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營銷 > 社交網路的影響有哪些

社交網路的影響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6-12 04:24:24

1. 社交網路以及社交工具對我們生活有什麼影響

你這也叫過度依賴?你做下的事情,都是根據自己的目的、自己的需要來做的。想做時就做,要去忙事情了,就下了網。
當然也可以理解成你是在試圖做正面引導。

2. 試述社交網路對人際傳播的影響

應該說社交網路對真實生活中的人際關系的影響,社交網路有利也有弊。一方面,社交網路,開闊了真實生活中的人際關系層面。在社交網路中,人們可以接觸不同類型,不同性格,不同區域的人,會從這些人身上得到不同的收獲。同時,也可以將在生活中有些不為人知的事情,可以在網路中得到傾訴,使人的情感得到宣洩,降低了人與人之間交往的難度。互聯網大大降低了身份認同的難度,因為它拓寬了身份認同的群體,同學、校友、網友、公會的朋友、朋友圈友。我們的圈子在不斷地被擴大,找到一個合適自己的身份認同也更加的簡單。
但同時另一方面。過度的沉溺於社交網路。會妨礙與真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導致不愛與生活中的人交流。也是它的不利之處。

3. 社交網路如何影響真實的人際關系

社交網路是時下最熱門的話題,人們對它的關注來源於社交網路對我們生活的改造,這是每一個人都難以抗拒的,試想如果把你手機上的微信、微博、QQ等軟體卸載掉,你能堅持多久不把它們裝回來?

但是,即便如此,把"社交網路"和"真實生活中的人際關系"對立起來,也是不恰當的。須知,社交網路的本質,就是真實的人際關系。

一、一切從一封信開始

談起社交網路,繞不開的一個人物是哈佛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家米爾格拉姆,他以善於進行精巧的實驗設計來直接展示人性而聞名。

1967年的一天,一位女士正在波士頓市大學城的街道上漫步,碰見一位她認識的神學院教師,她正准備打招呼。只見這個人興沖沖地跑過來,把手裡攥著的一個棕色的信封塞到她手裡,"這是交給你的,Alice"。Alice起初有些疑惑,但當她看到這封信的寄信人的時候,她頓時明白了什麼。這封信是從堪薩斯州的一個靠種植小麥為生的農民手裡寄出,他首先將信件交給了當地的一位牧師,這位牧師又將信寄到了他在波士頓市的同行——這位神學教師手中,而這位教師碰巧認識這名叫Alice的女士。Alice的丈夫在大學城裡的哈佛大學讀書,而他此時正在參與米爾格拉姆的神秘項目。Alice是這個項目的其中一位志願者,另一位志願者是波士頓市的一名股票經紀人,Jeffrey Travers。米爾格拉姆將信件交給在美國中部的堪薩斯州和內布拉斯加州的一些志願者,要求他們通過認識的人把信件寄到波士頓的兩個志願者手中。當Alice收到信件時,這個實驗剛開始第四天。

米爾格拉姆的實驗發現,在1960年代的美國,平均通過5-6個人,就可以把信件在任意兩個互不相識的人之間傳遞。這一現象,後來被稱作"六度分隔理論"或者"小世界理論"。

2004年,還是在波士頓的大學城,走出了一家舉世矚目的互聯網公司,Facebook。

二、社交網路,你還Hold不住?

其實,不管是通過熟人轉寄一封信,還是在Facebook上分享一個視頻,這種交流的本質並沒有發生變化,那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促進信息的流通,並且不斷的拓寬關系網路。而寄信和互聯網的唯一差別就是,效率。如果那時有微信的話,可能不需要4天,4個小時之後,Alice就會收到這位來自中部的淳樸農民的問候。

這種便捷性極大的降低了溝通的成本,它所帶來的進步是不言而喻的,打開你的手機,你可以在任意時間,任意地點,和通訊錄里的任何人,甚至和陌生人社交。但是這種便捷性所帶來的問題就是極大的認知負荷。

一個人在認知資源上終究是有局限性的,當你的手機同時彈出了三個十萬火急的消息,你老闆的,你老婆的,和你媽發來的,你先回哪一個?人們在交流中都期待盡快的獲得響應,卻忽視了人的局限性,所以可以理直氣壯的發問:"你的手機就帶在身邊,為什麼不回復我?"而社交網路的發展,正在逐漸的超出人類的認知極限。當你一個下午沒有打開手機,發現一個群里有上萬條未讀消息時,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輕點屏蔽,然後假裝什麼也沒有發生過。

除了信息,人們對於朋友的數量也是有認知極限的。人類學家鄧巴指出,人類能夠維持的穩定社交聯系平均在150個上下。相信在交友極其便利的條件下,這個數字顯得實在是太小。這就像是一隻掰玉米的老猴子,手上能拿到的只有那麼多,掰掉一個新的,就要扔掉一個原來在手裡的。唯一不同的是,猴子的玉米扔到地上就不管了,我們把人扔到通訊錄里,還期待著以後有機會再聯系。

當認知資源有限時,我們會有選擇的分配我們的注意力,這也使得我們很容易忽視那些即使我們不看消息不回復也不用擔心失去的關系,沒錯,這裡面有你最親的人。

三、距離產生什麼?

社交網路只不過是建立和維持"真實人際關系"的途徑之一,和傳統的面對面交流相比,不同點就是中間多了一層互聯網媒介。就像是在兩個人中間拉上了一扇屏風,這層媒介使得人們可以更加游刃有餘的選擇性表達自己。

這種不那麼針鋒相對的社交方式,一方面可以緩解緊張和尷尬,在面對面的交往中,你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不經意間流露的表情,都會直接的對對方產生影響,而在網路交往中,溝通之前,你可以做足准備,溝通之後,還有足夠的餘地迴旋。有些人在現實生活中,看起來不怎麼愛說話,到了網上,卻變成了一個話癆,大概就是這個原因。

當然,在相反的方向上,這種距離感也會讓人們很難交心,畢竟我們看到的都只是表象,永遠無法知曉屏幕另一端的人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從這個角度看,互聯網有助於拓寬我們交際的廣度,維持現有的關系,但是對於交際的深度的作用卻很有限。畢竟時空上的接近也會促進心理上的親近感。

"解釋水平理論"認為,當我們在時空上接近時,我們會更關注到具體的細節,而當時空上沒有這種接近感時,我們會剝離的、抽象的去看待一件事物,要培養深厚的感情,更需在細微處下功夫。

(文:落雁戲飛鴻)

【有獎調研】如果網路知道各領域專家為您提供個性化服務,你會來體驗嗎?——點我拿獎品

4. 社交網路對現實中的人際關系會有何影響

牛津大學人類學家羅賓鄧巴告訴我們,大多數人只能維持大約150段關系。我們會擁有5個核心人物組成的內部圈子,以及10到15個家人和朋友組成的親密圈子。此外,還有35個聯系相對密切的人。最後,剩下100多人,和我們維持著某些有意義的聯系,例如工作、同學等等。其他都是泛泛之交。可你會說,我的微信朋友圈裡都不止150人呢。沒錯,社交媒體的發展,讓我們看似擁有著龐大的人際網,甚至有人將這些數據作為炫耀的工具。可實際上,經過相關學者的研究,證明超過150人以上的關系,是沒有質量的。我想你大概也屏蔽過很多所謂的「微信好友」,殊不知,你也正被某些人屏蔽。一味追求「虛假」的好友數量,只是為了補償你在現實中某方面的自卑感。當你微信朋友里的好友數量越多,實際上只會減少你從中獲得的回報。因此,我們應該深入了解「溝通」的意義,更加健康的建立和維持高質量的人際關系。

5. 社交網路對真實生活中的人際關系會有什麼影響

如果長時間的依靠網路,當你下次出現在現實朋友出去溝通時卻覺得很尷尬。

除此之外,很多的社交網路還證明會降低親密關系滿意度,因為他會使人產生嫉妒和疑心,研究者更認為,現在的人都喜歡在社交網路分享自己的生活 以及信息,很有可能就會暴露自己身邊的朋友或者自己現在以及之前的伴侶的個人信息已經經歷,這些都是很同意暴露其他人的信息,同時也會引起他人的猜想跟想像。經常使用交友軟體發布信息以及照片的人,其實他們的自戀程度更高,現實當中也會感到更加孤獨,甚至有些人離開了網路在現實生活當中會看到社恐。

芝加哥大學的John Cacioppo(2008)對不同的社交網路、在線游戲等進行了分析,發現一個人經常面對面的與人互動,反而不會感到孤獨感,線下互動的比列月底的人反而孤獨感越強。

所以,如果當你感到很強大的孤獨感時,是時候放下手機,約上身邊的好朋友,出去坐坐,面對面的聊聊天,談談自己身邊發生的有趣的事情,這樣你才不會感到那麼孤獨,面對面的溝通與見面更具有色彩!

6. 社交網路的帶來影響

2008年後,社交網路的發展引人注目。截至2013年5月,約有一半以上的中國網民通過社交網路溝通交流、分享信息,社交網路已成為覆蓋用戶最廣、傳播影響最大、商業價值最高的web2.0業務。社交網路巨大的發展潛力更是一度被國內外各大風投機構與公司看好,紛紛注資。
社交網路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並對人們的信息獲得、思考和生活產生不可低估的影響。社交網路成為人們獲取信息、展現自我、營銷推廣的窗口。但是與此同時,社交網路也存在著一些弊端,包括個人信息的泄露等等。尤其是青少年,他們處在社交網路的前端,但同時也是受影響最深的。
研究中說,「一個社區賬號可以是萌生浪漫的地方,也可以是沖突的舞台,在過去,談話的中介是信件、電話或手機。所有的互聯網用戶都接觸到更廣闊的網路用戶。在這個新的環境里,關於行為和禮貌的社會規則仍然在形成中。」
對青少年來說超過22%的青少年的在線行為最終「使他們與某個人的友誼結束」;25% 的青少年在社交網路上的行為最終導致了面對面的爭吵或對抗;13% 的青少年在社交網路上有對抗之後,第二天去學校會感覺緊張,同樣百分比的青少年因此與父母產生了問題;8% 的青少年因為社交網路上的事情最終產生了身體對抗,6% 的人因此在學校遇到了麻煩。
聯盾護航360調查發現,未成年人藉助社交網路,建立虛擬的人際信任關系。74.8%的未成年人覺得網路社交不會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70.0%的未成年人覺得網上聊天比面對面交談讓自己更加輕松自在,69%的未成年人強調,網路社交能結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網路社交在未成年人眼中有獨特的魅力。

7. 社交網路對人際關系有啥影響

當人們在社交網路上溝通時,只有接收私人層面的溝通內容,會有利於孤獨感的減輕和幸福感的提升。

8. 互聯網的產生對社交有哪些影響

最近,中國社科院國情調查與大數據研究中心聯合騰訊互聯網與社會研究中心在京發布《社交網路與賦能研究報告》,該報告歷時1年合作而成,剖析老中青三個代際人群在使用社交網路時的特點,以及社交網路對於他們的影響和變化。

線上調查分別針對 26 歲以下、26-35 歲、36-55 歲和55歲以上人群進行。26歲以下和 26-35 歲人群基本屬於「90 後」和「80 後」代際,研究定義為青年;36-55 歲人群基本屬於「70 後」和「60 後」,研究定義為中年;55 歲以上人群基本屬於「50 後」,研究定義為老年。

年輕人身為互聯網原住民,互聯網對其的影響的絕對的,可謂是「離開了網路不能活」,但是互聯網對於中老年人的影響並沒有達到如此程度。不過,隨著社交軟體的深入,中老年人的生活也逐漸被影響和變化。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9. 社交網路的弊端

社交網路的弊端

1.弱化了我們自身的實際交往能力和溝通能力。網路畢竟是虛擬平台,不是現實生活,不管你在社交軟體上營造出何種形象,人終歸是要回歸現實生活的。我們在通過社交軟體與他人交流時,不需要太多的言語溝通,打字就可以了。我們不知道對方的表情、環境,只是單純的打字聊天,這樣非常不利於我們隨機應變,畢竟,在某些情況下,文字的強度是比不上語言的強度的!
此外,社交軟體只是我們交友聊天的一個平台,我們的學習、工作等都在現實生活進行,因此,我們必須提高自身的社會交集能力。

2.虛假詐騙信息眾多切極易擴散。隨著互聯網的推廣,各種網路詐騙層出不窮,讓你防不勝防。這其中,潛伏在各大社交軟體里的詐騙手段也是各有千秋。像是在各種群里發布虛假廣告、在各大直播平台直播虛假信息、在貼吧里打各種虛假「小廣告」等等。那些人用各種手段混入各大群里,被踢出後,又換另一個群繼續,真的是讓人特別無語。


3.浪費時間。現在大多是年輕人在玩各種社交軟體,一個個正值青春年華的人,沒事兒就把手機等應用拿出來,「逛一逛」社交軟體,一逛就是好幾個小時,有時候甚至逛一天都可以;雖然說,逛這些社交軟體可以增長我們的見識,但是,花太多時間在這上面就有點兒得不償失了。況且,還不知道你究竟看的是什麼東西呢?
年輕人嘛!沒事兒就出去旅遊旅遊,乘著現在還有精力,還能動,就多看看這個世界,了解不同的風俗文化,體會不同的風土人情,這在我看來才是真正的「增長見識」。不要等到老了,人想動也動不了的時候,再說來看看這個你生活了一輩子的世界!

4.影響人的身心健康。當我們瀏覽各種社交軟體的時候,難免一不小心就會很久,當你長時間的在手機或電腦面前,這對於我們的眼睛、大腦、脊椎等都會帶來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此外,在這些社交軟體上,我們可能還會瀏覽到許多不健康的信息,這又對我們的心理健康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閱讀全文

與社交網路的影響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ifi網速快但手機網路差 瀏覽:607
沒有網路的車怎麼接收信號 瀏覽:94
電信卡為什麼有的網路不好 瀏覽:793
麥包包網路營銷策略 瀏覽:775
無線網路移動設備 瀏覽:818
沒有網路無線路由器能用嗎 瀏覽:963
請檢查光貓網路設置電視 瀏覽:180
市場營銷對比網路營銷有哪些優勢 瀏覽:256
網路設置登錄用戶個數 瀏覽:624
富途牛牛因網路出現異常 瀏覽:105
手機信號4格但是沒有網路 瀏覽:261
修網路的上門電話號多少 瀏覽:940
滬教版中學網路教學哪個網站好 瀏覽:208
古劍奇譚網路版遠程選哪個 瀏覽:232
無線網路開關電源改造 瀏覽:584
電腦插u盤連接網路wifi 瀏覽:164
一直顯示無網路連接wifi 瀏覽:553
淘寶網網路營銷現狀 瀏覽:672
無線網路頁面顯示未聯網 瀏覽:485
微信電腦版網路鏈接已斷開 瀏覽:301

友情鏈接