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裝片里說的京城是今天的哪個市
北宋的京城是汴梁(現河南開封),南宋的京城是臨安(現浙江杭州)。大理國的京城就是現在的雲南大理。匈奴是游牧的,沒有京都。別的不太了解。
⑵ 暗殺里的京城是哪裡
首爾 當時叫京城 一開始還以為是新京 就是偽滿時期的長春 後來聽到鍾路這個地名就懂了
⑶ 網路上都說北京是帝都,廣州是妖都,而上海是魔都,請問大家能說這些稱謂的來歷嗎,還有沒有類似這類什麼
魔都上海自古有之,來源不可考,魔都上海這個詞最早來源於日本明治維新時期,可以說是對當時上海繁華和復雜的社會一個最好的稱謂。
帝都原指東京,指一國之首都,天朝無聊眾改北京為天朝帝都,簡稱帝都。
魔都上海自古有之,來源不可考,魔都上海這個詞最早來源於日本明治維新時期,可以說是對當時上海繁華和復雜的社會一個最好的稱謂。
帝都原指東京,指一國之首都,天朝無聊眾改北京為天朝帝都,簡稱帝都。
妖都估計來源於魔界都市一動畫,原指香港,也有說原指京都,天朝眾覺得廣州香港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三都讀之朗朗上口,故名之。
⑷ 京城81號哪裡有看在線看網上
1781影視 擺渡嗖一下 高清未刪版
⑸ 劉禹錫的「賞牡丹」中的京城指的是哪裡
劉禹錫的「賞牡丹」中的京城是指代當時唐朝時期的京城洛陽。
唐·劉禹錫·賞牡丹
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妖:艷麗、嫵媚。
格:骨格。牡丹別名「木芍葯」,芍葯為草本,又稱「沒骨牡丹」,故作者稱其「無格」。在這里,無格指格調不高。
芙蕖:即蓮花。
國色:原意為一國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花色卓絕,艷麗高貴。
京城:指代當時唐朝時期的京城洛陽。
譯文:庭前的芍葯妖嬈艷麗卻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潔凈卻缺少情韻。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國色,到了開花的季節引得無數的人來欣賞,驚動了整個洛陽城。
賞析:
唐代詩人描寫京城洛陽牡丹盛開的七言絕句。
芍葯、荷花也算是享有盛名的佳卉,詩人只用了「妖無格」和「凈少情」,便將這兩種花的美中不足點了出來。應該說詩人觀察得很細,筆法卻是寫意的。芍葯與牡丹同科(牡丹又名「木芍葯」),盛開時極艷麗,但花朵大都集中在花株的頂端,未免呆板、張揚了些,花形少變化,不及牡丹花掩映在綠葉扶疏中,千姿萬態,婀娜多姿,花色豐富。荷花素有「君子花」的美譽: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但它的不枝不蔓,矜持冷艷,自是少了一些情趣和風致,而且,即使在最盛開之時,荷塘里也還是綠肥紅瘦,不成氣候。詩人在點評了「芍葯」、「芙蕖」的美中不足後,筆鋒陡轉,由靜態轉為動態,由微觀到宏觀,直抒胸臆:「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那種春光萬里、奼紫嫣紅、傾城傾國的美景,詩人隻字不提,一個「動」字,就把無限的想像和美感留給了讀者去延伸……昔日的唐都就是今日的花城洛陽,牡丹花會期間,當您置身於牡丹花的海洋,就會了解劉禹錫「唯有牡丹真國色」的詩句了。
⑹ 「花開時節動京城」中的「京城」到底是指的是哪裡
“花開時節動京城”這句詩是出自著名詩人劉禹錫的《賞牡丹》,劉禹錫本身是唐朝時期的詩人,所以他的詩歌中所寫的首都、京城、國都等都是指唐朝時期的首都陝西西安。而當時的西安還是叫做長安,所以劉禹錫這句詩的正確翻譯應該是“花開的季節能夠驚動整個長安城”。
公元618年到公元684年間,唐朝的國都是在陝西西安,而公元684年到公元705年,唐朝的國都則是搬到了河南洛陽,公元705年到公元904年又搬回到陝西西安了,公元904年到公元907年再次搬去了河南洛陽。而劉禹錫於公元772年出生,公元842年的時候因病去世,所以劉禹錫生活的時期,唐朝都是以陝西西安為國都,那麼劉禹錫詩歌中的“京城”只能是指陝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