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網路介面有:標准串口、乙太網、USB、無線。
1、標准串口(RS232)
線纜成本低,但傳輸速度慢、不適於長距離通訊。多存在於工控機及部分通信設備中,用戶二次開發通訊程序也相對簡單。
2、乙太網
大多數設備都配有LAN網路介面,俗稱「水晶頭」,該特點是可靈活組網、多點通訊、傳輸距離不限、高速率等優點,使其成為目前主流的通訊方式。
3、USB
USB匯流排作為一種高速串列匯流排,其極高的傳輸速度可以滿足高速數據傳輸的應用環境要求,且該匯流排還兼有供電簡單、安裝配置便捷、擴展埠簡易、傳輸方式多樣化,以及兼容良好等優點。
4、無線
特點是:無實體線連接,傳輸速率快,有很多儀器設備內部都直接內置了802.11無線介面。
計算機網路的性能指標
1、速率
網路技術中的速率指的是連接在計算機網路上的主機在數字信道上傳送數據的速率。速率的單位是bit/s(比特每秒),人們常用更簡單的並且是很不嚴格的記法來描述網路的速率,如100M乙太網,它省略了單位中的bit/s,意思是速率為100Mbit/s的乙太網。
2、帶寬
在計算機網路中,帶寬用來表示網路的通信線路所能傳送數據的能力,因此網路帶寬表示在單位時間內從網路中的某一點到另一點所能通過的「最高數據率」。這里一般說到的「帶寬」就是指這個意思。
3、吞吐量
吞吐量表示在單位時間內通過某個網路(或信道、介面)的數據量。吞吐量更經常地用於對現實世界中的網路的一種測量,以便知道實際上到底有多少數據量能夠通過網路。
4、時延
時延是指數據(一個報文或分組,甚至比特)從網路(或鏈路)的一端傳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時間。時延是個很重要的性能指標,它有時也稱為延遲或遲延。
Ⅱ 單通道信息傳輸的特點有哪些
第一,在單通道信息傳輸體制下,決策指令的下達與決策施行效果的反饋所走的是同一條信息通道。
第二,國家壟斷信息網路,信息機構國營化或主要為政治和政府領導集團所直接掌握。
第三,新聞系統、學術社團等較為正規的非黨政系統的信息渠道雖然也可以向決策中樞輸入一部分信息,對決策或修正決策起一定的作用,但畢竟渠道不多,容量較小,無法對國家的高層決策直接起到重要作用。
第四,「小道消息」系統,即親屬關系、老上下級關系、師生關系、老鄉關系乃至朋友之間都可以傳輸政治信息,其中某些信息也對政府決策有一定影響。
Ⅲ 網路的特點有哪些
(1)開放式的網路體系結構,使不同軟硬體環境、不同網路協議的網可以互連,真正達到資源共享,數據通信和分布處理的目標。
(2)向高性能發展。追求高速、高可靠和高安全性,採用多媒體技術,提供文本、聲音圖像等綜合性服務。
(3)計算機網路的智能化,多方面提高網路的性能和綜合的多功能服務,並更加合理地進行網路各種業務的管理,真正以分布和開放的形式向用戶提供服務。
隨著社會及科學技術的發展,對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提出了更加有利的條件。計算機網路與通信網的結合,可以使眾多的個人計算機不僅能夠同時處理文字、數據、圖像、聲音等信息,
而且還可以使這些信息四通八達,及時地與全國乃至全世界的信息進行交換
Ⅳ 通信網路的特點有哪些
當將眾多的通信信道按照一定的規律編織成網時,網路的局部受損只是影響一定的通信呼損率,使接通率下降,但仍能保證生存用戶間的通信,不會影響通信聯絡的全局。例如,當4個通信節點用6對線連接組成網狀式網路時,如果其中有一對線出了故障,仍能保持各通信節點間互相連通;即使只有在3對線的情況下,也能做到這一點,因而大大增強了通信網路的抗毀能力,使信息傳遞不間斷。
通信網路以其優異的特性,在通信領域占據很重要的地位,成為通信系統中的神經中樞。隨著社會日益信息化,無論是軍用通信網路還是民用通信網路都在不斷地發展,涌現出了許多新秀。下面介紹的是在網路世界中綻放出來的幾朵久開不衰的耀眼鮮花,它們分別是光纖通信網、微波接力通信網和衛星通信網。這三大通信網路從地面到空中直至九天,將整個地球覆蓋,成為組成現代通信網路的三大支柱。
Ⅳ 互聯網有哪些特點
互聯網的特點有傳遞性、自由性、實時性、交換性、共享性、開放性。利用互聯網進行視頻觀看,文字閱讀,通過互聯網瀏覽時事熱點,說明互聯網具有信息傳遞的特點。
互聯網的自由性較強,利用互聯網進行通訊,可以與人時刻溝通,說明互聯網有實時性的特點。可以利用互聯網進行貿易交易,這說明互聯網具有交換功能。互聯網可以更高效、便捷、快速的溝通現實世界,同時也離不開現實世界的支撐。
互聯網越來越普及,互聯網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還改變了傳統的辦公方式。利用互聯網可以提高辦公效率,改善人們生活,豐富人們的業餘生活。
互聯網作為一個新的溝通虛擬社區,它可以鮮明突出個人的特色,只有有特色的信息和服務,才可能在互聯網上不被信息的海洋所淹沒,互聯網引導的是個性化的時代。
不過在互聯網上活動的時候,每個人都要約束自己,不可違反法律法規,在網路監管下合法上網。
Ⅵ 以太通道的特點
乙太網通道最多可以捆綁8條物理鏈路,可以是雙絞線,也可以是光纖。
Ⅶ WiFi中的通道是什麼不同的通道有什麼區別
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說,生活完全就是信息化的時代,比如一個小小的手機改變了我們一切的生活,我們可以用來交易購物,網上處理文檔等,很是方便,而這其中也有很多網路的用處,人們會感到疑惑WiFi中的通道是什麼?不同的通道有什麼區別?其實通道就是連接設備以及網路之間的管道,而不同的通道裡面我們可以理解為協議。
而對於wifi裡面的通道也不難理解,就是移動設備等和網路之間的一條道路,不然世界上如此多的移動設備,比如手機,電腦,平板等,這樣都用一個通道,直接導致所有的網路都是卡死,所以通道很多,同時通道之間支持的速度也是不一樣的,這點大家可以試一試。
Ⅷ 現在流行的寬頻接入方式有哪幾種,各自有什麼特點
現在主要有四種:ADSL\LAN\VDSL\光纖
1、 ADSL
ADSL全稱是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中文意思是"非對稱數字用戶線路"。它以普通電話線路做為傳輸介質,既在普通雙絞銅線上實現下行高達8Mbit/b傳輸速度;上行高達640Kbit/s的傳輸速度,我們只要在普通線路兩端加裝ADSL設備,既可使用ADSL提供的高帶寬服務,通過一條電話線,便可以比普通MODEM快一百倍速度瀏覽網際網路,通過網路進行學習、娛樂、購物,以及享受其他上網樂趣。
2、 ADSL原理及技術特點
當我們用 ADSL上網的時侯,ADSL MODEM便產生了三個信息通道:一個為標准電話通道、一個為640Kbps~1Mbps上行通道、還有一個為1Mbps~8Mbps高速下行通道,我們知道傳統MODEM也是使用電話線傳輸的,但它只使用了0~4KHZ的低頻段,而實際上電話銅線理論上可以有2M的帶寬,ADSL正是利用了26KHZ以後的高頻段才提供如此高的速度。 ADSL在調制方式上採用離散多音復用技術(DMT),在DMT技術中,一對銅線上0~4Khz用來傳輸電話音頻,用26Khz~1.1Mhz頻段傳數據,並把它以4Khz的寬度劃分為25個上行子通道和249個下行子通道,輸入的數據經過TCM編碼及QAM調制後,送往子信道,所以理論上上行速率可達1.5Mbps, 下行速率可達14.9Mbps,考慮到干擾等情況,實際上傳輸速率一般為上行640Kbps,下行8Mbps. 實現方法是:經ADSL MODEM編碼後的信號通過電話線傳到數據機房後經過一個分離器如果是語音信號就傳到程式控制機房,是數據信號就留在數據設備上,最後接入INTERNET 。
3、 ADSL傳輸特點
與普通數據機相比,ADSL是專線接入,無需撥號,直接上網,上網更方便。 傳輸速度非常快,是普通數據機的幾十倍。 既能上網又能打電話,實現上網打電話兩不耽誤。
一、VDSL
簡單地說,VDSL就是ADSL的快速版本。使用VDSL,短距離內的最大下傳速率可達55Mbps,上傳速率可達2.3Mbps(將來可達19.2Mbps,甚至更高)。上傳和下傳數據信道都可在現有的POTS或ISDN服務上被頻分,使VDSL成為高速、低價網路的佳選。將來的升級可能需要轉向回饋抑制(Echo Cancellation)或其它技術以管理線路。象ADSL一樣,VDSL將主要用於實時視頻傳輸和高速數據訪問。
距離(英尺) 速率(Mbps)
>1000 51.84
>1000 to <= 3000 25.82
>3000 to <= 4500 12.96
二、原理
VDSL的體系結構就象高速的ADSL。VDSL復用上傳和下傳管道以獲取更高的傳輸速率,它也使用了內置糾錯功能以彌補雜訊等干擾。VDSL適於短距傳輸。
目前,建議使用的VDSL編碼有四種:CAP、DMT、DWMT和SLC。DWMT(Discrete Wavelet Multitone)是使用單一載體的子波變換的多重載體調制系統。SLC(Simple Line Code)是一種基帶信令版本,它過濾基帶並在收發器處還原。
VDSL用頻分復用(FDM)分隔信道。以後VDSL將支持對稱數據速率,這可能需要轉向回饋抑制。通常下傳信道配置在上傳信道之上,但DAVIC的規范則反之以使VDSL可用於同軸電纜。
轉發錯誤控制是VDSL的另一特性,象ADSL(T1.413)一樣,它用一種Reed Solomon編碼和interleaving對線噪糾錯。
三、目前情況
VDSL技術仍處於初期,長距應用仍需測試。其許多線路特性的數據僅是推測,這可能會損害其整體性能。其端點設備的普及也需要時間。
ADSL具有較好的產品基礎,將VDSL與ADSL合用是個好的策略,將ADSL用於遠距而VDSL用於近距,它們可以為未來的數據需要提供更好的服務。
LAN
就LAN的技術性定義而言,它定義為由特定類型的傳輸媒體(如電纜、光纜和無線媒體)和網路適配器(亦稱為網卡)互連在一起的計算機,並受網路操作系統監控的網路系統。
為了完整地給出LAN的定義,必須使用兩種方式:一種是功能性定義,另一種是技術性定義。前一種將LAN定義為一組台式計算機和其它設備,在物理地址上彼此相隔不遠,以允許用戶相互通信和共享諸如列印機和存儲設備之類的計算資源的方式互連在一起的系統。這種定義適用於辦公環境下的LAN、工廠和研究機構中使用的LAN。
就LAN的技術性定義而言,它定義為由特定類型的傳輸媒體(如電纜、光纜和無線媒體)和網路適配器(亦稱為網卡)互連在一起的計算機,並受網路操作系統監控的網路系統。
功能性和技術性定義之間的差別是很明顯的,功能性定義強調的是外界行為和服務;技術性定義強調的則是構成LAN所需的物質基礎和構成的方法。
區域網(LAN)的名字本身就隱含了這種網路地理范圍的局域性。由於較小的地理范圍的局限性。由於較小的地理范圍,LAN通常要比廣域網(WAN)具有高的多的傳輸速率,例如,目前LAN的傳輸速率為10Mb/s,FDDI的傳輸速率為100Mb/s,而WAN的主幹線速率國內目前僅為64kbps或2.048Mbps,最終用戶的上線速率通常為14.4kbps。
LAN的拓撲結構目前常用的是匯流排型和環行。這是由於有限地理范圍決定的。這兩種結構很少在廣域網環境下使用。
LAN還有諸如高可靠性、易擴縮和易於管理及安全等多種特性。
光纖
光纖通信(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是以激光為光源,以光導纖維為傳輸介質進行的通信。具有傳輸容量大、抗電磁干擾能力強等突出優點,是構成未來信息高速公路骨幹網的主要通信方式。
1966年,英籍華人高錕最先提出用玻璃纖維進行遠距離激光通信的設想。1973年,美國康寧公司製成每千米傳輸損耗只有20分貝的光纖。同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研製出能在常溫下連續工作的半導體激光器。這兩項技術突破為光纖通信的實現鋪平了道路。1976年,美國在芝加哥兩個相距7千米的電話局間首次進行了光纖通信試驗,實現了一根光纖能夠同時容納8000對人通話。
Ⅸ 互聯網的特點有哪些,優勢是什麼
互聯網的特點和優勢如下:
1、高效率:主要指信息傳播的效率,互聯網沒有圍牆、門檻的聚集屬性,使信息已經發出,就能迅速讓人們都知曉。
2、高精準度:主要指信息傳播的靶向性,互聯網的使用習慣,從線下的被動接收信息,變成線上主動搜索信息,使發布的信息能精確的傳遞到用戶。
3、實時便捷:主要指信息的展示不受地域、時空的限制,並且保持24小時不休地進行展示,只需一部智能設備,人們就可以隨時隨地的查找自己所需要的內容。
4、互動聯系:主要指信息的展現方式,各類軟體、APP等IT工具的開發與出現,使得人與信息(物)、人與人的溝通、互動更多樣、更靈活、更全面。
5、展現豐富生動:主要指信息的展現渠道、載體、內容,形式更豐富、更有趣,如動畫、視頻、音頻、圖案等,用戶體驗更好。
(9)網路通道的特點有哪些擴展閱讀:
互聯網的社會影響:
互聯網是全球性的。這就意味著這個網路不管是誰發明了它,是屬於全人類的。互聯網的結構是按照「包交換」的方式連接的分布式網路。
因此,在技術的層面上,互聯網絕對不存在中央控制的問題。也就是說,不可能存在某一個國家或者某一個利益集團通過某種技術手段來控制互聯網的問題。反過來,也無法把互聯網封閉在一個國家之內-除非建立的不是互聯網。
然而,與此同時,這樣一個全球性的網路,必須要有某種方式來確定聯入其中的每一台主機。在互聯網上絕對不能出現類似兩個人同名的現象。
這樣,就要有一個固定的機構來為每一台主機確定名字,由此確定這台主機在互聯網上的「地址」。然而,這僅僅是「命名權」,這種確定地址的權力並不意味著控制的權力。負責命名的機構除了命名之外,並不能做更多的事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