品介紹。
十四、軟體測試的標准和文檔
1.軟體測試的標准。
2.軟體測試的文檔。
十五、軟體測試實踐
1.軟體測試過程管理。
(1)軟體測試過程管理概念。
(2)測試的設計。
(3)測試的准備。
(4)測試的執行。
(5)軟體問題報告和軟體問題生命周期。
(6)測試的總結。
(7)QESuite軟體測試過程管理平台。
2.白盒測試實踐。 (1)被測程序說明。 (2)靜態分析。 (3)被測程序的插裝和動態測試。 (4)QESAT/C++白盒測試工具
資料庫工程師
基本要求:
1.掌握資料庫技術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術;
2.能夠使用SQL語言實現資料庫操作;
3.具備資料庫系統安裝、配置及資料庫管理與維護的基本技能;
4.掌握資料庫管理與維護的基本方法;
5.掌握資料庫性能優化的基本方法;
6.了解資料庫應用系統的生命周期及其設計、開發過程;
7.熟悉常用的資料庫管理和開發工具,具備用指定的工具管理和開發簡單資料庫應用系統的能力;
8.了解資料庫技術的最新發展。
一、資料庫應用系統分析及規劃
1.軟體工程與軟體生命周期。
2.資料庫系統生命周期。
3.資料庫開發方法與工具。
4.資料庫應用體系結構。
5.資料庫應用介面。
二、資料庫設計及實現
1.概念設計。
2.邏輯設計。
3.物理設計。
4.資料庫對象實現及操作。
三、資料庫存儲技術
1.存儲與文件結構。
2. 索引技術。
四、並發控制技術
1.事務管理。
2.並發控制技術。
3.死鎖處理。
五、資料庫管理與維護
1、數據完整性。
2、資料庫安全性。
3、資料庫可靠性。
4、監控分析。
5、參數調整。
6、查詢優化。
7、空間管理。
六、資料庫技術的發展與新技術
1、分布式資料庫。
2、對象資料庫。
3、並行資料庫。
4、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
從今年上半年開始,計算機四級考試取消了上級考試
另外買一本書,比如<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四級教程---資料庫工程師>另外做做歷年來的試題,應該就可以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